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介绍2. 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3.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4.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 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收集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4. 讲解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5. 引导学生讨论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和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易的知识点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西气东输工程的专家或相关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天然气调配中心或相关设施,增强学生对跨区域调配实际操作的理解。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及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

教学内容:1. 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线路、建设意义。

教学过程: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能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线路及建设意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的掌握。

教案章节:二、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

教学过程:1.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规模。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

教学过程:1.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

2.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掌握。

教案章节:四、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挑战与应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跨区域能源调配所面临的挑战。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十单元《西气东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十单元《西气东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十单元《西气东输》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第十单元《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山东省烟台一中地理组张浩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xxxx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营造一种气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xxxx年12月29日,西气东输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作业设计方案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作业设计方案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对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研究和分析,使学生能够: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线路、意义和影响。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作业内容1、资料收集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收集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包括工程的背景、线路走向、建设过程、输送的天然气资源情况等。

让学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形成一份简要的报告,概括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2、线路绘制提供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绘制出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线路,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并标注出起点、终点和途经的主要城市。

要求学生在绘制线路的同时,简单描述每条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区和气候区。

3、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包括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状况、天然气的优点等。

让学生以书面形式阐述自己的分析结果,要求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4、影响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要求学生分别从东部和西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每个角度至少列举三个方面的影响,并进行详细阐述。

5、案例研究选取西气东输工程途经的一个具体城市或地区,让学生深入研究该地区在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包括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等方面。

学生需要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展示该地区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这些变化与西气东输工程的关系。

三、作业形式1、个人作业资料收集、线路绘制和原因分析部分以个人作业的形式完成,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2、小组作业影响探讨和案例研究部分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作业时间安排本次作业共安排两周时间完成,具体时间分配如下:第一周:1、周一至周二布置作业,向学生介绍作业的要求和目标。

学生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途经地区。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阅读和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区域协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和途经地区。

(2)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1)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综合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概况、原因和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2、地图法运用地图展示西气东输的线路和途经地区,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相关图片和数据,提问学生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分布与消费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引出西气东输工程。

2、新课讲授(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讲解一线和二线工程的起点、终点和途经地区。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天然气的来源和特点。

(2)西气东输的原因从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均方面,讲解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大但资源相对匮乏。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角度,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强调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是推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原因。

(3)西气东输的意义对西部地区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西气东输 优秀公开课教案

西气东输 优秀公开课教案

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

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地区。

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0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

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

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1.效益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整个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就工程本身来讲,据初步测算,与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塔里木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大概便宜6分钱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与东部地区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虽然煤气价格便宜,但其热值远低于天然气。

按同等热值计算,塔里木天然气到东部的供气价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三分之二。

西气东输建设工地按此价格,气田开发企业和管道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是有保障的。

2.经济带动:"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背景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思辨能力。难点在于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分析方法。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结合教材,绘制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图。
2.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谈谈自己对这一项目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具体的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理解其实际运作过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3.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现实问题。
2.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对资源调配的认识。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深度。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探究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点、终点、途径地区、输送介质等。
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资源调配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激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长输管道设计课程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西气东输管道总体工艺方案设计班级储运XX-X班组号第x组姓名风一样的男子同组成员XXX XXX学号1234567指导老师XX2015年3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XXXX级X班指导教师:XX题目:西气东输管道总体工艺方案设计一、基本设计条件1)年工作天数:350天2)气体标准状态:压力101325 Pa,温度20℃3)设计输量:(100+k×10)×108 Nm3/a,其中k为每位学生所在小组的组号4)管道长度:3894 km5)设计压力10MPa(绝)6)管材等级:X707)管外径:1016mm8)管内壁粗糙度:采用内涂层,管内壁粗糙度取10μm。

9)设计地温由于管道线路距离比较长,沿线气象及地温情况变化大,以沿线线路走向近处的气象站点提供的-1.6m处土壤年平均地温作为设计地温,根据变化幅度将全线共分为六段,详见表1。

表1 西气东输管道沿线设计地温(℃)10)沿线总传热系数K值将全线大致分为四段,分别取不同的总传热系数。

轮南—红柳段(0-1055 km),取1.27 W/(m2·℃);红柳—武威段(1055-1839 km),取1.53 W/(m2·℃);武威—淮阳段(1839-3274 km),取1.18 W/(m2·℃);淮阳—上海段(3274-3894 km),取2.16 W/(m2·℃)。

11)压缩机(不包括首站压缩机)的压比推荐值为1.45。

12)站内压降每座压气站站内压降取0.2MPa,其中压缩机入口段压降取0.15MPa,出口段压降取0.05MPa。

13)压气站出站温度:考虑压缩机出口气体冷却,统一取50℃。

14)气源供气条件:轮南供气压力6.5 MPa(绝),供气温度20 ℃。

15)所输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6。

16)所输天然气的平均压缩因子为0.9。

17)管段输气效率为0.95。

18)管道终点的允许最低压力为4.5MPa。

19)全线均按一类地区考虑。

20)假设没有支线。

21)压缩机的效率取85%。

22)燃气轮机的效率取30%。

23) 天然气热值取34 MJ/m3。

二、设计任务1)自主开发一个无分支输气管道的总体工艺方案设计的计算机软件。

2)针对上述基本设计条件,利用所开发的软件进行总体工艺方案设计。

3)绘制首站(配置2套燃气轮机—离心压缩机组)的原理工艺流程图。

4)针对你的设计方案,试讨论如何进行西气东输管道总体工艺方案设计的优化?(选作)可尝试比选三组管径Φ1016 mm,Φ1219 mm,Φ914 mm;假设X70管材的价格是8000元/吨,每个压气站投资取5亿元,自耗气价格取1.6元/m3。

三、基本设计要求1)采用Colebrook公式计算管段的水力摩阻系数。

2)管段水力、热力计算按一定的空间步长分段进行。

3)热力计算时要考虑节流效应,气体比热和节流效应系数可取近似值。

4)末段储气能力尽可能大。

5)总体工艺设计方案必须包括管径、管壁厚度、管材等级、设计压力、压气站位置、压比、进/出站压力、进/出站温度、压气站的耗气量、末段储气能力等。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及形式要求1)必须详细写出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描述方式要便于理解。

2)必须包括所编制的工艺方案设计软件的源程序(打印版)。

3)必须包括软件的直接输出结果(即工艺设计方案)并要求打印,输出格式要便于理解并尽可能美观。

4)必须包括首站工艺流程图。

可用计算机绘制,也可手工绘制,但必须规范,不允许徒手绘制。

5)应对设计结果、设计方法和软件编制方法进行必要的讨论。

6)必须有计算机打印的报告封面,封面格式可自行设计,但必须包括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学生姓名、组号,同组同学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时间等信息,并尽可能美观大方。

7)报告装订次序:封面,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法和步骤,源程序,输出结果,分析与讨论,工艺流程图。

五、参考书目李玉星,姚光镇.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长输管道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时间计划二、设计方法和步骤根据设计要求,绘制了计算流程图如下:三、具体计算步骤3.1计算管壁厚度按照我国《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1994),输气管道直管段管壁厚度按下式计算:2S PDFTδσφ=(1),;;a, a;S P MPa MPa D mm mm MP MP F T σφ------压力, 取10外径,,取1016屈服应力,取483焊缝系数, 取1;设计系数,一类地区取0.72;温度折减系式中:数,取1。

计算步骤:1) 将各个已知量代入(1)式,得到理论厚度。

10101614.612248310.721S PD MPa mmmm FT MPa δσφ⨯===⨯⨯⨯⨯2) API 5L 标准向上取圆整,得到实际厚度。

全线选用外径为1016mm 的内涂层钢管,按照API SPEC 5L 规范,对应于该管径的管壁厚度系列为7.9,8.7,9.5,10.3,11.1,11.9,12.7,14.3,15.9,17.5,19.1,20.6mm ,根据计算得的壁厚14.61mm ,向上圆整得:15.9mm δ=。

3.2计算管道内径由圆管几何关系得到:2d D δ=-⨯(2)D mmmm d mmδ---外径,壁厚,式内径,中:计算步骤:将外径、壁厚代入(2)式,得到内径。

21016215.9984.2d D mm mm mm δ=-⨯=-⨯=3.3计算中间站进出站压力计算公式及步骤:1)确定压气站出站压力。

根据设计压力10MPa 确定,压气站出站压力等于设计压力为10MPa ,即下式中的10Q P MPa =。

2)确定压气站进站压力。

压缩机出口压力 0.05C Q P P =+, MPa 。

压缩机入口压力 εCJ P P =,MPa 。

进站压力15.0+=J Z P P ,MPa 。

其中10Q P MPa =。

① 首站进站压力和压比首站轮南供气压力6.5MPa(绝),即首站进站压力1 6.5.Z P MPa =。

压缩机出口压力10.05100.05=10.05a C Q P P MP =+=+。

压缩机入口压力110.15 6.50.15 6.35J Z P P MPa =-=-=。

首站压比11110.051.58276.35C J P P ε===。

②其他压气站进站压力和压比根据压缩机压比推荐值1.45,确定压气站压比 1.45ε=。

压缩机出口压力0.05100.05=10.05a Ci Qi P P MP =+=+。

压缩机入口压力10.056.9311.45CiJi P P MPa ε===。

进站压力0.15 6.9310.157.081Zi Ji P P MPa =+=+=。

3.4利用Colebrook 公式计算管段的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公式:2lg 3.7e K d ⎛⎫=-+⎝(3)*Re 1.536Q d μ∆= (4) 2LE λλ=(5)*-5Re 0.6Pa 0.95L e K mm d mm Q s s E λμλ-----∆--⋅--3式中:水力摩阻系数;当量粗糙度,;管道内径,;雷诺数;流量,m ;天然气相对密度,取;天然气动力粘度,取1*10;管段输气效率,取;实际水力摩阻系数。

步骤:1)利用(4)式计算出Re 代入(3)式;50.0123)L L λλ-取初值,代入()式等号右边,进行迭代,直至先后算出的两个的差值小于10;3)利用(5)式计算出实际水力摩阻系数。

3.5计算最优末段长度计算公式:221max 2min,22Z bjP P l CQ -= (6)*25dpj ZT C C λ∆=(7) 00571212p Q T T T =+(8)2max P =(9)0pK Da M c π=(10)()(),,1max2max ,100,,,1111Z bjZ bj aLaLp j Q i Z bj Z bjz bjP P e T T T T D e aL aL aL --+⎡⎤--=+----⎢⎥⎢⎥⎣⎦(11) ,61max62min 212100j 10a , 4.510a 0.03848(m s K kg )295.75Z bj pj Q l m P Pa P P Pa P Z T K C T T K ----⨯---⋅⋅⋅--O 式中:第次计算出的最佳末端长度,;末段起点压力最高值,,取;末端终点压力最低值,取;压缩因子,取0.9;第j 次计算所得末端平均温度,;常数,取;出站温度,K ,取323.15K ;土壤温度, K ,取(上海末站夏季最热平均地温22.6C 2max ,120+/()m 2500p j i p P Pa T D K Pa a K W m K D M s c +---⨯--⋅---⋅-6);末段终点压力最高值,;(j 1)次计算所得末端平均温度,K ;节流系数,取2.510;参数;总传热系数,;外径,;质量流量,kg ;定压比热容,J (kg K),取。

布站合适性判断式:,10.1p j pj T T +-≤①计算步骤:1)将Q T k =323.15和 0295.75T k =代入(8)式,得0307.17p T =,即平均温度的初始值;2)将0p T 代入(7)式,得系数C ; 3)将C 代入(6)式,得,0Z b l ; 4)将,0Z b l 代入(9)式,得2max P ;5)用传热系数K ,定压比热容Cp 等参数代入(10)式,计算得参数a ;6)将a 和,0Z b l 代入(11)式,得,1p T ;7)将,1p T 和,0p T 代入判断①式,10.1p j pj T T +-≤,判断是否成立。

若成立则令,,Z b Z bjl l =,若否,则令1,1pj pj T T j j +==+并从步骤2)开始重新计算,直到满足判断①式。

3.6计算压气站耗气量计算公式:1,1,(1)1v vk k v ad ii v kh ZRT k ε-=--(12)ad ii i h W G η=,压(13)ii gasW q H η=燃(14),1,()85%/v ad i i i i k R J kg K h i J kg T G W J s η--⋅-----压式中:容积绝热指数;取478.38;第站的绝热压头,;第i 站进站天然气温度,K ;压缩机效率,取;第i 站质量流量,kg/s ;第i 站压缩机总功率,;63%*/gas i H J m q s η---燃3燃气轮机效率,取30;天然气热值,取3410;第i 站燃气轮机耗气量,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