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宣传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1 地震是什么哎呀,说到地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电视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地震嘛,简单说,就是地球表层的岩石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的剧烈运动。

好比你家里那瓶饮料,摇晃得厉害,瓶盖一打开,喝一口就“嘭”地喷出来!不过,这个“嘭”可不是开玩笑的,震动能让地面抖得厉害,连坐着的椅子都能被抛起来,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1.2 地震的种类说到地震,其实也有很多种类呢。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板块运动型”的地震,就是那些大地壳板块在挤压、碰撞、拉扯的过程中,突然“嗷”一声就爆发了。

还有一种是“人为型”,就像你在地下室搞搞挖掘,结果一不小心挖到了什么,这种情况也是会有震动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闯祸”的感觉?不过,地震发生的时候,咱可千万别慌,得学会应对才行。

2. 防震准备工作2.1 家庭防震措施好吧,咱们既然知道地震来袭的时候得小心,那平时的准备工作就得提上日程了。

你想啊,家里得有个“避震包”,里面装着水、干粮、手电筒、药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就像去远足之前,背上满满的装备,能让你心里踏实得很。

再说,家里的家具也得固定好,别让它们在地震中变成“飞行器”,给你造成二次伤害。

比如,把书架靠墙,尽量别把重物放在高处,要是那东西掉下来,嘿,那可真是“倒霉”的代名词。

2.2 地震演练防震准备不仅仅是备齐物资,还得通过演练来增强全家人的意识。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学校里演练火灾逃生,结果大家都在那儿嬉笑打闹,但其实这是为了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知道怎么做。

同样的道理,咱也可以在家里搞个小“演习”,像地震来临时,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蜷缩下来,保护好头部。

这样的演练,就算真遇到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3. 地震时的应对措施3.1 地震发生时嘿,万一真遇上地震,别慌,心态要稳!首先,记得不要往外跑,这可不是“运动会”,外面有可能更危险。

你可以就近找个结实的桌子,趴在下面,用手护住头和脖子。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汇总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汇总:1.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些征兆,比如地光、地温异常,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听到一些怪声等,发现这些情况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

2.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碎石、灰尘等可能会阻塞家里的门窗,所以进入卫生间较为安全,因为卫生间较为狭窄,不易形成空气流通。

3.发生地震时,应远离高楼,跑到空旷的地方。

切忌乱跳楼。

4.地震发生后,把门打开,不要关门,以方便救援。

5.如果在超市内,人员不要慌张,重力避免过度消耗,并且推着购物车移动相对要快一些。

6.地震来临时,躲在坚固物体下,坚固的床、桌子下都可以,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7.地震过后,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受地震影响,造成二次伤害。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归纳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归纳如下:1.平时要学习有关知识,了解地形,了解宿舍、教室、食堂、卫生间、紧急出口等的位置。

2.不要在教室、宿舍内乱蹦乱跳,打闹玩耍。

3.教室内不能靠近暖气片、炉子等取暖设施,防止爆炸、火灾。

4.发生地震,应及时躲避,或就近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避。

5.若在操场或室外,应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6.不要回到教室,应该在老师指挥下集体疏散。

7.撤离时,应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不要慌乱,不要拥挤,防止踩伤、挤伤、跌伤。

8.地震过后,不要进入和逗留于震区,以免发生余震。

9.发生地震时,不可采取的方法有:跳楼、乘电梯、到露天广场或露天广告牌、到玻璃幕墙、高架桥等处。

10.在公共场所,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防止拥挤,有序疏散。

11.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燃气、电器开关,切勿贪恋财物,避免发生危险。

12.在野外,应避开高大建筑,远离高压线,到开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避震。

13.在海上,应立即穿上救生衣,尽快远离近海区域。

14.在汽车里,应立即关闭发动机,远离危险地带,到开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避震。

15.在商场或饭店,应就近躲在大柱子或者商场、饭店的内墙角,避开外墙、玻璃窗等危险物品。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导读: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主要的解法是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等方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1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

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

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

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

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

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一、地震知识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地震烈度共分1-12度;1-2度:人无感觉;3度:人有感觉;4-5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6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破坏,烟囱断裂;9-10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多处裂缝;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6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烟囱断裂,框架建筑及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坏;15.地震带: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2条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二、地震灾害:16.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1739年银川8级大地震烧了5天5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由次生灾害如因防震抗震体制不健全、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灾害的灾害;17.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1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1我国大陆处于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境内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震源浅、频率高,强大度,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4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差,成灾率高;19.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大地震,例如:11303年,山西洪桐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20万人;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60万人,堪称世界之最;3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人;41966年3月,刑台6.8级和7.3级大地震,死亡8000多人,受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10亿元;5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这是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唐山地震日-7月28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6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400多颗2万吨级原子弹的威力,死亡近3000人,受伤11300多人,震坏房屋11万多户,32万人无家可归,余震2万多次,经济损失118亿美元;成为20世纪罕见的大地震;20.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1属于中强地震地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年7月9日,溧阳市上兴、上沛发生6级地震,死亡46人,受伤2965人,损坏房屋40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江苏省人民政府把这次溧阳地震日-7月9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2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4级地震,损坏房屋10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成为我国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21.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1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地震是:11974年4月22日受溧阳5.5级地震的波及;21979年7月9日溧阳6级地震的波及,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21个公社,262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25人,震坏房屋4460多间,经济损失1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三、防震减灾:22.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1地震监测预报;2地震灾害预防;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23.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2次生灾害;24.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震级大,是直下型地震外,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极差;25.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2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6.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具体要抓好选址、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27.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地和河边等;不要砌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28.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系的工程;包括1交通: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2通讯工程:包括电报、电话、传真、邮政等;3供电工程: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5粮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生工程:8消防工程等;29.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都将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30.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四、预测预报:31.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132年,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在公元138年记录到了陕西大地震;32.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监督预报的,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本途径;33.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如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下水位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异常等;34.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35.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震前物理场、化学场的变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36.震前地面动物异常: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2天之内,震前几小时更为集中;表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猫搬家,牛马驴脱缰逃跑;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37.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地面;老鼠活动反常,成群结对搬家等;38.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翻白或大量死亡;39.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笼鸟撞,不进食,不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树栖息等;40.动物异常的识别: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异常反映;2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集区;41.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42.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间上分别为10年内、1-2年内、3个月内和10天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等,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43.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44.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息;五、地震谣言识别:45.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46.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震级说得十分具体,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秒,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47.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2判别地震消息的来源;3掌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3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己;4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六、避震自救:48.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10-20秒钟,是自然预警时间,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 49.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就近避震”,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轻地震伤害的地方;50.在平房避震时: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若在门口,室外无危房、窄巷或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及大桥下;51.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或内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52.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大门到安全地方;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坚实的柜台或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陈列橱;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前排可躲在舞台旁,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震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53.在学校避震: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2震时让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3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4震前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54.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2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救;七、法规知识:5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民主席签署,于1997年12月29日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56.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57.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5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5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6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汇总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汇总:1.地震前兆:震前鸡鸣狗叫,驴鸣猪叫,燕子飞得低,老鼠搬家,蜜蜂离家,蚂蚁搬家,鸽子不飞,鱼儿吐泡。

2.震前准备的: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确定震灾重点地区,准备有关常用急救物品,临时救护人员选配,经常检查和维修家庭周围和室内备用的应急救护工具和设备。

3.地震发生时:关闭电源,不要慌乱,不要向户外冲,最好用湿毛巾护住口鼻,躲在坚固的床下或桌下,不要乘坐电梯。

4.地震后:保护好自身安全,不要乘坐电梯,若无法出门,可用毛毯、衣服堵住门窗的缝隙,防止余震发生,同时可向外界呼救,等待救援。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归纳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归纳1.地震前兆指地震前的些许异常迹象,并不一定就是因为地震,但这些异常发生地震的次数比较高。

2.地震预报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有关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等预报信息。

3.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波及到的程度范围。

4.地震逃生要点:找准震中,选对方向,迅速撤离。

5.地震灾害防范与应对方法:遇到地震,不要惊慌,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躲避;将身边的杂志或柔软物品垫在头上,避免砸伤;来不及跑出震区的,应双手护头,闭目蹲在两个结实的障碍物下。

6.震后自救:闻到异味,可呼吸;食物中毒,可呕吐;受伤出血,可包扎;气闷憋气,可通风。

7.地震发生时间:当地震灾害不可避免时,震前应力发生突然变化,引起地下岩层释放出一些能量,产生地震波。

当地震波释放出的能量相当大,而人们又无处躲避时,地震震中的烈度最高。

8.地震发生地点:地震发生地点即震中。

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震中可分为天然地震震中和人工地震震中。

9.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用字母“震级”表示。

10.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波及到的程度。

它决定于震害损失程度和人们的感觉程度。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大全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大全如下:1.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震波速度、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升降、生物征兆变化等。

防灾减灾知识大全

防灾减灾知识大全

以下是一份较为详细的防灾减灾知识大全:一、地震灾害1.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一般来说,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里氏3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3)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它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2.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措施(1)室内: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颈部,直到震动停止。

远离窗户、玻璃门、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

如果没有坚固的家具可躲,也可以选择承重墙的墙角处。

在高楼大厦中,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2)室外:如果在室外,要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如果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尽量往山顶或空旷地带跑。

3.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被埋压时要保持冷静,有坚定的生存信念。

尽量挪开杂物,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已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尽量保存体力,利用环境物体击打发声,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救援时要注意先易后难,先救近处被埋压人员。

使用工具挖掘时要注意避免误伤被埋人员。

对于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被救人员,要让其先闭眼,避免强光刺激。

二、火灾1.火灾的成因及分类(1)火灾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气故障(如电线短路、过载等)、用火不慎(如炉灶使用不当、烟头未熄灭等)、玩火、雷击等。

(2)根据燃烧物质的特性,火灾可分为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燃烧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电气火灾)。

防震小知识点总结

防震小知识点总结

防震小知识点总结1. 安全意识在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平时要多加强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地震发生的可能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

2. 预案准备家庭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包括成员应该怎么做、逃生通道、集合地点等。

家里应该准备好应急包,包括食品、水、药品、衣物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3. 室内安全地震发生时,要尽量远离大型家具、电器等易倒倾物品,躲到桌子底下、门框旁或者墙角等较为安全的地方。

避免站在玻璃、镜子等易碎物品旁边。

4. 室外安全在户外时要远离高楼、建筑工地等,避免受到建筑物倒塌、坠落物伤害。

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躲避。

5. 逃生技巧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快速冷静地逃生,避免拥挤、踩踏。

尽量用手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灰尘。

遇到火灾要尽量选择安全的通道逃生。

6. 安全装备在地震发生前,建筑工程师会对楼房进行结构安全评估。

如果住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应该装备地震抗震的设备,如避震支座、建筑加固等。

7. 危险品处理在地震发生后,应及时排除火灾、电气线路故障等危险。

对于瓦片、玻璃等易碎物品要及时清理或堆放在安全的地方。

8. 紧急救援对于受伤的人员要及时进行紧急救援,如拨打急救电话、做简单的伤口处理、避免次生灾害等。

9. 防震建筑在建筑设计和建设方面,要加强地震安全概念,采用抗震设计及工艺,选用抗震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结构稳固。

10. 社会救援在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应及时支援地震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政府应提高地震预警和救援能力,减少地震对人民生活和产业的危害。

总而言之,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都是一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防震知识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希望以上总结的防震小知识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障自己的安全。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就会在板块边界及其附近产生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会突然破裂或者错动,从而释放出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除了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发)、塌陷地震(如地下溶洞或矿坑塌陷引起)等,但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地震类型。

2.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横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其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的传播速度最慢,但振幅较大,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最强。

二、地震预警与预报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例如,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检测到地震波,然后迅速将信息通过电波(如无线电、网络等)传送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从而有时间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危险设施等。

2.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多种因素的研究,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但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性还比较低。

三、地震避险与逃生1. 室内避险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1、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2、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3、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4、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5、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

6、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7、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8、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9、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10、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

2024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 宣传知识

2024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 宣传知识

2024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知识2024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知识一、防灾减灾日的由来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为了铭记这次地震带来的伤痛,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二、常见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一)地震1. 地震前的征兆- 动物异常:例如家畜家禽不进圈舍、老鼠成群结队搬家、冬眠的蛇出洞等。

- 地下水异常:井水、泉水等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水变浑浊、冒泡、有异味等。

- 地声和地光:临震前地下传来轰鸣声,同时可能伴有闪光。

2. 地震时的应对- 室内:如果在室内,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远离窗户、玻璃门等易碎物品。

如果没有坚固的家具可躲,也可以靠墙根蹲下,用双手护住要害部位。

- 室外:如果在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

如果在山区,要警惕山体滑坡和落石,尽快向山脊两侧的安全地带转移。

(二)火灾1. 火灾预防- 家庭中: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私拉乱接电线;不要在插座上同时连接过多电器;注意用火安全,厨房用火时不要离开;不要在床上吸烟等。

- 公共场所:遵守场所内的消防安全规定,了解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不要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

2. 火灾时的应对- 初期火灾:如果发现火灾处于初期阶段,火势较小,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常见的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是“提、拔、握、压”,即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压下把手。

如果是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灭,要用锅盖或湿布覆盖灭火。

- 逃生:如果火势较大无法扑灭,要尽快逃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如果楼道内充满浓烟,不要盲目乱跑,可以退回房间,用湿布堵塞门缝,向窗外呼救并等待救援。

防震减灾安全常识_地震预防措施

防震减灾安全常识_地震预防措施

防震减灾安全常识_地震预防措施防震减灾安全常识_地震预防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防震减灾安全常识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防震减灾安全常识一、地震前预防1.加强房屋坚固性。

着重考量梁柱,墙壁。

可将牢固坚实的书架靠墙放置. 还可考虑增加梁柱以达到增强巩固性效果。

2.每个房间都设置一块没有东西可以砸到您的相对安全地。

头上无吊灯.身边无壁橱书柜等大型家居,无大玻璃镜大画框等悬挂物,无冰箱,热水器等杂物.无电源插座.煤气罐.水管水槽的安全地3.预备一些罐装食品,瓶装水和防尘口罩面具,手摇电筒,袖珍收音机。

4.知道如何关掉煤气和主要水管。

5.教会家庭成员必要的地震安全措施和逃生技巧。

二、地震摇晃中1.立即下蹲抱头卷曲.利用一些坚固的防护工具.如坚固的座椅。

2.房屋震荡时极容易被掉落的石块玻璃等砸伤.不要慌乱走出室外,待在直到确定可安全撤离。

3.远离书柜,衣橱等容易砸伤你的家具。

4.远离窗户. 在高楼中,等到火警警报停息后再逃离出来。

5.如果在床上,呆在原地,用枕头保护好头部。

6.如果在户外.找-一个远离建筑物.大树和高压线的空旷场所。

如剧烈地震请趴在地上。

7. 如里在车内 .慢慢行驶到空旷地直到地震结束三、地震后1.检查受伤情况,如有需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帮助身边周围的人脱离险境。

2.检查房屋受损情况。

如损坏严重,应远离房屋直到专业人士检查。

3.如果闻到煤味,立即疏散室内人群,绝对不要使用火机等危险品。

确定窗户墙面等安全后;开窗流通空气。

4.如果发现断电,拔掉主要电器插头,如看到保险丝烧坏.或闻到烧焦的电源线味道.或看到插座火花,请远离.等专业人士解决后再进入,注意远离室内有水的地方。

地震防范措施一、地震的征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包括微观前少K和宏观前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一、地震监测预报(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地震的分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

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是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

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8.9级,是发生于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防灾减灾意识日益重要。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全面介绍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自然灾害。

一、地震安全1. 了解地震基本常识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的短暂而突然的震动,了解地震的基本常识对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

2. 室内地震逃生技巧在地震发生时,室内是最容易发生伤亡的地方。

了解室内地震逃生技巧,如寻找安全的避难角落、躲避掉落物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3. 户外地震逃生技巧当地震发生时,如果身处室外,应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容易坠落物体的场所。

选择开阔的地方躲避,并采取正确的保护姿势,如蹲下身体、保护头部等。

4. 家庭地震应急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准备十分重要。

家庭成员应了解如何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准备好地震应急包和灭火器等必备物品。

二、暴雨洪涝防范1. 预防暴雨洪涝灾害预防暴雨洪涝灾害的关键在于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和留白空间规划,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2. 居民暴雨洪涝应急措施居民应了解自家住宅区域是否处于洪水易发区域,并掌握应急疏散通道。

在洪涝来临时,要及时与家人沟通联系,做好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三、火灾防范1. 家庭火灾预防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用火不慎、电器故障等。

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不乱扔烟蒂,加强儿童火灾安全教育等是预防火灾的有效途径。

2. 火灾疏散逃生技巧火灾发生时,合理疏散逃生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了解安全疏散通道,选择合适的逃生出口,并保持镇定冷静,避免被烟雾呛到。

四、台风防范1. 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预警信号的分类和意义对于台风防范至关重要,只有了解这些信号才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

2. 居民台风防范措施台风来袭时,居民应做好室内外物品的固定,关闭门窗,储备好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避免外出等措施。

五、地质灾害防范1.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措施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加强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强化公众的安全意识等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

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

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

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汇总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汇总:1.地震的宏观前兆:震前可能有梦见花草反常、雷雨交加、山洞井水异样、动物反常与邻为敌、感知地球轻微晃动等。

2.地震的微观前兆:震前可能有地气异常、地形地貌、自然景观、自然环境异常等等。

3.家庭防震计划:应准备防震空间,预先演练疏散路线,设置防震器材,配合地震波动的第二波,迅速离开房屋。

4.防震安全门:尽量具备防火、防震、防盗功能。

5.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包括地震应急条例、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境外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危害、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常识、地震应急预案的概念等等。

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归纳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归纳一、地震的震前预防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①震前防震宣传工作。

②防震知识普及。

③制定防震对策。

④准备应急物质。

2.防震减灾意识: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知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地震监测:利用地震仪等设备进行地震监测,发现地震前兆,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二、地震的震后应对1.地震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紧急疏散。

②救人。

③灭火。

④抢救文物。

2.家庭防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包括应急物质的准备、存放位置、使用方法等。

3.震后自救与互救:地震发生后,及时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震后求救与援助:震后及时与当地地震部门联系,了解灾情,提供救援线索,等待救援。

三、地震的预防与减轻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包括应急物质的准备、存放位置、使用方法等。

2.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3.定期检查家庭防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4.了解地震前兆,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防震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如下: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无法预测,但可以做好准备和应急工作。

2.震前应准备好水、食品、药品等物品,并了解震的安全常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一、地震预警1. 地震发生时,要尽快了解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并依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家庭防震计划2.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三、地震逃生原则3. 遵循“因地制宜,就近避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式和避难场所。

四、家庭防震准备4. 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水、食物、药品、照明工具等。

5. 家庭成员要熟悉周围环境,了解安全避难所的位置和逃生路线。

五、地震应急物品6.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急救包、灭火器、防寒保暖用品等。

7. 定期检查应急物品是否完好可用,及时更新补充。

六、寻找安全避难所8. 寻找周围安全、空旷的避难所,如广场、公园等,远离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压线等危险区域。

七、防止余震伤害9. 在地震发生后,要继续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环境变化,防止余震带来的伤害。

10. 如遇余震,要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如护住头部,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等。

八、保持镇静心态11. 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或盲目行动。

12. 通过呼吸调整、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降低恐惧和焦虑。

九、防震演习重要性13. 积极参加防震演习,了解正确的逃生方法和避难场所。

14. 在演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家庭防震计划。

十、地震后注意事项15. 地震后要保持警觉,避免进入危险区域,防止余震发生。

16.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十一、了解建筑抗震性能17. 在地震高发区,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居住和工作。

18. 对于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要加强抗震加固和维护。

十二、避免使用危险物品19. 在地震发生时,要避免使用明火、锋利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

20. 如遇火灾等危险情况,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用湿布捂住口鼻,趴在地上等待救援等。

防震减灾内容大全

防震减灾内容大全

防震减灾内容大全1.避震原则:保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2.室内避震要点: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如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

要注意远离灯具等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也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更不要跳楼逃生。

3.室外避震要点:应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在易燃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若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或大树旁、电线电缆下。

4.在学校避震: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5.有效避险姿势: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6.一旦发生火灾,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时讲清失火地点、起火物质、火势大小、人员被困等情况。

7.发生火灾时,如果已经明确起火点,并且火势不大尚未造成很大威胁时,可以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灭火。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安全!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务必立即自救逃生。

8.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保持镇静,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

9.将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盖在身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或弯腰前进,以防烟雾中毒。

10.逃离火灾现场时,要沿着标有“安全出口”的通道逃生,高楼逃生时要使用楼梯,切忌使用电梯逃生11.若不具备出门逃生条件,则在室内躲避,用湿透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不断泼水降温,暂时抵挡住火势。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一、地震预警知识地震预警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检测到地震的初激波(P波)并在破坏性的主激波(S波)到达之前发出警告的一种方法。

在地震高发区,提前预警尤为重要。

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二、地震应急措施1.紧急逃生: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手中的活动,迅速撤离到开阔、平坦的地面,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

2.保护自己:如果无法迅速撤离,应立即躲到课桌、床铺等坚固的物体下面,用手或枕头等物品护住头部。

避免在吊灯、窗户下面躲避。

3.避免次生灾害:在撤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越堵塞的道路或进入危险区域,如燃气管道附近或化学工厂附近。

三、家庭防震准备1.检查房屋结构: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状况,确保房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储备应急物品:家中应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手电筒、急救包、饮用水、干粮等。

3.学习逃生技巧:家庭成员应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巧,如如何快速打开门窗、如何躲避危险区域等。

四、建筑结构安全1.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在建造房屋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2.识别危房:对于一些老旧、不规范的建筑,应进行抗震评估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疏散与避难方法1.及时疏散人群:在地震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远离危险地带。

2.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在疏散过程中,应选择开阔、平坦且无危险的场所作为避难场所,如公园、广场等。

避免在危险区域停留或躲避。

3.在灾后救援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救援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救援行动,为受灾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灾后生活安排1.保持心理稳定:地震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灾后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以便更好地应对后续的生活和工作。

2.维护自身安全:灾后要及时清理和维修房屋,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预防疾病的传播。

防震减灾安全小常识

防震减灾安全小常识

防震减灾安全小常识
1. 家庭防震:
固定家具:使用专业的防震工具,将家具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或地板上,以减少在地震中的滑动和翻倒风险。

安全地带:指定家中的安全地带,如桌子底下或墙角,以躲避可能掉落的物体。

应急包备:准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等,以备发生地震时的紧急需要。

2. 建筑结构安全:
建筑检查:定期检查房屋和建筑结构,确保无明显裂缝和结构问题。

使用专业建筑师:在建造或翻修房屋时,聘请专业建筑师确保符合抗震设计标准。

3. 公共场所安全:
疏散通道:确保公共场所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们应对地震的应急能力。

紧急出口标志:设置清晰可见的紧急出口标志,以便在地震发生时人们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4. 在地震发生时的行为:
躲在桌子下:在地震发生时,躲在坚固的桌子下,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窗户:避免站在窗户旁边,以减少被玻璃碎片伤害的风险。

不躺在床上:在地震发生时,尽量不要躺在床上,而是尽快躲到安全的地方。

5. 学校和工作场所: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学校和工作场所的疏散演练,确保师生和员工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安全地疏散。

灾害教育:开展地震灾害教育,提高人们对地震防范和自救互救的认识。

6. 与邻里社区合作:
防震社区:组织社区的防震团队,提高社区居民对地震的警惕性,并协助应对紧急情况。

分享资源:邻里之间应建立合作机制,分享资源和信息,以便在地震后更好地互相支持。

以上小常识有助于提高地震时的自救互救能力,降低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和损失。

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减灾知识•相关推荐防灾减灾知识大全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防灾减灾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灾减灾十条法则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家庭安全用电常识1、每个家庭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电工器具,如验电笔、螺丝刀、胶钳等,还必须具备有适合家用电器使用权用的各种规格的保险丝具和保险丝。

2、每户家用电表前必须装有总保险,电表后应装有总刀闸和漏电保护开关。

3、任何情况下严禁使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

保险丝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匹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一)地震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地震五百万次,其中有感地震五万多次,七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平均仅有十几次。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要从地球的构造谈起。

地球是一个运动着的椭圆球体。

它好像一个煮熟的大鸡蛋,大体上可分为蛋壳、蛋白、蛋黄相当的一部分。

地球表面相当于蛋壳的一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相当于蛋白的部分叫地幔;地幔下面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地核。

地壳由岩石层组成,上面一层是坚硬的花岗岩层,下面一层是更坚硬的玄武岩层。

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是三、四十公里。

地幔是一种处高温高压下的熔融状的物质,厚约二千九百多公里。

地球最内部是一个半径约为三千四百多公里的地核,温度据推测最高达摄氏三、五千度,地核内部压力也大得惊人,可能达到几十万至二、三百万个大气压。

地球在不断运动的同时,其内部物质也处于缓慢运动之中。

组成地壳的岩石原来是呈水平状态的。

地球自身旋转和内部物质不停的运动,以及天体的影响,在地壳各部分地层中产生巨大的地应力, 使一些岩层发生折皱变形。

这种变化长期缓慢,是人们感觉不到的。

当这种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在某处超过地层的强度时,就会使那里的地层突然发生破裂、地动,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一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

传播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这种地震叫“构造地震”,它发生最多,且危害最大。

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山地震” ,溶洞或采空区的塌陷引起的小范围“陷落地震”等。

衡山县处于炎庐断裂带的南延线上,即浏阳—衡阳—永州活动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据史料记载,公元1630年、1631年共发生3次地震,近代于1985年2月13日、2003年1月17日、2008年1月20日发生3次地震,但震级较小,均未超过3.0。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二)、地震宏观观测1、与地震有关的宏观现象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强烈地震之前,大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这些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就叫做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变异,是地震前大自然的信号警告。

地震前兆的种类,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前兆.一类是微观前兆。

那些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需用仪器才能测出地震前兆,统称为微观前兆。

另一类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的地震前兆,统称为宏观前兆。

微观前兆是指人不能感觉的微弱的地震异常活动。

地面倾斜、伸缩、海平面的升降等,反应地球物理学现象变化的地磁、地电、地温、电磁波、重力、水氡、水质成分等的变化。

这些微观前兆现象是由地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观测研究。

我国的地震工作者、群测群防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大的地震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前兆异常现象。

例如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

由此群众总结了如下谚语:群测群防搞预报宏观异常很重要井水忽高又忽低变色变味冒气泡果树提前把花开植物反季发芽早骡马牛驴不进圈狗上房屋狂吠嚎老鼠蛇子和家兔纷纷出洞向外逃鸟不进窝鹅鸭飞家养金鱼上下跳地声地光很怪异这是它们来预报宏观异常排干扰方法简单效果好2、宏观异常的观测要领(1) 定点观察与群众性观察。

定点观察一般由区县地震工作部门承担,1978 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绝大多数区县地震工作部门都开展了宏观异常的定点观察工作。

群众性观察可分为观察点、观察哨及群众性普遍观察三个层次。

(2) 观察点的布设与观察对象的选择。

宏观测点一般布置在活动断裂带的两侧或其拐点、端点、交叉部位的基岩露头地区,要尽量避开环境和人为干扰,而选择环境比较安静、工农业生产干扰小、无环境污染的地区。

宏观观察对象的选择应该本着易于观察、易于识别、受环境干扰小等原则。

动物观察对象应该饲养简单,生命力强,选择多种观察动物时还应注意到种群之间应避免相互影响。

尽可能选择已被证明对地震有一定反应的动物。

3、宏观异常观察的内容和方法(1)震前地下流体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在地震史料记载中,震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最为常见,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也较为普遍,即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变味等。

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如井泉水、龙潭水、温泉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干扰因素(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以及正常水温变化范围、水的透明度等。

(2)震前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对鸟类,如对家鸽的观察主要以惊飞、视听反应和进窝时间等为主。

其他鸟类,如鹦鹉等,般以撞笼不休,惊叫等为异常。

鱼类以浮跳、上蹿、惊游、跳出、扎水、尾巴上翘、活动加剧等行为反应为多。

对大牲畜、家畜、家禽、狗、猫、蛇等陆生动物的观察应选择2〜3种作为代表,重点从行为活动和生活节律两方面进行观察。

(3) 其他震前宏观前兆的观察。

在地震前的短期和临震时段,在未来震中地区除地下流体、动物出现宏观异常反应外,还可能在未来的发震构造带上和极震区出现局部大气增温、地裂缝、地面凸起或塌陷、人感不适、植物异常、局部热异常、地声、地光、地气雾等震前宏观异常现象。

二、地震谣传1、地震谣传的特征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

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 、“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

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 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

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2、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①不相信②不传播③及时制止和报告三、应急避难场所1、城市为什么要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地震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由于它的突发性,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以及更为广义的社会灾害。

现代化的大城市,看起来钢筋水泥、铜墙铁壁,实际上,大城市抵御地震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而现代工业进程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许多小城镇又不可避免地向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楼林立,人口与产业密集,电力、电信、煤气、供水、热力等生命线系统各种管线地下、地上纵横交错,如果抗震设防标准不够,旦受地震袭击,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目前人们防震意识薄弱,到处盲目地开发建设,至使城市易损性不断加大。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预测之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建筑物易损性分析、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分析等成果,给出了基于人口密度和无家可归者空间分布密度的疏散场地的合理选择与规划,给出基于交通流量和负荷度的应急疏散道路的选择,以提高地震后疏散救援的效率,减少地震时的人员伤亡。

通过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①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防震减灾土地利用规划的各项因素,应选择场地条件较好,不容易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区域。

根据土地利用防震减灾规划,抗震危险区地震时可能发生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滑坡、危岩崩塌或者有地震活动断层通过,不适合作为避难场所;抗震有利区域场地条件好,若规划为避难场所,将会造成浪费。

因此,适合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只有抗震不利区域。

②利用人口损失的震害预测结果,对TO度、™度无家可归、受伤及死亡人口进行分析,得出了TO度、™度时无家可归、受伤及死亡人口分布图。

③根据城市地理和人口分布情况完成了应急避难场地的分级,即:临时避难场所和固定避难场所。

因此,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2、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标准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适合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①要达到均衡布局、通达性好、操作性强、利于疏散、安全保障、平灾结合的原则。

②配备救灾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如应急帐篷、应急用电、应急水井、应急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讯、应急野战医院、应急停机坪等等。

③我县建立的应急避难场所县人民广场、县体育场、金盛华城小区广场、白果岳北广场等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为什么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国务院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地震局建设部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号)文件要求,要积极推进实施农居工程,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全面推进农居工程的实施,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

地震是可以防御的,即使是8 级地震的高烈度地区,选择良好的地基和较好的结构体系并加以一定的抗震措施和严谨的施工方法,房屋的抗震能力能有显著的提高。

衡山虽属少震区,但存在发生中等(甚至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而且地震具有震源浅,破坏力大等特点。

目前我县农村民居普遍不设防,因此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非常必要。

目前已建成白果涓水、国光二个农村民居示范点2、农村民居抗震措施①地基牢固。

②房屋形体整齐,墙体布局合理,承重墙开洞小。

③墙体转角处加构造柱。

④砌筑时每层砌块互相错缝搭接。

⑤增加了闭合的圈梁。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三)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问答1、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为什么建设工程要进行抗震设防?答:(1)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 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地震预测在当今世界还是个难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震灾害只能积极防御、预防为主,其中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又是综合防御的核心和关键。

(3)地震是各种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破坏力大,只有使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具备相当的抗震能力才能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进行抗震设防工作的法律依据有哪些?是不是强制性的?答:(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湖南省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衡山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2)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是一种政府行政许可行为,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4、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分几种类型?答:主要分两种类型:(1) 重大建设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