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要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并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得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以“聚焦课堂,关注有效”为主题的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已经结束,这次活动的课例包括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体育学科,回顾这些课并结合平时的随堂听课,我看到老师们辛勤工作,特别是语文数学科老师把能够利用的时间,能占的课都占了,但仍然效果不好,引起了我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

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老师们把知识点分解得细致入微,课堂在老师的预设下生成,小步碎步,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上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在课堂上亦步亦趋的学;老师忙得不亦乐乎,用各种预设的答案去等学生,一个没有回答对,再抽一个,……直到答对的学生出现,“啪啪啪”给点掌声,进入下一个环节,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磨皮擦痒。

这能代表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况吗?这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吗?我感觉是在完成老师预设的程序任务。

尽管我们从学生的可能出发进行了开放的设计,并尽可能对学生可能有的答案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一群学生,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发生。

我们要有渴望意料之外发生的开放心态,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有深层次的关注,课堂才能出“彩”。

教学要把学生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让学生尽情享受,而不是“圈养起来”。

有宽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比如:语文课围绕一个主题,品读课文也好,补充材料也好,最后教师都要引申,要拓展,要升华。

使课堂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光彩论文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光彩论文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数学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

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

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们: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

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2(1)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让数学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数学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数学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数学公式和定理,学生们则被 passively 接收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游戏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应用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应用,比如用数学模型分析交通堵塞问题、人口增长趋势等。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比如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天才大赛等,提高他们的数学竞赛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竞赛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从而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颖的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以数学题为基础,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故事和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数学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名人的成就和故事,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我们也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

要让数学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需要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论文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们谈论数学的课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沉闷,学生学习总不能进入好的状态等。

其实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反映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枯燥而乏味,晦涩而缺乏活力,一些学生甚至是谈数学色变,学习数学的信心、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数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方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课堂,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例如,对于运用公式法进行整式乘法计算的第一节课――平方差公式,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师: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62×58=?,399×401=?”主持人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说:“第1题等于3596,第2题等于159999。

”该学生回答的速度之快,给人以不假思索之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时,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但始终没有合理的解释。

师:今天,学了平方差公式,我们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就使学生产生了“我也要成为像他那样的快速抢答者”的渴望,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

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乏味的内容变得具体、趣味起来,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数学教学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民主化教学思想是最闪光的地方之一。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促进学生有特色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探究新知,不断进取,充满自信心和成就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才能促进数学成绩的全面提高。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做学习的主人。

几年来,我通过教学,有了点滴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教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录音播放)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生活在同一把尺子上。

可是有一天,厘米看看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厘米很不服气地冲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派不上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这时,我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不高兴)”那你们这么说?“学生情绪高涨,结合学到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即凸现毫米与厘米的本质联系,又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

小学数学论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通用版一度以来,数学课堂上教师声嘶力竭,生龙活虎,学生萎靡不振,恹恹欲睡,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一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学生精神压抑,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无异于身心的摧残. 新课程提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回归真实. 小学数学,作为懵懂儿童开始学业之初接触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田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以为,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彰显自我,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应是我们的首选.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探索,积累了点滴感受,在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一、返璞归真,因时而动,回归教学常态如今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也正因此,课堂上单一地传授知识,为考取所谓的好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偏离了学生发展的正常轨道.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体验不到丝毫学习的乐趣,学生犹如驯兽场上的动物,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机械重复训练的机器. 与此“相映成辉”的是我们的教师,为了充分展示自我“价值”,以及为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研究课、展示课更是偏离常态,教师也热衷于倾力做课,努力演课,以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达到所谓的精致而获得评委的好评. 这种追求形式上花哨的课堂,将学生作为自己表演的陪衬,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道具”,从本质上来看是漠视教师与学生的自然需求与实际需要,学生经历了这样一堂课,无异于一场痛苦的折磨.让课堂回归常态,契合师生的内心需求,不是随意的率性而为,更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摒弃那种耗时费力的短暂精彩,让课堂回归自然,形成持久的、经常性的精彩. 这种精彩更多的时候是因学生的即兴而生成的精彩,是毫无功利色彩的,也并非尽善尽美的,但它却更让人印象深刻,更震撼人的内心,让学生心悦诚服地热爱数学. 记得有人问我校一位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其取得优异教学效果的法宝是什么时,他坦率地说:“我就是平平淡淡地教,我也不会绞尽脑汁去设计所谓华美的教学过程,只是每一节课都想方设法让我们师生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我尽可能通过简单的手段和极少的教具来教学,否则,以我每天几节课的工作实际,只有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搞那些花架子,一方面我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一定接受. 只有平常而自然的课堂,老师和学生才不会太累,学生也才会欢迎. ”可见,上好常态课,让学生在安宁平和的数学课堂中学习,他们才会自然快乐地学习,这样的教学也才会持久.二、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放飞学生心灵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犹如润泽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甘泉. 只有构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会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尽情放飞自己,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1. 摒弃思维强加,营造课堂教学的真民主在教学加法“9 + 5”时,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完成算法. 有学生说:“我数到9后再接着数,10、11、12、13、14得数是14. ”也有学生说:“我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是14 . ”还有学生说:“从5根小棒里拿出一根放在9根里,就有10根,再加上刚刚剩下的4根,就等于14根了. ”……小朋友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面对孩子们的多种算法,我们应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加以肯定,而绝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不顾学生自主发现后产生的愉悦感,迫不及待地将教师的思维成果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将会逐渐丧失发现的乐趣,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会逐渐迷失.2. 打破教师权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养成了缺乏独立见解,盲目迷信的性格特点. 新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教师权威,不迷信教师教材,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心声的所在.3. 远离虚情假意,让课堂成为流淌真情的海洋记得一次“认识物体”的公开课上,任课老师用贴近学生兴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初步感知,然后让孩子们用实物教具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 教师在巡视时,一个小男孩羞羞答答地来到老师身边,拉拉老师的衣服,老师停下后,带着微笑问孩子怎么啦?原来小男孩是想让老师欣赏他的杰作——一架“飞机”. 老师跟随他来到了他的课桌旁,俯下自己的身躯,用欣赏的目光审视着孩子“独创”的“飞机”,露出真诚的微笑,赞许地说:“这架飞机可真漂亮!还有大大的翅膀呢!”学生听了,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与自豪,得意地说:“我长大了要开大飞机!”老师亲切地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鼓励他说:“从小就有志向,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行!”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瞬间,老师没有什么华美的语言,学生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看似平常的对话,自然顺畅的几个动作,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着浓烈的真情,闪耀着满满的人性光辉.三、追求本真,深化体验,构建自主课堂真实是人类进行知识传承的基本准则,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给学生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样,他们才会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 记得在教学关于“圆的认识”的内容时,我改变思路,让学生经历拼装玩具小汽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装法导致汽车行驶情况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反复尝试,然后发现“圆心”位置,理解和掌握“圆”的一些性质. 这样的过程虽显复杂,但学生经历这样有趣的探究过程,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受益永远.总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犹如铺就我们师生生命发展的绿洲.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勇于实践,这片绿洲将更焕发出昂扬的生机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中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再以热闹的教学活动贯穿整节课,造成很多老师认为有生命力的课堂就看老师情境设计的如何精彩,课堂气氛是如何活跃,并且各大观摩课无不用其法,使得这一教学方式成为时下的新宠。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也就是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生命力呢?一、学生的思考让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思考才是数学学习的“根”。

但是怎样的思考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是为了“思考”而思考,还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主动去想呢?在一节《圆的认识》课中,当老师告诉学生“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点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后,就组织学生思考后讨论,看给这个定点取个什么名字?于是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应叫“指定点”,有的说应叫“原点”,有的说应叫“顶点”……课堂上出现了小高潮,有的人认为这就是这节课的精彩的“点睛之处”,我认为这是“花棒”,概念的名称实质上就是一个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不可能因为学生热闹的讨论就把国际上通用了几千年的“圆心”改名的,因此这是无效的思考。

而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课中,在学生知道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题:“学校篮球队要挑选一名高个儿篮球队员,a球员身高约2米,b球员身高约2.0米,你认为哪位球员更符合教练的要求?”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同学彼此间的意见,才得出答案,这样,既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论文: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论文: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论文: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迫使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孩子1、妙导巧引,激发兴趣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巧妙的导入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浓厚的情景中学习,会大大减轻自己的思想压力与心理负担,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在开课引入时问:"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字经常出现,可是在字典里却没有这个字,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同学们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种急切心情,难以想象会给后面的新课带来怎样的效果,就这样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

这样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游戏,吸引参与游戏,就其本身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为学生们所喜爱,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3、动手操作,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己学问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作交流,拓展思维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

让我们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让我们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摘要】新课程呼唤课堂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

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那么,怎样使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怎样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力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新的定位。

提出了在教学行为上,数学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从课堂的权威者、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在学习行为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和体验的场所,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实践活动。

要达到以上这些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作如下的探究。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

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其实是指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作为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彻底放松的心理氛围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展开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和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感。

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教学过于死板,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学生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抑、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开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数学教学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内容提要:面对看似枯燥的数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应该真诚的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用心灵抨击出思维的火花,体味到数学的乐趣,真正的爱数学、用数学。

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以至于激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呢?一、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

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

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

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法 的简便计算”这一 内容时,解决 问题的关
键 是 “ 整 、 取 整 ” 。 比 如 2 6 9 =? 既 可 凑 + 8 7
石 以 2 6 9 =2 6 0 — 7 + 8 7 +1 0 2, 也 可 以2 6+ 8 27 + 7 9 = 4 门 ( + 8 ,而 对 2 6 9 = 既 可 以 2 6 9 : 7 - 29 ) 7— 8 ? 7 — 8 2 6 镇 10 2 0 + ,也 可 以2 6 9 = 0 — 8 1 6 7 — 8 1 0 9 + 7 。这 些 都 是与
歪 而 留下1 6 ,付 了9 元 ,应找 回2 ,所 以有 元 7 8 元
一 2 6 9 : o 一 8 1 6 1 8 。 7 —8 1o 9+ 7= 7元
从 生活 中找到 问题 的原型 ,然后 将教材 中 的 问题 融入 这 个 原 型 ,对 教 材 问题 进 行 生活 化 的 “ 包装 ” ,用 生 活在 数学 知 识 和 学 生 之 间架 起 一 座 相 互 沟通 的桥 梁 , 让 学 生顺 着 这 座 桥 去 学 习数 学 知 识 ,掌 握 数 学 方 法 ,学 生 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感 受 到 数 学学 习的 意 义 ,体 会 到 数 学 学 习 的价 值 , 从 而 使本 来抽 象 枯燥 的 内容 变得 有趣 味 性和 现 实性 ,让 数 学焕 发 出生命 的活 力 。 二 、动手操 作 ,创 造性地 教 学数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 学教 学 过程 是特 殊 的 认识 发现 过 程 。教 师 的任 务是 “ 引导 和 帮助 学 生进 行这 种 再创 造 工作 , 而不 是把 现 成 的知 识灌 输 给学 生 ” 。这个 过 程 ,要求 教 师 教学 不仅 要 重视 自己 “ ” 的设计 , 导 李秀莲 一 河北省张 更要 重 视学 生 “ ”的体 验 ,关注 学生 “ ”的情 感 、态 度 、方 学 学 式 ,让 学生 主动 参与 、 自主探 索 。 例 如 ,在 教 学 “ 形 的面 积 ”时 ,我 让 学 生 准 备 几 个 梯 形 梯 的纸 片 ,然 后 请他 们 回忆 平行 四边形 、 三角 形面 积 公式 的 由来 , 为 学生 的活 动 做好 铺垫 。然后 以小组 合 作学 习 的形 式 ,让 学 生探 究梯 形 的面 积 公式 。学 生利 用 画 、剪 、拼 等 动手 操 作 ,并在 小 组 讨 论、 辩论 、 合作 等活 动 中得 出解 决方 法 。这些 方 法可 谓 标新 立 异 、别 出心 裁 。这 样 ,既 培养 了学 生的 创新 能力 ,又让 他们 体 会 到 了 “ 创造 ”的乐趣 。 再 三 、 自主 探究 ,开 放性 地进 行教 学 数 学 开放 题 具有 较 强 的灵 活性 和创 造 性 ,在 练 习课 中 ,教师 有 意 识地 设 计一 些 学生 感兴 趣 、 与学 生生 活 密切 相 关 的开放 性 习 题 ,选择 适 当 的时 机 , 以灵 活 的方 式 渗透 到 教学 中去让 学 生 自由 讨论 ,将 所 学知 识 融会 贯通 ,引导 学 生 多角度 、多 方位 、 多渠道 地 解 决 问题 ,发 表 自己独特 的见解 ,调动 学 生追 求成 功 的潜 在动 机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思维 。 例 如 :有 这 样 一道 例 题 :农 具厂 要 赶 制 1 5 0 农 具 ,计 划 00件 2 天完 成 , 实 际每天 生产 的件数 是 原计 计划 的12 倍 , 完成 这批 5 .5 任 务实 际 用 了多 少天 ?这 道 例题 数 据较 大 ,所 叙述 的情境 远 离学 生 生 活 。我 把 这道 例 题 改 为 :学 校 食 堂买 6 0 克 的柴 ,计划 烧 0千 3 天 , 实 际每 天烧 的是 原 计划 的 15 。然 后 不 出示 问题 ,先 让 O .倍 学 生说 说 看 了这些 信 息后 有些 什 么想 法 。然 后 又 问 : “ 了这 些 看 条 件 ,可 以提 些 什 么 问题 ? ” 学 生经 过 讨 论 想 出 了下 列 几 个 问 题 : 1计 划每 天烧 多 少柴 ?2 实际 每天 烧 多少 柴 ?3 实 际几 天烧 . . . 完 ?4 实 际 比计划 少烧 多少 天 ?因 为有 前两 个 问题 作铺 垫 ,后 两 . 个 问题 也 就 可 以 迎 刃 而解 。一 堂 新 课 ,就 在 这 道 充 满 着 生 活 气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摘要: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的课程,相对于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使得好多数学老师觉得数学课讲起来机械呆板、课堂沉闷,远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儿而富有生机。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善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我们的数学课也一样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这里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关键词:课堂生机小学生童话故事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的课程,相对于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使得好多数学老师觉得数学课讲起来机械呆板、课堂沉闷,远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儿而富有生机。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善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我们的数学课也一样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这里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精彩导入让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课堂导入艺术,努力创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情境。

故事能使小学生处在拟人化的世界里,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的思维、丰富联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认识分数》时,编制了“狐狸分肉”的故事:有一天,一只狐狸看到狗熊兄弟在争抢一块肉,于是就走过去说:“不要吵,不要吵,我来帮你们分一分。

”结果狐狸把肉分成了一块大的和一块小的,把大的给了熊弟弟,把小的给了熊哥哥,这下熊哥哥不高兴了,于是狐狸就在熊弟弟的那块肉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吞下了肚子,这下熊弟弟又不高兴了,说:“现在哥哥的那块肉比我的多了。

”于是狐狸又到熊哥哥的那块肉上咬了一口,吞下了肚子,就这样,狐狸左一口右一口的咬着肉吃,等两兄弟明白过来时,手里的肉只剩一丁点儿了。

同学们,故事中的狐狸是怎样分肉的?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这样式课堂导入,在小学生在原本就熟悉的童话故事中注入了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童话故事中领悟新知,运用故事的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联想。

在数学课前,创设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情景、生活情境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端坐静听”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但有时看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很可能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知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最终的感受是热闹了一节课。

在这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关键词】:数学学习积极性兴趣课堂活力正如“环境往往改变一个人”一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是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动脑筋思考问题机会最多的时候;是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最佳时候;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时候,学生长时间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思维自然而然会得到锻炼,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习铺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也并非是教师手把手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班里开了一个小超市,每件物品上都标好了价格,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一部分当顾客,进行了买卖活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全班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最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在买卖过程中的收付款情况。

通过把学生熟悉的事例引进课堂,创设教学情景,自然的学习和巩固了人民币的兑换,清楚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生活常识数学化。

学生从中体会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数学,作为一门智力训练的学科,常常被学生们视为枯燥无味的科目。

然而,数学并不应该被认为是乏味的。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丰富多彩、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传统上,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学生则被动接收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趣。

相反,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一种逻辑严谨、善于抽象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记忆计算方法和公式,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验证解决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当学习代数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试错法求解方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解决标准化的题型,缺乏实际应用和拓展性的问题。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李梅淑

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李梅淑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农垦北安管理局引龙河农场学校李梅淑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努力唤醒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育必须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教师的教学一定要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让课堂充满学生情趣、智慧、人格成长的和风细雨,最终令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沃土。

我们怎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快乐翱翔。

开放取替了封闭,生成要高于预设。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完美的统一体。

让开放成为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活力的诗情画意的追寻。

一、张扬个性——是课堂充满活力的“灵魂”。

一位名人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动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信任、关爱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堂上,教师应从“传授”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中。

要变“教学关系”为“合作学习关系”。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微笑着走进课堂,带给学生满怀的期望,留给学生真诚的爱心。

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平等对待,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才能够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真挚的爱心点燃学生心田的希望之火,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常言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在教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时,例如:妈妈买来18个苹果,姐姐吃了5个,妹妹吃了6个。

还剩几个苹果?学生有的列式:18-5-5;有的列式:18-(5+6);还有:18-6-5。

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思路后,老师给以展示出来,给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说明都动了脑,解题方法很灵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人教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使数学教育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活动,使数学课堂真正地充满轻松快乐。

一、贴近实际,生活化地教学数学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让生活与教育“亲密接触”。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a-b-c=a-(b+c)”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1.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超市:书包36元、文具盒14元、足球76元、羽毛球拍26元、排球44元等。

2.让学生4个人一小组,用100元到“超市”购买两种商品。

做好购买商品名称、价格的记录,并列式计算所剩钱数。

3.汇报所购买的商品及求剩余钱数的算式,教师做相应板书:100-76-14=10(元) 100-(76+14)=10(元)100-14-36=50(元) 100-(14+36)=50(元)100-36-44=20(元) 100-(36+44)=20(元)100-44-26=30(元) 100-(44+26)=30(元)4.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算式,结合自己购物体会,说说各算式的算理。

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算式所蕴藏着的数学规律,从而概括出“a-b-c=a-(b+c)”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

上述教学过程,我把“a-b-c=a-(b+c)”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让他们在购物、算钱中,悟规律,明算理。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概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动探索,创造性地教学数学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需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探索出来。

数学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们吧

数学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们吧

数学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们吧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也许很多老师自己小时候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的读书方式还残留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还想把这种教学方法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惜这种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在数学课上更能表达这个点,每一个孩子想出来的东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我们应该理解小孩子有力量。

我们要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可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有“学问”、有创造性的人才,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谈以下几点: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局部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表演者,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表演,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水平;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

陶行知先生以前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记得一次上数学课,是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不同角的角度的大小,我刚讲玩,没想到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来,我想他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向我借量角器,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我本来想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又想知道结果,于是我爽快的把量角器借给他。

更没想到的是当我让他走上台前演示时,让我大吃一惊,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叫出声来:拿反了!再仔细看原来是他想告诉大家反着量,只要用180度减去看到的度数也能够读出度数来呀!我又看到那个学生得意、灿烂的笑容,我当场表扬了那位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中心小学何远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既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挖掘出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落到了实处,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根本转变。

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师生关系的定位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老师主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让学生在学生中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地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而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也不会因为我们探究的逐渐深入而淡化。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教师仍然“扮演”课堂的主角,学生依然是听众,是观众,最多也只是当一当教师的配角。

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停留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状态。

教师怕学生不懂,讲得多,问得碎,怕学生“乱”,不敢放手,处处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一旦出差错,不等学生把话说完就立即打断,予以纠正。

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讲几句完整的话,没有独立思考解决几个问题。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知识层次的探究,让其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部分教师仍然迷信“灌输出人才”,重知识,轻能力。

在他们眼中,学生只是书柜,是知识存贮器,学生掌握的知识愈多愈好,这样可以有效地应付知识型的书面考试,这样才能出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能力,开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统统不必去考虑,一句话,学生只要会做题,在考试中能考出好的分数就行了,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观念,这种观念是以知识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这种培养目标来指导教学,势必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

这样的观念恰恰与当前所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极不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认为,教学是为了人的发展,是着眼于的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以人为本。

为此我们应该把发展学生能力,开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课堂教学应积极探索实施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显示出他们的灵性,抒发他们的感情,发表他们的看法,展示他们的作品,发挥他们的特长。

一些教师十分拥护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力主教育创新。

但是,由于多年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一时间跳不出旧模式的束缚,不敢大胆放手,担心一旦还“权”于学生,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会降低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在课堂上“吵吵闹闹”,初看上去,“这哪里是在上课?”然而担心是多余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只有在课堂上大胆让学生“闹”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闹”中充分展示自己,在“闹”中探究,在“闹”中思索,在“闹”中讨论,在“闹”中体验,在“闹”中学到了知识,在“闹”中发展了能力,总之,在“闹”中受到教育。

作为师者,在这一“闹”剧中,则要当好引导者,当好主持人,甚至参与其中,驾驭着这场“闹”剧有秩序地顺利地向前发展。

担心是不必要的,必要的是认真考虑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有效地驾驭课堂。

二、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一节课四十分钟,要让学生接受所教知识,教师必须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代劳。

即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养成自己学习、分组自由讨论、自己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老师在此过程中可在教室内巡视,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此,老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还避免了老师以往在课堂上口干舌燥的讲解,何乐而不为呢?三、把自主表现的空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比如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

记得一次上数学课,是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不同角的角度的大小,我刚讲完,没想到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来,我想他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向我借量角器,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我本来想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又想知道结果,于是我爽快的把量角器借给他。

更没想到的是当我让他走上台前演示时,让我大吃一惊,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叫出声来:拿反了!再仔细看原来是他想告诉大家反着量,只要用180度减去看到的度数也可以读出度数来呀!我又看到那个学生得意、灿烂的笑容,我当场表扬了那位学生。

后来我再去上数学课,那位学生就特别爱动脑筋。

由此让我想到,对于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的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多些理解和宽容,就会多些成长和创造。

四、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是,我们的希望和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得滔滔不绝。

课堂上缺什么呢?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就不会说了。

教师对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在学生看图设问后,让学生四人一组,看书上的主题图说出:你认为谁多?多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是用连线的方法,一个男同学对着一个女同学,最后发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人。

有的说:我是用数的方法得出来的,男同学10人,女同学9人,10比9多1,所以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人……最后,在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归纳总结出比多少的两种方法和数一数比法的三个步骤。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把“学习”还给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要看个位,被3整除的数能不能也看个位?”这时我因势利导反问其他同学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不能看个位,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当老师问道后,同学们积极地写啊,算啊,当大家用实例说明不能只看个位决定能否被3 整除时,又有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被3整除的数不能用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我们来看看能被3整除的数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说不定就可以找到啊。

”于是教师和同学们一同探讨起来,用了很多的实例来证实了他们的想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了确切的结论。

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体验了自己质疑,自主探索,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活动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我们教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只要学生能探索出来的,不要代替,教师应大胆放手;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尽量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时侯,让学生先计算:①17.2÷4;②16.8÷28。

复习一下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接着把①式改为17.2÷0.4让学生尝试计算。

这就使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理背景下,教师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使矛盾得到解决。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发挥创造的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小组合作时每个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愿意说、愿意做、愿意交流,是学生最喜欢表现的一种形式。

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相结合。

这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获取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塑料片,拼成一个长方形,看有几种拼法?并分小组填写实验记录。

这样各小组学生分组合作,有的拼摆,有的记录。

最后对实验记录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最终他们领会到:在3种拼法中,无论长、宽怎样变化,拼成的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