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指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的目标,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进步力量。

通过统一战线,各个阶级、阶层、政党和团体共同努力,共同反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实现革命的目标。

2.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手段。

面对敌
人的武装镇压和暴力迫害,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够有效对抗,实现
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

武装斗争包括游击战、正规军战争等多种形式,通过武力的方式打击敌人,捍卫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3.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
保证。

只有有一个坚强的、有纪律性的、团结统一的共产党领导,才
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现革命的胜利。

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完善
党的工作机制,确保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问题: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回答:
1.对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其中,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与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和派别结成的联盟,既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也包括国际的统一战线。

二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只要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才能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

党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使武装斗争更顺利的进行。

而武装斗争能够保证统一战线的稳定和持久。

而党的建设,则是建设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样武器的中国共产党。

建设好党能使得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样武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考点全面突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考点全面突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考点全面突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一)统一战线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各种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如是说,这三个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也长时间发展不平衡,因此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

统一战线共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横跨三十年左右,可见其重要性。

建立统一战线简言之就是将有同一目的、同样敌人的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在1936年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

这说明在外敌面前,即使是争斗中的国共两党也能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敌。

但是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利益、性质等趋同,我党还须坚持独立自主,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受我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的限制,我们无法像帝国主义或是封建主义一样,凭借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我们只能武装起来,建立一支人民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我党不热爱和平,相反,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正是为了取得之后的和平与统一。

对于人民军队而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坚持正确的战术战略原则。

作为人民的军队,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我党的正确指导,而党要能正确领导革命就要保证其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因此必须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两党合作思想形成和发展摘要: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站在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一高度,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们,各阶级同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分属四个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正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政治不统一的时期,不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革命政权和革命政权的对立;这个时期又是个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的时期,在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的政党和政治力量。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在思想信仰、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等方面也不一致,但他们都以国家统一为己任,在国家统一进程中既有广泛真诚的合作也没有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等特点。

党正确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新投降主义(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正确地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革命力量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这是一条旨在反对、推翻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统一战线,不仅规模空前,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庞大规模,而且非常巩固。

【三】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主要观点:1、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政党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坚固的同盟者。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力量。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5、对于大资产阶级,强调无产阶级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同它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且在有利革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但无产阶级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民族主义,增加反帝国主义的内容;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 民生主义,增加“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3、 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使国民革命的形势焕然一 新。 (1) 有新的国际援助。 (2) 有新的纲领。 (3) 有新的组织。 (4) 有新的工农运动。 (5) 建立起一支新的军队。 (6) 展开了新的北伐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 一战线
一、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 理 2、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 二、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条件:
第一,找到了革命的对象。 第二,找到了革命的动力。 第三,找到了革命的策略。 第四,实践上,受“二.七”罢工的影响。
蒋介石篡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活动: 第一、欺骗共产党,夺国民党的权 第二、利用右派打击共产党,夺统一战线的权 第三、利用共产党,推进北伐战争。捞取政治 资本 第四、投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镇压共 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叛变革命,分裂统一战线
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 理论
1、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 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是不可能的。” “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 : 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 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 , 但是如果单凭 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 ,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 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 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3、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 持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
斗争是手段,团结是目的。以斗争求团结 则团结存;以妥协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站在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一高度,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们,各阶级同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分属四个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正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政治不统一的时期,不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革命政权和革命政权的对立;这个时期又是个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的时期,在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的政党和政治力量。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在思想信仰、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等方面也不一致,但他们都以国家统一为己任,在国家统一进程中既有广泛真诚的合作也有尖锐激烈的斗争,共同描绘了不平凡的现代史历史画卷。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

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1.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面临外国帝国主义、党内 纷争和国内冲突的折磨。受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 国民党方面: 就的鼓舞,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 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利用 共产党舆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来改组国民党。 2.吸收共产党人入党内可以并及时同化他们,避免共 产党如果迅速独立的成长,而最终颠覆国民革命事业。 3.国共合作可以削弱国内军阀势力。
合作原因:

主要原因: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
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 共产党方面:

2.二七惨案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 只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在当时,只有国民 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在 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国民党控制着富饶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还拥有一直数万人的军队。孙中山及其领 导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革命的象征,在社会上享有 崇高的威望

原因:

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 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 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选择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平息内战,顺应人民意愿, 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 理性的,正确的选择。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年)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 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 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 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 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 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 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 同战斗。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而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一)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1921~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是指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指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的第一次合作,联手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主义的政治口号,联合当时具有革命性质的民主党国民党将当时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凝聚了千万民众参与革命,这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1921~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是指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农民、工人和部分小资产阶级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建立了不少革命根据地,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但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退出了统一战线。

由于这一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小资产阶级都被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所以统一战线的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共有4个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对于每个统一战线,我们都需要把握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主要矛盾、目的任务及其作用。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阵线。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当时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联合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建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目的任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作用:团结了国共两党,北伐成功,使大革命取得很大的进展。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建立的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统一战线中分离出去,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依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矛盾。

这一时期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目的任务: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作用:保持了党的力量,发展了党自己的军队,团结了广大农民,逐渐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过程中,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转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阶级矛盾逐渐下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中华民族抗日的各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亲英美派。

建立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五次统一战线

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

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指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一,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中国革命要依靠广泛的民众力量,只有树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一切可以反对的力量”的思想,才能形成统一战线。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备条件。

武装斗争需要充足的武器和强有力的军队,要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才能打出胜利的战争。

第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保证。

党是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只有党内团结统一,领导核心阶层有坚定的革命精神,才能提振人心,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它们的和谐统一,携手并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打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理解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理解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以统一战线为中心的。

其宗旨在于形成一个有效的新民主主义斗争阵线,以有效地抑制和击败重度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国家。

在统一战线的概念下,新民主主义试图将老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所有政治流派组建在一起,形成一条共同的斗争线路,以抗击敌视势力的大局。

各政治流派有分治内部矛盾和看法不同的自由,但同时他们须尊重多数民意,尊重普遍原则,接受灵活运用和合作。

统一战线并非是每一政治流派同时拥护两类理论。

它是一条带有多种面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战略路线,会充分考虑到不同政治流派之间的优势。

它将一种政治现象的多种形态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更大的政治目标。

统一战线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一些地区社会组织和政治活动。

中央国家的支持和领导下,这些势力渐渐超越了本地的内部矛盾,凝聚起一股抵抗外来威胁的强大势力。

这一发展历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采取统一战线的方式,能够为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提供稳定的平台,促进政治解放、社会正义斗争和凝聚民众的同一意志,从而实现新民主主义的各种不可分割的核心价值。

这对学前教育和中小学生教师来说,传播与正确的新民主主义理念也更加重要。

只有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做到用行动展示出统一战线的力量,才能真正走上征服苦难、走向自由的历史旅程。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1)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 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 统战工作
① 意义: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 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也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② 方针: “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 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20字工作方针。 ③ 把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作 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1957年下半年以后,党的 指导方针出现左倾错误,导致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民主 党派被戴上“资产阶级政党” 的帽子,错划了一批右派分子, 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紧张。党 的统一战线工作出现曲折。 1962年以后,统一战线工 作中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3)“文化大革命”时期 的统一战线(1966年至1976年)
2. 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① 性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
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 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四性”特征:空前的广
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 和显著的社会性。
3.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 任务和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 统一战线(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建国以来 我国统一战线光辉灿烂的时期。 特别是党的八大前后,我们党制 定了有关统一战线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统一战线的正确道路。
(2)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 统一战线(1956—1966年)
1.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 件和各阶级的实际状况出发,把 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和策略,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独创性的 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宝库,也为新时期的继 往开来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管辖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管辖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

1.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联盟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2.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但主要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在某个阶段还有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参加。

其中,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都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

属于同盟军的各阶级和阶层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群众,即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等,这是工人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特别是农民阶级更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同盟军;一是非劳动群众,即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其他同我们合作的社会力量,他们是辅助性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同盟军。

这也即意味着,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有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同劳动
人民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统一战线,必须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

这就是: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第一个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发挥两个联盟的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认识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认识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疑是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段最重要的教育背景,特别是对三
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认识。

三大法宝即“联合工农、百花齐放、奋勇前进”,从这三大法宝中,我们首先能够体会到民主主义革命要表达的内在主题,联合工农暗示着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践能力,既要联合上层分子,也要联合劳动人民,贯彻这个方针,落实到学前教育中,要让学前儿童学会友善,勇敢,有担当,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效的实现自身的前途。

百花齐放,代表的是我们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要让每一个儿童都得
到快乐的发展,能够随心所欲的发展,通过拓展多元化的游戏和课外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最丰富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的流程中,增加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的完成任务,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最后是奋勇前进,主要指的是要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用高水平的教育引
导实现儿童的发展,应用不同的丰富的知识,全力推动学前孩子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可靠的保障,既要让孩子们充分明白他们可以从教育中获得多少,也要让孩子们能够带来更多机会,让它们能够在未来拥有一个自由繁荣的社会生活。

以上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对学
前教育影响深远,要求我们把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包容,多样化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指引下,全力培育新一代尽心尽力,勤奋耕耘,团结奋斗的崇高精神。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而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一)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1921~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是指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指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的第一次合作,联手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主义的政治口号,联合当时具有革命性质的民主党国民党将当时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凝聚了千万民众参与革命,这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1921~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是指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农民、工人和部分小资产阶级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建立了不少革命根据地,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但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退出了统一战线。

由于这一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小资产阶级都被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所以统一战线的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和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和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1919-1949年的统一战线1.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统一战线。

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包括两个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的联盟。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英美派。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

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它是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

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

缺点: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意义: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

⏹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1924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这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从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订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意义:首次肯定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取土地的权利、缺点: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制订。

修正:对井冈山土地法有原则性的修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B劳动者联盟∙C非劳动者联盟∙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A对待农民问题上∙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C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D对待地主问题上3. 中国革命阵营实现壮大自己、孤立和瓦解敌人而采取的政策是()∙A加强地方政权建设∙B实行军队内部民主∙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4. 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确定于()∙A八七会议∙B洛川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5.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积极防御的思想∙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7.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8. 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A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B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C加强党的自身建设∙D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A解决人民温饱∙B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0.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知识分子11.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革命∙B改革∙C阶级斗争∙D无产阶级专政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与∙C工农联盟的巩固∙D人民军队的建设13.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路线∙B基本理论∙C基本方针∙D基本纲领14.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A《民众的大联合》∙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D促进社会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16.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7.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D商品经济不发达18. 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19.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精髓20.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瓦窑堡会议∙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1.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22. 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C靠引证马克思关于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D保持社会稳定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C精通马克思主义∙D相信马克思主义2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6. 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论新阶段》∙B《改造我们的学习》∙C《反对本本主义》∙D《实践论》2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8.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A 1921年党的一大以后∙B 1922年党的二大以后∙C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9.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加工定货∙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30.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A“科教兴国”战略∙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32.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33.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4.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宗派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关门主义35.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36. 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A中共五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37.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38.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A陈独秀∙B王稼祥∙C毛泽东∙D刘少奇39.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40. 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A资产阶级思想∙B小资产阶级思想∙C封建主义思想∙D修正主义思想多选题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E普及义务高等教育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一五”计划∙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4.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大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E积极进行文化创新5.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E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判断题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一)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 式的决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 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要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孤立和打击强大的敌人。
(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 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内部、 外部的矛盾错综复杂。这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 为革命力量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 • 其次,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这一条件决定了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周 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再次, 帝国主义在华分别扶植不同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削弱敌人和补充自己的后 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某种程度的 统一战线。于是,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暂时或不稳固的 同盟者。
三、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经验
(一)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 第一,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所谓 独立自主,就是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一原 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讲统一性;另一方 面,要讲独立性,既统一,又独立。 • 第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 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统一战线 的阶级构成进行科学分析,把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内部的力量分成左翼势力、中间势力、右翼势力,并 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区别对待。 • 第三,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第一,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 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率 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 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同盟者感到希望和前途,才能获得同盟者的拥护,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真心实意地和共产党一道共同奋斗。 第二,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劳动者 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两 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主 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处理两个 联盟的关系,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发展两个联盟间的相 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第三,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同敌人相 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 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
•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 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 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 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 会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 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 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这个 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 动统治更加孤立。
•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 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中国的全面抗战自此 开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 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 作形成。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 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 产阶级。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 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 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 门主义的错误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1945年)
• 国民革命时期,是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中共三大 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 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 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 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Leabharlann 线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然性
(一)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性
• 首先,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具有特殊性。力量比较弱小的中国无 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无产阶 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 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 革命的统一战线。 • 其次,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在近代中国,革命的主 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势力相互 勾结,构成反革命同盟,残酷镇压革命,造成中国革命的残酷 性和长期性。 • 同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中国革命发展 的不平衡性。
• 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联合国 民党共同抗日,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以毛泽 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 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中国共产 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 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