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译文)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 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 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 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文则是 9. 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 概括甲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 门 &描写 阐述 9•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 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口入。
初极狭, 通,鸡犬相闻。
(乙)陶潜,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24.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 差的句子。
《桃花源记》中考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译文)
《桃花源记》中考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译文)《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二、(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ft, 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较,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2017 •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dn)B.黄发垂容(tiGo)C.遂与外人间隔(jidn)D.辞去(c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处处志之()⑶乃不知有汉()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 •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 •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2017 •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7.[2018 •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8.[2016 •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原创预测题及中考对比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预测题及中考对比阅读(附答案)《桃花源记》《贞观政要》对比阅读原创预测题(附答案)【甲】晋太元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出处: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在皇帝左右侍候的人;②炀帝:隋朝皇帝;③黩:随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丰稔:丰收。
⑥本根: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遂.与外人间隔/遂.得徭役不兴B.炀帝意犹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C.遂得徭役不兴./水波不兴.D.夫治国犹.如栽树/然志犹.未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3.翻译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4.请根据唐太宗的治国之道,谈谈如何治理国家?(3分)答案:1.A(A.于是,就 B.满足/值得 C.盛行/起来 D.像/仍,还)2.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3.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
4.答案:治国以民为本(重视民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乙】译文: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
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
”“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一】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语文试题word+答案解析(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18分)【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3)屋舍俨然..()(4)寻.病终()12.(1)同“举”,选拔(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4)随即,不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4分,每小题2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篇一:绝对原创.中招真题《桃花源记》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
②甫:刚。
③洵(x ún):确实。
④浣: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具答之具:(2)便要还家要:(3)寻病终寻:(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汲: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盖江北之俗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D.余顾而慕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含答案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真无马邪D.闻之.,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逐渐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
C.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期末考试题精选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伐竹取道万道霞光B.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与游者相乐与人为善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佁然不动杂然相许D.妻子邑人不独子其子子固非鱼也孺子可教2.翻译文段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理解: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风光优美的田园,然后才进入到桃花源,见到桃源人。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源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听了渔人的讲述,桃源人都为没有赶上桃源外的朝代变迁感到无比惋惜。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五篇
【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15 分)9.(4分)(每小题1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4)憎恶10.(2分)B11.(4分)(每小题2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高效训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林尽水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①留牍:公文。
②潍县: 地名,今山东潍坊市。
③值:遇,遇到。
④谴:谴责、责备。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异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三峡》)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C(A.异:对……感到惊异/异常;B.舍:舍弃/房屋;C.去:离开/离开;D.道:说/道路。
)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
3.第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4.①国家太平,没有战乱;②民风淳朴,生活富足;③政府官员勤政爱民,体恤百姓。
参考译文:(二)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中考语文专题9桃花源记对比阅读(解析版)
桃花源记(一)(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
②颍水:地名。
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④易:改换。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完整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乙】两段文,完成【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髻,并怡然自。
(自《桃花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信修睦。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己。
是故 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自《礼•礼运》)在大道施行的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拔出来,求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 社会效力,幼童能利地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 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女子有宿。
于,人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却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都愿意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自己私利。
因此奸邪之不会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生“所以大都不用关上了,叫做理想社会。
1•解下面加点的。
(4分) ⑴屋舍然 ( )⑶不独字箕子()2.下面各句子中,加点 意思相同的一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之 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B .男女衣善,悉.、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 ・矜、寡、孤、独 .D ・大道之行也 跪而之3. 翻下面句子。
(4分) ⑴黄垂髻,并怡然自。
⑵与能,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种植]”的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 似白勺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 5. 陶渊明描的“世外桃源”地再了“大同”社会的生活貌,因此二者有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对⽐阅读(⼀)阅读【甲】【⼄】两段选⽂,完成问题【甲】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节选⾃《桃花源记》)【⼄】⼤道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其⼦,使⽼有所终,壮有所⽤,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恶其不出于⾝也,不必为⼰。
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闲,是谓⼤同。
(选⾃《礼记·礼运》)在⼤道施⾏的时候,天下是⼈们所共有的,把品德⾼尚的⼈、能⼲的⼈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氛)。
所以⼈们不单奉养⾃⼰的⽗母,不单抚育⾃⼰的⼦⼥,要使⽼年⼈能终其天年,中年⼈能为社会效⼒,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妻的⼈、⽼⽽⽆夫的⼈、幼年丧⽗的孩⼦、⽼⽽⽆⼦的⼈、残疾⼈都能得到供养。
男⼦有职务,⼥⼦有归宿。
对于财货,⼈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为,却不⼀定要⾃⼰私藏;⼈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不⼀定为⾃⼰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盗窃、造反和害⼈的事情不发⽣。
所以⼤门都不⽤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其⼦()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2分)A.有良⽥美池桑⽵之属.属.予作⽂以记之B.男⼥⾐着,悉.如外⼈事元⼤⼩,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相保D.⼤道之.⾏也长跪⽽谢之.3.翻译下⾯句⼦。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意,⽤原⽂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垂余阴,菽稷[粮⾷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中描述的⽥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是:⑵孟⼦有句名⾔:“⽼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中与之异曲同⼯的句⼦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同”社会的⽣活风貌,因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8 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 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 分)答: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答:2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二、(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 题。
(13 分) ,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 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 分)三、(2009安徽芜湖)文言文阅读(15 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 ,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 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 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 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 2 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 1 字)( 3 分) 四、(2011年山东菏泽)【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 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 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 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分) 答案:24. ⑴对,, 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 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 分)26.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1 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 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意对即可) (2 分) 27. 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 分)二、10.( 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
12.示例 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
《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 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 。
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 :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黄发垂髫.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4 分) ①阡陌交.通. ( )③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4.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②甫 : 刚。
③洵( xún ): 确实。
④浣 : ②甫.行数里 ( )②悉.如外人 ( )④ 自恨.不如远甚也( )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三、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17.(4 分)①交错相通② 通“邀” 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 分)② 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 分)19.(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 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 分)(意对即可)。
四、1.答案:① tiáo ② fǔ 评分:每空1 分,共2 分。
2.答案: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评分:每小题1 分,共4 分。
3.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 分。
共2 分。
4.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每小题2 分,共4 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5.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评分:共2 分。
意思对即可)【相关课外文言文翻译】一、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节选自《晋书》)[ 注] 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陶潜,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
曾在《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
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 乂(y ì):安定。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
”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三、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