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温儒敏谈语文教学几点注意问题
温儒敏谈语文教学几点注意问题
温儒敏是现代语文教育中的知名学者,他对于中文教学有着很深的
研究和思考。
在语文教学方面,他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注意问题。
下面
我们将会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温儒敏看来,语文的核心在于“言语思维”,即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
的思维。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他认为,教师
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身
的思考和表达来掌握语言和知识。
二、注重语境教学
温儒敏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在语境中产生的,而不是孤立的单词或语句。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境教学的方法,通过生动
的语境描述以及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三、探究交际功能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因此,语文教育应该不仅注重语言形式的传授,还要注重交际功能的探究。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各种交际情境,掌握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学会在不同情景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四、培养文化意识
中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渊源。
温儒敏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究,对于现代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语境教学的方法、交际功能的探究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得语文教育真正地实现其培养人的宏伟目标。
语文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温儒敏总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
语文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温儒敏总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中国教师报导读10月18日,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教师业务提升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下面的正文就是他的5点看法。
我先发言,不是什么专题报告,就是漫谈吧,希望能与在座老师互动,能听到你们的意见,向大家学习。
我先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中大家议论较多的问题讲几点意见,然后再讲讲语文教师业务提升的问题。
1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讲稿资料)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
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
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
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
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
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
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科学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科学教学的24条建议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索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强调科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科学研究需要实践操作,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实验机会,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
4.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5. 建立联系:将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6. 重视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和发掘新知。
7. 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模拟实验等,提升科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8. 引导批判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和思考科学的本质。
9. 实践与理论结合:科学教学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验证学生的理论知识。
10. 引导科学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的奥秘。
12. 强调实证实践:科学教学应注重实证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科学规律。
13. 培养科学态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包括尊重科学事实、遵守科学规律和保持科学精神。
14.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探索性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实践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6. 注重知识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
17. 培养团队合作:科学教学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18. 引导创新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首先让我代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感谢大家采用这套教材,我想介绍一下这套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它与其他版本(包括原来人教版)的不同,还想从七个方面讨论“部编本”教材“新”在何处,并结合教学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
“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
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
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
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
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
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
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编、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温儒敏:用好四至六年级统编版教材的八个建议
温儒敏:用好四至六年级统编版教材的八个建议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如何做?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不是贴标签,也不是穿靴戴帽。
也不完全是政治的需要,要把它作为教学的目标。
新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根本理念,有整体构思。
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归纳“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备课时,应当对整个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单元结构,特别是人文主题的安排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每册,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要了然于心。
什么叫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教育必须是语文的,是通过自然熏陶,能紧密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的,不是贴标签的。
现在的教学中,常常见到外加的空话、套话、大话,不能体现语文的特点,也难于走心。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那一页,引用了王维的一句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看课题,我们知道主题是人与自然,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我们不一定要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归纳,可以找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主题。
口语交际中,有这样一句话:和大自然接触,能让人心旷神怡,这就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这就是人文性。
主题就实现了。
当然教材中还提示了,这个单元不难发现,人类很多行为正在破坏我们的环境,是不是拔高了?实现人文教育,不要动不动就套用大词。
再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导读,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
学生理解比较难,所选的几篇文章,如果贴近学生的特点,宁可从坚毅、清贫、奉献等角度来启发学生学习,不要用大词。
如“清贫”,教材中并没有解释,比如战士们的奉献,用“无名”可以进一步解读。
大词很重要,是对成年人的,把大词变为儿童能理解的词,要下一番心思。
立德树人,不只是完成政治的要求,而是教学目标,要为培养正常的人而奋斗。
不一定每一课的教案都要写上“立德树人”的字条,它应该是处处渗透的,不一定专门去讲,它已经在起作用。
总之,立德树人,应该是润物无声。
总主编温儒敏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
总主编温儒敏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我觉得教学是值得用整个人生投入的事业,是我所痴迷的乐事,是一份完美的精神追求。
”10年前,北大教授温儒敏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称号,这一简洁凝炼的获奖感言,是他几十年教育生涯的总结,他享受这追求与奉献的过程。
温儒敏曾历任许多学术要职:北大中文系主任、北大出版社总编辑、北大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除了专业研究,温儒敏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语文教育的研究与组织工作。
从大学语文到中小学语文教育,编教材、开讲座包括身体力行讲课,他从多方面着手,希望带动大家回到语文教育的本质,“把学生被‘应试式’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担任“部编本”教材总主编,是温儒敏将理想变为现实之一种途径和呈现。
2012年,教育部聘任温儒敏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以人教社编辑为主,从全国调集数十位专家和特级教师,历时5年,编撰一套全新的教材。
目前,这套中央直接过问的“部编本”教材已部分在全国投入使用,今后数年将成为全国统编的语文教材。
9月16日,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希望能“治一治”语文教学不读书、读书少的通病中华读书报:近五年做“部编本”教材,是否需要对中小语文教育多做一些调研?温儒敏:1999年我担任中文系主任,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会议。
2004年北京大学成立语文教育研究所,没有编制,但做了很多事情,带动了全国七所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心)成立,关注语文基础教育。
北大中文系关注语文教育是有原因的。
当时师范大学重点学科的设置和论文发表都向综合大学看齐,认为师范是小儿科,都希望升格,不太愿意在师范上下功夫。
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开始,小学四、五、六年级也要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
我就教材的编写理念、框架、体例,以及使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
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虑的也应当是“立德树人”。
这是很高的目标,也是必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
不宜对这个要求做简单化理解,以为只是政治口号。
教材体现“立德树人”是颇为用心的,有一个通盘的构思,希望能做到“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在教材中,“立德树人”不是贴标签,不是“穿鞋戴帽”,而是时常要想到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
这个构思到了高中,就更明确了,归纳为三个词——“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轴,其实在编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时,也是力图以这三个词所体现的精神作为目标的。
小学语文教材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呢?也可以从这三个词所体现的编写主轴去看,去理解教材的结构框架、单元划分、课文选择和教学设计。
老师们只要按照教材来实施教学,有这方面的自觉,“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有了基本的依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如何体现“立德树人”的?从课文选择看,增加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课文,同时也兼顾到其他类型的文化。
所选课文注重经典性,这就保证了教材的“材”是有利于“立德树人”的。
再看框架结构。
新教材以双线组合来设计教学单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文体和语文素养等要求。
每个单元都有一句格言或者诗句做导语,以比较灵活的方式把单元的人文主题标示出来。
备课时应当先琢磨导语的含义,结合单元的课文去把握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
主题可能比较宽泛,但总有大致的指向。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首页写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课文,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温儒敏语文教学
温儒敏语文教学温儒敏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育领域中的泰斗,被誉为“语文教育的保卫者和卫道士”。
他凭借深厚的教育功底、卓越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语文教育的独特见解,在中国语文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温儒敏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教学理念温儒敏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完全围绕着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展开。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是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
因此,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和开发,让语文教育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温儒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能够自主运用语言的人。
在教学中,他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觉探究,并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服务。
温儒敏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被誉为“启发式教学法”。
2.注重实践性温儒敏主张,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将学习活动融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掌握语文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他认为,真正的语文运用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实现。
3.重视语境教学温儒敏提倡“语境教学”,认为语文教学需要结合语境,注重语句的意义、作用,启发学生从语言的意义、格调、文化内涵、修辞特征等方面去理解文本,从而真正理解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中,他尤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和文化角度去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4.强调思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温儒敏强调思维教学。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引领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
他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三、总结作为中国语文教育领域中的泰斗,温儒敏先生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性、结合语境教学、强调思维教学等方面的方法,从而推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
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
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
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
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
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
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
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
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
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
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
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
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0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温儒敏给语文老师的24条建议
温儒敏给语文老师的24条建议以下是温儒敏给语文老师的24条建议:1.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爱语文,对语文充满激情。
2. 用心阅读,尝试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与学生分享这些理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4. 注重语文素养,包括汉字书写、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反思和质疑。
6.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内在的快乐。
7.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扩充阅读量和阅读广度,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8. 强化基本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打好基础。
9. 形成学生语文自学、自悟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0. 重视课内外的外语学习,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1.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演讲、辩论基本技能。
12. 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
13. 从兴趣出发安排学习内容,注重个性化差异和兴趣升华。
14. 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深入理解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
15. 强调语文规范性,注重错误的纠正和文风的培养。
16.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监督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18.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关心学生问题和疑虑,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19. 常与同事、家长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和家庭背景,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20. 重视评价体系建设,权衡综合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的比重。
21.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个性化教育,把握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潜能,更好地发展学生。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文学的魅力。
23. 重视真实体验,丰富学生的文化阅历,提升文化自信。
24.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024秋季小学语文统编版新教材变化
2024秋季小学语文统编版新教材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近两年来,课堂教学充满了各种挑战、探索与反思,大概念、大目标、大任务理念进一步彰显,大单元、项目化、跨学科学习等新形态正在探索,核心素养培育、学科实践、任务设计、过程性评价等新实践逐渐提质,协同育人、教学生态、真实情境等新指标纳入视野。
来看一看了最新教材的单元目录,可以发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都没有大变,只不过是一些前后顺序的调整、几篇课文的调换罢了。
在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总主编温儒敏在会议上发表讲话,给老师了五点建议:1.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2.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3.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学4.单篇与群文是并存的5.老师读书的三个圈层01一年级语文教材变化文本解读一、选文变化较大,选文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我上学了单元新增“我爱我的祖国”一课2.新增一课“两件宝”3.删去课文“画”4.删去课文“大小多少5.删去课文“青蛙写诗”6.删去课文“明天要远足”7.删去课文“大还是小”8.删去课文“项链”9.删去课文“小蜗牛”二、“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02二年级上册教材变化文本解读一、选文变化。
明确分出八个单元,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课文“曹冲称象”替换为“彩虹”(原一下课文)2.课文“一封信”和“妈妈睡了”替换为“去外婆家”3.古诗“夜宿山寺”替换为“江雪”(原日积月累)4.课文“风娃娃”替换为“称赞”(原书我爱阅读的篇目)二、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03三年级上册教材变化文本解读一、选文变化1.犟龟(新增)2.香港,璀璨的明珠(新增)3.古诗三首:鹿柴(原书四上第一单元日积月累)4.一定要争气(新增)二、习作部分变化第二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三单元习作(原书第四单元习作)第四单元习作(原书第三单元习作,有稍微变动)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二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04四年级上册教材变化文本解读一、选文变化1.田忌赛马(原书五下课文)2.长城(新增)3.颐和园(原书四下课文)4.秦兵马俑(新增)二、习作变化第六单元习作(新增)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新增一个习作,有两个单元调换顺序。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01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
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
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
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
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
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
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导读:我认为能按下读书的悬念,播下“读书种子”的课就是好课。
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关于语文教学的24句金玉良言(摘录自《你教的可能是“假语文”》)。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
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
如果其中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
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
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
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
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
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
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
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
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
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01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
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
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
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
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
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
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2024秋季语文新教材变革——总主编温儒敏给语文老师们的五点建议
2024秋季语文新教材变革
——总主编温儒敏给语文老师们的五点建议在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总主编温儒敏在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谈了以下五个话题:
1.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
2.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3.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学
4.单篇与群文是并存的
5.老师读书的三个圈层
就上述五点,做了以下简要梳理。
1. 应对统编教材更新的策略
面对统编教材的大幅度更新,教师们自然感到压力。
新的教材带来了许多新课文和新的教学方式,这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并非彻底颠覆原有教学体系,而是基于传统基础上的改良和革新。
因此,通过逐渐适应和学习,是可以掌握这些新内容的。
在应用新教材时,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当地教学条件,有计划地实施改革,而不是盲目跟风或一刀切。
2. 理解并应用“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强调以“学习任务群”作为单元教学的组织核心。
教师在备课时,。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对语文教学的22条建议
温儒敏对统编语文教材使用中22个问题的解答——据“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温儒敏讲话记录整理而成微雨微雨随笔昨天11月21日至22日,“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非常庆幸我能够通过网络享受到这一场语文教育的盛宴,能够聆听到各位教育大咖对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和经验分享。
从直播开始到结束,我都认真地聆听并做了较详细的笔记,感觉这次论坛的每一场报告都充满对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无限热爱,对语文教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我相信,每一位热爱语文教育的老师都会从中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发。
因此,我将这些笔记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以期我们能“以阅读的方式改变语文,以语文的方式改变教育”。
今天我首先分享语文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对统编语文教材使用中22个问题的解答。
第一个问题:统编教材识字写字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教认字写字?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遵循八个字“识写分流,多认少写”。
识写并进很难的,所以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以前那种教育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是现在呢,小孩也没那个时间。
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大致上就可以实现独立的阅读。
我们不提倡大量写字。
一年级的下册附了一个表,400个字是会认的,200个字是会写的。
有的老师会问了,那你是怎么编这些字的呢?这400个常用的字,我们请了北师大的一个团队做了调查,大面积的调查,是儿童用字的调查,不是人民日报用字的调查。
我举个例子,像“蝴蝶”这两个字很难写,但必须要小孩认识它。
这个是儿童读物中经常出现的词,它在字频栏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就列入那400个会认的字里。
就这样的啊,所以编这个教材是要做很多基础研究的。
另外,教材有意安排多元认字,拼音认字只是一个方面,不要完全依赖拼音。
以前认字要求“四会”,还要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等。
这样会拖累认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的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
有些专家也来纠缠,因为他研究的就是汉语拼音。
在以前,一开始就学汉浯拼音的,现在把它推后了。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创新点之五
•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 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 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 兴趣。
• 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 的延伸。
• 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 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 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 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
创新点之一
• 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 少了。
• 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 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 效。
变化
• 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 识字教学。
• 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之四
• 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 同课型。
两种课型不同
•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 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 激发读书的兴味;
• 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 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 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 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 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 也会有些困难。 • 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
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从长远看, 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老师自身,这 一定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好机会。
教材教法培训
• 1、人教社的培训 • 2、北京众智云集教育科技公司 • 联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培训 • 特色是后续跟进,专题研讨,网络与面授
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的五个渠道
• 教师用书 • 单元导语 • 思考题和拓展题 • 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 • “补白”
• 老师们使用部编本教材,要注意这5个“渠 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 体的教学中。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
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
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
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
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
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
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
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
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
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
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
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
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
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
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
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
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
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
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
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
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
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
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
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
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11.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只是“半截子”的。
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
抓住这条,就可能化繁为简。
语文江湖很大,有各种流派,你提出某种观点,挑刺都会很多,但还是要抓住读书这个本质。
12.要让学生对读书对语文课有兴趣,前提就是语文老师是“读书种子”。
可惜现在许多老师都不怎么读书。
即使读一点,那也是教辅、文摘、微信一类,是所谓“悦读”,或者只是很功利的职业性阅读。
老师不读书,怎么指望学生喜欢读书?我主张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而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13.我建议把书目的提供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语文老师可以借这个书目来做两件事。
一是激发读书兴趣。
你推荐了30本,他能够读3本就不错了,慢慢进入状态,唤起阅读的兴趣。
怎么引起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得想想办法。
第二,就是读书方法。
书目不只是介绍书,还提示了读的方法。
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是基本的语文素养。
14.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
15.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
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对此很少关注,专家也很少研究。
16.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周国平先生讲到阅读就是最初的恋爱,恋爱搞得全都那么严肃,甚至面目可憎,那怎么可以?我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17.检讨一下,我们有些关于读书的传统的观点是不一定对的,比如“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强调读写结合,可以这样要求。
但这不应当作读所有书都必须遵循的戒律,凡是读书全都要求“动笔墨”,那就不切实际了。
18.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
19.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
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20.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21.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22.写作教学不能停留于教给一些技巧方法,还要教“用脑”。
23.我特别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
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等等。
不同的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
何况课型不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24.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要“减肥”“消肿”》一文中曾引用梁增红老师的一段话:把注意力放在了语文课以外的各种活动上,语文课逐渐式微,买椟还珠,语文课堂教学是伴娘拐着新郎跑。
繁花似锦的形式如雨后春笋,什么课前三分钟演讲,什么拓展延伸,什么课本剧表演,什么语文综合活动,吹拉弹唱进课堂,声光电齐上,“武装到牙齿”,一时满目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
可是,妖艳无比的打扮,却没有改变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处境。
梁老师把这些现象归纳为“外延无限延伸,内涵不断虚脱”。
那什么是好课?我认为能按下读书的悬念,播下“读书种子”的课就是好课。
一堂课如能拈一朵小花,相机诱导读者发见美、审鉴美、思慕美,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