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研究现状及分析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1.国内物流发展现状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例如,从铁路运输网络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铁路网络整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路网密度为81.2 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的路网密度为0。
6 公里/万人。
不但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国家.从机场数量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民用机场数量少、密度低。
目前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0。
23个民用机场。
美国为5。
98 个。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机场密度也大于中国,如巴西为1.06 个,印度为0.72 个,巴基斯坦为0.43 个。
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1980 年以前建造的占45%,20世纪80、90 年代建造的占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占25%。
从仓库结构看,小型平房仓库约占70%,楼房仓库约占20%,高站台库与立体库约占5% 左右。
相当一部分20 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仓库“带病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物流要素供给不足.专业化技能型、管理型物流人才、先进的软硬件物流技术、物流组织、物流信息等还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物流业结构的升级慢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物流需求;综合物流能力形成的严重滞后。
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弱.加之流通体制改革及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的渐进性,使跨部门跨地区物流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效形成。
“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物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的物流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应急物流极为薄弱。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实现应急物资的保障,因应急物资保障延误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物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渐次得到发展.这种物流发展的地域性特点与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物流需求不平衡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物流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落后.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
快递物流的现状发展研究以顺丰物流为例
快递物流的现状发展研究以顺丰物流为例快递物流是指通过专业的物流运输网络和系统,将商品从供应商处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快递物流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以中国的顺丰物流为例,对快递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快递物流的现状顺丰物流是中国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快递物流公司。
作为行业的领军者,顺丰物流在快递物流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拥有庞大的物流网络和强大的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大量的包裹投递。
顺丰物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缩影。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顺丰物流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它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提供快速、可靠的物流配送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快递物流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递物流行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国快递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顺丰物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物流网络,能够为跨国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
其次,快递物流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新技术的应用将加快物流的处理速度,减少人为错误,提高配送效率。
顺丰物流正在积极引进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再次,可持续发展成为快递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快递包装的可持续性要求越来越高。
顺丰物流正致力于推动绿色包装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快递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顺丰物流作为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佼佼者,不断创新和发展,引领着行业的变革。
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与新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可靠的物流服务。
通过对快递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顺丰物流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物流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作为物流大国,中国物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1. 国内物流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国国内市场的物流需求在不断增长,2018年全国物流总额达到280万亿元,规模逐年扩大。
东北、华北、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区域,这些区域的物流产值和流通量贡献了全国物流市场的四分之三。
2.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IT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的发展,使得各大物流企业在信息管理、交通网络、物流流程等方面的技术含量提升。
此外,国际物流巨头也在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 建设物流强国已成为国家政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加快打造物流强国,提升自身物流能力,已成为国家政策。
政府鼓励各级企事业单位加强物流技术研究和应用,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培养。
二、中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物流企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面对物流数字化的新趋势,物流企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管理标准和效率,应对市场变化和不断升级的竞争。
从客户在线下单、配送调度、物流跟踪到签收,全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2. 促进物流与互联网融合物流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物流企业将通过搭建在线交易平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模式将更加紧密。
3. 推动物流大数据应用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物流大数据将成为物流行业的“新石油”,有望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大数据,运用智能化技术,制定更精准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效益和服务质量。
4. 搭建国际化物流网络中国物流企业将加强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搭建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1. 总体概况中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物流业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
2. 市场结构中国物流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型综合物流企业、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快递配送企业等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
其中,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重。
3. 物流基础设施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物流网络体系,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大型物流园区和仓储设施。
4. 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业开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物流信息化、物流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逐渐普及,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5. 人才培养为了适应物流业的发展需求,中国各级政府和高校加大了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
目前,物流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1. 增长潜力中国物流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 绿色物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中国物流业将逐渐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物流包装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 供应链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网络,物流企业可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4. 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也积极倡导并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尤其是在物流行业。
绿色物流,作为一种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现代物流模式,正逐渐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深入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本文揭示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物流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例如,政府鼓励企业采用环保型运输工具,推动物流行业向低碳、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政府还加大了对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了绿色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在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绿色物流的实践也在不断深化。
许多物流企业开始积极采用环保型运输工具,如新能源车辆、电动叉车等,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
同时,一些企业还通过优化物流流程、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等方式,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绿色物流的成本较高,一些企业缺乏开展绿色物流的动力。
绿色物流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冷链物流在中国发展迅速,专业性和规模也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最重要的冷链物流方式之一。
然而,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其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短时间内,有必要研究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1、冷链物流的专业化发展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迅速,专业化程度也显著提升。
有许多新兴的冷链物流企业,他们正在开发和提升专业性,不断拓宽技术框架和业务模式,以满足新兴市场需要。
同时,这些企业也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推出更多智能化的设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改善冷链物流的服务能力。
2、冷链物流的规模化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冷链物流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技术环境的改善,以及市场竞争,投资冷链物流的机构和企业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向着规模化发展,以更加优化和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3、冷链物流受限的问题尽管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包括投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此外,运输路线受限、运输时效长等问题,也造成了许多日常操作障碍,影响了冷链物流的服务效率。
二、冷链物流发展对策1、提高技术水平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技术的进步非常重要。
因此,冷链物流行业的企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设备等,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标准化有效的运营流程,以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3、建立国家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安全、高效地进行冷链物流,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应建立和完善国家质量标准。
同时,还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督与管理。
4、积极拓展市场现有的冷链物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的消费市场,而国外市场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因此,要想实现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展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的物流配送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不健全、配送网络的不完善、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严重都阻碍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1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物流配送业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开始萌芽,只是当时仅仅局限于生产资料领域。
随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外的物理配送理念也逐步引进国内,结合带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活动,一部分地区和一些行业快速发展起来,也让物流配送方式更加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
而且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到了配送实践的行列,配送服务的范围已经明显扩大。
2当前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业和零售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物流配送业的成长。
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
2.1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不足,发展缓慢物流配送中心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需要大量先进的设施和设备,购买这些设施和设备需要大批的资金,致使许多企业基于各种考虑,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购置先进的物流设备,致使大部分物流配送中心的很多业务操作主要还靠人力。
尽管这些年,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下,物流配送中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总体上还是比较薄弱的。
2.2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商业物流对于信息技术的采用只是停留在使用互联网而已,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依然依靠经验,没有采用先进的预测决策的技术和软件。
同时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基本上是原有的陈旧物流设施转过来的,只能部分的实现机械化,物流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很多先进设备操作不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只能是天方夜谭。
2.3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够合理配送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配送速度,配送中心的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配送的速度问题,由于城市规划没有给物流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土地价格的一直走高,使得很多物流配送中心远离市区,越来越边缘化,导致配送速度跟不上客户的需求,直接影响了送货的及时性。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然而,我国物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物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我国物流业现状1. 总体情况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8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
2. 行业结构我国物流行业结构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
其中,运输是整个行业的核心环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社会货运量达到63.5亿吨,同比增长3.4%。
3. 区域分布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是整个物流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物流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三、存在的问题1. 服务水平不高在我国物流行业中,服务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客户对物流行业的信任度降低。
2. 信息化程度低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企业还处于手工操作和纸质管理的阶段。
这种情况导致了物流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3. 运输成本高由于我国物流运输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道路拥堵、车辆限行等,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四、对策1. 提升服务质量为了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合作。
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整个行业。
2. 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整个物流行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统一平台等方式来推进信息化建设。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整个物流行业顺畅运转的前提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结论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低、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合作。
2024年国内货运物流行业的痛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2024年国内货运物流行业的痛点分析及解决方案第一部分:痛点分析在分析国内货运物流行业的痛点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国内货运物流行业的背景和现状。
国内货运物流行业是指通过陆路、水路、空运等方式,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行业。
在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货运量也呈上升趋势。
然而,随着货运量的增加,一些痛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1. 运输效率低下国内货运物流行业在运输效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交通拥堵、运输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货车往往难以按时交付货物,造成运输延误。
其次,货运物流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追踪系统,难以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程跟踪和监控。
这些问题导致货物运输时间长、效率低。
2. 成本高昂在国内货运物流行业中,运输成本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货运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燃料成本、过路费等。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占比逐渐增加。
另外,燃料成本和过路费等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高昂的成本使得货运物流企业的盈利空间变窄,对行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3. 安全问题货运物流行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首先,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盗窃、破损等情况较为常见,货物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在公路运输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不仅损失大,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安全问题给货运物流行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4. 环境污染货运物流行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首先,货车和船只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其次,部分货物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包装废弃物难以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货运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痛点。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在分析了国内货运物流行业的痛点之后,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期能够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
1. 提升运输效率为了提升货运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铁路等交通工具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4)2. 物流业发展概况 (6)2.1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7)2.2 物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8)2.3 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9)3. 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11)3.1 市场规模分析 (12)3.2 市场份额分布 (14)3.3 技术创新与应用 (15)3.4 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17)4.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8)4.1 行业竞争与整合问题 (19)4.2 政策与法规环境 (21)4.3 物流成本及效率问题 (22)4.4 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问题 (23)5.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5)5.1 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 (26)5.2 市场整合与产业升级 (28)5.3 国际化发展与区域合作 (29)6. 案例研究 (31)6.1 典型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 (32)6.2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模式 (34)6.3 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35)7. 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 (36)7.1 加强法规与标准建设 (37)7.2 支持物流技术创新与发展 (39)7.3 优化市场环境与提高国际竞争力 (40)1. 内容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我们将回顾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梳理其发展模式和关键节点。
我们将从网络规模、效率水平、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量化描述中国物流业的实力,并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1.1 研究背景中国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加深,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不仅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消费者对商品配送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这推动了物流业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浅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浅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物流也成为物流研究的重要方向,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绿色物流的发
展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各地也不断探索,实施绿色物流的政策,
绿色物流的发展迅速而又稳健。
一、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202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健全绿色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总体布局绿色发展,依托“一带一路”构建
绿色物流链,实施绿色口岸、绿色衔接、绿色路线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推
动物流的有效发展,满足社会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规模、发
展质量、运营服务水平、价格效率等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绿色物
流发展却相对落后。
如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了
多元化的绿色物流环境。
比如,2024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
合发布《关于实施城市住宅物流体系建设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
物流网络的建设,实施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物流设施等绿色物流领域的
发展和创新;同时。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23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23介绍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中国物流行业在2023年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政策法规、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将分析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政策法规对物流业的影响政策法规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023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其中一些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改革并完善物流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垄断和行政壁垒,促进市场竞争。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物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物流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市场需求变化。
2023年,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将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1. 电商物流的爆发式增长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商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3年,电商物流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快递末端配送的创新。
2. 冷链物流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和生鲜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
2023年,冷链物流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持商品的新鲜度。
3. 跨境电商的兴起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将对物流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物流企业需要加强跨境物流网络的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跨境电商市场。
三、技术创新对物流业的影响技术创新是推动物流行业变革和提高效率的关键驱动力。
2023年,以下几个技术创新将对物流业产生重大影响:1. 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物流企业可以实现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路径规划等方面的优化,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提供更多的实时数据和信息,为物流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分析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分析中国物流行业研究分析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连接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对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物流行业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中国物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这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支持也为物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物流的政策,加大了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特点。
首先是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物流总额达到了280万亿元人民币,物流业的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其次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如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跟踪系统和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再次是龙头企业崛起。
中国物流行业中的一些龙头企业,如顺丰、圆通、申通等,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经验积累和高效的运营模式,逐渐崛起成为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
然而,中国物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物流成本高企。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交通不便、道路拥堵等问题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是物流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尽管物流行业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流信息不透明、运输延误等,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是物流企业竞争激烈。
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压低了物流价格,降低了行业利润空间。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例如加大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运输环境。
中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中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物流业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9年,中国物流总额约达280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一。
在物流业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以及大量仓储设施和配送中心。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物流效率还有待提升。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报告》,中国物流绩效指数仅为48.5,排名仅在78个国家中的26位。
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环节中涉及到的人力、设备、资金等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导致物流成本高企,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研究1. 电商物流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商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
根据彭博社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1.7万亿美元。
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电商物流强调“快、准、便宜”,要求物流企业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电商物流的跨境物流业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在物流业,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势头。
数字化转型包括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等方面。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物流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货物信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未来,物流企业还将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3. 绿色物流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物流的概念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物流强调减少物流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未来,绿色物流将会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物流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环保的物流技术和装备,并且改进配送模式、优化物流网络,实现物流活动的在可持续的基础上的发展。
4. 新型物流业态的挖掘物流业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些新的物流模式。
中国各省市物流情况及发展分析
中国各省市物流情况及发展分析一、引言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各省市的物流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探究各地物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等省市。
上海作为中国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机场,物流设施完善,物流运输效率高。
江苏、浙江等地也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物流网络辐射范围广,高速发展。
三、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带,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迅速。
北京和天津作为两个直辖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物流网络辐射范围广。
河北和山西等地,由于临近海港和矿产资源的丰富,物流业也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
广东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外贸业,物流业发展迅速。
广西和海南等地也受益于区位优势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支持,物流业发展迅速。
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自由港,物流业具有特殊地位。
五、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市。
该地区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交通不便,物流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的物流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川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物流业逐渐崭露头角,在西部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物流枢纽作用。
六、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市。
由于经济转型和人口流失等原因,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
但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物流业也开始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发展,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区。
七、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省市。
该地区交通便利,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
河南作为中国的物流中心,位于华北与华南之间,积极发展物流业,成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
湖北、湖南和山东等省市也在加大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物流业的发展力度。
我国物流运输现状及其发展路径
我国物流运输现状及其发展路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运输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
大量的货物需要运输和配送,因此物流运输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运输现状及其发展路径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状我国物流运输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是世界上物流运输需求最大的国家之一,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货运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 运输方式多样。
目前,我国物流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几种。
其中,公路运输占据了主体地位,占比达到80%以上。
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大大加速了物流速度。
3. 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运输信息化正成为当今的趋势。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普遍推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速度并降低物流成本。
4. 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物流运输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其效率仍然低于很多发达国家。
物流运输配送不够及时、不够安全、成本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发展路径在我国物流运输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
以下是我认为我国物流运输发展的路径:1. 多样化发展。
尽管公路运输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我国物流运输仍需多样化发展。
鼓励发展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借鉴国际先进的运输管理经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
2. 推进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信息化管理是物流运输行业的必然趋势。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效、安全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3. 提供综合服务。
物流运输行业提供的服务不仅是运输,同时也包括仓储、配送等环节。
需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4. 增加运输品质。
物流运输公司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运输品质,减少货损、货差等现象。
5. 提高运输安全。
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受破损、丢失等问题的影响。
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的评析
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的评析摘要中国物流业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配送中心效率低、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突破物流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政府要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创造者和运行秩序维护者,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强联合重组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向效率管理要效益.一、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物流业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物流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物流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众多的国内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脱离了计划体制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建立起物流园、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并与国际知名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对方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行现代物流业的探索,率先迈开步伐,已经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物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二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中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04年末,中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6.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航机场129个,航线1120条,里程151万公里,管道运输2.5万公里.货运量总计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3359亿吨公里.通讯事业方面,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邮电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全国城乡电话网总容量超过1亿门,网络规模居世界第2位.数字数据网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已具备提供现阶段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建立,一些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相关物流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发展更加深人而务实.2004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增幅达到29.9%的峰值,社会物流增加值增长约8.4%,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物流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物流发展更为迅速,各类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物流市场日趋成熟,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标志性年份.200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A%,增速开始逐渐趋向缓和.从物流运行的角度看,物流业开始进入了—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二、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物流业虽然已经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谈不上什么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合理化、专业化、现代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与世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相比,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在仓储系统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没有按照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状况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以行政部门为系统建立的仓储系统面积大、数量多、仓储设备现代化水平低,区域布局不合理,空间布局也不合理,物流环节存在相互重复、冲突现象,使得商品呆滞时间过长,物流市场无序竞争.在运输工具与运输方式上,线路历程少,密度低,现代化水平也较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在加入WTO以后,面对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以及竞争的冲击,中国物流业将处于不利的境地.二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原来的物流管理体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即横向分散、自成体系、政出多门.而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技术及网络经济下,这种体制不利于国家对现代物流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使涉及到多部门的物流网点布局、包装标准化、配送—体化等问题很难解决.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业以供需方的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要求物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供与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即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物流信息的传递,目前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仍制约着中国物流业走向合理化、现代化和专业化.三物流配送中心效率低据有关权威机构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IRR为8.3%,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14.8%.而在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IRR只有1%.这一数据说明了中国的物流业虽然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建成了一批集储存、保管、集运、养护、整理、分拣、配货、送货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但由于没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作指导,都是为自身服务而营建的,无法达到经济配送规模,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大多只充当着仓库或运输中转站的角色,配送中心各项功能并未发挥出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配送中心用于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使得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人力资源浪费巨大,影响了物流的效益、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四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国外物流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据2000年欧洲物流协会的专家对欧洲物流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欧洲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有54所大学培养物流管理的硕士和学士,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有物流管理的课程凹.但是在中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十分匮乏,通过委托培养方式培训员工的物流企业比较少,且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很不规范.加之中国业界长期存在的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业看作是附属行业,导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三、发展中国物流业的对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物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体制还是促成物流模式的转换,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干预.各级政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予以重视、扶持和发展.物流企业应注重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采取多种形式,走联合重组之路,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政府要做发展现代物流业基础条件的创造者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政府必须加强政府领导以及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以物流合理化、集约化和高效率为原则,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开发建设物流基地、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加强公路、水路、管道等部门的协调,促进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多种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全国性、区域性与地区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等多种层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体系.建立包括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在内的,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公共增值网络服务平台.二政府要成为运行秩序的维护者各级政府还要加快现代物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支持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同时,应加强物流业市场的监督管理,规划企业的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三物流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以积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等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产业,它的发展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在发展中国物流业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学习发达国家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不失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四物流企业要走联合重组之路,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企业或成功的先行者要主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业务指导,有可能的话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的配送中心;中小型企业也要转变观念,联大靠强,通过改造,做一个有效益的区域性的配送中心.通过重组联合,加强横向联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在物流领域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物流公司,为货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的物流服务,克服物流市场集中度低的缺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总之,企业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而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中国的物流企业能在这一时期抓住机遇,突破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壮大自己的力量,必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产业.。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前言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论文将就中国物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探讨。
二、中国物流业现状1.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80万亿元,物流业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4%。
2.物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运作效果。
例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物流,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决策效率、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效益,让物流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日益复杂的物流环境。
3.城市物流面临挑战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对城市物流产生了影响。
城市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拥堵和物流配送效率低下成为了城市物流的难点所在,给城市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物流企业之间竞争正激烈近年来,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价格和服务上的竞争,更加强调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专业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的一站式服务、高效物流型智能仓储、数据共享协同等创新性服务。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1.物流供应链整合趋势日益明显现代物流的供应链整合、一站式物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整合物流供应链会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物流服务需求。
2.全国网络化覆盖逐步扩大全国性的物流难题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应对这一问题,物流企业已逐渐实现了全国网络化覆盖,同时也提升了服务水平。
未来物流企业将以大型仓储物流群集为依托,结合现代物流手段,采用大数据分析、信息化技术等专业性服务,加快物流速度,提升服务质量。
3.物流企业重视绿色发展在这个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社会环境下,物流企业和客户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流研究现状及分析作者:韩玉平来源:《物流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但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国际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物流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物流外包更是发展缓慢。
显然,从技术效率的角度很难解释这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我国关于物流交易的研究,并提出中国物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以期加快全国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物流交易;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department in national economy, on which has been taken more and more emphasis.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temporaries, the logistics in China has great deficiency in effective demand with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It is not clear how to explain from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intruduce the study of logistics trading in China, and point out the defect. The aim is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resource and to facilitate the chinese market-based reform in system of logistics organization.Key words: logistics trading; theory study; situation analysis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货主企业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供应链管理,向物流管理要效率和效益。
物流业提升效率和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之中,我国物流业会迎来怎样的变化、发展,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寻找其变化的规律,以指导物流业的发展。
本文就我国物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物流研究提供线索。
1 中国物流研究的现状1.1 对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对比研究国内学者对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对比研究比较多。
吕延昌探讨了商业企业物流外包的费用与效率边界问题,运用物流外包的费用效率理论,阐述了商业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物流外包策略或物流自营策略。
王淑云阐释了物流外包的机理和经济学意义,构建了集交易费用经济和核心能力为一体的物流外包模型。
刘彦平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按照企业边界理论的分析方法,在物流外包交易成本和物流自营成本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物流外包的边界问题。
帅斌、孙朝苑分析了在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过程中存在的临界点和临界效应,用系统论中的“白箱”模型描述物流外包决策的临界效应。
王淑云、王旭明认为物流外包是界于市场和层级之间的混合形式。
通过物流外包企业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作效率,并研究了物流外包的最佳区域。
1.2 对物流联盟的研究对物流联盟的概念界定研究上,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联盟的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
即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信任、共担风险、收益共享的长期物流伙伴关系。
骆艳江、刘伟华认为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为了实现生产企业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姜大立、王丰、杨西龙将动态物流联盟伙伴分为两种,核心能力伙伴和外围伙伴。
其中核心能力伙伴是指那些掌握关键核心能力资源、投资比例较大或者说是承担关键任务的伙伴。
核心能力伙伴之间采用“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风险合同。
外围伙伴物流组织则主要承担的是被分解后的阶段性任务,流动性较大,采用的是动态合同。
彭本红、谷晓君、胡若认为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联盟,它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它企业(包括工商企业和其它专业物流企业)为实现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协议或契约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关于物流联盟的形成机理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如李骏阳、刘宁在“论物流联盟的本质及发展趋势”中指出物流联盟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上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物流组织的又一创新,它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
又如田宇、朱道立在“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中认为物流联盟是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提出物流联盟是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的观点。
关于物流联盟建立的重要性上,如韩臻聪在“论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中论述了我国发展物流联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等;指出物流联盟发展模式主要有纵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横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混合模式及合作研究与开发物流联盟几种模式。
关于物流联盟中相关机制的研究不多,如贺盛瑜在“物流联盟企业间伙伴信任机制的建立与维护”中对于物流联盟体中的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伙伴之间的协调工作量,并促使伙伴以灵活的方式相互调整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
郑绍濂等确定了分层次指标考核的权重和激励强度,优化设计了合作成员的利益分享机制,提出了一种对代理人绩效的相对评价机制。
1.3 对物流治理结构的系统研究孟祥如从物流运作模式出发,探讨了市场采购、物流自营、物流外包与物流内包的适应环境及运作对象。
即:对于一般的物流活动应该从市场上进行采购,对于集成化的物流服务应该采用外部外包,当第三方物流市场走向垄断时,要积极寻求物流内包。
何明珂以契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讨论了物流系统的4种治理模式,即多边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和单边治理,并分析了每种治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
认为上海华联超市自办配送、海尔开展第三方物流等现象是符合中国物流市场发展规律的,建议中国各级政府对物流的推动和导向应该尊重现实。
李元辉对物流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从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对物流治理模式的影响,指出了影响物流模式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技术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状况,专业的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以及物流行业法规的健全程度等因素。
杨亦行从资产的专用性的角度,以产出固定为基本假设,对企业外部市场物流运作的市场效率以及物流需求企业的市场决策边界进行分析。
高少军、黄章树从烟草行业的供应链角度出发,分析了烟草供应链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和探讨烟草行业的物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一级配送和二级配送模式。
郑洁琦、张文松阐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概况,通过论证我国物流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炼出了我国企业利用全球价值链进行自我提升的5种模式:科层制(Hierarchy)、领导型(Captive)、关系型(Relational)、模块型(Modular)和市场型(Market),并比较分析了5种模式的运作机理及其相互关系。
卢岩、陈柳钦以激励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及中间组织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市场机制即企业自发行为,和以政府、行业协会为代表的外部规制力量在物流企业信用治理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结合国内物流业信用现状,提出一种合同治理与外部规制相结合的较为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信用治理模式,并就加快该信用治理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2 中国物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2.1 中国物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因为物流概念传入我国较晚,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概念、性质、基本策略、管理等方面。
在国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这些年来也将物流的研究从管理学的角度延伸到经济学的高度。
总体说来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和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对物流治理结构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文献综述的回顾可以发现,对物流治理结构或者交易模式理论的文献不多,而且基本上是从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角度研究的,对其他的治理结构选择理论较少,缺乏对物流治理结构的系统性研究。
(2)对物流显性成本研究较多,从交易成本角度研究不多对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研究多停留在概念上,只是强调物流外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往往考虑的是交易成本被忽略的状态,而没有对物流交易中存在的交易成本进行分析,说服力不够。
没有对物流交易中交易成本的产生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导致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物流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3)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制度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有效衔接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检索发现,物流交易的研究方法大都集中在制度经济学领域,运用古典经济学方法的不多。
而物流的交易活动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物流的交易成本问题研究上,仅仅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工具才能更好地解释和解决物流的交易效率问题。
(4)物流治理结构的合作机制研究不多对物流交易双方的合作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概念和理论上,结合治理结构对合作机制的研究不多,缺乏系统的决策依据。
所以没有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成果对物流发展的指导作用。
2.2 中国物流研究应优先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物流外包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应从交易效率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务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并结合相应的治理模式予以解决,以此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物流企业联盟合理性和稳定性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加深和物流业务委托方的合作,从而有助于他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联盟方案来加强联盟的稳定性,创建运作灵活、规范统一、质量稳定的物流战略联盟。
通过研究物流战略联盟的形成和强化过程,可以指导不同区域相关企业间的合作,有效降低各地区物流市场的进入门槛,加快全国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1] 吕延昌. 商业企业物流外包的费用和效率边界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5):175-177.[2] 王淑云. 物流外包的集成模型研究[J]. 企业经济,2006(6):27-29.[3] 刘彦平. 物流外包边界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8):35-41.[4] 帅斌,孙朝苑.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临界效应[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6):297-299.[5] 王淑云,王旭明. 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外包机理研究[J]. 现代财经,2006(4):68-71.[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GB.T18354-2001.物流术语[Z]. 2001.[7] 骆艳江,刘伟华.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实施物流联盟战略探析[J]. 物流技术,2003(3):69-71.[8] 姜大立,王丰,杨西龙. 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8):18-21.[9] 彭本红,谷晓君,胡若. 第三方物流联盟的网络协同模式探讨[J]. 商业研究,2006(336):165-167.[10] 李骏阳,刘宁. 论物流联盟的本质及发展趋势[J]. 财贸经济,2003(8):23-26.[11] 田宇,朱道立. 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00(2):34-36.[12] 韩臻聪. 论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J]. 现代管理科学,2003(9):56-59.[13] 贺盛瑜. 物流联盟企业间伙伴信任机制的建立与维护[J]. 经济师,2004(7):43-47.[14] 郑绍濂,等. 分层次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及其效率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1998(1):34-37.[15] 孟祥茹. 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5(7):159-162.[16] 何明珂. 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2-16.[17] 李元辉. 物流治理模式及其分析[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38-41.[18] 杨亦行. 基于交易费用的企业物流服务的治理结构权衡模型探讨[J]. 经济纵横,2006(4):23-25.[19] 高少军,黄章树. 基于烟草供应链的物流治理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06(12):75-77.[20] 郑洁琦,张文松. 全球价值链治理及中国物流企业的模式选择[J]. 研究与探讨,200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