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农信社发展现状农信社,即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为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下面将从机构设置、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等方面介绍农信社的发展现状。
1. 机构设置农信社的机构设置包括总行和各级分支机构。
总行是农信社的总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金融业务管理和决策。
各级分支机构根据地域划分,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等,负责本地区的金融服务。
2. 业务发展农信社的业务发展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
存款业务是农信社的主要业务之一,农民可以将闲置资金存入农信社,享受相对较高的利息收益。
贷款业务是农信社的另一项核心业务,主要面向农民、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提供贷款支持。
此外,农信社还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如支付结算、保险、理财等。
3. 金融创新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信社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在金融科技方面,农信社加大了对挪移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此外,农信社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等新业务,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农信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将从政策环境、科技创新和服务升级等方面分析农信社的发展趋势。
1. 政策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信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和贴息政策,促进农信社的业务发展。
2.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科技的应用将成为农信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农信社将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挪移支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益。
3. 服务升级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农信社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农信社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金融素质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农信社将推动服务网络的覆盖和升级,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3 . 2 加 强 市 场扩 张策 略 , 积极 开拓 市场
农信社作 为各地区 的本 土银行 , 应充 分发挥 自身的长处 , 凭借客户长期 的信任和联系 , 采取一系列措施更好 地巩固农村
市场 、 开拓城 区市场。①公开贷款条件 、 贷款信息 , 加大对贷款
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 越来越 多的银 行纷纷伸 向农村 , 这使 得农信社 面临 着机遇和挑 战。通过 分析农 信社
的 现 状 和 问题 , 立足于实际, 提 出更 适 合 农 村 信 用社 发 展 的 对 策 和 理论 建 议 。 关键词 : 农 村 信 用 社 ;不 良贷款 ; 人 员 素质
门 干预 的情 况 之 下 , 农 村 信 用 社 在 经 营Biblioteka 程 中一 方 面 形 成 了大
系, 建立严格 的授权授信制度 , 加强规则和条例制定 , 并确保具
体 的 买施 。
量的不 良贷款 , 另一方面实行省 、 县两级管理制度 , 很 多联社和 网点之间构不成一个完整统一 的体 系, 没有 按照一个规范和标 准的准则进行经营和管理 , 甚至有 的岗位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 实质地贯彻和落 实到具体 , 造成 了很多资源上的浪费。
的改革变化 , 这个过程 中形成 大量不 良资产 , 也是 制约农信 社
发展 的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在 以后的发展 中 , 必 须 加 强 风 险 管 理 体
农信社成立后 , 先后通过了地 方政府 、 中 国人 民银行 、 中国
农 业银 行 、 银监局到最终 的独立发展 , 在 各部 门管理或其 他部
相 比较于其他银行 , 农信社不仅在硬件设施 技术装备上滞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标题: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农信社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农信社发展现状1.1 农信社服务对象多样化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信社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农民,还包括农村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村社区等多种主体。
1.2 农信社服务方式创新农信社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推动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1.3 农信社服务内容拓展除传统的存贷款服务外,农信社还开展农业保险、金融理财、电子支付等多种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2.1 服务普惠金融农信社将继续深化与农村居民的联系,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增强。
2.2 加强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信社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金融服务的稳健运行。
2.3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农信社将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农信社发展现状3.1 农信社面临的挑战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信社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3.2 农信社改革与转型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农信社需要进行改革与转型,加快业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农信社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农信社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农信社发展趋势4.1 金融科技应用农信社将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4.2 服务创新农信社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着重对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经营状况等方面展开调查,涵盖了多个省份的不同农村信用社。
三、调研方法
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多种调研方法,充分了解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
四、调研发现
1.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村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2. 部分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3. 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有所探索,但仍需加强与农民的互动和沟通。
4. 与传统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五、建议
1. 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2. 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持续探索。
3. 推动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居民的深度互动,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六、结论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风险管理和创新方面仍有待提高。
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支持和指导,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农信社发展现状农信社(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以下是农信社发展现状的详细描述:1. 农信社的数量和分布: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有农信社机构数超过10000家,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
这些农信社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点,实现了对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
2. 农信社的业务范围:农信社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各类金融需求。
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个人理财、农业保险、信用卡等服务。
同时,农信社还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务。
3. 农信社的资产规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信社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农信社的总资产已经超过数万亿元,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4. 农信社的风险管理: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农信社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了风险抵御能力。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农信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农信社发展的趋势:1.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将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例如,通过推出手机银行、电子支付和在线理财等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 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农信社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贷款和保险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深化改革与转型升级:农信社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4.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农信社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能力。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农信社发展现状农信社,即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为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目前,农信社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较强的服务能力。
1. 农信社的覆盖范围农信社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广泛,几乎每一个乡镇都设有农村信用社机构。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近3000家,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区。
这些农信社机构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和网点,实现了对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全面覆盖。
2. 农信社的业务范围农信社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个人理财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等。
在存款业务方面,农信社接受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各类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
在贷款业务方面,农信社向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提供各类贷款,包括农业生产贷款、农村住房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等。
此外,农信社还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包括电子支付、转账汇款和信用卡服务等。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农信社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农信社发展的趋势:1.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在农信社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信社将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例如,农信社将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建设,推出在线理财产品和挪移支付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金融需求。
2. 农村金融创新农信社将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者和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农信社将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多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农信社可以推出农村小额贷款、农村电商金融和农村保险等创新产品,满足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不同需求。
3. 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农信社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加大对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金融支持力度。
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合作社在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作社依靠协作和共同经济体系,为成员提供服务,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
合作社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合作社的稳健发展。
本文将探讨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资金困难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
由于成员数量有限,缺乏资金来源以及对外融资能力有限,合作社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自身的发展。
这使得合作社在发展初期难以扩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影响整体发展。
2. 组织管理不规范一些合作社在组织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由于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常常难以达成共识,导致组织管理混乱、决策不力,影响合作社的长期发展。
3. 缺乏技术支持许多合作社在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支持。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储备,合作社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升级产品和服务,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4. 信用体系不健全由于一些成员的信用状况不佳,合作社在发展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信用支持。
这使得合作社在融资、营销和合作伙伴选择上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鼓励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以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合作社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合作社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制定清晰的决策程序和权责规定,增强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确保合作社运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3. 加强技术培训合作社应加强对成员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成员的专业素质。
可以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高合作社整体竞争力。
合作社应加强对成员的信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并开展信用评估和培训工作,提升成员的信用记录。
积极与信贷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信用支持和信用额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几个或几十个农民依据自愿、公开、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组成的、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专业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实际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挑战1. 规模化经营困难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较小,并且大多数农民具备的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这也导致了产能低下和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
2. 信用问题由于许多农民缺乏信用记录以及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此面临着难以获得贷款和融资的问题,进而影响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经营。
3. 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我国农村区域广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例如,交通不便、通讯设施差等问题都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和发展中受到限制。
4. 组织协作难度大由于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人数众多,且来自不同地区和丰收周期不同,因此协调各方的需求和计划非常困难,这可能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经营无法协同进行,最终影响到经营效益和产品质量。
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便利的道路交通、通讯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来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能力。
建立相应的信用机制,如信用担保机制、信用评估机制等,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和融资,进而支持其生产和经营。
3. 加强组织和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完善其管理和组织机制,例如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检测制度、规范队员的行为准则和组织形式等,以提高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合规性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和经营效能。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及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及发展对策研究】贵州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
直至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新一轮高潮。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深化农信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6年,农村金融机构恢复成立阶段。
国务院于1979年2月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归农行管理。
在这一阶段,农村金融组织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和竞争的格局。
第二阶段从1996年到2003年为调整阶段。
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强调农信社的服务“三农”功能,提出了建设规范化的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目标。
在这一阶段,农信社脱离了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了以合作制为模式的改革,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从2003年至今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三阶段,也是农村金融体制的重构阶段。
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已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公共财政加强了其在农村的作用,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务院开始进行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
2003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改革方案的通知》,决定对农信社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前的困境2003年以前,分布在全国的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为全国9亿多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大量不良贷款问题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步履维艰。
2024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发展现状
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市场规模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数量已超过X万家,总资产规模达到X亿元。
### 组织形式农村信用合作社普遍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依托于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了农村经济的集体组织和运作能力。
### 产品与服务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储蓄、贷款、保险等。
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资金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监管政策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发展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和监管。
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合规运营指导。
###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产品创新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产品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当前,多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品仍以传统的储蓄和贷款为主,缺乏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未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 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有限,对金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存在不足之处。
#### 融资渠道不畅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渠道不畅,难以获取较低成本的融资资源。
这给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限制了其规模扩张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解决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此外,应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提高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
###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员工培训等,以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报告一、问题概述我国农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发展模式,既集中了农民的财力、劳力和资源,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但在实践中,农业合作社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 规模小、组织不健全。
国内农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且管理缺乏标准化,组织不健全,很多合作社存在省力求事、少求岁的现象。
2. 资金短缺。
农业合作社难以通过效益实现自我发展,往往因为资金缺乏导致运转困难,无法拓展规模。
3. 组织管理不到位。
农业合作社一些基本管理制度缺失,制度操作程序不规范、不科学。
4. 产品营销不畅。
农业合作社一些新成立的产品市场推广缺乏,导致农产品销售受限,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5. 信任度低。
农业合作社不少存在自己利益优先的问题,导致与农民共赢的合作公约无法顺利执行。
二、对策建议1. 提高规模和组织结构。
建议农业合作社扩大规模,增强组织领导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商业性,提高农民产业化种植水平。
2. 寻找新资金来源,并建立收益分配机制。
全面了解农业合作社及其项目,增强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对农业合作社的信心,提升农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并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外部融资体系和内部资金分配机制,保证资金投入合理和效益分配透明。
3. 建立完善制度和操作程序。
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农民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财务监管和资产审计体系。
4. 推动产品市场推广。
加强农产品直接销售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分级定质、加工深加工等环节无缝化管理,提供品质保证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广互联网、线下销售等多元化渠道多元化销售。
5. 增强德道信用。
农业合作社应注重与农民的信任关系,建立责任制和信用体系,确保代表农民正当权益,并加强对农业合作社“政企不分”,减少利益冲突和风险管理。
三、案例分析1. 康师傅农业合作社康师傅农业合作社在2004年成立,涉及玉米、大豆、早熟青种植等项目,同时也提供了土壤剖面解题服务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农信社发展现状农信社是指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农信社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组织结构和业务范围:农信社是以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农村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金融机构。
其组织结构普通由总行、分行和支行组成,覆盖了全国各个农村地区。
农信社的业务范围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
2. 财务状况:农信社的财务状况较为稳定。
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农信社的总资产规模约为XXX亿元,净利润为XXX亿元。
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均处于合理范围内,表明其财务风险较低。
3. 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农信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和农业相关企业。
农信社在服务中注重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提供灵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农信社为农民提供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特色产品,匡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和风险防范。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农信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1.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将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金融平台,农信社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 农村金融创新:农信社将加强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例如,农信社可以开展农产品期货、农村电商等业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农信社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农信社将加强与政府、农业部门、合作社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同时,农信社还将加强人材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4. 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农信社将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防范金融风险。
农信社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对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回收的监控,提高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力。
总之,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与发展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与发展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运而生,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涵盖了贷款、存款、支付、代收代付等各种金融服务,并且与当地的农村企业、村民经济组织密切联系,为当地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然而,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迅速发展,监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和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管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受到多个部门的监管,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等。
监管主要涉及到机构设置、资本金、贷款投放、贷款风险控制、金融业务稽查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贷款风险控制和金融业务稽查。
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建立健全的贷款风险控制体系,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和贷款标准,避免贷款风险。
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抵押物的评估,避免贷款风险。
在金融业务稽查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业务稽查制度,确保业务合规性。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农村信用合作社需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保护客户的利益。
然而,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监管机构之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重心倾向不同,监管效果不协调。
2、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监管的需要。
3、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机制尚不完善,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信用合作社的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展望在当前的背景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政策、资本、技术、机制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政策的支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政策、财务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资本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依托。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首先,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对象上不断扩大。
以前,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于农民和农村企业,如农民合作社和乡镇企业等,但现在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已经扩展到了全体农村居民,不仅包括农民,还包括各类农村从业人员和农村企事业单位。
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以前,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是存贷款和储蓄。
但是现在,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已经涵盖了存贷款、储蓄、汇款、支付结算、保险等多个方面。
这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金融包容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户的金融需求。
再次,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千家,总资产规模接近万亿元。
这种规模的扩大既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标志,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最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金融风险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制度。
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加强了内部控制,提高了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的能力,有效保护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安全。
总之,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对象、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农村信用社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农信社发展现状农信社,即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为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下面将从农信社的发展规模、业务结构以及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介绍其发展现状。
1. 发展规模: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农村信用社近3000家,分布在各个省份和地区。
农信社的发展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和覆盖面。
这些农信社在农村地区设立了近万个分支机构,为泛博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 业务结构:农信社的业务结构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在存款业务方面,农信社通过各类存款产品吸收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储蓄资金,为其提供安全、便捷的存款服务。
贷款业务是农信社的核心业务之一,主要面向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农业生产贷款、农村居民消费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
支付结算业务则通过建立农村金融电子支付系统,提供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者的支付结算服务。
此外,农信社还通过开展保险、理财、代理销售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和农业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3. 金融科技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农信社也积极应用各类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农信社通过建设和完善金融信息系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农信社还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金融操作。
此外,农信社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精准的金融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农信社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下面将从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改革以及农信社合作发展等方面展望其发展趋势。
1. 金融服务创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农信社需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信社可以通过推出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电商金融等,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浅谈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数量剧增,但是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整体上说大多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思想认识不足、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规模偏小、人才紧缺、融资困难、政策不到位、品牌认证难等因素也阻碍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效益也日趋显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与农民的期望和市场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从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看,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农民对合作社的思想认识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针对农民这一群体开展的,而我国的农民个体小农意识较强,较为保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思想认识上不足,了解的不够全面,致使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与建立的目的相背离。
例如,有些合作社缺少与农民的合作,基本依靠买进卖出倒卖农产品获利。
同时,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缺位,不能充分发挥它在市场经济中的优越性,不能主动参与市场和竞争市场,营销环节严重缺失,合作社形同仅供交流的行业协会。
因此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得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活动经费缺乏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或自筹,与开展经营活动中需要大量资金差距过大。
限于地方财力,政府对其扶持力度显弱。
合作社普遍未收取会费,经费筹措渠道不畅,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
信贷资金匮乏,也从客观上削弱了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润分配一般都是按股分红或按交易量分红,随意性较大,尽管很多合作社章程上注明了年终利润分配的顺序与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严格地按照章程上的规定执行,有的根本没有分红,仅给了社员单纯的售价,这种单一、不健全的分配机制必将影响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农信社发展现状农信社,即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致力于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农信社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机构设置和覆盖范围:目前,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大量的农信社,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层级。
农信社的设立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覆盖了泛博农村地区。
2. 业务范围和产品创新:农信社的业务范围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理财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农信社积极推出各种金融产品,如农户贷款、农业保险、农村电商等,以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3. 金融科技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农信社也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农村金融信息系统、推广挪移支付等方式,农信社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4. 农村金融风险管控: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如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农信社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二、农信社发展趋势农信社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服务农村金融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农信社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2.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信社将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通过发展农村金融衍生品、农村互联网金融等新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强化金融科技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信社将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力度。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区块链技术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4.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信社的作用,农村金融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农信社将加强与商业银行、农村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联动效应。
5. 推进农村金融扶贫:扶贫是中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信社将积极参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
通过提供贷款支持、金融培训等方式,匡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问题研究及发展对策
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问题研究及发展对策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合作社逐渐成为发展壮大农村和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举措,但因农村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地区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农村经济合作社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对策,旨在可以为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阅和借鉴,进而更好的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合作社;问题;对策前言:农村合作社是农民生产方面的合作的一个组织,其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到农村的地区的经济,且可以给农民提供到针对性的服务,是能够建设新农村重要的突进,为此文章主要是对农村方面的合作社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1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1.1内部管理结构不够规范当前农村经济合作中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其内部管理结构不规范,在组织运营上存在不按章程运作的现象。
例如地方领导为追求政绩,在产业调研不够充分、人才培养不合格的情况下即盲目发展,不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规定来集资、运营和进行收益分配,对一些文件精神和相关制度不予执行,加之一些普通社员农户的文化水平偏低,管理与合作意识薄弱,造成参与不足的后果。
限制合作社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仅没有对社员账户进行完整规范的建立,甚至存在做假账、乱做账的不规范操作行为。
1.2经济基础薄弱,信贷准入难农村合作社的资金构成主要是社员股金、政府补贴和组织营销的盈余。
因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小,主体多为经济薄弱的农民,加之受自身制度设计的影响,合作社的积累比例较低,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且融资手段少,在银行贷款中也往往受信贷准入标准的限制很难获得支持。
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合作社目前还未健全评价合作社资信的机制。
二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少,且受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愿有企业或担保公司为其担保。
三是合作社中的固定资产有限,农户的房屋、土地、农业设施一般不能作为抵押物,稍有的资本量小而分散,很难获得担保机构的担保。
当前中国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典型模式问题与建议
当前中国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典型模式问题与建议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信用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第一,信用合作缺乏制度化。
目前许多农村合作社在进行信用合作时,缺乏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导致了信用合作的不规范和不稳定。
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信用风险,影响合作社的信誉和长期发展。
第二,缺乏专业化人才。
许多农村合作社缺乏专业的信用合作人才,导致了信用合作业务的不规范和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使得合作社的信用合作业务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障,难以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信用信息不对称。
当前农村合作社信用合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户的信用记录和资信状况难以被合作社全面了解,因此信用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这对信用合作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隐患。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模式的发展。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建立健全信用合作制度。
农村合作社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用合作制度和管理模式,规范信用合作业务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信用合作的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合作社应加大对信用合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信用合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为信用合作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加强信用信息共享。
农村合作社应积极倡导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农户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信用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信用合作的风险。
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合作社信用合作业务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信用合作业务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当前中国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典型模式问题比较突出,但也存在着改进的空间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众多金融机构中发展历史较长、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较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对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的提高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三是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基础力量,只有注重发展能力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营风险,解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低效运行状态,才能加强和改善服务,达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四是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农村信用社实行综合发展能力建设。
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谈的研究,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找到根本原因,进而做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本文主要有七大结构,主要为:一.目录;二.对农村性用社的浅谈。
其中有农村信用社的三大目标(合作制目标、经营制目标、“三农”目标);三.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五.管理体制及监管模式的确立问题;六.结束语;七.参考文献。
关键字: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目标目录1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浅谈 (1)1.1 合作制目标 (1)1.2 经营制目标 (2)1.3 “三农”目标 (2)2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点 (3)2.1 以资金互相合作为基础 (3)2.2 以资金为媒介实行成员间的联合 (3)2.3 既包含精神和道德的因素,又不是慈善机构 (3)2.4 不以单纯的赢利为目的 (3)2.5 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 (3)2.6 以灵活的方式进行经营 (4)3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4)3.1 农村金融体制现状 (4)3.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4)4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应予关注的问题 (5)4.1 进一步明确信用社改革的目标 (5)4.2 管理体制及监管模式的确立确题 (5)4.3 信用社改革应采取分策 (6)4.4 对信用社的扶持和经营限制应予权衡 (6)4.5 地方政府承担职责应以储蓄保险体系的建立为前提 (6)4.6 应逐步扩大贷款利率自由化改革的试验 (7)4.7 信用社改革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相配套 (7)5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7)5.1 产权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要环节 (7)5.2 对农村性用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应加大力度 (7)5.3 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兴社战略 (7)6 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建议和研究对策 (8)6.1 注重人员的选拔及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8)6.2 巩固镇农村信用社与社员(客户)之间的密切关系 (8)6.3 加快不良贷款消化吸收 (9)6.4 整治农村信用环境,增强贷款诚信保障 (9)7 结束语1 农村信用合作社浅谈1.1 合作制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财富明显分化,一些弱势群体事实上难以获得商业金融的眷顾,如果他们能够自愿加入合作金融组织,实现互助自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农民中的大多数无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所需的资金融通,很难从政策金融机构、商业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获得,只能依靠民间借贷。
农村信用社本应担此重任,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农村信用社不恰当地充当了“官办银行”的角色。
在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之后,农村信用社由人民银行实施监管和行业管理,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法人地位也未能得到有效体现,原本应该属于民营银行的农村信用社,蜕变成了被动执行人民银行各项政策的附属机构,比如它们需要负责落实收编农村合作基金会、城市信用社,推行信用镇、信用村、小额农贷等政策。
挑战合作金融存在的一个普遍观点是:金融业具有风险集中并延期爆发的行业特征,不适宜由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业知之甚少的农民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行使管理权力。
问题的关键不在农民的素质高低,而在农民一人一票的选举是否受到他人不恰当的干预,比如:来自宗族的或者基层政府官员的干预。
事实上,实行合作制将使股权结构更加分散、服务对象相对固定、经营目标更加清晰、民主管理更加深化,合作制的组织形式不可能构成金融企业管理混乱的理由。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企业依靠所谓的“精英管制”只能维系一段时间,只有建立在私有产权和民主监督基础上的法人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企业的存续经营。
金融业作为风险集中的行业,需要特别的法规和独立的机关进行监管,但这并不能说明金融业不能沿用现代企业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股份制和合作制。
由于合作制企业具有股权分散、进出自由、一人一票、主要为社员服务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等特征,相对于股份制企业而言,合作制企业需要更严格的法律监管。
合作制企业需要通过既类似又有别于《公司法》的专门立法来加以规范,特别要对下列问题给予清晰的法律界定:合作制企业是否只限于自然人出资入股?是否应该通过限制个人出资比例来保证其股权分散?进出自由(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第十九条)导致合作制企业资本流失又如何保证存续经营?一人一票又如何吸引人们更多地出资入股?由于合作制的经营宗旨,从本质上看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组织,而是半企业、半事业,带有一定慈善性质的弱势群体自救组织。
因此,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比如,美国的信用合作社就是由独立于银行体系的专门立法、监管机构、保险机构、清算体系实施监管和服务,享受一切税收豁免,董事及部分经理人员由不在信用社计取报酬的志愿人士担任。
1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基础和国家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因此,把农村信用社改革定位为“恢复”合作制,显然脱离了现实情况。
因地制宜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可以有两种出路:一是将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根据自愿原则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如:县域)联合改建为合作制的合作银行;二是在农村城市化地区,将经营管理达到相当水平的农村信用社改建为股份制的民营银行。
1.2经营制目标农村信用社作为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在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服从宏观调控大局要求的前提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农村信用社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指导思想是:在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和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努力开拓业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大力增收节支,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以切实增强信用社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农村信用社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要在农业银行领导下,由县(市)联社统一组织实施,并充分发挥信用社民主管理组织的作用。
信用社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各项指标要分解落实到社内各职能部门和岗位,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信用社主任和作为共同经营承包人的信用社职工,其责、权、利应有明确区分。
各项经营指标的确立与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必须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切实将责、权、利挂起钩来,按劳分配,奖优罚劣,落实各项考核奖惩措施,真正做到经营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达到预定的经营责任制目标。
1.3“三农”目标农村信用社的存在是以能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的。
有利于农户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金融需求的满足,是应当赋予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主力军,无论怎么进行改革,都应当有利于实现上述功能。
只要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都是信用社发展的可行方向。
例如,实现产权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甚至其它战略投资者愿意进入农村信用社,如商业银行的入股、收购兼并等,只要能改善信用社的经营绩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在农村贫困地区,现存的信用社组织形式如果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突破现有的各种形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因此,改革不能在现有的机构与组织既定的前提下推行,首先要确定其功能,然后据此考虑来设置或建立可以最好地行使这些功能的机构与组织。
构造农村信用社改革后的制度框架,主要和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其功能作用,而不是其“出身”。
民间借贷和合作基金会,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说,不是正规的安排,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管保证,风险性大。
但从功能角度来说,其生命力恰恰在于替代了正规金融制度安排所欠缺的功能。
一方面要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制度安排,必须首要考虑功能因素,特别是通过改革要能够提供目前被非正规制度安排金融所替代的功能供给;另一方面,把正规安排之外的金融行为,通过引导和规范纳入到正式制度安排中来,扬其功而避其险,这是考虑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制度安排应当具备的视野。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甚至在短期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我们必须坚持农村信用社支持和服务“三农”的制度特征,并通过相应的制度约束,保证其功能实现。
这些制度特征和约束至少应当包括:(1)是立2足于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2)这个组织的功能是聚集农村、农民和农户的资金,并通过金融手段在“三农”发展中进行配置;(3)这个组织应当使农民贷款尽可能地方便,并有内在动力自觉并不可选择地在“三农”中寻求资金出路;(4)这是个能够自动进化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制度安排,随着各地“三农”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方向;(5)这个组织体系应当具备自我风险控制能力,并受相应必须的监管约束。
2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点2.1 以资金互相合作为基础农村信用社产生和起源的基础理社员的股金,股金的筹集是人们出于相互资助的动机,用群体的资金合力,资助其成员克服经济困难,促进成员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这种合作,既能有效抵制高利贷剥削,又能以优惠、灵活的方式为成员提供服务,是受群众欢迎的金融形式。
2.2 以资金为媒介实行成员间的联合农村信用社是市场经济里中小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联合,其中成员的联合是主体,资金的联合是客体。
在内部管理上以人为本,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作为社员代表的个人(含团体社员的法人代表)在信用社是平等的,资金的数量失去了特权,成员联合的本质则是体现了人的联合。
2.3既包含精神和道德的因素,又不是慈善机构农村信用社讲究互助合作,讲究民主意识和集体主义,因而具有一定的精神和道德因素。
其吸收社员要求忠实可靠、正直勤勉、恪守信用。
作为信用机构和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还必须坚持在服务中实现效益。
2.4不以单纯的赢利为目的农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务是为社员服务,不是单纯为赚取利润而存在。
同时为了不断地满足社员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农村信用社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必要的盈利是实现更好地为社员服务的必要前提。
2.5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按照章程和管理规定,由社员入股设立,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并设理事会、监事会等民主管理组织,受社员代表大会的委托开展民主管理,实行对重大事项按照“一人一票”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由理事会聘任主任管理日常社务,并推行社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