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偏爱江南一部震撼的江南极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为什么偏爱江南?一部震撼的江南极简史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貌

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论高原,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论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文化蕴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河西、西域▼

部分古代地理分区,标注@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只是这些古代区域名称有的已经被历史遗忘、不为现代人所用如西域、塞北有的则从人人争相攀附的神坛上跌落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区域名称如中原、关中唯有“江南”在经历千年起伏之后仍能让大部分中国人心生向往

此处的江南并非字面意义上长江以南的所有地方而是一种文化地理概念其核心区包括长江、钱塘江下游沿岸以及两者之间的太湖流域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

不足全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江南范围示意图;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却似乎集中了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全部想象许多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小江南”例如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塞上江南”的名号就给了宁夏平原隋代郎茂所著《隋州郡图经》记载:有一批江南士兵被迁到宁夏吴忠,他们将吴忠称为塞北江南▼“周宣政二

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因谓之塞北江南”

时至今日我们的地理视野已经极为扩大对中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多样性有了更多认识却仍有许多人将西藏林芝、新疆伊犁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南差异极大的地方分别称为“西藏江南”“塞外江南”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之久,至今不衰?

事实上

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是江南的崛起并非一时、一地之功而是在一千余年间五大城市轮番发力将江南逐步推向经济、文化上的巅峰这五个城市又分别与它们所处的“江”“河”“湖”“海”密切相关堪称江河湖海的盛宴

1

首先来临的是长江时代

西晋末年在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重重打击下

西晋宗室、士族大量南迁拥有长江天堑之利的南京

成为重建晋廷的最佳选择长江从南京的西、北方向奔腾而过可以阻挡来自北方的进攻▼南京段长江,自北向南视角,上方为南京城,摄影师@葛宏军

再加上钟山、石头城、九华山、鸡笼山等一众山地丘陵横亘于前玄武湖、秦淮河等河湖环绕▼钟山,下方为玄武湖,图片源自@VCG外秦淮河与石头城,摄影师@潘锐之

山地河湖共同构成了对江南内部势力的天然屏障诸葛亮曾

评价南京的地理优势

出自张勃《吴录》▼“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公元317年

琅邪王司马睿在南京即位史称东晋此后南朝的历代朝廷均

接连在此定都形成六朝古都南京崛起▼六朝包括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图为南京紫峰大厦周围建筑群,摄影师@陈国曦

衣冠南渡的汉人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技术大量土地被开辟

为农田▼南京高淳农田,摄影师@李玮

农田的开辟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促进了人口增长凭借长江、秦淮河等水系之利南京成了江南人口与财富的聚集之地码头

经常停泊数以万计的中外商船以南京为中心的六朝带动江

南首次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南京

长江沿岸,摄影师@李毅恒

正所谓“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后世的吴敬梓在《儒林外传》中言道▼“(南京)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南京内秦淮河,摄影师@刘承徭

宗教也变得兴盛起来

在南朝统治阶层大力推行之下以南京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寺

院林立唐代诗人杜牧也曾感叹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鸡鸣寺,摄影师@李文博南北朝

之后隋朝统一中国重新定都北方此后的南京再也没能在如

此长的时间内成为“国都”以南京为核心的长江时代结束了

2

但颇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

却看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勾通南北、消弥差距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启动了大运河江南从此进

入第二个时代

运河时代从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隋朝相继开凿通济渠、永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它们共同组成了长度超过2000千米的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被连为一体▼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而江南地区原本就是河湖密集、水网交错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苕溪,摄影师@潘劲草

运河的修建将这些天然河道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它连

接村落▼浙江南浔古镇,摄影师@王威

串起城镇▼浙江湖州,摄影师@卢文

江南的钱粮、物产通过运河水系汇集到长江北岸的扬州再通过扬州转运全国北方的人才也经扬州直下江南运河舟楫往来,穿行如梭扬州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扬州崛起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运河穿越扬州城,摄影师@杨奎

到了唐代朝廷继续疏浚运河

扬州经济、文化持续繁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当时文人骚客间广为流行▼扬州瘦西湖,摄影师@清溪

中晚唐诗人尤爱扬州曾在扬州做官的杜牧留下多篇诗作写尽扬州的富庶、繁华也写尽扬州的浪漫、多情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人张祜甚至感慨张祜《纵游淮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五亭桥,摄影师@清溪

然而“烟花三月”的扬州在唐末的军阀混战中被毁以扬州为核心的运河时代也就此结束

3

当历史步入宋代中国的经济开发持续向南推进江南的中心也从长江沿岸向南转移另一条大江出场了江南随之进入第三个历史时期钱塘江时代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境内其杭州段河道蜿蜒曲折故又称“浙江”“之江”▼钱塘江大潮,摄影师@潘劲草

一方面它通过浙东运河连接宁波、绍兴另一方面又与大运河的最南端相交将浙北城镇纳入大运河水网而杭州便是其中的交点▼大运河与钱塘江在杭州的交汇处,摄影师@潘劲草拥有如此便利交通的杭州日益成为钱塘江两岸的货物集散地语出自宋陶岳《五代史补·契楹属对》▼“舟辑辐辏,望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