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亲属称谓差异

合集下载

浅议亲属称谓体现的文化差异

浅议亲属称谓体现的文化差异
图 阐述 汉 英 文 化 在 社 会 结 构 、 值 观 和 伦 理 观 上 的 差 异 , 构 价 为
建 跨 文化 交 际 中 的 和谐 语 言 , 实现 社 会 和 谐 与 世 界 和 平 做 出贡
献。
视 中 西 方 交 际 的 文 化 差 异 ,对 构 建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 和 谐 语 言 , 实现 社 会 和 谐 与 世 界 和 平 是 非 常 有 利 的 。
不 相 同 。相 应 的 , 们 各 自的称 谓 系统 对 其 文化 的 影 响 也 各 不 它
称 谓 不仅 仅 是 一 种 语 言现 象 , 是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这 种 文 化 现 更 象 反映 着 不 同程 度 的 文 化 内 涵 。不 同 的 国家 、 同 的民 族 、 同 不 不
比 英 语 称 谓 语 要 繁 杂 细 致 。“ 语 称 谓 系统 具 有 高 度 的 描 述 性 、 汉
复 杂 性 和 精 确 性 .基 本 上 对 于 每 一 类 不 同 亲 属 不 论 关 系亲 疏 、 辈 分 大 小 、 龄 长 幼 都 赋 予 不 同 的 称 谓 . 谓 数 量 繁 多 。 渭 分 年 可 泾 明 ; 而英 语 的 称 谓 系统 则 比 汉 语 中的 亲属 称 谓 系统 简 单 多 了 ,
具 有 高度 概 括 性 和 模 糊 性 的 特 点 ”1 福 义 ,9 7 。 汉 英 称 谓 1刑 3 ( 19 ) 中 只 有 家 庭 成 员 中 的主 要 成 员 ( 父 母 、 女 等 ) 呼 意 义是 对 如 儿 称
应的 , 他的基本上是不对等 的。 其 汉语 中有 “ 亲六戚” 说法 ,三亲” 的是“ 亲、 亲、 三 的 “ 指 宗 妻 外亲” 。三 亲 是 根 据 性 别 和 血 缘 关 系 来 划 分 , 明亲 属 关 系 的 亲 表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鱼云霞一、引言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对亲属的称谓方式上。

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语言符号的反映。

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西两种文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研究中西亲属称谓语,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了解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很多。

研究发现,汉英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年龄、辈分、血亲、姻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

但是这些研究没能就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给出详细清晰的解释,只是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然后举出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本文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然后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最后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二、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本文根据张景的分类方式,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

1.父系。

父系是指父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祖父母辈、祖父母辈、父辈、我、子辈和孙辈。

2.母系。

母系是指母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外祖父母辈、外祖父母辈、母辈、我。

3.夫系。

夫系是指丈夫一方,是妻子对丈夫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公婆辈、夫辈、侄甥辈。

4.妇系。

妇系是指妻子一方,是丈夫对妻子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岳父母辈、夫辈、侄甥辈。

三、中西亲属称谓语异同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在这里需要援引北京大学中文系贾彦德教授的对比表,将中西亲属称谓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亲属称谓语系统比中国的简单很多。

1.中西亲属称谓语相同点。

我们发现,对于每一辈分,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是夫系,还是妇系,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

中英称谓语差异

中英称谓语差异

浅析称谓语中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汉英对比为例摘要:称谓是在人类社会中用来对特定人际关系和身份角色的称呼,称谓是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和思维及交际方式。

而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称谓上也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称谓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以此来探微两种语言各自承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称谓语中西文的差异汉英对比一、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一)血缘关系亲属称谓的差异中国的亲属称谓词语中血亲(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与姻亲(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宗族(父系亲属)与非宗族(母系亲属)之间有非常严格的区分。

而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是没有这样的划分。

如下表:从表格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比较繁多、驳杂,英语则相对简单、明了。

(二)非血缘关系亲属称谓的差异非血缘关系亲属称谓具有模拟亲属称谓的性质,也是亲属称谓语的一种泛化现象,主要是称呼那些没有血缘和姻亲关系的人,表示对他人的亲切与尊敬,还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家国同构”、“集体主义”的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习惯把个人看做是集体的一个部分。

因此,亲属称谓的泛化在汉语里非常普遍。

根据年龄、身份、场合等不同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称谓词语,比如“阿姨”是用来敬称母亲辈且年纪比母亲小的女性年长者,我们可以称她为:阿姨(姓+阿姨,姓+姨)或者是职业类名+阿姨,如“售货员阿姨”等;另外,像“大爷”、“大叔”、“大姐”、“小妹”这样的词使用得也非常广泛,这些词都非常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使接下去的谈话更加顺畅。

而英语中的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就远不及汉语的普遍,有些较为传统的家庭可能会将“uncle”和“aunt”来称呼非亲属成员,例如,“aunt Sarah”、“uncle Michael”等;有时一些被大家广泛熟知的称呼被泛指为一类群体,比如“Uncle Tom”就是由于《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一书的流传,在近些年已变成了那些被指责投靠白人的非裔国人的绰号。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地差异及分析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地节日,是整个家庭成员团聚地最好时间.拜年、互相祝福问候是过年不可缺少地活动,亲戚之间多以拱手礼拜年问候,晚辈给长辈要以磕头礼拜年,都表达了对对方地祝愿.在这个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地称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是平时非正式场合地称呼,还是正式地称呼,都表达出一种尊敬和礼貌.我长在一个传统地北方大家庭,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辈分从上到下基本都互相见面,拜年,对于平时走动较近地亲戚地称呼很熟,但是遇见一个稍远点地亲戚,怎么称呼估计就得算一算或者问长辈了.随着年龄地增长,我也逐渐地对亲属间地称谓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关系称谓好似难寻尽头.相反,在学习英语、接触了一些美国文化以及看美国电影地过程中,发现他们亲属间地称谓比较单一随意,远不及我们地复杂程度.东北一带通常把爸爸地哥哥叫“大伯”“大爷”,父亲地弟弟叫“叔”,母亲地兄弟统称“舅”,父亲地姐们叫“姑姑”,母亲地姐妹称“姨”;而英语中父母地兄弟都称“”,父母地姐妹统称“”.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形成并存在于不同地文化中,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一个民族地文化可以反映在语言上.不同地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上地称谓体系也有很大地差异.下面便就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中美亲属称谓地差异并进行简要分析.1.长幼间称谓地差异长幼说到底就是先后地区别,体现在家庭里就是辈分.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最讲究地就是辈分,辈分高低在家庭中很重要,家庭成员间严格按照这一秩序进行称呼.因此,长幼间地称呼划分地十分严格精细.汉语中,我们把祖父称呼“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再往上长辈还要加一个“老”或者“太”字,如“太爷爷”“老奶奶”.对于晚辈,儿子地孩子称为“孙子”“孙女”,辈分再低就加一个“重”如“重孙子”、“重孙女”等.长辈、平辈、晚辈地长幼关系都有着严格地区分,辈分是放到第一位地,辈分明显要高于长幼,也就是先论辈分再论长幼,如舅舅和外甥,即使舅舅地年龄比外甥小,但在辈分上仍为是长辈,所以称呼时就不能用“弟”等平辈称谓.其次,同一辈分要讲究长幼有序,同辈份也要分出大小,区分出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而且要区分出先后,如自己有三个哥哥,就要分出大哥、二哥,三哥.称呼同一辈人也要分出大小,若爸爸有哥哥和弟弟,就要分出“大伯”“二伯”、“三叔”“小叔”等等.家庭成员相互称呼时,辈分不同地成员,长辈可以直接叫晚辈地名字或姓名,而晚辈对于长辈,则就得严格按照上面所说地辈分排位称呼,绝对不可直接叫他们地姓名,否则就是大不敬了.而英语中地长幼之间地称呼就相对简单了.英语中长幼间虽也区分辈分地差异,但与我们不同.美国家庭中,把祖父外祖父统称,祖母外祖母统称.代表了伯、叔、舅等与父亲平辈地人,代表了姑、姨等与母亲平辈地人,不分“大伯”“三叔”“四姨”等.既指哥哥,又可指弟弟,则可指姐姐和妹妹.并且,不仅是在同辈之间,无论大小都以名字互相称呼,甚至在晚辈对长辈地称呼中,也时常称呼其名,而并没有不尊敬地意思.究其原因,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有着森严地等级制度,家庭内部也是如此.等级反映在家庭中就是辈分,因此我国对于长辈和晚辈地称谓非常强调尊卑有别.而西方推行地阶级观点是人人平等,这种思想影响着美国地家庭,家庭成员间地位平等,使得之间地称谓变得简化,兄弟姐妹之间可以互相称呼名字,跨辈分地成员也亦可直呼其名,这被认为成家庭成员之间地融洽与自由.2.父系母系称谓地差异在我国家庭中,我们称呼父亲兄弟时区分了父亲与他们地长幼,父亲地哥哥称为“伯伯”,父亲地弟弟称“叔叔”,他们地配偶也有分别地称呼;而母亲地兄弟不区分长幼,均称“舅舅”,只是为了区分排行而分出“大舅”“二舅”,他们地配偶称为“舅母”“舅妈”.对于同辈地兄弟,我们地祖先为父亲兄弟地孩子设置了专属词“堂”,称为“堂兄弟”、“堂姐妹”,而母亲地兄弟和姐妹地孩子与父亲姐妹地孩子称为“表兄弟”“表兄妹”.并且,父亲这一系分地总是比母亲这一系更深,辈分更多一层,里面地称谓也越多.在美国家庭中,不会区分出父系母系间地差别.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姨夫统称,姑姑,姨妈,伯母,婶子统称;兄弟姐妹无论堂表亲都为;美国家庭正式用语表示了“姐夫”,“妹夫”,还可以表示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内弟、连襟,“”除了表示“嫂子”或“弟妹”之外,还可表示小姑子、小姨子、妯娌等等,同样不分父系母系.单从一段文字中看“”、“”等词时,是无法判断出具体指地是哪位家庭成员地.究其原因,中国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尤其是家庭中,男性被视为家族传宗接代地象征,意味着家族兴旺,后继有人,预示了多子多福,因此才有了“重男轻女”地观念,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家庭成员称谓上父系和母系地差别,父系一支明显占优称谓上地优势.即便是在父系里,父亲地兄弟还单独分为叔伯,而父亲地姐妹就统称为姑姑,可见即使父系里也遵循“重男轻女”地观念.而在西方文化里,妻子与丈夫在家庭中处于同等地地位,受到西方宗教地影响,女性在婚姻中地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他们地文化里没有传宗接代这个意识,因此在家庭结构中,他们从未强通过亲属称谓调过男性在婚姻中地更优地位,而是双方都采用了模糊地方法称呼家庭成员,以致更多地是直呼其名.3.“内外”称谓地差异中国传统里,总是内外分明,亲疏有别.这种“内外”之间地差异,还不完全是由血缘之间地关系决定,还受我们深层次地文化关系影响.我们分父亲这一系为“宗亲”,母亲这一系为“外亲”.外亲不如宗亲“亲”,把女性认为是“外来人”,在称呼上就出了个“外”,因此便区别出了祖父与外祖父,祖母与外祖母,孙子与外孙,孙女与外孙女.上一节提到,父亲兄弟地儿女单独称为“堂兄妹”,用以与表兄妹区别“内外”,因为父亲地兄弟为同宗同族,是家族本姓,父亲姐妹地孩子、母亲兄弟姐妹地孩子不是本姓,不属于同族.而美国文化在亲属称谓中,用一个“”区别这种“内外”姻亲血亲地正式差别,如用用“”表示岳父和公公;用“”表示岳母和婆婆.“”来表示与汉语相当地大伯子、小叔子等;用“”来表示大姑子、小姑子等,当然他们通常不这样称呼.除此之外,便无其他“内外”讲究了.这是因为美国文化把单独地家庭作为基本单位,也就是父母和子女是一家,西方人较为独立,开放,自由,没有我们地宗族思想,他们对亲属网络地依赖性较小,因此显得更加灵活,不拘束.加之男女平等地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内外”之别也就不存在了.在我们地大家庭文化中,很多称谓成对出现,很多称谓也是很有特色地.如我们把丈夫地哥哥叫大伯子,把丈夫地弟弟叫小叔子.原因可能是自己地孩子把丈夫地哥哥叫大伯,把丈夫地弟弟叫小叔,时间长了就演变出了这样地称谓.类似地还有大姑子,小姑子,小姨子,小舅子.这些亲戚成员之间地关系也因等级观念、性格差异、家庭和睦程度等原因有地充满亲情,有地却复杂紧张,如姐夫和小舅子矛盾多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地相互联系,这其中往往也充满着亲情.民间有“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地说法,描述地就是叔嫂关系,民间常有年长地嫂子抚养年幼小叔子地事迹,嫂子对年幼地小叔子有一种超越辈分地怜爱之情.又如兄弟地妻子之间互称为妯娌,妯娌之间地关系反映着兄弟之间地关系,兄弟关系好,妯娌间地关系不会差,若兄弟间有矛盾,那么妯娌地关系也估计不好处.成对出现地称谓如婆婆与儿媳,丈母娘与女婿,都是传统家庭中不可缺少地称谓.特别是婆婆和儿媳,婆媳关系可是中国家庭关系里面传统地难题了,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家庭文化中地等级、男女之分等特征.这一切,在美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他们地祖先没有“发明”出类似地关系称谓.综上,中美文化中,亲属称谓地差异可谓是相差巨大.透过这种称谓地差异,我们能够看到中美文化间地区别.我们先辈地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往往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每个成员都根据自己地年龄,辈分等等有特定地称谓,他们绝不会与其他家族弄混.我们地优良文化中,尊敬长辈被世代推崇,因此,晚辈尊重长辈天经地义,也就成了我们称谓如此之大地一个原因.我们地祖先为了生存、繁衍与发展,为男性赋予了极高地声望和地位,因此便有了男为先地概念,也深刻反映到了家庭成员之间地称谓中.而西方地传统文化几乎与我们地文化截然相反,“正义”、“平等”和“公正”是西方传统文化地核心,反应到了他们地家庭称谓上,就形成了现在较为模糊、开放、自由地称呼模式.在语言地发展过程中,某个事物越重要,用于表达它地词语就越丰富,越具体,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实实在在地现象,这中间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文化特点与文化背景.中美亲属称谓中地差异,就是一个最好地例子.参考文献:1.宋蕾,张秀英;从亲属称谓语地汉英翻译看中国传统文化;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张晓;论英汉亲属称谓地文化差异;群文天地,年第期下:3.浅谈影响中西方亲属称谓文化差异地因素4.趣谈中西方称谓地差异及文化折射5.试论汉语亲属称谓地文化意义及内涵6.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7.现代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亲属称谓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亲属称谓体现着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表现。

不同的语言都有其对应本民族社会习惯、风俗特色、人文观念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与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语言比较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经泽陂过整个大东亚地区, 至今为止儒家文化依然影响着周边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这几个国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曾使用过汉字,但由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折射,又受许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影响,因此出现差异。

下边以日本语、越南语同汉语就主要亲属称谓进行对比。

汉语亲属称谓词汇: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父亲(爸爸)、母亲(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女)、外孙(女)、曾孙(女)、增外孙(女)、伯父、叔父、姑姑、舅舅、姨妈、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外甥(女)、丈夫、妻子、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日语亲属称谓词汇: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加于^^心、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母方©祖父UM、母方©祖母(feO于fe母^M(fe力兄^M、弟(fe七9七)、fe姉^人、妹(Vfe9^)、息子(^T^)、娘(、孫/甥娘)、外孫/ 甥(娘)、曽孫(娘)叔父(b^<^)、叔母(b^<^)> V^^(従兄、弟、姐、妹)、甥(feV)、姪(^V)、夫(feo^)、妻(^^)、fe義父^M(fe^9^M)、fe 義母^M(fe^S^M)o越南语亲属称谓词汇:?觝ng c? 觝、b a c? 觝、?觝ng n?觝i、b a n?觝i、?觝ng ngoai、b a ngoai、b?M( cha)、me anh、em trai 、chi、em g a i、con trai 、con g a i、ch a u trai g a i )、ch a u trai ngoai ( g a i ngaoi )、ch a u、ch a u ngoai 、b a c、ch u、c?觝、c?覾u、d i、a nh ho、em ho、chi ho、em ho、ch?觝ng、v o '、?觝ng nhac、b a nhac.儒家思想向来重视家族观念,这一点也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凡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如日、韩、越等亲族、辈分与等级观念都非常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在语言当中体现得相当明确,从以上对应的亲属称谓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中英亲属称谓系统差异及语用失误

中英亲属称谓系统差异及语用失误


英 汉 亲 ■ 称 谓 系统 比较 概 述
男女有别 、 亲疏 分 明 ” 的传 统 观 念 一直 延 续 至今 。在 称 谓 语 的
使 用 上 始 终 强 调 “ 份 ” 别 、 直 系 与 旁 系 ” 别 、男 女 ” 辈 之 “ 之 “ 之
别 、 长 幼 ” 别 、 父 系和 母 系 ” 别 。 “ 之 “ 之
当 重视 这 种 种 不 同, 可 能地 避 免 由 于文 化 依 附 而 导致 的 称 谓语 用 失 误 。 尽
关 键 词 :亲属 称 谓语 ; 文 化 交 际 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 化 和 语 言密 切 相 联 , 种 语 言 的 称 谓 语 体 系 包 含 着 与 一 该语 言 密 切 相 关 的特 定 文 化 内容 。汉 语 和英 语 所 代 表 的 东 西 方截 然 不 同 的 社会 文 化 传 统 使得 两 种 语 言 的称 谓 语 系 统 存 在 着极 大 的差 异 。 中 国人 在 学 习 英 语 及 英 国 人在 学 习 中 文 时 , 如果 对 对 方 语 言所 反 映 的 文 化 背景 以及 所 学 语 言 和母 语 间 的 差异 缺 乏 充 分 的 了解 , 必 然 会 产 生依 附于 母 语 文 化 的现 象 , 就 从而 造 成 语 用 失 误 (rg t a ue 。称 呼 得 当 与 否 , 直 pamai fi r) c l 将 接影 响 交 际 的效 果 甚 至 成败 。

孙 、 孙 、 孙 、 孙 , 复 杂 性 可 见 一 斑 。此 外 , 级 差 异 在 来 仍 云 其 等
亲属 称 谓 上 也有 所 体 现 。 比 如 同 为 人 妻 , 因 丈 夫 在 社 会 地 却 位 的不 同 , 有 不 同 的称 谓 。按 照 《 记 0曲礼 下 》 载 :天 而 礼 记 “ 子之 妃 日后 , 侯 之 妻 日 夫 人 , 夫 日 儒 , 日 妇 人 , 人 日 诸 大 士 庶 妻” 总之 , 密 精 确 的 家 庭 关 系使 得 汉 语 的 亲属 称 谓 系 统 层 。 严 次 分 明 , 又庞 大 繁 杂 。 却 新 中国 成立 以后 , 随着 封 建 宗 法 制 度 的解 体 , 种 等 级 森 这 严 的称 谓 制 度有 所 改 变 , 亲属 称 谓 也 大 大简 化 , “ 幼有 序 、 但 长

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摘要: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碰到的是称呼问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解读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就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做具体的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英语;亲属称谓;差异;跨文化交际一、概念界定称谓语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亲属称谓(kinship terms)是指人们用以称呼家庭或家族中亲属成员的名称。

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差异对比根据辈分的不同,本人对汉英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做了如下列举和归类:语言辈分[]英语[]汉语长三辈[]great-grangfathergreat-grandmothergreat-unclegreat-aunt[]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叔公舅公姑奶奶姨奶奶舅奶奶长两辈[]grandfather grandmother[] 祖父母外祖父母长一辈[]fatherfather-in-lawmothermother-in-lawuncleanut父亲公公岳父母亲婆婆岳母叔叔伯伯姑父姨夫舅舅姑姑婶婶姨姨妗子平辈[]brotherbrother-in-lawsistersister-in-lawcousincousin-in-law[]大哥二哥大弟二弟大舅子小舅子小叔子大姐二姐大妹二妹大嫂二嫂二弟媳小姑子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表嫂表弟媳表姐夫表妹夫晚一辈[]sonson-in-lawdaughterdaughter-in-lawnephewneice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儿外甥侄女婿侄女侄儿媳外甥女晚两辈[]grandsongranddraughter孙子外孙子孙女外孙女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种语言表示亲属称谓的相对应的词存在明显的不同。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泰亲属称谓及其泛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泰亲属称谓及其泛化差异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K 8 9 2 . 2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9 3 1 X ( 2 0 1 5 )0 3 — 0 1 1 3 — 0 8


引言
跨 文 化 交 际 是 指 有 着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人 们 之 间 的交 际 . 需 要 处 理 的是交 际 与文 化 之 间的关 系 , 需要 解 决 的是跨 文化语 境 中 的问题 【 l J 。由 于 来 自不 同文 化
化 的典型 代 表 。社会 交 往 、 跨 文 化交 际 、 亲 属称谓 及 其 泛 化 三 者 的关 系 如 图 1所 示 。 从 地 缘 上看 , 中 国 和 泰 国是 睦 邻 友 好 国 家 . 从 古 到今 有着 密 切联 系 。从 经济 上 看 , 中泰 贸易 频繁 , 到 泰 国 旅 游 的 中 国 游 客 大 幅 增 加 ,泰 国学 习 汉 语 的 数 人也 越来 越 多 。 从语 系上看 . 泰语 和境 内的壮语 在语 源 上 都 来 自侗 台 语 族 壮 傣 语 支 ,泰 语 和 汉 语 又 一 样

探 索 与 交 流 ・
J o U r n a I O f W U h a n P o I Y t e c h l f i c
跨 文化 交 际视 角下 的汉泰 亲属 称谓及其 泛化差 异分析
周 东杰 , 纪 秀生
( 华侨 大学 华文 学院, 福建 厦 门 3 6 1 0 2 1 )



量 巷 I毳 妈 彗 罕 望
I l I I
L H —. r J L . —rJ
L— —— - 1- — ---J r— — L— ’

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及翻译

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及翻译

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及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

汉英称呼语存在诸多差异:汉语亲属称呼语种类繁多,丰富独特,反映了汉民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宗法伦理观念;英语亲属称呼语简洁、明了,是西方重个体、讲平、独立意识的反映。

文章通过对比汉英日常生活中称呼语的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促进对英汉称呼语的了解和跨文化的顺利交流。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亲属称谓语跨文化称呼语(address forms)是人们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用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称呼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骑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亲属称呼语是称呼语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之间的相互称呼,它是以本人为轴心来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是由历代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亲族的排列次序所构成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差异——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示亲属称谓关系的称谓词上呈现诸多不同,可以看出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折射。

汉民族由于经历了长期宗法文化下的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因此,汉语的亲属称呼语名目繁多,区分长辈、长有秩序、内亲外戚、南尊女卑,体现出宗法制度下影响下的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亲属分明的等级观念。

孟子:“国之本在家”;“圣人,人伦之至也。

”(《孟子离娄》)可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核心内容是宗族制度;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伦理观念。

而西方国家只经历了短暂的封建宗法制度,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产阶级提倡的“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深入人心,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外延家庭的结构模式,但进入工业社会后,这种大家庭急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家庭成员少,亲属关系也就日趋简单化。

因此,英语亲属称呼语只突出性别,不强调父系母系,血缘及家族关系,对因联姻而产生的亲属一律以法律认可的内涵形式出现,既简洁、命了,又体现了较强的法律意识而不含宗族或本家的亲属观念;胳臂直接爱你的称呼呈线性形式向上下伸展,不想四周扩张,是核心家庭在生活结构上的反映。

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作者:蒋海霞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碰到的是称呼问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解读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就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做具体的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英语;亲属称谓;差异;跨文化交际一、概念界定称谓语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亲属称谓(kinship terms)是指人们用以称呼家庭或家族中亲属成员的名称。

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差异对比根据辈分的不同,本人对汉英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做了如下列举和归类:语言辈分[]英语[]汉语长三辈[]Great-grangfatherGreat-grandmotherGreat-uncleGreat-aunt[]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叔公舅公姑奶奶姨奶奶舅奶奶长两辈[]Grandfather Grandmother[] 祖父母外祖父母长一辈[]FatherFather-in-lawMotherMother-in-lawUncleAnut父亲公公岳父母亲婆婆岳母叔叔伯伯姑父姨夫舅舅姑姑婶婶姨姨妗子平辈[]BrotherBrother-in-lawSisterSister-in-lawCousinCousin-in-law[]大哥二哥大弟二弟大舅子小舅子小叔子大姐二姐大妹二妹大嫂二嫂二弟媳小姑子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表嫂表弟媳表姐夫表妹夫晚一辈[]SonSon-in-lawDaughterDaughter-in-lawNephewNeice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儿外甥侄女婿侄女侄儿媳外甥女晚两辈[]GrandsonGranddraughter孙子外孙子孙女外孙女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种语言表示亲属称谓的相对应的词存在明显的不同。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请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请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请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摘要:一、引言1.介绍胡清国先生的文章2.强调亲属称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二、亲属称谓的复杂性1.汉语中亲属称谓的繁多2.英语中亲属称谓的简单三、亲属称谓的跨文化偏误1.汉语中亲属称谓的翻译问题2.英语中亲属称谓的理解和使用问题四、跨文化交际中的亲属称谓1.亲属称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2.如何避免亲属称谓的跨文化偏误五、结论1.重申亲属称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2.提倡加强对亲属称谓的学习和理解正文:在跨文化交际中,亲属称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深度剖析了这一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亲属称谓的复杂性。

在汉语中,亲属称谓的繁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

而在英语中,亲属称谓则相对简单,如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 等。

这种差异源于两种语言对亲属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汉语更注重亲属关系的具体表述,而英语则更注重亲属关系的抽象表述。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亲属称谓的跨文化偏误。

对于汉语来说,亲属称谓的翻译问题常常出现,如如何将汉语中的“爷爷”翻译成英语,不同的翻译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对于英语来说,亲属称谓的理解和使用问题也是一个挑战,如英语中的"uncle"既可以表示"叔叔",也可以表示"舅舅",这可能会让非英语母语的人产生困惑。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亲属称谓的使用。

亲属称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重要纽带。

为了避免亲属称谓的跨文化偏误,我们需要加强对亲属称谓的学习和理解,尤其是对于学习汉语和英语的人来说,更需要注重这一点。

总的来说,亲属称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请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请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请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胡清国先生的文章背景2.亲属称谓偏误的概念二、亲属称谓的复杂性1.亲属称谓的种类2.亲属称谓的语法规则三、跨文化交际中的亲属称谓偏误1.东方文化中的亲属称谓2.西方文化中的亲属称谓3.亲属称谓偏误的原因四、如何避免亲属称谓偏误1.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亲属称谓2.注意语言表达的语境和场合五、结论1.亲属称谓偏误的影响2.跨文化交际中处理亲属称谓偏误的方法正文在跨文化交际中,亲属称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容易出现偏误。

胡清国先生的一篇关于亲属称谓偏误的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亲属称谓的复杂性和偏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亲属称谓是表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称谓,它体现了家庭关系的亲疏远近。

在不同的文化中,亲属称谓的种类和用法都有所不同。

例如,在我国,亲属称谓有“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而在英语中,则有“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

同时,在语法规则上,亲属称谓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在汉语中,称谓一般放在名字前面,而在英语中,则通常放在名字后面。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不同文化的亲属称谓不了解,很容易出现偏误。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对父亲的称呼有“父亲”、“爸爸”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对父亲的称呼则是“father”、“daddy”等。

如果一个人在称呼自己的父亲时,使用了西方的称呼方式,那么在东方文化中,这就会出现偏误。

出现亲属称谓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亲属称谓不了解,或者是由于对目的语的语法规则不熟悉。

因此,要避免亲属称谓偏误,学习者需要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亲属称谓,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语境和场合。

在跨文化交际中,处理亲属称谓偏误的方法,一是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亲属称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二是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出现不合适的称谓。

国际视野中的长辈称呼差异

国际视野中的长辈称呼差异

国际视野中的长辈称呼差异在国际视野中,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导致人们对长辈的称呼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的不同。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国际视野中长辈称呼的差异,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在中国,尊敬长辈是传统的美德。

对于父母的弟弟或妹妹,在家庭中通常称呼“爸爸”和“妈妈”。

而对于亲属中的年长者,中国人通常使用“叔叔”、“阿姨”、“伯伯”、“婶婶”、“舅舅”等称呼。

对于非亲属的长辈,年长的人在中国往往被孩子们尊称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这些称呼表达了对年长者的敬意和尊重。

然而,在西方国家,长辈的称呼方式与中国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对父母的弟弟或妹妹,人们通常称之为“uncle”和“aunt”。

对于非亲属的长辈,称呼通常根据其与自己的关系而有所区别,如“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用于称呼祖父母,“old man”和“old lady”用来称呼陌生的老人。

在西方文化中,对长辈的称呼体现了一种更加随便和亲昵的交流方式。

在日本,对长辈的称呼也有着独特的规范。

日本人通常用“おじいさん”和“おばあさん”来称呼爷爷和奶奶,用“おっさん”和“おばさん”来称呼叔叔和阿姨。

对于其他年长者,年轻人通常使用“さん”来表示尊敬,比如“田中さん”用来表示对田中先生的尊重。

在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人们更加严肃地对待长辈的称呼。

在阿拉伯文化中,人们通常使用“وبا”(abu)和“ما”(um)作为尊称,后接长辈的名字,比如“وبا阿里”表示对长辈阿里的尊重。

这种尊称反映了中东文化中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对长辈称呼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观。

在国际交往中,了解并尊重他人的称呼习惯十分重要,以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可以使用英文中的称呼,如“uncle”和“aunt”,以示尊重。

论文:中美亲属称谓对比

论文:中美亲属称谓对比

中美亲属称谓对比研究摘要:在所有称谓体系中,亲属称谓是十分重要的一类,并且被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亲属称谓,实际上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各种文化下的社会体制问题。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中美亲属称谓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并试图揭示亲属称谓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亲属称谓;中美;对比;原因;跨文化交际众所周知,美国的亲属称谓数量远远小于中国亲属称谓的数量,中国人将母亲这边的亲戚和父亲那边的亲戚区分开来,并且使用不同的亲属称谓来称呼两边的亲戚以示区分。

中国人用特定的称谓来确定家庭成员的关系,且每个称呼都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即说话人与被称呼人的关系。

但是英语却恰恰相反,他们对于亲属关系的区分往往不会这么明显。

举个例子:在中国,凡是带有“堂”字标签的例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往往是父亲兄弟的孩子,但是带有“表”字标签的则是父亲姐妹的孩子或者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孩子。

“堂”在中国书面意思为“家庭的主干”,而“表”意味着“表面的,外部的或遥远的”。

“堂”“表”的差异也正是中国亲属称谓的差异之所在。

因为,在中国,区分男性亲属和女性亲属。

因此,儿子的儿子或女儿是“孙子/孙女”,女儿的儿子或女儿称为“外孙/外孙女”父亲的父母称谓“祖父/祖母”,母亲的父母称为“外祖父/外祖母”。

“外”和“表”一样,都是区分男性亲属关系与女性亲属关系的标志之一。

相比之下,在美国亲属称谓系统中,只有一个称谓——“cousin”用来指称比自己年龄大的亲属关系,而且忽视了性别因素。

父亲兄弟的孩子与父亲姐妹的孩子以及母亲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没有称呼区别。

此外,称谓儿子的孩子和女儿的孩子,父亲的父母和母亲的父母,也都不存在差异。

中国的亲属称谓属于苏丹亲属体系,而英语的亲属称谓属于爱斯基摩人亲属体系。

苏丹亲属体系是描述性系统,这就使得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区分明显。

这种特性也是它为什么如此详尽地用不同的亲属称谓给每一种亲属关系命名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交际 中正确 地使 用称谓语 , 保 证 交际 的有 效性 。 关键 词 : 文化 ; 亲属称谓 ; 称 谓语
中 图分类 号 :H1 3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5 )0 1 — 0 2 5 6 — 0 2


跨 文化 交际与 称谓 语
跨文化 交 际 中的 亲属称谓 差异
吉 口 虹
( 四川 邮 电职业 技术 学 院 , 四 成都 6 1  ̄6 7 )
摘 要: 语言是 文化的载体 ,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各 民族语言有着各 自鲜明的特征。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 部分 , 英汉亲属称谓语反 映出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了解英汉亲属称谓 的差异 以及其文化 背景 , 有助于在跨文
属称谓系统存在共 同之处。例如 , 都有表示核心家庭 中国传统社会强调 以父系为核心的家庭等 级关 关系的亲属称谓语 , 如父亲 / 爸爸 、 儿子等 ; 都有表示 系 , 在称 谓 上 也体 现 出 以父 系 为尊 的 特点 。例 如 : 父 除 核心 家庭 以外 由血缘 关 系形成 的亲 属称谓 语 , 如祖 亲 的 父 亲被 称 为 “ 祖 父 ”, 而母 亲 的父 亲 被 称 为 “ 外 父/ 爷爷、 孙 女等 ; 都 有表 示 由婚姻 关 系形 成 的亲属 祖 父 ” ; 父 亲 兄 弟 的儿 子 被称 为 “ 堂兄 ( 弟 )”, 母 亲 称谓语 , 如岳父 、 媳妇等 ; 都有表示 由法律关系形 成 兄 弟 的儿 子却 被称 为 “ 表兄 ( 弟)”。在汉 语 里 ,“ 表” 的亲属称谓语 , 如养父等。但在具体表述上 , 英汉亲 同 “ 外 ”, 外祖父 、 表兄 ( 弟) 都 是 外宗 ; “ 堂” 指 “ 正 属称谓语存在 以下差异。 房”, 多为尊长所居住 , 所以用冠 “ 堂” 称谓来称呼 同
称 谓语 两 类 。本 文 主 要讨 论 汉 英 亲 属称 谓 语 之 间 的 女 儿 ( d a u g h t e r ) 、 兄弟 ( b r o t h e r ) 、 姐妹 ( s i s t e r ) 都 有 差异 及其 背后 的文化 因素 。 二、 英汉 亲属 称谓 语对 比 亲属关 系 是人 类社 会 最基 本 的社 会关 系 , 英 汉亲 各 自专 有 的 称 谓语 。 而非 核 心 家庭 成 员 的亲属 称 谓 语 就 比较 笼统 , 如 父母 双方 的兄弟 都用 u n c l e 来称 呼。 ( 二) 英 汉语 亲属称谓语在 父 系与母 系方面的差异
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使交际主体 消除交际过程 中的障 姻亲是指没有血缘关系但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 包 碍, 保证 交 际的有 效性 。 括伯母、 婶婶 、 姑父 、 姨父 、 嫂子 、 儿媳等。 英 语 亲 属 称 谓 主 要 由 “核 心 家 庭 ( N u c l e a r 称谓是交际主体在社交 中对彼此的称呼 , 通常根 a m i l y )”亲 属 称 谓 语 和 “ 非核 心家庭 ( N o n — n u c l e a r 据血缘关 系、 职业特性、 宗教信仰、 社会地位等 因素 f
第3 5 卷 第 1 期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 1 月2 0日
! ! :

! ! ! ! 生 g ! ! ! ! 堡! 竺 ! !
d o i : l O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o o 8 — 9 6 4 O . 2 0 1 5 . O 1 . 1 l 7
( 一) 亲属 称谓 系统 构成 差异
祖 父 的亲属 , 表现 出对 父 系亲属 的尊 敬 。而英 语称 谓 g r a n d f a t h e r 即指 “ 祖父 ”, 也指 “ 外 祖父 ”; 表哥、 表弟、
汉语 称 谓 系 统 主要 由宗 亲 、 外亲 、 姻 亲 三 大 系 列 语 只有 辈分 区别 , 没有 父 系亲属 和母 系亲 属 的 区别 , 构成 。
堂姐 ( 妹) 、 侄子 ( 女) 、 侄孙 ( 女) 等。
跨 文化 交 际能力(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外亲是与 自己有血缘关 系 , 但不同姓 的亲属 , 包
C o m p e t e n c e ) 是 指具有不 同文化 背景的人在具体语 括外祖父 ( 外公) 、 外祖母 ( 外婆) 、 舅舅、 姨妈 、 表兄 弟) 、 表姐 ( 妹) 、 外甥 ( 女) 、 外孙 ( 女) 。 境 中, 进行恰 当且有效 的交际行为的能力 。良好的跨 (
宗亲是源于同一个祖先 的男性亲属及其配偶 , 包 堂姐、 堂妹等称谓统一用 c o u s i n 来表示 。 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直系宗亲包括曾祖父母、 祖 ( 三) 英 汉亲属 称谓 语在年 龄 与辈分 方 面的差 异 父母 、 父母、 本人 及本 人 的兄 弟姐 妹 、 儿女、 孙子 ( 女) 、 英语亲属称谓语 的描述性远不及汉语亲属称谓 曾孙 ( 女) 等; 旁 系宗亲包括伯父 、 姑姑、 堂兄 ( 弟) 、 语 清 晰 。例 如 , 英语的 b r o t h e r , 既指 “ 哥哥 ” 也指 “ 弟
而定 , 表明交际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世界上每个 民 f a m i l y )” 亲属称谓语构成 。 “ 核心家庭” 是指 由夫妻 族都 有符 合本 民族 风格 特 点和语 言 习惯 的称 谓 习俗 。 两人及未婚孩子两代人构成的家庭。 “ 核心家庭” 的 根据使用情况 , 称谓语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交际 成 员如 父 亲 ( f a t h e r ) 、 母亲 ( m o t h e r ) 、 儿子 ( s o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