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

B .b 点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 2+和Cu 2+、Ag +

C .c 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

D .d 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332=Zn(NO Zn+2AgN )O +2Ag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置换出来银后,溶液质量减小;再跟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3232=Zn+Cu(NO )Zn(NO )+Cu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置换出来铜后,溶液质量增大。

【详解】

A 、由以上分析可知,a 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但锌还未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B 、由以上分析可知,b 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 +了,b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 2+和Cu 2+,故选项错误;

C 、由以上分析可知,bc 段是锌在置换铜,c 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

D 、由以上分析可知,d 点时锌粉已经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不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先看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再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出金属与溶液之间置换的先后顺序,最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求解。

2.在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

应:3NaOH+AlCl 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 2+2H 2O 。已知NaAlO 2易溶于水,则

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

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

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

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

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

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

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

Cu+2AgNO=2Ag+Cu(NO);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

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

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 ,故该说法正确;

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 HNO3),故该说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4.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Ⅰ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

ⅡKNO3NaCl BaCl2Ba(OH)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

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

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

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C

【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 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

C. 煅烧CaCO3,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

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6.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a B.1﹣8a C.12a D.8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故选A。

7.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①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②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③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D.④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随着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从一个不为0的值逐渐增大到硝酸钾饱和,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符合题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因为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比正确,不符合题意;

8.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B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O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3和BaSO4沉淀,因为BaCl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9.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

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答案】D

【解析】Zn +CuCl2= ZnCl2 +Cu

65 64

Fe+CuCl2= FeCl2 +Cu

56 64

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选D

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 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10044

=

x 2.2g

x=5g,故正确;

D、A到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 O═Ca(OH)2,

18 74

1.8g y

1874

=

1.8g y

y=7.4g

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29g-5g-7.4g=16.6g,故正确。

1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得到氧化钙,错误;

B、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无法得到二氧化碳,错误;

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易溶于水,错误。故选B。

12.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组内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间发生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判断物质间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相符合的选项;丙与丁均能和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所以可判断它们是氧气与碳,推断结论是否正确可采用依据选项分析判断转化是否完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但当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丙是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说法错误;

C、当丙是碳时,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丙是氧气时,乙是二氧化碳,丁是一氧化碳,甲是碳可完成该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丁是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无法与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该转化无法完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 ×100%<30%;

C. 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

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

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故选D。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答案】D

【解析】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中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但是反应物中没氧气;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

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选D

1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答案】B

【解析】A.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始终小于7;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成为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反应速率更快,即金属M比金属N反应更剧烈,所以金属M比金属N的活动性强;D.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式:a=b>c,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b>c,升温至t2℃时,ab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选B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8.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硫酸与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质量与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然后分析改用氢氧化钾,判断酸碱的过量,再分析反应后溶液的pH。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2×40

x mg

9880 x mg

=

解得x=98m 80

g

当改用m克的氢氧化钾,设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y,则H2SO4+2KOH═K2SO4+2H2O

98 2×56

y mg

98112

y mg

=

解得y=98m

112

g<x,

则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故选A。

19.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答案】B

【解析】A、氧气与硫反应可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电解可得氧气,故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无法转化为一种物质,且能生成氧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合作用可得氧气,碳与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得二氧化碳,故正确;

D、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正确。

20.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

B、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NaCl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温度无明显变化、放热,可以鉴别,正确。故选A。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1.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CO2是生成物

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

【答案】A

【解析】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增大了,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B、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反应物,错误;C、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错误;

D、反应中CaO和CaCO,的质量比为56: 100,错误;故选A。

22.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 .t 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 .t 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C .将组成在M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 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

D .t 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B

【解析】A 、据图可以看出,t 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正确;B 、 t 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30%30100g g

?<+,故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错误;C 、将组成在M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 点的甲溶液,就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正确;

D 、t 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形成t 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故选B 。

2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分离溶液中的NaCl 和CuSO 4

B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故选B。

24.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较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浓度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正确。故选D。

2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3*******.5110138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

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故选A。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6.过氧化钙(CaO2)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过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

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的主要成分为CaO2,它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还生成一种碱,其化学式为_______,Na2O2也能与水反应,原理与CaO2相同,但却不能作为鱼虾运输的供氧剂,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

(二)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资料)过氧化钙晶体(CaO2·y H2O),常温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酒精。制备原理:CaCl2+H2O2+NH3+H2O CaO2·yH2O↓+NH4Cl,装置如下。

(1)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C需要控制温度在0℃左右,采用的简单易行的办法是____,控制温度在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y H2O产率;

Ⅱ______。

(4)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y H2O。

①洗涤时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的优点是______。

②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试剂为________。

(三)过氧化钙晶体组成的测定

称取21.6克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先失去结晶水)

(1)0—150℃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根据图可知y= ____。(写出计算过程)

(3)3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Ca(OH)2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NH4Cl+Ca(OH)2Δ

CaCl2+NH3↑+H2O

防止倒吸 C中放入冰水混合物,保持冰水浴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或防止氨气挥发)快速晾干硝酸银溶液未达到过氧化钙晶体分解所需要的温度 2

2CaO2高温

2CaO+O2↑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1)由题目信息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所以碱是氢氧化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二)(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NH4Cl+Ca

(OH)2Δ

CaCl2+NH3↑+H2O。

(2)反应生成了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造成内部压强减小,增加了B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造成压强减小,液体被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3)反应温度为0℃,冰水混合物温度恰好是0℃,所以可以在C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实现温度控制;过氧化氢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容易分解,同时氨气为气体受热也容易逸出,所以需要控制温度;

(4)酒精易挥发,用酒精洗涤可以快速晾干,避免过氧化钙与水接触发生反应;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三)(1)结晶水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可以失去,在0-150℃的范围内,未达到过氧化钙晶体分解所需要的温度,温度不足以失去结晶水,所以质量不变;

(2)失去水的质量=10.8g-7.2g=3.6g,剩余过氧化钙质量=7.2g,过氧化钙分子数:水分子

数=7.2g

72

3.6g

18

=1:2,所以y=2;

(3)过氧化钙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为5.6g,减少质量为7.2g-5.6g=1.6g,假设过氧化

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为2CaO2高温

2CaO+O2↑,此时

生成氧化钙与氧气质量比=112:32=7:2,而剩余固体质量:减少质量=5.6g:1.6g=7:2,

符合上述推断,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aO2高温

2CaO+O2↑;

27.通过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装置 B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装置 C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I.给装置 A 中通入 0.1mol 二氧化碳,装置 C 中可生成 0.2mol 铜

II.装置 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与装置 D 中增加的质量相等

III.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C 处酒精灯

IV.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答案】2

C+CO 2CO 高温 吸收剩余的 CO 2 2ΔCO+CuO Cu+CO III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装置A 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CO 2CO +高温; ②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故装置B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CO 2; ③装置C 中黑色固体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 CuO Cu CO ?++; ④I 、根据反应2C CO 2CO +高温,2CO CuO Cu CO ?++可知,给装置A 中通入0.1mol 二氧化碳,装置C 中不一定生成0.2mol 铜,因为反应物碳和氧化铜的量没有确定,故选项错误;

II 、根据装置C 出的反应,

2CO CuO Cu CO ?++,装置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为一份氧原子的质量,装置D 中增加的质量为一份二氧化碳的质量,两者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III 、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应先熄灭C 处酒精灯,冷却再熄灭A 的酒精喷灯,故选项正确;

IV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将一氧化碳全部排至气球中,防止污染空气。

28.为了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一:稀硫酸+过量NaOH 溶液+少量镁粉

实验二:NaOH 溶液+少量酚酞+过量稀硫酸

实验三:稀硫酸+过量NaOH 溶液+一定量溶液

(1)以上三个实验中能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先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废液缸,充分混合后废液澄清。再将实验三的物质倒入后废液浑浊。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红色滤液b 。取红色滤液b ,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

①白色沉淀a 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

②为了确定红色滤液b 中可能有的溶质,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008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化 学 部 分 考生注意:化学部分第十大题分为两组,A 组适合学习一期教材的考生,B 组适合学习二期试用教材的考 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 –23 S-32 Ca-40 六、填表题(共10分) 27.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名称 碳酸 硝酸银 化 学 式 Zn SO 3 物质类别 碱(任写一种) 七、单项选择题(共10分) 28.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食盐水 C.牛奶 D.石灰乳 29.常温下某同学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 ,显碱性的是………………………………( ) A.桃子汁:3.5 B.苹果汁:3.2 C.鸡蛋清:7.8 D.牛奶:6.5 30.矾(V )被誉为金属中的“维生素”,其氧化物V 2O 5中矾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31.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的稳定性 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酒精的可燃性 D.浓盐酸的挥发性 32.SO 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能有效吸收SO 2的溶液是………………………………( ) A.NaOH B.Na 2SO 4 C.H 2SO 4 D.NaCl 3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O 2。有关O 2的正确认识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O 2中燃烧更旺 B.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 2 C.O 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实验室中可用加热分解水来制取O 2 34.根据实验规范,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35.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 )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加热液体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D.加入块状固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热棒足量 新丝路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 日期: 2

3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电解水 2H 2O ==== 2H 2↑ + O 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 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 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 2 === CO 2 2H 2 + O 2 === 2H 2O S + O 2 === SO 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 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 2 === Fe 3O 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 2 === 2Al 2O 3 2Cu + O 2 === 2CuO (黑色固体) 3.CO 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 CO 2化学性质: H 2O + CO 2 === H 2CO 3 (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用石灰水检验CO 2) CO 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 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 2H 2O 2 === 2H 2O + O 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 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点燃 加热 Mn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氮气约占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2H2O ==== 2H2↑+ O2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3.CO2物理性质: 密度,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01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精美版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六.选择题(共20分) 2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西瓜榨汁 C .木炭燃烧 D .糯米磨粉 28.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 29.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A .BaCl 2 B .CaCO 3 C .K 2CO 3 D .NaCl 30.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沙 B .蔗糖 C .植物油 D .大理石 31.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碳酸钙 B .甲烷 C .碳酸 D .二氧化碳 32.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碳60 D .一氧化碳 33.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 中F 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1 D .—2 34.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 .KCl B .NaOH C .NH 4Cl D .BaSO 4 35.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36.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Ca (HCO 3)2 → CaCO 3↓+ CO 2↑+ H 2O B .2Na + Cl 2 → 2NaCl C .2Mg + CO 2 → 2MgO + C D .AgNO 3 + NaCl →AgCl ↓ +NaNO 3 37.X 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 可能是 A .木炭 B .铁丝 C .氢气 D .硫粉 △ 点燃 点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N :14 Fe :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干冰 C 煤 D 纯净的空气 3实验室用试管收集CO 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 ) A B C D 4今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我市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 、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通人到澄清石灰水中 C 、闻气味 D 、看颜色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表是北京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保护和隔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 )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可燃性 D 具有稳定性 9在烤肉中含有某种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 20H 12,有关该物质的正确说法是: (A )该物质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1 (B )该物质共有34个原子 (C )100克该物质含氢5克 (D )它是由氧气氧化生成的一种氧化物

上海市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化学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大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 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六、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7.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氢气 D. 二氧化碳 28. 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A. He B. P C. Si D. Al 29. 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1 C. +2 D. +4 30.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番茄汁 B. 矿泉水 C. 牛奶 D. 蒸馏水 31.本市公共场所已全面实施禁烟。香烟烟雾中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32.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A. B. C. D. 33.氢氧化钙是一种建筑材料,它的俗名是() A. 生石灰 B. 石灰石 C. 大理石 D. 熟石灰

34.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水和双氧水 C. 金刚石和石墨 D. 氧气和液氧 35.物质在氧气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木炭:发出白光 B. 硫粉: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大量白眼 D. 铁丝:火星四射 36. 在化学反应2323H WO W+3H O +???→高温中,氧化剂是 ( ) 3A.WO 2B. H C. W 2D. H O 37.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 ) A. 玻璃棒 B. 蒸发皿 C. 烧杯 D. 天平 38. 氢氧化镁可治疗胃酸过多:222Mg(OH)2HCl MgCl 2H O +??→+,该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9. 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加热胆矾 B. 倾倒液体 C. 氢气还原氧化铜 D. 测定溶液PH 40. 常见的实验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活性炭吸附墨水中的色素 B.氢气燃烧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D.稀硫酸除铁锈 41.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 A.生石灰可作干燥剂 B.氧气可作燃料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D.稀硫酸除铁锈 42. 化学方程式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 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课时一] 第§-1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解 1 2、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水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性质要发生改变: 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会发生改变。 例如:食盐水能导电,而水则不能导电。――原因:食盐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金属导体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012年上海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六、选择题(共20分) 27.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汞的元素符号是( ) A .Ag B .He C .Hg D .Mg 28.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大米酿酒 C .木柴燃烧 D .铁钉生锈 29.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水的浮力 C .水的分子结构 D .水的元素组成 30.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 ) A .无色 B .紫色 C .红色 D .蓝色 31.含有+2价氮元素的物质是( ) A .N 2O B .NO C .NO 2 D .N 2O 5 32.定向爆破常伴有反应:2Al+Fe 2O 3???→高温 Al 2O 3+2Fe ,此反应中还原剂是( ) A .Al B .Fe C .Fe 2O 3 D .Al 2O 3 33.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右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 的物质是( ) A .CaCl 2 B .SiO 2 C .H 2O D .Fe 2O 3 34.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碳60——石墨 B .氢氧化钾——纯碱 C .氯化钠——食盐 D .硝酸钾——草木灰 35.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 3+CO 2+H 2O →Ca(HCO 3)2此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6.“○”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 1. 现象: △

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现 象 原 因 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

2013-2014高坪镇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 第4章复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全运会火炬将在全国传递。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可燃物②使用铝合金外壳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有足够多的氧气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 成A2C的质量是 A.64g B.18g C.80g D.9g 4.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 5.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NaCl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7.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上海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读体积D.测水温 【解答】解:因为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显酸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显碱性的食物,以中和胃酸,玉米粥、豆浆和鸡蛋清的pH均大于7,显碱性,适宜多吃。而苹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不宜多吃。 故选:A。 4.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A.煤B.水能C.天然气D.石油 5.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A.降低温度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D.降低着火点 6.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A.牛奶B.馒头C.鸡蛋D.猕猴桃

7.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 二、填空与连线题(本大题共5分) 8.将下列试剂(纸)与其能检验的物质相连。 班氏试剂水 澄清的石灰水葡萄糖 氯化钴试纸二氧化碳 9.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溶质是_____,溶剂是_____。 四、分析与综合(本大题共10分) 10.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上海积极推进水环境整治,围绕“2018年底前全面稳定消除河道黑臭,2020年力争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的目标,深化河长制、落实湖长制,全力以赴打好“消黑、消劣”攻坚战。 (1)由图1可见,2018年上海市主要河流水质类别中占比最高的是_____类水体。 (2)由图2可见,上海市主要河流中氨氮浓度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_____;近年来全市主要河流的该污染指数变化明显呈_____(下降/上升)趋势。由此推断,上海市主要河流的水质在_____(变好/变差)。(3)以下对这种变化趋势的解释,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 A.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2013年上海徐汇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上海徐汇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化学部分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K-39 Ca-40 六、选择题(共20分) 27.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家用燃气 C.医用酒精D.二氧化碳 28.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A.S B.H2S C.SO2 D.H2SO4 29.物质在运动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熔化 B.粉尘爆炸 C.海水晒盐 D.黄瓜榨汁 30.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前者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后者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 A.硫粉、白磷 B.镁带、红磷 C.蜡烛、木炭 D.纸张、铁丝 31.对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3O2——表示三个氧分子 B.——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C.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元素 D.3H——表示三个氢原子32.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碘加入酒精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食盐加入植物油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33. 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A.烧碱:Na2CO3 B.氧化铝:Al2O3 C.氯化铁:FeCl2 D.生石灰:Ca(OH)2 34.纳米材料是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碳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35.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36.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37.我国早在西汉发现的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uO + C → 2Cu + CO↑ B.Hg + CuCl2 → Cu + HgCl2 C.2Fe + 3CuSO4 → 3Cu + Fe2(SO4)3 D.Fe + CuSO4 → Cu + FeSO4 38.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7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第3页(共26页) 化学试卷 第4页(共26页)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合卷化学部分 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K 39—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 ) A .2 O B .2 N C .He D .2 CO 2.属于金属的是 ( ) A .Mg B .2 O C .S D .P 3.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 ) A .Cu B .CO C .KCl D .3 KNO 4.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3 O B .2 H O C .2 Cu(OH) D .2 3 H CO 5.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 .碳 B .氧 C .氢 D .氯 6.氢氧化钙俗称 ( ) A .烧碱 B .纯碱 C .熟石灰 D .石灰石 7.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 A .难溶性 B .稳定性 C .吸附性 D .可燃性 8.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 B .铁粉和铁丝 C .液氧和氧气 D .银和汞 9.能去除铁锈的试剂是 ( ) A .氯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 10.关于“2 3 K CO ”说法错误的是 ( ) 在 此 卷

化学试卷 第5页(共26页) 化学试卷 第6页(共26页) A .名称:碳酸钾 B .类别:盐 C .焰色反应:黄色 D .用途:可作钾肥 11.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 .分子种类 B .分子间距 C .原子大小 D .原子种类 1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3 4 3Fe+2O Fe O ??? →点燃 B .2 2 Fe+O FeO ???→点燃 C .2 3 4 Fe+O Fe O ??? →点燃 D.223 4Fe+3O 2Fe O ??→ 13.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 A .减少空气通入量 B .充分利用热能 C .块状煤碾成粉末 D .净化尾气 14.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方框内应是 ( ) A B C D 15.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 ( ) A .呈中性 B .pH 7> C .属于悬浊液 D .属于溶液 16.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滴管口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于天平上 A B C D 17.根据化学方程式:2 2 2 2H O 2H +O ??? →↑↑通电 ,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 A .反应所需条件 B .生成物的状态 C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 .氧气可助燃 18.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示,40℃时将60 g 该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有关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第一章第二节 1.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 有其他物质生成 B. 有能量变化 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D. 发光发热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酒精挥发 C. 冰雪融化 D. 铁片生锈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 可燃性 C. 延展性 D. 挥发性 4.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 B. 取暖用的煤炭 C. 温度计中的水银 D. 炒菜用的铁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 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 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 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 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 (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 (5)点燃、熄灭酒精灯; (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