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传统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通常分为网状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
2、传统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包长MTU是1518 。
3、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类IP地址,但要连接6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 255.255.255.192 。
4、TCP SYN Flood网络攻击是利用了TCP建立连接过程需要 3 次握手的特点而完成对目标进行攻击的。
5、应用程序PING发出的是_ICMP __报文。
6、IPv4地址共有_ 32___位,IPv6地址共有__128 __位。
7、HUB应用在OSI分层模型的_物理_层。
8、EPON的中文全称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它是由0LT 、ODN 及ONT/ONU几部分组成。
9、我们经常所说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的英文缩写是ADSL 。
10、现网使用的PPPOE认证的协议是PAP 协议。
11、从Static, RIP, OSPF, 和IS-IS几种协议学到了151.10.0.0/16路由,路由器将优选RIP协议。
12、中兴T64G交换机在配置QINQ协议时,如果不带NP处理器,下行端口一定要配置成CUSTOMER 模式。
13、华为3328/3352交换机的限速是在端口下限速。
ARP协议的功能是 A 。
A、对IP地址和硬件地址提供了动态映射关系B、将IP地址解析为域名地址C、进行IP地址的转换D、获取本机的硬件地址然后向网络请求本机的IP地址VLAN的划分不包括___D_____A、基于端口B、基于MAC地址C、基于协议D、基于物理位置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则主机数目是 BA、2046B、1022C、510D、254SNMP工作于 D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ADSL的不对称性是指___C___ 。
A、上下行线路长度不同B、上下行线路粗细不同C、上下行速率不同D、上下行信号电压不同DNS 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的作用是 CA、将IP地址翻译为计算机名、为客户机分配IP地址B、将IP地址翻译为计算机名、解析计算机的MAC地址C、将计算机名翻译为IP地址、为客户机分配IP地址D、将计算机名翻译为IP地址、解析计算机的MAC地址一个VLAN可以看做是一个____B_____。
计算机网络重点背诵内容
计算机网络背诵内容一、概述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迅速、可靠分组交换的缺点:分组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2、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
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缺点:平均连接建立时间较长。
连接建立后,信道利用率低。
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报文交换:在报文交换中,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优点: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
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缺点: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通信要求,报文经过网络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定。
分组交换:在分组交换中,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优点:分组动态分配带宽,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缺点:分组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3、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协议与服务的区别: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标准以太网也常被称为传统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它是最早时期的以太网类型,其带宽只有10Mbps ,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访问控制方法,解决了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同一传输信道的问题,提高了局域网共享信道的利用率,因此得以发展和流行。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以双绞线为主,所有的以太网都必须遵循IEEE 802.3标准,如表5-1所示为IEEE 802.3定义的标准以太网标准。
表5-1 IEEE 802.3 标准以太网标准在该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Mb/s ”,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一段网线的长度(基准长度为100m ),Base 表示“基带”,Broad 表示“带宽”。
下面详细介绍10Base-5、10Base-2、10Base-T 、10Base-F 和10Base-36标准。
1.10Base-5和10Base-210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采用直径为10mm 、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
提 示 在5-4-3标准中,数字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数字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数字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 ),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其安装规则如下:● 网段的最大长度为500m ; ● 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 收发器间的最短距离为2.5m ;● 网段两端必须使用终结器,一端还必须接地; ● 收发器电缆不能超过45m 。
10Base-2与10Base-5基本相同,如在使用的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及遵循5-4-3标准等方面。
传统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
屏蔽双绞线电缆结合了屏蔽、相互抵消和电线扭绞技术。对电磁干扰和射 频干扰具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屏蔽双绞线的结构
非屏蔽双绞的结构
2.双绞线的型号 按照型号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 3类双绞线 、(2) 4类双绞线 、(3) 5类双绞线 、(4) 超5类双绞线 、 (5) 6类双绞线 、(6) 7类双绞线。
1、中继器
中继器又叫转发器,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负责在 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 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
在以太网中使用中继器要注意5-4—3—2一l原
则,即4个中继器连接5个段,其中只有3个段可以连
接主机,另2个段是连接段,它们共处于1个广播域。
用中继器连接两个网段
•通信卫星
卫星对地面站进行广播,所有地面站都能通过天线收到 卫星发来的报文,可根据阅读报文地址段决定是否需要接收 。
通信卫星在3.3万千米高空,数据单程传输到地面的时 间为0.24 S~0.27 S,它比计算机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得多, 所以不能用通常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信道监听办法解决信道争 用问题
通信卫星 联网方式
第1章传统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
一、传输介质与连接器 二、网络互联设备
1.1、传输介质与连接器
• 同轴电缆
(一)、同轴电缆的概念,结构。 同轴电缆(Coax)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
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
同轴电缆的结构
同轴电缆的特点:高带宽、及好的噪声抑制性。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 于电缆长度。1km的电缆可以达到1Gb/s~2Gb/s的数据传输速率。
•光纤
(一)、光纤的概念 光纤为光导纤维的简称,由直径大约为0.1mm的细玻璃丝构成。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就是因为光纤的这种神奇结构而发展起来
计算机网络 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以太网以太网(Ethernet)最早是由Xerox(施乐)公司在1972年创建的,在1979年由DEC、Intel和Xerox这三家公司联合将该网络标准化。
早期局域网技术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同一信道的问题,而以太网络正是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成功的提高了局域网共享信道的传输利用率,从而得以发展和流行的。
最初的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访问控制方法,通常把这种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或传统以太网。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1995年IEEE委员会正式通过了IEEE 802.3u快速以太网标准,至此以太网技术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接着,在1998年IEEE 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正式发布,2002年7月18日正式通过了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太网就成为各领域普遍采用的网络技术,它一直统治着世界各地的局域网和企业骨干网,并且有着向城域网方面发展的趋势。
以太网之所以发展迅速,且具有强大的优势,主要是因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开放性目前,几乎所有的硬件制造商生产的设备和软件开发商开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协议等,都与以太网相兼容。
●结构简单,组网方便以太网技术的实现原理统一采用了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不同版本的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网络拓扑结构也是一致的,这使对布线系统的要求较低,网络连接设备配置简单。
●易于移植和升级,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的投资由于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几乎是一样的,所以从10Mbps以太网可以平滑升级到100Mbps 以太网。
只要将低速以太网设备用交换机连接到千兆或万兆以太网的设备上,就能够实现一个物理线速向另一个物理线速的适配。
这样的升级方式就使得千兆和万兆以太网能无缝地与现在的以太网集成在一起。
●价格便宜,管理成本低以太网技术无论是在局域网、接入网还是即将进入的城域网,在价格方面上与其它技术相比都具有优越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04 以太网基础
网络技术专业学科带头
8
人
(2)交换式以太网的优点
交换式以太网采用与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相同的介 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帧格式、包长度、 差错检测和控制、信息管理和控制。
网络技术专业学科带头
17
人
·1000Base-SX:采用直径50um或62.5um的多模光纤,传 输距离为220-550m。
·1000Base-LX:采用直径9um或10um的单模光纤,传输 距离可达3km。
·1000Base-T:与10Base-T、100Base-TX完全兼容,可保护
用户在5类UTP布线系统上的投网资络技。术专业学科带头
(3)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技术包括IEEE802.3z和IEEE 802.3ab两个标准,IEEE802.3z规定了光纤和短距离铜缆连接 标准,IEEE802.3ab规定了5类双绞线连接标准。
千兆以太网术不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可 兼容10M或100M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不必改变网络应 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投 资。为了减少64Bytes长数据帧之间的碰撞,千兆以太网支持 的传输距离更短。
·10GBASE-ER和10GBASE-EW:主要支持超长 波单模光纤,最大传输距离40km。
·10GBASE-LX4: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单对光
缆上以四倍光波长发送信号,设计目标是针对300m
的多模光纤模式或10km的网单络技模术专光业学纤科带模头 式。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 04_01_图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解冲突域、广播域作者张保通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
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
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传统以太网2、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相关习题
计算机⽹络-3-数据链路层相关习题数据链路层习题3-01 数据链路与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所谓链路就是从⼀个结点到另⼀个结点的⼀段物理线路。
⽽中间没有其他的任何交换结点。
在进⾏数据通信的时候,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要经过许多这样的链路。
当需要在⼀条链路上传送数据的时候,除了必须有⼀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要有⼀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把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链路控制包括: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如果把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就表⽰从源主机到⽬的主机的整个通信路径中的每⼀段链路都是可靠的。
这样做的优点是如果在传输过程某个结点中发⽣了差错,可以及时的通过数据链路重传纠正这个错误;如果数据链路层做成不可靠的,那么当⽹路中的某个结点发现收到的帧有错误的的时候,就仅仅丢弃该帧,⽽并不通知发送结点重传出现差错的帧。
只有当主机的⾼层协议(例如TCP协议)发现了这个错误时,才会出现源主机重传出现错误的帧。
但这时候就⽐较晚了,可能要重传较多的数据。
对⽹络资源有些浪费。
但是,如果⾼层协议使⽤的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UDP,UDP并不要求重传有差错的数据,在这某些情况下,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例如实时语⾳视频通话)增加了可靠性,牺牲了实时性反⽽是不合适的。
3-03 ⽹络适配器的作⽤是什么?⽹络适配器⼯作在哪⼀层?适配器⼜叫⽹卡,适配器和局域⽹之间通过电缆或者双绞线以串⾏传输⽅式进⾏,⽽适配器与计算机主板上的IO之间以并⾏⽅式传输数据。
因此适配器的⼀个重要功能就是进⾏数据串⾏与并⾏之间的转化。
初始之外,适配器还有能够实现以太⽹协议。
适配器在接收和发送各种数据帧的时候并不会通知计算机,如果收到帧是有差错的帧,就直接丢弃也不会通知计算机,只有当收到正确的帧才会使⽤中断通知计算机处理。
《计算机网络》第6章课后习题
1.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较小的地域范围。
2)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
3)通常为一个单位所建,并自行管理和使用。
4)可使用的传输介质较丰富。
5)较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6)有限的站点数量。
2. 局域网的3个关键技术是什么?试分析10BASE-T以太网所采用的技术。
参考答案:局域网的三个关键技术是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形式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0BASE-T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为星型(逻辑拓扑结构为总线型),采用基带传输,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以太网与总线网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总线网是指拓扑结构为总线的网络,而以太网是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早期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采用了总线型拓扑,也属于总线型网络,但现在的以太网大多为星型拓扑。
4.以太网与IEEE802.3网络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二者都采用了总线型拓扑结构和基带传输方法,并且都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不同之处主要有:1)帧结构有些细微的差别:帧首部的第13-14位的定义不同,IEEE802.3定义为数据字段的长度,而DIX Ethernet II定义为网络层协议类型;2)介质稍有不同,IEEE802.3标准定义了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三种介质,而DIX Ethernet II只使用同轴电缆。
5.IEEE 802标准规定了哪些层次?参考答案:IEEE 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
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子层。
6.试分析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中。
CSMA/CD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介质:①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②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介质空闲,就立即发送;③站点在发送帧的同时需要继续监听是否发生冲突(碰撞),若在帧发送期间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串阻塞信号以强化冲突,保证让总线上的其他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④发送了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返回步骤①重试。
第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②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 TCP/IP体系经常使用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MAC帧格式,此时局域网参考模型
中的链路层不再划分LLC子层,即链路层
只有MAC子层。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
如图4-6所示。
· DIX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由
第 4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 本章介绍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内容 包括: ● 以太网技术基础 ●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
4.1
以太网技术基础
4.2
以太网接入技术基本概念
4.3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
4.1 以太网技术基础
4.1.1 传统以太网
1、传统以太网的概念
· 以太网(Ethernet)是总线形局域网的一
组成,分配给这两部分的位数随地址类(
A类、B类、C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网络地址用于路由选择,而主机地址
用于在网络或子网内部寻找一个单独的主 机。
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 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 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 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机”。
同时使用IP地址和MAC地址主要原因
种典型应用,它是美国施乐(Xerox)公司于
1975年研制成功的。
· 传统以太网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
●
采用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作为线路传输码型;
传统以太网属于共享式局域网,即传输 共享式局域网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以
介质作为各站点共享的资源;
4.5.1 传统以太网_计算机网络_[共2页]
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等常见的以太网。
4.5.1 传统以太网传统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传统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使用共享的通信线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互相竞争使用通信线路,通常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
传统以太网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
最常见的传统以太网是10Base-5、10Base-2、10Base-T三种,下面分别讨论这3种以太网。
1.10Base-5以太网10Base-5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又称为粗缆以太网,采用基带传输,是最早实现的以太网标准。
10Base-5采用粗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粗缆的直径为1cm,特征阻抗为50Ω。
特征阻抗是指在电缆中快速传输信号时,在规定条件下测试的阻抗值。
它与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阻不同,直流环路电阻是指将电缆一端的缆芯和屏蔽层连接,在另一端测得的支流环路电阻,一端阻拦的直流环路电阻应小于5Ω。
粗缆段的两端需要使用终结器(terminator),终结器吸收端点的电信号,避免由于产生反射而造成的干扰。
计算机接入10Base-5以太网,必须使用以下3种硬件:网卡(粗缆专用)、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
10Base-5以太网的单段最大传输距离是500m,最多可以连接100个站点,相邻站点间的最小距离为2.5m。
电缆两端使用50Ω的终结器,终结器的一端需接地。
收发器电缆最大长度为50m。
10Base-5以太网的扩展遵循“5-4-3”规则:最多5个网段,中间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最多只能在3个网段上连接站点,所以,最大传输距离为2500m。
当使用3个中继器连接4个网段时,则4个网段都可以连接节点。
10Base-5以太网虽然传输性能好、可靠性高,但造价高,不易安装,目前已被淘汰。
2.10Base-2 以太网10Base-2以太网是继10Base-5之后,在1985年推出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主要是为了降低10Base-5以太网的成本和复杂性。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差错检测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进行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功能:链路管理、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控制。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网络适配器(即网卡)是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计算机网络试题题库
计算机网络试题题库1、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D )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2、传输速率为(B)的以太网称为传统以太网A、1M bpsB、10M bpsC、100M bpsD、1000M bps3、Ethernet以太网结点最多可达(B)个A、512B、1024C、2048D、40984、EIA RS232C的电气指标规定,信号“1”的额定电压值是(B)A、+12伏B、-12伏C、+15伏D、-15伏5、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是(A )的功能。
A、传输层B、网络层C、应用层D、数据链路层6、在实际使用的IP地址中,主机号不能为全“0”和全“1”,那么一个C类IP地址,最多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为(B)。
A、64516B、254C、64518 D、256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以太网无法保证发送时延的准确性B、令牌环网易用光纤实现C、令牌总线网的协议较复杂D、三种局域网标准互相兼容8、两个中继器连接的10BASE2网络结构中网络最长布线长度为(B )。
A、740mB、555mC、2000mD、1500m9、关于微波通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具有较高的带宽和抗干扰性;B、易受地表障碍物限制;C、易受恶劣气候影响;D、隐蔽性好,不易被窃取。
10、路由选择是(A )的功能。
A、网络层B、传输层C、应用层D、数据链路层11、关于DN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A、子节点能识别父节点的IP地址B、DNS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C、域名的命名原则是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D、域名不能反映计算机所在的物理地址12、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C)。
A、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B、连接多台计算机C、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D、实现分布处理13、电子能传送的信息(D)。
A、是压缩的文字和图像信息B、只能是文本格式的文件C、是标准ASCII字符D、是文字、声音和图形图像信息14、申请免费电子信箱必需(D)。
计算机网络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1,具有独立功能 2,相互间资源共享 3,网络协议 4将分布在不同地理外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实现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 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3,提高可靠性 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5,集中管理6,综合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工自动化 2,管理信息系统 3,过程控制 4,Internet 应用(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视频应用)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有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有一些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由资源自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1.3.1网络节点和与通信链路1网络节点计算机网络中节点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元和信宿的作用,常见的访问节点由用户主机和终端。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网络通信中其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常见的转接节点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混合节点也称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2.通信链路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1.3.2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1,资源子网2,通信子网(分为公用型专用型)1.3.3 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常见的网络硬件有以下几种;1,主机系统 2,终端 3,传输介质 4,网卡 5,集线器 6,交换机 7,路由器网络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各类网络应用系统。
1. 服务器操作系统2.工作站操作系统3.网络通信协议4.设备驱动程序5.网络管理系统软件6.网络安全软件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1 大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 ), 广域网(WAN ), 城域网(MAN).1.4.2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分类1.星状网2.环状网3.总线型网4.树状网5.网状网1.4.3 按网络所有权划分1.公用网2.专用网1.4.4 按网络中计算机所处地位划分1.对等网络2.基于服务器网络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它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传输介质,把处在不同位置的终端和计算机,或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完成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和通信处理等任务。
计算机网络原理 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原理 以太网以太网最早是由Bob Metcalfe 于1973年提出的,1980年DEC 公司、Intel 公司、Xerox 公司宣布了一个10Mbps 以太网标准-DLX Ethernet standard ,1985年以太网成为IEEE802.3-CSMA/CD 标准,并继而被ISO 接受作为国际标准。
以太网在逻辑上是一种总线型的拓扑结构,所有计算机通过一条公用信道连接起来形成总线网,各连网计算机利用这条公用信道发送或接收数据,但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发送者使用通信介质发送数据即网上所有的计算机共享通信介质。
以太网的特点如下:● 以太网在逻辑上是一种总线型的拓朴结构● 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共享通信介质● 使用进行介质共享访问控制● 支持10BASE-5/10BASE-2/10BASE-T 配线● 使用基带传输,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到100Mbps● 可以支持各种协议和计算机硬件平台,组网成本较低,被广泛使用。
早期局域网技术受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一个信道的限制,而现在通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技术成功的提高了局域网络共享信道的传输利用率,从而得以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因此,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网上的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下去;一旦监听到冲突,便立即停止发送;如果信道忙,则暂不发送,退避一段时间后再尝试。
CSMA/CD 发送数据可简述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20世纪90年代初,以集线器HUB为中心的10BASE-T 组网结构成为以太网的主流。
1990年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改变了共享10Mbps 带宽的问题,接着以太网从共享时代进入了交换。
1993年,全双工以太网的出现,又改变了以太网半双工的工作模式,不仅使以太网的传输速率翻了一翻,而且彻底解决了多个端口的信道竞争。
计算机网络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一、选择题:1、Internet中发送邮件协议是(B )A、FTPB、SMTPC、HTTPD、POP2、在 OSI模型中,第 N层和其上的 N+ l层的关系是 (A)A、N层为N十1层提供服务B、N十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C、N层利用N十1层提供的服务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3、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由(D )组成系统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4.传输速率为(B)的以太网称为传统以太网A、1M bpsB、10M bpsC、100M bpsD、1000M bps5、Ethernet以太网结点最多可达(B)个A、512B、1024C、2048D、40986、EIA RS232C的电气指标规定,数据信号“1”的额定电压值是( B)A、+12伏B、-12伏C、+15伏D、-15伏7、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是( A )的功能A、传输层B、网络层C、应用层D、数据链路层8、在实际使用的IP地址中,主机号不能为全“0”和全“1”,那么一个C类网络号,最多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为(B)。
A、64516B、254C、64518 D、256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以太网无法保证发送时延的准确性B、令牌环网易用光纤实现C、令牌总线网的协议较复杂D、三种局域网标准互相兼容10、两个中继器连接的10BASE-2网络结构中网络最长布线长度为( B )A、740mB、555mC、2000mD、1500m11、下列设备中,可隔绝广播风暴的是(D)A、交换器B、网桥C、MODEMD、路由器12、关于数据交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B、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具有更好的网络响应速度;C、报文交换无存储转发过程;D、分组交换有存储转发过程;13、关于微波通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具有较高的带宽和抗干扰性;B、易受地表障碍物限制;C、易受恶劣气候影响;D、隐蔽性好,不易被窃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传统以太网
传统以太网也被称为标准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传统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在共享的公共传输媒体上以半双工传输模式工作,其吞吐量只有10Mb/s。
传统以太网,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传输介质通常采用双绞线。
1.10 Base-5
10 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使用直径为10mm、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它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
因此在一个网段上所有站点有经过一根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其最大长度为500m。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在该标准中各数字代表的意义为:
●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
●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
●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 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
2.10Base-2
10Base-2是一个细缆以太网标准,被人们戏称为“廉价网”,它采用的传输介质是基带细同轴电缆,电阻为50Ω,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电缆段上工作站间的距离为0.5m的整数倍,每个电缆段内最多只能使用30台终端,每个电缆段不能超过185m。
它也遵循5-4-3标准,电缆长度最大为925m。
10Base-2细缆可以通过BNC-T型连接器,网卡BNC连接插头直接与网卡连接。
为了防止同轴电缆端头的信号反射,在同轴电缆的两个端头需要连接两个阻抗为50Ω的终端匹配器。
3.10Base-T
1991年IEEE 802.3工作组发布了以太网10Base-T标准。
它与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不同,在10Base-T网络中采用了总线和星型相结合或单独使用星型的拓扑结构,即所有的站点均连接到一个中心集线器上,其中每个电缆段长度不能超过100m。
它也遵循5-4-3标准,整个网络最大跨距为500m。
10Base-T以太网的优点之一是故障检测较为容易,只需使用双绞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局域网不易布线和维护的困难,而且不降低数据的传输速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则:
●集线器与集线器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任何一条线路都不能形成环路;
●双绞线与网络接口及集线器之间均采用RJ-45标准接口;
●传输介质均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一条链路最多可以串联4个集线器。
4.10Base-F
10Base-F是光缆以太网标准,它基于光缆互联中继器,即通过光缆链路以达到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
它遵循5-4-3标准,但由于受到CSMA/CD的限制,其整个网络的最大跨距为4000m。
10Base-F使用两条光缆,其中一条光缆用于接收,另一条光缆用于发送,并定义了FOIRL、10Base-FP、10Base-FB和10Base-F1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