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5年7月15日9:39

【摘要】摘要: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物流发展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如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更为突出;物流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物流发展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如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更为突出;物流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文章认为,今后我国物流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物流市场将更加开放,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物流业将更快更好地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物流;问题;发展前景

一、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 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 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 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物流的粗放与落后。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周转次数为

2.1次,流通行业也不到4次,而发达国家高于我国几倍甚至十几倍。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这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但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不多。在如何促进生产流通企业外包、释放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增强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

3.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 10.6%,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压港、压库现象严重。

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铁路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15万~16万节,实际只能满足9万多节的需求。我国现有路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铁路,德国为1009.2公里,英国为 699.1公里,法国为538.3公里,日本为533.63公里,而我国只有74.89公里,排在世界 60位之后。按人口平均,我国每万人拥有铁路0.56公里,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目前,我国9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集中在沿海主要港口,而集装箱吞吐能力的严重不足与港口集装箱业务需求快速增长已形成巨大反差,尤其是枢纽港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同时,与港口连接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集疏运系统的不完善和不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在这几年兴起的“物流热”中,各地规划了一些物流园区项目,也出现了借机“炒作”圈占土地搞房地产的问题,但真正投入运作的园区并不多,物流基础建设滞后的问题还很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幅度明显低于需求增长幅度。2004年物流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0.7万亿元,增长24.3%,增速比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低5.6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8%的水平,尤其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铁路运输投资增幅只有16.5%。

4.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许多地方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不能

一视同仁,存在地方保护问题;物流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承揽业务和车辆通行等遇到许多困难,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出台政策,要求货运企业统一进入指定的货场经营。

二是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虽然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需要抓紧落实。例如不少企业反映,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明确标准,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界定;在企业登记、发票使用、税收抵扣、企业资质评定等管理中,都有自有车辆数量的硬性规定,这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一大障碍;物流企业业务外包时,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除运输费用以外其他外包的物流费用不能抵扣,大型物流企业异地分支机构还不能统一缴纳所得税;在养路费、运管费、货运附加费、过路过桥费等方面收费过高,企业负担重;由于各地限制货车进城,不少物流企业采用小型客车送货,既不安全又增加了成本,还影响到及时配送;从总体上来说,海关与动检、卫检、商检、外管局等相关部门还不能联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也没有接口,又不允许企业预录入,延缓了通关速度等。

三是市场竞争的“失信”和“失范”。目前,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诚信缺失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如有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借机乱收费、乱罚款;甚至还有黑恶势力欺行霸市;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招标中的不规范、“暗箱操作”等问题也比较严重。据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货运企业反映,在他们参加过的货运企业招标中,90%以上的招标价低于成本价。这些都影响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正常秩序的建立,需要抓紧解决。

二、中国物流发展展望

1.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

200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各项改革将继续深化,经济将保持适度增长,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结构调整的步伐将加快。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对物流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视: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时期,原材料、燃料物流的规模将继续扩张,但是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现代物流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走向集约化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物流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对物流的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安全、环保、节约资源、以人为本等方面将有更新的要求。

第二,物流领域对外开放将迈开新的步伐。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 450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超过50万家。与此同时,我国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非金融部分)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企业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470家企业,中方直接投资金额超过332亿美元。中国一批名牌企业率先“走出去”并取得成功。由国外企业“走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而引发的跨国物流需求迅速增长。如何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为“中国制造”建立一个“中国物流”支撑体系,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第三,体制和政策环境将有实质性改善。如果说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的《意见》是“热点话题”,那么 2005年将会变为实际的行动。一方面,拟议中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将要开始工作,我国推进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在中央政府层面正式形成;另一方面,在“部际联席会议”推动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按照《意见》的精神制订更具操作性的细则。同时,国家将要召开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推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各地方、各部门和各有关行业就贯彻全国会议精神,预计都会有一些大的动作。

第四,现代物流因其符合科学发展观而备受关注。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企业、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不断普及和深化。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