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宿建德江》知识导学练习图文详解教案
《宿建德江》知识导学+练习+教案+图文详解字词注释宿建德江:意思是在建德江露宿。
建德江,江名在现在的浙江省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市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解析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傍晚时分,旅途中的我的心中又涌起思乡的新愁。
岸上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要来与人相亲相近一般。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三首诗词意境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诗句连连看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1.借助拼音读好古诗词。
(1)指名读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
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一)《宿建德江》1.释诗题。
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个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共5则)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共5则)第一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大洼小学:王晓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默写这首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情感。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分层探究式(导读)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题。
1.背诵孟浩然的诗《春晓》。
2.简介孟浩然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学生课前预习)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之前,做到如下几点要求:1、读熟古诗。
*前两遍要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
*后两遍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出节奏。
可以在诗句中画出停顿符号。
2.学生自由练读。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古诗。
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
2.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
遇到困难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4.再读古诗,领悟诗情四、个性朗读,传情达意。
你觉得这首诗还可以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创意地读。
五、随堂练习,背诵古诗。
1.随堂练习。
(分层练习)2.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其他诗人用月寄托情感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七、总结收获。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师朗读《宿建德江》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收集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教师详细讲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2. 收集学生的分析,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宿建德江》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教学活动】1. 学生积极参与诗歌解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解析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解析和讨论结果,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宿建德江》选自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作品。
“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并学习“知人论诗”、“想象”等赏析方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山水田园诗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进而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和“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六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
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那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省市级优质课导学案、教案、说课稿
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重难点)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相机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活动内容:古诗《宿建德江》。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远离故土,作为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活动重点:能够大声、有节奏的诵读古诗。
活动难点:体会诗人远离故土,作为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古诗原文的视频;古诗的韵律操视频。
活动过程:一、复习之前所学古诗。
师: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朗诵学过的古诗吧。
二、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当你们的爸爸妈妈出差,离家几天的时候,你们会想念爸爸妈妈吗?当你们长大了,有一天需要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的时候,你们就会像想念爸爸妈妈一样想念亲人和家乡,这就是思乡之情。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古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叫《宿建德江》,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播放古诗《宿建德江》的视频,请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2.教师逐句播放古诗韵律操视频,并结合日常生活讲解古诗含义,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提问:(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作者是谁?(2)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场景?(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三)、学习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1.教师有节奏地诵读古诗《宿建德江》,请幼儿看书指字跟诵。
2.教师有节奏地逐句诵读古诗,幼儿跟读。
3.男女幼儿有节奏地逐句指字跟读,教师巡视指导,提高幼儿的诵读能力。
4.请个别幼儿按节奏诵读古诗(鼓励幼儿大胆诵读)5.播放古诗韵律操视频,引导幼儿边按节奏诵读古诗边做韵律操。
(可按不同形式分组,反复诵读)三、教师小结。
师:诗人把船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岛上,茫茫暮色给游子新增了几分乡愁。
后两句诗人的心绪逐渐平静和开阔,宇宙是如此广袤,此时此刻,天上的一轮孤月与诗人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绪似乎得到了慰藉。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词《宿建德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水乡的风情;2.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结构、表达手法、语言特点等,提高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自然景观、人类生活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并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宿建德江》的基本信息和表达意义;2.了解古诗词的构成结构和表达手法;3.借鉴此篇古诗词的写作方式,进行模仿,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让学生学会对于诗词的分析方法和创作技巧;3.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些江南水乡的图片,从中了解江南水乡的风光、名胜古迹等,引起学生对江南风情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其他的江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或古建筑、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江南历史文化的兴趣。
2. 学习《宿建德江》教师对这首古诗词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对此诗词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江南水乡婉约派诗人的特点等。
提醒学生关注诗词核心语言和表现手法,理解诗词的构思脉络、词句内涵、意象等方面的信息。
3. 分析《宿建德江》让学生针对此篇诗词,依次分析其格律、韵律、错句、对仗、颜色概念等方面的特点,以深入了解古代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4. 模仿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古诗词的模仿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5. 实际运用教师可以组织诗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自由表达出自然风景、历史人物等在自己心中的感受和印象。
教学总结本课程主要讲解了古诗词《宿建德江》的基本构成与创作要求,并通过构思、词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同时,通过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体验到江南水乡古典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德”“暮”“渚”等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以画入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以画入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诗题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
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
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叙说古诗,明诗意1、初读古诗,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过渡:同学们,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前两遍争取把字都念正确,后两遍争取把诗句读通念顺,可用铅笔试着断句。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易读错字。
生字:德。
“德”的笔顺较多,注意右下部“心”上有一横,不要漏写。
易读错字:泊。
“泊”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bó和pō,通过读诗句可知这里指的是“停泊”,所以要读成“bó”。
(3)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2、再读古诗,疏通诗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与交流: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2.教学难点
(1)生僻字词的理解:对于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建德江”、“旷”等,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需要在教学中予以突破。
举例:通过讲解字词的起源、演变,以及结合诗句语境来解释字词的意义。
(2)诗句的意象解读:学生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宿建德江》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有过寄宿他乡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抒发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宿建德江》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宿建德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环节,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宿建德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语文六年级上册3《宿建德江》-导学案-部编版
《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习重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习难点:能感受诗人的满腔“愁绪”,激发自己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情境导入】夜幕降临,江中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小朋友,你的脑海中能勾勒出一幅这样的画面吗?古诗《宿建德江》就营造了这样一个神秘的意境。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朗读,读诗一定要投入,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确:首句“移舟泊烟渚”中有个多音字,就是泊。
当读[bó]时,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停船的意思,例如:停泊二是,停留的意思,例如:漂泊三是,恬静的意思,例如:淡泊当读[pō]时,通常指湖泊。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大本营,就在水泊梁山。
《水浒传》中关于梁山泊是这样描述的——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
这些文学常识,你记住了吗?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
请大家根据朗读停顿再读一遍: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理解文题:我们来看诗的题目,“宿”是什么意思?“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上”,那该怎么读好诗题呢?了解作者:别着急,我们先来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创作背景:了解古诗作者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的孟浩然,青年时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
宿建德江导学案
宿建德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含义。
2、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背景介绍: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科举制度、士人生活以及建德江的历史地位。
2、诗词解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3、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跟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主题探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宿建德江”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小组展示: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促进互相学习。
3、作业反馈: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宿建德江导学案”的教学,学生们对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朗读和背诵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背景介绍、诗词解析、朗读指导、主题探讨和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
我也注意到教学难点在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学会欣赏诗歌,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小学五年级《宿建德江》教案
教案课题:小学五年级《宿建德江》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并能口头表达出来。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
4.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整篇课文的基本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
4.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准备:课本、黑板、彩笔、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通过放一张建德江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所学的《全国的江河》等内容。
3.老师与学生互动进行谈论,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逐段呈现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互动探讨。
3.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
4.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练习,重点注意音调和语速。
三、理解(15分钟)1.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这篇课文的标题是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在宿州的哪条河流?-提到了些什么人物?-宿建德江具有什么特色?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归纳自己的理解。
3.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回答,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运用(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写一个自己所居住地的特色河流。
3.学生两两交流并阅读对方所写的作品。
4.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图片、语言等形式将自己所写的作品呈现给全班。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2.教师再次强调课文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语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宿建德江的短文。
2.强调作文的要点和书写规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宿建德江导入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导入教学设计标题:宿建德江导入教学设计,开启学习之门导入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和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本次导入教学设计中,将以宿建德江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入一:图片展示1.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几张宿建德江的图片,如梅花湖取景的美丽日出,楼阳生故居的文化古迹,富有传统特色的望江亭等。
2.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图片展开讨论,谈谈对宿建德江的了解,有没有亲自去过,有没有听说过那里的故事等等。
3.老师适时介绍一些关于宿建德江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们产生兴趣。
导入二:音频介绍1.在教室中播放一段有声介绍宿建德江的音频,并附上一些与宿建德江相关的背景音乐,如江水波浪声、鸟儿的鸣叫声等。
2.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凭自身想象,设身处地感受一番,产生对宿建德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导入三:文学选段1.选取一段有关宿建德江的文学作品或描述,如《江南华章》中关于宿建德江的描写。
2.老师朗读这段文学选段,让学生们带入其中,感受其中的情景与意境。
导入四:情景模拟1.设置一个情景模拟,让学生们在想象中亲身体验宿建德江的美丽景色。
2.老师可以通过描述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宿建德江的场景,并设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你现在站在江边,感受到了什么?”“你能听到什么声音?”等。
3.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导入五:真实感官体验1.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们亲自去宿建德江游玩,领略风景的美丽。
2.在游玩中,利用导游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宿建德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学生们在游玩后可以撰写游记或拍摄照片及视频,作为导入结束后的再次分享和讨论的素材。
通过以上多种导入方式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之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增加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导学案_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2.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3.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5. 背诵本诗,揣摩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征和写作技巧。
二、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田园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过程方法目标:1. 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 学生合作赏析。
3.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学习环节:一、温故而知新:何谓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即景抒情诗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进入新课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知识(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熟悉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2、了解作者——隐居诗人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
宿建德江导学案
宿建德江导学案第一部分:江的形成与地理特点宿建德江是中国江苏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它的形成与地理特点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毗邻黄海,宿建德江是该省重要的河流之一。
宿建德江源自宿迁市和建湖县,全长约300多公里,流经六个县市区,最终注入长江。
整个江流域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道宽阔。
因为它贯穿了江苏省的中部,所以被誉为江苏的"母亲河"。
宿建德江流经的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合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沿江而居的人们大多以农业为生,这里的农田肥沃,水稻、小麦等作物种植广泛。
同时,江中水产丰富,鳗鱼、鲫鱼、鲤鱼等品种丰富多样,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第二部分:宿建德江的生态环境宿建德江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它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江周围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还能够吸附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宿建德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水污染、围填海工程等因素对江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保护宿建德江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为了提高江的水质,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推行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如加强排污管控,设立生态保护区,倡导绿色出行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江水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
第三部分:宿建德江的历史文化价值宿建德江作为江苏省的重要河流,不仅具有自然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宿建德江流域,有许多古迹和历史遗址,包括古建筑、石刻、碑文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也体现了人们对江的崇敬和依赖。
此外,宿建德江还是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许多文人墨客以江为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词曲和绘画作品,使江的美景流传至今。
总结:宿建德江的形成与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展示了其在地理、生态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宿建德江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守护和改善江的生态环境中。
宿建德江导学案
拓展
延伸
过故人庄
【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教学
反思
宿建德江导学案
《宿建德江》导学案(第一课时)
备课人:张宏
课题
《宿建德江》
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重点
难点
1、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2、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古诗。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参
4、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遇到困难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解决字词和朗读中遇到的问题。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合作
探究
研读
文本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宿建德江》。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
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
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导学案(第一课时)
备课人:张宏课题《来自建德江》时间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重点
难点
1、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教学
反思
简单介绍,奠定感情基调。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1、想到:(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
拓展
延伸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古诗。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参
4、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遇到困难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解决字词和朗读中遇到的问题。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合作
探究
研读
文本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宿建德江》。
德育渗透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课件。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预习
自己练习朗读古诗,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简介孟浩然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生独立学习词语、朗读课文,发现问题。
自读自悟
形成认知
1、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考书下的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大屏幕出示——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5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读好。
2 、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3 、再读古诗: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