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全文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和鉴赏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2bdc84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1.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和鉴赏《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翻译和鉴赏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和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桃花源记》文言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
![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a678422cc175527072208ba.png)
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欢迎参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c132f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2.png)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ee30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0.png)
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希望能帮到你!《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破落。
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
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著有《陶渊明集》。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ae6d7b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4.png)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1原文: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遗忘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秀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讶。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觉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似乎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光明了。
〔呈如今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秀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叉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装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观察了渔人,感到特别惊异,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细致的一一作了回答。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全文翻译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315249bf18583d0496459a8.png)
《桃花源记》翻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小溪划行,忘记了路途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桃林两岸有几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没有其他树。
鲜花和嫩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诧异,又向前划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想要走完桃花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就看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于是舍弃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园和竹林这类食物。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那中间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穿戴,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的样子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竟然十分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问题。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来款待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探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着自己的妻儿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皆叹惋。
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bcbda00b1c59eef9c7b450.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4afca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6.png)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
![《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618e6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b.png)
《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桃花源记》全文以一个普通的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最后又有名士去寻访桃花源,却再也未曾遇见此源。
下面是《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桃花源记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记文言文原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31cc1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3.png)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看。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xiá),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白话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
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1c0f0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8.png)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桃花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陶渊明能够构想出这样的一个地方,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36b80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a.png)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红尘繁杂离人世,愿得十里桃林避人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参阅。
内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关于国学经典的内容,请关注店铺国学栏目。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词解释:“要”通“邀”,邀请。
(便要还家)①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代词,代村民)处处志之(代词,代沿途有特征的景物)闻之(代词,代这件事)②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时间名词,不久。
)③中:晋太元中(年间)中无杂树(中间)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④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⑤闻: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到的事情)⑥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舍)⑦作:其中往来种作(劳作)设酒杀鸡作食(做)⑧遂:遂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后遂无问津者(终于)⑨其:欲穷其林(代词,这)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得其船(代词,他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代渔人)①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古);交通运输(今)。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36fc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5.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
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
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很,非常。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3d60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4.png)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26ae4ebeefdc8d377ee3228.png)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ed17a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c.png)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758c60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f.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孝武帝太远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芳草:芳香的青草。
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
之:指见到的景象。
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若:好象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便:副词,就。
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才:仅仅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旷:空阔、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往来:代来往的人。
种作:代耕种劳作的人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一一做了回答。
具:同“俱”,完全,详尽。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作饭,殷情款待。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要:同“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探问。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同乡,乡邻。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
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乃:副词,竟。
无论:更不必说。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叹惋:惊叹。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延:邀请。
16.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回去。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
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
语云:告诉(他)说。
“语”后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
为:对,向。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既:副词,已经,以后。
便:就扶:沿着。
向:原来的,先前的。
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1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告。
及:到。
诣:晋谒,拜见。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即:副词,立即,马上。
志:标记。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打算。
21.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问津:探询渡口,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全文结构分析(源自教参,仅供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2段:描写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
3段:写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4段:太守派人随渔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可得。
5段:桃花源无法寻找。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