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734a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7.png)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1生活中常见的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
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daa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2.png)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数
共 1 课时,本节是第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对应找出课本中的变化和性质,并加以区分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学生科学实验课教案
![学生科学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440e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9.png)
学生科学实验课教案引言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为了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设计一份科学实验课的教案,帮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并深入思考。
1. 实验目的和背景首先,在教案的开头,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通过明确实验的目的,学生能够明白实验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学习的动力。
同时,介绍实验的背景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实验材料和器材接下来,在教案中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清单。
例如,如果进行化学实验,需要列出所需的试剂和玻璃器皿;如果进行物理实验,需要列出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这样,学生可以提前准备所需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实验步骤在教案中,我们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
注意,步骤应该尽量简洁明了,并且每一步都应该包含清晰的指导和操作说明。
此外,可以使用图片或图表来辅助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4. 安全注意事项实验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案中我们应该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例如,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注意化学试剂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安全第一。
5.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在教案中,我们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实验后进行数据分析。
这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的原因和解释。
6. 思考问题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针对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什么其他可能的解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7. 实验延伸在教案的后续部分,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验的延伸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猜想。
初中化学课题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课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22480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02.png)
初中化学优秀课题教案设计一、课题名称:《水的性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重点: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3. 教学难点:水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性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水的性质知识;4.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内容:1. 水的物理性质: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密度、溶解性等;2. 水的化学性质:水的自净作用、水的酸碱性、水的氧化性等;3. 生活中的水:水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防治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2. 实验演示:演示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3. 知识讲解:讲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2. 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3. 生活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水的性质的掌握程度。
六、课题名称:《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重点: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3. 教学难点: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知识;4.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9ee1c514791711cd79175a.png)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要探究制取二氧化碳原理,从而了解制取物质的原理的选择2、掌握制取气体装置选择的条件,从而掌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氧气制取、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来探究气体的制取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三、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四、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五、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六、教学用品:多媒体;实验仪器: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等。
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打开雪碧、可乐、啤酒等饮料的封口,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二氧化碳的气泡)怎样验证呢?(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怎样制取的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
2.知识回顾。
在第二单元,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表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回顾药品KMnO4H2O2溶液和MnO2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反应物状态固体固体、液体反应条件加热不需加热发生装置 A B收集装置C或D验证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MnO2图1:供选择的实验装置(2)教师总结:由刚才的知识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验满方法,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也就是确定反应物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确定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6d53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7.png)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通用3篇)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2f7b6770bf78a652954f1.png)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3)认识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2、过程与方法:(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4、本课题用2课时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仪器、了解实验室规则和探究教材中的实验[1—1]、[1—2]、[1—3]。
第二课时,学习物质的加热、试管的洗涤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
教学准备l、将实验室规则印好,每位学生发一份;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影像资料;3、在实验教室准备好有关仪器、药品;4、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以及安全图标。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一、参观实验室,认识仪器二、实验室规则三、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教后小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板书设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四、物体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五、仪器的洗涤 教后小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73a1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c.png)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课机能实验学教案设计性实验
![课机能实验学教案设计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3bc326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9.png)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集体备课教案(3) --“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教学内容:1、实验设计概论2、实验设计讲座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措施:讲授、讨论教学安排:集中讲授,实验设计概论(约100分钟)→实验设计讲座(约100分钟)→学生讨论、提问、教师答疑(约25分钟)。
实验设计概论§1 概述﹡机能实验学是一门什么课程?基本医学范畴?机能实验学是融合老式旳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实验内容为一体旳新型课程,是实验性很强旳医学基本课程。
﹡实验教学旳重要手段?人体实验:有一定局限性动物实验:重要是应用模拟人类疾病旳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正常机体机能代谢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作用和机制旳重要手段。
﹡实验教学旳重要目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旳重要内容?基本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及仪器,设备旳使用,培养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增进各学科知识旳融会贯穿。
设计性实验:掌握基本旳科研工作措施。
§2 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目旳规定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旳实验。
以学生为主,导师带教,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开题设计、实行实验、观测记录、论文答辩等,即创设“发现情景”,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积极旳去摸索未知世界。
﹡实验设计目旳1、充足结识实验在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中旳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一定旳科研能力﹡实验设计三个基本要素1、解决因素:2、受试对象:3、实验效应:如:观测巯甲丙脯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旳疗效(动脉血压变化是实验效应)﹡实验设计旳基本原则1、对照原则:可使解决因素和非解决因素旳差别有一种科学对比。
空白对照原则对照解决对照自身对照2、反复原则3、随机原则﹡实验设计旳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广泛收集阅读资料;设想立题方向。
2、选题(立题):3、设计实验方案:4、可行性分析和预实验:5、正式实验:6、整顿、分析实验成果;7、完毕论文﹡选题前旳准备工作1、提出问题:2、建立假说:重要查阅文献、提出问题旳创新点、国内外有关动态、注意别人如何建立假说、技术路线、综述、立工作假说。
实验操作教案用
![实验操作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1b5c2383c4bb4cf7ecd1c3.png)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重点: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三、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重点: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三、课前准备学生教师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题3走进实验室(教案)
![课题3走进实验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81c4a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f.png)
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知道化学实验室是实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初步理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
3.能知道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4.能实行药品的取用的基本操作。
5.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要点。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及边讲解边示范边实验【实验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粉末、盐酸、澄清的石灰水、酚酞试液【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匙、量筒、滴瓶、滴管、细口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预习案交流与讨论。
三、课内探究活动【情境导入】【投影】化学实验室的图片【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你实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索新知】一、学生实验要求【教师讲解】学生实验要求1.复习、预习,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桌上实验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
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实行。
注意安全,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3.实验完毕,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介绍实验报告册的格式)4.实验完毕,拆开实验装置,把仪器中废弃的物质倒入废液缸,把需要回收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然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经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教师展示常用仪器,逐一介绍其名称、性能、用途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探究1——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8页“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小组讨论】(1)取用药品时,应注意的哪“三不”?(2)节约药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75222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c.png)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细胞呼吸的概念(c 知道)(2) 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知道)(3) 细胞呼吸的意义(c 知道)2.态度观念方面(1) 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2) 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建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3.能力方面(1) 培养学生自学、视察、总结归纳的能力(2) 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难点:(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进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2)细胞呼吸的意义2.分析: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进程。
从物质变化角度看,不管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此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渐分解。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渐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渐开释。
并在逐渐开释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TP 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情势散失,或坚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
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关键即是细胞呼吸(例如关键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设计说明1.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的传授式的教学进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进程。
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视察、摸索,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学习进程。
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2b65f4ba1aa8114531d9f2.png)
生物实验教案生物实验教案四篇生物实验教案篇1实验教学案例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兵团二中吕笃康20xx年7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
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中的醋》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中的醋》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2da7285f121dd36a22d823c.png)
《奇妙的醋》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多角度了解醋,激发学生对醋的探究兴趣。
2.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观察力与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明白如何确定研究的课题。
3.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态度,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学会多元化、多样地评价自己与他人。
二、活动重点:通过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白醋、量杯、镊子、新鲜鹌鹑蛋、醋泡鹌鹑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醋的资料,六人一小组,分工明确(小组长,小汇报员,小操作员,小整理员)教学过程:一、辨别醋——学会观察今天的走进我们生活大课堂的嘉宾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了。
出示白醋,猜猜他是谁呢?生:水,白酒,白醋……师:那怎么识别呢?师:有同学说,可以闻一闻,谁愿意来试?师:有没有什么可以提醒她?生:用手扇一扇闻比较安全。
师:是的,如果是不明的液体,我们可不能直接品尝,不能触摸,甚至不能直接闻。
像这位同学说的,用手轻轻扇一扇,闻到一点就行。
师:除了用眼睛看,鼻子闻,我们还可以用嘴巴尝的方法。
哪个同学愿意试试看?首先声明老师准备的材料是可食用的,绝对安全干净。
(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判断出透明液体是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眼、鼻、舌、手等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进行发现、观测并得出了结论,这种综合活动就是科学的观察。
出示:方法导航:科学的观察方法今天咱们就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发现醋这个老朋友的新面目。
出示课题二、了解醋——学会交流生活中,同学们是经常见到醋的,你们对醋的了解有多少呢?相机板书采访查资料等1. 醋在烹饪的时候可以大显身手。
2. 醋的种类很多。
3. 醋还可以拿来杀菌。
4. 醋能去污学生演示(微视频):出示有茶垢的杯子,倒入水和醋,对比观察,了解醋能去污的功能。
板书:去污5. 醋能分解脂肪(微视频解说或者演示)板书:消食三、醋实验——学会探究1. 观察猜测醋的用途真多啊。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关于醋,它还有什么本领呢?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完整版)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9ecc46c1c708a1294a448c.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1.液体培养基:增菌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1.1.2按功能来分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加入氨基喋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2. 鉴别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鉴别哪种微生物?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加入尿素酚红的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3.用途:选择培养基:筛选并选择培养某种微生物鉴别培养基: 用来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存在1.1.3按成分来分1.合成培养基: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案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案 (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e03c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a.png)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试剂,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素养目标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阳光和水,也离不开二氧化碳。
在前面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取了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二、推进新课[过渡]请同学们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然后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归纳总结]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②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CaO+CO2↑;③2CuO+C2Cu+CO2↑等。
这些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操作较复杂,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便收集,所以这些反应均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实验室有以下几种药品: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利用这几种试剂探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均是CaCO 3)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6~147页“探究”的相关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 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等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过渡]请同学们依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及相关性质进行比较,并完成下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纸飞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纸飞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3bff4e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e.png)
综合实践活动课《纸飞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班级教师五年级课题审核综合实践--纸飞机课时课型授课时间新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教材解读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性课程。
1、通过动手制作,观察,实验,折出有创意的纸飞机2、通过放飞比赛,探究影响飞行时间长短的因素,提高学生在生活研究目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和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探究影响纸飞机飞行时间长短的因素,研究重难点引导学生用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飞机的知识(2)课前了解折纸飞机的方活动筹办法(3)准备A4纸;教师准备(1)布置教室,测量飞行时间的秒表(2)ppt 课件,A4纸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一、设疑激趣,引出课题生:交流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开始高兴的折纸飞机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纸飞机大家折过吗?那现在请你用纸自己折一个纸飞机把!你想放飞吗?这是小时候大家喜欢玩的纸飞机,现在请大家准备好自己的纸飞机,方向是老师的方向。
老师随机找出一个,开始观察同学们,我们通过动手折的纸飞机有哪几部分生高兴的朝着老师的方向放飞。
生观察纸飞机的组成机头机身机翼机尾生:看视频,了解国际大赛同学们,小小的纸飞机已经登上了国际大赛的舞台,而且有了专门的比赛规则:一张A4纸,不允许有任何其他的动作,只能折叠。
而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国际大赛的视频,生:自由说想法生:想大家想看吗?1:播放视频:2:看完视频,你想说点甚么?老师也想说,老师看完后也想折一个纸飞机试试能飞多长时间,也和他比一比,大家想吗?生:猜想与机身,机翼,机尾等等有关系。
小组交流确定的研究的问题引出主题:那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纸飞机(板书)3:那同学们在折之前,先大胆猜想要想让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间长,与什么有关系4:那小组赶快讨论,你们小组认为甚么因素小组明白研究的任务是最关键的,赶快商量。
制取氧气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4e67a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0.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等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过氧化氢溶液,认识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和缺点;2.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探究并寻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较为合理的催化剂;3.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特征及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生活情境1:通过和同学们互动,完成一个闭气的游戏,来证明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作用,然后展示图片【生活情境2】鱼池缺氧造成鱼的死亡,渔民一般会向鱼池中加入氧来乐(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常温下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以此来供氧,而实验室也常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如何来制取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实验探究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记录实验现象:[问题探究] 过氧化氢能否产生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产生的氧气较少,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是反应的催化剂。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板书][继续探究] 什么是催化剂?怎样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分析日期:2013.3.20
机关幼儿园《*********》课题实验课信息观察采集量表(三)
实验课题
执教者
观察教师
授课班级
实验阶段
观察对象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观察点
个案跟踪记录
幼
儿
表
现
分析
建议
观察分析日期:2013.3.20
课题实验课信息采集量表(二)
授课内容:《长颈鹿的朋友》
授课者:秦琦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程春香
观察人数: 16人
观察点:与同伴合作制作美丽的鱼
能独立分工合作完成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工合作完成
人数
12人
人数
4人
所占
比例
百分之九十
所占比例
百分之十
分析
建议
选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兴趣浓,完成了所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题实验课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单位
道外区机关园
执教者
秦琦
授课班级
小二班
实验阶段
观察人数
16人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小班体育游戏——小猫做客
课
题
研
究
的
基
本
情
况
目
标
设
计
教
学
目
标
活动目标:1、学习手、膝着地正面钻爬过障碍物。
2、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等
3、
实
验
目
标
运用游戏法,示范讲解法,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实验意图
实
验
反
思
课题实验课信息采集量表(一)
授课内容:《撕纸:给小鱼穿新衣》
授课者:郑艳
班级:小四班
观察者:平苹
观察人数: 12人
观察点:撕纸,制作鱼的鳞片
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能独立的完成
人数
12人
人数
10人
所占
比例
100%
所占比例
90%
分析
建议
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用撕纸的方法表现艺术作品,幼儿感兴趣,教师鼓励幼儿先探索,后指导,以探索为先导,让幼儿能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主动为小鱼穿衣服,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孩子在积极的学习中进行学习。我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孩子完成的较好,但有的孩子完成的比较难,教师可以采用让同伴当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的快的孩子教稍微慢一点的孩子,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