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论文—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暴露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暴露
有 关社 会心 理学 的研究 表 明, 最浅 层 的 自我 暴
露水平是人们 的兴趣 、爱好等。第二层次 的自我 暴露主要是态度 。第 三层次的 自我暴露直接涉及 自我 暴 露这 个 术语 是美 国心 理 学 家西 尼 ・ 朱 自我 的人 际关 系 和 自我概 念 状况 ,以上 内容 的 自 拉德提 出的, 自我暴露 即是健康人格的表现, 又 我暴露是 以充 分的信任和被信任为基础的。自我 是成功的 自我调节的方法。通俗的说 ,自我暴露 最 深 层 次 的暴 露 是隐 私 ,如 自己 的某 些不 能 为 社
展起 来 的。
也说 明当事人 内心承受的东西到了非要发泄不可 的程 度 。
12自我 暴露 提高 人 际沟通 的有效性 . A ma (93 用 社 会 渗 透 理 论 来 说 明 白我 h n 17) 暴 露 在发 展 友谊 等 亲 密关 系上 的作 用 。 按这 一 理
11双 方 的 自我 暴 露水 平 反 映 其关 系 的 亲密 . 程 度 人 际关 系 的深度 与 自我 暴露 的层 次是 紧密联 系的 。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未来的使命。
然而,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不少大学生却存在着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日益成为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
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一、人际关系的定义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所处的特定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心里联系。
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有:1.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
2.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
3.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分析五篇范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分析摘要:同学之间的交往最普遍,频率最高,同时也最复杂。
在大学,师生关系较为松散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大学生和家人的关系影响着大学生在学校的校园生活。
大学生的恋爱观既浪漫又或多或少地带着现实性。
关键词同学老师异性家庭作为一名大学生,反观自我和同学,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一些看法和分析。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信息化的时代,接受新兴多元的思潮和人事的冲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父辈、长辈相比有着很大不同。
参加完竞争激励的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新生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体验,特别是有些大学新生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环境,独立生活。
当来到一个人也不认识的大学,要生活不可避免的就是人际交往。
同学关系同学之间的交往最普遍,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复杂。
大学生在校期间依靠和帮助的对象主要是同学,交往对象也主要是同学。
大学生对同学之谊是非常珍视,由于大学生性格、气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已基本成形,相对较为独立,对事对人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人际交往也很有“个性”。
首先和室友的关系,他们将在一起朝夕相处度过美好的四年,和室友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学生和室友的关系是很复杂而微妙的,主要在于双方的人际交往心理,结果也不是好朋友还是敌人那么简单。
因为是在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朝夕相处,大家的地域文化、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性格差异充分暴露,其中以性格差异为主,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人际交往需求和特点。
从某种角度而言,宿舍生活对独生子女而言接近于多子女家庭生活,但又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
有的同学和同宿舍同学的关系非常亲密,有的关系就很紧张,矛盾尖锐,有的同学同室友关系不温不火,有的较为僵持。
有的同学同别的寝室的同学关系非常好经常串门,有的同学喜欢呆在自己的寝室足不出户,有的完全把宿舍当作旅馆。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切心理和行为过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与老师同学在学校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由于人际交往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置,就会造成交往障碍进而影响正常生活,这时就需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相关的方法和原则加以调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纳为认知和情绪两方面。
1.认知方面在心理学中,认知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认知往往发挥着最为基本的作用,决定着交往的产生、发展或终止;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避免各种认知层面的偏差,就很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
常见的认知偏差如首因效应,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交往初期,所得到的有关他人的最初印象往往会对今后的认知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就像初入大学时,新同学彼此见面时就发生这一效应,进而影响后续交往。
但从实际来看,首因效应获得的认知经常是片面或流于表面的,因为全面客观地认识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很难在初次见面时就一蹴而就。
除了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也会造成很多常见的人际交往认知偏差。
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对他人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时,会根据这种印象对他人的其他方面特征进行推论。
例如当一个大学生在对某人某次行为产生好的印象后,往往会据此衍生开去,对此人其他方面的评价也趋于褒扬;反之则尽皆贬斥。
这种依据自己所知道的他人某方面的品质就去推测他人全部的行为显然是不妥的,因此必须要克服,否则就不利于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进行主客观相符的认识与评价。
2.情绪方面在心理学中,情绪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比较复杂多变。
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其可以尽早的适应大学这个与以前生活环境不同的新环境;反之,消极、悲观的情绪会阻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产生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分析
个 性情 绪 ( = 4 ,P<0 01 和个 人 经 历 F 9. 6 9 . ) ( = .6 ,P . 5 F 42 4 <00 )四个主题 上的 自我表 露状
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另外 两个主题上的表露状况在 卷 。 自我表露 问卷 具有 良好 的信度和效度 。各维 年级上的差异则不显著 。事后 比较 发现 ,高年级学 J 度与总分 的相关系数都达 到了0 7 . 以上 。克隆 巴赫 ( 信度)系数为0 8 。由L a y .9 e r 编制 的交往焦虑量
一
、
自我表露和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
( )调查对象 一 笔 者主 要 调查 了华 南师 范大 学、广 州大 学 、
我表露 。不 同年级的大 学生 自我表露总体状况也存
在显著性差异 ( = .3 ,P .1 F 1 8 9 <00 )。 1 从 自我 表 露 的分 维 度 上 看 ,大 学 生在 人 际 关系 ( 一 2 3 5 T . 7 ,P<0 0 )、学 习生活 ( = .5 T 一 2 6 . 9,p 1 <0 01 . )和 个性情 绪 ( 一2 0 0,P T .5
第6 期 总第 十一 期
2 1年 1月 0 2 1
高 校 辅 导 员
大学生 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分析
◇张 利 兵
摘
要 :人际交往 中成功的 自 我表露可以促进和谐人 际关系的形成,但在 实际生活 中很多人的
人际交往并不顺利 ,存在社交焦虑。通过对 大学生 自 我表露状况和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探讨 两者
<0 0 )三个表 露主题 上表露状况存在 显著 的性 .5
自我表露理论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自我表露理论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今年我选修课程为社会心里学,以前我对此是一无所知,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中我学到了自我表露这一概念并获益匪浅.自我表露即为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发表出来的过程。
这一概念强调了存在交往的双方关系,如日常关系、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关系等;体现了个体表达自身感受和信息的主观意愿;同时强调了表达式是真实的。
自我表露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密切关系;通过自我表露还可以进行心理调试;通过自我表露可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增进自信心等。
自我表露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也是衡量一个人交际能力的一个标准.适当的自我表露不仅会拉近自己和别人的距离,而且也让别人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与信任.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对自我表露与人际交往的关系.首先我觉得是你自我表露的对象,一个人不可能对一个连自己都不信任的人表露.所以一定的了解与信任是前提.我们经常在失落悲伤的时候去找一个自己的知心朋友或者家人亲戚去倾诉,去表露.人在伤心的时候总想去倾诉,总希望得到其他人的理解与安慰.这是人类的本能需求.犹如一个受委屈的小孩总喜欢跑去自己的母亲怀抱去倾诉,渴望母亲的安慰.我们不可能向自己的敌人去表露,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向一个陌生人表露.因此我们表露的对象必须是我们所熟悉,所信任度的.尤其是我们步入社会后,对于同事或者其他人,我们一定要谨慎,因为我们的表露可能会伤害其他人,甚至会受到别人的敌视,反感.最后可能演变成你前进的绊脚石.其次我认为是你倾诉的内容,我们在自我表露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寸,表露并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适当的表露才能达到你预计的目的,因此表露也要有自控,表露不是发泄想怎么发泄就怎么发泄,有时候我们表露的时候说的话可能会无意中伤害了一些人甚至是你倾诉的对象,所以我们表露是不要用过激的词语,不要用偏激的观点,要理智的去表露,我们首先要对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事情的因果,有时候事情的真相可能并不是我们看上去的那样,所以不要盲目的去表露,有时候我们可能真的很受伤,但是我们也要控制自己,认识到事情的真相,可能只是一个误会,所以客观理智的去认识事情,去表露,这样你的表露才会成功.还有我们表露时候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来往双方的自我表露逐渐增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几个朋友,他们真的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你把他们当成好朋友,他们是不是也一样对你呢?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某某不象话,居然在关键时刻背叛我。
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心理学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我们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
因此,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要想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只需要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深度如何。
很显然,我们对陌生人,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是明显不同的。
对于陌生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交流只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如“今天吃什么了”、“昨天天好热”等。
对于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围内涉及亲密话题。
而对于亲密朋友,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
当然,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心理秘密。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情侣、夫妻、亲子关系而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暴露的领域。
否则,对方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从而导致对你的接纳性大大降低,适得其反。
那么,究竟哪些方面属于自我的浅层,哪些方面属于自我的深层呢?对于这一问题,一般说来,人们的情感兴趣爱好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属于自我的最表面水平。
属于第二层次的是我们的态度,如对某一个人的看法,对时事政治的观点,对某个教师的评价,对改革开放的看法等也都属于第二层次。
属于自我的第三层次的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我们同父母的关系,自己与同学的关系状况,或者是自己的担心,自卑情绪等等都属于自我的第三层次,对属于这一层次的向题,我们有很高的自我卷入,轻易不向别人暴露。
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的方面,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等。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完整版)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现在不少大学生以人际关系关系心理学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不妨去读读其他人的论文。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篇一【摘要】: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
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引言: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现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
其主要群体是大学新生,刚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应的感觉和问题。
根据近四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大约25%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或者一直在困扰和痛苦之中煎熬,大约15%的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或者是老师长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重任。
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他们顺利走入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奉献力量。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而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
任何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必然会发生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集中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对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而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及进一步的社会化做好必要的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然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及一些不利于交往的障碍性因素,也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日趋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言谈、怀疑他人、不善于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 形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人格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首先,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思想、信念、世界观、性格、气质、能力,等等,不同的人格对人际交往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由于具体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个大学生的性格会有不同的特征,性格不一对人际交往有一定影响。
有些大学生与其他人在生活中闹别扭,既不是因为思想、价值观上有分歧,也不是因为道德品质方面的毛病,只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
有的人性情沉静,可能看不惯锋芒毕露的人;有的人果断泼辣,跟优柔寡断的人可能合不来。
这种看不惯和合不来,虽说只是性情不投,可也不能忽视。
许多事实说明,一个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活,还会影响他的事业。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以广西大学生为例
提出 , 是指个体把有关于 自己的信息表达给交流对象 。 后 来, 他 在《 透明的 自我》 一书 中把其 定义为告诉 另外 的人 关于 自己的信息 , 真诚地与他人分享 自己个 人的 、 秘密 的
想法和感受的过程。 自我表露一经提 出就受 到社会心理 学、 临床心理学 、 人 际关 系等领域研究者 的青 睐 , 并取得 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 ,但是不 同的研究学者对 自我表露 的
[ 文献 标识码 ] A
、
引言
是 “ 得到东 西 回报相应 的东西 ” 。④沟通 隐私管理 理论 ( P e t r o n i o , 2 0 0 2 ) 。此理论用可 渗透可伸缩的界 限作 比喻
来 区分 隐私 和公开之 间的关 系 , 认为表露 隐私后会使 人
“ 自我表露”一词最早在 1 9 5 8 年 由心理学家 J o u r a r d
要] 采用 问卷调 查的形式, 对2 2 0 名广西大学生的 自 我表露和人 际关系进行研究 , 结果表 明: ① 广西大学生 中的 自 我表 露
存在 显著性 别差异 , 男生的表露 水平高于女生 ; ② 广西大学生 自我表 露总分在年级上差异 不显 著 , 但在 态度观 点、 学习两个维度 的
互 惠理论 ( D e d e g a e t a 1 . , 1 9 9 3 o此理论认为人 际交 往就
采 用分层 抽样 方式 ,对 广西 5所大学 的学生 共 2 2 0
名作 为被试进行 问卷 调查 。回收有效 问卷 2 0 0 份, 有效
率为 9 1 %,其 中男生 8 2名 ,女生 1 1 8 名 ,大一学 生 5 0
菊
2 0 1 3年 3 月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Ma r c h 201 3
人际关系心理学:深度的自我表露
人际关系心理学:深度的自我表露越是亲密的关系,我们对彼此的了解越深刻。
换而言之,关系的渐渐深入伴随着的是我们渐进式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又名“自我暴露”,指的是自己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重要信息,如个人信息、持有的价值观、情感、创伤经历等)。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感到非常苦恼:感觉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自己却如一个午夜电台情感主持人一般,倾尽自己所能地倾听别人、宽慰别人。
可他们深知,自己不是天使,一味地施与他人关怀是无法填补自己同样需要温暖的内心的。
于是,尝试着去探索他们的生活,发现,其实,并不是他人不想关心他们,只是他人并不知道他们需要关心,因为,他们习惯用一个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习惯关起自己的心门去与人相处。
且不论他们为何不愿与身边的人分享哪怕一点点自己的感受经历,仅仅是关系建立的本身,就是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朋友一方面的自我表露(倾诉),自己却对自己的事只字不提,关系并不会向前迈进,当然,也不会有期望中的被理解的情况出现。
因而,这类人,并不是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是他们根本不打算让别人走进自己,主动将他人拒绝于门外。
可见,关系的推进是需要双方共同的自我表露的,或许是饭后分享一下最近的乐事,或许是电话里抱怨一下上司的严苛,又或许是深夜时分倾诉自己的伤痛……关于自我暴露,是需要有度的。
约哈里窗格模型启示我们,自我暴露有四个层次,层次呈逐渐深入的趋势:第一层次是自己的态度,比如,对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个人持厌恶态度;第二层次是我们的兴趣爱好;第三层次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如我们近期与朋友的关系、与伴侣的关系;第四层次,最为深刻,是我们的个人隐私,比如某些秘密,某些伤痛的回忆。
自我暴露要适当,不能在关系伊始便分享自己的伤痛这么隐秘的内容,这样的自我表露会让对方非常错愕,并且对方也会感受到压力;当然,也不能太少的表露,这会让关系变成一个人的独角戏。
深入的自我表露,除了上述的四个层次外,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表现:一,更多的谈论自己的事,而不是别人的事。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保护与自我暴露建立健康的界限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保护与自我暴露建立健康的界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他人形成各种联系和关系,这就是人际交往。
而在人际交往中,自我保护和自我暴露成为了相互配合和制约的两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自我保护可以确保我们的利益和尊严不受侵害,而适度的自我暴露则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性和信任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健康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暴露的界限。
一、理解自我保护与自我暴露的概念自我保护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策略。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将一些私人信息保留给自己,不轻易与他人分享。
自我保护的目的是确保自己不受伤害,同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自我暴露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经历和情感状态。
通过自我暴露,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和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二、如何建立自我保护的界限1.认识自己的边界:了解自己的关注点、底线和敏感话题,确保不轻易透露自己不愿意分享的信息。
保持个人隐私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2.培养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心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健康的自我保护并不意味着敌对或者抵挡,而是在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
3.学会拒绝和说“不”:懂得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明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这样可以避免被他人利用或者伤害,维护自己的边界和底线。
4.寻求支持和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与亲密的朋友、家人或者心理咨询师交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建议。
有人支持和倾诉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应对困难。
三、如何建立自我暴露的界限1.逐步暴露:自我暴露不宜过快过多,可以逐步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他人建立信任和了解需要时间,我们可以运用渐进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暴露。
2.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在更亲密和私密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容易地与他人分享更深入的感受和经历。
但需要谨慎选择时机和场合,避免过早或者不适当地暴露自己。
3.保持一定的自我保留:虽然自我暴露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性,但我们也需要保留一些私人空间和独立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2)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2)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篇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以相互交往为手段,以自我暴露为标志,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距离的远近。
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际关系指大学生与之有关的一切人际联系,狭义的人际关系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关系。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里矛盾,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缺乏和他人充分交往的能力。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怀疑他人等。
常见的表现有以下5种。
1.自我中心一部分大学生总希望周围的人围着自己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不能从别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对待事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对于自我的过度关注造成了大学生一系列的交往问题。
因此,大学生要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
不仅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客观认识他人。
通过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
凭借各种正确的参考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自卑自卑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这种大学生缺乏自信,做事胆怯,优柔寡断。
也有部分学生以自己的盛气凌人的架势掩饰心中的脆弱。
自我暴露缺点,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
自我暴露缺点,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生活中,我们说这两个人关系好,是好兄弟、是闺蜜,那么我们是怎么判断两个人之间关系的好坏呢?如果A、B两个人都是C的好朋友,那么怎么确定A和B之间谁和C的关系更好呢?自我暴露缺点,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奥特曼等人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很多人说判断两个人的关系好坏还不简单?你看他们天天一起出去吃饭,一起上班,而且还在一起租的房子,他们关系一定非常好的。
你看他经常借给他钱,帮他忙,他们关系一定非常好。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并不能够说明两个人之间关系非常好。
自我暴露缺点,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如果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很好,你一定会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他有什么事情也会和你分享。
如:工作中有烦心事他会给你说,生活中有高兴的事情会和你说,更重要的是他会和你分享自己的缺点或者他与同学、其他朋友聚会时自己的“丑事”。
关系更好者会给你分享他的私人小秘密,夫妻之间的感情以及他与父母之间的愉快与不愉快。
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一同学逃课了,老师不知道这个学生去哪了,就会问他的同桌或者和他平时玩的好的同学。
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们印象中,个体会和他关系好的人分享自己的事情。
换句话说:你和他关系好,得到他的信任,他就会愿意分享他的“小秘密”。
自我暴露缺点,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同样,想与陌生人快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适合的时候,给他分享一下自己的“小秘密”或者自我暴露一下“缺点”。
因为,在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向外人或者不熟悉以及关系不好的人隐藏自己的缺点。
当你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他人时,在他人看来,这是一种信任,一种对他人的接受。
如果看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讲,经常能够看到他们在演讲中进行“自黑”,用自己以前的“丑事”来自嘲,等演讲者“自黑”之后你会发现现场气氛变得像是“老友”聊天一样,轻松而愉快。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调适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调适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学生遇到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问题时,要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调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调适论文篇一《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及自我调适》摘要: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
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
正确认识自卑心理给贫困大学生带来的危害,客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一般是个体对自己生理、能力、家庭、地位等方面轻视而引起的消极和反常心理状态,是由于不恰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拒绝。
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会妨碍顺利完成学习,影响健康的人格形成和完善。
主要表现在心理上轻视自己,缺乏自信。
在交往中过于敏感,处处退缩。
在学习上消极被动,不敢说话。
在生活上行为懒散,碌碌无为。
在个性上脾气暴躁,咄咄逼人。
在行为上谨小慎微,瞻前顾后。
适当的自卑会激励进取,增强意志。
但从长远来看,自卑不利于学习的进步,生活的顺利,会摧毁身心,击垮勇气,影响到人际交往和正常的生活。
一、自卑心理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自卑心理,会使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
他们一般不喜欢与人交往,认为人际关系太复杂,经常把自己隔离起来,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别人进不去,他也不出来,离群索处,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
久而久之,就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自卑心理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个性自卑心理,会使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缺乏自信、灰心丧气、意志消沉、畏手畏脚的个性。
使他们交往减少,热情降低,封闭保守,偏执孤僻,胆小懦弱甚至精神崩溃,走向极端。
自卑的人消极退缩,不愿和社会、他人联系,生活在自己的空间,内心封闭,不了解新事物、新观念,缺乏合作精神,丧失很多机会。
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际关系问题
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际关系问题第一篇: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际关系问题《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际关系问题摘要: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式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类健康发展的心理需要。
本论文是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角度分析,揭示了人际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期望大学生能够在认知过程中避免自身认知偏差的同时,学会运用人际认知规律,使之为我所用,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人际交往大学生沟通障碍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豪斯顿指出,研究人际关系的兴趣日益高涨的原因之一,是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当然,不良的人际关系为人们增添了烦恼。
良好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校园内部有较好的人际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心理、行动的准备。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满足大学生自身心理需要,满足大学生自身社会需要,加速大学生自身社会化进程,满足群体社会需要。
所以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成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需求。
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初入大学,由于与先前的环境有所不同,大学生需要面对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等。
这些变化对人际交往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就会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恐惧、冷漠、自我定位偏差、性格内向、性格抑郁和功利主义等。
生活中的心理学——人际吸引中的“自我暴露”
⽣活中的⼼理学——⼈际吸引中的“⾃我暴露”春节,年年有鱼“有那么⼀些⼈,你初次相见,却⼀见如故,对他的好感随之⽽来,⽽⼜有⼀些⼈,跟他相处良久,却对他⼀⽆所知。
⽽往往决定让别⼈喜欢你的其中⼀个原因之⼀,就是先要学会⾃我暴露。
”—-康纳1什么是“⾃我暴露”所谓“⾃我暴露”,就是把⾃⼰私⼈⽅⾯显⽰给他⼈或者把有关⾃我的内层信息传给对⽅,让别⼈最⼤限度的了解⾃⼰,在现实⽣活中,善于⾃我暴露的⼈是⾃信的。
⾃我暴露的⼴度和深度是检验⼈际关系深度的⼀个敏感的“探测器”,但“⾃我暴露”必须循序渐进,温和进⾏,要使双⽅都不致感到惊讶和反感,如果过早地涉及到太多的个⼈亲密关系,反⽽会引起对⽅强烈的排斥情绪,从⽽引起焦虑和防御⼼理。
不过,这也因⼈⽽异,在某些⼈格特质中,⼀种见⾯熟的⼈会让你瞬间给⼈亲切感。
“⾃我暴露会让别⼈喜欢你” 美国社会⼼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通过⼀系列实践得出了这个结论。
在⼼理咨询中,“⾃我暴露”⼜叫⾃我揭⽰,是指咨询⼈员提出⾃⼰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分享。
⾃我暴露是⼀种⼈们⾃愿的、有意的把⾃⼰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的⾏为,它透露的情况是他⼈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
所以,⾃我暴露是⾃愿的,有意的,真实的。
⾃我暴露的作⽤:1.对⾃⼰进⼀步了解和认可;2.加深对别⼈的了解;3.加深和丰富⼈际关系。
2“⾃我暴露”的四个层次⾸先是浅层的⾃我暴露,属于兴趣爱好⽅⾯的暴露:⽐如我喜欢吃⼤闸蟹、海鲜⼀类的美⾷,喜欢有品位的书店,喜欢⼀个⼈上⽹、⽹购、养花、遛狗,会打牌喝茶来消遣等,这些都是浅层的⾃我暴露。
⼀般的社交聚会和聊天都会聚焦在这个层⾯上,在⼀般的⼈际应酬我们会发现“中国式的⾃我暴露”都是这样的。
询问者会关注你的职业是什么?收⼊如何?⼩孩多⼤了?会直接问到你的社会关系。
第⼆层次是我们态度,价值观的⾃我暴露:⽐如认为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是个投机者,未来受到关注的产业是健康产业,张某某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学⽣,罗⽼师讲课很不错等,充分体现出对某⼈某事的看法和态度。
心理自我披露:开放性与人际关系
心理自我披露:开放性与人际关系
心理自我披露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开放性和自我认知,也深刻影响着人际交往的质量与深度。
开放性的心理自我披露意味着个体愿意分享内心感受、思想和经历,这种开放不仅增强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信任感,还能促进更真实、更亲密的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愿意进行自我披露的个体通常更易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通过分享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人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真实面貌,还向他人传递了一种信任的讯号,这种信任是建立深度联系的重要基础。
当人们感受到他人的真诚和开放,他们更倾向于回应同样的方式,从而建立起更加亲密和持久的关系。
然而,心理自我披露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则,它也受到文化背景、个体特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自我披露可能被视为私密和个人的事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信任来达成。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质如外向性和内向性,也会影响到他们是否愿意进行深度的自我披露。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也为心理自我披露带来了新的维度。
社交媒体等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和分享的空间,但其匿名性和虚拟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虚拟世界中,个体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自我披露,但真实性和深度也更容易受到质疑。
因此,在利用科技进行自我披露时,个体需要更加审慎和理性,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
总体而言,心理自我披露不仅是个体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过程,也是建立健康、积极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
通过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个体不仅更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真实、亲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和发展心理自我披露的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质量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心理自我披露:开放性与人际关系
心理自我披露:开放性与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的广阔天地中,开放性如同一扇窗,让心灵的阳光洒满彼此的心房。
心理自我披露,便是这扇窗的钥匙,它不仅揭示了个体内心的秘密花园,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理解的桥梁。
开放性,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信任。
它要求我们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脆弱,信任对方能够以温柔和理解来接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再掩饰自己的梦想与恐惧。
我们愿意分享,愿意倾听,愿意在彼此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人际关系的深度,往往取决于开放性的程度。
当一个人愿意敞开心扉,他的真诚和透明会吸引他人靠近,建立起基于信任和尊重的纽带。
这种关系是坚固的,因为它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不是表面的客套和虚伪的掩饰。
然而,开放性并不意味着无节制的自我暴露。
它需要智慧和判断力,知道何时分享,何时保持沉默。
它是一种艺术,一种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又能与他人建立深刻联系的艺术。
在开放性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被理解。
我们发现,当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他人时,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变得更加完整,更加深刻,因为我们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敢于接受他人的真实。
总之,心理自我披露是开放性的体现,它促进了人际关系的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信任,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成长。
我们不仅与他人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也与自己建立了更深刻的对话。
开放性,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暴露Discussion on the self-disclosu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摘要: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在社会上,人际关系几乎决定了一切。
可以说,成功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社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际关系中体现的是一种相互吸引,而在人际吸引中的一个现象就是“自我暴露”。
本文就是重点来写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暴露,来说明自我暴露与其他方面的各种联系,并从中可以得出一些观测结果,以期对于自我暴露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暴露、人际关系、联系Abstract: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an individual . In socie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early determined the all thing. We can say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 a person in society is vit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embodiment of a mutual attraction, and " self-disclosure " is a phenomenon of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write about self-disclosu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disclosure and other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be drawn from some observational results, in order to help the study of self-disclosur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self-disclosur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nection自我暴露的意思就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也可叫做自我表露。
人与人之间有了相互之间的自我暴露,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才可能继续进展下去。
所以自我暴露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自我暴露概述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也叫自我表露,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
自我表露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Jourard S M.于1958年提出,他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
70年代后期认为: 自我表露必须是口头上表达这些信息;必须针对某个目标人来交流这些信息。
Derlega和Chaikin将自我表露定义为“交换自我的任何信息,包括个人的地位、性情、过去的事情以及未来的计划等”。
有关“自我表露”的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学和临床心理咨询、医患治疗关系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专家学者认为“自我表露”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等,更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对于我国这种集体文化背景的、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国度有着更特殊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的自我暴露在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其自我暴露存在着它的特点,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可总结为:大学生表露的内容( 如文娱活动、情感琐事等) 较肤浅;表露方式呈多样化特点;表露的对象同龄化——其倾诉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其自我表露特点、内容和程度都有所差异。
2.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自我暴露情况的差异李林英和陈会昌(2004)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不同目标人、在不同表露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表露程度显著地高于男生。
很多学者认为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待、态度和认识是形成男女在自我表露方面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差别的存在也很正常。
常规情况下,女生们会有相对男生她们会多一些所谓的“闺蜜”,这就增大了她们的自我暴露机会;同时,男生们希望自己表现的强势,自我暴露当然也就不会多。
有研究证明,女生们的交际技巧更优于男生,更善于交际,所以她们的自我暴露程度会高于男生一些。
2.2、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暴露情况的差异李林英和陈会昌的研究结果显示,本科高年级的表露显著高于低年级;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异性朋友的表露逐渐增加; 研究生对两性朋友的表露超过了对父母的表露。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更加独立,扩大交际圈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自我表露水平也随之提高。
现实也表明由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表露水平较低,他们在人际交往和学习适应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其他年级多。
低年级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间较短,对大学生活的节奏还并不是十分适应,自己身边的环境还比较生疏,这会使得他们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意思,相应的自我暴露也就减少了。
随着对于周围环境的熟悉,对身边朋友的熟悉,这种自我保护在慢慢解除,随着和周围人之间关系的不断深入,自我暴露也慢慢增多。
2.3、大学生暴露内容及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自我表露在表露内容、对象和表露程度上均有差异。
李林英和陈会昌研究表明,大学生对父母表露最高的是学习,表露最低的是个性和身体; 对朋友表露最高的是兴趣,表露最低的是金钱; 女生对女性的表露最高,男生对男性的表露中等,异性间的表露最低。
3、 自我暴露与个人心理健康的联系自我暴露对于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自我暴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非常的重要。
自我暴露有利于消极情绪的宣泄和表达,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所以,自我暴露水平可被确切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1、自我暴露与孤独感的联系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时,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距离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
在此借用一个实验结果来说明这二者之间的联系。
本实验采用蒋索、徐宁娟(2009)编制的《大学生与同伴自我表露的问卷》,该问卷涉及身体发育、兴趣爱好、学校经历、未来憧憬、金钱和亲密友谊6个维度。
同时本实验也采用Russell 修订的孤独感量表(UCLA ,1988),该问卷共20个项目,用于测量青少年的情感孤独状态。
结果如下:1、不同年级大学生与最要好同性朋友在不同主题上自我表露平均分的差异检验2、不同年级大学生与最要好异性朋友在不同主题上自我表露平均分的差异检验本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与两类不同的表露对象的自我表露对其孤独感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与最要好的同性朋友、最要好的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对其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是负向的。
进一步深入发现,与最要好的同性朋友在金钱上、与最要好的异性朋友在兴趣爱好、未来憧憬和亲密友谊上的自我表露有利于降低个体的孤独感,而与同性朋友在未来憧憬上的自我表露却增强其孤独感。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自我表露都能够降低孤独感,大体上看来自我表露程度与孤独程度呈负相关,但在某些方面过多的表露反而会使得孤独感更加强烈。
3.2、自我暴露与主观幸福感的联系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2being, SWB ) 是积极心理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表明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李董平的研究,大学生对不同目标人的自我表露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关;对父母亲的表露水平越高,对自己的生活越满意,个体所体验的正性情绪越多,负性情绪越少;对最好异性朋友的表露越高,个体所体验的正性情绪越多。
这说明大学生对父母和朋友的自我表露程度,能够初步预测他们的情绪和生活满意度。
进而可以推测自我表露水平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讨论:通过上文对于大学生自我暴露的简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暴露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性别、年级、表露对象的有着明显的关联。
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暴露与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等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于大学生自我暴露的研究可以对大学生从不方面进行了解,可以了解大大学生的大体心理健康状况,并据此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师生间关系的促进产生很大帮助。
此外,作为当今社会上的一大群体,大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然,大学生的自我暴露情况也受到社会心理学专家学者们关注。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对“自我暴露”这一人际吸引现象有初步了解,更应该了解自己的自我暴露状况,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侧面的初步了解。
通过对“自我暴露”的了解,学会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通过适当的自我暴露,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网,为自己的未来做好铺垫,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1]郑全全.社会心理学[M].第二版.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165-169.[2]张艺.大学生自我表露特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专刊:127-128.[3] 蒋索,卢娟.大学生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A].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 (CPSH2011) [C]. 2011年.[4]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3期.[5]]李董平,余苗梓,王才康等.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年第4 期:85-92.[6]卞素琴,刘丽梅,刘洪庄.中外“自我表露”研究现状概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11月,第12卷第6期:125-128.[7]李艳青.自我表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35期: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