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物体的惯性教案 苏科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物体的惯性教案苏科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2.教学目的:

理解惯性概念,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在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

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实验的新奇性,借助动画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虚拟、比喻、比较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教学程序

1.观察、抽象、建立概念

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性,形成概念。

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惯性球、钢笔套下抽纸条等实验,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动,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演示: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初步建立起惯性

的概念。

课本是从惯性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引出惯性的,曾有学生问“在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能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那么做变速运动和曲线运动是否也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呢?它又叫物体的什么性呢?”虽然学生提出的内容并不正确,但他却有善于思考的一面。其原因在于从惯性定律引出惯性,触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起迁移性联想,混淆了物体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而从典型事例中抽象概括出惯性概念,学生的思维形式是收敛的,也就比较容易地避开了上述疑点,防止刚开始上新课,学生就产生疑难的局面。

2.虚拟想象、强化概念

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虚拟情景。

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教师引导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引起学生珠想象和讨论。

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场上,所有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

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者自己的眼前。美国霸权主义者最先进的核弹,如果正用来打击别国,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灭亡。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地面的人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自转,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降落到地面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了……

把上述事例制成动画多媒体课件,更具教学的艺术效果。

许多物理现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趔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有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3.比喻联想、深化概念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终存在。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它的惯性岂不消失了吗?”要消除这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实验的证明都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本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

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领照样存在: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

即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仍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状态发生变化,它的惯性出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罢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

恰当的教学比喻,能使讲课深入浅出,情趣盎然,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而且它对于某些难点问题的突破,有着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的效果。

4.对照比较、辨别概念

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学生容易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

5.实例分析、应用概念

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初中,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应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汽车突然启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时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上述各例,从惯性知识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简单的匀速问题到较复杂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