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

普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出题人: 审题人: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

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

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

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

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

爱美是人的天性。

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

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

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

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

陕西省咸阳市2019年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9年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9年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政治被称为礼乐政治,对礼乐的崇尚和实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政治的基础,诗教、礼教和乐教则构成了国民教育的主干。

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

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乐则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

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羡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

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荑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

正是因此,自孔子以后,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

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关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的境域。

春秋时代,孔子对西周政治推崇备至,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

但他在讲西周政治的特色时并没有讲到善或道德的问题,而是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说明人文性的美并不仅仅是为善的到来铺陈前奏,而是对至善之境具有整体的涵盖和弥漫性。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

人月1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

最新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最新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编次《春秋》中便揭露的。

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

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

根据这种逻辑,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

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

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

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

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

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

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程度不同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

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二模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二模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

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糜的文化载体。

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

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

爱美是人的天性。

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

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

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成、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乃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侍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

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二)试题 语文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二)试题 语文

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

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栽体。

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

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

爱美是人的天性。

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

之后,便以雕版、短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

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笑、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笼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

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A项,“景物色彩明丽"错,应为“青海长云暗雪山”,景物色彩“黯淡苍凉”。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写于杜甫经历“关内大饥”和辗转流离之后的一个重阳节。
B. 诗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感情都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C. 诗歌通过所见秋江的景色,倾诉长年漂泊、病老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
故选C。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8.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D。 诗人熔铸宇宙人生的苍茫百感,感叹人生沧桑同时,也不失坚定的生活信念.
7.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B项,“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说法错误,诗歌中出现了众多景物,“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都是作者眼前实景,寄托的是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没有浪漫主义色彩。

陕西省咸阳市北杜中学2019-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北杜中学2019-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北杜中学2019-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3小题,共15分)现场目击:“嫦娥”飞天一刻群山颤抖秋日的余晖洒向川西大凉山静谧的峡谷,凉爽的晚风将层层鹅黄渲染在黛色的山峦。

一切宛若一幅气定神闲的水粉画,令人丝毫不能察觉一场惊天动地的卫星发射正在逼近。

10月24日17时,虽然天色明亮,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发射场所有灯火已亮起。

3公里外的山头上,数以千计的人们都在翘首观望,等待“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瞬间的到来。

记者置身距离发射塔800米左右的观察点上,望着耸入云霄的发射塔,禁不住为它的奇伟而骄傲。

在西北方向约200米的地下室里,就是“探测一号”卫星发射的最前沿阵地——发射控制室。

此时,技术人员已全部到位,一个个神情严肃,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作为今年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篇章,人们都明白,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发射。

17时39分,发射塔架已经全部打开,火箭全部露出。

秀丽、挺拔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犹如擎天之柱,高高矗立在发射台上。

在火箭上端,“中国探月”蓝色粗体大字在现场灯光映照下,格外醒目。

包裹在火箭顶部整流罩中的,就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2350公斤的“嫦娥一号”。

17时50分,“呜呜……”发射场上再次响起警报。

工作人员陆续下塔、撤离现场,环抱火箭的工作平台一层一层缓缓打开……“5分钟准备!”扩音器里传来指挥员清脆有力的口令声音。

所有人的心都收紧了,一个个目不转睛地注释着火箭,旁边的空气也似乎凝固。

18时04分,进入一分钟倒计时准备,液氢燃料不时地从火箭上挥发,飘起白色烟雾。

这时,记者身边的观众有的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捂住双耳。

“5、4、3、2、1”“点火!”“起飞!”“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焰,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力直刺苍穹。

一瞬间,群山抖动,大地震颤,人们翘首仰望,火箭拖着长长的火柱,向东南方向飞去,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白色轨迹,犹如仙女抛出的长绢,当空飞舞。

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谈论昌耀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有各大博士论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给他一个悲情诗人的称号。

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

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爱生命的人,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要不然面对误读的诬陷,要不然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向上。

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大诗人的荆冠。

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造就的诗歌使命。

诗歌的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之中的。

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他人的不解,那么谁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心是草包,也不过是炫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

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诗的裁剪的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着。

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认为是“先锋”的诗人书写着。

要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更需要读上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

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斯人>》)材料二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到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

咸阳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拟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咸阳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拟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咸阳市2019年高考一模拟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政治被称为礼乐政治,对礼乐的崇尚和实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政治的基础,诗教、礼教和乐教则构成了国民教育的主干。

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

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乐则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

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羡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

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荑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

正是因此,自孔子以后,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

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关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的境域。

春秋时代,孔子对西周政治推崇备至,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

但他在讲西周政治的特色时并没有讲到善或道德的问题,而是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说明人文性的美并不仅仅是为善的到来铺陈前奏,而是对至善之境具有整体的涵盖和弥漫性。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

人月1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

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

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一方面则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的问题。

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的问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D。君子有“修己"和“安人”两方面品格,是孔子人格教育体系中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首句有重要的作用,既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B。文章结尾以君子和小人构成对比,论证了君子是比较客观现实的理想人格层次目标。
C。文章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格教育的体系”两方面展开论证,逻辑上成递进结构。
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发生,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核心.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据分析,教育就是在玩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清晰更准确更迅速,甚至能提前“预知”成功.
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本题,A项,文本第二段阐述了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弟子某方面的技能而对其人格缺陷姑息迁就。此题错在“他批评子贡、宰我、子夏”,因为文中未见“对子贡和子夏的批评”.
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