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悟空是集“人性”、“神性”、“动物性”于一体的英雄形象。
摘要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孙悟空即是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典型之一。这一形象经历了由历史到传说到文人作品的衍变历程,日渐形成了集人、兽、神“三性一体”的艺术形象。从外在体貌而言,“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红屁股,再带上一个永不可脱的尾巴”,具有神性的孙悟空依然表现出特别突出的猴性。从内质上看,其思想表现越来越复杂,人性占上了主导地位。当然,在孙悟空身上,猴性与人性并非彼此完全独立,而是在对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如其好动性则是猴性与人性的交汇。从故事的衍变历程来看,孙悟空从钟天地之灵气而生到大闹三界再到西天取经修成正果,正体现了猴性的收敛与人的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孙悟空由一只不懂世情的毛猴逐渐成长为一个聪颖、机敏、善战而又遵礼守法的社会人。这一过程正体现了一种“物-人-神”的进化规律。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猴性;人性
论孙悟空猴·人·神三性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最为妇孺皆知的,而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得到了众多人的爱。毫不夸张的说,《西游记》的成功孙悟空功不可没。吴承恩赋予了孙悟空自由无束的天性,也给了他七情六欲,而同时又赐予他神通广大的本领。所以孙悟空本身是只猴子,同时也是个人,但他又在普通人之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体的充满魅力的存在。
猴性
——自由无束快乐至上
孙悟空一开始登场,便是一只“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的石猴。他生就自由,无拘无束,所做事情完全是出于一只猴子的本能:“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趴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袜;捉虱子,咬跳蚤;理毛衣,剔指甲。”
到了后来孙悟空习得长生之道,似于普通猴子不同,却是“本性难移”,所以才会干了一番销死籍、闹天宫的事业。这时他实行的仍是快乐至上的本能原则。他活着,他快乐,所以销了死籍,拆了阎王殿。他在天宫,他不快乐,所以他想方设法找快乐的事做,比如“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
在受用”。谁管你什么烂规矩,只要自己高兴就行。只要自己快乐自在,大闹天宫又算得了什么。
即便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他也猴性难驯。抓耳挠腮,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用唐僧的话说就是“性泼凶顽”“没受没管”。]
人性
——七情六欲无法超脱
虽然孙悟空本身是只猴子,但他却有许多普通人的特点。首先,他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怕死。于是他踏上了寻求长生不老之道的漫漫路程。后经祖师传道,习得长生之道,防灾之术和地煞之变后,他便开始表现出人的缺点:自恋自大,从他在众师兄前“抖擞精神,买弄手段”到在花果山扯起“齐天大圣”的大旗,这种自恋自大可说是到了一种极致。
而其后的大闹天宫,可说也是由于孙悟空的人性而引发的。他和人一样,向往虚名,向往官场,喜欢被人戴高帽子,所以才会被诱骗到天宫,当上了喂养马匹的下层官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却无实权的“齐天大圣”。等到蟠桃会,清楚自己真正地位时,懊恼,愤怒,嫉妒便一涌而出,大闹天宫由此开始。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也处处显现其人性。他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疾恶如仇,尊师重道,不怕困难,敢于斗争。这一切都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可贵品质。但同时孙悟空又目空一切,自视过高,因为轻敌而吃了不少苦头。如第五十回末,孙悟空和独角兕对阵,就是因为过于自信,疏于防备,才会被其乘机用宝贝套走了金箍棒,“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
这一切都不难发现,孙悟空他是一个具有着人的“七情六欲”,无法超脱其外,集人优缺点于一身的“人”。
神性
——神通广大终成正果
《西游记》第一回中对孙悟空的出生有这样的描写:“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三丈四尺周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即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孙悟空的出生便不同于普通人或猴,这似乎注定了了其于生俱来的神性。
而他的本领更是神通广大,且看他“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再看“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还有他使的兵器:“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镌成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有了这身本事,那些取经路上的妖魔哪是孙大圣的对手,一个个都只好俯首称臣,而孙悟空也很乐意用自己一身神通去杀妖除魔,为民除害。所以每当人们有什么危险,孙悟空总会适时地帮助他们解除危机。不论是乌鸡国王,还是车迟国和尚,亦或火焰山下居民等等,凡是受过其帮助的,无不为其神通广大所折服,在他们心目中,孙悟空便是“神”的代名词。
尽管孙悟空一直到小说尾声才名正言顺位列仙班。但事实上,不论是他神通广大的本领亦或其隐恶扬善,伏魔降怪的事迹,孙悟空早就在一般神仙之上,在人们心目中也早已是神的地位,亦或超越了神的地位。
事实上孙悟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好似西方人心中的“Superman”。他是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他有勇有谋、无私有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有凡人是弱点。他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所以使他有别于其他同类形象,而他的每一种个性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结合又相互依附的,这就更使他的形象血肉丰满,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孙悟空形象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是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此外,他还敢于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其次,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专秉忠良之心,铲锄人间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他对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