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上课)优质课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五、案例亮点
1.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张家界为背景,创设了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岩石圈的奇妙世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地理美感。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去思考和分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循环及地质现象。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自然地理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5.全面评价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结合评价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这一章节。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岩石圈的构成、地壳运动、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的途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进行讲解。
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点及各自常见岩石。
其次详细描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为本章后面的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
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3.学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岩石的组成及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3.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4.人地协调观:认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老师】导入:利用课本第22页的课前案例导入【学生】思考、自由回答【老师】陈述: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见证一下神奇的大自然,神奇的岩石吧!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洋底,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
那么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岩石按成因分为类的类型有哪些?各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22-24页,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总结、举手回答【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展示一、岩石圈的组成(板书)1.岩石的类型(板书)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2.岩浆岩(板书)①形成过程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上课)优质课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地质作用过程图的判读。
结岩
沉积岩
变质 作用
变 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 具有片里构 大理岩
质 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其矿 造
板岩
岩 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
石英岩
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重要的 建筑材料;
【重点难点突破】 地质作用过程图的判读。 1.地层一般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 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常
规
图
变质岩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 ④ 岩浆
岩浆岩 ④
变式图
【重点难点突破】
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从岩浆开始,到岩浆结束,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二、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
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三、是沉积岩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四、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11、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B
A.甲
B.乙
C.丙
D.丁
12、能代表石灰岩形成及其转化为大理岩的过程是 D
A.①—甲—③—乙 B.①—甲—④—丙
C.①—丁—④—丙 D.③—乙—④—丙
(2012·山东卷)图11-5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
2.1.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3.小组成员互评、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实例,如火山喷发、泥石流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实际情况。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地震后会出现堰塞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地域特色,让学生举例说明当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实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当地的应用。
2.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学科情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特点、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 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 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和课文内容,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分析每种岩石形成原因,并举例常见的岩石类型。
3.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合作学习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燕子石——这是临沂市当地盛产的一种化石,它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让它暴露在阳光雨露之下,它又会变成什么?换句话说,它会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呢?预习交流:通过预习检查,自主预习部分“三大岩石成因、特征和常见岩石”表格填写不够完整准确。
预习自测第6 题错误较集中。
二、讲授新课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顾名思义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按照成因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课件显示:岩浆岩的形成动画师:岩浆岩是岩浆形成的。
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
如玄武岩有气孔构造。
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
如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专门为国庆阅兵铺设的花岗岩,再如学校的花岗岩路面。
总结:课件显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1)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并常含有化石。
师(强调)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并常含有化石。
岩石圈物质循环ppt课件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岩浆岩(火成岩)
(1)形成
岩浆
地壳内部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沿地壳薄弱地带
或
喷出地表
冷却 凝固
岩 浆 岩
侵入岩 喷出岩
喷出岩 侵入岩
二、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 (2)典型岩石及特征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喷出岩 侵入岩 ——花岗岩
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岩石圈的范围及其组成; 2.掌握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3.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4.结合实例,会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矿物
• 概念: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富含Ca(HCO3)2的水溶液因
化学沉淀: CO2逸出导致CaCO3沉淀而
成
石灰岩 ——主要形成环境:温暖浅海
主要成分为CaCO3
珊瑚虫与其它生物生长过程
生物沉积:分泌CaCO3形成珊瑚礁,
其遗体沉积而成
砾岩
直径在2毫米以上的碎屑
砂岩
直径在0.05~2毫米的碎屑
页岩(黏土岩)
直径小于0.005毫米微细颗粒。 页理构造,抗风化能力较弱。
注意:
各类岩石都可在地壳内部经重熔再生变成岩浆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各类岩石都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或经变质作 用变成变质岩,但均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有利影响)
(1)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岩石圈物质循环优秀课件
3.变质岩
成因:变质作用而成 举例:大理岩、板岩、片麻
岩
23
二、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的形成:(见图)
24
岩浆岩
重冷 熔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25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 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 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26
15
16
17
18
树叶化石 19
恐龙蛋 20
3.变质岩
已成岩石
举例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21
22
总结:
1.岩浆岩 成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举例: 花岗岩、玄武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2.沉积岩 成因:固结成岩
举例: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11
花岗岩:我国的黄 山、华山、衡山等 都是花岗岩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 北的五大连池
12
花岗岩
13
玄 武 岩
14
2.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裸露岩石 固结成岩
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
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
难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5
6
地 地壳
幔
核
内核
7Leabharlann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存在一个软流层)
2.1岩石圈物质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岩石圈的定义、范围和构成,能够运用专业术语描述岩石圈的基本特征。
2.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包括岩浆冷却凝固、侵蚀、搬运、沉积、变质等环节,能够分析岩石圈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运动规律。
3.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地表形态的变化、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生态系统的演化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教学设计:本案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岩石圈物质循环为主线,将知识讲授、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创新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节中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表层现象揭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本质规律。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圈物质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行:本案例在传授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5.人文关怀与教学融合: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教师以亲切的语言、鼓励的态度和耐心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2.强调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高二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层状侵入体的,如岩床等。在高原地区常形成面积达数千至 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有人称其为高原玄武岩,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玄武岩。 在海洋则构成海岭和火山岛。
巨人堤是由4万根互相连接的六边形的玄武岩石 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既通向大海又 连接海岸。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巨人堤由几百万 年前火山不断喷发形成,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
• 花岗岩
岩 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玄武岩:多呈黑、黑灰等色,主要矿物有辉石和长石,矿物结晶颗粒较细,需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见,岩石中常见气孔。
安山岩:多呈灰、灰绿、紫红等色,主要矿物有角闪石和斜长石,岩石中常见
气孔。“安山岩”一词来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 玄武岩
• 安山岩
岩 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 英国北爱尔兰——巨人堤
岩 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020·全国·高考)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 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 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 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 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对铜进行加工, 如加入适量的锡变成青铜,就可以用来制作 工具和礼器。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 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 铁器所取代。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 重达875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 最重的青铜礼器。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要晚 于铜器?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
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 积、固结而成岩石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砾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 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 料;煤、石油是当前世
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 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而形成新岩石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太阳能, 以及重力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 相互关系 的影响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同时进行, 共同改变地 表;
在整个地壳
演化过程中,
内力起主导
风化,侵蚀, 把高山削低 作用;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 重要原料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课本29——30页,回答问题
(1)内、外力作用是按什么分类的? (2)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4)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 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
成新岩石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 的重要原料
喷出岩浆岩常有气孔、杏仁、流纹构造
岩浆岩
杏仁构造:指具有气孔 构造的岩石,其气孔以后 被矿物质所充填形成的 一种形似杏仁状的构造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沉积岩的风化与侵蚀实例
沉积岩的形成
沉积岩是由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取 决于其形成时的气候、地形和物质来源。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
沉积岩的风化和侵蚀
在气候变化、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沉积岩会发生风化和侵蚀作用。风化作 用使沉积岩分解成碎屑和土壤,侵蚀作用则将这些碎屑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形 成新的沉积岩。
循环过程与环节
01
02
03
04
风化过程
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 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
逐渐破坏的过程。
侵蚀过程
已风化的岩石和土壤颗粒在风 、水、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
运和迁移的过程。
沉积过程
被搬运的岩石和土壤颗粒在适 宜的环境中沉积下来,形成新
的沉积岩的过程。
固结成岩过程
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重结 晶等作用,逐渐变成坚硬的岩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应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资源开发密 切相关,通过对循环过程中物 质变化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 矿产资源和能源。
岩石圈物质循环揭示了资源的 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提高 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
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也可以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进 行合理处置和再利用,实现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0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实例分析
岩浆岩的形成与转化实例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是由地下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热能、 化学成分和压力等因素有关。岩浆岩的种类繁多,包括花岗岩、橄榄岩、玄武 岩等。
岩浆岩的转化
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岩浆岩可以发生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在 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岩浆岩可以被破坏和分解,形成沉积岩。
x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XXX岩石圈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1.结合实物,观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
(地理实践力)2.运用示意图,分析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
(综合思维)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新知预习1.矿物(1)概念: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征: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石油、汞是常见的液态矿物;天然气是常见的气态矿物。
2.岩石XX形成过程突出特点常见岩石应用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矿物结晶颗粒较细玄武岩、XXX N流纹岩XXX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矿物结晶颗粒较粗XXX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在原地或经搬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油是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具有片理构造或表面具有条带状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U-J石大理岩是建筑材料核心探究下面两图为山东省济南市某学生在野外地质考察中拍摄的岩石照片。
1.[综合思维]组成上面两图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判断所属岩石类型并说明依据。
答案矿物。
图1岩石属于沉积岩,该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图2岩石属于岩浆岩(玄武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2.[综合思维]简析两图所示岩石的成因。
答案图1所示岩石是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高中地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分析本节知识点主要是运用示意图讲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内容,重点是岩石圈的三类岩石、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三类岩石的循环过程。
难点是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的高一对于地球内部结构还不了解所以教学不能用简单的讲授法要结合案例、地理图片甚至动画演示及视频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 .解释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 .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4 .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 .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三大类岩石特点、形成过程,培养的团结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讲授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岩浆岩【投影】(我校石雕“孔子像”与音频《一块石头的自白1》)文字材料:我叫“小花”,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
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
直到有一天,地壳的一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
我的兄弟“小玄”非常幸运一下子就冲到了地表,而我却困在了山体的内部。
4.1.2精品优质公开课课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探究:岩石物质循环的作用。
1.形成矿产资源。 2.改变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 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 3 。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 岩浆岩 ,b表示的 沉积岩 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 b ,由岩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_____ 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 a 。
本节小结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重点!必须强化练 习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贴近生活,很实用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运输线路的分布
三、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公路选线应该考虑哪些自然因素和 人文因素呢?分别如何处理呢?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自然因素 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 坡的影响,同事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 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应避开沼泽。 人文因素 人口和聚落(居民点)
公路在选线的时尽可能多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 出行;居民点之间尽可能直线连接,节约成本。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到B城的公路。
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
4.2.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达标检测】
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3—4小题。
3.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4.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 “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 “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 “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变质岩
重用熔再生作岩浆
侵入型岩 浆岩
变质作用
冷却 凝固
探究活动
完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甲
岩浆岩
乙 沉积岩
丙
岩浆
丁 变质岩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作用:
A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作用 B 外力
C 变质
作用
D 重熔再生
作用 作用
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关系图:
沉积岩
11、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B
A.甲
B.乙
C.丙
D.丁
12、能代表石灰岩形成及其转化为大理岩的过程是 D
A.①—甲—③—乙 B.①—甲—④—丙
C.①—丁—④—丙 D.③—乙—④—丙
(2012·山东卷)图11-5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
域先后发生了 D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重点难点突破】
6、地层性质: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细、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 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 (1)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 境下形成的); (2)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 (3)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7、地层厚度: (1)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 是沉积物来源丰富; (2)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者是沉积物来源较少。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材 料;多种金属 矿(有色金属和 稀有金属)是 工业生产的原 料
类 形成 型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沉 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 具有层理构 砾岩
积 被风、流水等 常含有化石 形成沉积岩
页岩 石灰岩
石灰岩是建筑 材料和化工原 料;煤、石油 是当前世界最 重要的能源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C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017年·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B
【重点难点突破】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 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 一直遭受外力侵蚀。如下左图
5.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 于岩层形成时代(如上右图)。
•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地质作用过程图的判读。
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喷出型岩 浆岩
沉积物 固 成 结岩
沉积岩
变质 作用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C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013·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 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某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2)题。
(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
(2)图中 岩石按照形成的顺序,由老到新的排列最可能的是 C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⑤①②③④
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
读图, 完成下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
转化为 C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 一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凹陷), 二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2010·北京)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 图,回答第2题。
常
规
图
变质岩
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 ④ 岩浆
岩浆岩 ④
变式图
【重点难点突破】
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从岩浆开始,到岩浆结束,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二、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
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三、是沉积岩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四、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回答
下面各小题。
1.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A
A.A
B.B
C.C D.D
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C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变 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 具有片里构 大理岩
质 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其矿 造
板岩
岩 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
石英岩
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重要的 建筑材料;
【重点难点突破】 地质作用过程图的判读。 1.地层一般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 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侵 岩入 浆岩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用下侵入到地壳上 部,岩层冷却凝固 而形成岩石
喷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出 用下,沿地壳薄弱 岩 地带喷出地表冷却
凝固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 花岗岩 较大
矿物结晶颗粒 细小;有的有 流纹或气孔构 造
玄武岩 流纹岩 安山岩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
这一过程中 C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
成过程的代码是 C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 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如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2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Ⅰ、Ⅱ、Ⅲ与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C
A.Ⅰ—沉积岩
B.Ⅱ—岩浆岩
C.Ⅲ—变质岩
D.Ⅰ—变质岩
10、图中箭头体现岩石圈诞生与消亡的是 B
A.①② B.③② C.⑤④ D.⑤⑥
【变式备选】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种类,①~⑤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1、 12题。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2.地层如果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 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重点难点突破】 地质作用过程图的判读。
3.地层出现缺失,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1)可能形成某地层的年代,当地地势较高,没有发生沉积; (2)可能在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3)可能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例如下图中B层在地点3缺失的原因。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