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ECZEMA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施治
1.脾虚血燥型
主证: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局限,有明显 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失眠多梦 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辨证: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选:健脾润肤汤加减:党参、茯 苓、白术、当归、白芍、赤芍、熟地l,、丹参、鸡血藤、白鲜皮、苦参、首乌藤、炒蒺藜、地 肤子、陈皮、积壳.
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方选:清脾除湿汤加减:白术、积 壳、苡米、芡实、生扁豆、生黄柏、干生地、黄芩、茵陈、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3.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Nhomakorabea热盛型)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 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 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仅供参考阅读,药品按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谢谢!!)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 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可有 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 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湿疹中医治疗
湿疹的中医治疗Hospital practice report湿疹(Eczema)源于543年希腊语(Ekzen)水沸之意,属形态学命名。
湿疹由内外多种因素所致,以渗出、瘙痒、多形性、易于复发为特征的皮肤炎症反应。
慢性期则局限、浸润、肥厚…属Ⅳ型变态反应。
二、病因1、外因(目前已有过敏原检测)(1)、气候:日光、紫外线、温度、湿度…(2)、环境:皮毛、植物、花粉、灰尘、化工、尾气…(3)、生活:化妆品、洗涤剂、化纤…(4)、食品:蛋白、肉、奶、蛋、添加剂、调料、防腐剂…2、内因(1)、消化:胃肠功能…(2)、精神:紧张、劳累…(3)、内分泌:更年期、妊娠、月经…(4)、代谢:蛋白、脂肪…(5)、遗传三、中医治疗1、急性湿疹610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浸淫疮…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侵溃肌肉,浸淫渐阔及遍体…”特点:起病急,进展快,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揩破湿烂,脂水频流,黄黏腥臭,浸淫四窜,瘙痒不绝…治法:清热凉血,除湿止痒。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0 克、车前子 10 克、六一散10 克、黄芩 6 克、茯苓 10 克、生地 30 克、栀子 10 克、泽泻10 克、木通 6 克、水煎服,一日 2 次。
化裁:基底鲜红:丹皮、赤芍。
脂水浸渍:冬瓜皮、萆薢。
瘙痒剧烈:地肤子、白鲜皮。
外用:生地榆60克,马齿苋50克,黄柏40克。
水煎冷敷。
2、亚急性湿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
”特点:病程较久,基底发红,境界不清,丘疹或丘疱疹,粟粒大小,稀疏散在,部分融合,可有湿烂结痂,轻度浸润,瘙痒剧烈。
治法:除湿健脾,清热止痒。
处方: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厚朴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六一散10克。
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基底鲜红:丹皮、玄参。
糜烂结痂:黄芩、黄连。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总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丰富且独特。
在中医经典文献中,湿疹被归类为“湿疹病”,其发病原因与体内湿邪的侵袭以及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针对湿疹的治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体质、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中药调理和治疗。
下面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对中医治疗湿疹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辨证分型中医对湿疹的辨证主要分为湿热型、湿寒型、血热型和血虚湿盛型等四个类型。
湿热型湿疹多见于湿热内蕴,肺热郁病;湿寒型湿疹多见于体寒湿困,脾胃功能低下;血热型湿疹多见于热毒内结,血分郁滞;血虚湿盛型湿疹多见于气血不足,湿邪蕴结。
对于不同的湿疹类型,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湿热型湿疹的辨证论治湿热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湿热、红肿、瘙痒、溃疡等症状。
治疗时,应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常用的中药有地黄、黄连、知母、黄柏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利湿燥湿的作用来治疗湿热型湿疹。
三、湿寒型湿疹的辨证论治湿寒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湿冷、肿胀、疼痛、痒冻等症状。
治疗时,应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附子、干姜、白芍、白术等,可以通过温阳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来治疗湿寒型湿疹。
四、血热型湿疹的辨证论治血热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糜烂、渗液、痒疹等症状。
治疗时,应清热凉血,解毒燥湿。
常用的中药有紫草、连翘、蒲公英、泽泻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来治疗血热型湿疹。
五、血虚湿盛型湿疹的辨证论治血虚湿盛型湿疹多表现为皮肤潮湿、糜烂、粘腻等症状。
治疗时,应健脾益气,祛湿化痰。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可以通过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作用来治疗血虚湿盛型湿疹。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经验总结在于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适当的调理和治疗,以达到疏风清热、温阳祛寒、清热凉血、健脾祛湿的目的。
此外,中医治疗湿疹还注重饮食调理,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湿邪的排出和体内津液的补充。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湿疹是现在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炎热多雨的夏季。
很多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很多的成片红疙瘩,不痛也不痒。
对于这种疾病其实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关键的是影响美观,尤其是对于很多爱美的女孩子来说。
那么怎么治疗湿疹呢?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湿疹一病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病因:外因为风、湿、热阻于肌肤。
外因为脏腑失调和肝胆郁火、脾湿不化、冲任不调、血虚风燥均可导致发病。
那么湿疹应如何用药?湿疹的治疗1、胃经积热【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
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
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湿疹的治疗2、脾虚化热【湿疹症状】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湿疹治法】养血清热,祛风除湿。
【湿疹方药】归尾5克,赤芍6克,干地黄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乌9克,胡麻仁5克,黄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参6克,蝉蜕3克,红花3克,蛇蜕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忌辛辣腥发之物。
关于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已经介绍过了。
其实女孩子对于皮肤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出现了什么异样,很多女孩子会很及时的就医。
湿疹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病,只要我们在平常注意一下,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是很快可以治愈的。
大家要牢记介绍的哦。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红肿、瘙痒及慢性复发。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个案分析是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的关键。
个案分析一:女性,30岁,湿疹持续复发患者主诉:患者自15岁起,身体多处出现红肿、瘙痒的皮疹,病情时好时坏,使用外用药物无法根治。
最近一次复发时间为两个月前,症状较以往更加严重,出现红肿、渗液、糜烂等症状,伴有瘙痒和失眠。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反复发作,病情与机体湿邪有关。
由于湿邪内盛,郁而化热,热盛则血行不畅,出现红肿渗液等症状。
瘙痒和失眠则是湿热郁盛,内外互结的表现。
辩证施治:首先,应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可选用中药方剂荆防败毒散,并加入柴胡、黄芩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同时,配合采用外用药物如中草药湿毒祛痰膏等,减轻红肿渗液的症状。
个案分析二:男性,45岁,湿疹症状较重患者主诉:患者自20岁起湿疹发作,经过多次治疗没有明显效果。
患者皮肤干燥,出现红肿、灼热、剧痒等症状,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症状较重且经过多次治疗无效,与其体内湿邪与风邪相结合有关。
湿邪内阻,郁而化热,导致皮肤的红肿、灼热症状加剧。
加之风邪妨碍皮肤的腠理通畅,脱屑不畅,形成环形红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辩证施治:应疏风利湿,清热解毒。
可选用中药方剂败毒散,并加入川芎、地黄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同时,外用药物宣肺解毒贴膏等,改善湿疹的红肿、灼热等症状。
个案分析三:女性,50岁,湿疹伴有皮肤干燥患者主诉:患者自40岁开始出现湿疹症状,皮肤呈现红肿、糜烂,晚上瘙痒加重。
同时皮肤异常干燥,脱屑明显,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伴有皮肤干燥,与其体内津液亏虚有关。
津液亏虚,则湿邪内外易侵袭,导致湿疹症状的加重。
同时,津液不足,皮肤干燥,脱屑明显,加重了瘙痒的程度。
辩证施治:应益气养阴,滋润肌肤。
可选用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并加入天花粉、白芍等滋阴养肤的药物。
中医治疗湿疹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四、诊断要点
1.以多形性发疹为特点,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糜 烂、渗出、结痂、 肥厚、色素沉着等。
2.按临床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3.皮损可发于全身各个部位, 常对称性分布。
4.自觉剧烈瘙痒。 5.病程不定,常反复发作,时重时轻。
6.常有特定的好发部位,如耳湿疹,手湿疹,乳房湿疹,肛门 湿疹,阴囊湿疹,小腿湿疹等。
第十三页,共38页。
(四)几种局限性湿疹
手部湿疹:多起病缓慢,手背手指等处 出现暗红斑,浸润肥厚,边界较清,表 面干燥粗糙,冬季常有裂隙。除特应性 素质外,部分患者可与职业及情绪状态 有关。
第十四页,共38页。
第十五页,共38页。
第十六页,共38页。
乳房湿疹 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乳晕、乳头、 乳房下呈暗红斑,丘疹和丘疱疹,边界不清楚, 可伴糜烂、渗出和裂隙,可单侧或对称发病, 瘙痒明显,发生裂隙处可出现疼痛。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3)慢性期
软膏(如煤焦油软膏)、
硬膏 (如肤疾灵硬膏),顽固局限皮损采用糖
皮质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对于局限性肥
厚性损害可先用肤疾宁贴膏将局部软化后再涂
软膏,采用封包疗法。)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3、中医辨证论治 (1)内治
a. 湿热蕴肤证 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潮红,有丘疱 疹,灼热瘙痒无休,抓破渗液流脂水,, 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 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第五页,共38页。
(一)内部因素 1.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慢性胆囊
炎 2.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 3.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导致小腿
湿疹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湿疹除了应用外用药物或内服药物等西医治疗方法之外,中医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在缓解局部症状同时曾起病因入手针对性治疗,并且在短期内可逐渐恢复,安全性较高,不会遗留任何副作用问题。
那么,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1、热毒型湿疹该类型湿疹发病较急,病程较短。
在发病早期皮肤以局部潮红、轻度肿胀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深入,丘疱疹可逐渐发生破溃而相互融合,但有渗液,抓破后痛感强烈。
主要是由于外邪袭表、湿性粘滞集聚于肌理,导致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去水利湿为主。
常用中成药物为:牛黄解毒片、黄连解毒汤、银翘散。
2、湿热型湿疹该类型湿疹发病比较缓慢,局部皮损为丘疹、丘疱疹,且伴有轻度瘙痒性症状,过度抓挠会引起丘疹破裂而糜烂。
其发病诱因多与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影响气血运行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解毒为主。
常用药物为:四妙丸、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
3、血燥型湿疹该类型是诊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局部皮损干燥、脱屑、粗糙而皲裂,皮损主要呈对称样分布。
一发病诱因与患者精神因素有关,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致使心火炽盛、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引起发病。
中医治疗以养血祛风、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
适应中药为:凉血地黄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4、湿阻型湿疹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绵延不愈,局部皮肤粗糙肥厚伴有明显瘙痒症状。
该种类型湿疹发病主要是由于脾胃素虚、饮食不洁等诱因所致。
中医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除湿祛风为原则。
适用中药为:补中益气汤、藿朴夏苓汤、胃苓汤。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方法引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
中医辨证施治湿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气血状况等,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疹的常见症状、中医辨证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湿疹的常见症状湿疹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皮肤瘙痒:湿疹患者常有皮肤瘙痒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晚上无法入睡。
2.皮肤红肿:湿疹病灶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渗液、结痂等症状。
3.皮肤干燥:湿疹发作时,皮肤往往会变得干燥,容易破裂出血。
4.皮肤硬化:长期患有湿疹的患者,病灶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变得硬化,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二、中医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湿疹主要包括辨证和施治两个方面。
2.1 辨证中医辨证湿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湿疹的发病部位:湿疹的发病部位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发病部位反映了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例如面部湿疹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手足湿疹可能与气血失调有关等。
2.皮肤症状:中医辨证还需要观察湿疹病灶的皮肤症状。
例如,湿热型湿疹病灶皮肤湿热红肿且有渗液,寒湿型湿疹病灶皮肤冷凉发白等。
3.患者体质:中医认为,湿疹患者体质的强弱也会影响辨证施治的选择。
例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补阳气,阴虚体质的患者可能需要滋阴养血等。
2.2 施治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等。
1.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湿疹可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湿热型湿疹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寒湿型湿疹可选用温中散寒的中药等。
同时,中药外用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草药泡澡等。
2.针灸:针灸疗法在湿疹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中脘等,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除湿热等,缓解湿疹症状。
3.艾灸:艾灸疗法是利用艾草进行热熏烤,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关元、神阙、太溪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湿疹的常见中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治疗湿疹可采取以下常见方案:1.清热解毒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浅谈中医古籍中的湿疹外治疗法
浅谈中医古籍中的湿疹外治疗法作者:崔贞雅顾炜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4期摘要: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易复发,在我国古代多归属于“疮”一类。
湿疹外治法的应用历史悠久。
通过研究中医古籍中湿疹的外治疗法,归纳总结粉剂、油膏、洗剂,针刺等外治疗法及其常见药物,为临床中医外治湿疹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疹;中医药;中医古籍;中药外治法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4-0098-04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超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皮损特点主要呈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患者自觉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且易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湿疹,病程较长。
急性期以红斑、丘疱疹为主,但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湿疮”,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根据其皮损形态、症状特点及发病部位有不同名称。
1 概述1.1 湿疹病名早在内经中就记有“浸淫”一词。
《金匮要略》中则记载:“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1]”隋代《诸病源候论》又云:“浸淫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根据其浸淫全身、滋水较多的特点命名为浸淫疮[2]。
以症状命名还见于“粟疮”、“血风疮”等,前者是周身遍起红粟,自觉瘙痒;后者多为瘙痒出血者。
按发病部位命名:有发于耳部的“旋耳疮”、“月蚀疮”;发于手足部的“瘑疮”;发于阴部的“阴疮”、“阴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肾囊风”、“绣球风”;发于脐部者,称为“脐疮”;发于肘、膝弯曲部者,称为“四弯风”;发于乳头者,称为“乳头风”。
此外,婴儿湿疹常被称为“胎敛疮”、“奶癣”、“乳癣”。
湿疹在古籍中多归类于“疮”的范畴。
1.2 病因病机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又云“湿热相互搏结,出现头面身体生疮。
[2]”总由素体禀赋不耐,外感风、湿、热邪侵袭肌肤而发病,或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发于肌肤而致。
湿疹(eczema)诊疗规范
湿疹(eczema)诊疗规范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但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和机体的过敏性体质有关,外界因素如饮食、气候、生活用品等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皮疹呈多形性损害,瘙痒剧烈,易复发。
【诊断】1.病史:病程经常呈反复复发加重、缓解慢性过程,发病前常无明确的外因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阶段皮疹常较广泛,可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及疱疹等多形性皮肤损害,继而出现糜烂、渗出。
病程迁延至慢性阶段,皮损常呈浸润、增厚、干燥及色素沉着等,且边缘较清。
急性期常无固定好发部位,慢性期常局限于小腿、前臂、手、耳后、头皮、乳晕、肛周及外阴等部位。
3.局部常伴明显瘙痒。
4.病情常易反复发作,迁延时日。
5.有可疑的外因接触史者(如手部湿疹)可作皮肤斑贴试验以协助查明病因。
【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与接触皮炎相鉴别:后者多有明确接触史,起病急骤突然,发病部位为暴露部位或接触部位,皮疹边缘鲜明,皮损形态比较一致,斑贴试验常阳性,去除病因很快痊愈。
2.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后者皮损瘙痒剧烈,发病部位主要在颈部、肘、股和踝部,常不对称,基本损害为苔藓样疹,而非多形性皮损,无渗出。
3.手足湿疹与手足癖相鉴别:后者皮损境界清楚,有叶状鳞屑附着,夏季增剧,常并发指(趾)间糜烂,鳞屑内可找到菌丝。
【治疗】1.去除可疑诱因,如避免局部刺激,忌饮酒,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忌擦高浓度外用药等。
2.局部疗法:依皮损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选用适当药物和剂型,急性期以红斑、丘疹、丘疱疹表现为主者,可外擦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如氢化可的松霜等。
有糜烂、渗出者可以3%的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者外用糊剂、霜剂,如硼锌糊、糠酸莫美松霜等,慢性者外用皮质激素软膏或搽剂,如去炎松、倍他米松软膏。
3.全身疗法:酌情选1~2种抗组胺类药物,如克敏嗪、赛庚啶、安泰乐、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特非那丁等。
EASI评分方法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EASI评分方法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EASI评分方法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如何系统评估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EASI(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评分方法是一种量化评估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旨在探讨EASI评分方法在中医辩证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EASI评分方法是基于患者自身湿疹皮损面积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观察进行评分的。
该评分方法将湿疹分为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位,根据湿疹皮损面积和状况的不同进行细分评分。
同时,EASI评分方法根据湿疹症状的不同分为红斑、渗出、糜烂和乳头结痂四个指标。
评分结果越高表示湿疹的严重程度越高,疗效越差。
中医辩证治疗湿疹具有个体化、综合性和整体观念的特点。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理机制进行辩证施治。
常用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包括草药内服、外用药物、针灸、艾灸等。
与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医辩证治疗湿疹更加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本研究选取了100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ASI评分方法,将患者分为中医辩证治疗组和对照组。
中医辩证治疗组接受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通过EASI评分方法评估湿疹皮损的面积和严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辩证治疗组的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辩证治疗组的湿疹皮损面积减少,症状减轻明显,且持续时间更短。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辩证治疗组的患者总体上感觉更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EASI评分方法在临床观察中可以客观评估湿疹的治疗效果。
相比传统的主观评价方法,EASI评分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如下:1、湿热内蕴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较红、发病急、有糜烂渗出,患者舌质较红,舌苔较黄腻,脉弦滑有力,治疗可用龙胆泻肝汤和茵陈五苓散;2、脾虚湿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皮损不红,糜烂渗出不严重,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治疗可用健脾除湿药如除湿胃苓汤;3、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肥厚、苔藓化改变,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可用润燥止痒胶囊或当归饮子。
患者经验:湿疹不抓很痒,抓了又严重反复,患了湿疹的我发现这样治疗才最有效。
我的调理:我做出的改变有哪些,首先,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患上湿疹后已经损害了正常皮肤,若日常不注意卫生清洁,便会引发感染、化脓,使微生物侵入,加重病情,复发率更高。
其次就是合理作息,消除不良情绪,长期紧张、焦虑,可诱发湿疹,因此要注意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最后就是注意饮食禁忌,应选择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应避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湿疹从最严重到痊愈用了三周,我的对抗湿疹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信心。
三周得湿疹让我体会到了患这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所经历的无助,失去信心,迷茫放弃;发这些就是为了鼓励朋友们,不要放弃,积极乐观的去对抗湿疹。
起初都不严重也没在意,后来逐渐加重,从严重到现在几乎消疹大概用了三周。
湿疹患湿疹后的碎碎念——听听我的湿疹治疗经验:我第一次长湿疹大概是在上高二那年才15岁。
那个时候只是在我的腰后面长了两个硬币大小的疹子,对称性的那种,一开始也没有发现只是觉得很痒,一直挠一直挠,让我朋友帮我看了一下发现结痂了,觉得有点奇奇怪怪,又没有受伤,为什么会有结痂呢?就去了学校附近的一个皮肤门诊去看一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在那个门诊的二楼,给我看病的医生办公室很昏暗,他让我走到那个窗户旁把那个衣服撩起来。
湿疹湿疹治疗经历分享:原来湿疹并不湿,反倒很干燥!1、确诊医院:山东省立医院2、从小就是过敏体质的我,自以为在过敏方面也是半个专家了。
湿疹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特应性皮炎与一般湿疹的鉴别
48
2019/10/16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婴儿湿疹: 常在2月-3岁间发病。 脂溢型
干燥型
多发生于1-2月的小婴儿。头顶部较厚黄褐色油 腻性结痂。眉部、鼻唇沟发生红斑丘疹,有时糜 烂渗出。
患儿常较瘦,面部四肢皮肤干燥,皮损为淡红斑或群 扁平丘疹,表面附有鳞屑或有小片状渗出。
渗出型
最多见,患儿常较胖。两颊及额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 群的小丘疹、水疱,有时糜烂渗液。
亚急性湿疹
16
2019/10/16
病 程:再次暴露于致 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 不当可导致急性发 作; 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 为慢性湿疹
皮疹形态
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 数丘疱疹、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 度浸润。
皮疹分布
对称,边界不清。常见于头面、 耳 后、四肢远端等处。严重者可弥漫全 身
自觉症状
成人期
同青少年期
青少年 (>12岁)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 为局限性红斑或丘疹, 融合后皮肤肥厚而呈苔 藓样变。摩擦刺激后可 有渗出及结痂。剧痒。
46
2019/10/16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特应性皮炎
婴儿期
儿童期
(1月-2岁) (3-10岁)
成人期
青少年 (>12岁)
47
2019/10/16
慢性湿疹
特殊部位湿疹
10
2019/10/16
特殊性湿疹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湿疹---中医世家
湿疹---中医世家第⼆节 湿疹(Eczema)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献有数⼗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
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湿疹可能发⽣在⽪肤的⼀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病常常发⽣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
凡有此素质的⼈,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物中蛋⽩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及⽻⽑、肠道中寄⽣⾍,感染灶等的作⽤较正常⼈容易发⽣过敏反应。
有的甚⾄连⽇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
此外,湿疹的发⽣,有时还可能同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定的关系,⼀⾔以蔽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种因素共同相互作⽤所致的。
诚然,临床上也可见到,由于坚持锻炼⾝体或环境改变,使湿疹病损⾃然消退⽽获痊愈。
还必须指出,湿疹易复发,原因何在?有⼈解释为这是患者敏感性增⾼以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之缘故。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在全⾝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全⾝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病变处,于同⼀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耐受性的不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易并发细菌感染,从⽽引发⽑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肤病。
湿疹ECZEMA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ECZEMA的中医辨证治疗XXXXXX执照中医师湿疹是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美国高发。
一般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类,从病程来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由幼年开始发病,有家族过敏史者,称为异位性湿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子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
患者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特点,主要受遗传因素支配,在特定人群中发生,同时也受健康情况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其特点是:皮疹多形性、湿润性、对称性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为主,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鳞屑、皮肤增厚、苔碎化,搔痒剧烈,易复发。
中医传统病名有〃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痛疮〃〃湿毒疮〃〃肾囊风〃〃奶癣〃“四弯风〃〃面游风〃"坐板疮〃"乳头风〃等。
湿疹的病因病机,内有禀赋薄弱,正气不足,或阴血亏虚,或脾胃失健。
而外有风湿热毒及饮食不节。
在急性期,多由车辆废气、化学毒素污染、花粉、药物过敏,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而致感受风湿热毒浸淫;饮食不节,高脂肪,高热量,嗜烟、酒、巧克力、奶制品和咖哩等辛辣食品,则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化火伤阴;长期精神紧张,心情郁闷,压力无以发泄,则肝郁化火,伤及脾胃而生湿热。
在慢性期,湿热浸淫日久必伤阴血,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失养等均可引致阴虚血燥。
湿热内蕴贯穿在湿疹的整个病程之中。
湿疹的首要病邪为湿,故名湿疹,湿盛伤脾,脾虚生湿,脾湿不予纠正,则病情缠绵。
即便是阴虚血燥之证,亦当虑其湿恋未去,治疗中当顾及于此。
其次是热,湿疹的热则有风热、血热、湿热、瘀热之别,应辨别归经,如心经血热、肝经郁火、脾经湿热、肾经虚火等,不同部位的湿疹,分治不同脏腑。
我对湿疹的治疗,非常强调辨证施治。
经验秘方虽各有千秋,而辨证精确,随证斟酌加减,是中国医学的精髓,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基本的分类和方药如下:一、血热风毒证相当于急性丘疹性湿疹及部份亚急性湿疹的非渗出型。
身起红粟,搔破出血,夜间痒甚,渗出不多,血痕累累,引起继发感染则疼痛,烦躁失眠,舌尖舌边红或有糜烂溃疡,脉弦数。
湿疹诊疗指南解读
屏障功能损伤
经表皮水分丢
失 保湿润肤
易受感染因素/过敏原等刺激
皮肤干裂
抗感染治疗 (如使用各种抗菌制剂) 局部炎症/度态反应
抗炎抗过敏 (如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
皮炎临床表现 (瘙痒、抓痕,红肿等)
Joseph B kowski Cuts,Vol 68 No.6s;Dec,200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o 微生物及其产物对皮损的致病作用 ● 对微生物过敏反应、微生物外毒素超抗 原反应
o 抗微生物治疗有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损部位微生物检出率高
%
100
80
细 菌 60 检 出 率 40
20
0
70.5 * 33.0
75.4*
* P<0.0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分级
超强效 0.05%丙酸氯倍他索(恩肤霜),0.05%双醋二氟松(索康)等
强效 0.05%氟轻松,0.05%卤米松(适确得,澳能),哈西奈德(乐肤液
中效
0.1%醋酸曲安奈德(派瑞松) 0.1%糠酸莫米松(艾洛松),0.1%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ICD-10
o 9.慢性单纯性苔藓和痒疹。
o 10.瘙痒症。
o11. 其他:包括盘状湿疹、汗疱疹、自 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皮炎、间擦红斑、 白色糠疹、其他特异性皮炎和未分类湿 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后一两年中湿疹又反复发作数次,时而便溏苔腻,时而便结苔少,随证变方施治,终于彻底痊愈。
病例四
Theresa女52岁就诊日期06/18/2002
一诊:
湿疹发作四月余,与精神刺激有关。现胸背部及双臂大片红斑及丘疹,灼热搔痒,夜间为剧,渗出较少,背部有一脂肪瘤,大如碗口,红肿热痛,有脓液渗出,略有干燥感。舌紫苔黄微腻舌底青筋,脉沈细滑数。证属血热湿毒夹风上攻。治拟清热凉血疏风解毒:
生地黄30丹皮9赤芍药9金银花15野菊花15槐花15连翘15龙胆草9荆芥9防风9地肤子12白鲜皮12夜交藤12大青叶15徐长卿12苦参9
二诊:
背部痈肿破口,脓液几近排空,红肿热痛消退,惟湿疹仅仅好转三天,昨日又觉皮损搔痒,夜间加剧,但灼热干燥感好转,舌偏紫苔白微腻舌底青筋减而未除,脉沈细右滑。证属血热湿恋,萆薢渗湿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再进:
治以清利湿热。当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常用药:
龙胆草6黄芩9栀子9泽泻9生地黄24茯苓12车前子15滑石9萆薢15丹皮9地肤子12白鲜皮12徐长卿12生大黄9黄柏9苦参9
三、风湿xx
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渗出型。起病较急,为浅红斑,或浸润性浅红斑,大小不等。丘疹、丘疱疹多少不一。斑疹常相兼并存,或融和成片,较重者可有糜烂渗出,搔痒无度,可见抓痕、结痂,缠绵难愈,皮损多在口周、眼周、耳周、鼻窍、头皮、发际和外阴等处,伴腹胀便溏,舌红苔腻,脉象弦滑。治当祛风胜湿,清脾泻火。常用泻黄散、萆薢渗湿汤合消风散加减。
当归9熟地黄15川芎9白芍12荆芥9防风9黄芪15白蒺藜9蝉蜕6徐长卿12制首乌12地肤子12萆薢15茯苓12丹参15乌梢蛇6
五、xx夹湿证
多见于慢性湿疹,湿热伤阴,加之长期运用激素,耗伤阴血,血燥生风。证见皮损肥厚干燥,皮纹粗重,触之如革,状若牛领,但较正常皮肤色红而暗,搔痒阵作,昼轻夜重,患者多出现明显的阴虚症状,口干唇焦,舌红苔剥脉细偏数为主要辨证指征。治宜滋阴除湿,用增液汤、沙参麦冬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
萆薢15泽泻9茯苓12黄柏9滑石9苦参9生地黄21丹皮9赤芍9地肤子12白鲜皮12徐长卿12荆芥9防风9薏苡仁15大青叶15当归9
药后湿疹渐次平复,返回马里兰州。此后两年中又发作二次,每次邮寄二诊药方6剂,即治愈。
针灸:
急性湿疹取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市,配阴陵泉、合谷、中脘、大敦、蠡沟慢性湿疹取曲池、血海、膈俞、风门、配神门、风市
四物消风饮生地黄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红枣除湿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沙参麦冬汤灯芯草
xxxx扁豆天花粉xx冬xx生甘草
病例一
Zita女28岁就诊日期02/18/2000
异位性湿疹,婴儿期发病,缠绵不愈。典型“四弯风”,皮肤干燥开裂增厚,皮纹明显,颗粒状密集丘疹,苔癣化,搔痒甚剧,因是黑人,无法辨别皮损颜色。舌淡苔白舌底青筋,脉细弦。证属湿热久蕴,营血虚损,化风化燥。治宜养血祛风,化湿清热,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黄30丹皮9赤芍药9北沙参18麦冬9天花粉12玄参12川萆薢15当归15川芎9茯苓12泽泻12白术12苦参9白鲜皮12制首乌12乌梅30
经用上方调治二月,湿疹终告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病例三
Minh女26岁就诊日期11/26/1999
一诊:
右侧上眼皮搔痒无度、局部色素沉着已六个月,四位中医师先后按照风热、肝火、血热、阴虚调治,无明显改善。据诉因夜间痒剧,常常抓破出血,须戴手套入睡。查局部色泽紫红而暗,有明显渗出。平日嗜食煎炸油腻,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带黄,脉濡。拟诊为亚急性湿疹,按中医眼科五轮辨证,是为脾胃湿热伏火,循经上炎。治拟升阳散火,祛风胜湿,方选泻黄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北沙参18麦冬9当归15生地黄30天花粉12茯苓12泽泻12白术12山药12白鲜皮12夜交藤12玄参12葛根12川萆薢15乌梅30
二诊:
药后搔痒减轻,渗血减少,糙厚之皮肤渐润变薄,但色泽转鲜红,且夜寐欠安,舌淡尖红苔剥同前,而舌面出现一小溃疡,脉弦细偏数。血热之象颇着,应加强清心凉血之力,方选犀角地黄汤合前方加减。
羌活9防风18荆芥9藿香9石膏15栀子9厚朴9茯苓12赤芍9薏苡仁15川芎9黄柏9甘草6川萆薢15泽泻9滑石12
四、血虚风燥证
常见于慢性湿疹、鳞屑型湿疹、皲裂型湿疹等干燥型湿疹。皮损为淡红斑片,大小不等,表面干燥,多有少量细薄鳞屑。因反复搔抓,皮损表面粗糙,轻度肥厚,甚至有小裂口,舌淡少津,苔少或净。治以养血,润燥止痒。治以养血润燥,当用当归饮子、四物消风饮加减。常用药有:
湿热内蕴贯穿在湿疹的整个病程之中。湿疹的首要病邪为湿,故名湿疹,湿盛伤脾,脾虚生湿,脾湿不予纠正,则病情缠绵。即便是阴虚血燥之证,亦当虑其湿恋未去,治疗中当顾及于此。其次是热,湿疹的热则有风热、血热、湿热、瘀热之别,应辨别归经,如心经血热、肝经郁火、脾经湿热、肾经虚火等,不同部位的湿疹,分治不同脏腑。
北沙参18麦冬9生地黄30玄参12天花粉12当归15茯苓12泽泻12白术12山药12白鲜皮12夜交藤12苦参9黄柏9葛根12乌梅30
影响疗效的因素有:
1.正确的诊治与辨证分类
2.重视调治病人的精神神经障碍
3.强调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与遵从饮食忌口
附方:
消风散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萆薢渗湿汤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泻滑石通草
当泻肝凉血,祛湿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龙胆草9栀子9黄芩9生地黄24赤芍药9丹皮9萆薢15荆芥9防风9地肤子12白鲜皮12徐长卿12生大黄9黄柏9苦参9泽泻9
四诊:
上方用药一周,搔痒大为好转,皮损灼热转轻,色泽暗红,仍有渗出,觉腹胀,稍有便溏,舌尖红苔根微黄腻,舌边齿痕,脉细滑。证属脾虚湿热,湿重于热。转用除湿胃苓汤合萆薢渗湿汤化裁。
生地黄30当归15赤芍药9丹皮9紫草9北沙参18麦门冬9川萆薢15茯苓12白术9泽泻9荆芥9火麻仁15夜交藤12地肤子12乌梢蛇6
用药两周后搔痒及皮损又渐平复。
三诊:
最近三个星期饮酒三次,旋即面部红疹红斑遍布,灼热搔痒甚剧,滋水淋漓,结痂如松脂,口干饮冷,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细弦滑。证属湿热酒毒内蕴,热重于湿。
当归9熟地黄15川芎9白芍12荆芥9防风9蝉蜕6徐长卿12制首乌12夜交藤12苦参6地肤子12萆薢15茯苓12丹参15乌梢蛇6
用药1周,即有明显效果,3周后大为好转,经上方加减调治三月余,皮损基本平复。
病例二
Claude男40岁就诊日期12/13/2000
一诊:
慢性湿疹5年余,皮损局限于双手掌指关节处,呈对称性,色泽粉红,干燥脱皮裂口,少许渗血,少许鳞屑。神疲,腰酸,舌淡而舌尖红苔花剥,脉细弦涩。证属阴虚血燥为主,湿热为次。治拟滋阴养血,祛湿清热。方用沙参麦冬汤、增液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防风30藿香9生石膏15黄柏9生甘草6荆芥9川萆薢15茯苓12泽泻9蝉蜕6徐长卿12白蒺藜9滑石9夜交藤12地肤子12白鲜皮12
二诊:
上方服用三周,搔痒尽除,眼皮色泽几近正常,然停药之后症情又起,遂自配原方再服一月,却不复见效,症情日重,故来复诊。细询之,自觉眼皮甚为干燥,夜寐不安,口干,腹胀,大便干结难解。查之见眼胞血痕累累,色泽暗红,舌红苔少,脉细滑略数,证属湿热伤阴化燥,瘀热互结。当改弦易张,宜滋阴清热,凉血化斑为主,兼以祛湿。采犀角地黄汤、沙参麦门冬汤合萆薢渗湿汤化裁。
治以凉血解毒、疏风祛湿,当用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常用药:
水牛角15生地黄30丹皮9赤芍药9槐花12野菊花12金银花12地肤子12夜交藤12紫草9萆薢15蝉蜕6徐长卿12白蒺藜9荆芥9防风9
二、湿热浸淫证
多见于急性糜烂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起病急,皮肤基底潮红灼热,上有粟疹水疱,搔破渗出,糜烂浸淫,口渴饮冷,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我对湿疹的治疗,非常强调辨证施治。经验秘方虽各有千秋,而辨证精确,随证斟酌加减,是中国医学的精髓,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基本的分类和方药如下:
一、血热风毒证
相当于急性丘疹性湿疹及部份亚急性湿疹的非渗出型。身起红粟,搔破出血,夜间痒甚,渗出不多,血痕累累,引起继发感染则疼痛,烦躁失眠,舌尖舌边红或有糜烂溃疡,脉弦数。
湿疹
xxxxxx执照中医师
湿疹是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美国高发。一般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类,从病程来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由幼年开始发病,有家族过敏史者,称为异位性湿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子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患者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特点,主要受遗传因素支配,在特定人群中发生,同时也受健康情况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其特点是:
皮疹多形性、湿润性、对称性
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为主,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鳞屑、皮肤增厚、苔藓化,搔痒剧烈,易复发。
中医传统病名有“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瘑疮”“湿毒疮”“肾囊风”“奶癣”“四弯风”“面游风”“坐板疮”“乳头风”等。
湿疹的病因病机,内有禀赋薄弱,正气不足,或阴血亏虚,或脾胃失健。而外有风湿热毒及饮食不节。在急性期,多由车辆废气、化学毒素污染、花粉、药物过敏,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而致感受风湿热毒浸淫;饮食不节,高脂肪,高热量,嗜烟、酒、巧克力、奶制品和咖哩等辛辣食品,则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化火伤阴;长期精神紧张,心情郁闷,压力无以发泄,则肝郁化火,伤及脾胃而生湿热。在慢性期,湿热浸淫日久必伤阴血,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失养等均可引致阴虚血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