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大学生《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
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
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经济增长》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读书笔记罗伯特·巴罗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世界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
哈维尔·萨拉伊马丁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现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而《经济增长》一书正是由这两位在经济增长理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经济学家共同创造的,本书作为一本教科书,首次系统梳理和阐述了迄今为止所有重要的增长模型,包括8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的诸多重大拓展。
哈佛大学的著名宏观经济学家、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人物格雷戈里·曼丘曾说过:“由巴罗和萨拉伊马丁撰写《经济增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此书是关于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是,此举本身就是经济增长进程的一部分。
今日,经济增长已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一样重要,甚至可能比之更为重要。
在上学期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对经济增长有了初步的理解,即用产出衡量的经济长期的变化趋势与过程,并学习了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由此我对经济增长有了极大的兴趣,便抱着求知与探索的心情阅读了《经济增长》一书。
此书第1-3章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从50年代的索洛-斯旺到60年代的凯斯-库普斯曼,再到最新的拓展。
第4和第5章涵盖了依赖于对可复制要素的不变报酬形式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各个版本。
第6-8章则探讨了技术变迁与研究和开发的最新模型,包括在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以及知识的扩散上的拓展。
第9章允许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的内生决定,包括了迁移、出生率和劳动/闲暇选择的模型。
第10章详述了可应用数据的性质和可利用性,而第11章和第12章则讨论了一些经验发展。
再仔细看来,第1章介绍了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与上学期所学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联系较为紧密,其认为储蓄率为外生且不变的。
第2章则代之以假设消费者和储蓄率的路径被互动于竞争性市场中的最优家庭和企业决定,详述了有消费者最优化的增长模型,暨拉姆齐模型。
经济学类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经济学原理》是著名经济学家曼昆的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被誉为经济学入门的经典教材。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
以下是我对本书的摘抄和心得体会。
二、主要内容摘抄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摘抄原文:“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稀缺资源包括时间、金钱、自然资源等。
”心得体会:这句话点明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效用。
2. 供给与需求摘抄原文:“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心得体会: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关键因素,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分析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3. 市场均衡摘抄原文:“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时,市场价格和数量都是稳定的。
”心得体会:市场均衡是经济学中的理想状态,但现实经济中很难达到完全均衡,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来实现。
4. 消费者剩余摘抄原文:“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心得体会:消费者剩余反映了消费者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的额外利益,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
5. 生产者剩余摘抄原文:“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收入与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
”心得体会:生产者剩余反映了生产者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的额外利益,是衡量生产者福利的重要指标。
6. 效率与公平摘抄原文:“效率是指资源在利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化;公平是指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心得体会: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目标,但往往存在矛盾。
在现实经济中,需要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7.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摘抄原文:“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经济发展理论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研究了经济增长、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对于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了相关的经济发展理论书籍后,我深受启发,对于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的优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又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结果。
这种内在联系使得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不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有效地调动资源,促进生产和创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进行竞争,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市场机制也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
因此,经济发展理论提倡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次,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政府能够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节市场经济的失灵,解决市场的不足,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还能够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手段,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经济发展理论认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积极参与和引导经济的发展。
最后,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技术的传播和市场的扩大,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关于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1《经济发展理论》这部著作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先生在1912年发表的,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先生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
同时,新组合还意味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
熊彼特先生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
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先生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熊彼特先生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
熊彼特先生的“创新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
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先生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
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5篇在经济社会,商业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经济现象.如果我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东西,那么如何利用他们呢?因此,必须通过学习经济和商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去逐步构建我自己的商业嗅觉和思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济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经济学读后感1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 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_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 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经济学读后感2读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曹诚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还是想继续就昨天提出的那个荒谬的比喻来絮絮叨叨,因为尽管我嘴上说着那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想法,但在我的内心里,仿佛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顺着这个思路,不断纠缠.辩驳,就能收获些什么.我看到过的每一本经济学相关教材在讲到供给需求的时候总会提到房价这个例子,殊途同归也好还,异曲同工也罢,这本书也没有例外.可惜我至今没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其实挺想知道,那些写书的经济学家或者大经济学家们,他们真的完全搞明白这个问题了吗?比如说,有没有谁能准确地告诉我,现如今北京的房价将何去何从,亦或再直白些,什么时候买个房子最合适?读后感·当然,不会有人来回答我,但凡回答我的,多半也不是什么大经济学家.好吧,也有可能是我的某个师长听到后,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极有可能.我并不同意〝需求是刻画人性的〞这一提法,人性比需求定律复杂得多.这个提法,恕我直言,看着很有道理,但实际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说服自己的方式,一种自我疏导的方式——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你能想得明白,说得通,理得清,不用需求定律也可以.需求第三定律,〝好东西运到远方〞.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结合〝愿望和结果没啥关系〞来看,才算完整.〝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应付变化的问题〞——价格是个有用的工具:1)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2)指导生产;3)做出奖惩,决定商品分配.这提醒我,工具变量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具体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去做,我还没有想明白.经济学读后感3翻开《西方经济学》,翻到微观经济学这一章,书中详细而全面地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介绍了微观经济理论,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微观经济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并且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中得益良多.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很大.(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总而言之,但就我所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来看,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我们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济学成了我们学习科目中的一大重点.只有学习好经济学知识,包括今天我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懂得用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管理学学生,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基础,一个基石,一个让我走得更远,看得更远的铺垫.经济学读后感4从前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定了岛上的经济.经济学读后感5一直都听说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对它并无感.直到进入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的专业,便知道,我和经济的不解之缘开始了.经济似乎是深奥的,自己又是浅薄的,便觉得缘分还是太浅.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的活动,我开始接触一些经济学类的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觉得与经济学更近距离,去感受经济的魅力.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是因为刚学《微观经济学原理》,朋友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便于去学习课程,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细细咀嚼的课外书,更是一本课内书,帮助学习认识经济,分析经济,解决经济问题.相比于《经济学原理》,我更喜欢《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差异. 故事一词更想让我去探索它.在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凯的简介,对其也是极其佩服.故事类的书有化深奥为浅显的妙用,让大众都能够去接受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这本书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拥有不同的身份,一会儿是地主,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又变成企业老板,他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比如:买地.分粮.买票等.王二似乎成为了成百上千的缩影.王二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朦胧中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印象化较深刻的一篇是关于《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的文章,能够体现经济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王二是种粮好手,但由于村子的闭塞,粮食只能在村内流通,存放在谷仓里的余粮便很多.粮食堆积,资产受损,于是他用粮食换地,结果地少粮多,地价开始上涨,村里人开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价.再来看我们现在房价以及投资.现代人假设有一笔闲置的资金,他们不愿将钱闲置,而是想要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投资.于是便出现买房投资的现象,这便体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但再深入地去思考问题,会疑问为什么造成炒房价呢?难道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投资方式竟然是买房?由此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带头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有效地配置资源,缓解房价,达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变王二村里的高地价,可能需要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那么高房价的解决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本书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当,帮助我们直观的体验经济与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书,通过这次活动,我离经济又近了一步,希望类似的活动可以多多开展.作者郭凯,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电子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研究,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曾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经济学读书笔记8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2000字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 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篇二这本《经济学300年》,可谓经济学里的百科全书,前后共87章,讲诉了近百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还在附录里收录了这300年以来所有经济危机的案例分析,以及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的科学。
他将经济学分为正统经济学和非正统经济学两个部分,强调了经济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实证性。
第二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需求、供给、价格、成本等。
马歇尔认为,需求和供给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他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消费者每次额外消费一单位商品时,其边际效用会递减。
第三章:价格和价值本章探讨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马歇尔认为,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而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
他提出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并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来确定市场均衡价格。
第四章:生产成本本章主要讨论了生产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马歇尔将生产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他提出了边际成本递增原理,即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会递增。
第五章:经济增长和分配本章讨论了经济增长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马歇尔认为,经济增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实现的。
他强调了正义和效率之间的平衡,认为资源应该按照贡献原则进行分配。
第六章:货币和银行本章介绍了货币的作用和银行的功能。
马歇尔认为,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方便了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
他提出了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
第七章:国际贸易本章主要讨论了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马歇尔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即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取其他产品。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1____标题:经济学导论____从宏观的角度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层面如何利用和分配资源的科学。
从微观的角度看,它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
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充满吸引力的学科,涵盖了诸如市场、政府、企业和国际贸易等众多主题。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需求、供给、市场均衡、价格机制、竞争与垄断、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石,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如何运作,企业和消费者如何决策,以及政府如何影响这些过程。
2.宏观经济学:包括GDP、就业、通货膨胀和财政政策等。
这些主题揭示了经济体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这些指标。
3.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收入和分配等。
这些主题让我们理解了市场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以及经济如何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4.全球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全球化等。
这些主题让我们理解了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各国经济,以及各国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决策。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启发是,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科,它也是一门关于决策、权衡和选择的学科。
通过理解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我们的决策如何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经济学视角,让我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有了深入的理解。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探索这些主题,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2《经济学》读书笔记今天我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它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决策和行为的应用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配置、生产和消费,以及经济活动的运作方式。
这本书的内容清晰简洁,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各种经济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提到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印象深刻。
经济增长理论史 从大卫休谟至今
阅读感受
然而,古典经济学无法完全解释现实中的经济增长现象。例如,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理论在面临 人口增长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解释如何实现持续经济增长。而约翰·穆勒和马克思则从不 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为经济增长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20世纪后,经济增长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熊彼特、科林·克拉克、库兹涅茨和哈洛德 等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哈洛德的增 长模型至今仍然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 战。例如,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阅读感受
本书还指出了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五种经济领域的任务,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就业、 维护金融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这些任务需要我们全面思考和积极应对。 《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增长 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展望。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和挑战, 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任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理论史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各个阶段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入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增长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尽管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经济学家需要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 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式,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 至今
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
人均产出的增长, 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行为, 并对人的行为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探讨。
刘易斯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节约的意愿、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还有政府。
本文主要从人们节约的意愿、增进知识与其应用和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节约的意愿人们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和努力。
这种努力既可以通过降低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来表现 ,也可以通过进行一定投入以带来产出来表现。
假若人们在某一制度环境中没有致富的经济意愿 ,或者由于该制度结构中的非正式约束 ,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 ,限制了这种意愿 ,使人们无法作出这种努力 ,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
厉行节约是人们节约愿望的一种表现。
厉行节约, 即降低任何一种特定产品的成本, 或是设法在投入一定的力量或其他资源后, 提高产量。
这类节约的努力主要表现在许多方面: 从试验到冒风险;从职业性的流动到地理性的流动;以与专业化等。
刘易斯认为如果不作出节约的努力, 就不会出现经济增长。
节约的意愿与禁欲主义、财富和社会地位以与人们的有限眼界有关。
刘易斯认为禁欲主义可能制止人们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但并不制止人们去享受在不触犯教规下所挣来的较高的生活水平。
财富和社会地位影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刘易斯认为各类社会的根本差别在于它们的富人如何使用财富以与与声望有关的财富的来源。
富国和穷国的区别在于生产性投资的习惯, 而不在于收入均等的差异, 也不在于给予富人尊重的差异。
真正重要的是财富表现为生产性投资的人们与财富来自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如何。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受到习惯和禁忌、愚昧无知的限制。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冒险精神有关。
增长的定义, 即每小时的劳动产出提高了。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8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篇1从中小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出发,根据杨教授《学校常规管理学》提供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和方法工具,整合一些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智慧,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下六大原则,紧紧地抓好常规管理学在实践创新主要方面的问题解决。
一、贯彻思想领先的原则,总览学校常规管理规划。
一是要坚持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学校管理工作应保证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育人场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使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合乎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合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管理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实现的。
三是要坚持思想领先。
学校管理要自始至终加强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学校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贯彻内外协调的原则,开展学校公关常规管理。
要把学校视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必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内外交互影响作用中不断提高。
注意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五种关系:一是学校管理工作与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关系。
要正确贯彻有关政策法规。
二是学校管理工作和社会各条战线的发展水平、工作状况的关系。
要采取措施,使之相互协调。
三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机关的关系。
学校要主动利用校外的条件,统一校内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
四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关系。
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协助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与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
三、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因为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在完成育人任务中是一条基本途径,它占用的时间也最多。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经济学专业读书笔记
经济学专业读书笔记在学习经济学的道路上,阅读专业书籍是获取知识、深化理解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读了几本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这本书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斯密在书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发作用。
他认为,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和自我调节机制。
然而,斯密也并非认为市场是完美无缺的,他指出了劳动分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工人可能会变得单调和机械。
这让我明白,在看待经济现象时,不能片面地强调市场的好处,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接下来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对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
凯恩斯的理论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为后来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但同时,也有人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质疑,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效率损失。
这让我思考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应该如何平衡,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在阅读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时,我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马歇尔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
他还详细阐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这些理论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生产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马歇尔强调了时间因素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不同时期的供求状况和价格形成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从微观层面去分析经济个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机制。
读了这些经典著作,我也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了一些思考。
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也是一门规范科学。
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
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关于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次拿起《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乐怎么会有经济学的学问呢?翻开目录,里面的问题更是使我对这本产生极大地兴趣,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予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急于去书中寻求答案,可当看完以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问题时,却会发现经济学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前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学问,可当我欣然接受它后,他便会成为我的一把利剑,从此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角度,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种体会。
篇二:《巧克力经济学》读书笔记在书店买了本叫《巧克力经济学》的书,读后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才明白原来经济学课也可以像巧克力一样甜。
《巧克力经济学》的作者是法国经济学家安德烈.傅颂,书的原名就是《写给我女儿的经济学》。
作者通过运用轻松、幽默而富有温情的口吻,讲述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念,如“边际效用递减”、“供求规律”等,并分析宏观经济方面的通货膨胀、货币与银行、利率与金融市尝经济增长、失业、国际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等重大议题。
在最后一部分“与生活相关的经济学”中,作者还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婚姻与犯罪问题,非常生动、形象。
记得这学期教我们《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刘秀琴老师讲过:“作为领导干部,需学会健康工作,健康挣钱,健康生活。
考研西方经济学核心笔记
考研西方经济学核心笔记一、导言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旨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概念、原理和模型的掌握,同时也要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
本篇笔记整理将涵盖西方经济学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二、微观经济学1、需求与供给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均衡价格:指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2、弹性理论弹性: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指需求量相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指供给量相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3、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单位效用逐渐减少。
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
预算线:表示在收入和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的轨迹。
4、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随着投入量的增加,单位收益逐渐减少。
成本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三、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GDP或人均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在长期内,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整体升级和变迁。
3、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上升。
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关系。
4、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货币供应: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措施。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在众多社会科学中,经济学无疑是一门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它不仅关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读了几本经济学的著作,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和需求。
这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就是“机会成本”。
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而被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个,就是我们所做出选择的机会成本。
比如,我选择在周末花时间学习经济学知识,那么我放弃的可能是与朋友聚会、看电影或者休息的机会。
而在这些被放弃的选项中,如果与朋友聚会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和满足,那么这次聚会就是我学习经济学的机会成本。
“边际分析”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方式。
边际是指额外增加的那一部分。
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比如,一家企业在决定是否要增加产量时,不能只看总产量和总成本,而要分析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产量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就不应该再增加产量。
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也很有意思。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比如,我非常喜欢一款手机,愿意为它支付 5000 元,但实际上它的售价只有 4000 元,那么这 1000 元就是我的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则是生产者出售商品时实际得到的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
这两个概念反映了市场交易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状况。
除了这些微观经济的概念,宏观经济的知识同样让我大开眼界。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等目标。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大问题,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在阅读相关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后,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关键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过计算 GDP,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然而,GDP 并非完美无缺,它无法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比如非市场交易、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等。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等。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在长期中,经济会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增长率,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则强调了知识和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积累和创新实现持续的高增长。
在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两个常见的问题。
通货膨胀意味着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它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扭曲相对价格、影响储蓄和投资等。
失业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关系,但在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成立。
宏观经济政策在调节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货币政策则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经济目标。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而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则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来抑制经济。
国际贸易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交换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消费者的选择。
然而,贸易不平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和国际收支状况,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还关注经济周期,即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过程。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1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曼昆所著,记得这是第二次看这本书,本书总共有13篇,分为36个章节。
在读完此书之后,感觉全书结构合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曼昆教授将一些深奥的经济学理论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解释得很清楚。
尤其是经济学十大原理,讲得出神入化,曼昆教授用语简单朴素,用简单的文字和简单的案例深刻的阐释了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做到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曼昆教授在此书中用重点讲解应用与政策,而正规经济理论则次之,这真正让读者领会到经济学的学以致用。
本书主要讲解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
其实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我觉得本书的最大价值并不是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体系,而是在简单的语言中教会我们形成一种经济学思维。
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知识去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要有经济意思,要把理论知识变成有价值的实际行动。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学习,因为有些知识的确似懂非懂。
我相信这些知识对我以后的理财有很大的作用,肯定会受益终生。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2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品6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品6篇)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学习经济学的课程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中,经管类的知识是很少涉及到的。
也许是高中里经济学知识学得不好吧,也许是为了得到这门课的学分,但是更多的是对股票、投资、金融危机的兴趣和经济学知识的渴望,不管怎样我还是选上了这门课。
快期末了,现在静下心来谈一下体会。
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留了一定的时间来课堂发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经济学新闻以及一些经济学知识,单单从内容上讲,这些信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一些课本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一位同学就用一个孤岛上的事例简单明了地向我们阐述了。
另一方面,课堂发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因为平常我们这样上去讲的机会是不多的。
理学院的一位同学就用英语完成了他的课堂发言,既把内容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又不乏新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上课的另一部分是讲他的留洋经历,把外国的一些情况都介绍给了我们。
每次讲到一个话题,老师就可以从此引出去,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地将一大堆与此有关的东西。
我觉得这样非常好,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老师在这方面教给我们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进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
比如说留洋,其实我自从高考以来一直觉得出国不怎么样的,所以我没去中科大,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出国是一种悲哀。
现在逐渐地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我是学机械的,如果想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么样的。
关于经济学,以前觉得是一门不太精确的学问,比如某个地方发生金融危机,然后有几个专家跳出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事实证明他们分析错了。
于是我就想怎么连专家都会分析错呢,那我们这些学经济不是都在扯淡吗?以前一直认为经济学是很文科的一门学问,只要背一背记一记什么的。
然而翻开这本书,我的认识又发生变化了,经济学是很精确的,至少应用微积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死记硬背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要靠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
人均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行为,并对人的行为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探讨。
刘易斯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节约的意愿、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还有政府。
本文主要从人们节约的意愿、增进知识及其应用和经济制度三方面分析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节约的意愿
人们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和努力。
这种努力既可以通过降低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来表现,也可以通过进行一定投入以带来产出来表现。
假若人们在某一制度环境中没有致富的经济意愿,或者由于该制度结构中的非正式约束,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限制了这种意愿,使人们无法作出这种努力,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
厉行节约是人们节约愿望的一种表现。
厉行节约,即降低任何一种特定产品的成本,或是设法在投入一定的力量或其他资源后,提高产量。
这类节约的努力主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从试验到冒风险;从职业性的流动到地理性的流动;以及专业化等。
刘易斯认为如果不作出节约的努力,就不会出现经济增长。
节约的意愿与禁欲主义、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人们的有限眼界有关。
刘易斯认为禁欲主义可能制止人们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但并不制止人们去享受在不触犯教规下所挣来的较高的生活水平。
财富和社会地位影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刘易斯认为各类社会的根本差别在于它们的富人如何使用财富以及与声望有关的财富的来源。
富国和穷国的区别在于生产性投资的习惯,而不在于收入均等的差异,也不在于给予富人尊重的差异。
真正重要的是财富表现为生产性投资的人们与财富来自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如何。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受到习惯和禁忌、愚昧无知的限制。
经济增长还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冒险精神有关。
增长的定义,即每小时的劳动产出提高了。
刘易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合理出现仅是因为人们比较喜欢用他们提高了的生产率去购买更多的闲暇。
辛勤工作和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的优秀公式,勤勉和经济增长的联系在于增加了生产性投资的能力和意愿。
(二)知识增长
经济增长还与知识的增长和新观念的运用有关。
从各国的经济发展来看,一国产出增长与知识传播和运用有着显性联系。
经济的增长既取决于有关事务和生物的技术知识,也取决于有关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识。
它包括知识积累的过程和知识在生产上的应用。
知识增长率的出现于科学方法的发明有关。
科学对技术知识的增长的影响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即:科学原理的形成阶段,这些原理应用于某些技术问题的阶段,和技术发明发展到随时可以进行商业性应用的阶段。
知识的增长还与新观念的应用有关,只有知识的增长是不够的,知识还应当得到普及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占有知识的速率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一部分取决于各种制度。
知识的传播和运用要依靠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
(三)经济制度
刘易斯认为制度促进或者限制经济增长取决于制度对努力的保护,为专业化所提供的机会,以及所允许活动的自由。
制度是促进还是限制经济增长取决于它对人们的努力是否加以保护以及为专业化提供多少机会和允许有多大的活动自由。
制度与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人们得到报酬的权利、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贸易与专业化三个方面。
首先是人们得到报酬的权利。
除非努力的成果确实属于他们自己或属于他们承认有占有权的人,否则,人们是不会作出努力的。
要想激发人们的努力就必须对人们的努力给予相应的报酬。
为他人服务的心情可以增添劳动的乐趣。
但要让公民无偿的参加当地的公益工程劳动,需要一些组织工作:必须有政府官员制定规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还必须筹集资金等。
并且经济增长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人们应当心甘情愿的去不及辛苦和报酬。
经济增长还涉及不同的人的工种和数量的变化;即使上面下令进行革新,增长还涉及这个集体中的成员是否愿意自觉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机会,寻求和利用机会。
其次,是资产的经营管理。
资产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条件之一,而资产法的存在则是资本形成的条件之一。
资产权就是排除他人使用某种特定资源的合法权利。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基本的要求是,潜在的投资者必须相信他能够把钱拿回来,而不是清掉他的资产。
并且代理人的收入必须同他们所照管资产所耗得精力直接发生变化,否则他们不会精心照料。
再次是贸易与专业化。
贸易从多方面促进经济增长,贸易通过向社会引进新的商品刺激了需求,从而刺激人们要求多干工作或提高劳动效率的愿望,贸易还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技艺的提高从而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
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初始性的制度安排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激励机制,但在一国经济发展进入起飞阶段以后,能否创造一个持久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即要进行一种“制度安排”,确保人们在经济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把个人的经济努力和愿望不断地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地接近社会收益率,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还应该注意制度变化的性质和原因,因为制度可能朝着限制发展的方向变化。
刘易斯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环境及其安排能把人们的努力与报酬联系起来的程度还很低现行制度难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经济自由,尤其是大数发展中国家缺乏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因此,要引入有效地制度,推动经济增长。
(四)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理论对寻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有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和特殊性。
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我国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形成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增长理论。
1、要树立重视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观念。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专业化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的观点对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对人力开发而投入的费用具有比物质资本投资高得多的投资收益率。
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及决定性因素正日益由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向人类自身开发的人力资本投入。
2、加速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
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就要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新经济增长理论拓宽了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认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边干边学都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
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并将教育事业的重点放在普及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上。
继续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比重,鼓励社会增加教育投入。
这些观点对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加强研发工作且创造、推广和应用新知识。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用于研发部门资源的多少决定着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
高低。
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必须在研发部门多投入资源,以提高知识积累率。
新经济增长理论还认为,开放经济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促使经济发展。
因此,我国要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有益思想,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把自主创新看作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重新确立政策的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否定了政府对经济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的结论,依据知识随投资的增加而扩散的原理,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政策如补贴教育、研究和开发、刺激物质资本投资、激励新思想形成并快速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等等。
同时政府要兼顾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新经济增长理论断言,长期以来,政府仅仅重视经济周期是完全错误的。
总体看来,有效的政策除致力于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与失业外,还要关注技术创新与进步。
政府应集中精力资助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如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改革以及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