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pptx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 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 的重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 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 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 互动的。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 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
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 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 总量的更快增长。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 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 收入· · · · ·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 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观察,这两个循环都是 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 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 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 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 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 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 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 大的自然环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县域经济发展提纲讲解

县域经济发展提纲讲解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挑战 1. 经济结构失衡。 ——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其对于县域经济的影响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挑战 1. 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不可持续。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 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磨擦加剧。
一、县域经济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4.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典型问题

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突出表现在:
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县域工业生产的基本方式仍然是“初加 工”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很 少,具有特色的深加工企业更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 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 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作法,对市场经济下如何搞工业,特别是如 何搞县域工业,缺乏明确的认识,发展工业的思路理念没有根本转 变,不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谋划工业的发展,而是热衷于政府主 导,政府操办,其结果使县域工业陷入尴尬局面。
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其对于县域经济的影响 3.“十二五”时期宏观政策趋势 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贡献率从2010年的 35%,逐渐提高到2015 年的40%和2020年的45%,相应投资贡献率从45%逐渐下降到40%和 35%,而净出口贡献率保持在20%不变; ◎第二个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 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一产业贡献率从2010年的3%,逐渐下降到 2015年的2.5%和2020年的2%,第二产业贡献率从52%逐渐下降到 49%和45%,而第三产业贡献率则从45%逐渐提高到48.5%和53%; ◎第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科技贡献率从2010年的46%,逐渐 提高到2015年的53%和2020年的60%,公共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从4%逐渐提高到4.7%和5.5%,单位GDP能耗(吨标 准煤 / 万元)从1逐渐下降到0.8和0.6,而主要排放物总量每5年减少 10%。 摘自中宣部、中组部推荐书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区域经济管理学

区域经济管理学

区域经济管理学区域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发展特定地区经济的学科。

它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

区域经济管理学关注的是特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

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和管理措施。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省份、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地区经济,通过对其发展规律和问题的研究,为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区域经济管理学关注的是如何提升特定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地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区域经济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特定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以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这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管理学关注的是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经济管理学研究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管理学也关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

区域经济管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互利共赢的局面。

这涉及到区域间的贸易、投资、共享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以及政策的协调和规划的整合等工作。

区域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关注特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区域经济管理学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持续深入,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原理四川大学—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四川大学—PPT课件
(1)材料创新 (2)设备、工具创新 (3)人事创新
第十一章 创新
二、技术创新
2.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1)工艺创新
(2)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在空间布 置和时间上的创新
第十一章 创新
二、技术创新
3.产品创新
⑴ 品种创新
(不断开发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⑵ 产品结构创新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十一章 创新
讨论:你从本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第十一章 创新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十一章 创新
一、创新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 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 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的核心:维持和创新
第十一章 创新
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 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 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 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 工作。
第十一章 创新
第十一章 创新
三、制度创新
1.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 利益和责任。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第十一章 创新
2.经营制度
经营制度的创新应是不断寻求组 织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
第十一章 创新
3.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的追求 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 平衡。
第十一章 创新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创新
一、目标创新
在新的经济背景中,组织的目 标必须调整为“通过满足社会需 要来获取利润”。
组织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 营目标,则更需要适时地根据市 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 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 一种创新。

县域经济PPT课件

县域经济PPT课件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 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虽然县 域经济的绝对量也在增长,但其相对量却在下降,呈 明显下降趋势。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 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 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 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 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 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市县经济真正一体 化还有相当长的路,真正协调发展、统筹规划还有相 当多的工作要做,这种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县域 经济发展的后腿。
(四)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 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言,目前,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是发达县(市)的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最新 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最发达的100个县中, 有53个县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41个 县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位居前两位的 顺德、南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40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已超过25亿元。而且,随着这些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民间资本的积 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50亿元的县已 经达到56个。
(三)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
县域经济具有类似国民经济的大系统,既 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 等产业部门,又包括计划、财政、税收、物价 及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是综合各产 业各部门乃至社会单位于一体的国民经济小系 统、小网络。可以说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 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 民经济的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 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为一 体,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为一体,集经营与 管国全部县(市) 的6.8%,而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县(市)的21.75%, 地方财政收入占到全部县(市)的25.3%,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余额占到全部县(市)的23%。最发达的100 个县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二是发达县(市)与不发达县(市)的差距继续 拉大,县域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越来越突出。中国最 发达100个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部县(市)平均 水平的3.2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870元,是全部县 (市)平均水平的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最发达100个县的县均国内 生产总值已达119.6亿元,县均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最发达100 个县平均的非农产业比重为89.4%,比全部县(市)平 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课件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课件
生产要素禀赋的地域空间差异是区域 分工形成的一个基本条件
区域利益的要求是区域分工形成的直 接动力(根本原因)
2013-12-29
15
(二)区域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区域分工 水平型区域分工 混合型区域分工
2013-12-29
16
垂直型分工 ——两地区在不同产业层次上进行专业化生产 资源-加工型 零部件-组装型
“四层推进”


第一单元:区域开发概述
41
目的
经济效益
2013-12-29
29
区域贸易与区域合作的区别
——区域合作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
——区域合作涉及的利益比区域贸易涉及的利 益更为广泛
2013-12-29 30
区域合作的内容
工业贸易合作

生产合作 加工贸易合作(三来一补)
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 技术和社会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的基础 上所形成的具有跨区域意义的经济门类。
2013-12-29
13
区域优势的类型
条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 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外生比较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 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2013-12-29
14
区域分工的客观基础
31
区域合作的内容
资金合作

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 间接投资合作:信贷和证券投资
2013-12-29
32
区域合作的内容
劳务合作


纯粹的劳务贸易:工程承包、一般意义的劳务 输出 信息咨询业 旅游业
2013-12-29
33
区域合作的内容
技术合作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课件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课件
2013-12-29 35 第一章
新北京的发展目标为: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2013-12-29
36
第一章
?经济中心 = 几何中心 第三,经济中心不是地理中心或几何中心
海洋经济区域的37 第一章
经济中心的特征 第一,层次性 第二,选择性 第三,非几何中心


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的面状分布形态 面是点和线赖以存在的空间基础 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 具有一定的“质态”(要素聚集程度)

表现

农业生产的场所 商品流通的市场区 中心城市的腹地
11
2013-12-29
要素组合方式

“点—点”式 “点—线”式 “点—面”式 “线—线”式 “线—面”式 “面—面”式 “点—线—面”式
2013-12-29
13
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
经济中心
经济腹地
经济网络
2013-12-29
14
第一章
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之一:经济中心
我们知道的一些“中心”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军事中心 商贸中心 生产中心 交通通讯中心 娱乐中心? 活动中心?
2013-12-29 15 第一章
经济中心的含义
这是经济中心不同于政治中心的根本所在。
2013-12-29
34
第一章
我国特有的一个现象:
经济中心不等于政治中心,但在我国, 二者又常常重叠。这是我国特有的现象。
我国目前省会城市中哪些不是省的首位城市?
美国50个州中,州府是首位城市的只有17个,有15个 州的州府人口不到5万,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没有一个是州府 所在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要素在特定地 域空间上不断运动聚集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 能量的点。 ——一般表现为各级各类城市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题型:一名词解释2*5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7*3 填空3*3 三简答(不能太简)4*10 四论述1*20第一章经济区域的内涵及特征(内涵构成特征4个要点+解释阐述)1、Δ经济区域: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第一,依托于自然地理区域,但不等于自然区。

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

一方面,经济区域离不开人类的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无论处在何种发展阶段,也不管是从事物质生产、劳务活动还是知识创造,都要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二,担负一定职能,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

经济区域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是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上较为完整的地区。

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区域必须具备中心城市、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三个地域构成要素。

第三,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益,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赋予了相当权益的经济共同体。

相对的自主权和区内各经济主体的共同权益是经济区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拥有相对自主权或区内各利益主体不能协调一致,都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域。

第四,可能是行政区,但又不等同于行政区。

经济区域可分为不同类型,通常按同质性方法和集聚性方法把区域分成同质区和极化区以及基于二者的规划区。

不管哪种类型区域,尤其是经济区与行政区重叠区域,其行政区边界是确定的,但作为经济区的辐射、影响范围来说却是没有边界的,或者说边界是模糊的。

2、为什么存在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空间差异和历史演进的统一。

第一,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包括了维度、经度、高度性差异第二,经济活动具有空间依赖性。

经济活动都要依托于并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

而且不同的经济活动对于特定的地域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和空间适应性。

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是区域经济存在的一般前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主要内容PPT(28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主要内容PPT(28张)
和战略步骤
• 正确的指导方针,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出 发点。要立足区情特点,找到制约的症结,看清 面临的形势,抓准推动经济的关键环节和契机。
• 上海: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 界---把上海建设成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 合理、科技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城市。
• 广东: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国际市场 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依靠深化改革和科 技进步,建立基础设施配套协调和优质、高效、 外向、轻型的经济。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战略步骤---两步走
• 第一步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 的比重达到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 元,城镇化率达到52%,万元GDP能耗降低1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 。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2014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本科段)注重专业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县(市)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人才的需求。
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掌握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我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项目开发,提档升级,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应考者掌握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熟悉基本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综合分析并解决本地区经济方面问题的能力。
学历的层次与规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本科段)为本科层次。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12门课程(含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合格成绩,累计达到70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思想品德符合要求者,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条件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5
必考
实践
06999
毕业论文
必作,不计学分
学分总计
70
1
06256
生态经济学
4
免试外语加考课程
笔试
2
06254
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6
笔试
3
05213
城镇规划与管理(农业)
6
笔试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20147主考院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类别
考试方式
备注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题型:一名词解释2*5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7*3 填空3*3三简答(不能太简)4*10 四论述 1*20第一章1、Δ经济区域的内涵及特征(内涵构成特征4个要点+解释阐述)经济区域: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第一,依托于自然地理区域,但不等于自然区。

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

一方面,经济区域离不开人类的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无论处在何种发展阶段,也不管是从事物质生产、劳务活动还是知识创造,都要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二,担负一定职能,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

经济区域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是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上较为完整的地区。

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区域必须具备中心城市、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三个地域构成要素。

第三,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益,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赋予了相当权益的经济共同体。

相对的自主权和区内各经济主体的共同权益是经济区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拥有相对自主权或区内各利益主体不能协调一致,都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域。

第四,可能是行政区,但又不等同于行政区。

经济区域可分为不同类型,通常按同质性方法和集聚性方法把区域分成同质区和极化区以及基于二者的规划区。

不管哪种类型区域,尤其是经济区与行政区重叠区域,其行政区边界是确定的,但作为经济区的辐射、影响范围来说却是没有边界的,或者说边界是模糊的。

2、为什么存在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空间差异和历史演进的统一。

第一,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包括了维度、经度、高度性差异第二,经济活动具有空间依赖性。

经济活动都要依托于并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

而且不同的经济活动对于特定的地域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和空间适应性。

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是区域经济存在的一般前提。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位论共51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位论共51页
劳动力分布不均匀,工资固定,各地区工资水平不同,劳 动力供应是无限的
消费地点已经预先确定,消费地的规模是已知的,一个工 厂只有一个市场
运费是重量与距离的函数
49-13Fra bibliotek(二)布局指向性
韦伯认为具备某个有利区位因素的地点,对产业布局的区位有一种吸 引力,其引力的大小与该点区位因素的强度有关,而产业的最优区位 应在各点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方向上(或引力最大的方向上),这称 为产业布局指向。如O点。韦伯根据布局指向性将产业分为运输指向 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本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电力指向型、水源指 向型等类型。
49-
14
(三)运输指向型产业的区位选择
运输指向型产业:又称运费最低点指向型产业
当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由运费的高低决 定时,则这类产业的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上,称为运输 指向型产业
运输指向型产业又分为原料地指向型、燃料地指向型和市 场指向型
如果只在原料地和市场区之间进行选择,用原料指数来判 断
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运费、劳动力、 集聚
(一)前提 (二)布局指向性 (三)运输指向型产业的区位选择 (四)劳动力指向型产业的区位选择 (五)集聚因素与产业区位选择
49-
12
(一)前提
分析对象是一个单一单位,一个孤立的国家或一个特定的 地区,影响区位的只有经济因素,其他条件相同
一些资源普遍分布(遍在原料),一些资源集中分布(地 方原料)
劳动力系数越大,产业越容易被劳动力低廉的地区吸引 用临界等费线来判断产业能否会布局在劳动费用较低点
49-
16
(五)集聚因素与产业区位选择
韦伯认为集聚也可带来节约。一个工厂如果集聚所节约的费用大于因 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 聚因素决定 等费用线 临界等费用线

第十二章城市的经济管理-资料.ppt

第十二章城市的经济管理-资料.ppt
费、罚没、国有资本经营)
收入类型(按经济性质分)
• 债务收入(国内、国外) • 转移性收入(返还性、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
支付)
公共项目和服务的成本如何公 平地分摊
• 收益原则 • 能力原则
城市政府组织收入的原则
• 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 公平分配,合理负担。
2,支出管理
支出类型(按职能分)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人大事务、政协事务、行政
管理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事务等)
• 国家安全支出(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
查、法院、司法、监狱、劳教)
• 教育支出 • 科学技术支出 • 转移性支出(返还性、财力性、专项的)
支出类型(按经济分)
• 工资福利支出 • 商品服务支出 •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 赠与 • 债务利息和还本支出 • 资本性支出(房屋建筑构建、专用设备购置、交通
采购的在境内无法获取,或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 取;为在境外使用而采购的。与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 协议矛盾)
• 2,公开透明。(采购信息在指定的媒体上及时公
开发布,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采购标准公开。采购 结果公开。)
城市政府采购的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 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 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 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
• 城市性质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
景规划和区域规划(分工协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 区域自然、资源、能源条件 • 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 城市发展远景 • 环境条件
二、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的选择
1,全面发展的战略 •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协调均衡发展的战略 • 城乡之间 • 区域之间 • 国内和国外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2.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1)差异性 (2)区域性 (3)综合性 (4)层次性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 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二、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 从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两方面看,县域经济构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 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三、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1.农产品供给出全面短缺走向结构性和地区性相 对过剩
2.县域经济向商业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转变 3.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4.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两个转折性变化 5.农业从“纳税”走向接受支持和保护 6.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7.农村小城镇星罗棋布,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市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 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4.县域经济决策。经济决策是对未来经济活动 进行选择,确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 目标所采取的最佳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 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6.县域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指政府职能机构 和人民群众对各经济活动主体的监督和督导, 以便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法律,规章制度 的行为。主要有预算监督,纳税监督,信贷监 督,工商监督,审计监督,经济监督的特点主 要是:广泛性、经常性、及时性、综合性、概 括性、群众性。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二章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区域 经济管理学四川大学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管理学川大龚勤林

区域经济管理学川大龚勤林
二、区域经济系统外部要素
1.宏观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构成要 素的发育程度 (2)宏观经济环境决定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发展要素的 活跃程度 (3)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机制
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
2.区际联系
区域经济子系统与区域经济子系统之间,因为 要素禀赋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 方式和经济活动内容的分异,进而形成区域之间的 劳动地域分工与商品劳务交换。
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 特征
2、新的区域经济理论
(1)新经济地理学 (2)新区域主义
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兴起
1、改革初期的生产力布局学 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3、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成果
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运 动
三、中国区域经济系统的基本格局 1.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 2.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非均衡发展 3.各具特色的七大经济区构想 4.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非均衡协调发展
思考题:
区域经济系统地域构成要素与经济发展 要素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区域经济要素是怎样运动并决定着系统 功能的?
4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1)从空间来源来看,可以分为区域பைடு நூலகம்部因素 和区域外部因素 (2)从性质和特征看,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 素又可分为一般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
4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劳动力资源 3.资本 4.技术条件 5.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增长 6.区际贸易因素

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政策研究

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政策研究

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政策研究【摘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良策。

而县域经济作为夹杂部分行政性经济的区域经济的一个层次。

必然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其发展,而财政政策则作为其中重要政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财政政策一、发展区域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一)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域经济更具有自然融合的经济的含义,界限比较模糊,往往是跨行政区的自然经济区,经济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联系;而县域经济具有行政区域的含义,界限比较清楚,经济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功能作用,并且是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也可以说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形态。

就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共性而言,国外很多区域经济理论对于我们研究、认识和发展县域经济仍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经济活动最优的空间理论,即研究经济行为与空间关系问题的理论。

该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成本决定论、利润决定论和区域行为理论三个流派。

(二) 发展经济学及相关理论1. 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model)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主要成果有:1) 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 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理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城乡一体化 (1)城乡一体体化的主要内容:城乡政治
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文化一体化, 城乡人口一体化等
(2)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城市化和农 业产业化
(3)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消除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的对立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二、县域经济管理的主体与职能
1.县域经济管理的主体 县域经济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职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2.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联系大 中城市与广大农村的纽带
县域经济兼有城乡经济的发展基因和功能,是城 乡经济的结合部和城乡工业,农业经济相互交织的 综合体系,县域经济还是联系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 的纽带。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3.县域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农业 剩余劳动力的容纳地
础设施建设 (3)有计划地停止天然林砍伐和湿地开
发,严禁再度毁林毁草开荒和围湖 造田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5.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1)要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 (2)推广普及成适用农业技术 (3)重视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攻关 (4)重视农业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提高我国
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5)应用新技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3)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以经济手段和法律 手段为主调节机控制县域经济发展,保持 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
(4)协调县域经济范围内的各种经济关系 (5)组织跨县地区的对外经济技术 (6)加强经济活动的监督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2.要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 营,影响农业生产结构的因素很多,而其中最 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稳定粮食生产。调 整粮食生产结构,要处理好布局关系,发展林、 牧、渔业和多种经营,既可以扩大生产领域, 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3.要突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充分利用 当前农产品总量供给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积 极主地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要增加科技 含量高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淘汰市场没有销路 的经济效益低的劣质产品生产。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4.要加强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生态环境,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要增加农业投入 (2)要切实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
2.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1)差异性 (2)区域性 (3)综合性 (4)层次性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二、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 从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两方面看,县域经济构
成了国民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和战略基础。县域经济 上承宏观经济,下达微观经济,蕴含着宏观经济与 微观经济的全部信息和管理职能,是社会再生产和 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必要层次性,是实施国民经济管 理的战略支点。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2.经营产业化与农业科技化 (1)经营产业化的涵义和意义
(2)农业科技化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3.经济外向化与地域生态化 (1)外向型农业的涵义以及其与经济外向 化的关系 (2)外向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3)地域生态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意义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三、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1.农产品供给出全面短缺走向结构性和地区性相 对过剩
2.县域经济向商业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转变 3.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4.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两个转折性变化 5.农业从“纳税”走向接受支持和保护 6.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7.农村小城镇星罗棋布,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市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县域比较优势。 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根据农产品的天然布局、走 向,从我国农产品自给率高的特点出发,既要 立足于本地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国内市场 和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交流 的需要。要逐步形成具有县域特点的农业主导 产品和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第十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
学Hale Waihona Puke 目的与要求: 明确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系
统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县域经济结 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 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一、县域经济的涵义和特征 1.县域经济的涵义 (1)“职能说” (2) “县城说” (3)“层次说” (4)“地域说”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空前发 展,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农民与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这说明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潜 在市场,县域经济作业农业剩余动力的容纳地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从农业中剩余出来的劳动 力,将主要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中消化吸收。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二、优化县域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和企业组织结构
1.优化县域国有企业结构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节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
1.小城镇的作用 2.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一、县域经济发展趋势
1.农村城镇化与经济结构非农化 (1)农村城镇化 (2)结构非农化
能部门,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 通过计划,财政、金融三大支柱部门来 完成的,他们各有侧重,合理分工,共 同实现县政府的经济管理目标。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趋 势及其管理
2.县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1)拟定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 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
(2)制订县域智力开发,资源开发和技术改造 的计划,促进科教兴国和资源合理利用
化和现代化步伐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土地、水生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县 域经济的发展。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3.增产不增收导致农业收益下降。 4.“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屡禁不止,农民负担仍 然过重。 5.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推动县域经 济有效增长。 6.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放缓,农村非农产业收入下降,农 村城市化发展滞后,小城镇发展很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