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法
各种行业成本核算方法
各种行业成本核算方法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直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如制造业。
该方法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等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以便准确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间接成本按照某种分配基准分摊到各个产品上的成本核算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间接成本相对较高、难以直接与产品关联的行业,如服务业。
间接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通过使用适当的分配基准,如劳动力时间或产值等,将这些成本间接计入产品成本。
间接成本法能够合理分摊间接成本,避免将全部成本归咎于某个产品,使产品成本更加准确。
三、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标准成本来核算实际成本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变动较大、难以准确核算的行业,如建筑业。
标准成本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的,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情况。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四、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一种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优生产决策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边际效益的行业,如能源行业。
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所需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收益。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可以确定最优生产数量,以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五、活动成本法活动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与活动关联起来,通过活动驱动成本的分配方法,以便准确核算产品的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不同活动对成本影响的行业,如物流业。
活动成本法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成本池中,然后根据活动的使用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追踪和分配成本,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六、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种将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纳入考虑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成本会计是一门用于核算和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种成本的会计学科。
它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存在的。
在成本会计核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完全成本法、可变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吸收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按照成本的全部项目进行核算和计量,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间接费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成本情况,但是也有工作量大、计算复杂等缺点。
2.可变成本法:可变成本法是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类,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开核算。
可变成本是和产量或销售额成正比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固定成本是和产量或销售额无关的成本,如租金、管理费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便于成本控制和管理。
3.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只对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进行核算和计量。
这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是能够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直接人工是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员工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忽略了很多和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
4.吸收成本法:吸收成本法是将所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都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上。
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通过分配给产品的方式,吸收成本法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
但是由于成本分配的方法不同,可能导致不同产品的成本分摊存在偏差。
5.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标准进行核算和计量。
这包括标准材料、标准人工和标准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法通过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比较,以便掌握成本的偏差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偏差,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
五种成本核算方法
五种成本核算方法
嘿呀,咱今儿个就来讲讲这五种成本核算方法!听好啦!
先说说品种法哈,就好比你开了个水果店,每种水果就是一个品种呀。
你得把卖苹果的成本单独算算,卖香蕉的成本也得单独拎出来,这就是品种法!比如你进了一批苹果花了 1000 块,这 1000 块就是这批苹果的成本啦。
再来讲分批法,哎呀,就像你接了几个不同的订单一样。
每个订单的成本你得单独核算清楚呀!比如说你接了个做蛋糕的订单,为了这个订单买的材料、花费的人工,那都是这个订单的成本呀,这不就是分批法嘛!
接着是分步法,哇塞,这就好比爬楼梯,一步一步来!比如生产一个复杂的产品,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呢,那每道工序的成本都得算清楚,最后加起来就是总成本啦!像做个手机,零部件生产算一步,组装算一步,每一步的成本都要搞明白呢。
还有分类法呢,这就像把东西分类放好一样。
对那些差不多的东西放在一起算成本,简单又清楚呀!例如同一类的文具,把它们的成本一起算咯。
最后是作业成本法,这可牛啦!就好像给每个作业都贴上了价格标签。
比如说包装作业,运输作业,它们各自的成本都得算清楚呀!
总之呀,这五种成本核算方法都各有各的用处和好处呢,咱可得根据实际情况选对方法呀,这样才能算出最准确的成本呢!。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介绍移动加权:又名移动加权平均法,此种计价方法是以库存均价作为商品成本(销售成本),即库存金额/库存数量。
并且在每次入库时计算一次存货的价格。
其计算公式为:商品库存成本=现库存金额/现库存数量A、商品入库:库存成本=(本次入库金额+原库存金额)÷(本次入库数量+原库存数量B、商品出库:是以出货仓库当时的成本均价作为成本价计算。
手工指定:引入批次的概念,按照批次9要素对同一商品进行批次的划分后分别管理。
批次9要素有:商品、供货商、进价、批号、生产日期、效期、仓库、货位、是否受托代销。
对于库存商品来说,只要这9要素中有一个不相同,那么系统将其分为不同批次进行管理,并分批次计算成本、计算利润及统计销售等。
在9要素全部相同的情况下,系统认为是同一批次,将合并起来管理。
该方法不允许负库存销售。
例一:某商品A,有的从四川渠道进货,有的从广东渠道进货,那么这两批货的供货商不同,由于供货商是批次9要素之一,所以在系统中将其分为两个批次。
例二:某商品B,都是从山西渠道进货,第一次进价5元,第二次进价3元,那么它们的成本价(即进价)不一样,由于进价是批次9要素之一,所以系统将其分为两个批次。
例三:某商品C,购进200个,它的供货商、进价、批号、效期、仓库都相同,但在仓库中堆放时有150个放在货位1,有50个放在货位2;同理,货位是批次9要素之一,系统会将其分为两个批次。
如果都放在货位1,那么就符合批次9要素完全相同的条件,将作为一个批次进行管理。
先进先出: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入库时采用和手工指定同样的批次处理办法,只是出库时严格按照先入库的批次先出库。
后进先出:后进先出法是以后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入库时采用和手工指定同样的批次处理办法,只是出库时严格按照后入库的批次先库。
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一、品种法。
1.1 品种法的概念。
品种法啊,那可是成本核算里挺基础的一种方法呢。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产品的品种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就像种庄稼,不同品种的作物,咱们得分开算成本,是一个道理。
比如说一家生产皮鞋的工厂,有男鞋、女鞋这两个大品种,那就可以用品种法分别核算男鞋和女鞋的成本。
1.2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这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啥叫大量大批单步骤呢?就像挖煤,一挖出来就完事儿了,不用经过复杂的多道工序。
还有一些小型的面粉厂,把小麦磨成面粉,也是比较简单的过程,用品种法核算成本就很合适。
这种企业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品种也不是特别繁杂,用品种法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刚刚好。
二、分批法。
2.1 分批法的概念。
分批法呢,就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计算成本。
这就好比订做衣服,一批一批的订单,每一批的成本都得单独算。
比如说有个服装厂,接了学校的校服订单,每个学校的校服款式、数量可能都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批次,得分别核算成本。
每一批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交货,整个过程的成本都归集到这一批次里。
2.2 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像那些搞定制生产的企业,比如定制家具厂,客户要求千奇百怪,每个订单都有独特的要求,就得用分批法。
还有造船业,一艘船一个样,不可能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似的,所以分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大显身手了。
这就像因材施教一样,不同的订单就像不同的学生,得用适合的方法来核算成本。
2.3 分批法的特点。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它和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一致的。
这就好比火车的车次,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达,这个周期就是计算成本的周期。
不像有些方法是固定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计算成本。
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因为一批产品要么都完工了,要么都没完工,就像一个锅里的饺子,要么都熟了,要么都还在煮着。
三、分步法。
3.1 分步法的概念。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成本计算方法
五种成本核算方法分步阅读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方法/步骤1、分步法(1)定义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2、分类法(1)定义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
(2)示例:某公司销售显示器的。1月1日购进17寸液晶w800的,价格1000元。1月2日购进17寸液晶w810的,价格1500。1月3日销售1月1日那台w800是1000元的,你可以指定它的成本是1000元。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数量为权数计算每种材料的实际平均单价,作为日常发料凭证的计价依据。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计算一次平均单价,用该单价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即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成本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成本核算方法有几种
成本核算方法有几种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类计算法:按照成本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对成本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不同分类进行计算和核算。
2. 作业计算法: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作业,然后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
3. 部门计算法:根据企业的内部部门划分,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行政部门等,对每个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
4. 作业订单计算法:根据每个作业或订单的特点,对其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
5. 标准成本计算法:根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建立标准成本体系,然后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核算。
6. 直接成本计算法:仅考虑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并将其完全分配给相应产品或服务。
这里列举了比较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使用。
采用成本核算方法
采用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指的是通过计算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用于决策和管理。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作业成本法(Job Order Costing):适用于生产批量小、各项产品特征明显不同的企业。
通过把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订单上,计算每个作业或订单的成本,从而确定产品成本。
2.过程成本法(Process Costing):适用于生产连续流程、产品性质相似的企业。
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生产过程或生产部门上,计算每个过程或部门的成本,从而确定产品成本。
3.直接成本法(Direct Costing):主要关注变动成本,即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并将其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固定成本被视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4.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即预算成本,来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偏差,并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率改进。
5.活动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以活动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活动成本池,再根据活动的使用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些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决策和管理。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介绍8种成本核算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
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28日发出存货2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
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控制企业的总成本和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制定企业战略和做出决策。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
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又称为“单纯成本法”,是指将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过程中直接和紧密相关的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成本进行计算。
这些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适用于小规模企业或产品数量较少的情况。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计算,间接成本按照制定的分配基础按比例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然后再将此成本中心的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一项具体产品或服务上来。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间的成本计算。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有其缺陷,它不适用于企业各项生产线产品种类相似或成本粗略估算的情况。
3.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又被称为“全面成本法”,基本原则是将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成本都包含在生产成本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制造成本法也可以称为全套成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种类较多的产品和服务,由于该方法包含了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成本,这种方法可以让企业在管理中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企业对固定或可变成本进行估算而确定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为了保持监督的效果,企业会将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确认生产的效率和利润的差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并及时作出调整。
缺点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参考计划比较固定,无法适应随时变化的情况。
5.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方法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方法是一种将所有成本按照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方法。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材料、人工等;间接成本是与产品相关的,但是难以直接核算到某项产品中的成本,如折旧等。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时,会将分析原材料、工时等的直接成本和制造间接费用的间接成本分别计算,从而更好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介绍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介绍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1.“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法, 它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x1*y1+x2*y2+…+xn*yn)/y1+y2+…+yn, (注: x1, x2, …x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价格, y1, y2, …y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数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那么在库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当前成本均价。
2.“先进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 出库的顺序以先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如果使用的是先进先出、后进先出, 你可以在库存状况表中通过批次详情来查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后进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 出库的顺序以后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4.“个别计价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就进库时的实际成本计算。
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确定, 一旦开始使用, 不允许再修改。
1。
常用的五种成本核算方法
分步法(1)定义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2.分类法.(1)定义.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
如:鞋厂、轧钢厂等。
..3.分批法.(1)定义.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产品的“批”。
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
1. 直接成本法: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应的成本对象。
例如,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可以直接分配给制造产品的成本中心。
2. 间接成本法:将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分配给相应的成本对象。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成本分配基础,如人力资源数量或设备使用时间。
3. 作业成本法:根据不同的作业或任务来分配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个类似作业或任务同时进行的情况,例如批量生产时的产品制造。
4. 过程成本法:按照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来分配成本。
该方法将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制造或服务阶段,例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配送等。
5. 产品成本法:将所有与特定产品相关的成本分配给该产品,无论是直接成本还是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结合成本分配基础和管理需求来进行成本核算。
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以产品或服务直接生产所发生的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的核算依据。
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确定和核算。
2.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指将与产品生产过程间接相关的费用根据其中一种分配规则分摊到产品成本中。
这些间接成本包含了生产过程中无法直接归属于其中一产品的费用,如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
间接成本法包括分配法、剩余法、标准费率法等。
3.生产成本法:生产成本法是指将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成本元素进行分类归集,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生产成本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批量成本法等。
4.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指以发生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通过记录和汇总企业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以及将这些费用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形成成本报表。
历史成本法主要用于确定过去发生的成本,并提供决策参考。
5.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成本标准为基础进行核算,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生产过程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成本标准,与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比较,以评估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
标准成本法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差异。
6.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指以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为基础,设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再通过成本控制和优化设计等手段,实现企业成本的优化和降低。
目标成本法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以实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不同的企业可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结合多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使用,以满足对成本的准确计算、控制和决策分析的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
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用来计算和分配生产成本的方法。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定制产品的生产,它将生产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或订单上。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它将生产成本分配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部门或环节上。
标准成本法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来核算实际生产成本,通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确定成本对象,即确定需要核算成本的产品、服务或项目。
其次是收集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的数据收集。
然后是分配成本,根据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将总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接下来是计算成本,即将各项成本加总得出最终的成本数。
最后是成本分析,通过对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管理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也借助成本管
理软件来优化成本核算流程,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
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提高竞争力。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一种以物料、劳务、制造费用等为基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项成本进行统计核算的会计方法。
1. 原材料成本法:是将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含运保费等)作为计算成本的依据,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保险成本等。
2. 劳务成本法:是以劳务的实际支出,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因素及其他人员费用等,作为计算成本的依据。
3. 制造费用法:是以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如材料消耗、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作为计算成本的依据。
4. 混合成本法:是将上述三种成本法相结合,即根据不同的原材料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成本法计算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为个别指定法
个别指定法又叫个别计价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计算该件或该批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采用个别指定法计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号来分别计算,计算出来的的商品成本最为准确,主要适用于能分清进货件别获批次的库存商品的企业,比如医药销售企业、食品销售企业。
个别指定法的业务流程:
1、进仓类单据上面指定该批货品的批号,该单据上的进仓价格就是该批货品的成本价;
2、出仓类单据必须选择货品对应的批号,出仓成本就是该批货品的成本;
3、对应的报表可查看“报表”菜单下的“批次报表”;
注意:
1、个别指定法的货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进仓单确定的,它不会自动加权平均计算,所以查看个别指
定法的货品资料的加权价是没有意义的;
2、个别指定法的货品在做单据的时候必须有批号;
3、存货调价、组装拆卸、库存变动三种单据不支持个别指定法货品;
4、个别指定法货品不支持零库存出库;
全月一次法就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出库价格按照全月一次平均的价格。
全月一次平均单价=(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进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进货数量)
1、如果是单位价值低、数量多,购、销频繁且数量大,容易溢出、或损耗的如沙土,不同批次购进,容易涨吨或亏吨,可以以月为单位,按加权平均价核定进价,全年都按此方法,符合一致性原则。
2、如果是单位价值高,数量少且容易盘点,如小轿车,则按个别计价法,一车一价,进价和销售价格都要单列、明晰。
如果全月采用一次计价法,则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公式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第一次进货实际单位成本*进货数量+第二次进货实际单位成本*进货数量+。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第一次进货数量+第二次进货数量+。
)
什么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编辑]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材料成本+∑(本月入库成本) 期初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
发出成本 = 发出数量×平均单位成本
结存成本 = 结存数量×平均单位成本
[编辑]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特点[1]
1.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下,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
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
[编辑]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1]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手续简便。
缺点是:
第一,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全月的加权平均单价,这显然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
第二,按照月末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库存材料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
当物价呈现上升趋势时,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将低于现行成本;反之,当物价呈现下降趋势时,那么,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又将高于现行。
[编辑]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适用范围[1]
1、此方法适合各期存货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或者存货品种较少或收发次数较少,而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相差较大的企业使用。
2、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户可以自己选择。
由于各企业费用分摊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用户可以手工进行计算,然后再将计算结果输入到各个产品入库单中。
[编辑]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案例分析[1]
企业采用永续盘存制,并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存货计价,某企业2008年度一月某存货期初存货10件,本期收、付、存数量及金额如下表所示:
收入发出结存
年
凭证编号摘要
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
01 1 略结存10 10 100
3 购入 5 9 45 15 9.67 145
4 出库 2 10.2 20.4 13 9.58 124.6
5 购入10 11 110 23 10.2 234.6
6 出库 5 10.2 51 18 10.2 183.6
7 出库 6 10.2 61.2 12 10.2 122.4
8 购入 5 9.5 47.5 17 9.99 169.9
根据上表的计算,本月的平均单价及发出存货成本如下:
全月平均单价=(10*10+5*9+10*11+5*9.5)/(10+5+10+5)=10.1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5+6)*10.2=132.6元
用存货举例子吧
1日买存货1个单价5元/个15日买存货1个单价6元/个20日买存货1个单价7元/个
如果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就在月底确认单价那么就是(5+6+7)/3个这个就是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呢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准确还是上边那个例子比如16日发出了一个存货.那么现在就要确定发出价格了.怎么确定呢就是前边买的也就是1日和15日的价格相加除以存货数量(5+6)/2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数量)/月初库存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移动加权是分批计算的进一次算一次
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数量+本次进货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