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勤俭节约过时了吗
勤俭节约,永不过时的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勤俭节约,永不过时的美德》。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李商隐曾写下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其用词精炼却寓意深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其才有可能不断发展壮大;对于个人而言,节俭的作风才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携手共建节约型校园。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同学会认为勤俭节约没必要了,已经过时了。
于是乎,我们的身边就出现了如下场景:晴空万里时,教室里灯火通明;水“哗哗”流淌,往来者却视而不见;空无一人的教室里,风扇转个不停;午餐过后,一桶桶剩菜剩饭被倒掉......今天是10月16日,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
据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当前,全世界仍约有8.15亿人口处于长期饥饿中,我国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他们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四处奔波……。
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我们还会再浪费粮食吗?我们还会不节俭吗?人人节约一点,积沙成塔。
节约一粒粮食,就是节约一片富饶的土地;节约一滴水,就是节约一畔清澈的湖泽;节约一度电,就是节约一座充盈的矿山;节约一张纸,就是节约一片美丽的森林。
做为一个有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青开实中人,我们都应从思想上崇尚简朴,勤俭节约。
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的“举手之劳”,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精神。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
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境界。
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师生的常态习惯,成为一种校园的新风尚,让我们携手创建节约型校园,为“完美实中”贡献力量!2017年10月16日。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就是靠全国人民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艰苦奋斗精神,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尤其是上世纪50 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就是靠全国人民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艰苦奋斗精神,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
时代车轮开进了21 世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实现了全面开放,与30 年前相比,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在变,任务在变。
人的观念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也要与时俱进。
比如,“勤俭节约”的观念就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对“勤俭节约”的观念进行分析。
先从个人的角度谈起,一个人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就会过度关注“节流”,而不重视“开源”,“开源”就是要动脑筋,花气力,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合法赚钱,个人的财富不是省出来的,只靠节省,财富的积累是有限的,靠开源,财富才可能会滚滚而来。
试想,比尔盖茨的财富是靠省出来的吗?再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一个家庭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也就是秉持“勤俭持家”,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应该的,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出去挣钱了,但对于尚在工作年龄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提倡勤俭持家有害无益,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缺钱的时候还可以去借钱,去抵押贷款,为了勤俭持家,能上的学不上,学费是省了,可孩子的前途就耽误了。
即使是学费之外的学习费用,也不能一味节俭。
试想,如果朗朗的家长当年不买钢琴,能有现在的国际钢琴大师朗朗吗?最后从国家的角度审视,提倡“勤俭节约”弊远大于利。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至今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2008年之前,中国的高速发展靠投资拉动。
而今,发达国家一个个囊中羞涩。
减少进口,甚至还“要再工业化”把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再招回去,而且时常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中国经济已经不能靠出口拉动了,怎么办?投资率已经过高了,只能依靠内需。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摘要众所周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指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也发展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似乎勤俭节约这个美德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因为有了充裕的资源,所以有的人开始铺张浪费,早就把节约抛之脑后;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就被广为流传,关于勤俭节约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那么,在当下这个越来越繁荣富强的时代,勤俭节约过时了吗?关键词:美德勤俭节约过时勤俭节约是美德,不可以丢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因此,我们不应该丢弃这样一种美德。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
有的甚至把“节约”放在破除的行列里。
的确,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
即使达到小康水平,也谈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没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费。
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
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泛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节约是一种不竭的财富。
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这种道德要求都不会过时,也不应当过时。
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勤俭节约,美德传承:弘扬优良传统

标题:勤俭节约——美德的传承与时代的呼唤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这句莎士比亚的名言,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正是这样一种态度——勤俭节约,以及它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承与发扬。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提到勤俭节约,或许有人会问:我们还需要在一粒米、一度电上计较吗?答案是肯定的。
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对资源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负责。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中国的一个偏远山区,有一个小村庄,村民们世代以耕作为生。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资源有限,村民们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
然而,正是这种节俭,让他们在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面前,依然能够自给自足,不依赖外界援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未来时的一份保障。
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源的消耗速度前所未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如果全球人口都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我们需要五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需求。
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对我们勤俭节约传统的一种考验。
我们必须认识到,节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个星球的未来。
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个来自企业界的前沿案例。
有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原材料的使用,结果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这个例子说明,勤俭节约并非过时的观念,而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呢?首先,从小事做起,比如关闭不用的电源,减少不必要的购物。
其次,培养环保意识,选择可持续的产品。
最后,传承这种美德,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家庭的教育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勤俭节约并不意味着放弃舒适和便捷,而是要用更聪明的方式去消费,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助力民族复兴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助力民族复兴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传统的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成功之母,奢侈浪费是衰败之源。
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勤俭之风,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勤俭,不屑于勤俭。
有的说:“现在提勤俭节约太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做守财奴!”有的说:“不多消费怎么拉动经济,怎么为国家做贡献啊?”也有的说:“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不消费也对不住这个伟大的时代啊!”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勤俭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传统的美德。
中华民族的勤俭之风绵延至今,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勤俭,不屑于勤俭,而且理由似乎很充足。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
考生写作时不得脱离这一情境,且“可是”二字暗示考生此后的内容是展开评价和思考的重点。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主题为“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要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个任务要求考生将写作重点锁定在“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上,且因为是演讲稿,所以要严格遵循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
开头要有问好并交代自己的演讲主题,结尾要发出呼号倡议,还要有读者意识、交流意识,还要注意人称和口吻。
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内容可升华出“勤俭”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等。
世界勤俭日-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03.
勤俭节约良好 家风代代相传
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0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 入到家风家教当中。理学家 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 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 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
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
02
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 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 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 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 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 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
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 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 “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 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 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 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 百恶都会跟从。
养成好习惯
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今天,中华民族 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 苦奋斗历程,但戒奢以俭的道理并未过 时。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 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 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 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 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据《二十 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 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 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 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二十四史·晋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提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 子》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荀子·天论》讲“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有关节俭的议论文作文

有关节俭的议论文作文有关节俭的议论文作文篇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个美德是绝对不能丢的。
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
是他家中贫穷吗?不是,他是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不是,谁不爱美丽。
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苦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
据有关人员统计:毛主席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
毛有67块。
毛主席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
毛主席的内衣内裤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
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
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
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
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
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
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
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
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
勤俭节约共创美好未来 演讲稿

勤俭节约共创美好未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重要话题——勤俭节约,共创美好未来。
当我们提及勤俭节约,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是过时的观念。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勤俭节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显得珍贵和必要。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想象一下,在我们每日的饮食中,是否会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丢弃?外出就餐时,又是否会为了面子而点过多的菜品,导致大量剩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累积起来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再看看我们的穿着,是不是总有那么几件衣服,仅仅因为款式不再新颖就被打入冷宫,从此不见天日?而在我们的居住环境里,房间的灯是否常常在无人的时候依然亮着?空调是否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依然全力运转?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我们在对待资源时的态度。
勤俭节约,就是要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因为这些看似平常的资源,都是经过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和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才来到我们身边的。
勤俭节约,也是应对当今社会诸多挑战的有力武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的地球,已经为人类的过度消费和浪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森林被砍伐,水源被污染,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无节制地消耗下去,未来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或许,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困境,无法享受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然而,勤俭节约并不意味着要我们过苦行僧般的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相反,它是一种更加理性、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我们可以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节约。
比如,选择购买环保、耐用的产品,虽然可能在初期花费较多,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够节省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在出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者共享单车,既能减少交通拥堵,又能降低能源消耗;在家庭装修时,注重节能和环保材料的使用,不仅能够为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勤俭节约过时了吗?
我上小学时,食堂门口总是挂着一条横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要勤俭节约。
小学生都很听话,从来都不多打饭菜,生怕吃不完浪费。
可上了初中以后,有一小部分同学就将勤俭节约的美德与稚嫩一起摆脱掉了。
我一个小学同学,上初中了以后变得特别爱显摆。
有一次我从他身边经过,他突然大喊一声:“别踩我的鞋。
”我吓了一跳,迅速将目光转向他的鞋,只见他装模作样地把脚抬起来,轻轻地用手扫了扫,得意地说:“XX牌的,我阿姨从国外带回来的限量版。
”我惊异地问:“你上个星期不是刚换的新鞋吗?怎么又换了?”“哎呀,我这双限量的比那双贵,更舒服啦!”
3年后,升入高中,我发现有很多人似乎根本不知道勤俭节约四个字怎么写。
还是在食堂,有一个同学买完早饭后抓了一大把筷子走了,那同学看着我快要掉到地上的下巴和疑问的眼神解释说:“没什么,拿回去削着玩。
”
勤俭节约,并不是要我们衣服和鞋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要我们吃残羹冷炙。
但我们可以不买那么多不需要的衣服,可以不浪费粮食。
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应该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但是也应该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我们学生该有的品质。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8)班朱兆恺
勤俭节约,我们“差观念”
小时候,父母总是告诉我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
直到我读了研究生还一直保持着这些习惯。
如今,晚上临睡前关掉我们楼层的灯,已经成了我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楼梯拐角处的那盏照明灯,以前是“白天陪着太阳亮,晚上陪着月亮亮”,让人看了着实心疼,我只有每晚去关掉它,才能心安理得地去睡觉。
虽然这样要晚睡一些,但两年来我一直坚持并快乐着。
眼看还有半年多我就要毕业了,这让我时不时陷入忧虑:将来会不会有师弟师妹来接替我完成这个“工作”呢?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宿舍的电费也不用我们来交,学校也不会给你“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你这样图啥呢?搞不好别的同学还会说你做作呢!她的话听上去很实在,似乎也很有些道理——实则差矣。
须知随着资源日益短缺,如果我们不去爱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也许有一天自来水就会断流,“长明灯”也难以再亮起来啊!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一些小事上已经“不差钱”了。
但是在勤俭节约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多人都“差观念”。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树立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观念。
在全世界都在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今天,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不能丢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澜茵
勤俭是一种生活理念
刚上大学的时候,都是花家里给的生活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花的都是父母的钱,自然不知道心疼,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管多贵、需要不需要。
那时候出门总是打车,尽管父母在家过着很简朴的生活。
直到大三的时候自己出去兼职,才知道了赚钱不容易,自此再也没有
大手大脚过。
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指导下的行为方式。
因为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更注重自我的舒度,所以我选择打车;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性价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坐公交车更实惠更环保。
同理也可见于学校等单位中的用水:因为不需要额外缴纳水电费,又觉得浪费一些水没什么关系,所以很多人对没有关好的水龙头视而不见。
这些类似的小习惯,一方面取决于是否需要自己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是否有节约的意识。
同理我想到了“三公经费”。
一些单位或者个人在消费的过程中,因为花的不是自己赚的辛苦钱,铺张浪费,结果导致“三公经费”居高不下。
如果有相应的制度制约,使得握有公权力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这种现象就能得到有效制止。
而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可能需要每个人树立勤俭节约这样一种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丛聪
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和哥哥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家里卫生间里有一个塑料桶,专门用来盛放洗菜洗衣服时的废水。
父亲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经常告诫我们:我们是改革开放的最直接受益者,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我是一名住校生,我住的宿舍配置的是公共盥洗室。
学校的自来水使用是不收费的,而几乎我每次去盥洗室的时候,都能看到有水龙头在那里“放声歌唱”。
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就会心疼不已——不知有多少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啊!每当此时,我都会上前把水龙头关紧拧好。
以上是我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我相信也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
很快我就要毕业,结束在学校的住宿生活了,我多么希望后来的同学们每次都能关好水龙头,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啊!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勤俭节约空泛,高不可攀,其实它平凡而实在,应该是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是我们个人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我认为勤俭节约小到是一个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态度,大到是一份社会责任感。
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辽宁大学原丽华老师观点
校园浪费的背后
在校园的宿舍楼后常见丢有穿得半新不旧的衣服、鞋子,饭堂的泔水桶里常见还剩大半个的包子、馒头,教学区的垃圾桶里常见只用了一半的作业本……孩子们的不成熟让校园成了浪费的“重灾区”。
勤俭节约是不是过时了?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班上作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的结果令我大眼镜:98%的同学认为勤俭节约并未过时,需要提倡。
可事实与调查结果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呢?我又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原来,一方面,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优良传统,应该提倡,没有人反对——毕竟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没有停止过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之所以还存在浪费的现象,主要
原因是学生存在互相攀比和爱面子的心理。
学生之间相处,如果你不浪费,就会有人说你不“酷”,就会有人说你“抠”,大家就认为你不入流。
这种“酷”有时并不是学生的本意,而是被浪费的不良风气所诱导。
面对这种矛盾,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入展开勤俭节约教育。
第一,大力宣传。
每个学年都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主题月”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栏等进行宣讲,开主题班会算成长成本,举行演讲比赛畅谈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价值等。
第二,老师示范。
老师在勤俭节约上首先要做出示范:没用完的粉笔头不能乱丢,没用完的纸张不能当垃圾处理,能进行二次利用的要进行二次利用等等。
平时要以一种节俭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第三,家长带头。
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平台、QQ群、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在勤俭节约方面作出表率,避免铺张浪费。
家长的榜样力量不可小觑。
第四,大力表彰。
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学校要大力表彰,并进行广泛宣传,让勤俭节约的正气压住浪费的不良风气。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熊振鸿家长谈
告诉孩子:节俭光荣外甥上小学五年级,一次我到他家去,看到他正和小朋友们在小区门口玩。
看到我后,他就跟着我一起回家,发现路边有一个空饮料瓶,他像踢球一样踢着前进。
本来我以为他只是贪玩,没料到把饮料瓶一直踢到楼梯口后,他很自然地捡起来拿在手里,原来是要存起来卖废品。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想起和外甥在一起时的小事:在外面买饮料喝,饮料瓶从来不丢,都是带回家去;买雪糕往往买最便宜的;和我女儿一起买零食,如果他有钱就不让我女儿结账;买东西总是先问价钱,即使相中了一件东西,如果认为贵就会放弃。
外甥之所以这么节俭,与他妈妈的教育有关。
通过考学跳出农门的姐姐很节俭,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有时在外边别人塞的宣传单,她从来不乱丢,都是随手带回来,积少成多,也能当废纸卖。
当然,他们的节俭并不是吝啬,该花的钱还是花,只不过“好钢用在刀刃上”,能不浪费的尽量不浪费。
与外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妻子姐姐家的孩子。
家里经济条件好,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
一次,她到我家玩,我带她去超市,刚出楼梯口,她便要打的,说走不动了。
其实步行到超市也就五六分钟的时间。
在超市买了根好几块钱的雪糕,吃了一半就扔了。
还有一次,在广场玩,说好让她在游乐城里玩一小时,然后我们来接她。
不料,不到半小时她便打电话,说不爱玩了,已经出来了。
因为她没带钱,就把自己押在了公用电话旁,我们赶到一看,这孩子赊了一瓶纯净水,正喝着呢……
虽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但是,对于孩子节俭意识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这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步。
我们很有必要告诉孩子:节俭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