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自2003年国家启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在县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和政府扶持等支持和激励下,农村信用社从整体上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革。
为全面了解夏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经验和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夏县支行开展了专项调研,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的稳定支柱,以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但是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持续快速发展的自身基础还不够稳固。
一、信用社改革发展总体情况(一) 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建立2008年九月,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
截至2010年末,全县信用社股本金额为6065万元,资格股股本金额占比为71.9%,较2008年下降6.9个百分点;投资股股本金额占比为28.1%,较2008年上升6.9个百分点,其中职工股股本金额685万元,较2008年上升4.1个百分点。
二是建立了“三会”制度,按规定程序选举社员代表,按财务规定确定社员股金分配比例;建立理、监事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议事规则,公司治理框架初步形成。
(二) 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历史挂账亏损基本消化。
截至2010年末,累计消化历史挂账亏损7265万元,历史挂账亏损余额2792万元,较2008年末下降4037万元,降幅101.4%。
二是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
2008年末,按五级分类,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4101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54.7%;2010年末,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188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2.5%。
三是资产规模扩大,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
2010年末,全县信用社资本金8741万元,较2002年末增加5373万元,增幅159.5%;2010年末,资本充足率-0.45%,较2008年提高11.99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一是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加大。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从农村部分撤出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自2003年下半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展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准确了解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针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对于发展农村金融以及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两年多来,通过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民以及各方投资人的积极性,改革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支农力度有所加强,但追求效益与服务“三农”矛盾仍很突出。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能够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不断推出新的贷款品种,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可以“自主选择”,在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自发地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合作银行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开始显现,从而导致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国家要求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建设的矛盾凸显出来。
这种倾向和矛盾的积累,不仅潜伏着金融风险,而且加重了支农融资难度,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有悖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
2、产权和组织形式改革顺利推进,但产权关系仍然不够明晰。
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的农村信用社,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的总体目标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条件,都基本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
多数农村信用社组建了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有条件的则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但从掌握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还停留在对旧体制上的修修补补上,“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经济纵横◎苏静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城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建立初期由于制度政策问题致使不良贷款率偏高,经营效率也比较低下,初期招募的信用社职员在学历、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就需要使用合理的科学技术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准确定位并制定发展路线。
从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看,贷款回收难度大农户普遍还贷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非法逃债,加之农村信用社管理存在漏洞,致使企业经济效益出现长期负盈利的情况,没有办法将投资收回致使无法偿还贷款。
结算机制有缺陷,使得信用社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一部分农村信用社还在全国联行结算系统之外,这就造成信用社的结算受到一定的阻碍,给信用社日常业务的办理带来麻烦。
各类金融机构恶意竞争,也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举步维艰。
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因素导致不良信贷增多农村信用社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相对贫乏,不利于农耕改作业的开展,而县域经济又主要以农业为支撑,种植业和养殖业易受天气、市场及病虫灾害影响。
支撑县区经济的企业又以中小企业为主,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二是缺乏必要的抵押物,使信贷风险增加。
地方政府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民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
尽管政府出于好意出台了政策,但并没有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这类贷款的受众并没有好的经济基础来提供相应的抵押品。
在农村信用社建立之初,政府为扶持地方产业,通过农村信用社大量向农户和中小企业主提供贷款,因政策失误许多产业并没有发展前景又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企业破产形成了许多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
三是中间业务不健全,服务内容单一银行为客户办理的中间业务流程简单,成本损耗小,比较容易获得盈利,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民,许多农民由于自身原因接受新的事物较慢,并不了解中间业务所能带来的便利,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在农村很难开展。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调研报告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
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
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
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
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标题1:农村信用社的存在问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着一些问题,包括:规模小、资本薄弱、业务不规范、信贷流向单一、风险防控不够完善等。
规模小、资本薄弱:农村信用社在资本上普遍比较薄弱,资产规模不大。
作为金融机构,资本的充足性是保证其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业务不规范:由于农户经济状况和经营模式的多样性,农村信用社在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业务规范尚有待提升。
对于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人士,信用社管理部门的惩戒手段并不完善,容易造成风险积累,资产损失。
信贷流向单一:一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具有支持作用,主要是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而缺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
风险防控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理财和风险控制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风险管理上,一些信用社存在着风险控制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出现逾期不还、贷款变通的情况。
政策建议:一、政府应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资本重组,通过合并、增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资本实力,增强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如增加处罚力度、加强管理惩戒机制等。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估和审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资产质量监管水平。
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培训和规范,增强信用社管理人员、客户经理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业务发展上,应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支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流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标题2: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异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但二者在管理体制、业务范围、监管机构等方面有着异同。
一、管理体制: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具有更加完善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其任职人员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产生,接受中央银行的统一监管。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确 保各项业务的规范运作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 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农村信用社 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完善人才队伍与激励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 力。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技术人才短缺
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适应金融科技快速发 展的需要。
信息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农民的金融信 息安全。
服务普及不平衡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间服务普及 不平衡的差距。
THANK YOU
建立健全的治理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加强董事会建设
强化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监督作用,提高董事会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将高管和员工的利益与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发展相结合,促进农 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业务结构与服务模式
拓展业务领域
在保持传统存贷款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 、国际业务等多元化经营领域。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 水平。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 制能力。
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全员风险管理素质和水平。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防范金融 风险的发生。
加强内部控制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国农村信用社是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金融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它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中国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亿元,业务领域越来越广泛,服务对象也逐渐多元化。
由于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二、存在问题然而,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资金缺口说到农村金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资金缺口的问题。
加之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与之相关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是中国农村信用社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服务质量虽然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营销模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三)信息化程度低与城市信用社相比,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农村地区的落后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开展和效率提升。
(四)社员自管能力差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所以社员普遍是农村居民和企业。
但许多农村居民和企业并没有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也加大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三、如何解决问题要想解决中国农村信用社现存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策上的支持是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所必要的。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增加贷款额度和信贷额度等,从而缓解信用社的资金缺口问题。
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
摘要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农信社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农信社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当前农信社在竞争环境、信贷环境、管理环境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最后对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法人体制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发展对策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4年,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要求,构建新的管理体制。
农信社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农信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有必要对农信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番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体制改革的着力点1、领导管理体制问题。
依靠农信社自身或县(市)联社的民主管理去解决农信社的自律、自控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无法避免存在了几十年积淀的风险。
因此,为农信社建立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信社的潜在风险问题。
众所周知,农信社的历史包袱十分沉重。
以普宁农信社为例,根据统计,2004年末,普宁农信社账面不良贷款余额高达74686万元,占比为29%,其中两呆贷款73919万元,占比28.7 %。
而从全国农信社范围看,不良资产占比高,亏损严重是全国农信社的普遍性问题,有的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不对这些历史上形成的风险进行恰当处置,选择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农信社体制改革将很难取得成功。
3、农信社的经营目标问题。
农信社的经营目标近几年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表述,搞合作制规范时强调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作为政策工具又要求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服务;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又必须努力完成上级行业管理组织的各项经营指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篇信用,原指人的一种笃缄品德。
在经济方面,指信贷行为,其突出特征是偿还性。
在我国,信用的主体是银行信用,它与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借贷等其它信用形式一起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而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金融危机发生的基点是信用基础遭到了破坏。
没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市场经济根本无法存在。
而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
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环境却不容乐观。
其突出表现是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企业、个体户、农户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和互相拖欠现象十分严重。
不按期归还到逾期贷款本息,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沉淀、死滞,严重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风险,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信用观念遭到严重侵害,社会信用环境受到重创。
一、农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一)企业转制破产的不规范,给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以重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运用,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旗县、乡镇等集体、企业,但随着企业改制风的刮起,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行为不规范,不少企业借企业改制之机,利用破产、承包、租赁、拍卖、兼并、重组、分立上挂、出售和多头开户等到种种手段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造成了银行信用社信贷资产的损失和质量的恶化,加大了金融风险,扭曲了信用关系。
(二)行政部门的干预,为农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涂上了阴影近年来,一些行政部门和个别党政干部,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为创政绩,指令银行信用社投放项目贷款,由于缺乏考察论证,所上项目不实际,无效益,所投入的信贷资金极难回收,助长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
(三)乡镇、村组集体承贷及私借公用贷款债务链奈的加大,使原本恶化的信用环境雪上加霜在我国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段时间内,为收清过去吃集体大锅饭时生产队集体承借的贷款,银行信用社费了很大周折,将集体债务落实到了各家各户。
【精品】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背景、现状与建议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
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
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
80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
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
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
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
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农村信用社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农村信用社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核心力量,对农村经济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开展进入瓶颈,长期经营上的漏洞与政策制度上的不完善,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进步,对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势在必行,这对我国农信社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制;对策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应主要为社员效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社的贷款利率高于其他商业银行,所以,农信社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这对于农信社的经营者而言确实难以把握,所以,信用社改革势在必行。
1.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然出路1.1改制是农村信用社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的必然选择入世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同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也逐渐受到市场经济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家农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农村金融市场的广阔天地和巨大的开展潜力逐渐被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甚至是国外商业银行所重视,农村金融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
而长久以来,农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网点优势和政策优势独占农村市场,虽然自身有独到的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竞争,各种问题也相当突出,效劳意识淡薄、相关金融产品的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效劳环境和质量不高,这些都是众多问题中的突出方面,与其他经过长期开展完善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只有通过改制来完善和修正相关问题,才能在发挥自身固有优势的根底上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农村金融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长久开展。
1.2改制是适应“三农〞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开展,农村经济的进步,我国农村社会有了很大转变。
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和精神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村建设对资金和相关金融配套效劳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虽然国家在这些方面有着很大的投入,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是不可缺少的,它比其他途径更加快速而有力。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在乡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服务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1. 规模小、业务简单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信用社的资产规模在数亿元以下,业务主要集中在吸收存款、放贷和理财产品销售等简单业务上,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 风险管理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小、业务简单,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频发,导致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稳定性。
3. 人才短缺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基层员工,缺乏专业化、专业化水平低,从业经验不足,导致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经营能力有限。
4. 技术水平落后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金融管理系统和风控系统,对于线上金融服务的开展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1. 加大资本注入,提升规模和实力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吸引社会资金等途径,增加资本金的注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规模,在充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开展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强化信贷审查和风险评估,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监管和管理。
3. 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人才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从业技能,同时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带动整个团队的专业化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 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建设先进的金融管理系统和风控系统,推进线上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引言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利益。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改善目前的状况。
问题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首先,由于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松散,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其次,在一些农村信用社中,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极易产生管理失误和决策错误。
此外,农村信用社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有时政府的干预会影响到信用社的正常运作。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首先,建议信用社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运作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其次,信用社应注重培养管理层的专业化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管理水平达到要求。
此外,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政府对信用社的干预不会影响到其正常运作。
问题二:风险防控不够到位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风险防控不够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信用社对贷款客户的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准确,经常出现贷款违约的情况。
另一方面,信用社在担保和风险分担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用风险集中在信用社本身,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
首先,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贷款客户的风险评估准确性,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
其次,信用社应加强对担保物的评估和管理,并开展风险分散和分担的机制,以减少信用社自身承担的风险。
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风险问题。
问题三:服务项目和渠道不够多样化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项目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不能有效满足。
当前农信社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银行系统论文:当前农信社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一、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尽管深化改革发展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但从实际情况看,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没有与时倶进,尚未有质的转变,没能彻底摒弃过去吃大锅饭的思想,还没有按照建设现代农村金融企业的要求,树立全新的市场竞争理念,与农信社同生存、共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未得到有效增强。
(二)业务发展不协调。
尽管资产负债规模较过去都有不同程度壮大,但各项业务发展却极不平衡,大部分营业网点仍停留在过去的存贷业务上,中间业务仅局限于结算、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等效益较低的业务,品种构成比较单一,一些如保管箱、委托业务和代理保险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中间业务及理财业务基本没有办理。
(三)业务创新尚需努力。
由于科技基础较为落后,现有科技实力还不能满足全国性通存通兑以及大面积网上支付和客户资料适时查询;且目前农信社系统内会经营、懂管理、善创新的人才队伍较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四)合规经营有待增强。
目前,农信社发案率和发案金额均呈上升趋势,暴露出合规经营意识较为薄弱、规章制度没有效贯彻落实到业务经营管理中去,日常经营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二、对策建议(一)坚持解放思想。
一是员工的思想要解放。
要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摒弃过去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经营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观,实现从过去被动等客户上门向主动营销和服务转变,把“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理念深植到每个人思想意识当中。
二是创新思想要解放。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深入市场、深入客户调查研究,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创新创造、先行先试,在业务品种上、在服务举措上、在服务手段上等积极借鉴其他银行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其精华进行创新改造,开发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新产品,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坚持业务创新。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议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环境变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系列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浅议,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1.规模小、经营效益低。
农村信用社整体规模偏小,资金储备和信贷规模有限,经营效益不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
2.业务结构单一。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存款、贷款为主,缺乏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和业务。
3.管理水平低下。
部分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风险。
4.人才缺乏。
农村信用社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难以适应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
5.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农村信用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影响了业务办理和服务水平。
二、对策建议1.加大金融资源整合力度。
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金融资源和资金,在合规的情况下,实现规模扩大和经营效益提升。
可以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金融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
2.推进多元化业务发展。
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业务,比如开展小额信贷、农村电商、金融理财产品等业务,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经营效益。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农村信用社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民金融体验。
5.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三、结语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系列的经营管理问题,需要从整合金融资源、拓展多元化业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举措,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
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摘要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农信社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农信社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当前农信社在竞争环境、信贷环境、管理环境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最后对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法人体制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发展对策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4年,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要求,构建新的管理体制。
农信社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农信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有必要对农信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番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体制改革的着力点1、领导管理体制问题。
依靠农信社自身或县(市)联社的民主管理去解决农信社的自律、自控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无法避免存在了几十年积淀的风险。
因此,为农信社建立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信社的潜在风险问题。
众所周知,农信社的历史包袱十分沉重。
以普宁农信社为例,根据统计,2004年末,普宁农信社账面不良贷款余额高达74686万元,占比为29%,其中两呆贷款73919万元,占比28.7 %。
而从全国农信社范围看,不良资产占比高,亏损严重是全国农信社的普遍性问题,有的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不对这些历史上形成的风险进行恰当处置,选择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农信社体制改革将很难取得成功。
3、农信社的经营目标问题。
农信社的经营目标近几年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表述,搞合作制规范时强调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作为政策工具又要求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服务;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又必须努力完成上级行业管理组织的各项经营指标。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农村 信用 社 改革发 展 中存 在 的问题
1 . 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激 烈的市 场竞争 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 , 人员素质从根本 上决定信 用社 经济 效益 的发展 。随着金融 电子化步伐的加快 , 一 些新 业务 和新 知识 的层 出不穷对人员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金 融从 业人 员不 仅要 掌握 金融专业知识 , 还要 具备一定 的计算机水 平和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 中, 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 , 农村信用社 在用人方 面出现了任人 唯亲 、裙带关系严重的不 良现象 , 缺乏公 平、公正 、科学 的用人机制 , 人才流失严重, 这就直接导致农村信 用社效益的降低 , 制约了农村信用社 的发展 。 2 . 经营体制有待细化 , 金融创新力度不够 。农村信用社 由合 作社 向现代化金融企业 转化 的过程 中, 传统的经营体 制 已难 以适 应农村信用社客观发展的要 求, 组织架构有待重组 , 操作流程有 待 细化 , 薪酬分配制度有待改革等。随着农村经济 的不断繁荣发展 , 农村 金融市场的需求也 日 趋多元化。受金融体制及经济环境的影 响,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主要以信贷业务为 主, 而中间业务发展 相对缓慢 , 金融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3 . 产权制度不明确 , 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明确产权 关系 是农村信 用社 改革 与发展 的一个核心 问题 , 也是农村信用社参 与 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 。但长期 以来 ,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股本很少 , 且经过几 次制度 的变迁 , 以法人单位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产权 关 系更是错 综复 杂 , 而大部分的社员又不愿花 费时间和精力 或者 没 有意识参 与到信用社 的监督与管理 中, 这就 加剧 了股权 的过度集 中与分散 , 导致信用社 内部人控股 的局 面。难 以促使农村信用社 筹集股本 资金 、提高运作效率 , 同时也很容 易在用人 制度及监督 管理方面不能公开透明, 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良陛发展 。 4 . 信 贷资产质量 低 , 潜在金融风险较大 。信贷资产质量 的高 低将直接影响到信用社持续运营 , 但 当前在多数农村地区, 农村信 用社依然独 占 金融服务领域 , 其主要服务群体 以农户及 中小企业 为主 , 具有贷款对象多 , 贷款金额小等特点 , 客户承贷能力较弱 , 信 贷风 险依然较大 。信用社难 以向所在地 区的客户提供大批的贷款 资金 , 使得其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此外 , 不 良贷款数量 较 大也是困扰农村信 用社可持 续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面 , 农村信用社 票据兑付条件 “ 门槛 ”较高 , 历史包袱沉重等。与其他企业相 比 竞争力低下 , 这也使得信用社在 资金 的供给与需要方面很被动 , 致 使贷款利率上升, 加剧 了农民申请贷款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
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
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
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
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
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
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
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
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
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
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
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
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
往远远大于贷款。
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
为控制贷
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
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
二是信用户贷款难。
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
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
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
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
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
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
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
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
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
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
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
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
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
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
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
四是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
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
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盘活
贷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是我县农信社目前重中之
重的首要工作。
我将继续组织完善好有关清收盘活的做法和
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不良贷款任务,责任到人,专项考核,进一步加大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清收盘活的力度。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从各个经营环节
上下苦功,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断优化资
产结构,锁定不良贷款存量,大力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同
时积极开办新的业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现多元化,全面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实实在在地把经营效益提高到一个
新水平。
(四)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
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措施,在落实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中,要结合××实际帮助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员工的优患意识和责任感,把全体信合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农村信合事业这一主题上来。
(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
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
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有效治理结构。
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