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课件资料讲课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第一章:为政以德的理念1.1 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解释“为政以德”的概念,强调政治领导者应具备道德品质。
探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1.2 案例分析:德治的成功案例分析古代圣君如尧、舜、禹等以德治国的成功案例。
讨论现代国家中政治领导者以德治国的实践,如新加坡的李光耀。
第二章:领导者的道德品质2.1 领导者的品德要求探讨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公正、宽容、勤勉等。
分析领导者品德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2 案例分析:领导者品德对国家的影响分析领导者品德高尚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讨论领导者品德败坏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培养道德品质的途径3.1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修养对领导者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学习、修身养性等途径提升个人修养。
3.2 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对领导者品德培养的影响。
第四章:道德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4.1 道德原则在政治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强调政治决策应遵循道德原则,如公平、公正、透明等。
讨论道德原则在政治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4.2 道德风险与道德困境分析政治决策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风险和道德困境。
探讨如何应对道德风险和道德困境,以保证政治决策的道德性。
第五章: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5.1 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的关系探讨道德领导对民众信任的重要性。
分析道德领导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5.2 案例分析:道德领导与民众信任的成功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中道德领导如何通过以德治国赢得民众信任。
讨论道德领导在维护民众信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第六章:道德领导与政策制定6.1 道德原则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强调政策制定应遵循道德原则,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讨论道德原则如何指导政策制定过程,避免不公正和有害政策的出现。
6.2 案例分析:道德领导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中道德领导如何将道德原则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
讨论这些道德领导如何通过道德原则指导政策制定,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为政以德-复习PPT学习教案
(四)2010年浙江高考卷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 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 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 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 论》)
第13页/共24页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
第21页/共24页
(四)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 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 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你怎 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 (不超过80字)
第22页/共24页
(五)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 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 为“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 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 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 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 述之。(不超过80字)
第5页/共24页
三、本课的孔子形象
一位追求道德文明,追求道德至上 的“尚德”旗手,“德治”的卫道士, 努力推行着“德治”的理念。
第6页/共24页
试题举例
(一)2009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 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 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 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14页/共24页
(五)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说明参考试卷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甲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 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 么?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 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为政以德》课件
中庸思想
01
中庸思想概述
中庸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张在处理问题时应该
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02
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认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
效果。同时,中庸思想也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ຫໍສະໝຸດ 03中庸思想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平衡和稳定,有助于促
《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为 后世的道德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政以德》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它启示我们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社 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02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 想之一,它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 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福祉。
仁爱思想的内涵
仁爱思想的意义
仁爱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
仁爱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慈、关爱和 公正的态度对待百姓,尽可能地减轻 百姓的负担,增进百姓的福祉。
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约束公职人员的行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启示:如何借鉴《为政以德》
传统与现代融合
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德法并重
在法治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中 的作用,实现德法互补。
榜样力量
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课件
儒家道德观与现代社会的 融合
分析儒家道德观与现代社会的 契合点,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 中践行儒家道德观。
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 为政以德”思想在实际工作中 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探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 和工作中践行“为政以德”的 理念。
课程总结与展望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展望“ 为政以德”思想在未来的发展 前景,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和探索。
学习成果
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德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德治理念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学 习过程,加深对德治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培育“四有”新人
通过课程学习,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传播“为政以德”的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持 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课程内容与安排
“为政以德”思想的内涵 与意义
深入讲解“为政以德”思想的 起源、发展和内涵,阐述其在 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为政以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应注重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 企业文化,强调道德、诚信等价
值观念,提高员工道德素质。
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 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树立良好的 企业形象。
建立道德规范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规范 员工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 氛围。
04
为政以德实践案例分析
古代为政以德实践案例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
优秀公务员的德治实践
总结词:公正廉洁
详细描述:优秀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始终坚持公正廉洁的原则,不受利益诱惑和人情干扰,维护公共 利益和社会公正。他们通过自身的清正廉洁,树立起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 任和支持。
优秀公务员的德治实践
总结词:服务群众
详细描述:优秀公务员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群众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 众呼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 利益,忽视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给德治建设带来挑战。
德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1 2 3
加强官员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官员的 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利益观。
完善制度建设
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腐败和不良风气的 滋生。
和繁荣做出贡献。
德治思想的历史发展
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不同历史时期,德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理念一直得 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汉代以后,儒家学者董仲舒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理念,对后世的道德观念和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治目标
社会治理的目标应符合道德要求,致力于构建和谐、公正、有序的 社会环境。
04 为政以德的挑战与对策
CHAPTER
德治面临的现实困境
道德失范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存在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行为,严重损 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
2024年度为政以德(课堂版)教学课件
为政以德(课堂版)教学课件CATALOGUE 目录•引言•为政以德的历史渊源•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与内涵•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实践•为政以德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升为政以德实践效果的途径与方法引言课程背景与目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儒家思想简介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01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02儒家经典著作03为政以德的核心概念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阐述德治与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互补关系,强调德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为政以德的内涵讲解“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包括“以身作则”、“仁爱之心”、“民本思想”等。
为政以德的实践意义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分析为政以德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为政以德的历史渊源古代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爱、礼义、中庸等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德治、民本、和谐等儒家经典中的政治伦理思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孔子孟子荀子030201孔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代王朝对为政以德的应用与传承01020304西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以来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与内涵以民为本的原则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安民保民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法治为辅德治为先制定和执行法律,为道德教化提供有力保障。
德法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良好的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维护家庭和谐。
将德治理念应用于国家治理中,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以天下为己任,致力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实践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政治智慧,使学生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古代圣贤思想中的地位。
理解道德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政治智慧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第二章:孔子的为政以德2.1 课程内容介绍孔子的政治思想,重点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分析孔子关于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2 教学目标掌握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内涵。
了解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第三章:孟子的为政以德3.1 课程内容介绍孟子的政治思想,重点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分析孟子关于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3.2 教学目标掌握孟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内涵。
了解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第四章:荀子的为政以德4.1 课程内容介绍荀子的政治思想,重点讲解“为政以德”的理念。
分析荀子关于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的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荀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4.2 教学目标掌握荀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内涵。
了解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荀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课程内容总结孔、孟、荀三位思想家的“为政以德”思想,分析它们的异同。
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为政以德”的理念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教案(用)第一章:为政以德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以德行为基础来治理国家或组织。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领导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为政以德”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历史上以德治国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领导者以德行为基础的决策过程。
第二章:领导者的道德品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对国家或组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2 教学内容讲解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公正、仁爱等。
分析领导者道德品质对国家或组织的影响。
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领导者道德品质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领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决策中的作用。
让学生进行道德品质自我评估,制定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计划。
第三章:道德决策与公共政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决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以道德原则为基础来制定公共政策。
培养学生具备道德决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道德决策的含义和原则。
分析道德决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和挑战。
探讨如何制定符合道德原则的公共政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道德决策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评估公共政策是否符合道德原则。
让学生参与模拟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运用道德决策的原则。
第四章:道德领导与组织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领导对组织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领导者应以道德行为来塑造组织文化。
培养学生具备道德领导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道德领导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道德领导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道德领导与组织文化的认识。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2.学习《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
3.掌握《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科书《为政以德》、多媒体设备、PPT等。
2.教学手段:讲述、互动、讨论等。
3.教学方法:归纳、对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段视频、图片或者名言等,引出《为政以德》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
2.学习《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1)介绍《为政以德》的背景和意义。
(2)总结《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3.学习《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1)详细解读《为政以德》中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比如仁、义、礼、智、信等。
(2)讨论《为政以德》中这些理念和原则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4.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方法(1)分组讨论《为政以德》的现实意义,比如在政治、教育、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2)总结各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展开互动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就《为政以德》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为政以德》的内容和意义。
6.梳理总结(1)对本次学习进行梳理总结,强调《为政以德》对于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和原则。
四、课后作业1.撰写小结:整理自己在学习《为政以德》中的收获和体会,撰写一篇小结。
2.实践应用:选择一个实际场景,思考如何运用《为政以德》中的理念和原则解决问题,写出一篇分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理念和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政治道德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为政以德》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文章,是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重要论述。
2. 强调政治道德在古代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为政以德》这篇文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政治道德的意义和作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政治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二章:孔子的政治道德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核心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分析《为政以德》中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主要观点。
2. 探讨孔子提出的“仁爱”、“忠诚”、“诚信”等道德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为政以德》中的相关段落。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孔子的政治道德观念。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三章:政治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应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政治道德的应用和实践。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分析《为政以德》中关于古代政治道德的应用和实践。
2. 探讨古代政治家如何运用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为政以德》中的相关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社会中政治道德的应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社会和政治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四章: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析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实践。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为政以德的理念 •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 为政以德的实践与应用 • 为政以德的未来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道德在政治和 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为政以德的理 念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修养。
西方政治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也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认 为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 制等美德。
现代治理理念
现代治理理念也强调道德和伦理的 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该承担社会 责任,秉持诚信、公正等原则。
03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
总结词
诚信是为政之本,是建立政治信任和 社会秩序的基础。
深化道德实践
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中 来,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提升道德教育
推动法律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使法治 与德治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和发展。
THANKS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信经营
企业应遵循为政以德的原则,树 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道 德和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企业
形象。
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 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新发展
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以德为先, 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腐败、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需 要从道德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课程目标
01
为政以德 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教案标题:为政以德教学目标:1. 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具体的为政以德的实践方法;3.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讨论活动所需的素材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为政以德”的兴趣;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为政以德’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它对一个政治家来说很重要?”二、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为政以德”的概念和内涵;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政治家需要以德为本,探讨为政以德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3. 分享一些为政以德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重要性。
三、讨论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b. 你能想到一些为政以德的实践方法吗?c. 为什么一个政治家需要以德为本?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的为政以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道德问题以及政治家应该如何处理。
五、总结(5分钟)1. 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和影响;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短文,包括他们对于“为政以德”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如何实践“为政以德”。
教学扩展:1. 邀请一位政治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讲解“为政以德”的实践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或相关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2. 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约束,这是他人道思想的体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 化的条件,事实上一个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内心里有强 烈的道德感和羞耻感。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法治也是需要的,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非对立矛盾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
他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说是政治的原理。他说领导一个国 家, 一个社会,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再用法制来管理, “齐之以刑”,使大家不犯法,犯法就罚他。但是用法制来管理 人民,这样一来“民免”,一般人会逃避,钻法律的漏洞,而且 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他还会自鸣得意,认为你奈何他不 了,毫无羞耻心。这和道家老子讲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 道理一样,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因此孔子又说:“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个人都有道 德的涵养,“齐之以礼”,以礼教化。这就谈到礼义精神了,大 家能自动自发,如果做错了,有那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 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 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难过, 这就是有耻。到了这种情形,则“且格”,就达到了政治的目的。 所以他是主张用道德的政治、道德的感化,这就是儒家与法家的 精神之不同了。
孔子政治主张——
“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礼”:周礼。孔子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对民众要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 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 )
【朱熹批语】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
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 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 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 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 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 危急而可弃也。
【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
【朱熹批语】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
以教之。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 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唐之太宗,亦云庶 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雍拜老,宗戚子弟 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 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 二君者其能然乎?”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 “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 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 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 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 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 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為政以德
——論語
时代背景——
【材料】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 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 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 百五十余次。
【政治特点】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 实际上已失去掌控诸侯的力量。诸侯们为增强自身国 力,常不惜互相征伐,导致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 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 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 屡见不鲜。
孔子简介——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 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 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 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 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 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 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 孔子寝疾7日,赍(jī)志而殁(mò)。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朱熹批语】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
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 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 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深探其本也。
《为政以德》课件资料
孔子简介——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 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 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 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终无所 遇。前484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 接回来。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朱熹批语】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
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 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 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 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 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