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与宽恕——看《双城记》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仇与宽恕——看《双城记》有感
[摘要] 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双城记》的简介,但是一直没有去看,这几天闲来无聊,就在网上下载下来,仔细读了一遍。

名著不愧是名著,作者狄更斯真的很有才华,对环境的渲染,还有人物表情,特点,性格的描绘,都是别具风格,妙语连珠。

用了很多精彩的比喻,是一般文章中看不到,大师就是大师啊!
[关键词] 双城记复仇宽恕
在这里,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部小说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文章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个大背景下创作的,当时,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

而在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 St. 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

这对侯爵兄弟看中了一个绝色的农妇,但是这个农妇已经有丈夫,而且怀有身孕,这对侯爵兄弟两为了片刻淫乐先是逼死了这个农妇的丈夫,然后把农妇给抢走了,不停折磨她,农妇的父亲,因为这个被气死了,农妇的弟弟跟侯爵兄弟决斗,最后也含恨而亡。

最后这个农妇在兄弟两的折磨下奄奄一息,而医生梅尼特在侯爵(Marquis St. Evremonde)兄弟强迫下给这位农妇出诊,在出诊的过程中看到了农妇的惨死,也知道这个不幸的农妇整个遭遇。

这时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要求他保守秘密,但是医生拒绝了,写信向朝廷告发。

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

在医生被关进监狱,精神失常前,用血记下了这对侯爵兄弟的暴行,偷偷藏在所在监狱。

在医生被关进监狱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

幼小的孤女露西(Lucie Manette)被好友罗瑞(Jarvis Lorry)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丝(Miss Pross)抚养下长大。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

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德法奇(Defarge)收留。

而他旧日仆人德法奇(Defarge)的太太,就是那个被侯爵兄弟逼死的绝色农妇的妹妹,她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而18年后,梅尼特医生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在医生的好友罗瑞的帮助下,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

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Charles Darnay),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

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

在一个法庭上,查理被诬陷为卖国贼,这是在律师助手卡尔顿(Sydney Carton)帮助下,脱险,而卡尔顿也在法庭上座位证人的露西一见钟情。

而查理也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露西产生了真诚的爱情。

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

当他狂载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

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法奇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

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

远在伦敦的代尔纳为了营救管家加比莱(Gabelle),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

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

医生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

可是,几小时后,代尔纳又被逮捕。

在法庭上,德法奇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

法庭判处代尔纳死刑。

就在这时,
一直暗暗爱慕露西的律师助手卡尔顿(Sydney Carton)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进监狱,顶替了代尔纳,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代尔纳一到,马上出发。

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德法奇太太(Madame Defarge)在代尔纳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西及其幼女,在与女仆普洛丝的争斗中,因自己枪支走火而毙命。

而断头台上,卡尔顿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这就是整个故事情节,非常精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医生梅尼特,医生女儿露西,露西老公查理,医生好友罗瑞,露西的爱慕者卡顿尔,绝色农妇的妹妹德法奇太太。

在分析这几个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闪光点复仇与宽容。

首先我们分析医生梅尼特,梅尼特是我在书中喜欢的人物之一,梅尼特是个医生,有一个美丽的英国妻子,职业很好,家庭也很幸福,在行医中帮助他人,也养活自己的家庭。

但是就是这种平静幸福的生活,却最终遭到破坏。

因为他目睹了绝色农妇的悲惨遭遇,知悉了她丈夫,父亲,弟弟惨死的整个故事。

本来这个事情跟他没关系的,他完全可以收下侯爵的重金,装作不知道这个事情,然后他就可以继续过他平静的生活,但是他的善良和良知不允许他这样做。

瞒着妻子,因为他怕妻子惹上麻烦,写信去告发这对侯爵兄弟。

但是那个时代太腐败,没想到他的信最终落到这对侯爵兄弟的手中,于是,被送进监狱,整整待了18年,在这18年非人的牢狱生活中,他不能见到他的妻子和女儿,不知道她们任何消息,而事实上在他进监狱,两年后,他妻子就因为见不到他心碎而死了,我们善良的医生最终被折磨得精神失常了,而在失常前,拼尽力量写下了这封记录这对侯爵兄弟暴行的血书。

可见得医生对这个侯爵兄弟整个家族是充满仇恨的,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复仇的。

但是世事弄人,没想到,这个侯爵兄弟的后代,就是查理,竟然爱上自己的女儿露西,而露西也爱上了他。

露西是医生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亲人,对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医生从监狱中出来后,精神就失常了,全靠露西用爱才唤醒医生,让医生的生活最终步入正轨,如果没有露西,就没有医生的真正复活。

医生得知这种情况,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文中医生十分痛苦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是谁,也不记得身边的人,拼命做鞋,用手头上的忙碌,逃避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文章中,露西和查理去度蜜月的那段,医生就忘记了自己是谁,开始做鞋了,被好友罗瑞发现,想办法把他唤醒,又想办法瞒着露西。

其实,如果是一般人,得知自己仇人的儿子要和自己的女儿结婚的话,肯定会坚决反对的。

还有的人,一定会想着怎样去报复的,因为报仇,这是一般人都会去做的事。

最起码,医生如果告诉露西真相,露西再爱查理,也不会和查理在一起,因为露西是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女孩,怎么忍心自己的父亲活在痛苦中呢?但是医生却没有这么做,瞒着露西和查理事情的真相。

默默忍受着心中的痛苦,和查理,露西生活在一起。

最后在和查理的相处中,也宽恕了查理的家族,医生做到这一步,已经真的是很不容易了,敢问世上有几人能做到这样呢?医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一方面是医生善良的性格,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在伤及自己的利益下,他也会为别人着想,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他也不会写信去告发侯爵,而会息事宁人了。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露西受一点点伤害,他选择了,忍受自己的痛苦,而去接受自己仇人的儿子。

另外一方面,是爱让医生放下了仇恨。

可想而知,任何一个人经受那样的遭遇后,心中都充满着仇恨的。

书中也有描写,医生精神失常了,一个人为什么精神会失常,一定是精神上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医生一方
面在狱中,过着非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在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的情况下,就因为得罪权贵,而被送进监狱,心中一定充满着仇恨,所以才会写下血书,不会放过这个家族最后一人。

但是有仇,却不能报,只有默默忍受这种牢狱生活,这种痛苦让医生最后精神失常,常拿头去撞墙。

最后为了逃避这种痛苦,医生只好去学做鞋。

而医生出狱后,精神失常了,谁也不认识了,在女儿露西爱的呼唤和照顾下,最后才恢复正常。

只有放下仇恨,心中痛苦的才会得以解脱。

可心中刚刚平静下,就又遇到一个挑战。

仇人的儿子竟然和女儿相爱了。

虽然查理生在这个充满罪恶的家庭,但是在善良的母亲的影响下,查理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他是无辜的,他因为讨厌这个家族的做事方式,最后放弃了自己的财产,空手到英国来打拼,凭借自己的才能来养活自己,可以说查理并没有因为这个家族得到什么好处,让他来背负这个家族的罪恶,对他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医生在和查理的相处过程中,也了解查理的为人,善良,聪明,充满爱心的一个年轻人。

如果不看他的出身,这样一个人,和露西真的是天作之合。

医生了解,这样一个年轻人,一定可以给露西幸福,可这个人为什么是自己仇人的儿子呢?虽然医生已经放下仇恨,但是再宽容的人,也很能容忍仇人的儿子做自己的女婿啊,但是医生做到了,最后在查理,露西的精心照顾下,在她们爱的影响下,医生肯定也渐渐放下这个心结。

不然,最后查理,被送进监狱,医生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他呢?自己的仇人的儿子遭到报应,这不应该值得高兴吗?可医生和露西一样着急,为自己有力量帮助女儿营救女婿而感到骄傲。

可见,爱让医生已经彻底放下仇恨了,把查理这个仇人的儿子也当做了自己的亲人。

再分析书中另外一个人,德法奇太太,其实对这个人,我是又恨又爱的。

德法奇太太,绝色农妇的妹妹,德法奇的太太,对她的描写不多,但是她在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她,这个故事就不会这么精彩。

首先,她的姐姐,她的家人遭受到那样的事情,她心中充满仇恨,这完全可以理解的。

她没有被苦难打倒,和丈夫德法奇有一个那样的酒店,能养活自己,在那个时代能养活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书中一个小细节的描写下,可以得知,她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

比如:“两人转入酒店。

因为已是半夜,酒店早关了门。

德伐日太太立即在柜台旁坐下,清点她离开之后收入的零钱,盘点存货,翻查帐本,自己又记上几笔帐,对跑堂的进行了一切可能的检查,然后打发他去睡觉。

她这才又第二次倒出碗里的钱,用手绢包起来,打了一串疙瘩,以免夜里出危险。

这时德伐日便衔着烟斗走来走去,满意地欣赏着,不去打扰她。

他在这类业务和家务的活动中一辈子都只是走来走去而已。

”这个酒店主要靠德法奇太太经营。

在那个难世,能有这样一个酒店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她不但能让自己生活下去,还想着复仇,竟然想到用织围巾的方法记下那些迫害别人权贵的信息,真的很聪明。

同时她又是很坚强的,时时鼓励着他的丈夫,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时间倒是很长,”他的妻子重复他的话,“可哪一件事的时间又能不长呢?报仇雪恨要花很长的时间,这是规律。

”“雷打死人就不需要多少时间,”德伐日说。

“可是你告诉我,”老板娘平静地问道,“让雷电聚积起来需要多少时间?”德伐日抬起头沉思,仿佛觉得此话也有道理。

“地震毁灭一座城市,”老板娘说,“并不需要多少时间。

可是你想想再告诉我,准备一次地震要多久?”“我看要很长的时间,”德伐日说。

“可是一旦准备成热它就会爆发,把它面前的一切都化成粉末。

同时,地震的准备虽然看不见听不见,却总在进行着。

这对你就已经是安慰了,记住。

”她的眼睛里冒着火,手上抽紧了一个结,好像掐死了一个敌人。

“告诉你,”老板娘伸出右手
强调说,“虽然它在路上的时间很长,它却已经上了路,走过来了。

告诉你,它是不会退却,也不会停步的。

告诉你,它永远在前进。

看看周围的世界,考虑一下世界上我们所认得的每一个人吧,想一想雅克们随着每一小时而增加的愤怒和不满吧!它还长得了么?呸!你真可笑。

”“我勇敢的老婆,”德伐日微低着头,双手背在身后,像个站在教理问答老师面前的小学生似的回答道,“我对这一切都不怀疑。

但是它迟迟不来已经太久,很有可能我们这一辈子都盼不到它了。

你很明白这是可能的,我的老婆。

”“呃!那又怎么样?”老板娘问,又打了一个结,好像又绞死了一个敌人。

”“唔!”德戈日半是抱怨、半是道歉地耸了耸肩。

“那我们就不会看到胜利了。

”“可我们总会促进它的倒来,”老板娘回答,伸出的那只手做了个有力的手势,“我们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我的整个灵魂相信,我们必能看到胜利。

即使看不到,即使我明知看不到,你若是给我一个贵族和暴君的脖子,我仍然可以把它一—”
老板娘咬牙切齿地抽紧了一个很可怕的结。

“别说了!”德伐日脸红了,叫了起来,仿佛有谁指责他胆小。

“亲爱的,我也是什么都敢干的。

”“不错!但是你有时需要看到对象和机会才坚持得下去,这是你的弱点。

别那样,你要坚持。

时候一到便把猛虎和魔鬼都放出去,可是在猛虎和魔鬼还有链子拴着的时候,你就得等待时机——不露声色地作好准备。

”从这一段话的描写下,我们可以看出,德法奇太太,是个坚强,充满智慧,对目标坚持不懈的人,正是因为革命中有这样一群人,革命最后才能成功,最后才能把那些压迫人们的权贵送到断头台去。

谁说复仇不重要,如果不是复仇的力量,怎么会有革命的爆发呢。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也是因为中国人民对欺压我们中国人民的日本鬼子的仇恨吗?在这里我是很佩服德法奇太太的,觉得她真的是一个能干,聪明,充满智慧的女子。

但是后来,她对查理,甚至,最后还想害露西,露西的孩子,让人感到心寒。

因为这些人都是善良无辜的,她如果去害她们,又和那些迫害人民的权贵有什么区别的。

露西的父亲是因为要帮助她们家伸冤得血,而坐牢的啊,她与情与理,也不应该去迫害这些人。

但是她完全被复仇蒙蔽了双眼,已经忘记了善和恶,在复仇女神的带动下,她的人性已经泯灭了。

已经变成了一个复仇的魔鬼。

这样一个聪明,坚强,能干的女人,就这样被仇恨毁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在这里,我有点恨她,如果不是她,我们可爱的卡尔顿就不会死了。

卡尔顿聪明,善良,甘愿为爱情牺牲,被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爱着的露西是幸福的。

这样好的一个年轻人,却因为德法奇太太固执的复仇心理最后上了断头台。

幸好,最后医生家的仆人普洛丝小姐不小心把她杀死了,不然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死在她的仇恨心理下。

如果她能做到医生的一小半,及时收手,保留她的那份善良和良知,那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可以不用上断头台了,她也不会最后因为仇恨段送了性命。

所以说复仇是一把双刃剑,在成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毁灭一个人。

在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用复仇的力量让自己站起来,消灭这些压迫我们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仇恨毁了我们自己,让我们失去良知,同时,我们要学会宽恕,不能让仇恨破坏这个世界,让宽恕和爱保护我们身边的人吧。

参考文献:
[1]《A Tale of Two Cities》作者: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2]《双城记》译者:张玲,张扬.
[3]《谈《双城记》中人物的象征意义》作者:马莹.
[4]《狄更斯的《双城记》解读》作者:孟春梅.
[5]《浅谈狄更斯的《双城记》》作者:杜龙芳.
[6]《历史的折射抑或扭曲——谈《双城记》中的法国大革命及双城》作者:王欣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