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精编版
教学设计弹簧里的学问科学小学
“4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内容】青岛出版社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 4 课【教学目标】1. 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 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3.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教材分析】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周围。
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他们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系统地、比较完整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
本课探究弹力的一些特点,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探究步骤,本课设置了三个活动:即“玩玩具,认识弹力”“体验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认识生活中的弹力”,课本中还设置了一个自由探究活动, 利用弹力,制作一个装置,使高处落下的鸡蛋摔不破”。
活动中学以致用,进行创作性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自由度,从而进一步巩固实验探究的结论。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这个自由活动可以放在课后进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推力、拉力、摩擦力等有所了解,知道这些力有大小与方向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
生活中,弹力的现象比较常见,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力进行想象和解释,但他们还不能够通过系统完善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弹性和弹力。
三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实验,也喜欢交流,但客观的交流自己的发现是他们最欠缺的,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仔细设计好探究问题。
【课前准备】足球、夹子、橡皮筋、弹力球、圆珠笔弹簧、握力器、弹簧拉力器、实验表格、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播放动画,导入新课1.今天又到了我们的科学探究时间了,大家喜欢和我一起去探究吗?(学生回答)2.播放动画片播放一段有关弹簧的动画片。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
《弹簧里的学问》这一课,开门见山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弹簧里有啥学问啊?”“弹簧里的学问干什么用啊?”“怎么才能知道弹簧里的学问啊?”学生的这三个问题非常好,于是我马上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思路。
接下来孩子们玩弹簧,我的要求是“要用心玩,边玩边体会,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二小组开始说感受的时候,说的是弹簧的区别,形状等等。
我没做评价。
接着三、四、五组汇报。
有两个小组说到“吃力”和“费劲”,还有一个小组说到“弹簧和我对着干,力量越大拉的越长。
”这个时候我发现第一组的汇报员迫不及待地举手,她的回答非常好,她说在玩弹簧的时候有了力。
我接着问她:“刚才汇报的`时候怎么没说,现在怎么想起来了?”她说;“是因为听了第五组的汇报想起来的。
一个同学说用力越大拉的越长,我就想起来了。
”“你真的很棒!善于从别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说明你刚才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了,为她鼓掌!”我带头给她鼓掌。
这时候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把羡慕的眼光投向她,她非常得意地闪了闪大眼睛。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说了很多。
比如、沙发、席梦思、自行车垫子、起跳杆、弹弓等等。
其实上课不是很难,当我们理解了教材内容,只要课堂上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学定教,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高,课堂一定会精彩。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4弹簧里的学问》word教案 (5)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弹簧里的学问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探究并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2.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3.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
4.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2.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及总结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
三、教学准备: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橡皮筋、弹力球等有弹性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弹簧)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弹簧)你对弹簧有哪些了解呢?2.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具有像弹簧一样的特点,大家愿意不愿意来研究它们中的学问呢?(板书课题:4.弹簧里的学问)(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谈话:你准备探究弹簧里的哪些疑问?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可能提出的问题:弹簧为什么有力量?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弹簧的力量有大小和方向?……)2.制定方案(1)你们打算怎么去探究?(2)各个小组讨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3)汇报交流(利用弹簧做游戏,去探究发现小弹簧里的大学问。
)3.实施探究各小组选择问题研究,作好记录。
我的游戏记录弹簧玩具名称我的玩法我的发现我的结论4.展示交流各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利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压缩或拉伸弹簧时,感到很费力,松开手,弹簧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它们会弹起物体.会把小球弹跑.落在地上会弹起来等等,这说明它们都可以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量。
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形变的程度,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小学科学_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3.激发学生愿意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弹力难点: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及弹力的方向教学准备:弹簧拉力器、弹簧秤、圆珠笔、压簧、拉簧、棋子、橡皮筋、玻璃球、气球、海绵、娃娃跳、尺子、枝条、铁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看!它们是什么?(弹簧拉力器和弹簧秤),拉力器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弹簧秤是用来称重量的,它们的用处不同,但有个相同的组成部分,你知道是什么吗?(弹簧)弹簧里可是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在玩中研究弹簧里的学问。
(板书课题:弹簧里的学问)【设计意图:再现孩子们熟悉的物品,通过谈话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弹簧里的科学知识,突出活动主题,避免盲目地为了玩而玩,使之感悟科学的无处不在。
】二、合作探究1、玩拉力器、圆珠笔和弹簧,初步感知弹力(1)谈话:拉力器、圆珠笔和弹簧,你们想玩吗?玩之前,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①听从组长指挥,有序体验。
②注意安全,不能伤着周围的同学。
③用力不要太大,防止把弹簧弄坏。
④边玩边思考,把玩法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记录在表格(一)中。
)我们的游戏记录(3)交流:同学们合作得真有序,哪个小组到前面来说说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要说清楚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预设:玩拉力器时,用力越大,拉得越长。
一松手,弹簧又恢复原样了。
圆珠笔里的弹簧能使笔弹起来。
用手压弹簧,弹簧变短了。
弹簧有力量)(4)总结:同学们用压缩或拉伸的办法,发现了弹簧能产生力量。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弹簧里的学问》【创新教案】
《弹簧里的学问》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弹簧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有些应用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本课通过游戏导入,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知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有关弹性和弹力的科学规律,以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对力有所掌握,例如:拉力、推力和摩擦力,了解力的大小与方向,并能设计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实验。
弹簧等物体产生的弹性、弹力现象是学生常见的,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这些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系统的、比较完善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弹性和弹力。
学习目标1、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3、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评价任务认识到弹力及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等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想不想一起玩一下?(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打开玩具盒子)师:咦,怎么跳出来了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解释原因。
)师:(翻转盒子)果真有个弹簧!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各种各样的弹簧玩具,大家带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弹簧里的学问,板书课题。
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研究的内容上,同时为后面学生自己设计弹力玩具提供一个范本。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4弹簧里的学问》word教案 (2)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弹簧里的学问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探究并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2.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3.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
4.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2.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及总结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
三、教学准备: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橡皮筋、弹力球等有弹性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弹簧)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弹簧)你对弹簧有哪些了解呢?2.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具有像弹簧一样的特点,大家愿意不愿意来研究它们中的学问呢?(板书课题:4.弹簧里的学问)(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谈话:你准备探究弹簧里的哪些疑问?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可能提出的问题:弹簧为什么有力量?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弹簧的力量有大小和方向?……)2.制定方案(1)你们打算怎么去探究?(2)各个小组讨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3)汇报交流(利用弹簧做游戏,去探究发现小弹簧里的大学问。
)3.实施探究各小组选择问题研究,作好记录。
我的游戏记录弹簧玩具名称我的玩法我的发现我的结论4.展示交流各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利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压缩或拉伸弹簧时,感到很费力,松开手,弹簧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它们会弹起物体.会把小球弹跑.落在地上会弹起来等等,这说明它们都可以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量。
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形变的程度,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弹簧里的学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课。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本课我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谈教学后的反思: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生活中学生对弹簧玩具并不陌生,但本节课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理解弹力却是难点。
课前我根据活动一、活动三为每组准备2个材料袋。
材料内容丰富,能调动学生动手的欲望与探究的热情。
从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看,我为学生准备的材料,真正为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爱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
科学课堂上,我以“玩”为明线,以“学”为暗线,通过“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我顺应学生们爱玩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引领着他们:玩拉力器、玩弹簧玩具、作弹力玩具……借活动中的玩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引导学生在玩中要有所发现,如:认识什么是弹簧、感受什么是弹力;其次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假设;接下来让学生有目的地边玩边研究,分成小组去研究弹簧弹力的大小,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假设,使他们对弹性、弹力有感而发;通过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与收获,使学生理解物体产生弹力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及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为鸡蛋做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这样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运用科学记录表,是提高学生实践效率的推手。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4弹簧里的学问》word教案 (2)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弹簧里的学问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探究并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2.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3.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
4.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2.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及总结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
三、教学准备: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橡皮筋、弹力球等有弹性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弹簧)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弹簧)你对弹簧有哪些了解呢?2.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具有像弹簧一样的特点,大家愿意不愿意来研究它们中的学问呢?(板书课题:4.弹簧里的学问)(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谈话:你准备探究弹簧里的哪些疑问?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可能提出的问题:弹簧为什么有力量?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弹簧的力量有大小和方向?……)2.制定方案(1)你们打算怎么去探究?(2)各个小组讨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3)汇报交流(利用弹簧做游戏,去探究发现小弹簧里的大学问。
)3.实施探究各小组选择问题研究,作好记录。
我的游戏记录弹簧玩具名称我的玩法我的发现我的结论4.展示交流各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利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压缩或拉伸弹簧时,感到很费力,松开手,弹簧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它们会弹起物体.会把小球弹跑.落在地上会弹起来等等,这说明它们都可以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量。
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形变的程度,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4弹簧里的学问》word教案 (1)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常见的力弹簧里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3.激发学生愿意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等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玩具盒子)同学们,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2.谁能帮老师打开看看?(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打开玩具盒子)3. 咦,怎么跳出来一个小猴子?它是怎么跳出来的?谁能解释一下?(学生解释原因)4.(出示弹簧)是这个吗?原来是弹簧跟我们玩游戏呢。
同学们,弹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它有哪些学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它吧。
(出示课题:弹簧的学问)(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研究的内容上。
)(二)展开探究活动活动一:玩弹簧,发现弹力的特点1. 请拿出课前搜集的弹簧或弹簧玩具,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
比一比看那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学生玩弹簧,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不同小组间交流游戏方式,让学生尽情体验游戏与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并从中有所发现。
)2. 那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学生分组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玩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3.弹簧有力量吗?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生活经验交流。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的基本特性,探究弹簧的弹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弹簧的基本特性2. 弹簧的弹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3. 弹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的弹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弹簧的弹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弹簧3. 钩码4. 实验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弹簧,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弹簧吗?弹簧有什么特点?”2. 探究弹簧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变化,让学生用量筒记录拉力的大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弹簧的弹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4. 总结:教师总结弹簧的弹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弹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含有弹簧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含有弹簧的物品,并简要描述其工作原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是否仔细,记录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时的思维是否敏捷,是否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
3.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发言,与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弹簧制作小制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4弹簧里的学问》教案 (3)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弹簧的学问
每一个学生只具有一双眼睛,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唯一应对的策略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符合他们知识层次的、能够满足其需要的那一类信息。
课堂教学尤其如此。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弹簧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研究物体的弹力有多大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弹簧的应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易让学生以回忆联想的方式取得与新知识的有意义联系;研究物体的弹力则是学生喜欢玩耍的玩具,适宜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获取事实、总结规律。
我在教学时,根据其内容上的特点在处理教学重点上作了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我出示海绵、弹簧、竹子、钢丝等物体,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摆弄来认识什么是弹簧、感受什么是弹力;然后学生分成小组去研究弹簧弹力的大小,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产生弹力的具体情况,最后结合图像资料让他们讲一讲弹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的量有了时间上的充分保证,正是这种“量”的变化导致了课堂教学“质”的提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弹簧里的学问_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起)-教育文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见过弹簧吗?你们都是在哪里见到的?评:非常好,大家都是喜欢观察生活的好孩子,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弹簧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师:那大家想不想亲自接触、感受一下弹簧?评:好,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个玩弹簧的机会,接下来,大家4人一组,来玩桌面上事先准备好的弹簧。
注意:在玩的时候要保护好弹簧,不要太用力,以免损坏它,不然你就只能看其他小组的同学玩了;另外,要控制好弹簧,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以免受伤。
师:好,现在开始玩。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我看大家都玩得非常起劲,那找几个同学起来说一下玩的过程中,你对弹簧的感受。
评: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对弹簧的感受,看来大家都是会玩的同学。
那弹簧为什么这么好玩呢?你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呢?师:提了这么多问题,大家真是会思考的孩子,那接下来,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呢?(引导学生探究弹簧有力的原因)我们就从“弹簧为什么有力量”这个问题开始,一起来探究它的解决办法。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弹簧有力量,弹簧的力量在科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弹力,那么弹簧为什么会产生弹力呢?结合刚才你玩的过程,你能不能猜一个答案?评:同学们都思考出了自己的答案,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停顿)我们还得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材料,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是纸形螺旋体,这是纸型圆柱,这是铁丝型螺旋体,这是铁型圆柱。
小学科学_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课题:弹簧里的学问教学目标:1、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有目的有层次的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力;发现形变和弹力的关系,并能把条理表达出来。
3、体验应用学到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的关系的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把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控制变量实验,并得出结论,并且有逻辑的表达出来。
学情:学生是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但对科学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结论意识,仍然是处在自发的状态,并没有意识在先的训练和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怎么样让孩子在感性的特点中移植理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板块:一:通过比较,学习概念;二、设置情境,深入探究;三、生活中的弹力;四、拓展活动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置情境,学习概念(15)1、通过猜一猜,发现弹簧的特点师:我们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把拉簧放入黑袋子)老师这里装着一样物品,谁能猜出装的什么?生:……师:对,没法猜,怎样才能猜的到?生:知道物品什么特点才能猜的到师:找个同学上来,用手摸一摸,压一压,拉一拉,掰一掰,说出这个东西特点,让大家猜?生:很凉,很硬,一圈一圈的,捏不动,能拉动,能掰动师:能拉开!那松手之后呢?能掰弯!那松手之后呢?生:……师:猜到是什么了吧?生:弹簧(如猜不出就直接告诉学生)师:请你拿出这个东西看是不是弹簧。
按照刚才老师的要求“压一压,拉一拉,掰一掰”让同学们亲眼看一看。
2、再猜,加深特点印象,引出课题师:会猜了吗?对了解了物品的特点就能猜的出来。
师:我再放入一个东西,找一个同学,像刚才那样用手摸一摸,压一压,拉一拉,掰一掰,说出这个东西特点,让大家猜?生:一捏就,一拉就,一掰弯就…(大家都会猜出是弹簧)师:请你拿出这个东西看是不是弹簧。
按照刚才老师的要求“压一压,拉一拉,掰一掰”让同学们亲眼看一看。
师:你说这两种弹簧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回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种弹簧,(板书)“弹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簧里的学问”(板书课题)3、通过对比引出“恢复到原来形状”和“弹力”完成概念认知。
16《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16《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科学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3)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4.教学时数:40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学习弹簧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将掌握弹簧的基本知识,了解弹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
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机械有所了解,包括杠杆、滑轮等。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性质,如重量、体积等。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对实验和动手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在学习风格上,三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学习。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弹簧的弹性系数等概念感到困惑。
此外,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对弹簧的安装和调整不够准确,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沟通和协作能力,影响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本节课将使用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材中包含了弹簧的基本知识、弹簧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
此外,教师还需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弹簧的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弹簧的相关知识。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
个人收集整理-ZQ当我们学习了《弹簧里地学问》这课后,静下来细想一下,我发现到:一、选择学生感兴趣地内容去开始发现每一个学生只具有一双眼睛,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地信息,教师唯一应对地策略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地、符合他们知识层次地、能够满足其需要地那一类信息.课堂教学尤其如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弹性在生活生产中地运用和研究物体地弹力有多大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弹性地应用和学生地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地关系,容易让学生以回忆联想地方式取得与新知识地有意义联系;研究物体地弹力则是学生喜欢玩耍地玩具,适宜让学生以科学探究地方式来获取事实、总结规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在教学时,根据其内容上地特点在处理教学重点上作了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地效果.首先我出示海绵、弹簧、竹子、钢丝等物体,让学生通过简单地摆弄来认识什么是弹性、感受什么是弹力;然后学生分成小组去研究弹簧弹力地大小,通过实实在在地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产生弹力地具体情况,最后结合图像资料让他们讲一讲弹性在生产生活中地应用.经过这样地处理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地量有了时间上地充分保证,正是这种“量”地变化导致了课堂教学“质”地提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采用学生自己地方式去进行发现科学课上要让学生学会好奇,学会创造,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自行学习地时间和空间,把学习地主动权还给孩子本身.在研究弹簧等物体地弹力大小时,我直接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弹簧等物体所产生地弹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自己地猜想.”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他们地探索之旅,创造之旅.有地小组把橡皮筋拉到不同地长度使它弹射出去,然后测量出橡皮筋弹射地距离,有地小组把纸作成“子弹”,测量在不同地拉力下子弹射出地远近,还有地小组把橡皮筋弹向空中,测出它落地需要地时间.在如何测量地问题上他们也想出了许多办法,有地用尺子,有地干脆用手掌去测量,还有地用书地长度作为基本单位.学生根据不同地条件、从不同地角度、用不同地方法和思路去尝试解决同一个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地创造力,把探究活动开展地逐渐深入,不断有新地发现、新地问题产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弹簧里的学问》教学反思
精编版
《弹簧的学问》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与设计意图: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
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
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我用了“弹簧做游戏,了解、发现弹簧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弹力——了解生活中的弹力——设计弹力玩具,进一步认识弹力和弹簧——课堂评价”的思路进行教学。
在课堂活动设计了三个探究式活动任务,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
论,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起促进作用,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协作和反思。
从建构策略上来看,教师非常注意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并且很好的体现了以问题解决作为课堂活动的目标。
有强烈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意识,注意了自身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怎样做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个环节属于比较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问题具体化。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科学课程标准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把眼光放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上,要努力体现出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体现课程标准对该课程的要求。
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面对实验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最后得出结
论。
通过这一课让学生探究实践,总结经验和不足,力争在今后使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