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针灸推拿”---中医原始背景梳理
针灸推拿 调研报告
![针灸推拿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1d8e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8.png)
针灸推拿调研报告针灸推拿调研报告一、简介针灸推拿是中医传统的疗法之一,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对针灸推拿疗法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对它的评价和信任度。
二、调研结果1. 对针灸推拿的认识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针灸推拿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并且可以通过调整人体气血来治疗疾病。
还有部分被调查者对针灸推拿有具体的了解,知道它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缓解疼痛。
2. 对针灸推拿疗效的评价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接受过针灸推拿疗法的被调查者对其疗效持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针灸推拿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身体不适和调整情绪。
一些被调查者甚至表示通过针灸推拿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减轻对药物的依赖。
3. 对针灸推拿的信任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针灸推拿的信任度较高。
他们认为针灸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一些接受过针灸推拿治疗的被调查者还表示在治疗过程中对针灸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服务态度非常满意,这增加了他们对针灸推拿的信任度。
4. 接受针灸推拿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针灸推拿疗法。
他们认为针灸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相对安全,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被调查者还表示愿意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尝试针灸推拿,希望通过这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人对针灸推拿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2. 大部分接受过针灸推拿疗法的人对其疗效持积极评价,认为它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不适。
3. 大部分人对针灸推拿的信任度较高,认为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4. 大部分人愿意接受针灸推拿疗法,认为它是一种相对安全和自然的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针灸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和接受。
然而,针灸推拿仍然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高大众对其的认识程度,以及加强针灸师的专业能力培训,确保疗效的稳定和安全。
中医药文化背景资料
![中医药文化背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f970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2.png)
中医药文化背景资料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是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追求健康的传统。
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一、历史起源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中医药实践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夏朝时期。
早期的中医药理论主要依据神话传说和经验总结形成,而后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理论体系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包括中医学、草药学、针灸学和按摩推拿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中医学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主要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草药学研究草本植物的性能和功效,用于制备中药材。
针灸学则讲究经络学说和针灸技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为目的。
按摩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人体功能。
三、中草药文化中草药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制成的药物。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成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草药文化不仅包括草药的学名和功效,还涉及草药的采集、加工和制成药物的方法。
四、针灸文化针灸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
针灸文化不仅包括穴位的学名和位置,还涉及针具的制作和操作技巧。
针灸文化在中国流传广泛,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之一。
五、保健文化中医药文化强调预防和保健,注重调整生活习惯和养生方式,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保健文化包括饮食习惯、起居作息、运动锻炼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倡导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环境特点,采取适当的养生方法,保护身体健康。
六、中医药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全方位的解析什么是针灸推拿
![全方位的解析什么是针灸推拿](https://img.taocdn.com/s3/m/ceba6c3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3.png)
全方位的解析什么是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属于中华医学治病防病的外治之法,针法是指在针刺人体穴位过程中,进针后至出针前对针具和所刺腧穴施行的操作方法;灸法则是利用艾绒制作成艾柱、艾条,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推拿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或特定的腧穴,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操作方法。
它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同时具备养生效果,那么你知道针灸推拿起源吗?针灸推拿的作用又有哪些呢?针灸推拿的历史起源“砭而刺之”发展为针法,针灸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一次偶然中有人发现使用坚硬物质对身体某个部位进行碰撞,会产生特殊的疼痛减轻效果,这一特殊发现被记录,之后经过不断地尝试发展,从最初的砭石、石针,演变为骨针、竹针,再到铜针、银针等针具。
而到了现代,工艺技术的应用使针具也更加契合针灸疗法,比如毫针,治疗效果大幅提升。
热而熨之则发展为灸法,灸法在一次人们用火中产生,人们发现身体疼痛经过火焰的灼烧后反而得到了缓解,依次为出发点,由经过长期摸索、研究,最终具备温经通络效果的艾叶成为针灸治疗的主材料,对人体表面某部位温热刺激。
推拿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当时劳作、捕猎中常因外伤而导致身体疼痛,本能的使用手去轻抚或按压疼痛的部位,这种经验被积累而后代代相传,逐渐演变为专业性的推拿手法。
什么是针灸推拿?针灸包括针法、灸法,名字由来也是两者的合称。
当前的针法是使用毫针刺入人体某穴位,利用捻转、提插等技术手法达到治疗疾病效果。
灸法则是利用艾绒,制作成艾条、艾柱,点燃后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熏灼,达到温热刺激效果,这是古时疾病防治的一种主要方式,在现今也依然占据一定的地位。
在我们普通人眼中,针与灸似是一种疗法,但并非如此,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上,但针法仅是物理作用,灸法则是药物、物理的符合作用,从应用范围来讲,两者也不相同,有俗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表现便是二者的区别。
针灸推拿发展史
![针灸推拿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de6692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6.png)
针灸推拿发展史
针灸推拿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古代,针灸推拿的历史
已有数千年的沉淀。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0年,《黄帝内经》
提出针灸治疗,开创了中医理论的奠基石;传说商朝,黄帝的后裔发明
了针灸;公元前2000年,“五行”学说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五行”学说给针灸带来更多新的理论指导;221BC,西汉时期,针灸、推拿被
视为一种官方医学。
针灸推拿在古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许多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技法都是其发明者,如“穴位学”、“经络学”、“三焦学”、“腧穴学”、“经络辨证”等。
随着中医学发展,针灸推拿也不断发展壮大。
贵州省绍兴市加强
了自己的穴位的系统化研究,提出了《中国人穴位学》,使穴位学在
临床上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作用;元朝时期,针灸推拿技术有了明显提高;明朝时期,施针与推拿技术进一步发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民国
时期,各地针灸推拿学术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初,针灸推拿在西方国
家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具有独特的理论,传统的技术和优良的疗效,人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针灸推拿的理论
及技术继续发展,并逐步被引入欧美及世界各地,并逐渐被广泛应用。
21世纪以来,针灸推拿有了更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
和研究针灸推拿,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医药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并不
断受到各种影响。
目前,针灸推拿技术在中国已经成为中医药和中西
医结合的主要技术,也成为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渗透
到欧美等国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多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穴位按摩:历史背景与现代实践》
![《中医穴位按摩:历史背景与现代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40d3f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2.png)
《中医穴位按摩:历史背景与现代实践》中医穴位按摩:历史背景与现代实践中医穴位按摩是一种古老的疗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通过按摩特定的身体穴位,中医师相信可以调节体内的能量流动,从而促进身体的自然平衡和治愈疾病。
本文将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的历史背景,并介绍一些现代实践和应用。
1. 历史背景中医穴位按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代。
据传,黄帝是中医学的奠基者,他与众多医学家共同研究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发现了身体上特定的穴位。
这些穴位据说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经络相连接。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阴阳平衡,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
2. 经络系统中医穴位按摩所依据的理论框架是经络系统,也被称为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一系列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气血等生命能量在身体内部运行。
中医师相信,当经络系统受阻或不平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穴位按摩作为一种手段,旨在通过刺激和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达到疾病治疗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3. 穴位按摩的实践和应用现代医学科学对中医穴位按摩的疗效和机理提供了一些证据支持。
许多研究表明,穴位按摩可以缓解疼痛、减少压力和焦虑,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的功能等。
此外,穴位按摩还常应用于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
穴位按摩有多种方法,如指压、针灸、拔罐等。
指压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医师通过用手指按压、揉捏、推拿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则是通过将针头插入穴位来产生刺激效果。
拔罐则利用罐子在皮肤上创造负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
尽管存在积极的研究结果,但也有人对中医穴位按摩的疗效持质疑态度。
他们认为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没有严格的科学设计,缺乏对比组、随机化等控制因素的考虑。
因此,对于中医穴位按摩的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验证。
总结:中医穴位按摩凭借其悠久的历史背景,一直以来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灸推拿课件
![针灸推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304f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2.png)
针灸推拿课件针灸推拿课件针灸推拿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中。
针灸推拿课件是针对学习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工具。
它涵盖了针灸和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传统医疗技术。
一、针灸推拿的起源和历史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开始运用针灸和推拿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疗法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二、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气血理论则强调了气和血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的流动与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三、针灸推拿的技术和应用针灸推拿的技术主要包括针刺、灸疗和推拿按摩。
针刺是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平衡阴阳。
灸疗则是利用艾草或其他物质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手法的运用,按摩和推拿人体特定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
针灸推拿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腰痛、消化系统疾病等。
此外,针灸推拿还可以用于保健和健康维护,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针灸推拿课件的设计与使用针灸推拿课件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它应该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相关知识和技术,并配以图表、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课件还可以包括案例分析、操作演示和互动问答等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使用针灸推拿课件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灵活调整。
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适时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和巩固。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体验来加深对针灸推拿的理解和掌握。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06ac7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5.png)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针灸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两种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中国。
下面将介绍针灸推拿的发展历程。
针灸是针对身体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中国古代的医师使用石针、骨针等对象来刺激患处,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了目前所使用的铜针和钢针。
推拿作为古老的按摩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
根据古籍记载,古代医师智力组织的手法,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然疗法,不需要依赖任何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推拿逐渐引起了国外的关注。
在公元6世纪,针灸推拿方法传播到了韩国、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针灸推拿传入了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等。
每个国家都在接受中国针灸推拿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特色和方法。
到了19世纪,随着中医学在西方的推广,针灸推拿也传入了欧洲和美洲。
当时的医生们对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非常感兴趣,并且进行了一个个艰苦的实践和研究。
他们发现,针灸推拿对于许多慢性病,如关节炎、头痛、胃痛等,都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针灸推拿在许多国家逐渐受到了认可和重视。
特别是在中国,针灸推拿逐渐嵌入到现代医学体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院开始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培养大批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在当代,针灸推拿已经成为世界上常见的疗法之一。
它的疗效得到了科学研究的验证,并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疼痛治疗、康复护理、放松和促进健康等方面。
此外,针灸推拿也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总结而言,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的两种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不仅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对于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科普之-针灸推拿篇
![中医科普之-针灸推拿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f2084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f.png)
中医科普之-针灸推拿篇中医知识博大精深,能够从源头上解决病痛问题。
针灸和推拿都属于养生之道,针灸有别,针法是直在体表的相关穴位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
灸法则是用艾绒做成艾灸艾条,艾绒装入相关的容器中,点燃后熏灼皮肤一定的穴位,达到温热刺激来实现治疗。
推拿是中医临床上的一种外治法,通过一定的手法技巧用到人体的某个部位和穴位中,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是中医非药物疗法重要内容,总结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一同来认识中医的相关科普知识——针灸推拿吧!了解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的相关情况1.中医针灸提到针灸,人们的想法总是学位、点血、武侠等元素,其实小小的银针发挥作用,主要是借助穴位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出现某些病痛不适的时候就会利用一些坚硬的物体,通过摩擦、抓揉、挤压和捶打等方式在患处来减轻疼痛。
后来古人开始有意识的借助一些尖锐石块来刺激身体某些部位来达到减轻疼痛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些石块就是最早的针具,也被称作砭石。
炙法早于针刺法,古人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病痛,经过火的灼烧烘烤,可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者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的热烫,而后逐渐发展成为点燃树枝和干草来进行治疗疾病。
由于艾叶具有容易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再加上容易加工储藏等特点,于是它就成为了灸冶的主要原料。
针灸的突出作用就是镇痛,镇痛是针灸疗法最广泛的领域,针灸的镇痛是通过内源性镇痛系统发挥作用,另外调节免疫,它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还可以参加神经免疫反应,能够达到调节内脏功能,实现调整内脏活动的作用。
针灸离不开穴位,穴位主要是围绕着人体的相关病理病机,配合针灸来达到治疗效果。
1.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中医临床中的一种外治法。
推拿古代称作按摩和乔摩,它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93e1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5.png)
针灸推拿历史发展历程
针灸推拿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实践。
虽然确切的起源无法考证,但针灸推拿的技术与理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得到了不断传承和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针灸推拿的技术已经开
始在中国被广泛使用。
当时的人们相信疾病是由于体内的气血失调所致,而通过刺激与调整穴位,可以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随后的周、秦、汉等朝代,针灸推拿的理论逐渐完善,多数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而成。
例如《黄帝内经》即记载了许多与针灸推拿相关的内容,该书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针灸推拿在中国的发展逐渐与其他医学分支紧密结合,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
在明清时期,许多著名的针灸推拿医家相继出现,他们的著作对于针灸推拿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针灸推拿传统的发展方式往往以口耳相传为主,师徒传授的方式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推拿逐渐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受到西方医
学的影响,一些医学院和研究机构开始开设针灸推拿课程,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许多有关针灸推拿的研究报告。
如今,针灸推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疗法之一。
许
多国家都设立了相关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协会,致力于针灸推拿的研究、教育和推广。
同时,针灸推拿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在医疗领域有所应用,还广泛用于健康保健和康复护理。
总的来说,针灸推拿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的医学文化与其紧密相连,而现代科学的进步又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出路。
针灸推拿毕业论文
![针灸推拿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bc3f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b.png)
书画捐赠协议书范本甲方(捐赠方): [捐赠方姓名或单位名称]乙方(受赠方): [受赠方姓名或单位名称]鉴于:1. 甲方拥有合法拥有的书画作品,愿意无偿捐赠给乙方。
2. 乙方为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文化传承与保护,愿意接受甲方的捐赠。
现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书画捐赠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捐赠内容1. 甲方同意将以下书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乙方:- 作品名称:[具体名称]- 作者:[作者姓名]- 创作时间:[具体时间]- 尺寸:[具体尺寸]- 材质:[材质说明]- 其他特征:[其他特征描述]2. 甲方保证所捐赠的书画作品为真迹,且无任何法律纠纷。
第二条:捐赠条件1. 甲方应保证捐赠的书画作品在交付乙方时,状态良好,无损坏。
2. 乙方应承诺将捐赠的书画作品用于文化展示、教育、研究等非商业性目的。
第三条:捐赠程序1. 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具体时间]内,将捐赠的书画作品交付给乙方。
2. 乙方在收到捐赠作品后,应出具捐赠证书,并在乙方的官方网站或相关媒体上公布捐赠信息。
第四条:捐赠后续管理1. 乙方应妥善保管捐赠的书画作品,并定期进行维护。
2. 乙方应尊重甲方对捐赠作品的名誉权,不得擅自改变作品的名称或作者。
第五条:违约责任1. 如甲方违反本协议,未能按时交付捐赠作品或所捐赠作品非真迹,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如乙方未按协议约定使用捐赠作品,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返还捐赠作品,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与终止1. 本协议一经签订,未经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2.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第七条:其他事宜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 [甲方签字或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签订地点: [签订地点]。
中医针灸推拿学
![中医针灸推拿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86a63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c.png)
中医针灸推拿学中医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针灸推拿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医学的发展初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经络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操作技巧两个方面。
经络穴位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疾病的特点来确定的,针刺操作技巧则包括插刺、捻转、提插、扣动等多种手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
推拿是中医学的另一种重要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方式,以调理人体的经络气血、筋骨关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主要包括手法选择和操作技巧两个方面。
手法选择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来确定的,操作技巧则包括揉摩、推拿、按压、拍打等多种手法。
推拿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具有疗效显著、刺激面广、安全可靠等特点。
针灸推拿学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中药疗法、气功疗法等,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针灸推拿学的临床应用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包括康复护理、保健养生等方面。
针灸推拿学在康复护理中,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
针灸推拿学在保健养生中,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经络气血、筋骨关节,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针灸推拿学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针灸推拿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其次,针灸推拿学的临床应用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这对临床医生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
另外,针灸推拿学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验证。
中医针灸推拿活动方案
![中医针灸推拿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4c9b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7.png)
中医针灸推拿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本次中医针灸推拿活动旨在通过专业讲解、现场体验、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中医针灸推拿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感受其独特的疗效,从而增强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信任。
二、活动目标1.普及中医针灸推拿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推广中医针灸推拿技术,让更多人体验其独特的疗效。
3.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XXXX年XX月XX日(周X)上午XX:XX-XX:XX地点:XX市XX区XX广场四、活动内容1.开幕式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邀请相关领导或专家致辞,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中医针灸推拿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中医针灸推拿医师进行现场讲解,介绍中医针灸推拿的基本原理、历史渊源、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参与者对中医针灸推拿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3.中医针灸推拿现场体验设置专门的体验区,由专业医师为参与者提供免费的中医针灸推拿体验服务。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体验项目,感受中医针灸推拿的独特魅力。
4.互动问答环节在活动过程中,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邀请参与者提问或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专业医师将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中医文化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中医文化展览区,展出中医针灸推拿器具、古籍文献、中药材等物品,让参与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活动宣传与推广1.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2.与当地媒体合作,邀请记者进行现场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3.在活动现场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六、活动总结与反馈1.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活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2.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活动质量和服务水平。
认识中医针灸
![认识中医针灸](https://img.taocdn.com/s3/m/d5b0d7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8.png)
认识中医针灸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独特的医疗技术,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医针灸。
一、历史渊源在中医学中,针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
古籍《黄帝内经》是中医领域的重要典籍,其中就有关于针灸的记载。
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逐渐总结出了针灸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其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理论基础中医针灸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从而维护健康。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并通过神经、体液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气血理论则强调人体的气血是健康的重要基础,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来治疗疾病。
三、治疗方法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刺和灸疗两种形式。
针刺是将特制的针具插入人体的特定穴位,通过旋转、提插等手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灸疗则是将艾条或者其他燃烧物燃烧后,对人体的穴位进行热疗。
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常常结合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临床应用中医针灸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颈椎病、腰痛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可以改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激素水平;还可以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结语通过对中医针灸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它作为一门独特的医疗技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多样,临床应用广泛,并且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推拿绪论总结
![针灸推拿绪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cb98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5.png)
针灸推拿绪论总结引言针灸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或经络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替代医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针灸推拿的绪论进行总结,并介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史料记载,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针灸工具是用石头或骨头制成的刺针。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针灸的理论基础针灸推拿的治疗效果可以归功于其理论基础。
针灸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针灸推拿理论的核心内容。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相互连接,贯通于全身各个部位。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是相对的,是由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失衡关系决定的。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节阴阳的平衡,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也是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与五行相互关联。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五行之间的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
针灸推拿的应用针灸推拿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针灸推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针灸推拿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在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背痛、关节痛等。
此外,针灸推拿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推拿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在康复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针灸推拿发展史
![针灸推拿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1be76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d.png)
针灸推拿发展史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下面将从古代的起源开始,为您讲述针灸推拿的发展史。
针灸推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距今7000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针灸就开始被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当时的人们发现,用石刺或骨刺等物插入人体特定穴位,可起到止痛、治疗疾病的作用。
距今约3000年前的商代时期,我国的医学经验开始被系统地总结和记录。
儿药、伤药记载的信息中就有涉及针灸的内容。
到了战国时期,众多著名医家相继出现。
他们在医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将针灸纳入其中。
《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古籍中对针灸的起源、原理、技术、疗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奠定了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
汉代是针灸推拿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的儿科医学家章宗丘主持编写了《针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针灸经验。
而华佗则为推拿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将按摩作为疗法的一部分,并首次将推拿和压力点疗法形成系统的理论,对针灸推拿疗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我国针灸推拿经历了一个较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名医孙思邈撰写了《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该书对针灸和按摩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此外,朝廷还设立了专门的医学机构,并开设了针灸课程,推动了针灸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针灸师。
明清时期,针灸推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明代的杨继洲提出了“学医者,必推荐、观拿针”的观点,将针灸推拿视作医学教育必学内容之一。
清代的吴鞠通编写了《鞠氏针灸》一书,对针灸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中国现代医学的传播和西方医学的介入对针灸推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医学界逐渐认识到,针灸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不少医学院校继续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针灸推拿的经验,推动了针灸推拿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推拿也得到了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针灸推拿疗法结合了传统针灸推拿技术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利用电针、激光针、穴位贴敷等现代设备和技术,拓宽了针灸推拿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手段。
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
![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124d1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3.png)
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其中针灸推拿是其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是每个从业者都必须掌握的,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包括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巧。
一、理论基础1.经络学说中医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学说,指人体内经脉的分布和络脉的联系,是人体内能量运转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按照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经脉有12个主经脉和8个奇经脉。
主要的细分脉络包括络、脉、孔、筋、脈、肉等。
在针灸推拿中,按摩伸筋络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五行学说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和关系。
这些元素被认为是可以用来说明生命活力的变化和流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针灸推拿中,五行学说用于确定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针和方法。
3.经络穴位穴位是经络的节点,是经络传导的能量和信息的关键位置。
按照中医的理论,穴位有361个,分布在全身各部分。
每一个穴位都有着特定的对应部位和功能,对于治疗特定疾病或解除特定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操作技巧1.针灸针灸是中医中最著名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利用针具滴入穴位里面。
主要分为三种针法:入皮、入肌和入腔。
一般在射针前需要对局部进行消毒,有轻拍、刮痧、灸切等操作能够帮助治疗。
2.推拿推拿就是通过手部按压、推撑、挫捶、搓揉的方式刺激身体穴道和相应部位,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推拿技巧主要包括推、拿、捏、透、搓等方法。
推拿的目的是使人的体内能量恢复、提高人体自愈能力和预防疾病。
3.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创建一个真空来治疗身体特定部位的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首先用火点燃罐子内的气体,然后把罐子固定在身体特定部位上,使罐子内部的气体消耗掉,罐子内部形成低压,从而导致局部皮肤被吸入罐子内。
这种吸力作用能够刺激穴道,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等。
拔罐技术在体育科学和康复治疗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2137fa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6.png)
针灸推拿专业针灸推拿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灸推拿专业已经成为现代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灸作为针刺疗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针灸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
古代人们通过发现大自然中的一些刺激物来进行治疗,逐渐总结出一套理论和技术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针灸的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和“经络腧穴”。
阴阳是中医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代表着宇宙和人体的两种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的对立面。
五行则代表着自然界的五个元素和五个对应脏腑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理论,中医师能够分析和诊断患者的疾病,从而制定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而经络腧穴则是针灸的重要实践基础。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运行通道,通过穴位的刺激可以激活经络的流动,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针灸推拿的实践中,中医师会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通常使用的针具为细长的针刺,稍作刺入,患者会感觉到微弱的酸、胀、麻或重等感觉。
而推拿则是通过手法的按摩和揉搓来刺激穴位,以调理经络和活血化瘀。
针灸推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能够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比如,在内科方面,针灸推拿可以用于调节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功能,改善慢性病的症状。
在外科方面,针灸推拿可以用于解除疼痛、消肿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等。
此外,针灸推拿还可以用于妇科、儿科和皮肤病等诸多领域的治疗和保健。
然而,作为一门专业的针灸推拿需要医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对经络,穴位的准确认知,对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与患者进行有效合作。
此外,对于针灸推拿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也要有足够的了解和控制。
总结而言,针灸推拿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在现代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灸推拿发展史
![针灸推拿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f6afc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d.png)
针灸推拿发展史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以下是针灸推拿的大致发展历程。
最早的针灸实践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石针进行治疗。
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关于针灸治疗的记载,说明针灸在中国医学中的地位已经确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医学系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有关针灸的书籍开始出现,如《周易》、《内经》等。
这些书籍记录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后来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针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当时的医学家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集中记录了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并详细描述了针灸的应用方法。
《伤寒杂病论》成为了后来针灸医学的重要参考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开始融入了道家和佛家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针灸哲学和理论体系。
唐代(618-907年)的针灸学家孙思邈对针灸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发展,他编写了《千金方》,系统地整理了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到了宋代(960-1279年),针灸推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医学文献大量涌现,并对针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著名的书籍如《诸病源候论》和《针灸甲乙经》等,进一步完善了针灸的理论体系。
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是针灸推拿的鼎盛时期。
明代医学家杨继洲编著的《骨指篇》详细记录了推拿手法的应用,被誉为中国推拿学科的奠基之作。
清代的王履翁、华陀等也对针灸推拿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和整理。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针灸推拿曾一度受到质疑和排斥。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政府提倡中医药的发展,针灸推拿再次得到重视。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了中医针灸的治疗,引起了西方社会对针灸的关注。
自此以后,针灸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至今,针灸推拿已经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针灸推拿”---中医原始背景梳理
中医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医学,至今没有脱离“经典”的范畴。
是因为:其前提是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为当时环境下的生存服务;产生于对自然崇拜的背景,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客观观察,借用的理论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类比,验证条件是是否符合人类本能。
1、先来讲个故事:
1.1 原始积累
在遥远的过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上出现了人类文明,生存着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又特别崇拜自然的民族。
每天上午太阳初升(少阳),在一片生机勃勃开始劳作;中午阳光最为强烈(太阳),稍适休息;下午热量最足且沉闷(阳明),处理收获的食物;日落后聚集在洞穴,在漫天的繁星和皎洁的明月下开始夜间的劳动,重复着白天黑夜的轮回,慢慢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月亮的圆缺每28天左右循环一次,12个循环之后,太阳的大小也经历一次循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也随着冷热的交替出现兴衰循环,这便是一年。
年复一年,人便衰老死亡,最直观的表现是不在呼吸,后来发现脉搏不跳了,好像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推动着血液的运行。
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的劳作主要是解决吃饭的问题,在肥沃的土地种下植物,收获后用水火来烹饪,有人抢夺的话,要拿武
器(金属)来保卫,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存,所以产生了:木--提供食物的植物,火-取暖和烹饪食物,土--承载万物,金--保卫获得的利益,水--解渴。
慢慢将这些概念进行了扩展:那些像植物一样有生机勃勃性质的为木;像火那样温暖有向上趋势性质的为火;像土那样承载万物性质的为土;像金那样肃杀性质的为金;像水那样寒冷向下性质的为水。
他们是一群凡人,也遵循这生老病死的规律。
受伤或劳损后会产生疼痛,这些疼痛常常因为寒冷而加俱,遇到温暖而缓解,慢慢演变出了灸法。
通过手的抚摸也能够减轻疼痛,但深部的疼痛需要使劲按,手按不动了就用脚踩,便产生了踩翘按摩。
即便如此,深部的疼痛仍然感觉没到位,就借助工具来按压,痛的受不了了,就用坚韧而细的工具插进去,感觉到位了,舒服了,针刺便产生了。
人体还会出现脓肿,把脓放出来常常痊愈,所以有了砭石,还会产生内科手术,但条件不允许,到华佗就失传了,
人们通过这些方法,经过口耳相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希望把他们上升到理论。
依山傍水生活的古人,首先看到奔流不息的河流养育了部族的生命,而河流是从山顶发源,沿着山间逐渐汇聚,在狭窄处、转弯处变得湍急,山体坍塌常常形成堰塞湖而产生水患,需要疏通才能恢复人民的生产。
就依照河流开始构建经络学说。
根据穴位的循经感传、脉搏的跳动、肌肉及骨骼的间隙来产生经络,一开始是客观的,将相互关联的点链接,经脉多表现是局部的四肢,数量逐渐增多,巡行方向是向心的。
随着理论的发展,引用“阴阳”、“三阴三
阳”的概念而形成手三阴经、三阳经,足三阴经、三阳经,并且将巡行方向改成循环无端。
因为动脉搏动是经气盛衰的表现,随着经脉体系的整合,脉法也由“遍身脉诊法”到“三部九候法”,再到“人迎寸口脉法”,最后形成了“独取寸口法”。
1.2思想爆发: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解放,阴阳家、五行家等流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征伐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疾病丛生,医学家为解除人民疾苦,借助百家思想,将大量的医疗经验上升到理论,有不同的流派,出现了扁鹊、医和、医缓等名医。
1.2.1 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
人们在生活中发现,身体机能比较亢进的时候,都是往外发散的,东西多了,就想给他人,如胸闷想发泄的时候外提胸部的皮肤能缓解症状;身体机能不足的时候,都是想内收的,什么都想留给自己,如肚子饿的时候喜温喜按。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针时)“呼吸补泄”:人吸气时,体内气体增多,为实,其趋势向外,故进针为泄;当呼气时,气体减少,为虚,其趋势向内,故进针为补;而吸气末为最实,呼气末为最虚。
(行针时)“迎随补写”:经脉的补泄就如同河流,顺着流向施加刺激为补,逆着流向施加刺激为泄;“提插补泻(徐急补写)”:“快进慢出”主要是增强“按”的刺激,故为补;“慢进快出”主要是增强“提”的刺激,故为泄。
(出针)“开阖补写”出针后的针孔会引起经脉内的气血外泄,故摇大针孔让气血外出为泻;紧按针孔,保护气血为补。
1.2.2 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
“五行补写”:其演化出了不同经脉间的五行属性,和经脉本身井荥输经合“五俞穴”的五行属性。
主要治法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泄气子”,其关系是五行间的生克乘侮,其背后是一气周流。
我们可以将五行以相生顺序放在五角星的五个角:在位置上越接近自己、在趋势上越倾向自己,自己的气就越多,所以生我的母,是离我最近且气流向我的;克我的官为离我最远且气远离我的;我乘的子是气在我而不流向子;我侮的官,气在我,而气到官处已无气。
就是让我们通过这个模型找到气在周流的哪一部分出了问题,并进行精确治疗。
“左右补写(顺逆补写)”:古人坐北朝南,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中为土,万物生于土,故以操作部位为中心,向左捻针,为顺时针,阻滞患者左升右降的气机循环,故为泄;向右捻针,为逆时针,促进患者左升右降的气机循环,故为补。
1.3 假说融合
秦朝统一六国后,进行了“焚书坑儒”,进行文化清洗,虽留有医书,但各个流派精华大量流失,在汉“大一统”思想指导下,各个流派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故《黄帝内经》记录了百家之言,再加上后人的注释及传抄错误,往往很难看懂,所以要静下心来,除去主观猜测去看。
到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分为以阴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阴阳六经学说方面的《伤寒论》,以五行学派理论为指导思想的藏象学说方面的《金匮要略》。
之后的内容就自己看书啦,历史记载太详细,我就没法杜纂啦。
2 读后感
2.1 中医并不玄奥
听了上面的故事,会发现中医也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是古人在当时环境下,在“法天则地”、“顺应生命本能”的思路指导下,形成的人体机能假说;现代的西医主要是在“还原论”的思维下开展的假说。
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的生理病理,所以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假说之间只能说那个更容易验证,或是在哪些方面更适用,而不是说谁对谁错,大家都在探索真理。
对于一些打着李时珍“内观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这句话,将中医说的很玄奥的说法,我是不赞同的,首先要搞清楚是经络学说指导气功修炼,还是气功修炼发现经络学说。
中医是很朴素,也很局限,若说内观得之,那么经脉学说为什么是慢慢完善的?其他国家就没有得道高人?若说气功状态下能看到,那是走火入魔,心有妄念。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经脉所过之处,多为气血旺盛之处,经过修炼,人的心更静,更客观,对各种生理病理变化的感觉更灵敏。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2为很么还要学经典
因过去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作息和生存环境没有明显改变,所以观察到的规律无明显改变,但后人却难得像古人那样好奇的、安静的看自然、模仿自然,所以要从经典中去感受古人的思维,古人所看到的一切。
所以中医用的是最接近自然地模仿,“天不变,道亦不变”。
古代医家相对朴素、真实,其书籍更倾向于对客观经验的理论总
结,而非理论对理论的推演,故更接近症状本身。
而且聪明的古人一定还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有效的这些就流传下来了。
2.3 中、西医的优势:
中医优势:追求自然的“天人合一”,就像饿了想吃,冷了想穿一样符合生命本能,眼中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所以中医不能离开临床,不能离开“人”。
西医的优势,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借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前沿知识,集全球智力资源研究生命,且研究结果可以被简单重复。
所以,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因为不同医学有不同的视角,有了集众家之长的可能。
3 总结:
医学的产生来自生命的本能,向理论进发。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一旦理论错了,行为将背道而驰,若是用理论推导理论,将是莫大的悲哀。
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命的延续,都是研究的人,只是视角不同,做一个简单的医生,简单的人。
注:上面仅为个人感想,没有历史的相对联系,也没有支撑材料,我现在没时间去考证这些。
受本人学识有限,对上述内容概不负责。
对我研一上半年知识的梳理。
丙申年辛丑月戊
申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