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阅读答案范文精选
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阅读答案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
莫高窟的彩塑艺术让人赞不绝口。
窟内的主体是塑像,现存的两千余尊彩塑中,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力士、僧人等。
从形式上看有圆塑、影塑、浮塑、善业塑等。
大佛殿内的巨型石胎泥塑弥勒佛高达34.5米,是室内泥塑第一大佛,至今已有1300余年,仍基本上保持了原样。
最小的善业泥木石像高只有两厘米左右,但也栩栩如生。
这些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的彩塑构成了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立体“画廊”。
其中唐代的许多彩塑,更是旷世精品。
在初唐时期建造的一个洞窟里,有一尊断臂菩萨像,上身裸露,胸部丰满,腹部微鼓,姿态典雅,庄重大方。
她的服饰、体态以及面部表情都给人留下富有活力的青春健美的印象,被誉为莫高窟的“维纳斯”……莫高窟保存的古代彩塑,其数量之多,延续时间之长,塑绘技艺之高,实属世界罕见。
洞窟之中,千姿百态的壁画使人满目生辉。
这些壁画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各种人物的历史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宗教、民族关系以及中西交通往来、友好相处的历史,使人好像走进了一座“墙壁上的图书馆”。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象征。
这些飞天脸形各异,发髻多样,身材修长,腰肢柔软,绰约多姿。
有的上身半裸,有的身穿大袖长袍;有的向上飞,有的向下飞,有的顺风飞,有的逆风飞,有的单飞,有的群飞;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冲进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飞卷的舞带,飘曳的衣裙,十分优美,给人一种豪迈有力、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动态之美。
莫高窟的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1、来到莫高窟,看着眼前的彩塑与壁画,觉得它们真是精关,我想用这些词来描绘、赞美它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细读第2自然段,根据要求答题。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下,始建于北魏晚期的十六国时期,兴建时间跨越了大约一千多年。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一、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壁画、彩塑和佛像三个方面。
1.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
壁画主要分布在窟室的壁面、顶棚和门板上,包括佛像、佛经故事、世俗人物、风景等多种主题。
这些壁画既呈现出鲜明的浓墨重彩,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细腻。
尤其是莫高窟第17窟(东次南窟)和第96窟(北朝窟)上的壁画,被誉为“东壁画,西莫窟”。
2.彩塑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主要包括石雕和泥塑两种形式。
石雕彩塑雕刻精细,形象逼真,代表作品有铜檐彩塑、木雕彩塑等。
泥塑作品则主要表现在佛像的装饰和胸怀上,以泥质软腻、线条流畅为特征。
3.佛像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造型不一,大致可以分为阿育王式、北方风格和狮子东铃式等。
这些佛像以庄严肃穆、神态和谐为特点,显示了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崇高。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耸于第96窟中的拔仙像,被誉为“石窟之王”。
二、艺术意义敦煌莫高窟艺术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1.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上。
壁画的色彩明亮鲜艳,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彩塑的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佛像的造型庄严肃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卓越境界。
这些艺术特点都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文化意义敦煌莫高窟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丰富多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我们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 彩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5课彩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题为“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5课彩塑》。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通过学习彩塑的艺术特点,旨在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
2.通过学习彩塑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的鉴赏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重点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彩塑艺术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对于中国古代彩塑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知识了解较少。
同时,学生审美能力不够成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课程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结合多媒体资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彩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你们对雕塑有什么了解呢?学生:雕塑是一种以立体形式表现艺术的形式,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表达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与雕塑有关的艺术形式——彩塑。
你们对彩塑有什么了解吗?学生:彩塑是在雕塑的基础上运用彩色材料进行装饰,使作品更加生动、华丽。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Step 2: 彩塑的历史发展教师:彩塑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发展。
请看这些图片(展示敦煌、晋祠、泥人等典型作品),请你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学生:敦煌彩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晋祠彩塑的造型雄浑大气,雕刻精细;“泥人张”的作品栩栩如生,根据真实人物塑造出来的泥人非常传神。
描写莫高窟彩塑的优美句子
描写莫高窟彩塑的优美句子
1、五颜六色的莫高窟彩塑,犹如春日绽放的繁花。
2、刻有数千年历史的莫高窟彩塑,在岁月中融合了艺术和文化的精华。
3、静穆的莫高窟内,彩塑的神秘面纱点点露出,为游人渐渐揭开一层层它复杂而美丽的历史。
4、在玄妙的洞穴中,数不清的彩塑,像珍珠般闪闪闪放光彩。
5、饱经岁月洗礼的莫高窟彩塑,历经风雨而仍然宏大美丽,是古代文明的珍贵遗留。
6、莫高窟的彩塑,将佛教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其中,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和和平的追求。
7、这些彩塑唤起我们的古代文明情节,散发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氛围,魅力一直持续至今。
8、莫高窟彩塑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耀的明星,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莫高窟彩塑的细节毫无遗漏,包含着中国的精神、才干和民心,也同时体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
10、莫高窟彩塑是辉煌历史的见证,为我们留下了这份千古不变的文化地标,让我们尊重和传承古人的智慧。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敦煌今昔之比
往日敦煌
现今敦煌
敦煌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二.敦煌彩塑的地位
敦煌彩塑是一种立体艺术,题材多以佛教人物 为主,在石窟中占据重要位置,周围配以绚丽 多姿的壁 画作为点缀。其制作过程是:在木 质的构架上束上苇草,敷上粗泥,再敷以细泥 ,压紧抹光雕像成形,再上白粉,最后彩绘。 敦煌石窟中保存有上起十六国,下至元、明、 清时代的彩塑三千多身,历时之久,技艺之 精美,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五.敦煌彩塑的形式
一、独立式,指独立设计制作的单身塑像,与 其他塑像无连带关系。
二、向心式,以佛居中而坐为中心,两侧对 称排列弟子菩萨、天王和力士。相互之间有尊 卑关系,是彩塑中最常见的多种组合方式。 三、多中心式,在洞窟中安置好几组塑像。
四、平列式,主要指造型一致、按纵横等距排 列的影塑千佛等。
三.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发展期) 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 、北周;此阶段早期,塑像体态健美,神情庄 重,色彩明快,造型厚重,手法简朴;凸现出 西域佛教艺术的优美风采。太和改制后,南方 “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传到敦煌,彩塑形象 逐渐趋于修长飘逸。
中期(极盛期) 包括隋、唐两个时期;塑 像数量多,擅长于与人等高的群像,并通过位 置及形体的变化来表明不同佛教人物的尊卑地 位。许多佛像的表情固定化,例如释迦牟尼佛 的庄严、慈祥,菩萨的温雅、娴静,阿难的聪 慧、英俊等,使塑像更具有表现力。
敦煌彩塑欣赏:
菩
天
萨
王
四.敦煌彩塑的分类
圆塑——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 赏的,完全立体的塑像。主要用于表现佛、菩 萨、天王等。
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如塑像 的衣服、飘带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第03章敦煌石窟的形制、敦煌彩塑
悬塑
?
• 悬塑:即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仅仅有唐 代第27窟壁面上的众赴会菩萨一例。在正 壁龛内的圆塑主像和上方窟顶正披小龛的 圆塑主像的两侧及两龛之间的壁面上,悬 塑菩萨十二身,用来衬托两尊圆塑主像。 现仅仅存有上下龛之间的两身,其余者只 保留有插孔和个别木桩。
石雕结合彩塑
?
• 石雕彩塑结合:即雕像和彩塑的结合,这 是制作大像的主要方法。莫高窟北、南二 大像,第148窟、第158窟二涅槃大像,另 有榆林窟第6窟大像等均采用此法制作。一 般是先在崖体上凿出大概的形体轮廓,然 后在表面上敷泥雕塑彩画而成。
第四章
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
?
一、莫高窟的石窟建筑
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 不同的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种:
?
• 中心塔柱窟,也称中心方柱窟、塔庙窟, 是早期洞窟的典型窟型。主要出现于北魏、 西魏、北周时期。中心柱窟源于印度的支 提窟,该窟型盛行于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印 度,经过新疆传入敦煌及北方中原地区, 新疆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其形式特征是在一个纵向矩形空间轴线偏 后部分建造一方形塔柱,绕柱有通道,柱 四面开龛不等,塑佛及菩萨数身;柱身四 周为平顶,绘四平棋作装饰;柱前宽敞的 前堂顶部是两坡层顶形式,坡面或塑或画 出椽子,椽间望板上满绘各种装饰图案。
? 敦 煌 四 二 八 窟
?
• 这种空间形式的作用是:宽敞的前堂可供 僧侣及信众聚集瞻仰礼拜,后部绕中心柱 进行右旋仪式。按其兴衰发展可分四个阶 段:北魏至西魏为鼎盛阶段;北周至隋此 种形制开始衰落;初、盛唐时更加衰落, 数量更少;晚唐时期进入尾声,数量很少。 塔庙窟的宗教意义主要是为了“入塔观 像”,随着佛教的世俗化、礼仪的简单化, 它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终至衰落、消失。
论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
阴郑宇翔论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摘要:敦煌壁画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我国壁画的代表,其中唐代的敦煌壁画是色彩最绚丽多彩的。
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一般都反映在壁画的彩塑方面。
在我国,当下已研究的敦煌壁画中,相对来说缺少一些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色彩构成的研究,本文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构成敦煌壁画作为我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瑰宝和精髓,对色彩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对线条有着那个时代的理解。
敦煌壁画是我国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画,我们从敦煌壁画的载体来看,敦煌的石窟建筑是敦煌壁画的载体,而敦煌雕塑是敦煌佛窟的一种主体。
而敦煌的壁画对于敦煌的建筑,起到的是一种美化或者是装饰的效果,它对于敦煌的雕塑,也起到的是一种陪衬的作用,但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主体雕塑,其并不能体现出当时的文化的进步以及经济的繁荣等内在的内容,所以只能够通过敦煌的壁画来体现。
由此观之,在敦煌的佛窟里面,壁画所处的位置虽然不是主体的位置,但是它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从壁画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壁画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把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完美地展现出来。
下面,就浅析一下敦煌壁画色彩的构成。
一、敦煌壁画中色彩风格的一些变化敦煌莫高窟从最初开发到最终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而各个朝代的绘画风格和颜色基调又各有不同,所以在壁画的色彩和表现力上也有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各个朝代的特点。
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有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
北魏出现的壁画属于敦煌壁画创作初期的作品,所以壁画在表现形式和基本色调上体现出北魏时期色彩的变化,浓重而又富有变化。
绘画的画家们首先用红土粗略地在墙壁上起稿,之后再用黑色的线描一遍。
画面壮美,宏大,人物采用了龟兹风的渲染手法,类似于西方绘画。
后来到北周,壁画一般都绘在经过处理的白色背景区域,使得色彩更加突出,画面更加美观。
再到隋唐时期,敦煌壁画继续创新,这个时期的壁画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既承接了上一代的特点,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可归纳为四类:①净土变相;②经变故事画;③佛、菩萨等像;④供养人。
彩塑的题材则只是佛、菩萨、天王等形象。
净土变相是佛教净土宗信仰流行的结果。
佛教中讲西方净土是永无痛苦的极乐世界,人死后可以往生。
唐朝初年,这种思想发展成为吸引广大社会群众的教派,净土宗的重要宣扬者是善导和尚(公元六一三一六八一年)和他的师傅道绰和尚,善导在当时是有名的高僧,在他的主持下曾写弥陀经十万部,画净土变相的壁画三百幅,他还曾参加龙门奉先寺大佛的制作。
净土变相的形式在善导传教最活跃的时期产生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唐朝盛世的开始。
净土变相就是用图画描写西方极乐世界的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莲池等等美丽的事物,以劝诱人们信仰阿弥陀佛,以便将来有机会去享受。
在那些有现实根据的美丽的形象中,透露出对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的繁华富丽加以积极的赞扬与肯定。
这种思想虽然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然而与主张人生寂灭、世界空虚的清净的、禁欲的思想很不相同。
净土变相中充满了肯定生活的开朗的欢乐的气氛。
净土变相的构图是绘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
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广的印象,而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
全图组织了数百人物及花树、禽鸟,成为一大合奏。
画幅中央部分的阿弥陀佛本尊和池前活泼喧闹的乐舞,是构图的中心,也集中地表现了宗教的,然而是欢乐的主题。
净土变相是古代美术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
它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并长期流传。
莫高窟的唐代净士变相,据一九五一年的统计,共有一二五幅。
一七二窟的净土变相可以作为盛唐时代的代表作之净土图的形式也是观经变相、弥勒净土变相、药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的基本部分。
但这些变相又各有其自己的内容表现在净土图的四周。
其中有一些是生动的小幅故事画。
用连续的小幅故事画表现其内容,并获得了相当的艺术效果的佛经变相,有佛传故事变相和法华经变相。
弥勒净土变相就是在净土图四周再点缀上弥勒下生经中描写过的峰峦,图下方有婆罗门正在拆毁“大宝幢”的建筑物,穰佉王等众人正在剃度出家等等所组成的。
中国彩塑艺术
请概括莫高窟盛唐彩塑的艺术特点
人物丰满圆润,肌骨匀称,神 情庄重、细腻,使佛国中的众 神像世间人物一样,具有鲜明 的性格特征,从而产生亲切的 生命感。佛国人物世俗化了。
薄
的具严
迦 教 藏 殿 菩 萨 像
风 韵 。
体 、 精 细 、 繁 密 中 增 添 了 婉 丽
谨 写 实 和 世 俗 化 的 倾 向 , 又 在
观 音 , 是 佛 教 中享有很大声誉。使
天津泥人大放异彩、
成为民族艺术奇葩
的,是"泥人张"的
彩塑,它把传统的
捏泥人提高到圆塑
艺术的水平,又装
饰以色彩、道具、
渔
形成了独特的风
樵 问
格。
答
花
木
岳
兰
飞
七 子 夺 梅
和 合 二 仙
思考题:
比较唐代彩塑《供养菩萨》、宋塑 《侍女像》、张明山的《渔樵问答》 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辽 代 的 彩 塑 发 展 了 盛 唐 彩 塑 的
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阁有40尊宋代彩塑,原为历代高僧座像, 罗汉像
通称罗汉。这些罗汉形象具体逼真,相貌动势不一,似以真 实人物为依据。
圣 母 殿 内 侍 女 像 (宋)
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主像 圣母设在大殿正中,其余侍从为劳役。 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 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这些塑 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 像塑造的更好。身材比较适度,服饰 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 龄或长或少,身段或丰满或俊俏,面 庞过圆润或清瘦,神态或幽怨或天真, 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与 真人身高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
阿难、菩萨、天王 第45窟
阿难年轻持重,菩萨 温情,天王凶猛。但 三者又是一个和谐的 总体,同侍于佛侧, 神情相应,就连手臂 的高低起伏也无不与 主尊内在配合。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教学设计(杨明勇)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是三年制高中美术课本《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使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师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艺术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升学生艺术感知水平和审美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初步了解敦煌彩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全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彩塑艺术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彩塑艺术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发展过程有切实的感受和体验。
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板书课题:敦煌艺术中的彩塑1、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出示课件)2、敦煌彩塑的地位:表现主体:佛教偶像(出示图片资料)表现对象:佛像、菩萨、天王、力士等3、敦煌彩塑的发展史: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瘦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去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能够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4、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2)特点:彩塑是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的造型艺术。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让大家对敦煌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对彩塑艺术的特点、社会背景、兴衰历程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释,同时也使大家感受到了彩塑的独特艺术美感。
彩塑
4. 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的风韵。
5. 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 距离。eg. 《侍女像》
6. 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 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
彩 塑
PAINTED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 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 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 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敦煌全景 敦 煌 内 景
敦煌石窟彩塑
壁画
7. 小结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 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 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 讨论。
谢谢观赏
Thank you!
、心劳的《 诚感动带渔 恳情者有樵 表。的民问 现劳平俗答 得动凡、》 惟者生民这 妙的活风组 惟淳,气彩 肖朴表息塑 。、现的, 乐普作是 观通品一 、人,组 善的描典 良内绘型
“泥人张”简介
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 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其 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 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其艺术地位获得国际 认可。泥人张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我国 彩塑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塑像
3·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 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 为敦煌石窟。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 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 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 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 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 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艺术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和,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画,中国传统,和画像等,其中以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艺术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影塑)、、。
题材主要有、飞,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本身的衰落,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盘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今人研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
其分类大致如下:一、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
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
敦煌莫高窟泥塑作品欣赏介绍
敦煌莫高窟泥塑作品欣赏介绍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采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艺术而言,建筑、雕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敦煌莫高窟泥塑作品欣赏介绍,希望大家喜欢!敦煌泥塑历史:魏晋南北朝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
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地疏松,不宜雕凿,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
保存到现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彩塑约729个,其中影塑456个。
从造型风格的变化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界线。
改制前的作品风格较多地保留有外来佛像艺术的痕迹;改制后的佛像造型更多地受中原秀骨清像艺术风格的影响。
雕塑在石窟中的位置对整个石窟艺术起着主导作用,窟内壁画是围绕这些塑像而展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萨胁侍左右,组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组合。
佛像有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座等,早期佛像以交脚弥勒像为常见。
体态较大的佛像通常被置于正壁,以圆雕手法表现,体态较小的佛像被置于窟内南北两壁上端或中心方柱四壁,以圆雕或影塑相结合。
形象的位置摆放与与其身份地位密切相关,神或人以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被置于不同的角度,如佛均以正面形象放置,并有一定呈式化的坐式,显得庄严神圣,菩萨则以半侧方式摆放,胡人则多以侧面形式出现。
北朝后期雕塑组合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五身组合,逐渐演以隋唐出现的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组合。
随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减少,佛像均以固定的组合模式被置于正壁。
这也是外来文化逐渐民族化的过程。
敦煌泥塑制作工艺特色敦煌雕塑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所以又称彩塑。
泥塑阶段除几个唐代巨佛为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木头作身架,外面用谷草、芦苇或芨芨草捆扎身架,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塑造完毕,干后上色即完工。
影塑部分一般先用模型塑好,然后贴在壁上,经描绘后有浮雕效果,这种工艺兼有彩塑和壁画的功能,使得三维的彩塑和二维的壁画在石窟内的组合更加协调和浑然一体。
敦煌雕塑的类别
敦煌雕塑的类别敦煌雕塑的类别闸1、佛像闸佛像是敦煌彩塑艺术中最多也是最主要部分是专指各类佛的形象。
佛梵音佛陀意为觉者即自觉、觉他渡众生觉悟、觉行圆满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小乘佛教认为只有教主释迦牟尼达到了这种境界所以只有释迦牟尼可称为佛而大乘佛教则认为凡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称佛。
在敦煌石窟的塑像中佛像窟窟皆有并居主位。
佛的艺术造型是比较稳定的历代除了在风格上有差异之外变化不大一般均为身披袈裟头有肉髻耳长及肩眉间有白毫指间有蹼脚掌有手印随说法、降魔、苦修、禅定等不同内容而异。
以表现形式可分有立像、结跏坐像、半跏坐像、交脚坐像、并坐像、倚坐像、侧卧像等。
若按时代划分早期洞窟中流行有交脚弥勒像释迦牟尼佛说法、苦修、禅定、释迦多宝并坐像等隋唐及其以后又增加了三世佛、三身佛、药师佛、倚坐弥勒佛、释迦涅像等。
历代佛的彩塑造像总体上还是一种神过于严肃与庄重有一种超脱的感觉是一种神格化了的人。
北魏莫高窟第259窟高0.92米的坐佛敦煌第一大佛、我国第二大佛、世界第四大佛也是我国室内第一大佛的初唐莫高窟第96窟弥勒坐像敦煌第二大像的莫高窟第130窟石胎泥塑弥勒倚坐佛像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所造的莫高窟第158窟大卧佛隋末唐初造的莫高窟第244窟三世佛像等都是敦煌佛像彩塑的代表作。
闸2、菩萨像闸在敦煌石窟中菩萨造像是仅次于佛像的最主要佛教尊像。
菩萨是梵文音译为菩提萨土垂的略称意为觉有情、道心众生。
佛教谓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均可称为菩萨。
菩萨与声闻、缘觉并称三乘。
菩萨的修行法称菩萨行菩萨有后补佛之说。
因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之缘故菩萨一般头戴花冠身著天衣腰系长裙肩披长巾飘带袒上身胸前挂璎珞腕饰钏镯面容端庄文静肌体丰满圆润焉然是一位婀娜多姿、温柔善良、雍容华贵的美贵夫人形象。
菩萨不像佛那样威严而而令人肃然起敬再加上其女性化的身姿性格能给人更多的精神与心理的慰藉。
所以菩萨是美的化身并渐渐地成了人们心中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大有取佛而代之的趋势。
敦煌彩塑舞蹈作品赏析论文300字
敦煌彩塑舞蹈作品赏析论文300字
第一幕中,带着“飞天”画稿走向圣地敦煌的莫高为冲突的一方,而以将军为代表的军团代表矛盾的另一方。
第二幕开始,丢失画稿的莫高失魂落魄,此时的莫高势单力薄,军团的力量又异常强大,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
在该剧的第三幕,利剑刺穿了月牙的胸膛,爱情的力量使得将军颓然衰老,而月牙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人性的平等与爱情的尊严。
这正是该剧意蕴的第一个层面:社会意义层。
正如兰州歌舞剧院院长苏孝林说:“立足地域文化厚土,找到历史与当今、民族性与时代感的结合点,让作品与观众产生心灵共鸣,这就是创作《大梦敦煌》的艺术追求。
”敦煌是艺术的圣地,也是自由爱情的乐园。
在这里,爱情与艺术的关系更为紧密,艺术自由与爱情自由有着更大的实现空间。
而这两者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自由。
该剧在文化层面上探索着艺术、爱情与自由三者的关系。
如果没有月牙,莫高就不能称其为莫高,可见爱在艺术中的分量。
只有在敦煌,在月牙精神的引领下,莫高才有可能达到艺术的至境。
敦煌是莫高艺术创作的筋骨,而月牙则是莫高艺术的神韵。
敦煌整理资料之七(敦煌雕塑)
敦煌整理资料之七(敦煌雕塑)以前读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略窥敦煌的雕塑。
建筑和雕塑是相通的,都是空间内的艺术。
对于敦煌的壁画和雕塑,其实我是想结合伯希和的拍摄及网上的资料,一个窟一个窟的过的。
但是这样的进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时间,也许一天推一天永远也不是个事儿。
或许每天睡觉之前,打开资料,固定的翻阅一个窟,化整为零吧。
虽然这样对于记忆来说是有损失的,我肯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但我也无如之何。
在敦煌的诸多艺术表现中,可能我最喜欢书法,其次是壁画,最后才是雕塑。
所以雕塑我几乎不会发表什么见解。
先列出收集的相关资料吧。
-------------------------------------------------------------------------------------------------------------------------------------------5.3 雕塑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雕塑艺术即彩塑艺术,也叫造像艺术,是石窟的主体。
敦煌彩塑,分布在洞窟龛内、中心柱四周或中心佛坛上等位置,是信众观像礼拜的主要对象。
敦煌彩塑上起十六国,下至清代,历时千余年,现存3000余身,基本完整的原作一千四百余身。
其余大半经过后代上彩或者重塑。
敦煌彩塑有三个发展演变时期:发展期——十六国、北魏、西魏和北周,历时180 多年。
洞窟形制以禅窟、殿堂窟、中心柱窟为主。
彩塑以弥勒为主尊,与当时传自西域流传的弥勒信仰有关。
鼎盛期——隋唐时期,历时三百多年。
洞窟以方型殿堂为主,并出现大像窟。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教学设计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教学设计引言: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最为独特和重要的艺术之一,而其中的彩塑更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教育敦煌艺术时,彩塑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敦煌艺术教育。
一、彩塑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彩塑是一种以泥塑为基础,配上彩绘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敦煌艺术中更是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敦煌彩塑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杰出代表,起源于公元4世纪,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二、敦煌彩塑教学设计的目标和意义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敦煌彩塑,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增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敦煌彩塑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彩塑,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学习敦煌彩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敦煌彩塑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 彩塑的材料和工具介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彩塑的常用材料和工具,例如泥土、彩绘颜料、刷子等,让学生了解彩塑的制作过程和基本工具。
2. 彩塑的造型技法:教师可以示范和讲解彩塑的造型技法,例如捏法、搓法、掐法等,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造型创作。
3. 彩塑的彩绘技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彩塑的彩绘技法,例如细描、水墨渲染、点染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彩绘技法给彩塑作品增添美感。
4. 彩塑的题材选择: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彩塑创作,例如敦煌壁画中的佛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敦煌艺术的元素进行创作。
结论:通过敦煌彩塑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化,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在艺术的世界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整理]敦煌彩塑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整理]敦煌彩塑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敦煌彩塑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敦煌彩塑是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地区约577个洞窟里遗存的佛教艺术品的主要部分,这些加以彩绘的塑像,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像,共计3000多个。
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但却保存得十分完好,为研究敦煌学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敦煌彩塑的主要形象是各种佛像,如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及七世佛等;其次为菩萨像,如观音、大势至及供养菩萨;还有弟子、天王、力士和飞天等。
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因为敦煌彩塑是经过几个世纪才最终成型的,所以它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不同朝代的生活背景、思想和审美观的演变,造就了敦煌彩塑不同的特色与风格,从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早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朝代),大致相当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社会愈黑暗,宗教愈光明。
十六国时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百业萧条,这时候佛教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慰,因此这段期间佛教得到空前快速的兴盛发展。
这时包括造像在内的佛教艺术,自然也有蓬勃的展现,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敦煌彩塑一开始便是塑、绘密切结合。
首先,就造像本身来讲,乃是先塑后绘,塑形而绘质,其次是彩塑与壁画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结合。
在题材方面,早期彩塑的范围较为狭窄,如现存最早的北凉彩塑,大多为佛的单身像而没有胁侍,胁侍用壁画形式表现出来,这时期多单身弥勒像。
北魏时,出现胁侍菩萨像,一般均为一佛二菩萨的组合造像,到北周时期,成铺造像中才有增加迦叶、阿难二弟子像。
在造型和技法方面,早期彩塑具有古朴、浑厚、粗犷、庄重的风格,面形圆中带方而略长,比较丰满;肩宽胸平而腰细,修眉鼓眼而隆鼻,身躯健硕,体现出北方民族的气质特征。
敦煌工艺品
敦煌工艺品敦煌特产丰富,具有敦煌特色的工艺品有:彩塑、夜光杯、工艺字画、工艺骆驼、敦煌蜡染、手工地毯、水晶眼镜、木雕石刻等。
敦煌彩塑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
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砺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
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
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
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见。
主要以莫高窟彩塑为蓝本设计仿制的敦煌彩塑,有佛像、菩萨、反弹琵琶、力士等,工艺精品,造型美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特点是塑像和壁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辉,既体现了绘画艺术的外在美,又体现出雕塑工艺的娴熟。
雕塑家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将同一神像塑造出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异的千姿百态的彩像,雕塑惟妙惟肖,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
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
(一)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
早期洞窟形制有三:1.禅窟,塑像在正龛;2.方形或长方形殿堂窟,塑像置于正龛或南北壁列龛内;3中心柱窟,塑像置于长方形柱四面之龛内。
(二)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
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
继承晚唐时代殿堂中心佛坛窟形制,塑像置于中心佛坛上。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整窟塑像和壁画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陪衬,互相补充。
佛龛、佛坛上的彩塑与四壁的绘画辉映呼应,相得益彰,既达到了整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出塑像在窟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特点是丰富多彩,姿态各异。
所塑神像在洞中重复出现,容易千人一面。
敦煌工艺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敦煌引进云贵地区的蜡染工艺,将莫高窟藻井、卷草图案及佛陀、菩萨、飞天、伎乐等形象加工成衣料、壁挂、帘巾、信插等,赋予蜡染这一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
本颗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表现主体:佛教偶像
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四、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2、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五、思考题
1、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
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