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1.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解析:于:到。

答案:C6.解析:A生、死:活着的人,死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 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D王:称王,为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B7.解析:“未之有也”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判断句,B 状语后置句,D省略句: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

答案:C8.答案:(1)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9.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答案:D10.解析:例句和C项表示肯定语气。

A项表停顿,B项表疑问,D项判断句标志。

答案:C11.解析:D项的“之”是代词,其余是助词。

答案:D12.答案:(1)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

(2)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3)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13.答案: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则必悦其亲/悦亲有道/自身不诚/不悦于亲矣14.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

答案:(1)身处下位的人(臣子)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也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极端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的人,是没有过这样的事的,不真诚是不能感动人的。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分享的《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 )罟洿(kuā)池弃甲曳(y )兵B.孝悌(t ) 饿莩(f )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 ) 鸡豚(t n) 庠(xi nɡ)序之教D.衣帛(b ) 畜(ch )养请以战喻(y )【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答案】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l. ( 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 ( 亦然 , 也是这样 ) 3. ( 无如 , 不如 , 比不上 )4.〈加 : 更 )5. ( 好 : 喜欢 ; 请 : 请允许我 )6. ( 之 : 助词 , 无义 ; 既 : 已经。

)7. ( 兵 : 兵器 , 武器 ; 或 : 有的人〉8. ( 直 : 只是 , 不过 ; 走 : 逃跑〉9. ( 胜 : 尽)l0. ( 数罟: 密网 )11. ( 时 : 季节 )l2. ( 庠序: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13. ( 负戴:背着东西,顶着东西)14.〈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检:约束〉15.〈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16.〈岁: 年成〉17. ( 异: 区别)二、实词(一)假字(理解加点词语的通假现象)l. ( 直通 "只",不过)2. ( 无通 " 毋 ", 不要 )3. 颁.自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 " 斑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 " 途 ", 道路 )(二)古今异义(理解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1. 寡人..之于国也(古义 : 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义 :用于指形影孤单的人。

)2.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指黄河。

今义 : 指一切河流。

)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古义 : 跑 , 这里指逃跑。

今义:常指一般的行走。

)4.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 : 指保养身体。

)( 三 )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 数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 数目 , 名词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命运 , 名词〉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 , 数词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屡次 , 副词 )数罟不人洿池( 密 , 形容词 )2. 发百发百中( 发射 , 动词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征调、派遣 , 动词 )涂有饿拜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 ,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开 , 动词 )3. 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笔直 , 形容词)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不过 , 副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 " 值 ", 价值 , 名词 )4. 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名词)穷兵黩武( 战争 , 名词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军队 , 名词 )草木皆兵 ( 士兵 , 名词 )5. 胜 ( 忍受、承受 ,动词 )( 尽 , 副词)〈胜利,动词〉〈超过 , 动词〉( 优美的 , 形容词 )( 胜景、美景 , 名词 )6. 王( 为王 , 动词) ( 君王 , 名词)三、虚词(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 于〈比 , 介词〉 ( 对 , 介词) ( 在 , 介词 )2. 以 ( 用 , 介词 ) ( 凭借 , 介词 ) ( 按 , 介词) ( 把 , 介词)3. 之填然鼓之( 调整音节 , 起提顿作用的衬词 )王道之始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 助词 )五亩之宅〈 " 的 ", 助词〉申之以孝悌之义( 前一个 " 之 " 为代词 , 代百姓)四、词类活用(理解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1.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名作动 , 击鼓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作动 , 种植 )3.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作动 , 归罪 )4.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作动 , 穿 )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作动 , 称王 )6. 谨.庠序之教 ( 谨,形容词作动词 , 认真从事)7.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动词用作名词,生者、死者。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w e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weng,名词,君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D①④为介词,“凭借”、“用”;②为介词,“按照”。③为连词“来”。)
6.下面属于同一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B)
A.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谨庠序之教(①名词作动词 穿 ②形容词作动词,
认真从事)
B.①填然鼓之 ②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_
C.①然而不王者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①名词作动词,称王②动词作名词,活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向学生们(他们)反复陈述,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道路上 行走就不用自己背负重物了。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猪狗吃人的食物却还不知制止(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开仓赈济灾民
练习二
A.①数罟不入洿池
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①弃甲曳兵而走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②臣不胜受恩感激
(D都作“尽”解;A.①密,②几、不止一个;B.①只是、不过,②笔直;C•①兵器,
3.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拖着
反复陈述
抢(正确:错过,耽误,侵夺,)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 ,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 ,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附答案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练习1.下列对此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

B.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孟子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

C. 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的作者为()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为()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凶”字的含义是()A.凶恶 B.战乱 C.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A.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的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的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有两个生动的比喻最后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课后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课后习题答案
主张的一个方面, 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 主张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1.第一个问题。“王道”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具 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 伦理道德教育。也可用文中的话回答。 第二个问题。孟子认为梁惠王没有解决人民生老病死的 基本生活条件,不能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虽然有 “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实质上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 尽心没有区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与孟子施 仁政、行王道有本质的区别,相差甚远。
2.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 人民死活的?
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 民的死活。 ①“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对比,是 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是多么的残忍!多么 的不仁! ②而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归罪 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 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拓展:
课后三、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 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以现代眼 光看待古人的思想,吸取其中的精华。
孟子在这里所讲的,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 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样的。 孟子的说法本于《逸周书》“禹之禁,春三月, 山林不登斧斤”之类,《管子》《荀子》《庄子》 中也有相近的表述,可见古人已有朴素的“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但应该明白,古人提出这种观 点,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 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的环保意 识,则是鉴于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 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 出的,其目的不止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 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二者出发点是不同的。 此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评析,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

寡人之于国也小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小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者(这样却)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B.兵不血刃C.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②④⑥B.①⑦⑩ C.③⑥⑧D.④⑤⑨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9。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10.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养民、教民。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

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请问: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并使“民加多”边一线索进行阐释。

3、本文韵文诸路、循循善诱的用笔方法整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本文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请问: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就是为了表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天下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都就是偏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能激增。

历年考题及解析1、(2021.10,多选21)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为abd。

[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借助比喻。

例如“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去表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什么质的差别,接到了把抽象化的道理说道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秋水》中,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惹来人M18x,发人思,从而将抽象化的道理阐释得十分独特细致。

《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一篇知名。

的史论,以简述典型的历史事实阐述观点。

《论毅力中,层寄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用笔的逻辑力量也并使道理变得深入浅出。

《卸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中,演讲主要使用对照论证方法,主题注重,针对性弱。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 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 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答案】 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工作总结范文精品文档====房地产月度工作总结★我们工作总结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月度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

销售业务员年终总结技巧及范文年终快到了,作为营销人,一份像样的总结报告必不可少。

有的朋友对写报告头痛不已,拼拼凑凑写不好;有的朋友则对此不当回事,敷衍了事完成任务;甚至有朋友花钱去买报告。

殊不知一份年终总结是对自己一年工作的盘点和汇报,对个人发展意义不小。

年终总结要点:怎样的总结才能既让公司领导满意,又对来年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呢?漂亮的格式固然重要,但是一份有质量的总结应该言之有物,因此至少要包含以下几点:1)这一年来的销售状况和体会;2)个人销售中发现的问题;3)来年的目标和计划。

当然,最好还要有4)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你是基层业务员还是销售管理人员,要站到公司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你的考核和评价才会比较高。

报告写的过程中随时注意以下几点:1.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客观总结;切忌空话大话,夸夸其谈;2.既有成绩也有问题,问题要分析其根本原因;3.目标和计划要分解落实,要有具体可行的方法。

4.提出意见要结合建议,不要一味抱怨和找茬,目的是改善。

销售业务员年终总结范文:A公司营销部年度工作总结200x年度,营销部在公司的指导下,开展了武汉市场医药零售终端网络的建设、各区级批发单位的巩固、公司部分总经销新品种的铺货及市场启动和推广工作。

现将这一年来,营销部年度工作所取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简单的总结,并对营销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几点看法。

总而言之,三句话:成绩不可忽视,问题亟待解决,建议仅供参考。

“5个一”的成绩不可忽视1.铺开、建设并巩固了一张批发企业所必需的终端营销网络武汉市场现有医药零售终端共690家,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与交往,我们按照这些终端客户的规模实力、资金信誉、品种结构、店面大小,将这690 家零售终端进行了A、B、C 分类管理,其中A类包括“中联”在内的25家;B类有94家;C类210家。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以】请以战喻:介词,用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词语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义:兵器古义:战士,士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树之以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固定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题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三题]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题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三题]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题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三题]一、孟子“不违农时”的历史探因孟子提出的七条仁政措施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不违农时”。

孟子如此强调“不违农时”,似乎令人不解。

梁惠王身为一国之君,而且也不是过于昏庸的 __,难道会不懂得农时?而孟子却在第一点就讲到“不违农时”,岂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吗?,孟子把“不违农时”作为推行仁政的第一要务,绝不是轻描淡写,无的放矢,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我们不可仅仅依文解义。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了达到他们不断征伐、争雄称霸的目的,都实施富国强兵的近利政策,为此,他们大量剥夺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不管老百姓是处于播种的清明、谷雨期间,还是立秋、处暑的收割季节,他们随意征用民力,乱搞一通。

同时,渔猎也不选地方,不择时候,竭泽而渔,乱捕滥猎。

林业也是如此,乱砍滥伐,不知道保养森林。

结果,农田荒芜,草盛苗稀;鱼苗断种,无以为继;童山濯濯,土地流失。

自然生态失去平衡,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农业灾害连绵不断,再加上连年战争的破坏,百姓生活窘迫艰难,困苦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 __若能顾恤民力,不扰民,不害民,“无失其时”,“勿夺其时”,让自然万物都能得到休养生息,确实是富民、安民的基本前提条件。

孟子要求 __首先要,“不违农时”,显然是有感而发,并且切中了现实的要害,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充分表现了孟子对现实问题高度的洞察力和把握力。

孟子“不违农时”的主张,其实质是其“保民而王”思想的具体体现,表现出重视民意、争取民心的政治眼光,也展示了他以民为本、爱民富民的博大情怀。

二、孟子“申以孝悌”的思想内蕴孟子的王道措施,可归结为“富民”和“教民”两个方面。

“富民”就是要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但这仅仅是“王道之始”。

更重要的是要“教民”,其核心举措是“申之以孝悌之义”,即对百姓进行教化,使老有所养,幼有所爱,敬老护幼,长幼有序。

惟此,“王道可成”。

那么,孟子为何如此重视孝悌之教呢?孝悌的思想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8.《寡人之于国了也》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8.《寡人之于国了也》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乜。”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本体: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喻体:刺人而杀 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设此喻,形象地揭露 了最高统治者治国无方 而又推卸责任 的丑恶嘴脸,用 反诘句式无可辩驳地说明,统治者只有 放弃暴政、以 民为本,积极施行王道 政治,才是解决“ 民不加多” 的必由之路。
四、反复朗读课文,你会感觉到文章很有气势。你认为本 文气· 势这样充沛的原因有哪些?大声朗读下列语段,说出 自己的感受。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 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用三组句子构成 排比 ,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
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全面
阐述了“王道政治 ”的主张。
五、反复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和主· 张。你觉得孟子的思想和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 答:本文围绕“民不加多”这一中心问题,全面阐述了孟 子的“王道政治”思想主张。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归纳评价 。其一,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 和物质文明:① 解决百姓温的饱 问题;②加强文教德化 ,提高人民的精神 修养;③统治者严于律己,推不卸责任 。其二,孟子注意 到可了持续发展 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 滥伐、滥捕滥杀 ,更不能竭泽而渔。
孟子的思想主张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关注民生 、发展生产 ,使百姓安居乐业 的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与今天所倡导谢大家!
确翻译。
1.“或……或……”
“或……或……”译为“ 有的 …… 有的 ……”。
课文中的语句:“或百步而后止 , 或五十步而后止 。 ” 有的人(逃了)一百步然后 停下来 , 有的人 逃了五 十步 然后 停下来。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两课时(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两课时(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11.朗读课文,要正确安排节奏,注意句中停顿。

下列句子节奏安排欠妥的一项是()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3. 下列“数”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目,数量)C. 数罟不入洿池(列举)D. 扶苏以数谏故(密、细密)4. 下列“发”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征发、派遣)B.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C. 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作)D. 百发百中(出发)5. 下列“兵”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弃甲曳兵而走(军队)B. 非我也,兵也(兵器)C.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士兵)D. 草木皆兵(战争)6.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8.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申请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 夫晋,何厌之有C. 树之以桑D. 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演练(附答案)

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鸡豚.(tún)数罟.(gǔ)洿.池(kuā)B.宅.院(zéi)遗憾.(hàn)桑.树(sāng)家畜.(chù)C.庠.序(xiáng)孝悌.(dì)颁.白(bān)绸.缎(chóu)D.狗彘.(zhì)饿莩.(piǎo)归.顺(guī)虐.政(nüè)解析:A项,“洿”应读“wū”;B项,“宅”应读“zhái”;C项,“悌”应读“tì”。

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救济百姓。

解析:C项“夺”,强行改变。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耳”,①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矣”;②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B项“然”,①代词,这样;②……的样子。

C项“如”,①动词,像;②连词,如果。

D项“则”,都是连词,那么。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②③④⑥/⑤C.①④⑥/②③/⑤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A项分类最为合理。

①④⑥介词,用;②介词,凭借;③介词,按照;⑤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加以”等。

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基础训练】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含答案)

【基础训练】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一、基础考查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gǔ)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g)C.孝悌(tì)饿莩(piáo)供养(gōng)D.衣帛(yī)王天下(wàng)不可胜用(shēng)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金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D.谨庠序之教6、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

8、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10、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内精读阅读5—7段,完成后面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养民、教民。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

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边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本文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历年考题及解析
1、(2007.10,多选21)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答案为ABD。

[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善用比喻。

如“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秋水》中,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

的史论,以例举典型的历史事实阐明观点。

《论毅力中,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说理的逻辑力量也使道理显得深入浅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2、(2008.4,词语解释26)邻国之民不加少
答案:加:更。

3、(2007.10,词语解释27)黎民不饥不寒
答案:黎民:老百姓。

4.(2007.4,词语解释2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涂:通“途”,道路。

5、(2008.4,简析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氏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贫富悬殊,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B.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案:对比法,类比法。

C.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答案:只有端正态度,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行王道。

一、单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
A.移民、移粟
B.民不加多
C.以五十步笑百步
D.王无罪岁
答案:B
2、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方法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答案:D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C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D
5、《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B
6、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
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说理的主要特色有
A.大胆犀利
B.善用寓言
C.抑扬兼施D循循善诱
E.层层推进
答案:CDE
2、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属于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答案:BE
3、下列议论,包含对比论证法的有
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E.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BCE
4、下列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容忍与自由》
答案:AB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BCDE
三、词语解释题(以红颜色标注)
1、尽心焉耳矣哪
答:焉:于是,作兼词用。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答案:凶:灾凶,此指饥荒。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答案:直:仅,只。

4、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胜:尽。

5、数罟不入洿池
答案:数:细密。

罟:网。

6、斧斤以时人山林
答案: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答案:检:约束,制止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

9、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斯:这样。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
1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答案: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申:重复,一再。

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

四、简析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问:(1)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答:提醒梁惠王检讨自己,强调只有转变态度,才能真正实施王道政治。

(2)这段话中运用了比喻,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答: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痔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无憾,王道之始也。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哪几句?
答:中心论点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什么?
答:“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这段话所提出的种种措施,还只是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不过是“开始”而已。

(3)这段论述在逻辑推理方面有何特点:
答:这段论述在逻辑上是辟“民养生丧丧死无憾”的结论,第三句以“养生丧死无憾”为小前提,得出结论“王道之始”,实为演绎推理,省去了一个大前提,“王道要求两条:养民,教民”。

演绎论证在这里起了验证、辅助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归纳论证。

(4)这段论述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这里主要运用的是排比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