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地球化学(刘英俊,邱德同编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勘查地球化学1PPT课件

勘查地球化学1PPT课件

• 中的μ和σ,就得到一条拟合曲线,用该曲线与实 测的直方图相比较,看其符合程度,可以判断实 测分别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即分别形式检验。
• 只有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才能使用数理统计的 方法。
• 常量元素分析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直方 图往往偏向高含量方向延伸,形成正向不对称分 布,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
5
• 二、元素在岩石圈中的分布量 • 1、克拉克值 •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分布量称为克拉克值,或丰度。 • 不同元素克拉克值的单位不一致; • 不同元素在地球各层圈的分配不一致; • 不同元素在不同岩石类型中的分配不一致; • 影响元素分布不均匀性因素:地质作用、元素本身。 • 2、浓度克拉克值 • 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值与克拉克值的比值。 • 如果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
• 描述一组随机变量,最严格的办法就是求得这一组数据的
概率分布函数,即概率P与含量X的依赖关系:
*
12
*
13
*
14
• 在化探数据处理时,从原始分析数据出发,首先 把含量分成间隔,然后统计落在各间隔内的样品
数(频数),再除以样品总数(n),求出频率,以频 率对间隔作图,就得出常用的直方图。
• 检验直方图是否呈正态分布,直方图是对密度函 数的一个近似表达。如果呈正态分布,则有正态
*
22
• 六、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
*
带、存在形式以及物理化学参数(T、P、pH、Eh)等, 并用这些标志进行找矿的一门科学。
• 2、研究对象
• 1)地球化学异常;
• 2)如何在给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下,合理、有效地应用 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达到预定的找矿目标或其他目的。
• 3、研究内容 • 1)地球化学异常的发育特征; • 2)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 • 3)地球化学异常的观测技术; • 4)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方法。

地球化学课件5

地球化学课件5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阐述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 等因素的关系。
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迁移
分析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迁移途径和影响 因素。
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过程
探讨元素迁移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如溶解、沉淀、吸附、解吸、 氧化、还原等。
Hale Waihona Puke 元素存在形式及转化机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规 律测定地质体年龄。
稳定同位素年代学
利用稳定同位素分馏原理 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等。
应用实例
测定岩石、矿物、化石等 地质体年龄,研究地球历 史与演化;分析古气候、 古环境变化,揭示地球环
境演变规律。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中应用
大气环境示踪
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迁移转化和归宿。
运用色谱法、质谱法等有机分析技术,研 究样品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地球化学 行为。
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数据整理与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分类和统计,计算元素 的平均值、标准差、变 异系数等统计参数,了 解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变 化特征。
数据可视化
利用GIS技术、地球化 学图件编制等方法,将 实验数据以图形、图像 等形式展现出来,直观 地反映元素的空间分布 规律和地球化学异常。
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
样品前处理
元素含量测定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破碎、研磨、过筛等前 处理,以满足不同测试方法的要求。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准 确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同位素分析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利用质谱法、中子活化法等手段,测定样 品中同位素的组成和比值,为地球化学示 踪和年代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第一章 总论分解

地球化学第一章 总论分解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信州 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烹胆矾则成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这里
有铜可以随天然水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
13~16世纪:炼金术士和医生们对亚里斯 多德的四元素又补充了盐、水银和硫磺的 性质。 17世纪中叶认为:元素是用化学方法不能 再分的简单物质,但并不能确定哪些物质 是这种“简单物质”。 18世纪后期:把“燃素”也看成化学元素 。 19世纪初:英国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 并着手测定物质的原子量。开始将元素视 为具有一定重量的同类原子,奠定了以原 子量不同来确定不同化学元素的基础。
3、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Using Geochemical Data: Evolution, Presenta- tion, Interpretation》Hugh R. Rollinson,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1993 (《岩石地球化学》Hugh R. Rollinson著, 杨明学等 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0:1、3、4、5章) 《变质岩原岩图解判别法》王仁民 等,地质出版社 1987(有关利用化学元素判别的部分) 《勘查地球化学》刘英俊,邱德同 等, 科学出版社 ,1987 《矿物温度计和矿物压力计》张儒媛,从柏林地质出 版社,1983 《地球化学探矿》阮天健,朱有光,地质出版社, 1982


春秋战国时代《管子》的“地数篇”记载:“山 上有赭石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 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黄金;上有磁石者,其下有 铜金”,这里包含了利用矿物分带和元素分带找 矿的思想。 唐代颜真卿曾记述:“山上有葱,地下有银;山 上有韭,地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这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西宁.ppt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西宁.ppt
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天然水、植物等),分析测试元素及其含量和地球化学性质, 1)圈定与发现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综合评价与查证,进一步发现矿床; 2)揭示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揭示矿床形成与地球化学成矿作用相关的成矿环境及其分布规律; 4)研究地球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关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 地球化学勘查关键点
围绕地球化学勘查的两个关键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进并开展地球化学勘查的六、七 十年间,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样品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分析测 试技术等攻关研究,其目的就是解决采集样品能最大限度代表采样单元基岩化学成份及基础数据的 质量两个关键性问题。
地球化学勘查与方法技术
张华 二O一三年六月
主要内容
•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 地球化学勘查要点 • 地球化学勘查注意事项 • 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综合研究 • 地球化学勘查—流水搬运作用 • 结束语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 地球化学勘查 与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等并行,为地质学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化探)是通过系统采集与测量地球及自然界天然介质(如:水
a)野外工作方法技术: 为解决野外工作方法技术难题,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心血。经 过数十年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至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我国各景观区以区域化探为主体的野外方 法技术系列研究,建立了我国特有的以区域化探为主体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 在基本研究表生带元素的分散与迁移、富集与贫化的分布自然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我国特有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系列,主要解决了关于采集什么物质、到哪采集和怎 样采集样品的几个重点难题。 野外方法技术解决采集样品这一关键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采样介质选择、采样粒级、采样密 度、采样部位和具体采样方式等野外方法技术的五大要素。

本科-高职院校专业课件-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

本科-高职院校专业课件-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

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在勘查中相结合进行综合信息勘查
使用不同的金 分析检出限得 到的金异常图:
上图:50 ng/g 下图: 3 ng/g
提高分析灵敏度可 以取得更多的元素 分布的信息
20世纪90年代的勘查地球化学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IGCP259)报告出版。全球 地球化学基准(IGCP360)计划实施。 中国国家攀登项目《找寻难识别及隐伏大矿、富 矿的新战略、新方法、新技术基础性研究》实 施。 欧洲科学家提出了土壤中积累污染物质超过土壤 承受能力将导致巨大灾害的化学定时炸弹概念。 1991年瑞典第二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学术会, 大量勘查地球化学家参加会议,标志勘查地球 化学家进入环境科学研究领域。
勘:系统测量大范围内的某指标 查: 调查 考察 寻找
勘查地球化学定义:系统研究地球化学 勘查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科。通过系 统的测量天然物质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含 量及其它的特征变化,发现地球化学异常, 进行找矿或实现其他调查目标的一门学科
地球化学勘查特点:与其他找矿方法的比较
优势
1.分析矿化微观指标 —地球化学异 常可看成是矿化微观露头
谢学锦,2003
谢学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使 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占据国际勘查地球化学 前缘的先锋和领路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勘 查地球化学在若干领域内取得了国际领先的
地位。
学会
-中国地质
贺谢学锦先生80寿辰
H.E.Hawkes & J.S.Webb–著名应用地
球化学家 1962在 经典性著作《矿产勘查
把分辨直接矿化证据的能力扩展至几/ 十 几万,几/ 百万 ,异常-微观矿化露头
2.适用多种比例尺,出露和覆盖区 3.找矿、环境、农业、生态多目标扩大为社会服务。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地球化学图解应用

地球化学图解应用

Sr-Nd同位素
Sr同位素常用于花岗岩类成因研究: ( 1 )低锶花岗岩 , 87Sr/86Sr 初始比值介于 0.702 ~ 0.706之间,为玄武岩的初始比值,一般认为是幔 源型花岗岩。( 2 )中等锶花岗岩, 87Sr/86Sr 初始 比值介于 0.706~ 0.719之间,这类岩石形成机制和 物质来源较复杂,大致有三种类型:①由下地壳 源岩部分熔融形成;②地幔和地壳的混熔作用形 成;③导源下地壳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上地壳 物质混染。又基本上可分为两段,下段(87Sr/86Sr)i 为0.706~ 0.712,主要由于壳幔混熔或下地壳物质 部分熔融所形成;上段 (87Sr/86Sr)i 为 0.712 ~ 0.719 , 主要导源于下地壳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上地 壳物质的混染所形成。(3)高锶花岗岩, 87Sr/86Sr初始比值大于0.719,多数属于陆壳的古老 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形成,少数可能由古老花岗 岩重熔而成。

(1)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
(1)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


火成岩REE模式:1.表示岩 浆分异的程度;2.区分相似 的岩石;3.判别岩石的不同 成因;4.反映部分熔融和分 离结晶的程度;5.指示洋中 脊的扩张速度;6.确定岩浆 来源。 沉积岩REE模式:1.反映物 源岩石成分;2.反映物源区 风化程度。
(2)不相容元素图解(蜘蛛图解)

标准化:原始地幔、球粒陨石、MORB 火成岩:1.源区地球化学特征;2.岩石演化过程中 晶体/熔体的平衡关系 ;3.构造环境对比分析。 沉积岩(常用平均页岩数值标准化):对比?
(3)铂金属组元素(PGE)图解 Ru,Rh,Pd,Os,Ir、Pt及Au、Cu、Ni等 (4)过度金属元素图解 Sc、Ti、V、Cr、Mn、Fe、Co、Ni、Cu、 Zn (5)双变量微量元素图解 (6)富集亏损图解 ……

地球化学思维导图5.第四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思维导图5.第四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
第四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
、 、 、 、 、 、 、 、Tb、
、 、 、 、 、 。 同位素半
衰期太短,已经不存在。限制研究的为镧系14
个钇
‎轻稀土LREE:La-Eu
‎两分法
‎重稀土HREE:Gd-Lu+Y
‎三分法:前四为轻,后四+Y为重,中间所有为中
‎Eu2+与Ca2+晶体化学性质相似,导致Eu以类质
‎HFSE):Nb、Ta、Zr、Hf
‎Nb、Ta、Zr、Hf、Ti、P等,这类元素在变质和
‎高场强元素(HFSE)
‎蚀变过程中相对稳定
‎1.定量了解共生矿物相中微量元素的分配行为
‎2.为研究岩、热液和古水体中元素浓度提供了途
‎径:已知B在NaCl和海水间分配系数,通过对盐
‎湖沉积盆地NaCl中B含量分析,可以反演沉积水
‎原环境,Ce3+难以氧化层Ce4+
‎沉积物中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分配及其应用

岩石成因

变质岩原岩恢复

研究地壳生长的化学演化

主要标准化数据来源

多元素蜘蛛图:目前岩浆岩中,普遍采用
提出的元素不相容性降低的顺序(即总
分配系数增加的顺序)进行排序
‎.
1
‎Sun1989

应用:岛弧火山岩Nb/Ta亏损
‎系数为常数,分析后可以判断是否平衡
‎6.微量元素分配系数温度计:Ni的橄榄石-单斜辉
‎石温度计

微量元素: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分配不受相律
和化学计量限制,而是服从亨利定律,分配平衡
‎时,微量元素在平衡相之间的化学位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