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
野生动物友好型绿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野生动物友好型绿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第一篇:野生动物友好型绿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鸟语花香是城市的理想家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原野,城市人与自然的连接出现了断裂,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
作为从自然走出来的人类,与大自然具有天然的联系,难以割舍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因此,理想的城市理应是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家园。
绿地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担负和承载重建自然、回归自然的主体功能。
营造碧水青山,芳草萋萋,乌语花香,蜂蝶翩然的城市绿色空间,重现生机勃勃的怡人景象,在喧嚣混浊的都市,让城市人的心灵保持一份纯洁和宁静,不仅是市民的期盼,更是园林人的责任。
“绿色沙漠”的现实窘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意识的勃兴,中国城市绿化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的公园绿地崛起,绿地覆盖率大幅增长,很多城市的绿地覆盖率都达到30%以上,地绿已不再是梦想。
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人们对城市绿地提出更高的期待和渴望。
乌语花香、莺歌燕舞成为都市人的迫切期盼。
然而,我们看到的绿色空间却不乏“死寂”的情景。
在快速成景和一次成型的绿化思路下,贪快求简,违背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规律,一味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堆砌苗木,结构单一和密度超高的绿地比比皆是。
虽达到即时景观效果,植物生长发育却受到制约,更缺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绿地难以有效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当的绿化可谓都市的“伪绿”,甚至导致“绿色沙漠”相伴相生。
“绿色沙漠(Green Desert)”是指人工营造的绿地,由于植物种类单调,尤其高度密集,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和群落自然更新过程;营养循环阻断,生态系统脆弱,无法依靠自身抵抗力和恢复力维持动态平衡;病虫害猖獗,城市绿地往往陷入无休止的调整和改造过程。
同日寸´这种绿地更无法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栖息的生境,生物多样性低,形成“有绿无乌”的寂静空间。
因此,如何改善绿地健康状态,提升绿地的自然保育功能,是城市绿化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生态友好型设计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生态友好型设计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生物多样性往往成为牺牲品。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态友好型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在城市发展中融入自然,保护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首先,生态友好型设计注重绿色空间的保留和创造。
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湿地等自然区域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通过合理规划,这些绿色空间可以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生态友好型设计倡导使用本土植物。
本土植物适应性强,能够减少对水资源和化肥的依赖,同时为本土物种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通过种植本土植物,城市绿化不仅美观,而且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再者,生态友好型设计还包括对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恢复。
河流、湖泊等水体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它们连接着不同的生态系统,为物种迁移提供了通道。
通过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建设湿地公园,城市水系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
此外,生态友好型设计还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绿色屋顶、垂直花园等创新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城市中的昆虫、鸟类等提供额外的栖息地。
这些设计将自然引入城市,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总之,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
通过生态友好型设计,我们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还能保护和增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这需要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以及公众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物友好型设计——新加坡裕廊湖畔花园
5 Neram stream 南部溪地
但往日的生物多样性已不复存在。 安博戴水道在该项目中负责景观设计、水利生态设计和湖滨花
园游乐场的设计咨询顾问。通过有效的生态修复设计,恢复泽国风光, 为鸟类和昆虫类提供淡水森林栖息地,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亲水乐园、 野趣乐园、生态步道等,满足当下市民的生活、学习、健身需求。
壁,并不是它们爬行的理想河岸。于是在设计 于乐地向年轻一代介绍湿地生物,并供人们
地势高的区域种植了成片的红毛草
中拆除水渠,构建一片溪地,并在岸边建设 徜徉其中。这块区域原本只是一片水泥停车 (Pennisetum setaceum)和狼尾草(Pennisetum
多层嵌套平台,且保证动物的生活不被打扰, 场,通过地形修复,被改造为一片高低起伏、 alopecuroides),打造一个适合鸟儿筑巢和捕
保持不少于 55 m 的距离,多层嵌套平台尺寸 缓缓向湖面延伸的草甸。
食的环境。项目建成后吸引了大群叽叽喳喳的
最小为 1 m2,方便人行通过。
地势低的区域,通过生态改造打造了香兰 田鹨(Anthus richardi)出没。鸟巢形状的观
溪岸采用生态工法进行加固:石块能降 栈道,沿岸种植了 50 多种适应潮汐变化的湿地 鸟亭由场地里回收的雨树(Samanea saman)
在裕廊湖的西部香兰栈道和草甸区域是 沼泽森林,游客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栖息
然而水渠会对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 鸟类和两栖类生活的河岸湿地带,设计中尊 地,观察到生活在这里各种各样的动物,如
巨蜥的通行造成困扰,过于笔直和炎热的水泥 重植物生境,提高动物栖息地质量,也寓教 苍鹭lan
78
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物绿色设计
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物绿色设计在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物绿色设计中,通过融合自然元素和先进技术,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空间。
这种设计思路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旨在在城市中创造出与自然相似的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生物绿色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自然的再生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师们需要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将自然元素引入建筑设计中。
首先,建筑师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和绿色屋顶等手段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绿色屋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供自然的隔热保温效果,并能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局,绿化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吸引鸟类和昆虫等生物栖息于此,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
其次,建筑师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和先进的材料运用在建筑中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
智能化系统可以监控和调节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参数,提供一个舒适和节能的居住环境。
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而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生物绿色设计的重要一环。
另外,生物绿色设计还强调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师可以充分利用景观及其自然条件,将建筑与自然特征相融合,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居民创造一个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空间。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土地利用、水资源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风险,以及建筑与周边生态系统的互动,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物绿色设计需要建筑师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同时借鉴自然界的优良特点。
通过融合自然元素和智能化系统,以及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可以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相协调的城市空间。
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及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关注的体现。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和和谐。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趋势。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创新的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和实际效果。
一、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理念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效率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板等技术手段,减少建筑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一些建筑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恒温层的热能为建筑供暖和制冷,大大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水资源管理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措施,减少建筑的用水量,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雨水的径流。
3、材料选择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废弃物的产生。
例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或者采用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回收材料。
4、室内环境质量注重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通风的优化,减少室内污染物的浓度,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例如,通过合理的开窗设计和通风系统,实现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
二、创新的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实践案例1、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最具标志性的生态建筑之一。
它由两个巨大的玻璃温室——花穹和云雾林组成,展示了丰富的植物景观。
建筑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兰花,其独特的弧形结构不仅美观,还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和太阳能。
在能源方面,温室采用了高效的冷却系统和照明系统,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景观的保护与创建。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常常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设计变得迫在眉睫,旨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环境。
一、生物多样性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体的多样性。
保护和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创造一个适合不同生物栖息和繁衍的环境。
公园、绿地、花坛、河流和湖泊等城市景观元素为不同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并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二、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规划1. 充分利用城市的空地资源:合理规划城市空地资源,建立公园、绿化带、自然保护区等绿色空间,提供优质的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通过丰富的植被和水系的设计,为城市创造一个宜人的生态环境,吸引和保护各类生物。
2. 保护自然景观与景观连续性: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特别是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同时,要注重景观连续性的规划,确保城市的绿化空间和自然生境之间形成相互衔接的生态廊道,便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3.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城市景观设计应注重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如设置鸟巢、蜂箱等,为鸟类、昆虫等动植物提供繁殖和觅食的场所。
此外,也可以通过选择本土植物、建造湿地等方式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促进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4. 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监测,了解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才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三、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享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设计,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分享,供参考借鉴:1. 荷兰奈梅亨市:该市通过在城市中建造浮动公园和湖泊,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了许多鸟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衍。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研究如今,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环境友好建筑成为了当下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生态环境友好建筑不仅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还能提供人们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可行性。
首先,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的意义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不断恶化,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最大、环境影响最显著的行业之一,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的出现,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以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它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建筑的定位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资源的供应情况。
例如,在可利用的自然光线和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区,应该采用透光材料和太阳能发电设备来降低对电力的需求。
其次,建筑应当注重节能和环保。
通过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同时,还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废物的处理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建筑的设计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例如,通过引入室内植物、设立绿道和景观等手段,使建筑更加融入自然环境,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空间。
然而,要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建筑并不是一件易事。
首先,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尽管生态环境友好建筑在建造初期的成本可能较高,但是在建筑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也是推动生态环境友好建筑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建筑能源标准、建立环保认证体系等,引导和推动建筑行业向生态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同时,也需要建筑设计师、开发商、建筑师和居民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和共同努力,以形成共识,促进生态环境友好建筑的推广和应用。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物环境建造与生态功能研究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物环境建造与生态功能研究环境建造与生态功能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园林景观设计已不仅仅关注美学和实用性,更将生物环境和生态功能的考虑纳入其中。
本文以园林技术专业视角,深入研究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环境建造和生态功能的研究,旨在通过科学设计和有效方法,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引言: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还在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将生物环境和生态功能纳入园林景观设计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旨在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环境建造和生态功能的研究,为设计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自然生态环境。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扩张,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寻求将生态功能融入城市规划和发展中。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潜力。
本文旨在明确生物环境建造和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通过关注生物环境和生态功能,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质量和吸引力,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生活的需求。
其次,将生态功能融入园林景观设计有助于减少城市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本研究将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环境建造的原则和方法,分析生态功能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提出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同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设计师提供实用的设计指导和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生态友好型设计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生态友好型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友好型设计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投资。
首先,生态友好型设计强调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在城市发展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绿地、湿地和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例如,城市公园和绿道的设计可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种植本土植物吸引本地物种,同时提供给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其次,生态友好型设计倡导绿色建筑和可持续材料的使用。
建筑设计应考虑能源效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应优先考虑环保和可回收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再者,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管理也是生态友好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补充地下水资源。
此外,城市湿地和人工湖泊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也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并有助于调节城市微气候。
最后,生态友好型设计还应包括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
鼓励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也有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总之,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态友好型设计,我们不仅能够保护和增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还能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我们的城市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无数生物的栖息地。
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与实践
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与实践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逐渐成为了园林设计领域的主流趋势。
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旨在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同时满足人类休闲和审美需求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原则1、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是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首要原则。
这意味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保留和利用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如原有树木、溪流、岩石等。
例如,如果场地中有一片成熟的树林,设计师应该尽量将其保留下来,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设计形式而将其砍伐。
2、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基础。
在园林设计中,应通过种植多种植物、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来增加生物多样性。
不同的植物种类能够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同时,多样化的生境,如湿地、草地、林地等,能够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3、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是生态友好型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合理规划园林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选择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灌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4、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来减少垃圾的产生。
例如,将废弃的木材、砖块等材料用于建造景观小品或铺设园路;利用厨余垃圾制作堆肥,为植物提供养分。
5、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的核心。
在园林设计中,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布局来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避免种植单一的植物品种,以免引发病虫害的爆发;合理设置植物的密度和间距,保证植物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处于平衡状态。
生态友好型园林 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生态友好型园林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生态友好型园林: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园林是人与自然融合的艺术,是让城市变得更美丽、更宜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如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生态友好型园林成为了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友好型园林。
1.植物选择与布局在打造生态友好型园林的过程中,植物的选择与布局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在植物的布局上,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自然、流畅的景观线条。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打造生态友好型园林,我们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采集与储存雨水,可以在不同季节的干旱期间为植物提供水源,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引入人工湖泊和溪流,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还能够促进水的循环利用。
3.土壤改良与有机肥料的使用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因此在打造生态友好型园林时,我们应该注重土壤的改良。
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对于打造生态友好型园林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创造多样的生境,提供适合各类动植物生活的栖息地。
同时,限制对园林生物的干扰和破坏,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的栖息地,营造良好的生态平衡。
5.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与技术应用除了植物选择和布局外,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也是打造生态友好型园林的重要环节。
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如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低能耗材料等,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太阳能供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能够提高园林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浅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建筑 , 一些风景 区里 的传统 园林建筑形式 出现风景游 览建筑 , 还 包括 了一些仅仅只是供人们欣赏 的风 景园林建筑 ,同样还 有一
些 比较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的建筑 。比如说一些风景区里 的寺庙
道观 、 文化纪念别墅、 住宅别墅、 展 览 建 筑 等 一些 供 旅 游 的建 筑 。
( 4 ) 对体型复杂 、 结 构 布 置 复 杂 的 高层 建 筑 进 行 地 震 作 用 下
每一个工程中不断地学习探索、 反思总结, 去寻求相对最佳 的设
计结果。
的 内 力 分 析 和 变 形 分 析 时 ,应 采 用两 种 以上 不 同力 学模 型 的 软
件进行整体计算 , 并对 计算 结果进行分析、 比较 。
理念 是比较具有普遍意义的。
园林建筑 不仅只是存在于人类之 中, 只供人类 的使用 , 它还 可以
被其 他 的 生 物 很 好 的 利 用 ,这 样 的建 筑 促 进 了 生 物 和 风 景 园林 建筑 的和 谐 发 展 。
1 . 2 风景 园林 建筑
园林 中提供给 人观赏、 游览、 休 息并且构成景观 的建筑物 或 者是构筑 物都称为 园林建筑 。广义上 的风景园林建筑涉及 到的
参 考 文 献
[ 1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1 - 2 0 1 0 )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 [ 2 ]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 G J 3 — 2 0 1 0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1 0.
4 隔震 和 消 能 减 震 设 计
建 筑 隔震 设计 是 在 建 筑 物 的基 础 和 上 部 结 构 之 间设 置 隔 震
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分析
56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以外,还应当对园林中的动植物生存需求进行适当的考虑,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了生物的保护以及人类的审美,能够促进人与其他生物对空间、资源的共享,提升园林建筑的内在活力以及外在表现力。
一、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生物为本原则,在设计中需要维护包括人与其他生物的整体生命的动态性,是“以人为本”到“以自然为本”的过渡;第二,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中,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方性物种以及建材。
第三,系统优化原则,即在设计时,应当对其整体性进行考量,并从生态、艺术、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四,安全无害原则,它是生物友好的最基础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使主体对人以及其他动植物无害,包括材料无毒、结构安全等。
第五,5R整合原则,即减量、复用、再生、回收、拒用。
在设计中,体现5R整合原则可以实现园林的最优化价值,有利于生物生活繁殖,从而实现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1]。
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在设计方面的分析(一)选址布局方面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园林的选址和布局体现了设计者对环境的理解和认知。
在选址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地势、生物种类以及风向等因素,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生物带来消极的作用,同时设计者也要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地形、自然资源等条件优势,将建造布局隐藏起来,从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因此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址过程中,应当通过调查生物的活动印记、行为等方面,来避免占用生物繁殖生存的重要地带;第二,在选址过程中,要重视对原有树木,植物等的保护,减少地表接触面积,营造小生态环境,供生物生存;第三,通过废地再利用等方式,对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节约自然资源。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选址布局,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有效的实现生物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2]。
基于生物建筑学的建筑设计研究
基于生物建筑学的建筑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倡,基于生物建筑学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原理和模式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从生物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生物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理解,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例如,利用光照和通风的原理,可以设计出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建筑。
通过挖掘地下水资源,可以实现建筑的自动排污和浇灌需求。
同时,生物建筑学还可以参考自然界中的材料和形态,利用生物材料、生物形态等方面的设计原理,打造环保、节能的建筑。
具体而言,生物建筑学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源效益。
通过优化建筑方向、立面设计和绿色屋顶等手段,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室内舒适度。
其次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设计下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和植被绿化等手段,减少建筑对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生物建筑学还可以应用于噪音控制、废物回收和空气净化等方面,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良好互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建筑学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德国弗劳恩霍弗环保住宅项目,该项目通过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实现了零能耗和自给自足的目标。
另外一个例子是荷兰的乌特勒支大学综合性研究楼。
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以及废物回收和节能措施,该建筑实现了高效的能源利用,同时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随着科技和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生物建筑学在未来还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利用可再生材料、生物纳米技术和可降解材料等,将建筑设计与生物科学结合,可以实现更为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建筑。
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为生物建筑学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过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建筑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照明等参数,提高能源效率和舒适度。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探讨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并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选址时,优先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段,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建设。
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创新的设计理念是实现生态友好型建筑的关键。
其中,被动式设计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方向。
被动式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体形系数、遮阳设施等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而无需依赖复杂的机械系统。
例如,在寒冷地区,通过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采用南向大窗户和阳光房等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来取暖;在炎热地区,通过设置遮阳板、通风廊道和屋顶绿化等,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
另一个创新理念是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生态友好型建筑则倾向于使用环保、可再生和可回收的材料,如木材、竹子、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还能为建筑带来独特的美学价值。
此外,智能化技术在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的能源消耗、室内环境质量和设备运行状况,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灯光亮度,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情况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速。
在实践方面,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生态友好型建筑案例。
生态友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生态友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友好建筑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态友好建筑设计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供舒适、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探讨几种生态友好建筑设计方法,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能源效益、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使用环保材料。
首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生态友好建筑设计的关键之一。
通过合理布局建筑,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并利用地理环境特点,如日照、风向等,来优化建筑的设计。
例如,根据太阳的运动来确定窗户的位置和大小,以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减少对电灯的依赖。
此外,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厕、浇灌等,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并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其次,增加能源效益也是生态友好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采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系统、地热能系统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通过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优化建筑的通风系统,减少能耗。
一些先进的建筑还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精确调控能源的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能源效益。
同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也是生态友好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排除室内污染物和异味,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此外,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材料,如无甲醛板材、低VOC油漆等,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保证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和维护,也是确保室内环境良好的重要手段。
最后,使用环保材料是生态友好建筑设计的必要考量。
环保材料通常是指具有可再生性,可回收性和无毒性的材料。
采用这些材料既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使用可持续生长的木材代替传统的石材和钢材,使用可回收的塑料制品代替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等。
此外,一些新型的环保材料,如生物复合材料、无机氧化物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友好建筑设计中。
综上所述,生态友好建筑设计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能源效益,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使用环保材料,可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挑战分析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挑战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它既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创新是推动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发展的关键动力。
首先,材料的创新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建筑材料往往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环保材料应运而生。
例如,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材料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此外,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如真空绝热板,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的创新也为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注入了强大活力。
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控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优化设备运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安装在建筑屋顶或外立面上,为建筑提供部分甚至全部的电力需求;小型风力发电机则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为建筑补充能源。
在设计理念上的创新同样不可或缺。
以往的建筑设计可能更注重外观和功能,而现在,生态友好型设计将建筑视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比如,“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还有助于吸收雨水、降低建筑温度、改善空气质量。
再如,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朝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既节约了能源,又为居住者创造了更健康舒适的环境。
然而,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成本问题是一个首要的障碍。
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初始投资。
虽然从长期来看,这些投入能够通过能源节约和运营成本降低得到回报,但对于一些开发商和业主来说,短期的经济压力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此外,部分环保材料和技术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其成本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景观廊道和生物多样性设计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景观廊道和生物多样性设计景观廊道是风景园林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它不仅能提升景观的观赏性,还能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发挥重要作用。
在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景观廊道的规划和设计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考虑,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景观廊道和生物多样性设计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点和策略。
首先,景观廊道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景观廊道作为连接城市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休闲娱乐、交通便利和生态服务等功能。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还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立和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景观廊道也是野生动植物的迁移通道,对于保护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景观廊道的设计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
例如,在景观廊道的规划中,可以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满足不同物种的生活需求。
此外,适当设置水源和湿地,提供水生动物的栖息地。
通过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廊道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美丽的景观,还能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再次,景观廊道和生物多样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
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物种情况,进行科学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以确定景观廊道的设计重点。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提供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景观廊道的尺度和连通性,以确保其能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移动通道。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使用景观廊道的周边空间,避免开发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最后,设计师在专项设计中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景观廊道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还要满足人们对美丽景观和休闲场所的需求。
因此,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合理安排景观元素和设施设备,如座椅、亭台、公园和游乐设施等,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简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要点
简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要点摘要:带有生物友好特性的新颖风景园林,常被用在现有的园林建筑。
生物友好指向之下的风景园林,包含植被独有的生命力,带有和谐色调。
多样类别的植被,包含各异形态。
这些植被建构了新颖的园林意向,它们整合了园林架构中的道路、总体园林地形。
生物友好型的新颖园林,包含独特造景。
本文辨识了这类园林特有的设计侧重点,提升技术水准。
关键词: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要点风景园林设计,包含多样原材。
其中一类主体原材涵盖了水体及山石等,属于硬质景观。
另一类新颖原材带有生物的特性,它们会随同季节更替而凸显不同的表征。
植被及多样生物若被涵盖在园林设计特有的框架内,会添加园林色彩,吸引更多游客。
设计这类园林,也与生态友好这一根本指引吻合。
一、拟定园林布局(一)融汇自然生物风景园林设计,拥有长时段的设计进程。
传统架构下的这类建筑,都应融汇在更广范畴的自然之中,带来完美感受。
初始设计之时,若没能考量真实情形下的区域地形,就会盲目设计。
由此可见,着手设计之时,应当慎重查验园林地貌、园林地形特性,设定必备限制。
采纳适宜思路,设计出带有美学体悟的生态园林。
根据因地制宜,妥善开发园林。
若地形固有的起伏偏多,则设定配套架构中的多样建筑。
此外,初始设计时,还应筛选适宜的掩埋方式,有序融汇景观。
(二)协调视觉效应游客观赏园林,常会觉得园林范畴内的建筑协调,融汇周边环境。
这种视觉成效关联着设计思路。
考量地形特性,拟定最优的建筑轮廓。
有序融汇关联的视觉要素,建构完备的园林画卷,凸显生态契合性。
设定最佳尺度,满足这一契合要求。
园林框架中的建筑拟定尺度,应能符合地形。
若区域起伏偏多,可把曲折地形设定成宏观的背景。
按照地势建造,形成最佳形状。
二、搭配多样植被(一)建构和谐生态各类园林建筑,都应凸显最优的艺术特性,以及科学特性。
整合双重特性,筛选的培植植被应能与总体架构中的园林生态调和;与此同时,还应与根本的构图机理契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7T11:16:54.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吴凌青
[导读] 摘要:当前,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中,对自然生态的越来越重视,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
浙江新世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当前,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中,对自然生态的越来越重视,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
本文主要针对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进行简单分析,为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物友好;建筑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自然环保意识方面也逐渐加强,生物友好型建筑设计理念广泛受到认可。
对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也应用了诸多的设计理念及策略,为了能够使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更加符合生物友好型的特点,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加强。
1、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概述
所谓生物友好型,指的是发挥生态作用,实现生态意义,生物友好型就需要人们树立生态理念,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
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园林建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园林建筑指的是在人员游览、观赏及休息时,构成的景观建筑或构筑物,均为园林建筑。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包含传统城市公园、景区内出现的建筑物,也包含一些观赏性的园林建筑,如文化纪念别墅、寺庙道观、展览建筑及住宅别墅等旅游建筑。
根据以上分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可定义为风景园林内修建的建筑对生物繁衍要有保护作用,不能危害或影响生物繁衍,为生物提供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
也就是说,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不但要能够为人类所用,同时要能够为生物提供所用,此类建筑在风景园林中的出现才能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2、生物友好型风景原理建筑设计方法
2.1生态方面
(1)生态学。
生态学是针对环境与有机体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生态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不管在何种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经过能量流动、物质代谢及信息交换,形成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开放的有序整体,也就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经过长期的相处,不断的发生着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生态平衡。
通过生态系统的反馈,生态恢复力、抵抗力实现调节生态平衡。
(2)多样性。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其内部物种的变化程度、丰富度以及系统的动态性、稳定性等都属于多样性内容。
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在资源利用方面是通过相互补充实现,并非通过竞争获取的,此类复杂系统也正体现出了稳定性的特点。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凹凸斑块边界的生物多样性比直边界更丰富,最佳斑块是圆形核心配合弯曲边缘。
在园林绿地中,硬质铺装对生物的居住与迁移会产生影响,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干扰,形成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植物明显的差异,对生物多样性会带来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建筑物周边属于生物存在的边缘地带,适合生物的存在,对生物的栖息、觅食及繁衍都是有推动作用的。
2.2美学方面
(1)园林美学。
对于园林美学而言,其与数边缘学科的一种,集合了生态、美术、文学、园艺及建筑等学科,是一种在园林建筑中应用美学的学科。
园林美的构成中,包含自然美与艺术美,可以从立意、达意、意境三个方面对园林美进行解释。
对于风景园林建筑来说,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给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也通过园林建筑得以继承和发扬。
所以,在风景园林建筑建设中,要立足于传统原理建筑的基础,进行与时俱进,才能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园林建筑,发挥其美学价值。
(2)建筑美学。
建筑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实用性、地区性、公共性、总效性及技术性等,对于建筑美学而言,其讲究的是尺度、比例、风格、排列及颜色等方面,建筑美学的内容也基本就是上述内容。
对于园林建筑而言,其也是建筑的一种类型,因此在审美价值方面也与建筑相同,因此在对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与建筑美学相结合来进行设计。
(3)生态美学。
顾名思义,生态美学包含生态学与美学两个学科内容,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生态间的审美关系,属于美学的分支,也是环境文化在当前的主要构成部分,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生态美学的应用,就是要求敬畏自然、尊重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倡导生态和谐,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设设计原则
3.1坚持生物为本原则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已经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要重视社会的本位及人的价值核心,而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建设中,就需要坚持以生态为本的原则,实际建设中要尊重、回应及延续自然,对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坚持以生物为本的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是将生物作为风景园林建筑的价值核心,同时,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设计中,也要对建筑综合利用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3.2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设计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时,生态优先原则也属于重要原则之一,要对自然生态进行组中,然后将人文与自然之间的更好的进行结合与利用,要求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建设中,对自然环境要尽可能的不去破坏,不能影响诸多动植物的生活场所。
将影响降至最低,对于建设者来说,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也要尽可能的以保护当地生物种类多样性为依据。
这样所设计与建设的风景园林建筑才会更具地方特色,同时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设中也可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
3.3系统优化原则
对于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而言,其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其设计与结果必定是建立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之上,对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性进行综合考虑,对建筑生命的整体过程进行重视,要将多样性包含在系统性之内,建筑细节必须要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来,规划决定局部,通过对生态、艺术及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使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得到优化。
3.4安全无害原则
安全无害原则是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的最低标准,在建筑使用中,不能出现对生物有伤害的情况,确保生物的绝对安全与健康。
依据为人类服务的要求,对处于建设中的用地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对于任何生物而言,其对栖息地都有不同的忠诚度或者是喜好,所以在对建设用地进行选择与确定的时候,要以地形地域特性作为依据,确保建筑构件的安全、材料的无毒,保证风景园林建筑对生物不会带来
危害。
3.5坚持5R整合原则
所谓5R,指的是减量()、复用()、再生()、回收()、拒用()五个方面。
在进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中,是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光线、声音及空间等因素带来的干扰,按照地势条件,因地制宜的对结构布局进行调整,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使其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同时也要能够合理的回收建筑建设时的空间、材料等,然后对这些资源再次进行利用。
避免有害的建筑方式或建筑材料用于风景园林建筑建设中。
4、结语
人与自然协调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的一切所谓征服胜利其实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协调在生态系统承受的范围之内。
这一学说源于当人类面临现在的生存危机而重新考虑大自然价值的基础。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表现为两种论点:其一是伙伴论,认为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应该放弃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伙伴,人类应该充分尊重自然,认识到自然有保护自己平衡、洁净的权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理念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中,也要注重生态理念的融合,在进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遵循本文所提到的几个设计原则。
当然,现阶段,我国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只有在设计中,提高自身水平,发挥创新作用,在传统园林建筑基础上,与时俱进,才能促使我国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广.试析地形、植物与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9(14):210.
[2]吴慎留.浅谈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6(08):84-85.
[3]李岚.解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因素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1(09):75-76.
[4]艾生帅.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植物的应用体会[J].城市建筑,2014,06(27):209.
[5]朱文元.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4,18(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