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唯物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历史观(共3个哲学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又要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二)价值观、人生观(2条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关于人生价值问题(1)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

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高三政治唯物论主要原理及相关主观题示例

高三政治唯物论主要原理及相关主观题示例

高三政治唯物论主要原理及相关主观题示例高三政治唯物论主要原理及相关主观题示例一、(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或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务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运用】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问题(与自然界相关的)一般用本原理,同时用规律客观性、联系、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原理。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同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运用】可分成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两个原理用。

凡出现规律、尊重规律、科学(态度)、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制定实施大政方针等关键词一般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出现积极、努力、决心、勇于、意志等等关键词用主观能动性原理。

5、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1)意识能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阻碍事物的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知识点总结

政治知识点归纳《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哲学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以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例:“乾坤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以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算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例:“天别变,道亦别变。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2、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以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靠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存在算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万物是我们的表象”(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以为现实的物质世界不过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二、(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进展的,都有自个儿的起源和进展史,基本上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具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日子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基本上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认识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高中政 治唯物论知识点

高中政 治唯物论知识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唯物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唯物论的核心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这意味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而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比如说,我们生活的地球、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就是物质,而我们对这些事物产生的想法、感受、认知等则是意识。

物质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我们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物质都客观地存在着。

比如,在人类还没有发现某些新的元素之前,这些元素就已经在自然界中存在了,不会因为人类的未发现而不存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唯物论中的重要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从宏观的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到人类的意识。

这一过程体现了物质世界的进化和发展。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人脑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它能够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产生意识。

但要注意,电脑等机器虽然能够模拟人的某些思维活动,但它们没有意识,因为它们不具备人脑所特有的生理机能和社会性。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知识、立场等不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唯物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高中政治是同学们复习的重点,想要高中政治得高分就要熟悉地背好各种知识点,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大家阅读!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1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汇总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汇总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汇总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种基本的对立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了物质条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对立面构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转化来实现的。

三、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唯物主义和人的解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解放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客观世界,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唯物主义否定了唯心主义的主观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受到物质条件制约的,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五、唯物主义和科学唯物主义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是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

唯物主义强调了科学的实证性和批判性,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对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六、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唯物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唯物主义提供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导。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这表现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同时,我们要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因此,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同时,我们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内部的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

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矛盾观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很多考生在复习政治的时候,都觉得要记忆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其实我们可以重点记忆常考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政治唯物论学问点一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以相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那么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树立正确的意识,克制错误的相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势必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缔造,也不能被歼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处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敬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敬重客观规律为根底。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用:高三政治学案:唯物论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用:高三政治学案:唯物论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考点1、物质概念、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1)含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4)物质具有“可知性”:(5)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2、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考点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A、形而上学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点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考点4、意识的本质:考点5、物质决定意识:考点6、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②意识活动具有;③世界上没有,只有(可知论)。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意识的指导作用定义:b、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作用。

归纳: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考点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办?考点10、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练习:1、(11全国)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11天津)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11山东)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1《哲学生活》必背知识一、唯物论(第4、5课)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第6课)1、用“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或“实践观”分析材料:(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上面的第(1)(2)两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创新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框架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而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来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包括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们构成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
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身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唯物论知识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