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合集下载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020106)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积极成果,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经济投资环境与社会发展项目评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项目合作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经济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A.人力资源经济学B.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C.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三、招生对象已获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核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五、课程设置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英语(4学分)B类:现代经济学(3学分)计量经济学(2学分)国际经济学(2学分)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C类:人力经济学(2学分)可持续发展理论(2学分)D类:人口经济学(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学分)社会保障学(2学分)增长经济学(2字分)资源经济学(2字分)环境经济学(2字分)人口与社会经济统计(2字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研究(2字分)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六、培养方式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根据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由导师负责具体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校、院公共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考核方式公共课及专业课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专业课的考核以课程专题研究论文为主,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培养方式及培养环节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团队式指导。

2.研究生培养环节一般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6个主要环节。

六、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学科内公开进行,具体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具体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等环节。

其具体要求依据《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20106)一、培养目标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3、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领域内较全面和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从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方向是研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和政策手段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着重研究环境资源商品性、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分析方法、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环境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环境保护政策与手段(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征收排污费/税、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等问题。

2、可持续发展本方向以系统科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该复合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评价,针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循环经济、人口控制、区域贫富差距等,开展多科性和综合性的系统研究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和对策建议。

3、人口与社会经济学人口作为特殊形态的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

本方向在着重研究人口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理论以及高级生态环保理论、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以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出现的大量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的人 口学专 业 人 才 队伍 ,以适 应 我 国社 会 经 济发 展 对 人
口学 专 业 人 才 的 迫 切 需 求 。 但 由 于 我 国 大 学 本 科 阶 段 未
构 、 等 院 校 从 事 人 口科 学 研 究 与 教 学 的 能 力 . 具 有 在 高 也
统 计 、 划 生 育 、 安 户 籍 、 划 、 险 、 场 调 查 、 力 资 计 公 规 保 市 人 源 管 理 等 相关 党 政 机 关 或企 事 业 单 位从 事 实 际 工 作 的知
程 教 学来 弥补 知 识 上 、 力 上 的 结 构性 缺 失 , 定 好人 口 能 奠
学 及 相 关 专 业 基 础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加 强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本 文 就 此 谈 几 点 看 法 。

关 键 词 : 口 学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人
目标 人 口 实践 人 口发 展
锻 炼 了学 生 , 高 了学 生 的素 质 , 其 树 立 信 心 , 进 专 提 助 促
业 课 的 学 习 . 时 又提 高 了学校 声 誉 。 务 了地 方 经 济 发 同 服 展 。 更 重 要 的 是 , 学 生 丰 富 了 自 己 的 创 作 实 践 , 累 了 使 积
就 业 的经 验


马 芒
( 徽 大 学 人 口研 究 所 , 徽 合 肥 安 安 203 ) 3 0 9
关 于 人 口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设 置 的 点 思 几 考

要 : 文 从 培 养 人 口 学 专 业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目标 、 本
中 国 特 色 的 人 口学 课 程 体 系 , 过 严 格 、 化 、 统 的 课 通 优 系

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从培养人口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人口理论与人口研究方法在人口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和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承接三个方面对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人口实践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与环境资源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口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人口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人口的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的深刻认识,已成为制定和调整人口与社会经济政策的先决条件。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第一人口大国,开展对人口现象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即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是政府和学术界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此,必须拥有一支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尤其是硕士层次及以上的人口学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但由于我国大学本科阶段未设置人口学专业,因此人口学专业硕士生大都来自于相近专业或专科层次的其他专业。

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人口专业基础薄弱,科研实践能力欠缺。

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人口学专业高级人才,关键是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学课程体系,通过严格、优化、系统的课程教学来弥补知识上、能力上的结构性缺失,奠定好人口学及相关专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围绕着培养人口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设置课程人口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人口学的基础理论,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能够正确认识人口现象和人口规律,树立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意识,并熟练应用人口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认识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专业的学生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既具有扎实而深厚的人口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汉语写作能力。

人类学硕士专业培养方案

人类学硕士专业培养方案

人类学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及培养要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自年始招收应用社会学专业(现为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招收研究生的目的在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各专业专门人才。

教育研究生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眼界开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技能熟练,富有团结友爱精神,今天致力于学业,明天服务于社会。

二、研究方向根据人类学专业的学科发展状况和本院研究生导师情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专业目前暂设如下研究方向:、社会文化变迁;、族群性与民族主义三、学制及具体安排人类学属于法学门类人类学二级学科,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和安排完成全部学业:()在第-第学期,完成学校和社会学院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至少选修一门本院于暑期开设的课程;其中,第学期必须修至门专业主干课程;①类门:人类学理论(学分)②类到门第学期必须修到门专业主干课程;①类门:人类学理论(学分)②类到门第学期必须修到门专业主干课程、到门专业选修课程;①类门:田野工作方法(学分)②类到门③类到门第学期必须修或门专业主干课程、到门专业选修课程;①类门: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学分)②类门(已修满类门者可不修)③类到门(已修满类门者可不修)第学期必须修门专业主干课程;①类门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学分)()在第学期之内完成“中期考核”,其内容其实就是完成字的开题报告,在谋思谈上发表、接收全体老师考评;()在第-第学期,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当年的月日前将论文初稿交给导师审阅,月日前将论文定稿送交导师审阅,经导师签署同意,向学院提交申请答辩。

未按时将初稿、定稿送达导师审阅者,以及定稿水平未获导师肯定者,不得提交申请。

硕士培养计划方案范文模板

硕士培养计划方案范文模板

硕士培养计划方案范文模板1. 引言硕士培养计划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专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硕士培养计划方案,并说明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培养目标本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硕士研究生。

通过系统的课程教育、科研训练及实践项目,使学生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3. 培养计划细则3.1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是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个人专业方向的培养需求。

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

学生需要通过考试和考核来评估学习效果,并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

3.2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

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进行科研任务的选择和开展,并帮助学生规划科研项目的整体进展。

学生需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学术与创新能力。

3.3 实践项目实践项目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需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或实验室研究,并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

实践项目通常需要与企业、科研机构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需要撰写实践报告和总结,并进行答辩评估。

3.4 综合素质培养综合素质培养是培养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4. 培养计划的总体安排本培养计划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学分要求和各项任务要求。

学生的培养计划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每学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硕士生培养产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硕士生培养产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硕士生培养产业汇报人:日期:•引言•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产业实践•职业发展与前景目•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与附录录01引言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一个涵盖了人口学、资源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具备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解决和规划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背景介绍培养目标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人口资源与环境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人口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02课程设置必修课程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与法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选修课程环境生物学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健康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高级环境化学人口资源与环境调查实践环境规划实践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人口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实践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实践实践课程03研究与实践实际应用导向课题选择强调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题方向多样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研究课题涵盖了人口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多个方面,如人口政策、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与行业合作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了解其需求和挑战,将实际问题和需求转化为研究课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研究课题选择课题研究进展团队协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效率。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撰写研究报告,提炼研究成果。

定期汇报学生需定期向导师和同学汇报研究进展,接受指导和建议,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硕士生培养产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硕士生培养产业

资源环境学:研究资源环 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等 问题
资源技术学:研究资源开 发、利用和保护等技术问 题
资源政策学:研究资源政 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问 题
资源伦理学:研究资源伦 理、道德和责任等问题
环境科学导论:介绍环境科 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环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物 的化学性质、来源和迁移转 化规律
Part Three
课程名称:人口学原理 课程内容:人口学基本概念、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 课程目标:掌握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要求:能够运用人口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配 置、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资源管理学:研究资源管 理、规划和政策制定等问 题
Part Six
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在政府机构中的就业前景广阔,涉及环保、水利、国土等多个领域。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政府机构对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政府机构招聘门槛较高,要求硕士学历及以上,且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政府机构为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提供了稳定的职业发展平台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践能力
合作研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项目,提高科研水平 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科研机构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参与 全球环境治理,推 动可持续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参与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 护,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
发展前景:在科研领域有深入 发展,成为专家或学者
薪资待遇:根据科研成果和经 验,薪资待遇较高
联合国:环境、人口、资源等 领域的职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培养方案

环境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2014级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门类:经济学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开阔学术视野和强烈开拓意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对学生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领域专门知识、实际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严格训练,使其具备开展人口资源环境领域战略、政策、项目的经济分析能力。

学生毕业后适于从事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政府管理、科学研究、政策与管理咨询,以及金融等产业经营管理及社会团体策划与运作等工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理论环境与资源政策研究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人口、劳动力与经济发展人口、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系统综合分析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2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4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1学分。

六、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具有参加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计划和时间安排如下:在导师指导下,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或学生论文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学术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

具体计划分为3个阶段:(1)研究准备:选定调研主题,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展开学术交流,进行预研究。

(2)调查实践: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践。

(3)总结报告:要求学生编写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或实践报告。

时间安排:第3学期。

七、论文撰写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有关的论文写作。

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向教研室作开题报告。

就论文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做出论证。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及培养要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目的在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现代人口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同时也为具有更高学术追求的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在三年培养过程中,学生必须在熟悉人口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本学科知识、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全面的理解;建立至少两个方面的研究兴趣并对有关学术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理论有所专精。

学生必须满足学分要求并提交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经审议后决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内的学科发展现状及本系研究生导师情况,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口专业硕士研究生训练暂定四个研究方向:1、人口社会学2、人口统计学3、人口经济学4、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学制及具体安排本专业为法学科专业,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1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全部学业:(1)在第1至第3学期,完成学校和本专业所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2)在第3-4学期,完成研究生的期中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包括社会调查),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4学期结束之前完成5000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三人小组相商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与开题报告有关的所有材料需要交研究生秘书整理,并交院教务员存档,通过开题报告与正式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应在10个月以上。

(3)在第5-6学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参加答辩的2个月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1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四、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按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需修满总学分34—36学分,其中:1、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7—8学分;2、B类课程即转型期课程10学分;3、C类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8学分;4、D类课程即方法实践类课程和交叉前沿类课程10学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有良好道德品质,掌握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统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及企业的高级管理工作和调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1、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探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战略与政策。

2、人口与经济发展运用人口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口自然变动、人口空间布局、人口结构变动、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资源与经济发展研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1.应修满的学分总数本专业研究生必须修满27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法论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包括系列专题讲座)学分。

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科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有“讲授”、“讨论”、“自学”和“实践”等。

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口试”、“提交报告”、“课程论文”、“考查”等。

考核不合格,必须重新学修。

3.具体课程学分安排见下表。

五、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科学实践为了加强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实习实践活动。

实践方式为:参与课题研究;到企业实习;到政府机关实习。

学位论文研究生修完规定和课程,成绩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在第二学期结束前与指导教师讨论确定,并在第三学期初作正式的开题报告。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自然、社会、经济实践和理论工作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才的需求,本着培养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长,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能在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相关行业工作,应变能力强,能够总结概括工作经验、掌握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并自觉尽职尽责,在自己岗位上作出创新和贡献的人才。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1. 专业简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教育部设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为二级学科,隶属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授予经济学学位。

本专业侧重于人口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它的专业优势在于人口学、经济学与环境、资源科学的交叉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企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贸易与发展问题等等。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

近年来,本学科在教学研究、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2. 研究方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根据2007年3月2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注:除上表所列课内学分外,我校硕士研究生还需完成实践与创新环节的10学分修读。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和考核方式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但一般有一定量的笔试。

必修课程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程采用考查方式。

只有经过考试和考查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

修满规定的总学分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六、科研与学位论文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经过认真考核筛选后方能进入论文阶段。

首先要在导师指导下,由导师组组织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议,经批准后,方可进入论文的调查与撰写工作,至少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在硕士论文答辩前,每名硕士生须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学术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共11页)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共11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péiyǎng)计划
注:1、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shì chǎnɡ jīnɡjì)理论与实践》中只能二选一。

2、学科基础课必修3门,计9个学分,其中(qízhōng)人口统计学研究、人口理论研究为本专业学生必选课。

3、专业(zhuānyè)必修课程:必修3门课,计9个学分。

4、本专业学生选修专业选修课至少4门。

5、必修专业课程未选作必修的,原则上作为选修课程必选,每门计2个学分。

十、本专业硕士(shuòshì)研究生文献阅读经典著作书目、专
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jīngdiǎn)论文篇名表
内容总结
(1)西南财经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硕士点名称:人口学
注:1、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只能二选一
(2)西南财经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硕士点名称:人口学
注:1、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只能二选一
(3)3、专业必修课程:必修3门课,计9个学分
(4)4、本专业学生选修专业选修课至少4门。

人口学校教育培训计划

人口学校教育培训计划

人口学校教育培训计划
是一项旨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的重要计划。

随着人口增长和
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紧缺问题逐渐凸显,为了让更
多的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开始逐步推行。

首先,需要完善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
的教育。

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建立图书馆、购买教学用具等。

对于
城市中心的富裕地区,政府可以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到教育
投入中来,例如发起募捐活动、举办义教活动等,以帮助那些需
要帮助的学生。

其次,需要从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

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思维能力的
培养。

因此,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倡学生彼此交流、利用多媒体等方式,来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
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
需求和特点,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

例如,对于比较性格外向的学生,鼓励其参加各种社团、俱乐部等
活动,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内向的学生,则应该引
导他们进行交流、与外界沟通等训练,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环境。

总之,是一个全方位的计划,需要政府、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发挥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培
养未来的精英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人口学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组织调查能力和协作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在国家宏观人力资源管理与政策研究部门、人口经济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人口学与人口经济理论研究、人口政策研究、教学以及实际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人口统计与调查方法
2、人口与环境
3、人口经济学研究
4、人口寿命与保险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
选修课不少于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 门课程。

3。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

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
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并按时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会,提交1000字以上的听讲心得,交导师签字后由学院备案,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年级期间,在学术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学术研讨会,每个人分不同专题至少有一次研讨会发言.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3.论文发表
为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方具有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要求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名义在公开刊物(正刊)上发表至少1篇3000字以上学术论文。

4。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

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劳动经济学院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社会学
附录: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1、人口原理,(英)马尔萨斯(究)著;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 丁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02月 / 王惠惠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2、人口安全,蒋正华,米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人口爆炸,(美)保罗·艾里奇,安妮·艾里奇著;张建中,钱力译, 新华出版社,2000
4、, 李竞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美)家麦多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6、社会研究方法, .[美]埃尔·巴比著,华夏出版社,2000
7、《人口理论教程》,刘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
8、人口经济学,张纯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
9、《人口统计学》,刘铮、邬沧萍、查瑞传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3月
10、现代人口分析技术,翟振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11、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12、社会人口学的视野,顾宝昌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
13、市场人口学,张纯元、曾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14、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15、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彭松建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6、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刘传江,郑凌云等著, 科学出版社,2004
17、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二版),曾毅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18、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水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游允中,郑晓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9、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邬沧萍,杜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0、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与性别偏好:现象、原因及后果, 刘爽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
21、, 马寅初,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 曾毅、李玲、顾宝昌、林毅夫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重点阅读期刊
1、《人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学会
2、《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4、《人口与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人口学刊》吉林大学
6、《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7、《人口与发展》北京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