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2.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一、粮食作物
1.麦子:春小麦(东北地区),冬小麦(华北地区)
2.水稻: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苏
二、经济作物
1.油菜:四川
2.花生:山东
3.甜菜:华北地区
4.大豆:东北华北地区
5.棉花:华北地区、南疆地区(新疆南部,即天山南部)
6.玉米:东北地区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为简单题型.
例:(2014•烟台)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子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其它
种植面积(%)66 28 4 2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高原山地气候区
分析: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解答:南方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全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生猪、柑橘、茶叶、棉花、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
故选:A.
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概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图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某某,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4.渎图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提问法导人。

播放东北地区录像或风光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群结对的丹顶鹤,成片的大豆、高梁,某某的冰雕展,美丽的松花江,迷人的太阳岛,天池,林海,拥有海滨浴场和海上石林的城市——某某……学生边看边回答教师的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景观位于我国哪些省区呢?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些独特的景观?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地区。

[讲授新课]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图6.1,教师提出思考题:1.读图描述本区的地理位置、X围。

(东北地区包括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和某某自治区的东部)2.它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哪些国家接壤?(东面与朝鲜接壤;东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与蒙古接壤)3.本区西南部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某某、某某)其次,指导学生渎图6.2,提出读图要求:1.从图中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平原、山地)2.让学生在图中先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分布地区和山脉走向,再找出某某、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松花江等河流的分布和流向,然后指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通过读图一一查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东北地区,平原被山地所环抱,山地外侧又被河流所环绕,从而让学生明确掌握形成东北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的地形特征概念。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初中地理知识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初中地理知识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知识点的认识】
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彦克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故答案为:秦岭﹣淮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的位置,属于基础题.
【解题思路点拔】
解题关键是熟记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1。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一、引言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作物种植区域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内涵。

二、中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1. 玉米种植区域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是中国主要的玉米生产地,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2. 水稻种植区域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

其中,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是水稻主产区,这些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供应了全国的大部分需求。

3. 小麦种植区域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布广泛。

主要的小麦种植区域包括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其中,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区,年产量较高。

4. 大豆种植区域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三省是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年产量较高。

5. 棉花种植区域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其中,新疆、河南、江苏等省份是我国的主要棉花产区,产量较高。

6. 油菜种植区域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布广泛。

主要的油菜种植区域包括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

湖北、四川、河南等地是我国的主要油菜生产地,年产量较高。

三、案例分析:湖北省的作物种植区域湖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在湖北省,主要分布着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区域。

1. 水稻种植区域湖北省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鄂东南地区,包括黄冈、咸宁、孝感等市州。

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水稻生长的理想地区。

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农业的分布 (2)

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农业的分布 (2)

农业的分布要点精讲一、农作物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呈现“北稻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自南向北: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秦岭——淮河以南可一年二熟~三熟;华北平原可以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而东北、西北地区受热量或水份条件限制,只能一年一熟。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晚稻是夏种秋收。

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

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形成较大的灌溉农业区.
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长绒棉、甜菜、小麦、葡萄、哈密瓜等.
【命题的方向】
例: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及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绿洲农业指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解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在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及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形成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
故答案为:银川;河套;河西.
点评: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以灌溉农业为主,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杏、桃、梨、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蜚声中外.
1/ 1。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初中地理学问点: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一、选择题1. 以下农作物属于油料作物的是A .花生、油菜B .甜菜、芝麻C .茶叶、大豆D .玉米、高粱2.在某超市的农产品销售处的标签上,产品原产地的标注错误的选项是A. 蔗糖一一广西C .面粉一一河北B. 花生油——山东D .茶叶——疆3. 下面是某超市货架上水果标签,其中标注错误的选项是:A .①B .②C .③D .④ 4.下表为我国某区域一学校地理争论性学习小组的学生调查记录当地农事活动状况。

依据表中信息推断,不行能得出的结论是A. 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玉米C .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B. 当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D .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 5. 以下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6. 广告打假,以下广告描述中假的是A .山东花生油,精选优质花生,滴滴醇香B .东北“北大荒”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米粒芳香C .广西白砂糖,您的满足是我们不懈地追求D .正宗山东砂糖橘,甘甜可口A .B .C .D .7.下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想该省可能位于A.长江中下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B.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8.依据所学学问,即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半潮湿地区,且冬小麦产量大的地形区是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9.我国以下农产品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橡胶——海南岛C.羊毛——长江三角洲B.稻米——华北平原D.柑橘——内蒙古草原10.下面的四幅图是我国的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以下排序全都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1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以下水果产自暖温带的是A.苹果、梨B.柑橘、葡萄C.杏、枇杷D.芒果、香蕉二、解答题12.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北方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初中地理知识

北方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初中地理知识

北方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
【知识点的认识】
重要的农耕区,以旱地作物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大.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等.
【命题的方向】
例:(2014•东营模拟)有关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高纬,能满足一季农作物的生长
B.属肥沃的黄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平原,灌溉水源丰富
D.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人均产粮多,有大量的余粮
分析: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
解答: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人少地多且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要认真分析.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北方是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该平原是我国主要的耕作业区.
1/ 1。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题库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题库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题库选择题1、下列农作物中,主要种植在北方地区的是()A.水稻、甘蔗B.甜菜、大豆C.棉花、水稻D.小麦、甘蔗答案:B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

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

2、下列关于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C.位于黄河以北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答案:C北方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东部濒临渤海、黄海。

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北方的地理位置。

3、读我国旱灾分布图,联系北方国情,下列抗旱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B.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C.改进耕作制度和灌溉方式,增强节水意识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经济答案:D我国是自然灾害比较多的国家,从图中可知,北方地区旱灾严重,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经济是抗旱措施中不可取的,故选D。

4、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地形区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B.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C.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D.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答案:C关于北京市的说法,按地形区划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半湿润地区;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政治和文化中心,故选C。

5、“黑土地”是指A.成都平原B.河套平原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答案:C我国东北地区,沃野千里,黑土广布。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讲义-6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讲义-6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图版

初中地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自然环境特征一、地理位置与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综合拓展】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1.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2. 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3. 草原与森林的分界线;4. 牧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5. 非季风区与季风区的分界线;6.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二、地形由上图可知,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

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从干湿区来看,北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四、黑土地、黄土地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一、耕地类型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本地区降水偏少,耕地以旱地为主。

二、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谷子,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花生,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还有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梨、桃、杏、枣等。

三、作物熟制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华北平原为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为一年一熟。

例题1下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思路分析: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A、B选项明显不是夏季多雨,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D选项也不对。

初中人教版八下地理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

初中人教版八下地理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材料二:黑龙江省简图(1)图中平原A的名称是,山脉B的走向是,其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2)图中A平原主要耕地类型为,主要粮食作物有(列举一种),农作物一年熟.(3)黑龙江的简称是(4)图中A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由于长期开垦,该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由此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列举三个方面)、、.2.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地形区)的分界线.(3)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是.(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A.大量抽取地下水B.发展节水农业C.南水北调D.海水淡化.3.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A.扩大生产规模B.提高机械化水平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改良品种(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答:.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3)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得到广泛的认同.(4)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黄土峁.(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其中的②处应该填(在A、B、C、D中选择).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降B.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砍伐森林.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起E ,西至C ,北连高原,南抵D .(2)图中数字序号表示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简称是:②或,③,⑤.(3)黄土高原为我国最严重的地区,其中自然原因有:①植被;②降水;③土质;人为原因: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6.读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的区域为高原.流经该区域的河流D为河.(2)图中地形区B为平原,C为高原.(3)图中A是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4)本区的耕地类型以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和.(5)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堆积区,其成因是在作用下,将位于中亚、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6)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该区的地表特征是.(7)该区的传统民居是.(8)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从季风区看属于区,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属于,从阶梯位置看属于第级阶梯.7.读黄土高原略图(如图),回答相关问题.(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西抵乌鞘岭,东到.(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造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3)为实现该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采取的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4)为适应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形成的传统民居是.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的范围主要包括、、等省区,地表形态表现为.(2)该地形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中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为.(3)图示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是.该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初冬初春季节会出现现象.(4)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其治理的根本措施是.(5)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9.地理探究:北京的城市发展与京津塘协同发展.读图1、2,完成下列探究.(1)简要分析北京市与河北省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北京市的优势:;河北省的优势:;(2)为什么本世纪初首都钢铁厂会从北京市区迁出?(3)从城市职能考虑,北京市今后应侧重发展哪些产业?10.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张家口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材料二: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图1),北京.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图2)(1)北京是全国、中心,北京位于张家口的方向,北京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它是.(2)北京和张家口同属气候,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年平均气温较,主要原因是.(3)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处平原,濒临海,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是工业基地.(4)京津冀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该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是:(答出两点即可).11.关心首都,关注环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简图”材料二2014年北京雾霾天气达到175天,远远超过全国最高平均52天,近年来北京街上的行人戴上口罩用于抵御雾霾侵袭.材料三: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的1 32.(1)图中A 海,B 河,(2)北京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属于气候类型.(3)北京是著名古都,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写出两处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4)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地形区来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B.按温度带的划分,北京属于中温带.C.按干湿地区的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D.从城市职能来看,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材料二反映了北京市近年来城市发展中的问题.(6)材料三反映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探究“缺水”的原因是(任写一点即可),解决措施是(任写一点即可).12.2015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结合“北京市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中心和中心,举办冬奥会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能.(2)张家口位于北京(方向),属于省.(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重视保护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和胡同,是为了.A.缓解城市交通B.加快现代化建设C.传承传统文化D.提高土地利用率(4)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列举你所了解的北京旅游景点(至少两处).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以京、津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材料二: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内容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 5.4 17.5 26.2 3.54材料三:北京地图和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1)写出材料三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山脉,B 油田,C 海,D 省.(2)根据材料三分析,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3)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4)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14.读相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5年1月12日,北京冬奥申委正式公布了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文件中提到,若申办成功,北京﹣张家口(崇礼县)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比赛.材料二:“跳出一亩三分地,共绘大蓝图,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2014年初中央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1)从图中可看出,张家口位于北京的方向.(2)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是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北京﹣张家口冬季的气候特点是.(3)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所处地形区属于平原,东临我国的内海A .(4)“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其行政中心城市是.(5)华北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人口众多B.土地贫瘠C.水资源不足D.工业污染.15.读北京地形图和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和中心.(2)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势高低.(3)北京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夏季.(4)北京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云集在地区.(5)悠久的古都历史为北京留下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颐和园、北京人遗址、明十三陵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水资源紧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请你为北京解决水资源紧缺状况出谋划策.(答出3方面措施即可)..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2016•宜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材料二:黑龙江省简图(1)图中平原A的名称是三江平原,山脉B的走向是西北﹣东南,其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2)图中A平原主要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列举一种),农作物一年一熟.(3)黑龙江的简称是黑(4)图中A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由于长期开垦,该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由此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列举三个方面)带来环境的恶化、导致野生动物减少、威胁生态平衡.【分析】东北平原的东北部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所以,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三个小平原组成.【解答】解:(1)读图可知,A是三江平原;B是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为西北﹣东南走向;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2)三江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耕地类型为旱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等;(3)黑龙江的简称是黑;(4)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洪、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该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会带来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的减少,威胁生态平衡.故答案为:(1)三江平原;西北﹣东南;三;(2)旱地;小麦;一;(3)黑;(4)带来环境的恶化;导致野生动物的减少;威胁生态平衡.【点评】该题考查三江平原的相关知识.2.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春季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加之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2)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形区)的分界线.(3)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B .A.大量抽取地下水B.发展节水农业C.南水北调D.海水淡化.【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1)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春旱原因主要是春季降水少,又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2)大兴安岭、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而太行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3)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的华北平原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花生、谷子等农作物.(4)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故答案为:(1)水资源短缺;春季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加之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2)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黄土高原;(3)冬小麦;棉花、花生;(4)B.【点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理解记忆.3.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降水丰富.(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BC .A.扩大生产规模B.提高机械化水平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改良品种(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答: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分析】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解答】解:读图可知,(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降水丰富.(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降水丰富;(2)BC;(3)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要认真分析.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太行山,B 秦岭.(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沟壑纵横.(3)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同.(4)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 B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其中的②处应该填 D (在A、B、C、D中选择).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降B.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砍伐森林.【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解答】解:(1)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B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A太行山.(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3)黄土风成说是黄土成因说之一.1877年由李希霍芬提出,风成说观点被多数学者所接受,是黄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4)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5)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有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而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会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6)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题干中图示内容的含义是: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粮食、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故答案为:(1)太行山;秦岭;(2)沟壑纵横;(3)风成说;(4)黄土塬;黄土梁;(5)B;(6)D.【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起E 太行山,西至C 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D 秦岭.(2)图中数字序号表示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简称是:②甘或陇,③宁,⑤晋.(3)黄土高原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中自然原因有:①植被覆盖较差;②降水集中;③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解答】解:(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连内蒙古高原,南至D秦岭,西抵C 乌鞘岭,东到E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2)黄土高原包括⑤山西(简称晋)全省、陕西(简称陕或秦)的中部和北部,以及②甘肃(简称甘或陇)、③宁夏(简称宁)、河南(简称豫)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又称秦晋高原.(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故答案为:(1)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秦岭;(2)甘;陇;宁;晋;(3)水土流失;覆盖较差;集中;疏松.【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6.读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的区域为黄土高原.流经该区域的河流D为黄河.(2)图中地形区B为华北平原,C为内蒙古高原.(3)图中A是位于本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行政区).(4)本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谷子.(5)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成因是在风力作用下,将位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6)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该区的地表特征是沟壑纵横.(7)该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8)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暖温带,从季风区看属于季风区,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属于北方地区,从阶梯位置看属于第二级阶梯.【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解答】解:(1)图中D黄河出了宁夏,进入内蒙古.在内蒙古中部,黄河急转南下,流出区境,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西面是陕北高原,东面是山西高原.(2)B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C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面积10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1 000米左右.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3)A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的重要聚居区.回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约占宁夏人口的1/3.(4)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荞麦、甘薯等农作物.(5)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在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6)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初中地理知识点:东北三省的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东北三省的农业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要知道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14.塔里木河松花江夏季气温高,高山的冰雪融水多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畜牧业种植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解析】
【详解】
读图可知,(1)图中①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②是位于东北平原的松花江。
(2)①、②两河流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主要原因:①河流是因为_______;②河流是因为_______。
(3)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请根据它们的自然条件差异,说出各自主要的农业类型(农业部门):甲以_______为主;乙以_______为主。试分析甲地发展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___。
3.A
4.B
【解析】
3.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在五月份播种小麦,8、9月收割,说明种植的是春小麦,而且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农场的位置是在东北平原,故选A。
4.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农业生产最容易遭受的是低温冻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初中地理知识点:东北三省的农业
一、选择题
1.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有
A.冬虫夏草B.哈密瓜C.荔枝D.人参
2.我国是世界上水稻分布纬度较高的国家,得益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B.雨热同期
C.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D.土壤适合水稻生长
下图为我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据图中资料,回答3~4题。
3.该农场的位置及其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很多土地得不到开发,因此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成了富饶的“北大仓”.根据题意.故选A.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南北差异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南北差异
(4)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
10.由上题可知,小刚家乡所在省区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没有北回归线穿过,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疆域有关知识,要知道几个常用的省区轮廓图。
11.A
【解析】
【详解】
表格中可以看到该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为水稻,属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故A正确。BCD错误。
D.南方是小麦的主要产区,北方属于水稻集中产区
6.某华侨计划投资建设蔗糖厂,从原料来源考虑,选址最合理的一组是
A.福建、山东、河北B.山西、河南、广东
C.山西、辽宁、吉林D.福建、广东、广西
7.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植面积 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D.高原山地气候区
⑵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平原;
C类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盆地。
⑶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
东部又以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为主;
南方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_为主。
⑷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的差异。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昼长夜短与地球的运动有关,黑龙江的小麦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说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该现象与“地理”没有关系,故选D。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梳理选择题1、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大致位于116°E、40°SC.由于北京处于干旱地带,无河流流经D.北京市处在华北平原北部,北面、西面多山答案:D北京市大致位于116°E、40°N,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属于半湿润地区,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流经,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D。

2、属于北方地区农产品的一组是A.苹果、花生油、面粉B.香蕉、菜油、稻米C.玉米、高粱、青稞D.蔗糖、蚕丝、葡萄干答案:A我国农业种类多样,其中稻米,香蕉,甘蔗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青稞主要种植青藏高原地区,故A符合题意。

小提示: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人文地理特色。

符合“旱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的是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B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北京地区有民居四合院,故B符合题意。

4、我国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状况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生态建设活动,合理的是()A.①修筑挡土坝,②修筑梯田,③种植优质牧草B.①修筑梯田,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修筑挡土坝C.①开挖鱼塘,②打坝淤地,③种植山杏D.①开挖鱼塘,②种植谷子,③建设人工草场答案:B①缓坡处修筑梯田;②陡坡处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③处是坡脚修筑挡土坝,防止水土流失,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5、综合考虑原材料和工业基础,珠江三角洲最适宜发展()A.钢铁工业B.羊毛纺织工业C.高新技术产业D.煤炭能源工业答案:C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该地区不适宜发展钢铁工业、羊毛纺织工业和煤炭工业,但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选C。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规律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农作物种植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就水稻而言,东北地区的主要适宜种植区域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

这些地区具有湿润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和沃土,适合水稻的生长。

同时,这些地区在冬季有足够的地下水源供应,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条件。

3.玉米是东北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适合在较广阔的区域内种植。

吉林省被誉为中国的“玉米之乡”,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大面积的玉米种植。

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也具备良好的玉米种植条件,这里阳光充足,夏季气温适宜,是玉米的重要产区。

4.大豆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这些地方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特别适合大豆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这两个省份的土地面积广阔,为大豆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条件。

5.针叶林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省。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适宜针叶林的生长,同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针叶林可以提供稳定的木材产业和相应的经济效益。

6.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农作物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物适宜种植。

例如,辽宁省的西部地区适宜种植苹果和梨子,这里具备温带水果种植的良好条件。

黑龙江省的南部地区适宜种植黄豆和小麦等作物。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土地肥沃程度、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水稻、玉米、大豆、针叶林等作物在各自适宜的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种植。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初中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

在初中地理学科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农业知识点,从农业的特点到农业生产的方式和问题等等。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农业知识点的归纳。

一、农业的特点1. 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来获得食物、纤维和其他农产品。

2. 农业占据了地球表面上大部分的陆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3. 农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

二、农业的类型与特征1. 农业的类型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靠人力和简单工具开展,生产方式相对简单;而现代农业则借助机械化、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2. 农业的特征包括:人地关系密切,农民劳动密集,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大等。

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 稻谷: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

2. 小麦: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3. 玉米:玉米是美洲的原产农作物,在美洲地区的种植面积最广,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四、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而气候干燥的地区适合发展牲畜饲养业。

2. 水资源: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在干旱地区,缺乏水资源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3. 技术手段:现代农业依赖于科技进步,包括机械化、化肥、农药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4. 经济因素:农业发展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价格变动、政府政策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农民的农作物选择和农业投入产出的决策。

五、农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粮食安全问题: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粮食需求也随之增加。

如何保证全球粮食供应足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以旱地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种植春小麦(不能越冬)、高粱、大豆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而长城以南则主要种植冬小麦(可以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谷子等作物,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水源充足的北方地区也有水稻种植,例如东北地区盛产优质东北大米.
本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题型较简单.
例:下列属于北方地区代表性的农作物是()
A.水稻、柑橘、油菜B.小麦、苹果、花生C.油菜、甜菜、大豆D.甘蔗、芝麻、苹果
分析:牢记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是解题关键.
解答: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长城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棉花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水稻、甘蔗、油菜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北方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学生应结合地图对我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熟练掌握,提高答题效率.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概况即可.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