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一)化学污染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 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针刺伤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2. 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3.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 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 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5. 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6. 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12周、6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2.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灼伤1.碱类灼伤:1.1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1.2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组长:xx成员:xx、xx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一)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二)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四)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锐器盒中,以防刺伤。

(五)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六)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七)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八)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四、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一)医务部、感染办、感染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二)感染办、护理部: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三)临床医学检验中心: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

(四)药剂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管和发放。

(五)设备科:负责落实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用品与物资准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 局部处理措施:
(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

(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对暴露者的处理:
(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

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
天。

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与有害因素接触,可能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一、职业暴露分类职业暴露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暴露。

物理性暴露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化学性暴露包括有毒气体、化学品、粉尘等;生物性暴露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心理性暴露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二、职业暴露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在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职业暴露的风险,采取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2. 分类防护: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个人防护: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4. 环境控制:改善工作环境,降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5. 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

6. 培训教育: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物理性暴露防护:降低噪声、振动和辐射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长时间暴露。

2. 化学性暴露防护:采用无毒或低毒替代品,加强通风排毒,配备个人防护装备。

3. 生物性暴露防护: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接种疫苗。

4. 心理性暴露防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四、职业暴露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

2. 紧急处理: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清洗、消毒、就医等。

3. 调查评估:单位应组织调查,评估暴露程度和风险。

4. 医疗救治: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给予相应的医疗救治。

5. 跟踪观察:对暴露人员进行定期跟踪观察,关注其健康状况。

6. 赔偿处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暴露人员相应的经济赔偿。

7. 改进措施:分析暴露原因,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流程的落实1. 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暴露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

职业暴露_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_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检验、管理等工作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而导致的职业暴露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职业暴露带来的风险,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检验、管理等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制度规范,管理到位,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3. 主动监测,反应迅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4. 积极处理,措施果断,确保工作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5. 机制通畅,遏制危害,完善职业暴露事件报告、调查、处理和反馈机制。

四、组织机构1. 成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五、职业暴露预防措施1. 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 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确保工作人员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时使用。

5. 建立健全职业暴露报告制度,鼓励工作人员主动报告职业暴露事件。

六、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1. 立即隔离: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隔离,避免继续暴露。

2. 现场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轻轻挤压伤口,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 报告:及时向医院感染科报告,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

4. 预防性用药:根据暴露情况和病原体种类,给予预防性用药。

5. 随时咨询:与专业部门保持联系,随时咨询相关问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一、预案目标本预案旨在保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医疗器械、锐器等而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救治,减少或避免相关感染疾病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应急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优先;2. 快速反应,科学处置;3. 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4. 严格管理,确保措施落实。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成员组成,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及实施,指导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2.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四、应急流程1. 暴露发生: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尽快脱离暴露源,离开暴露场所。

2. 初步处理: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水清洗污染部位。

如有伤口,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 报告登记: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医务部门。

4. 评估与处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暴露源、暴露级别,指导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根据暴露源和暴露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用药和观察措施。

5. 监测与随访: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和随访,监测期限根据暴露源和暴露级别的不同而定。

如有异常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报告相关部门。

6. 总结与改进:对每一起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1、及时局部处理2、报告与记录3、及时风险评估4、预防性治疗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预防用药定期追踪一、局部处理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报告记录内容1、暴露人个人资料2、时间、地点、经过3、暴露方式与经过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6、损伤器具类型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2、暴露于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3、暴露于梅毒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医务人员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梅毒初筛试验(UC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确诊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法)]4、暴露于HIV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 后预防用药评估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感控管理科具体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工作。

二、工作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遵守下列处置原则
(一)当事人应立即紧急处理伤口,从近心端向远端尽可能挤出多的血液,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用0.5%碘伏或75%乙醇进行消毒,同时上报主任或护士长(如为HIV暴露源应保密)。

(二)科主任或护士长需对暴露者情况进行核实,在局部处理的同时,逐项如实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的相关内容。

(三)尽快向感控管理科报告。

暴露者在感控管理科指导下,完成职业暴露登记手续。

(四)以尽快确定暴露源,若暴露源为HIV/AIDS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组织评估专家进行评估。

(五)通过评估需给予药物阻断的,填写药物申请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六)对暴露者开具检测通知单,进行本底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

(七)如为其他病原体职业暴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八)建立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档案,定期跟踪检测与评估,并随访咨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指导原则》[S].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S].2019
1
2。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3篇)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3篇)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一、hiv暴露应急处理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____%酒精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尽早实施预防性用药。

最好在____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____小时;即使超过____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随访和咨询。

在暴露后第____周、第____周及____个月,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暴露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8.登记和报告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以流动水冲洗。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周围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洁受伤部位。

4.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____%酒精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登记和报告三、登记和报告制度1.登记内容。

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hiv暴露还需登记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2.报告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科(或医务科)→hiv阳性职业暴露报区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血液及体液外溅的应急处理1.外溅物仅是少许点状飞溅,立即戴手套用____%酒精纸巾擦拭,再用清水清洁、干燥;丢弃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2.如果飞溅物较多,立即戴手套用吸水性能强的纸巾或一次性洁布擦拭外溅物后丢弃,再根据污染部位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地面或设备表面。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保障职业暴露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及时应对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减少事故伤害,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原则:(1)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制定必须基于科学依据和全面的风险评估。

(2)全面性原则:应急预案制定要全面考虑各方面风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应对。

(3)可操作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实践中有效运用。

(4)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通。

三、应急预案内容1.风险评估和准备(1)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不同工种和岗位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的科学依据。

(2)定期进行风险反馈和评估,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2.预警和监测3.应急措施和救援(1)制定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方案,明确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4.应急演练与培训5.信息共享和协作(2)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职业暴露事件。

(3)开展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和培训的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阶段(1)成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2)收集和整理职业暴露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制定预案的参考依据。

2.贯彻实施阶段(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编制预案的时间安排和阶段目标。

(3)组织预案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4)定期检查和评估预案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总结与展望。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主要是做到登记、上报、紧急局部处理、预防用药、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登记
要在护士长及科主任、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建立随访制度。

2、上报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医务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3、紧急局部处理
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预防用药
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及病毒载量,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方案。

5、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如暴露于HIV(艾滋病病毒)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处置,最迟不超过24小时,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暴露于HBV(乙型肝炎病毒)时,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尽早使用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平时应注意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加强自我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哎呀,咱们今天来聊聊职业暴露这事,听着就让人有点紧张是不是?职业暴露就是你在工作的时候,碰上那些可能会让你健康受影响的情况,比如说被血液、体液什么的溅到。

这可不是小事哦,处理起来可是需要有点讲究的。

你想想,如果真碰上这种事,咱们可不能慌了神,对吧?就像打篮球的时候被对手逼得没了路,得冷静想办法,才能赢回来。

发生了职业暴露,你得立马停下手里的活,别想着再干啥了,毕竟安全第一嘛。

然后就得把现场的情况给搞清楚,比如说是哪个地方出问题了,是什么东西溅到你身上了。

就像过年时,一不小心把饺子皮弄到地上了,得赶紧捡起来才行。

这时候,保持冷静是个好主意,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东找西寻。

能想象一下,大家围着你急得团团转,你自己却能稳稳当当地处理,简直太酷了。

要是有伤口的话,记得赶紧用水清洗一下。

这个过程就像洗手一样,细水流淌,别图快,洗得干净点。

这可是为了防止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然后就得找个合适的消毒剂,给伤口消消毒。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小疼,但没办法,忍耐一下,为了健康,值得的!也别忘了,伤口一处理完,还得观察一下有没有其他症状,万一有点不适,那就要立刻去医院检查。

就像马路上走,碰到个小石头,别怕,看看是不是伤到了脚,确认没事才能继续前行。

记得及时报告这事,别把它藏在心里。

就像你上学时考试没考好,别老想着自己扛,跟老师说说,总能得到帮助。

职业暴露的事情可不能轻描淡写,及时报告给主管或人事部门,他们会有相应的处理流程,保护你,帮你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医疗和工作安排。

这可是让自己避免后顾之忧的聪明做法。

有些地方的公司会要求你做个血液检测,这也别太担心。

虽然听着有点吓人,但这其实是为了确保你的健康。

这过程就像体检一样,简单又直接,检查一下,确认一切正常后,心里也就放下了大石头。

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存在的,但只要处理得当,通常都能安全渡过难关。

发生职业暴露后,心理的负担也不小。

想想,如果一整天都担心,那可是个不小的折磨。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一、局部处理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首先要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局部处理。

这包括但不限于:
1.用肥皂和水清洗暴露部位;
2.如果暴露物为血液或其他体液,应尽可能挤出少量血液;
3.用流动水冲洗;
4.如果是锐器伤,应尽量挤压伤口附近,以减少深入组织的可能性。

二、消毒
在局部处理之后,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75%医用酒精、碘酒等。

消毒时应确保消毒剂不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三、止血
如果受伤部位出血,应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压迫止血。

如果出血严重,应使用止血带或直接就医。

四、包扎
在消毒和止血之后,应对伤口进行适当的包扎。

包扎时应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包扎导致组织坏死。

五、就医
对于严重的职业暴露,如深度割伤、锐器刺伤等,应及时就医。

就医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职业暴露情况,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评估。

六、报告
无论职业暴露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暴露物种类等信息。

同时,还应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以便追踪和管理。

七、心理支持
职业暴露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恐惧、焦虑等。

因此,在处理职业暴露时,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疏导等。

八、预防接种
对于一些特定的职业暴露,如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的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而受到的健康损害。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引起的疾病,各级单位和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分类职业暴露可分为以下几类:1. 化学性暴露:如有毒化学品、农药、药品等。

2. 生物性暴露: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 物理性暴露: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4. 心理性暴露: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

二、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原则1. 迅速果断:发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暴露物质进一步损害健康。

2. 评估伤情:根据暴露程度、暴露物质性质等因素,评估伤情严重程度。

3. 局部处理:清洗、消毒、包扎等局部处理措施,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害。

4. 及时报告:向上级领导和感染管理部门报告,便于采取进一步措施。

5. 采取预防措施:根据暴露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

6. 随访监测:对暴露人员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健康状况。

三、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具体措施1. 化学性暴露:(1)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暴露物质。

(2)清洗污染的皮肤,使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3)如有伤口,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4)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如75%酒精、0.5%碘伏等。

(5)及时报告,并根据暴露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生物性暴露:(1)如暴露物质为液体,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2)如暴露物质为气体或粉尘,佩戴口罩,避免吸入。

(3)如有伤口,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4)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如75%酒精、0.5%碘伏等。

(5)及时报告,并根据暴露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物理性暴露:(1)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暴露物质。

(2)如暴露物质为噪声或振动,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防振手套等。

发生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措施

发生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措施

发生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及措施
1、紧急局部处理:迅速彻底清洗,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1)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向院感办报告并明确病原。

根据其危险性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接受HIV、HBV、HCV、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根据其危险性大小,接受跟踪检测,常规对毒性的
症状和表现进行监测,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他人。

(1)乙肝病毒职业暴露者,在即日、第6周、第6个月时查二对半。

(2)梅毒职业暴露者,在即日、第3周、第3个月查梅毒抗体。

(3)爱滋病毒职业暴露者,在即日、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 6个月时查爱滋病毒
抗体。

3、以文件形式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

科室负责人必须保存一份被锐器伤害的记录,内容包括该锐器的名称、型号、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4、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0、1、6月间隔)。

5、受HIV污染者应本着自愿的原则,由专科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后, 决定是否用药预防和使用何种药物。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首先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挤压(禁止局部挤压)。

2.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2-3分钟),如果已知患者是由血液传播的(如HIV、梅毒、乙肝等),应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15分钟。

3.如果发生粘膜暴露(如眼结膜、口腔黏膜等)利用冲眼器、流动水或盐水反
复冲洗(15分钟),如果严重的可到眼科、口腔科进行处理.
4.发生职业暴露后,在公共文件柜院感科文件下载职业暴露登记表或到院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同时了解患者情况,是否有经血液、粘膜传播疾病,并且填写完整。

5.同时告知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并且在职业暴露表中签字。

6.暴露人员在24小时内血液本地检验(在明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暴露者抽取相应的血液检验.不明原因的职业暴露进行乙肝系列、HIV、梅毒检验)
7.院内感染管理科根据患者情况和暴露者血液检验结果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8.后期追踪日期由院内感染管理科通知。

【最新】职业暴露处理流程5

【最新】职业暴露处理流程5

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为了有效地应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工作,特制定本流程。

1、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同时指导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暴露部位的处理;3、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 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酌情预防性用药;4、处理完毕,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暴露者的姓名、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经过,联系电话,暴露类别,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等,并形成文字材料,同时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5、追踪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安排追踪时间,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职业暴露处理程序编写者:林丽娟复核者:江凌晓编写日期:2009-11-30 实施日期:每两年复审一次,条件变动后立即修订复审/修订日期:修订记录:审批者:批准日期:本文件分发至:实验室1份、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文档1份、档案室保存1份1.目的规范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2.范围适用于医疗锐器、危险化学品、传染性物质造成的损伤。

3.职责实验室全体人员执行本程序。

4.程序4.1 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4.1.1 作品紧急处理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用流水冲洗2~3分钟。

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24小时内留取基础血样(3ml,普管)备查。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评估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二)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二、暴露后预防处理的方法包括急救、报告与保密、对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暴露危险度的评估和用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预防或减轻感染的可行性。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0。

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暴露后评估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有关单位应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预防性用药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职业暴露处置方案

职业暴露处置方案

职业暴露处置方案职业暴露处置方案是指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的一套应对措施和流程。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等危害因素,造成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对于不同的职业暴露情况,应有相应的处置方案,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职业暴露的分类及特点1. 化学品暴露:包括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有害气体、液体或固体等。

2. 生物学暴露:包括接触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 物理性暴露:包括高温、高压、辐射、噪声等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

4. 心理暴露:包括长期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职业暴露的应对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对可能的职业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降低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2. 应急处理: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害。

3. 保护员工:确保员工有权利拒绝从事危害健康的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

4. 定期检查: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和职业暴露情况。

三、职业暴露处置方案的制定1. 制定职业暴露应对策略:根据工作环境和职业暴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明确责任部门和流程。

2. 建立职业暴露档案:对可能职业暴露的岗位和员工建立档案,记录暴露情况、应对措施和效果评估。

3. 提供防护设备和培训:确保员工使用必要的防护设备,提供相关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加强员工的防护意识。

4.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职业暴露处置方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处置方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置措施1. 紧急转移暴露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应立即将暴露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

2. 迅速施救:对暴露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调查,分析暴露原因。

4. 应急预案执行:按照事先制定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有序进行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原则在医院这个光怪陆离的地方,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与各种病症“斗智斗勇”。

然而,除了要面对病人的病痛,他们还可能会遭遇到职业暴露的风险。

这可不是小事儿哦,听上去像个科幻片的情节,但其实,防范意识可是关系到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掌握一些实用的小原则吧!1. 职业暴露的概念1.1 什么是职业暴露?首先,职业暴露,简单来说,就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意外接触到病原体、血液或其他潜在有害物质。

这种情况,哎呀,不光是打针的时候可能发生,换个药、处理伤口甚至清洁病房,都有可能让你“遭殃”。

就像你不知道哪天会被一只飞来的蚊子叮上一口,人生就是这么充满了未知啊。

1.2 为什么要重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我又没事,没必要那么紧张。

”其实不然!如果不重视,感染风险可是相当高的。

想象一下,万一感染了,那就不仅影响工作,还可能带来身心的双重负担,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咱们得有“未雨绸缪”的意识,预防胜于治疗嘛。

2. 处理原则2.1 立即清洗一旦发生了职业暴露,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清洗!没错,像小孩摔倒后赶紧检查伤口一样,迅速用流水和肥皂冲洗受影响的部位,特别是如果有破损的皮肤,越快越好。

这时候可千万别磨蹭,越快越好,时间就是生命嘛。

记得要冲洗至少15分钟,别心疼水费,毕竟安全最重要。

2.2 及时报告接下来,务必要及时报告!这个步骤就像是跟朋友分享好玩的事情,别藏着掖着。

你得告诉你的上级和感染控制部门,让专业人士来帮你评估风险、进行后续处理。

毕竟,大家都是“同舟共济”的,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嘛。

3. 后续处理3.1 接受评估在你报告之后,医疗机构会对你的情况进行评估。

这就像在学校考完试后,老师会给你反馈,告诉你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加强。

通常,他们会根据接触的风险级别,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和预防措施。

就像准备一场小考,心里有底,总是安心些的。

3.2 按照建议行事如果医生建议你进行后续治疗或观察,那就乖乖听话,按照医生的建议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评估
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二、暴露后预防处理的方法
包括急救、报告与保密、对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暴露危险度的评估和用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预防或减轻感染的可行性。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暴露后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有关单位应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预防性用药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连续服用28天。

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本程序适用于轻度低危暴露。

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

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本程序适用于严重暴露。

三、报告、监测和保密
(一)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时,暴露人员所在单位应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并抽血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和肝、肾功能,并将该血清留样备用。

(二)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的单位应填报“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登记卡”,对事故情况进行登记和保存。

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三)监测及随访
暴露后一年内要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时进行检测及随访用药情况。

利川市妇幼保健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