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王好战,请以战喻》精品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f6b12fdd3383c4ba4cd213.png)
足之道也。
蚤:通“早” 施(yí):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 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 什么人,(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 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 个“之”是助词,取独,后一个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城里没一 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墓地里,走向祭 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 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 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 相泣于中庭,而良人 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由:介词,从 之:音节助词 则:那么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几稀,不 多,一丁点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升官发 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 人,是很少见的!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 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 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 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蚤:通“早” 施(yí):通“迤”,斜 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从:跟随 国中: 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 之: 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 的人 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 肉 不足: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 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 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 什么人,(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 尝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 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 个“之”是助词,取独,后一个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城里没一 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墓地里,走向祭 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 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 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 相泣于中庭,而良人 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由:介词,从 之:音节助词 则:那么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几稀,不 多,一丁点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升官发 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 人,是很少见的!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 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 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 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王好战请以战喻》资料PPT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6e8280b14e852459fb5714.png)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 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 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
(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之知 也。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余之人不余欺也 ④大王来何操 ⑤夫晋,何厌之有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 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 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第二则
孟子
齐人有一 妻一妾而处 室者,其良 人出,则必
处室:住在一起。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餍:满足、饱食。
餍酒肉而后 反:通“返”。
反。其妻问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
所与饮食者, 的人。
则尽富贵也。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 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 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 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 这样改好不好?
明确: 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
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 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耀,这就产生出 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
寓意分析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齐 坟场的“乞” 妻妾面前的“骄” 人
有 一
对比二:
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
其妻告其妾 曰:“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问其与 饮食者,尽富 贵也,而未尝 有显者来,吾 将瞷良人之所 之也。”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名望的人。 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 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 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 词,消独,后一个“之”是 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第二单元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第二单元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a9e419a2161479171128a6.png)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鼓:击鼓,n.作v. 之:音节助词。 曳(yè):拖着。 兵:兵器。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凭借。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 我用战争做说明吧。咚咚地敲响战 鼓,两军的兵器已经交接,(兵士) 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 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人逃跑了 五十步就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步,去笑话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 么样呢?‛
第二则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 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 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 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 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 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之祭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树:名→动,栽种; 之: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以:介词,凭借 衣:yì ,穿,名→动 帛:丝织品; 豚:小猪; 彘:大猪; 之:代词,复指; 畜:动词,喂养 无:通“毋”,不要 失:错过; 食:吃
译文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了。 畜养鸡、狗、猪,不耽误它们的 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 肉了。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夺:耽误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庠、序:古代的学校 申:反复陈述; 孝:尊敬父母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后置 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 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dfd2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c.png)
对于
黄河北部
到
这样
考察
荒年
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取独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以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 谨庠序之教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第二章
问题探讨
第三章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添加标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添加标题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添加标题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01
添加标题
表推测, 大概
04
添加标题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告诉
通“猝”,突然
何、哪里
数词作动词:统一;
动词,亲附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夫:那;人牧:人君
期待
由:通“犹”; 就:流向
重点字词梳理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禾苗
遇仁政而归之
大水流向低处
黄河北部
到
这样
考察
荒年
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取独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以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 谨庠序之教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第二章
问题探讨
第三章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添加标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添加标题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添加标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添加标题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01
添加标题
表推测, 大概
04
添加标题
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
告诉
通“猝”,突然
何、哪里
数词作动词:统一;
动词,亲附
然:形容词后; 之:动后助词,无义
夫:那;人牧:人君
期待
由:通“犹”; 就:流向
重点字词梳理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禾苗
遇仁政而归之
大水流向低处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资料共47页PPT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资料共4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be8e6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5.png)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资料
26、机遇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26、机遇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6b37e3102de2bd96058868.png)
子 骄:轻视。
由:介词,从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之:音节助词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 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 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译文:‚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那 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如果)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一场大雨,那禾苗就会茂盛 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档它的生长呢?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 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着 他了。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哗啦 啦的气势盛大,谁又能够阻挡他们呢?‛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 顾:回过头看、环视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其妻归,告其妾, 仰望: 曰:“良人者,所 古:依靠、指望。 仰望而终身也,今 今:今指仰起脸来看 若此。”与其妾讪 讪:讥讽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未之知:“未知之” 宾语前置句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
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 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 《孟子》如药,最宜祓弊。
由:介词,从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之:音节助词 所以……者:用来……的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
译文:(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 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 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译文:‚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那 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如果)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一场大雨,那禾苗就会茂盛 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档它的生长呢?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夫:那 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引领:伸长脖子 而:表修饰
诚:果真 由:通“犹”,好像 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
译文: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 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着 他了。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哗啦 啦的气势盛大,谁又能够阻挡他们呢?‛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 顾:回过头看、环视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其妻归,告其妾, 仰望: 曰:“良人者,所 古:依靠、指望。 仰望而终身也,今 今:今指仰起脸来看 若此。”与其妾讪 讪:讥讽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未之知:“未知之” 宾语前置句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
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 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 《孟子》如药,最宜祓弊。
【高中语文】王好战,请以战喻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王好战,请以战喻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17a01b3169a4517723a37c.png)
王好战,请以战喻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譬喻论证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 比喻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人们 熟知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寓 言、传说等。 • 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 《孟子》的犀利 • 《庄子》的恣肆 • 《荀子》的浑厚 • 《韩非子》的峻峭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 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 利益。(以德治国,诚信社会)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本节课所要完成目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性格。 2、了解孟子散文的魅力, 掌握譬喻说理的好处。
3、体悟孟子及其思想的现 实意义。
• 善辩。 •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 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 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 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 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譬喻论证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 比喻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人们 熟知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寓 言、传说等。 • 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 《孟子》的犀利 • 《庄子》的恣肆 • 《荀子》的浑厚 • 《韩非子》的峻峭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 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 利益。(以德治国,诚信社会)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可持续发 展,绿色产业,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科技是第一生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3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727a1c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a.png)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 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由于他的主张与战国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是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孟子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孟子》有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 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 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 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讨论:
孟子的理想政治—“仁政”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道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译文: 五亩地的宅院,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可以穿 上丝织衣服;鸡、猪、狗等的喂养,不要错过它 们的养育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 亩的农田,不要耽误他们的农作季节,数口的人 家就可以凭借这而没有饥饿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网不进入 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了;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 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 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养活家人,埋葬死 者没有遗憾了。这是王道的开端。
请以战喻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 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由于他的主张与战国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是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孟子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孟子》有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 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 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 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讨论:
孟子的理想政治—“仁政”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道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译文: 五亩地的宅院,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可以穿 上丝织衣服;鸡、猪、狗等的喂养,不要错过它 们的养育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 亩的农田,不要耽误他们的农作季节,数口的人 家就可以凭借这而没有饥饿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网不进入 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了;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 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 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养活家人,埋葬死 者没有遗憾了。这是王道的开端。
《王好战 请以战喻》70页PPT
![《王好战 请以战喻》7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68638df111f18582d05a8e.png)
《王好战 请以战喻》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马兰兰)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马兰兰)](https://img.taocdn.com/s3/m/f273a1d6da38376baf1fae2b.png)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 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 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
般,令人生疑。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 关键?
明确:而未尝有显 者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
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
心
民生的道理
第四则
孟子
cù)沛然(pèi ) • 卒然( shì) 嗜杀( • 枯槁(gǎo) wū ) • 恶乎定(
孟子见梁襄王。出, 语人 语:告诉 望:从远处 曰:“望之不似人君,就 看 人君:国君 就: 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 靠近,接近 畏:使人 问曰:‘天下恶乎定?’ 敬畏 卒:通“猝”,突然 “吾对曰:‘定于一。’。 恶乎定:怎样安定。恶, 何,哪里 定于一:安 ‘孰能一之?’“对曰: 定于统一 孰:谁 嗜: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爱好 与:动词,亲附 ‘孰能与之?’ 译文: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告诉别人说“远远
四、《孟子》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
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
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 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 《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 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
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
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
• 《孟子》如药,最宜祓弊。
其妻归,告其妾, 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 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仰望:依靠、指望。今指 敬仰而有所期望 讪(shà n):讥讽 相泣: 相向涕泣,面对面哭 于中庭:在庭院中,介词 结构后置 未之知:宾语 前置 施施(yí yí ):喜 悦自得的样子 骄:轻视。
《王好战,请以战喻》40页PPT
![《王好战,请以战喻》4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3fa93976eeaeaad0f330a9.png)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王好战,请以战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王好战,请以战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课件_祥解
![《王好战_请以战喻》ppt课件_祥解](https://img.taocdn.com/s3/m/9b4abeec3b3567ec102d8ab5.png)
郭墦间,之祭 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 他——此其为 餍足之道也。
卒,最后 之:去、往 东郭:城之 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 乞其
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 不足: 不够吃,没有吃饱
顾:回过头看、环视 之他:走向其
他人
其:大概 为:是
道:方法。
其妻归,告其妾, 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 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 中庭,而良人未之 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译文: ‘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
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 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如 果)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一场大雨,那禾苗 就会茂盛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档它 的生长呢?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 归之,由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仰望:依靠、指望。今指 敬仰而有所期望 讪(shàn):讥讽 相泣:相向涕泣,面对面 哭 于中庭:在庭院中, 介词结构后置 未之知:宾语前置 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
样子
骄:轻视。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 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由:介词,从 之:音节助词 则:那么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所以……者:用来……的 方法 利达:显达 希:通“稀”,少。几稀, 不多,一丁点
明确:而未尝有显 者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
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 方面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孟子生平事迹
(1)身世: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 庭贫困 (2)少年教育: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故其 学术渊源,与孔子一脉相承(孔子——曾参—— 孔伋(子思)——?——孟子)。 • 孟母教子 • (3)周游列国:倡行“仁政、仁义” • (4)老年著述并授徒:与弟子合著《孟子》七篇, 述孔子之意,明先王之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 “义”认为仁必须落实于义,而仁义礼智根 于心 • 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 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本义: 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引申为为之 所当为。
5.《孟子》简介
• 《孟子》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 娄、万章、告子、尽心),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 话。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孟子本人和 门徒(公孙丑、万章)共同完成的(司马迁说)。 从体制上说,《孟子》属对话论辩体散文,但留 有语录体痕迹,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 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 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是古代散文由 章到篇的过渡性作品。
• 孟子:独行其道,坚持不退让,狂放豁达。“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 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曰:“岂谓是与?曾子曰: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 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 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 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 与有为也。 ”
3.君民关系:民本论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 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挑战君主的绝对权威
4.人格追求: “大丈夫”
• 孟子论人的人格之美,以尧舜为榜样,以 “大丈夫”为基本准则。人格高尚者,称之 为“大人”,以“大丈夫”为人格之尊者。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5.文艺思想
• 以意逆志——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者要根据 自己的生活阅历、思想意志体验理解作者的 作品,而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 全篇的主旨) •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知言养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作者必须首先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
• 又如《梁惠王上》的“齐桓晋文之事”章, 是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
《孟子》的论辩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或顺应对方心理,启 发诱导;或迂回包围,引人入彀;或设问反诘,步步紧逼。
文章因此显得跌宕多姿,富于雄辩性和说服力。
(2)长于譬喻(善用比喻和寓言) • 赵歧《孟子题辞》:“长于譬喻,辞不迫切, 《滕文公》下“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二、《孟子》的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核心:施仁政、行王道
主要见于《寡人之于国也》和《齐桓晋文之事章》
仁政与王道的内容:反对兼并战争,减轻 赋税和制民之产,使百姓安居乐业,举贤任 能,加强文教德治。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省刑罚,薄赋税,制民恒产
2.哲学思想:性善论,良知论
(《列女传》)
断织喻学
•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 请去之。”曰:“何也? ”曰:“踞。”其母日曰: “ 何知之? ”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 乃汝无 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 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 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非妇无礼 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韩诗外传》)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 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 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 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 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 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点的论文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 能也,非不为也。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yè )兵 ,通“途” (2)涂( tú )有饿殍 ( piǎo ) n )狗彘( zhì )之畜( xù ) (3) 鸡豚( tú (4) 数( cù )罟( gǔ )不入洿( wū )池 ,通“毋” (5) 无( wú )失其时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如“齐人有一妻一妾”,中“良人者,所仰 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评点家说:三字顿 挫,无限烟波)
• •
2.气势浩然的文风 文采华赡,清畅流利,气势充沛,感情强 烈,很富于鼓动性。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
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 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 赵岐 :“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 ”(《孟子 邦。’ ──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题辞》) 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 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苏洵:“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 而其锋不可犯”(《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请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3.孔孟之别
孔子:宽厚谦和 • 温、良、恭、俭、让
•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 廷,便便(biàn )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 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君在, 踧踖(cùjí)如也,与与如也。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不下。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思耳矣。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 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 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 达之天下也。
三、《孟子》的文学价值
1.长于论辩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 •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 “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曰:“已之!”曰: (1)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如《梁惠王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 下》中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下)
5702中学:邓西谋
《孟子》
一、孟子简介 二、《孟子》的思想内容 三、《孟子》的文学价值
孟子(前372?-前289?)
一、孟子及《孟子》简介
•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鲁国 人(今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 字子车、子居。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 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 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 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 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以《孟氏宗谱》 上所记载之生卒年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ng )序之教 (6) 谨庠( xiá (7) 颁( bān,通“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悌( tì)之义
通假字
1、不可,直不百步耳。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失其时;王无罪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 5、王无罪岁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 词 活 用 动 词
◆
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活用动词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
3、请以战喻
黄河/河流
荒年/凶恶,不吉利
请允许我/礼貌用语,让对方…… 兵器/士兵 跑/行走
4、弃甲曳兵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6、然而不王者
或者/有的人
• •
•
《孟子》的文学价值
《孟子》的文章形式:对话体的论辩文 《孟子》是记述孟子言行学说的著作,代表了论说文 章向前发展的过渡阶段
• 在结构形式上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 采取对问的形式 • 对问多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有了一些长篇构 造
• 有些章节表面看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
劝阻孟子出妻
2.孔孟之道
• 孔子逝后,有“儒分为八”之说,但就其主 流而论,主要有两派:一是由曾子(曾参)、 子思(孔子的孙子)到孟子一系,二是由子 夏、子弓到荀子一系。从不同的方面推进了 儒学,而后学多以孟子为正宗。元文宗时被 封为“亚圣”,仅次于“至圣”孔子。 • 后来儒家文化被集中概括为孔孟之道。主要 概念是仁与义,所以又称仁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