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方法和态度,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式,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后进入革命斗争时期逐步形成的。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式,第一次被明确提出,还要追溯到中国现代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时期。

当时清政府中的新派政治家康有为提出“推翻旧门派,去污净腐,吸收新知,实事求是”的政治纲领,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要求,被视为中国现代化思想体系碑,并对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排满派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标准,基于实际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原则,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实行“地主都富起来”的政策,达到了“废除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并运用一系列新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目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毛泽东时期进一步强大,被神圣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实践论》中关于“实事求是”的阐述,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深入人心。

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波折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曾经被人们扭曲和误解。

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思想道路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思想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侧重地运用,作为政策决策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命运理论建设、政治路线的制定、组织建设与领导、群众工作、和维护党的团结等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命运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主要包括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以及实行“以工代赈”等思想和政策等。

实事求是的发展脉络与逻辑

实事求是的发展脉络与逻辑

实事求是的发展脉络与逻辑一、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

在文章中,毛泽东同志批判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提出“实事求是”的观点,即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认识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这一思想的提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原则的确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出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此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

三、实事求是观念的普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实事求是的观念逐渐普及开来。

在实践中,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不断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教育、学术、科研等领域,也更加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这一时期,实事求是的观念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四、实事求是精神的实践在实践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得到了广泛体现。

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始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在企业经营中,人们开始注重市场调查和分析,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经营策略;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开始注重实验和观察,从数据出发探索科学规律;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开始注重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从现实问题出发制定发展策略。

这些实践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实事求是理论的深化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实事求是的理论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理论。

例如,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实事求是的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指导人们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 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

3,邓小平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 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 既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和 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 2,1992年,“三个有利于”,这是判断改革和一 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3,江泽民,十四大,实事求是是党永葆蓬勃生机 的法宝,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 定因素。 4,2004年1月,胡锦涛,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 议,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 之风。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新的更完善的概括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 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梦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 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倘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 体系比作一辆小车的话,那么 实事求是就是让小车前行的 动力。
•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方法论决定了我们如何 改造社会、如何发展社 会,而方法论却是通过 实践得到的。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第一篇: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理论武器。

毛泽东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的话语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1957年下半年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的偏离了。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第二篇:党的发展历程党的发展历程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星光闪耀。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 英昌东 内容提要 本文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两个方面,揭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历史地位,能否始终坚持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者英昌东,男,1968年生,山东临沭人,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杭州 310026)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而能否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则根本地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并弘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认识活动总是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及其方法论的影响下进行,该主体性内在形式由感性形式、知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诸因素构成,形成人们“知”和“行”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根本态度,对来自实践、实验与观察的经验材料和通过读书活动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加工和整理。

它作为历史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积淀,常以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习惯等形式存在,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认知、意志和行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认识路线。

人类历史上存在着两条截然相反的基本思想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再到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另一条是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并弘扬的思想认识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共产党人做人做事所应持的根本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持之则胜,失之则损。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摘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做到了实事求是。

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实事求是都是我们始终坚持和内化的重大思想,是不能放弃、不能偏离的。

[关键词] 实事求是创新贯彻坚持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801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顺利的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是我党在不断地探索、摸索中所得到的真理,就是因为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联系,就是因为我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的将党的政策同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做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当今复杂的党情、国情、世情下,我党则应该更加注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很多人会认为我们也应该时刻适应变化发展的事物,这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发展,有一点是不能变的,那就是我们必须始终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则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五阶段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五阶段

实事 求 是 的思 想路 线 也 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 特 别 强 调 求 真务 实 。 2 0 0 4年 1月 , 胡锦涛在 中央纪 律检 查委员会 第三 次全体 会议上 发 表重要讲话 . 他 指 出在重 要 战略 机遇 期 , 要 推 动经 济社 会协 调 发
会 主义建设探索 的严重失误 。毛泽东等党 内领 导人 晚年的错误 以
理 结 合 的二 十年 。为 此 , 毛泽东还在 1 9 4 1 年 在全 党 开 展 了 整 风 运 动 。延 安 整 风 运 动是 一 次 深 刻 广 泛 的 马 列 宁 主 义 思 想 教 育 运 动 ,
求, 他 特别强调与时俱进 。他 认为 与时俱进 是马克 思主义 最重 要 的理论 品质 。早在 1 9 9 2年 , 在党 的十 四届一 中全会 上江泽 民就指 出: “ 过去 的做法 和经验 在现在不适 用 了, 因此 我们要根 据新 的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想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是 在新 的历史 条件 下坚 持马 克思 主义
活 的灵 魂 的 典 范 。
因此 ,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 思想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 , 牢牢
地 把 握 住 马 克 思 主义 的 活 的灵 魂 , 这 一我们才 能更加坚 定地执行
在全党确立 。思 想路 线的确立 , 使 中国共 产党摆脱 了教条 主义 、 本
实 事 求 是
江泽 民继续丰 富了对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的认识 。1 9 9 2年 , 江 泽 民在党 的十 四大 的报告 中指出 ,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是 精髓 , 是
法宝 ,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 的坚持 。进入 2 1世 纪 , 我 们 的 国 内形 势 也更加严 峻 , 在 这 种 新 形 势 下 江 泽 民 在 此 基 础 上 又 提 出 了新 的要

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和把握,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挡在思想路线上背离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精神力量的作用,在经济建设上急功近利,在生产关系上盲目求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又以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状况的错误估计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这时毛泽东依然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他从对“大跃进”和“左”的错误,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

但是,这一时期,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集团领导人集体,在开创的党的事业的伟大的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再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只因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将它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新时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必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考研政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考研政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考研政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929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事实就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回顾作者:李清源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21年第8期李清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历史。

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必将为第二个百年历程继续坚持正确思想路线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坚持阶段(从1921年至194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党初期,我们党因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积累,尚未提出明晰的“思想路线”。

1927年,由于党内机械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导致大革命失败,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率先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从国情实际出发相继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论著,着重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昭示着我们党将开辟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无疑,这是实事求是基本思想的早期萌发。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批判了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

1937年夏,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哲学论证及理论铺垫的重要作用。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之后,我们党完成万里长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再次实现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实事求是”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

毛概复习资料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概复习资料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拓展四、坚持实事求是的难点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一)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接着,毛泽东又在1940年1月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应该取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进而,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确立: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但是在1958年以后,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曲折。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曲折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提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二:旗帜鲜明地批判“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第三:发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简称“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陇南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刘光福介绍, 成县考区一中考点第122考场主考教师在开考前清点 试卷份数时发现缺少15份。经汇报后,考点研究决 定启用备用卷,9时20分30名考生领到了备用考卷, 经考点批准,该考场时间顺延30分钟,程序、环节 清楚,符合应急规定;11月28日上午参加考试期间, 成县城关中学考点第164考场考生万某某用戴在手腕 上的摄像头把试题传出考场,由其同伙接收作弊被 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并被刑事拘留;同时,经警方侦 查,涉嫌参与考试作弊的国家公职人员共有12人, 这些人员分别由司法机关及所在单位人大
花 生 过 河
大 豆 过 江
一头肥ZHU大又长,ZHU身横跨太平洋,ZHU背 可以降飞机,ZHU耳朵成了飞机场
“大跃进”时的壁画,画上角的诗是:肥猪赛 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种个南瓜象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 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古今论
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 路线过程及背景
实事求是基本内容:
视频1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教训时,借用中国古典,提出了“实事求是”的 口号,这一口号后来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 表述。新时期之初,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 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 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口号,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的内涵。进入新世纪,江泽民针对世情、国情、 党情的深刻变化,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又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
【的 一 大社 九 跃会 五 进主 八 】义 年 和建 中 人设 共 民总 中 公路 央 社线 提 ,出

实事求是的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的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的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这个词语最早见于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班固赞扬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班固第一次用“实事求是”到毛泽东重新定义“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从考据学的方法发展为治学的科学态度,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

当我们跨越千年梳理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脉络,可以管窥一条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之脉。

这条脉络一方面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经世致用、即物穷理的传统理念,一方面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过程。

纵观实事求是的千年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贯穿始终的中国文化之脉。

回首过去,有多少怀揣家国情怀的优秀儿女从历史深处走来,也正是他们,肩负起泱泱华夏文明的传承使命,推动着璀璨的中华历史走向美好的未来。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作者:来源:(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明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推动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也被称为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创新性的主要贡献有: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全面改革进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学总结,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提示可能考点: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邓小平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点和活的灵魂,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之所在。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始终,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方面。

第四,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导言:在中央党校的门口一块石头上刻着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这是毛泽东当年为党校亲笔题写的,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实事求是也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㈠相关概念1、思想路线:认识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是认识路线的具体化。

2、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3、实事求是词源: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有个河间王刘德热爱古代文化,立志恢复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年年征战而损失的古代典籍和礼仪,他主张用事实作证据,去伪存真,舍非求是。

所以班固修称赞河间献王刘德“求学好古,实事求是”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

针对的革命战争年代照搬教条,对马列理论不消化、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不研究的现象而提出的。

1935 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当时有一个同志刚到陕北洛川就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毛泽东后来问题,一切苛捐杂税你都取消了,究竟哪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毛泽东批评这种作风是闭着眼睛在抓麻雀,瞎子摸鱼。

1937 年11 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顶着共产国际执委的头衔到处发表演讲,并大段大段背诵马列主义原话。

说起外国的事来头头是道,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在延安开展了端正党的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风运动。

2、提出①1929 年6 月14 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提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视角转换与演进发展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视角转换与演进发展
主义思 维方 式 ,强调 外来 理论 与本 国实 际 的紧密 情 , 是认 清一 切革 命 问题基 本 的根 据 。”1 , 乃 [ 2 同样
革命道 路与 规律 的过 程 中 ,实现 外来 理论 与 中国
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 ,国情仍然 是毛泽东萦绕不去的内在关怀和思想主题。而国 情与道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道路选择要从 国情出发 , 国情分析也就是为了寻求和探索道路 。 经过孜孜不倦 的实践和探索 , 到抗 日战争时期 , 毛 泽 东初 步形 成 了一整 套基 于 国情分 析 的关 于抗 日
线 的发 展历 程 ,我 们发 现 ,在不 同的历史 阶段之
国革命这块特殊土壤 的“ 移植” 问题 , 其实质就是 解决理论运用的“ 适应性 ” 问题。实事求是的认识 论、 条件论 视 角就是 在这 阵的历 史背 景下 产生 的。 作 为教条主义和经验 主义 的对立面 ,实事求是” “ 和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一样 , 都是指称一种认识路 线和认识方法 。 因此 , 实事求是” 从“ 思想路线提出 的现实刺激源和基本语境看 ,它实际上是作为一 种 认识 路线 和认 识方 法 而提 出 的 。 ‘ “实事 求是 ’ 思
建 筑 房屋 之前 , 在思 想 中有 了房屋 的 图样 。 们 早 我 要 建筑 中国革命 的房屋 ,也须 先有 中 国革命 的 图 样 。不但须 有 一个 大 图样 , 图样 , 须有 许多 小 总 还
图样 、 分图样。这些图样不是别 的, 就是我们在 中 国革命实践中所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 的反映” 395年底 , 。[ 5 1 1 针对第一个 五年计划及学 习苏联模式中出现 的问题 ,毛泽东首次在党内提 出“ 自己的路” 走 的重大问题 。15 96年 , 他明确提 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的新 的历史任务 ,开启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与尝试。这也成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出发 点。 在社会 主义建设问题上 , 毛泽东坦诚地说 :我 “ 们还有很大的盲 目性。 社会主义经济 , 对于我们来 说 , 有许 多 未被认 识 的必 然 王 国 。 …社 会 主义 还 … 建 设 , 我 们 全党 来 说 , 识都 非 常不 够 , 们 应 从 知 我

党的思想路线的 曲折发展及其启示

党的思想路线的 曲折发展及其启示

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及其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1日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旅程。

新中国的50年是辉煌的,但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回顾50年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与新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认真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振兴中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

在这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摘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做到了实事求是。

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实事求是都是我们始终坚持和内化的重大思想,是不能放弃、不能偏离的。

[关键词] 实事求是创新贯彻坚持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801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顺利的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是我党在不断地探索、摸索中所得到的真理,就是因为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联系,就是因为我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的将党的政策同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做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当今复杂的党情、国情、世情下,我党则应该更加注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很多人会认为我们也应该时刻适应变化发展的事物,这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发展,有一点是不能变的,那就是我们必须始终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则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则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所提出的指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理论,实践也证明了这些理论推动了我国的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些理论取得的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实事求是,而不是墨守成规,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只言片语去当令箭、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当真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瞬息的,我们要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时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实事求是的历史演变(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无法使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肩负起了中国救国救民的重任。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以此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

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坚持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则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但是这次主攻方向应该是城市还是农村呢?这在当时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根本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的摸索、失败、转移,最后转向农村区域,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农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推动革命不断的向前发展。

其最根本的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知道,这一时期党内很多人开始坚持以王明等人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灵丹妙药,就是绝对真理,不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脱离实际,仅仅依据自己的主观臆造去办事,甚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的某些句词作为真理去贯彻实施,致使中国丧失了有利的发展形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红军不得不转移阵地,被迫长征,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此,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则就强调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2]的重要思想,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生机,指引人们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实事求是是党最终能克服党内连续不断出现的错误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一批领导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依据中国的国情、党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些著作中再三强调,我们一定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如我党依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于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值得肯定的,始终做到了实事求是,坚持了实事求是。

虽然,在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单一、不够谨慎、急于求成等等。

但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3]154(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是,195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极“左”路线的运动,加之毛泽东等人急于求成,开始夸大主观努力和主观意志的作用,没经过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不同程度的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对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试图恢复实事求是的精神,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致使中国发生了无可挽回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社会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

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4]382他不仅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的思想依然处于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5]143所以,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6]364我们知道,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分析了但当时的世情、国情,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路线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在不断的探索建设中国的过程中,始终都坚持了实事求是,因而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国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伟绩。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7]537如果停滞不前、因循守旧,我们就会处于半僵化或僵化的状态,就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虽然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国际来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以新的面孔呈现出来,恐怖主义也开始上升等等。

从国内来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与此同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又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就党内而言,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党的队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我们不可以一直守株待兔,在新的变化下,中国共产党则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面对着复杂的国情、世情、党情,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更不可能仍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运用旧的理论直接去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去分析新的情况,总结新的经验,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东西,不断地跟上时代潮流。

为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强调了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中国必须走在时代的前端,与世界共同发展;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新的理论,去适应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以求得新的突破。

江泽民同志曾说:“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8]327他在新的时代里,提出的我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是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脉相承的。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9]6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过程。

面对新阶段新特点,江泽民坚持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求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

使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技的迅猛发展,联系的日益加强,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信息科技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加快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