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行业白皮书

合集下载

[精品]IT系统安全白皮书

[精品]IT系统安全白皮书

IT系统安全白皮书第一章企业与信息安全1.1 企业风险与安全1.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价值分析第二章信息安全基础及发展趋势2.1 进一步了解信息安全2.2 信息系统安全发展历程2.3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及组织2.4 OSI安全模型2.5 安全子系统2.6 揭穿黑客攻击术2.7 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第三章安全之道—MASS3.1 MASS的安全模型3.2 构建安全架构3.3 与总体解决方案架构的整合第四章实践及案例分析4.1 IT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4.2 访问控制4.3 身份和信任管理4.4 安全审核4.5 MASS架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实例第五章结束篇第一章企业与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价值分析企业风险与安全1.1 企业风险与安全911事件以后,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

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始终面临风险,这些风险是固有的,其存在于企业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日常接触之中。

了解这些风险与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是降低这些风险的前提。

企业通过提供产品与服务创造价值,在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跨越一些物理或逻辑上的边界。

这些边界是应该被安全地保护的,然而有效地保护这些边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多数企业并不是一张白纸,它们已经存在了一些人员、流程和资源。

一个全面安全计划的实施会破坏当前企业的运作。

因此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些年一直为“如何实施安全解决方案以降低商业风险?”的问题所困绕。

1.1.1 企业风险安全不仅仅是产品,也不仅仅是服务。

它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安全包含了物理的安全:如警卫、枪支、门禁卡;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管理工具和安全管理服务。

安全不是绝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企业始终面临着风险,有些风险可以避免,有些风险可以降低,而有些是可以接受的。

一个企业如果了解了这些风险,并且处理好这些风险,那么它就是安全的。

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_2012

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_2012

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2年4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根本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P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个渗透广泛、普及迅速、影响巨大、深入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终端产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越PC,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1亿部,超过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也超过全球2009年除Symbian操作系统(占总数的50%)以外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而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达36.17%,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智能终端引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本白皮书首次披露了部分关于移动终端的客观、公正、准确的数据,并展示了我院在移动终端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与业界分享观点、建立共识,谱写我国移动终端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口径及词条说明【出货量】本白皮书中出货量是指在中国市场进行入网认证的移动终端总数,是所有(国内外)终端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中经正规渠道,批量销售给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的实际发生数量,不同于社会资讯企业通过企业经销渠道或网络调查所得到的概要统计。

网络营销常用的十五大推广形式

网络营销常用的十五大推广形式

网络营销常用的十五大推广形式2010—12—31 13:42:24 慧聪网网络广告新营销推荐本文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2010年06月08日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更是明确指出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大型企业已超过50%,通过互联网寻找供应商的中小企业超过30%,通过互联网从事营销推广的中小企业达24%等数据.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营销大时代。

不管是生产型、贸易型、服务型、技术型都通过使用网络营销来消除与客户之间的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性,达到更大的传播效果和企业销售收益。

网络营销对很多企业的第一感觉是需要一个技术团队才能来开展工作,所以这一观念使很多没有这方面人才的企业望而却步.其实答案非也,网络营销其实就是营销网络,把网络当做一个营销平台而已。

因为在网络上:企业的最终客户没有变;企业的产品没有变;企业的卖点没有变,唯一变的就是营销的平台.以前企业是在报纸、电视、杂志、终端等平台上做广告做营销来让消费者了解品牌、产品和服务,然后吸引消费者去传统的终端卖场购买自己的产品.网络营销,只不过是把营销平台换成了互联网,厂家在互联网上做营销做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然后让客户直接进入自己的购物网站或去传统的地面终端购买自己的产品而已,所以营销的本质没有变。

那么做网络营销必须要知道了解网络的特点和网络营销的形式。

那目前网络营销又包括那几种形式呢?以下将做详细介绍:网络营销目前总体分为15大形式:即搜索引擎营销、即时通讯营销、网络病毒式营销、BBS营销、网络博客营销、聊天群组营销、网络知识性营销、网络事件营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直复性营销、网络视频营销、网络图片营销、网络软文营销、RSS营销、SNS营销。

第一种形式:搜索引擎营销搜索引擎营销是目前最主要的网站推广营销手段之一,尤其基于自然搜索结果的搜索引擎推广,因为是免费的,因此受到众多中小网站的重视,搜索引擎营销方法也成为网络营销方法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1、中国移动在6城市正式启动TD-LTE规模试验布局4G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移动于2011年第一季度正式启动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

2、盛大无线创办面向Android开发者的Joy开发基金1月18日,盛大无线在无线互联网新产品推荐会上宣布,投资2000万,为Android开发者创办Joy开发基金,该基金主要面向Android开发者,采取先付订金的投资方式。

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3亿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

4、腾讯推出类kik移动IM应用——微信1月21日,继小米科技的米聊、盛大Kiki之后,腾讯推出了类kik移动IM应用—微信iPhone版,微信类服务崛起,对移动运营商造成巨大冲击,在移动IM领域注入了创新活力。

5、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1月26日,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

该联盟旨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中关村移动互联产业圈的加速发展,引领创新、辐射全国,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6、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创始团队首次亮相2月21日,拥有大众点评网、口碑网等近百家合作伙伴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Domob)创始人团队首次公开亮相,阵容强大,包括百度核心技术负责人齐玉杰、前激动网总裁张鹤、卓望信息技术分责人边嘉耕和139移动互联网研发负责人王鹏云。

7、中国联通推出沃Phone及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2月28日,中国联通旗下自主的OMS操作系统以及搭载该系统的多款机型,在联通公司正式发布。

2024年移动即时通信(IM)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移动即时通信(IM)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移动即时通信(IM)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移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手机网络或无线网络传输即时消息的通信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IM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报告将对移动IM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移动IM市场规模已经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全球移动IM用户数量已超过30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亿。

其中,亚洲地区是移动IM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北美和欧洲地区也是移动IM市场的重要增长区域。

3. 竞争格局分析移动IM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家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WhatsApp: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IM应用之一,WhatsApp以其简单易用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

WhatsApp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0亿的月活跃用户。

•WeChat: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IM应用,WeChat不仅提供了即时聊天的功能,还集成了支付、社交媒体、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受到亿万用户的喜爱。

•Line:作为日本最受欢迎的移动IM应用,Line在东亚地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并且通过与其他公司合作,提供各类衍生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方位的增长。

4. 发展趋势分析移动IM市场未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视频通话成为主流: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性能提升,视频通话在移动IM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用户倾向于使用视频通话来进行更直观的沟通。

•社交媒体整合:移动IM应用逐渐将社交媒体功能整合到其中,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应用中完成即时聊天、分享动态、发布短视频等多种操作,提高用户黏性。

•人工智能助手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移动IM应用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帮助用户解答问题、推荐内容等。

RTX技术白皮书

RTX技术白皮书

RTX2009正式版技术白皮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010年10月RTX2010技术白皮书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3)第二章体系架构 (4)2.1系统整体架构 (4)2.2软硬件部署 (6)第三章技术特点 (8)3.1先进合理的企业应用理念 (8)3.1.1组织架构的自由定义 (8)3.2高效率的通信服务 (9)3.2.1高效的数据传输机制 (9)3.2.2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9)3.2.3稳定高效的数据/文件存储 (10)3.3 远程登录支持 (11)3.3.1 远程登录的管理 (11)3.4安全的企业系统服务 (11)3.4.1数据加密打包传输(128位标准对称加密算法) (11)3.4.2严谨的用户权限机制 (12)3.4.3签名和令牌 (12)3.5 RTX的可扩展性 (14)3.5.1为用户提供二次开发接口(API) (14)3.5.2 高度OA应用集成 (14)3.5.3 灵活强大的应用,服务扩展体系 (15)第四章技术参数 (17)4.1客户端 (17)4.2服务器端 (17)4.3操作要求 (18)第一章系统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中,目前交流信息的手段除了传统的会议、电话、纸质文档之外,文件共享、电子邮件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即时通信作为一种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交流方式,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企业的员工都在非正式的使用QQ、MSN等即时通信软件。

在这方面,很多企业需要一个专门面向商业应用的即时通信软件,来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

腾讯公司作为国内及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供应商,利用在个人即时通信市场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及市场运营经验,为国内广大的企业用户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的商用即时通信软件。

原有的QQ品牌,带有娱乐交友色彩,并不太适用于企业市场;针对商务人士和企业用户的需要,腾讯推出了RTX(腾讯通)这个新的产品品牌,以更好的服务广大企业用户。

腾讯公司内部环境分析.doc

腾讯公司内部环境分析.doc

WT战略 WT战略 T2— T2—W1 W2 网游行业的竞争日新月 没有永久的胜者, 异,没有永久的胜者,不断的开发新 游戏,或者引进新游戏, 游戏,或者引进新游戏,才能走在行 业的前面 T3—在激烈的竞争中, T3—在激烈的竞争中,良好的售后服 务是很重要的一个竞争手段, 务是很重要的一个竞争手段,腾讯需 要在这些方面加强
• 品牌价值
• 2010年福布斯评选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 腾 讯跃第八(品牌价值229.6亿) • 2011年胡润评出中国品牌价值最高公司:腾 讯第七(品牌价值15131百万美元)
财务资源
人力资源
• 腾讯向来视人才为第一财富,高度重视对人的培养。人才培养本着为公司战 腾讯向来视人才为第一财富,高度重视对人的培养。 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理念,通过帮助员工提升工作绩效和个人能力, 略、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理念,通过帮助员工提升工作绩效和个人能力,推 动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动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 2007年8月,腾讯学院成立,围绕着为公司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核心目标, 年 月 腾讯学院成立,围绕着为公司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核心目标, 学院致力于搭建一个有腾讯特色的学习型组织。 学院致力于搭建一个有腾讯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学院的使命是通过提供多样 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成为:员工3A(3A: Anytime, Anywhere, Anyway)学习的知 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成为:员工 学习的知 识银行;经理人培养团队的黄埔军校;公司知识管理的最佳平台。 识银行;经理人培养团队的黄埔军校;公司知识管理的最佳平台。学院现拥 有超过百人的内部兼职讲师队伍、 有超过百人的内部兼职讲师队伍、超过百门的自主研发课程和过千门的网络 课程。对外,学院与哈佛、中欧、长江商学院及惠普商学院、爱立信中国学 课程。对外,学院与哈佛、中欧、长江商学院及惠普商学院、 摩托罗拉大学等知名企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院、摩托罗拉大学等知名企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员工可接触到外部顶尖 的专家讲师和顾问。 的专家讲师和顾问。同时引进了全球范围内领导行业标准的培训管理与在线 学习系统(内部称 内部称Q-learning系统 ,目前这套系统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腾讯 系统), 学习系统 内部称 系统 人的学习习惯

通信白皮书

通信白皮书

通信白皮书通信白皮书是一种重要的文献,用于描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技术趋势、政策法规等内容。

以下是一篇通信白皮书的参考内容,其中没有出现链接,总字数超过了500字。

标题:通信白皮书——为数字时代的连接铺设基石摘要:通信技术是数字时代的基石,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离不开通信的支持与连接。

本白皮书旨在为读者全面介绍通信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法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第一部分:概述1. 通信行业的重要性: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它连接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 数字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浪潮给通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如安全、隐私等问题。

第二部分:技术创新与发展1. 5G技术:介绍5G技术的优势,如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

2. 人工智能与通信:探讨人工智能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如智能网络管理、语音识别技术等。

3. 物联网技术:介绍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等。

第三部分:政策法规与环境1. 数据安全与隐私:介绍通信行业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要求,以及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2. 网络中立性:解释网络中立性的概念,探讨其在通信行业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3. 政府监管与引导:介绍政府在通信行业中的监管职责,如频谱管理、市场竞争等。

第四部分: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1. 5G商用化进展:介绍全球范围内5G商用化的进展情况,并展望未来。

2. 边缘计算:探讨边缘计算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如提升网络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等。

3. 虚拟现实技术: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如游戏、教育等领域。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建议1. 通信行业的未来趋势:预测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新型通信协议等。

2. 推动通信行业发展的建议:提出加强创新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结论:通信行业在数字时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互联网百强企业出炉 腾讯网易百度列前三

2012互联网百强企业出炉 腾讯网易百度列前三
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是以2011年部增值企业年检数据和2011年通信业统计年报数据为基础,以在我国境内注册(港、澳、台地区除外)、持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2011年度未亏损、以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为主且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50%的企业为标准,根据其规模、效益、结构及贡献等指标综合统计发布。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54
北京智联三珂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智联招聘)
55
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6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57
深圳第七大道科技有限公司
58
北京麒麟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59
北京智德典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60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62
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94
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
95
上海科技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96
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7
上海大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98
国视通讯(北京)有限公司
99
上海千橡畅达互联网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0
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此外,前百家企业实现税金总额29亿元,从业人员5.6万人,占全行业比重分别达到22.0%和8.0%。同时,百家企业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促进了相关传统产业的发展,如淘宝网日均包裹量近业,为营造和维护互联网行业诚信健康的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
43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44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45
北京光宇在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46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47
竞技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Leadsec-ISM V1.1 白皮书

Leadsec-ISM V1.1 白皮书

内网安全管理系统产品白皮书Leadsec-ISM V1.1全面的终端运维管理终端主机可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监控、审计和管理,功能不分模块销售。

实名制的管理与审计管理策略根据人员身份制定,做到策略到人,控制到人,审计到人,解决一机多人、一人多机的难题。

三级联防的准入控制体系系统采用端点控制、局域接入控制、边界网关控制三级接入控制体系,可最大程度上适应用户网络环境,提供方便的准入管理。

数据防泄漏数据信息及信息交换做到可加密、可控制、可审计。

文件保密设置简单,移动存储加密保护,可保证私人专用要求。

全面协同防护协同防火墙产品可实现终端的准入控制协同IDS/IPS产品可实现入侵行为的阻断协同SAG产品可实现远程用户的准入控制和身份的策略管理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6号中电信息大厦8层(100086) 公司电话:010-********服务热线:400-810-7766(7X24小时) 2目录一、内网安全管理系统背景 (5)1.1内网安全概述 (6)1.2内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8)1.2.1内网威胁 (8)1.2.2如何加强内网安全 (10)二、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12)三、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架构 (13)四、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功能 (17)4.1产品九大功能 (17)4.1.1准入控制管理 (17)4.1.2数据防泄漏 (18)4.1.3实名制管理 (21)4.1.4终端维护管理 (22)4.1.5补丁分发管理 (25)4.1.6终端资产管理 (26)4.1.7上网行为管理 (27)4.1.8报警控制台 (28)4.1.9产品协同防护 (29)五、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功效 (30)5.1整体功效 (30)5.2文件监控与审计 (30)5.2.1杜绝文件操作不留痕迹现象 (30)5.2.2杜绝信息拷贝的无管理状态 (31)5.3网络行政监管 (31)5.3.1屏幕监控 (31)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6号中电信息大厦8层(100086) 公司电话:010-********服务热线:400-810-7766(7X24小时) 35.3.2应用程序报告及应用程序日志 (31)5.3.3浏览网站报告及浏览网站日志 (32)5.3.4应用程序禁用 (32)5.4网络辅助管理 (32)5.4.1远程桌面管理 (32)5.4.2远程控制 (32)5.4.3远端计算机事件日志管理 (32)5.4.4远程计算机管理 (33)5.4.5信息化资产管理 (33)5.5网络客户机安全维护 (33)5.5.1补丁分发管理 (33)5.5.2网络漏洞扫描 (34)5.6安全接入管理 (34)5.6.1非法主机网络阻断 (34)5.6.2网络白名单策略管理 (35)5.6.3IP和MAC绑定管理 (35)5.7策略管理 (35)5.7.1基于策略优先级的用户行为管理功能 (35)5.7.2基于网络场景的管理策略 (35)5.7.3基于用户帐户的策略管理 (36)5.7.4基于在线、离线状态的策略管理 (36)5.7.5基于分组的策略管理 (37)六、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特色 (38)6.1全网产品协同防护 (38)6.2定向访问控制 (38)6.3实名制管理 (38)6.4报警控制台 (39)6.5流量管理 (39)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6号中电信息大厦8层(100086) 公司电话:010-********服务热线:400-810-7766(7X24小时) 46.6ARP病毒免疫 (39)6.7可扩展的高端应用接口 (40)6.8补丁统一分发 (40)6.9管理策略强制执行 (40)6.10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40)6.11虚拟安全域管理 (41)6.12策略的优先级管理 (41)七、实施部署 (42)7.1产品部署示意图 (42)7.1.1典型部署 (42)7.1.2多级部署 (43)7.2部署位置 (43)7.3部署方式 (44)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6号中电信息大厦8层(100086) 公司电话:010-********服务热线:400-810-7766(7X24小时) 5一、内网安全管理系统背景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然而,自网络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存在着一个重大隐患——安全问题,人们在享受着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同时,不得不承受着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隐痛。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

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

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与趋势1.1 中国移动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及预测DCCI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75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97.31%,实现快速增长。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在2012年将达到737.7亿元。

1.2 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2011年,是移动广告市场的拐点,无线广告市场迎来了一场蜕变,而2012年,蜕变仍将继续,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29.7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95.48%,DCCI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57.2亿元,保持92.63%的高速增长。

1.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预测DCCI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46亿,增速23.83%,2012年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加入了移动互联网,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将达5.83亿,同比保持30.71%的稳步增长,并逐渐逼近PC网民规模,移动媒体成为时代的主角,整合营销需高度重规移动互联网与传统PC互联网的互动与整合。

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2.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预期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目前步入市场起步快速发展阶段,真正有效的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形成与发展中在新兴科技企业,最著名的企业发展规律便是Hype Cycle(炒作周期)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许多新兴科技企业发展放入必经之路。

即一个新兴科技企业,一般会经历起步阶段,接着市场预期快速膨胀,被媒体和从业人士大为炒作,直到被夸大的预期峰值后,市场预期才会不断降温,进入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阶段,此时市场预期逐渐回归理性,直到预期的低谷后,进入市场稳步发展阶段。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显示,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步入市场起步快速发展阶段,其特征是产品应用不断丰富,市场进入者显著增多,移动技术不断断驱动,但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即真正有效的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形成与发展中。

2012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12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2012年1月18日由我国主导制定、大唐电信集团提出的TD-LTE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

2.2012年2月1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的目标。

3.2012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的目标。

4.2012年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信息化发展、保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5.2012年6月19日,在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使用钱华林@中科院.中国向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的互联网专家发出首封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

6.2012年7月9日,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要求到2015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

7.2012年8月16日,奇虎360综合搜索上线,自此引发了百度和360的搜索之争。

11月1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下,百度、奇虎360等12家搜索引擎服务企业签署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促进了行业规范。

8.2012年9月18日,科技部公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加快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9.2012年政务微博发展快速。

2012年10月底,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达60064个,较2011年同期增长231%;11月11日,腾讯微博认证政务微博达70084个。

EIP信息门户-EIP产品白皮书企业e化解决方案 精品

EIP信息门户-EIP产品白皮书企业e化解决方案 精品

EIP产品白皮书----企业e化解决方案2001年10月北京科讯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简介北京科讯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Beijing Info-Portal Technology Co.,Ltd.)是一家注册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是应用服务提供、软件研发、软件销售、系统集成。

公司拥有众多的技术开发、服务人员,具备国际、国内大中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和软件产品研发的实力,并可为用户提供从前期系统架构设计到后期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应用服务。

面对全球化的市场与竞争,国内各级政府、企、事业机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多地提出了电子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不同层次的e化需求。

科讯博联与北京太科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企业e化解决方案”,面向用户电子化、信息化的需求,将先进管理经验与先进Internet技术实现有效整合,同时结合我们的专业级应用服务及丰富的经验,为用户提供了一套突破时空限制、讲求效率与成本、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要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科讯博联所有员工秉承“专业、信赖、创新”的企业理念,努力提供先进科技与完美服务,配合用户的事业发展脚步,共同携手前进。

我们的目标:优秀的软件服务提供商及软件供应商。

目录1. 为什么选择科讯博联EIP (5)2. 科讯博联EIP系统特点 (6)2.1.强大的系统功能 (6)2.2.用户操作简易性 (6)2.3.完善的系统安全机制 (6)2.4.良好的可扩展性 (7)2.5.数据备份支持 (7)3. 科讯博联EIP的功能模块 (8)3.1.OA(办公自动化) (8)3.1.1. 传统的操作和EIP/OA的区别 (8)3.1.2. 科讯博联EIP版本构成及区别 (8)3.1.2.1. 版本构成及区别 (8)3.1.3. 客户定制端 (9)3.1.3.1. 功能结构图 (9)3.1.3.2. 定制 (9)3.1.3.2.1. 组织架构 (10)3.1.3.2.2. 角色定制 (10)3.1.3.2.3. 表单定制 (11)3.1.3.2.4. 动作定制 (11)3.1.3.2.5. 流程定制 (12)3.1.3.2.6. 元素定制 (12)3.1.3.3. 流程管理 (13)3.1.3.3.1. 流程分类 (13)3.1.3.3.2. 流程发布 (13)3.1.3.3.3. 流程终止 (14)3.1.3.3.4. 流程统计 (14)3.1.3.3.5. 流程检查 (14)3.1.3.4. 系统管理 (15)3.1.3.4.1. 专用功能授权 (15)3.1.3.4.2. 查询功能授权 (15)3.1.3.4.3. 系统模块授权 (15)3.1.3.4.4. 系统密码更改 (16)3.1.3.4.5. 上传/下载 (16)3.1.3.5. 帮助系统 (17)3.1.4. 运行器端 (17)3.1.4.1. 系统结构图 (17)3.1.4.2. 表单流程 (17)3.1.4.2.1. 激活 (17)3.1.4.2.2. 登录 (17)3.1.4.2.3. 登录后的界面 (18)3.1.5. 管理中心(服务器端) (19)3.1.5.1. 系统激活 (19)3.1.5.2. 系统配置 (20)3.1.6. 流程监控器 (20)3.1.6.1. 流程监控器的功能 (20)3.1.6.2. 流程监控器的配置 (20)3.1.6.3. 流程监控器的使用 (21)4. 系统运行环境 (23)4.1.EIP系统要求 (23)4.1.1.企业版 (23)4.1.2.大企业版 (23)4.1.3.企业集团版 (24)4.1.4 行业用户版 (25)4.1.5. ASP中心版(不限用户数) (25)4.2.系统架构图(见附图) (26)5. 成功案例 (27)5.1.生产制造业 (27)5.2.营销业 (27)5.3.教育业 (27)5.4.行政团体 (27)5.5.高新技术产业 (28)6. 科讯博联售后服务方案 (29)7.联系我们 (29)1. 为什么选择科讯博联EIPEIP是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的缩写,简称企业信息入口。

201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报告

201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报告

201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报告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应用服务不断创新和持续深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活跃力量。

一,互联网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亮点。

2012年,中国互联网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 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

IPv6地址数量为12535块/32,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3.4%,在全球的排名由2011年6月的第15位迅速提升至第3位。

域名总数增至1341万个,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73.1%,其中.CN域名总数为751万,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112.8%,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达到56.0%。

据艾瑞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分别是840亿元、943.4亿、1091.9亿元,季度环比递增分别达到12.3%和15.7%,保持了强劲的势头,中国网络经济规模与GDP的比例关系,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0.50%,上升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0.86%,网络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发凸显。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产业显露出少有的发展活力,成为减缓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力量。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增长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上,移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双双发力,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移动用户快速增加,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超过台式电脑上网比例,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正式启动,宽带价格进一步下降,为应用的繁荣夯实了基础;二是在商业模式探索和应用推广上,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各领域迅猛发展,促使以互联网为引领的信息消费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

二,移动互联网改变产业格局、改变网民行为,并进一步影响社会运行模式。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华为ICT

华为ICT
焦点
P22 释放企业通信潜能 ——华为统一通信3大战略
华为将统一通信确立为企业业务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基于对目前企业通信趋势的 研究,华为将通过移动、视频、云协作3大战略帮助企业充分释放其通信系统的潜 能。>>
P26 视频通信发展3大引擎
在技术与应用的双重变革当中,视频通信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高临场感、普 及化发展和横向行业细分应用成为推动视频通信技术进步的3大引擎。>>
不同技术领域间的冲突正推动着一场名为“ICT融合”的变革。通信、企业和消费者 技术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这3大生态系统正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融合带来的 技术和资源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都在被用户使用。很显然,整个产业正朝着这样的方向发 展:未来不会再有所谓的企业或者消费者技术的划分,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统一的、全新 的ICT生态系统。
无担保声明 : 本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均“如是”提供,除非适用法要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本资料所有 内容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包括但不限于适销性或者适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保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因使用本资料任何内容而产生 的任何特殊的、附带的、间接的、继发性的损害进行赔偿,也不对任何利润、数据、商誉或 预期节约的损失进行赔偿。
3月7日华为发布旨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全新渠道伙伴项目,以及业内最 为全面的华为ICT培训和认证项目。华为企业业务BG CEO徐文 伟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高品质的ICT解决方案,而建立健康 的渠道伙伴生态系统是我们业务发展战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和渠道 伙伴一起,持续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竭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去帮助企业客 户迎接ICT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在ICT融合的时代里,一切皆智能。▲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绿盟安全审计系统产品白皮书【产品管理中心】■密级完全公开■文档编号NSF-PROC-SAS-V5.6-产品白皮书-V2.5■版本编号V2.5 ■日期2013-6-25■撰写人刘敏■批准人王伟© 2022 绿盟科技■版权声明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绿盟科技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绿盟科技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版本变更记录时间版本说明修改人2011-11-9 V2.0 套用模板,根据V5.6.6修改部分内容刘敏2011-11-10 V2.1 调整产品特点的内容,增加用户管理和IPv6特刘敏性说明2012-10-8 V2.4 根据V5.6.7版本特性,更新内容刘敏2013-6-28 V2.5 根据V5.6.8版本特性,更新内容刘敏目录一. 前言 (1)二. 为什么需要安全审计系统 (1)2.1安全审计的必要性 (2)2.2安全审计系统特点 (3)三. 如何评价安全审计系统 (3)四. 绿盟安全审计系统 (4)4.1体系架构 (4)4.2产品功能 (5)4.3产品特点 (7)4.3.1 智能化协议识别与分析 (7)4.3.2 网络事件“零遗漏”审计 (7)4.3.3 全面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 (7)4.3.4 智能身份关联与认证用户审计 (7)4.3.5 智能URL分类与WEB信誉管理 (9)4.3.6 无线热点发现与移动应用审计 (9)4.3.7 全程数据库操作审计 (9)4.3.8 业界首创“网站内容安全”主动审计 (10)4.3.9 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 (11)4.3.10 审计信息“零管理” (13)4.3.11 方便灵活的可扩展性 (13)4.3.12 高可靠的自身安全性 (14)4.4典型部署 (14)4.5解决方案 (15)4.5.1 小型网络之精细审计方案 (15)4.5.2 中型网络之集中审计方案 (15)4.5.3 大型网络之分级审计方案 (16)五. 结论 (17)插图索引图 2.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2)图 4.1 绿盟安全审计体系结构 (5)图 4.2 绿盟安全审计系统功能 (6)图 4.3 智能身份关联 (8)图 4.4 基于用户的全程审计 (9)图 4.5 绿盟SAS数据库审计 (10)图 4.6 主动审计 (11)图 4.7 单级管理 (11)图 4.8 主辅管理 (12)图 4.9 多级管理 (12)图 4.10 绿盟SAS典型部署 (14)图 4.11 小型网络之精细审计方案 (15)图 4.12 中型网络之集中审计方案 (16)图 4.13 大型网络之分级审计方案 (17)一.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层次正在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政府、企业用户的网络应用也逐渐增多。

互联网发展大事记(2000-2011)

互联网发展大事记(2000-2011)

互联网发展大事记(2000-2011)
佚名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第一部电信业的综合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rn2001年11月,中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通过论证,这标志着中国向"电子政府"迈出了重要一步。

【总页数】1页(P8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296
【相关文献】
1.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大事记 [J],
2.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2020年助力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J],
3.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2020年助力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J],
4.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2020年助力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J],
5.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2020年助力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计算白皮书

云计算白皮书
域占有一席之地。
信息 ATR 基础设施服务业主要包括为云计算提供承载服务的数据中心和 业和 C 网络。数据中心既包括由电信运营商与数据中心服务商提供的租用式 工 数据中心,也包括由云服务提供商自建的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商目前
模式转变。
其次,云计算成为 ICT 产业服务化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服务
1据研究,当企业信息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1500 台服务器以上)时,建设私有云的投资效益更好。相反, 服务器规模为 1500 台以下的中小型用户使用公共云服务则更有助于降低成本。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云计算白皮书(2012 年)
及支持产业等组



息 信 和
CATR


图 1 云计算产业体系构成
云计算服务业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 和软件即服务(SaaS)。IaaS 服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存储服务和计 算服务,主要服务商如亚马逊、Rackspace、Dropbox 等公司。PaaS 服务提供的是供用户实施开发的平台环境和能力,包括开发测试、能 力调用、部署运行等,提供商包括微软、谷歌等。SaaS 服务提供实
六、 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中的作用.....................................31 1. 外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31 2. 我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33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 ICT 产业界公认的发展重点。各国 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 局和产业发展;国际 ICT 产业巨头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和联盟 合作以抢占云计算发展的主导权和新兴市场空间。我国在云计算领 域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存在抓住机遇实现局部突破的机会,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技术 差距、规划布局和制度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白皮书概述——精选推荐

白皮书概述——精选推荐

第一章白皮书概述4白皮书概述1.白皮书背景2008年12月31日,3G正式获准发牌。

2008年中国手机用户达到6.41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17亿。

2008年被称为山寨机的地下手机,发出了他们的史上最强音。

地上与地下,抗争与妥协。

就像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先辈一样,在红旗下唱出更贴近的心声。

地下手机同样以其更贴近本土用户的功能设计和操作体验,和其拥护者一起,简单粗暴地表达着他们的不满。

在3G门户,每天都有数万网友,发出对于自己手机的疑问,或者不满。

这不是最后的抱怨。

这不应该是无能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32:24秒,在地震发生4分钟之后,四川网友风涛在3G门户,发出了“地震!”;一分钟之后,另外一位网友treehill发出“地震,跑...”手机对于生活的意义,已经到达了关乎生命的最高级别。

手机持有者的使用和体验,必然更加重要。

伴随着悲壮与荣耀,抗争与妥协,地上与地下,从头再来,从性能、参数、噱头的攀比中解脱出来,回到用户本身,关注用户体验。

3G门户第四次主办手机榜。

这一次,3G门户和其合作伙伴一起,不再只着眼于行业,不再纠结于销量、产量、价格,那些冰冷的数字。

“手机·体验·生活”,成为主题。

主榜的9个奖项,都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细化为9个主要用户需求,针对需求进行奖项评比。

在主榜之外,2008手机榜,首次新增榜外榜和手机软件榜。

榜外榜,关注由手机 手机软件兴起之后,第三方软件给手机功能、体验带来的强化,同时也对方兴未艾的中国手机软件业,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

在光芒闪耀的榜单之外,本次评选还特别增设“一千个反对派”的特别环节。

不再掩饰,不再宽容,广为收集手机用户对于手机的不满和诟病,使用、体验上一切难以忍受的缺憾,尽在其中。

2008手机榜,真正着眼于用户体验,着眼于用户体验背后的实质需求。

2008手机榜将告诉你08年已发生的,现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手机体验。

5白皮书概述这里不是手机的研发中心,这里没有专业体验设计师和冠冕堂皇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行业白皮书2012年5月目录主要观点及结论 (5)第一章企业即时通讯概述 (6)1、企业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6)1.1企业即时通讯的定义 (6)1.2企业即时通讯与个人即时通讯、统一通信概念的关系 (6)1.3国内企业即时通讯的发展简史 (7)2、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特征 (9)2.1企业即时通讯产品部署特征 (9)2.2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商业模式 (9)2.3总结 (10)第二章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1)1、中国企业即时通讯的政策经济环境 (11)1.1政策环境 (11)1.2企业信息化环境 (12)2、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与结构 (15)2.1 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的整体市场规模 (15)2.2 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的主要细分市场规模 (16)2.3 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主要厂商市场份额 (17)2.4 2011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的产品形态变化 (18)3、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用户特点 (19)3.1中国互联网型即时通讯市场企业用户分类 (19)3.2中国互联网型即时通讯市场企业用户分析 (19)4、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厂商分析 (23)4.1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主要厂商分析 (23)4.2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厂商产品功能对比 (25)5、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29)5.1用户认知误区 (29)5.2产品技术发展问题 (30)第三章2012-2014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 (31)1、2012-2014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31)2、2012-2014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32)3、2012-2014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技术发展趋势 (33)3.1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移动端布局全面从企业短信转向手机APP (33)3.2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将深入发掘增值功能开放平台有望实现多赢 (33)3.3互联网型企业社交化趋势和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结合尚处在探索阶段 (33)4、2012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发展建议 (34)4.1企业即时通讯发展思路 (34)4.2企业即时通讯发展重点 (34)4.3企业即时通讯商业模式前景 (34)附录研究背景及相关定义 (35)1、研究背景 (35)1.1研究背景 (35)1.2研究目的 (35)1.3研究内容 (35)1.4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5)2、相关定义 (36)2.1产品定义 (36)2.2行业定义 (36)图表目录图表1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发布时间轴 (8)图表2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分类拓扑图 (10)图表3 2010-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企业规模 (15)图表4 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行业分布情况 (16)图表5 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厂商份额 (17)图表6 2010-2011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互联网型产品与局域网型产品形态变化图 (18)图表7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功能对比——基础功能 (26)图表8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功能对比——扩展功能 (27)图表9 2012-2014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预测 (31)主要观点及结论1.市场规模: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注册企业用户数达31.4万家,相比2010年增长45.4%。

互联网IT技术在国内的普及度上升,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对企业连接互联网概念的接受度提高,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发展带来的企业即时通讯新机遇成为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市场份额:目前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厂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注于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厂商,如imo云办公室、汇讯WiseUC,第二类是IDC系厂商,如群英CC,第三类是邮箱系厂商,如263EM,35EQ和网易即时通。

2011年imo云办公室在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占有率达32.5%,而后是263EM、群英CC、35EQ、网易即时通和汇讯WiseUC等产品。

厂商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与厂商业务的开展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与厂商的产品功能丰富度有很大关系。

腾讯企业QQ办公版产品因2012年上市,因故市场份额中无其数据,不列入市场规模研究范围。

3.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将向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丰富移动互联网布局模式。

●同时,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平台化发展将加速。

●试水企业社交也将成为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章企业即时通讯概述1、企业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1.1企业即时通讯的定义企业即时通讯,英文名称为EIM,全称为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

企业即时通讯是一个企业级终端服务,一般其帐号为企业拥有,由企业注册完成后统一分配给员工。

产品功能上以即时通讯为基础,贯穿搭载多种办公应用,企业成员以及企业间使用网络即时传递文字信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同时企业可通过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完成通知的下达与分发。

目前,企业即时通讯已呈现出向集成通讯、办公管理等综合平台化产品服务方向转变的趋势。

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以是否连接互联网作为划分依据,主要分为局域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和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

本报告仅针对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开展调研,对2011年的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厂商的发展提供预测与建议。

企业即时通讯主要特征为:●实现企业内部沟通与外部互联功能,企业内部沟通为核心诉求。

●企业拥有资源的控制与分配权;同时产品强调去娱乐化以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拥有满足企业需求的办公应用。

1.2企业即时通讯与个人即时通讯、统一通信概念的关系●个人即时通讯1)概念:英文名称为IM,全称为Instant Messaging。

个人即时通讯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信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

即时通讯的功能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发展成为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2)与企业即时通讯的概念关系: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为企业级专业产品,加入了企业组织构架与企业组织管理的部分职能,以及企业工作管理应用服务。

而个人即时通讯产品更多为个人通讯、娱乐平台。

●统一通信1)概念:统一通信英文名称为UC。

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和应用,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

它区别于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而是以人为本的应用层面的融合与协同。

2)与企业即时通讯的概念关系:相较企业即时通讯,统一通信更多地是一种解决方案,企业即时通讯则是统一通信的一种子集、或者一种细分的产品形式。

统一通信需要更加复杂的硬件部署、软件适配,从而满足企业的高级通信办公需求,因此较受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欢迎。

1.3国内企业即时通讯的发展简史●2003年——2006年:局域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发展期自2003年起,国内市场便涌现了一批以局域网部署为特征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厂商包括腾讯、IBM、微软、雅虎和北京通软等企业。

该时期为局域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10月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EIM发展现状》报告称,在局域网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中,腾讯RTX占有58%市场份额、IBM占有15%市场份额,微软占有12%市场份额,通软占据11%市场份额。

2003年,腾讯推出局域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RTX,其前身为2001年BQQ(Business QQ),该产品为国内最早一批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之一,RTX的出现有着重要意义。

不过,在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出现后,局域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因地域约束、高费用约束、技术约束等短板逐渐失势。

2004年北京通软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通软GoCom企业即时通讯产品,该产品同样基于局域网,提供集成企业应用系统消息和电信通讯应用。

2006年10月,国际巨头IBM推出IBM Sametime 7.5,高调宣布参与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

IBM Sametime 7.5在产品属性上同样基于大型服务器部署,产品功能上捆绑了众多大型办公通信应用,被普遍视为统一通信服务,产品获得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的青睐。

●2006年-2011年: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兴起基于局域网部署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服务虽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提升团队协作,但其高成本、部署复杂、后期维护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其产品无法快速扩大用户市场。

而互联网型产品服务的出现,则借助2006年的社会互联网化浪潮,开始展露头角。

2006年7月,上海艾睦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研发企业即时通讯产品imo,该产品于2007年7月试运营。

imo企业即时通讯平台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基于互联网、无须部署的企业即时通讯平台,也是首家提出“免费”商业模式的企业即时通讯厂商。

2007年6月,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企业即时通讯GKE,产品基于局域网部署。

2007年10月,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今目标工作平台”,产品基于互联网部署。

目前,该产品呈现出向OA协作平台产品方向发展的趋势。

2008年6月,国内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提供商(ASP)三五互联推出35EQ企业即时通讯产品服务,该产品延续三五互联企业邮箱优势,提供即时通讯基础功能,由此三五互联成为以企业邮箱为主导,企业即时通讯功能为辅的企业级服务商。

2009年,综合通信服务提供商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263EM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与35EQ产品功能相似,263企业即时通讯也是以企业邮箱为主导,企业即时通讯功能为辅的服务形式出现,根据艾瑞最新报告,263企业邮箱市场份额目前国内排名第一。

2010年,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迅猛发展,包括群英、汇讯、中国移动、UM等企业都陆续推出企业即时通讯产品。

其中2010年7月,广东省群英公司推出群英CC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同时提供局域网型与免费互联网型产品。

同年10月,深圳市励拓软件有限公司推出汇讯WiseUC产品,青岛英特沃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UM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均基于互联网服务。

2010年,在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中,较为特殊的是,中国移动企业推出企业版飞信,争夺企业通信市场。

不过其产品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上,并不属于企业即时通讯市场。

2011年7月互联网四大门户之一网易公司推出网易即时通,其产品服务同样基于企业邮箱服务,将企业即时通讯服务融合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