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14章选择疑问句笔记
汉语史稿王力笔记终极版
1.3个研究及其代表作:(1).语义研究阶段:从汉初(公元前3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
主要著作有《尔雅》《释名》《说文解字》《方言》(2).语音研究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
主要著作有《切韵》《广韵》《集韵》《七音略》(3).全面发展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太平天国(十九世纪)。
主要著作有《康熙字典》《玉篇》《字汇》《正字通》《说文解字注》《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马氏文通》,金石学、甲骨学2、研究汉语史的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4)、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3、汉语史研究的依据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现代汉语方言;古代文字;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前人研究的成果如《说文解字》《中原音韵》等。
4古无舌上:“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舌上”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舌头“端透定泥”,没有舌上“知徹澄娘”。
舌上音声母是由后来从舌头音分化出来的。
直到现在,有些方言中仍然只有舌头音,如:湖南衡山方言,“里”读“底”,“为”读“里”。
古无轻唇:古物轻唇,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首先提出。
认为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重唇(双唇音)“帮滂並明”,没有轻唇(唇齿音)“非敷奉微”,并根据形声字,通假异文,古人读音,声训,古反切,等论据加以证明。
16.钱大昕的两个论断A.“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潜研堂文集·卷十五》古读:钱大昕,古音竹读如笃;直读如特;裯读如祷……zh、ch——d、t形声字:寺侍持等特待;寿筹祷涛焘;周稠绸调蜩雕雕……zh、ch——d、t现代方音:粤语:秩序(diet)zh、ch——d、t常州话:埠头(码头)、抚头(摸头)B.“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潜研堂文集·卷十五》异文:伏羲即庖羲;士鲂即士彭;附娄即部娄;汶山即岷山;望诸即孟诸;负尾即陪尾;苾芬即馥芬;方羊即旁羊;封域即邦域……。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讲解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现代汉语复习笔记⽬录第⼀章绪论 (1)第⼆章语⾳ (4)第三章⽂字 (9)第四章词汇 (12)第五章语法 (17)第⼀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学语⾔:⼜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中经过⾼度加⼯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3.语⾔:以语⾳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种⾳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民族共同语是在⼀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5.基础⽅⾔:(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
(2)以何种⽅⾔为基础⽅⾔,取决于这种⽅⾔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区的政治、经济、⽂化、⼈⼝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1)⼝语:⼈们⼝头上应⽤的语⾔,具有⼝语的风格。
(2)书⾯语:⽤⽂字写下来的语⾔,是以⼝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1)什么是语⾔规范化?语⾔规范化就是明确某⼀语⾔的共同语及其内部⼀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致的标准,并⽤这种标准消除语⾳、词汇和语法等⽅⾯存在的⼀些分歧。
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字的形、⾳、义各个⽅⾯也要制定标准进⾏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①语⾳⽅⾯:以北京话为标准;②词汇⽅⾯:以北⽅话词汇为基础;③语法⽅⾯: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为标准⾳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个语⾳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话词汇有很⼤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话⽂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般⽤例⽽不是特殊⽤例作为语法规范。
14级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语素语素是语音语义的最小结合体,例如:人.吃.大.十等。
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2.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学生,友谊,早晨,前面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爱,使,能够,起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百,一些,第一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尺,趟等。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我,什么,这等。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例如:很,立刻,都,时常,忽然,不,竟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等。
(9)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如果等。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的,地,得,着,了,过,吗,啊等。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
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3.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笔记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从内部结构而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语音是语音符号的声音要素,物质外壳;词汇是语音符号的总汇,建筑材料;语法是语音符号形态的变化规则和组合规则,是结构规律。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任意性是指语言形式同意义内容的结合没有必然联系。
线条性指由于人类发音器官限制,语音符号只能一个一个发出。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宋元以后两种趋势:白话文学和官话现在北方话基础上发生唐宋在大众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新书面语,即白话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重点知识点
现汉整理版1.动词单独作谓语?(动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四个条件)答:①动词表示动作(打)、行为(进行)、心理活动(愿意)或者存现(在),做谓语时常带上前后的其他成分(如宾语、补语、动态助词等)共同作谓语。
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描写和判断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能由名词性词语构成,但一般情况都是由谓词性词语构成。
动词单独作谓语时,前后往往带有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如: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
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多是有以下的条件:a.用于对话中。
如:“你瞅。
”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多是先行句和后续句。
如“你来,我就走”c.用于对比句或是排比句中。
如“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d.句子的末尾加上语气助词。
如“你来了。
”2.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形容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三个条件)答:①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或状态。
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好、坏、伟大、勇敢)和状态形容词(红彤彤,绿油油)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基本)、描写(形容词)和判断(判断动词)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词多由动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词语作谓语的情况也较常见。
但形容词单独作谓语仍然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a.用于对话之中,可用于询问句也可用于回答句,如“哪里凉快?”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特别是对比句或先行句和后续句里。
如“道远,你多走一会不就行了”;“多穿点,天冷。
”c.句末加语气词“天晚了”3.定语“的”的隐现条件(定语的定义、构成材料,五个隐现条件【名词】)答:①定语是名词性短语中修饰中心语的部分。
可分为限制性定语(冬天的夜晚)和描写性定语。
(碧绿的田野)②定语中“的”的隐现条件大致可根据定语的词类、定语和中心语的音节多少以及语义关系有关。
以下我将以定语词类的角度进行列举。
a.当定语是形容词时,若定语为单音节形容词,则后不跟的,如红花,若跟了的,那便是起了描写作用,如“红的花”。
若定语为双音节形容词,则跟的如红红的花。
自考《现代汉语》各章复习要点
自考《现代汉语》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知识:1、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
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
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
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
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
真性问与假性问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考察
真性问与假性问: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考察〃傅惠钧〃提要本文以对明清时期四部作品所作的穷尽性调查获得的材料为主要依据,探讨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特点。
着重分析真性问与假性问的分布及其规律。
分五部分:一、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结构类型;二、明清汉语选择问句功能分布概貌;三、正反选择问功能分析;四、列项选择问功能分析;五、选择问与是非问、特指问的功能比较。
文章在描写的基础上,力求揭示引起功能差异的原因。
着眼于共时分析,必要时也作历时比较。
关键词明清汉语选择问句功能真性问假性问选择问句是汉语疑问句中最富特色的一类问句,也是学术界关注最多的。
从普通话到方言,从现状到历史,都有过不少探讨。
但由于这类问句本身的特殊性,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还有一些现象尚认识不清。
因而,无论是现代汉语的横向研究,还是联系历史的纵向研究,都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以《老乞大》(简称《老》)、《朴通事》(简称《朴》)、《金瓶梅》(简称《金》)和《儿女英雄传》(简称《儿》)①为主要依据,就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结构系统、功能特点和历史发展作了一番探讨,本文是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
从功能的角度研究汉语疑问句,吕叔湘先生(1956)已作过十分有益的尝试。
近年来一些学者引用西方语用学的观点,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颇给人以启示。
其中有关真性问和假性问的研究,尤其引起我们的兴趣。
系统功能学派的Halliday认为,言语交际中最根本的言语角色只有两个:求取与给予。
以此来观察汉语疑问句,人们发现,疑问句从表达功能上也可区分出两大类,一类目的在于求取信息,为真性问;一类目的在于采用问句形式给予信息,为假性问。
设问、反问、祈使句、问候问都属于假性问。
(陈妹金1992)从这一特定的角度,我们考察了上述几部书中选择问句的使用情况,希望能为从功能的角度研究汉语疑问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一讨论功能,离不开结构。
为便于论述,这里先就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结构类型作简要的分析。
2014最新现代汉语整理归纳必过笔记小抄
汉语方言大体分为官话区(北方方言)和非官话区两类。
非官话方言包括吴语(苏杭沪)/粤语(广东广西)/湘语(湖南)/闽语(福建)/赣语(江西)/客家话(江西福建等)/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业法律,体现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重要政策。
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声音的搞死,它决定于发音振动;音强:声音的强弱;音长:指声音的长短;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元音发音一定振动;辅音发音声带不一定振动,振动的叫浊音,不振动的叫清音。
浊辅音:m/n/l/r/ng 其余为清辅音 音位:在一种语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采用世界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按照音素话的拼音原则来为汉字注音和拼音普通话的拼写方案。
22个声母:21个为辅音声母;1个为零声母 .双唇音:发音时双唇构成阻碍 b/p/m ;唇齿音:发音时下唇与上门齿形成阻碍f;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阻碍z/c/s;舌尖中音:发音时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d/t/n/l;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上翘与硬腭前端形成阻碍zh/ch/sh/r ;舌面音:发音时舌面前与硬腭前部形成阻碍j/q/x;舌根音:发音时舌根与软腭形成阻碍g/k/h; 塞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完全闭塞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气流冲过阻碍爆发成音 b/p/d/t/g/k;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靠近,中间形成窄缝使气流从中间摩擦成音f/h/x/sh/s/r;塞擦音:发音发音器官完成闭塞挡住气流,然后打开形成一条窄缝使气流从中间摩擦成j/q/zhi/ch/z/c;鼻音:发音时口腔通路完全闭塞软腭下垂,气流振动声带后由鼻腔流出m/n;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然后舌尖两边松弛下垂气流振动声带后从两边空隙流出发出声音l; 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如爱ai/移i/五u/遇u 等这种音节的声母语音学里称之为"零声母"。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一汉语的历史分期(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1.(瑞典)高本汉:(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2.钱玄同: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1.分期:(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2.影响: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一)几种见解王、吕、潘的意见见上1.胡明扬:上限不晚于隋末唐初,下限不晚于《红楼梦》以前(他认为《红》对话部分反映的口语应该是现代汉语)。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3)为了丰富普通话词汇,可以适当地吸收一些古语词和外来词。但要注意抵制生造词。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1)“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这种著作在语言规范的巩固和发展上能 起一定作用。 (2)普通话语法可以吸收方言语法、古代语法和外国语法中有用的东西。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 1.音节结构 (1)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 (2)一个音节最多包含两个辅音,而且没有两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拼法; (3)汉语里一个元音可以构成一个音节; (4)普通话的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缺少元音。 2.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母韵母相同的音节, 往往靠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3.语音的音乐性 (1)汉语语音特点形成了它所特有的显著的音乐性——声音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 韵律协调; (2)由于音节中元音占优势,语言里乐音特别多;辅音和元音的互相间隔,形成了分明的 音节,使语言富有节奏性;声调的变化,也使语言具有抑扬高低的音乐色彩; (3)词汇里双音节化和四字格的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叠音的形式等,也都能显现出 汉语语音的音乐性。 (二)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 1.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2.词汇的丰富性,是同它的构词方式(词根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和儿化等)灵活多样 分不开的,也同它能不断地吸收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来充实自己分不开的。 (三)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主要特点; 2.在汉语句法结构中,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这与缺少词形变化有关; 3.单双音节对语句结构有影响。 五、现代汉语的整体性 (一)现代汉语三要素的关系 1.由于语言各要素同社会的发展有不同性质的联系,各要素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现代 汉语的一般词汇,几乎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变化。语法也 相当稳固,在语法内部,句法一般要比词法变化显著一些。语音,在一般情况下发展是很迟 缓的。 2.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合乎规律地共 处在一个整体之中。词汇接受语法的支配。语音是词和句子的物质外壳,靠着语音的帮助, 人们的思想才能固定在词和句子之中。 3.汉语里音节结构的单纯化促使了词汇双音化,词汇双音化又促使了词义和词性明确化, 同时语法上语序的规则化也促使了词义和词性明确化。 (二)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1.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现代汉语,作为我们日常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的复习笔记。
一、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形式。
现代汉语的语音具有以下特点:1、音节结构简单: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且元音占优势。
2、声调是重要的区别特征: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没有复辅音:辅音在音节中不能连续出现。
声母方面,要记住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例如,b 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 是双唇送气清塞音。
韵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要了解其发音特点和规律。
声调的调值和调类也需要掌握,阴平是55 调,阳平是 35 调,上声是 214 调,去声是 51 调。
二、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字形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2、汉字的结构复杂,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3、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能够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传承文化。
在复习汉字时,要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以及错别字的辨析和纠正。
同时,了解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也是很重要的。
三、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
1、词汇单位包括语素、词和固定短语。
2、词的构成方式有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如“天”“葡萄”,合成词有复合式(如“联合”“主谓”“偏正”等)、附加式(如“老虎”“刀子”)、重叠式(如“姐姐”“刚刚”)。
3、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4、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演变等方面。
四、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1、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是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
2、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3、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4、句子按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
现代汉语笔记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 xx 的对象。
谓语:是 xx 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现汉修辞笔记
3.叹号:主要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和强烈语气。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也要用叹号。
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要用叹号,但必须放在句末。
4.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于前的停顿。
用在书信、发言稿的开头的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提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文将要分项来说。
单句中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的停顿要用分号。
6.逗号:用在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用在复句内的分句之间。
用在两个句法成分之间。
用在独立语的前面或后面,或前后都用。
用在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
7.顿号:表示语句内部较短的并且词语之间的停顿。
并列词语之间有的用顿号,有的用逗号,这主要是为了在不同类的事物之间起分组作用。
经常用在汉字次序语之后,如“一、二、??”;用阿拉伯数字作次序语时用下脚点,如“1.??2.??”。次序语用了括号就不用顿号,“(1)、??”是错误的。
标点符号
1.句号:主要表示陈述句尾的停顿和舒缓语气。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可以用逗号。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疑问语气。
反问句虽然不要求对方回答,但用的是疑问形式,也要用问号。
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用“好不好、行不行”等肯定否定并列形式的提问格式表示的较委婉的祈使语气,也可用逗号。
用在总括语之前也总结上文。
用在“说、是、证明、例如、如下”等动词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
时、分、秒的分隔符号用冒号。
注意: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要用冒号;冒号一般管到句终。
5.分号:用于多重复句中起分组作用,即分清层次的作用。主要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研究综述
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研究综述作者:申盼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2期摘 ;要:选择问句是汉语疑问句中最富特色的一类,选择问句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历时、共时和专书三个方面对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做一简要回顾,总结成绩,发现不足,尝试指出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选择问句;近代汉语;研究综述作者简介:申盼路,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师从张先亮,主要从事洛阳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2引言1942年至1944年,吕叔湘出版了《中国文法要略》,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选择问句这一问句类型,并指出反复问句(正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进而也引发了汉语语法史研究者们对其研究的兴趣。
半个多世纪以来,选择问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对近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选择问句历史发展的研究方面,包括不同时期选择问句的句式变化、关联词的发展以及句末语气词的运用情况。
此外还包括对句中助词、动词结构在句末否定词前后的重复与省略的研究,着力最多的是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的研究。
本文将从历时、共时和专书三个方面较系统地对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成果做一归纳概述,并尝试指出研究存在的有待扩展和深入的方面。
一、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的历时研究梅祖麟的《现代汉语选择问句法的来源》是较早的研究选择问句来源的论文。
主要讨论了汉语选择问句法从5世纪到12世纪的历史,指出了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三个特征和汉语选择问句的几种句式,总结了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来源。
该文例证丰富,分析深入,但仍存在缺陷,李崇兴、柳士镇、何亚南、刘开骅等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曾提出商榷意见。
总之,梅文虽存在问题,但为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做了开山辟路的工作。
祝敏彻的《汉语选择问、正反问的历史发展》归纳出近代汉语的选择问句两种用法,正反问句八种用法。
近代汉语14章选择疑问句笔记
第十四章选择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是汉语疑问句系统中的重要形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并列选择问句, 并列几个提问项目,让回答者选择一种进行回答.正反选择问句, 选择项目是一个事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本章将根据汉语选择疑问句的历史发展线索,分三个阶段;唐代以前(包括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对各个时期选择疑问句的发展特点及研究状况进行全面总结综述.一、并列选择问句1.1唐代以前并列选择问句的发展状况P448从上述看,各家对先秦两汉时期并列选择问句特点的认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杨、何及祝列举出用疑问代词表示选择疑问的句式.此外,有学认为梅提出的几个疑问记号,应该是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如李崇兴认为,"其"是副词,于是非句中表揣测、拟议的副词“其”功能一样,是从是非问句带过来的,其余几个是连词,“抑(意)、且”本来就有转折连词的用法,在选择问句中起“另开一意作用”;“妄其”的来源不清楚;“将”来源于时间副词,“将来”义→对将来情况进行断定→语气副词,一般性表断定、拟议→连词。
总之,这几个词在疑问句中所起的作用是“把两个是非问小句钩连在一起,构成选择问”1.1.2魏晋南北朝p450梅祖麟(1978)他认为现代选择疑问句式在五世纪差不多都已出现,该期相关句式主要有三:1.N1VP1 为(N2)VP2(乎/也)如:(18)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裴松之注)2.N1为VP1 (也/耶)为VP2(乎/耶)如:(22)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晋书-王凝之书谢氏传)3.N1VP1(N2)VP2 如:(24)兄在天上,福多,苦多?(幽明录)梅认为1和2主要特点有三:①“为”字用作选择问的记号。
②与上古语文比较,此期选择问句式中的“为”字成对出现,这也是现代选择问的特征之一,是上古汉语没有的。
③除用“为”或“为…为”作选择记号之外,大多数还在句尾另加“也”“乎”之类疑问语气词,有的在句首用询问词“岂”。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1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2 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1.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2.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3.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二)稳固性1.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
2.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三)民族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3 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法单位的分类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4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句型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有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有动词性非主谓句(禁止吸烟)、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真冷)、名词性非主谓句(飞机!)、叹词性非主谓句(啊!)、拟声词性非主谓句(轰隆!)复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偏正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5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标点符号专项考点梳理
问号一、基本用法问号是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常见的基本用法有以下几种:1.用于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2.用在反问句(无疑而问)末尾。
[例]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3.用在设问句(自问自答)中。
[例]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4.用在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5.用在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全句的末尾。
[例]明天放假吗,张老师?6.连续几个问句各自发问,有多少问句就用多少问号。
[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我们的经济能发展吗?我们的工业能发达吗?我们的生活能小康吗?二、常见错误1.选择疑问句[例]动员大会是今天下午开?明天下午开?还是后天上午开?(这是一个选择问句,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2.倒装句[例]“你究竟在想什么呢?小明。
”妈妈关切地问道。
(引号内的句子是个倒装句,所以引号内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3.无疑而问[例]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他一定对情况十分熟悉。
(问号应改为逗号)顿号一、基本用法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见的基本用法有以下几种: 1.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例]青翠的山、柔情的水和多彩的文化,让这个地方驰名中外。
2.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时用顿号。
[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3.三个以上词语并列,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例]麻雀、斑鸠、白鹅、鸭子、老公鸡及老母鸡,趁着天色昏黑,就从大道旁开小差了。
4.用在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5.用在某些序次语之后。
[例]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语文是什么?二、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6.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之间,要用顿号。
《近代汉语》笔记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近代汉语?p1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P22、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P33、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P4-54、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P55、哪儿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P56、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67、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时期总共有多氏时间?P68、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9、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10、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P711、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的句型?给你句子后能否自己归纳出句型来?P712、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P8“可是菩提耶?”中的“可”相当于古汉语的哪个词?p913、纯粹的复数标记“们”在唐代写成哪两个字?P1014、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材料?P1215、哪些词语是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16、哪些词语是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17、印刷术是在什么时代出现的?哪些词语是伴随印刷术而产生的?P1318、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P1419、“把茅盖头”的实际意思指什么?这个词义的形成与什么文化现象有关?P1520、从什么时候开始,汉语中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产生了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哪个是排除式?哪个是包括式?最初是从什么作品中体现出来的?P1621、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和有两个判断词的判断句的出现是受到什么社会文化原因影响而产生的?P1722、造成唐元两代官话音系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1823、哪些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P1824、哪些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文献?所谓宋儒主要以哪几个人为代表?P1825、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有哪些种类?P1926、哪些著作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P1927、韵书、韵图产生的学术之源可上溯到哪些方面?P19第二章文献1、近代汉语文献是按什么标准分为哪三类的?P202、充分反映口语的文献有哪些?P203、对口语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的著作以什么书为代表?P204、对口语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以什么为代表?P205、文言文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的原因是什么?P226、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P227、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P238、敦煌变文、金代诸宫调、元代杂剧、宋元明南戏、“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著作分别反映哪些地方的口语?P239、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P2410、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P25―3111、近代汉语文献中的错字产生的原因是哪两条?P2512、什么叫夺文和衍文?P27第三章研究方法1、什么叫穷尽调查?它使用于什么样的研究?它有哪两点优势?P322、语言学界流传着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就是。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一、近代汉语的定义1、近代汉语:是指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用于口头交际的汉语。
2、记录口语是近代汉语的最主要特征。
二、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分期)◆汉语史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上下线的划分是否看法一致?▪——答案是否定的。
各家关于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
◆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其原因就在于对于什么是口语和记录了多少口语才算是近代汉语意见不一致。
◆袁宾巧妙地解决了分歧。
首先,总结了汉语史学术界关于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一)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二)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三)南宋、元代、明代、清代前半期是大家都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其次,根据语言的两大特点(1.语言是一种既连续但又在渐变的社会现象。
2.语言的变化是很缓慢的),提出了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
(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包括这两条原则划分的依据)(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语言的渐变规律决定了汉语的发展是由非主干部分逐渐发展变化而进入主干部分。
当进入主干时期以后,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已经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最成熟,以这个时期作为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就是最恰当的了。
对于近代汉语来说,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则是大家都接受的近代汉语主干时期。
(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重叠的部分也即非主干时期,非主干时期是从前一主干时期向后一主干时期过渡的时期,它既是前一阶段的晚期,也是后一阶段的早期。
是前后两个语言时期的共管地带。
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问题:是否能认为语言的主干时期最重要,非主干时期就不重要?▪把汉语分为主干时期和非主干时期是从解决汉语史分期角度着眼的,从汉语研究的角度说,其实并无主次之分,两个阶段同样重要。
近代汉语语法
1.3疑问代词近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既有古代汉语保存或沿用下来的“淮”、“那”等,又有一些新兴的疑问代词出现,而且不少疑问代词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用法上,都处在变化的状态。
因此,近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是丰富而复杂的,其中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古代汉语通行的疑问代词“谁”和“那”、在中古汉语中产生的疑问代词“底”和“何物”等,到近代汉语里或较多使用、或在形式上(包括复合形式)及用法上又有新的变化,有的则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
总之,这类已产生于中古汉语以前的疑问代词,也是近代汉语代词的重要成员,所以在这里一并叙述和讨论。
1.3.1 “谁”及其复合形式“谁”和“孰”是自上古汉语就较多使用的询问人的疑问代词,中古以后“谁”已居优势,并且成为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最主要的问人代词。
在上古和现代汉语里,一般或通用的形式是单用“谁”字;而从汉代开始有“阿谁”的形式,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阿谁”更为常见,同时也出现了“谁”后带词尾“家”而形成的“谁家”大约南宋及元代,又有“兀谁”。
在意义和用法上,疑问代词“谁”在近代汉语里则更接近于现代汉语。
1.3.1.1 “谁”等用于疑问。
先看“谁、阿谁”例:①不道卿短小,卿先祖是谁?(《晏子赋》a245页)②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茶酒论》,a267页)③师曰:“你来去为阿谁?”对曰:“替渠东西《祖堂集》卷四《丹霞和尚》,al64页)以上例子问人;也用于询问事或物,如:⑨食忍草牛与露地白牛谁迟谁疾耶?(《祖堂集》卷二十《五冠山瑞雪寺和尚》,a734页)⑩于此法中,谁静谁寂?(《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29页)⑬女郎是谁家之女?姓何字谁?(敦煌本《搜神记》a873 页)⑭师问曰:“汝名名耶?眷属多少?(《景德传灯录》卷一《马鸣大士》,12页)例⑨⑩问物,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孰”或近代汉语的“那(哪) 个”;例⑬至⑮问姓名,相当古代汉语的“何”或近代汉语的“甚(甚么)”在晚唐五代文献里,“谁”问人时常见的又有“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选择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是汉语疑问句系统中的重要形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并列选择问句, 并列几个提问项目,让回答者选择一种进行回答.正反选择问句, 选择项目是一个事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本章将根据汉语选择疑问句的历史发展线索,分三个阶段;唐代以前(包括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对各个时期选择疑问句的发展特点及研究状况进行全面总结综述.一、并列选择问句1.1唐代以前并列选择问句的发展状况P448从上述看,各家对先秦两汉时期并列选择问句特点的认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杨、何及祝列举出用疑问代词表示选择疑问的句式.此外,有学认为梅提出的几个疑问记号,应该是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如李崇兴认为,"其"是副词,于是非句中表揣测、拟议的副词“其”功能一样,是从是非问句带过来的,其余几个是连词,“抑(意)、且”本来就有转折连词的用法,在选择问句中起“另开一意作用”;“妄其”的来源不清楚;“将”来源于时间副词,“将来”义→对将来情况进行断定→语气副词,一般性表断定、拟议→连词。
总之,这几个词在疑问句中所起的作用是“把两个是非问小句钩连在一起,构成选择问”1.1.2魏晋南北朝p450梅祖麟(1978)他认为现代选择疑问句式在五世纪差不多都已出现,该期相关句式主要有三:1.N1VP1 为(N2)VP2(乎/也)如:(18)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裴松之注)2.N1为VP1 (也/耶)为VP2(乎/耶)如:(22)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晋书-王凝之书谢氏传)3.N1VP1(N2)VP2 如:(24)兄在天上,福多,苦多?(幽明录)梅认为1和2主要特点有三:①“为”字用作选择问的记号。
②与上古语文比较,此期选择问句式中的“为”字成对出现,这也是现代选择问的特征之一,是上古汉语没有的。
③除用“为”或“为…为”作选择记号之外,大多数还在句尾另加“也”“乎”之类疑问语气词,有的在句首用询问词“岂”。
这是上古和近古过度之间的现象。
3是两小句并列而不另加记号的形式。
他认为句子句尾没有语气词是中古新兴句型。
对“为”字在中古变成选择记号的原因,则认为是由它用作假设词的用法引申发展而来。
如(22),进一步演变,“为”字复词化产生“为是、为复、为当”。
这些复词单用或双用所构成的选择问句流行在南北朝和唐代,尾声一直持续到南宋。
P451李崇兴(1990)认为“为”进入选择问,是它的系词用法隐身。
何亚南也同意这一看法。
何亚南(2000)对《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选择问句进行统计调查后,把其中并列选择问句(何称为“一般选择问句”)分四类:1.X -语气词,Y-语气词。
特点:两个选择项XY前都不用关联词,但两个选择项后都用语气词。
如:(35)玠之吐言,以为宽邪,以为急也?(魏毛玠传)2.关联词-X-(语气词),Y-语气词。
特点:选择前项用关联词,后项不用。
关联词由副词“将”“当”“宁”等或连词“为”充当。
两选择项后大都用语气词,选择前项后也可不用。
如:(36)我知杨俊与卿本末耳。
今听卿,是无我也。
卿宁无俊邪?无我邪?(魏杨俊传)3.x-(语气词),关联词-y-语气词。
特点:关联词由将和为充当。
选择前项后可用也可不用语气词,但后项句末则必须用语气词。
如:(38)4.关联词-X-(语气词),关联词-Y-语气词。
特点:选择前项句末不用语气词的占多数,后项句末必须用语气词。
关联词则由副词、助动词“岂”“但”“审”“当复”等和连词“将”“为”充当。
如:(41)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蜀-诸葛亮传,)何与梅的观点大致相同,却更细致,至于梅所提的第三类“两小句并列而不另加记号”,何认为至迟2世纪已经出现(42)。
在定性定量调查基础上,何总结出《三国志》和《裴注》选择问句几个特点:P453 第一,并列选择问句的两个小末句几乎必用语气词,但已经开始松动。
第二,二式和四式是高使用句式,二式由于发展原因最终被淘汰。
第三.关联词新发展。
此外,对梅提出的看法加以补正,认为“为”2世纪已有(43)。
“为”被“是”替代在后汉佛经中已经出现,不过就例子来看还不成熟。
1.1.3 总结唐以前并列选择问句发展特点概括为三点:P4541.2唐五代时期李思明(1983)、伍华(1987、1988)、徐正考(1988)、袁宾(1989)、阚绪良(1992)、刘子瑜(1994)、祝敏彻(1995)、张美兰(2000、2001)等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1.2.1 唐五代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结构形式P4551,”A,B”式如:(45)大师进曰:“水路来?陆路来?”(祖堂集卷,17)2,”A-语气词,B-语气词”式如:(47)彼风鸣耶?铜铃鸣耶?(祖堂集卷,2)3,”关联词-A(-语气词),关联词-B(-语气词)”式,格式关联词有“为、为是、为复、为当、是”等。
如:(51)为复忧其国境是?为复忧念诸女身?(破魔变文)4,梅、张认为此期还出现少数“还”作标记的并列选择问句。
P4561.2.2 总结⑴继承了先秦至六朝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格式。
⑵进一步丰富a连词出现新变化。
①承接中古选择问句形式特点,“为”及其形成的复词,成为唐五代重要连接词。
据张美兰考察“为、为是、为复、为当”在唐宋禅宗语录中使用频率很高,且配对使用多,单个使用少,与语气词配合者少,单个使用时又以用于前一分句多,后一分句少。
②“是”开始替代“为”类连接词,进入并列选择问句。
萌芽于后汉,唐五代始多见,宋代后普遍使用。
但根据张美兰在《祖堂集》中找到和在《敦煌变文集》发现的说明,“是”用于选择问句在唐五代时还不够普遍,也显示出一定地域差异性。
b并列选择问句分句末用语气词的情况减少c产生了新兴格式。
出现了与正反问交叉套合的形式。
(64)与摩道还得剿绝,为当不得剿绝?(祖堂集,卷11)特点是分句是由语义相对的正反问的分句构成。
1.3宋元明清时期研究成果主要有梅祖麟(1978)、李思明(1983)、徐正考(1989、1996)、阚绪良(1994)、傅惠钧(2000)、张美兰(2001)、苏恩希(2001)等的论文。
1.3.1 有进一步发展,但主要还是唐五代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结构形式。
1.3.2发展变化特点⑴连接词新变化,已有的出现率还很高,由连接词“是”构成的并列选择问句占据相当比例,变成主要连接词。
梅调查南宋时期“还是”也进入如例(74)。
李崇兴认为加强语气作用的“却”“还”关系密切。
此外还有在“是”“还是”前加上疑问词“可”,偶尔也有用连词“共、和、却、或、或是”的情况。
这一变化发生在唐宋,元明清时“是A,是B”已成为并列选择问句主要形式。
⑵语末语气词,并列选择问句选言肢句末语气词的有无;宋与唐五代比较接近,“邪(耶)、也、那、呵、哩”,元明“那”常见,清“呢”为主,又出现“啊、哇、呀、哪、哟”等,已经与现代汉语选择问句形式基本一样。
二、正反选择问句2.1唐代以前正反选择问句的发展状况陈梦家、张敏等对先秦两汉至六朝的正反选择问句(或反复问句)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
先秦两汉时期归结两种VPNeg(PRT)和VPNegVP(Neg:否定词PRT:语气词)。
陈梦家(1956)认为甲骨文中就有VPNeg(PRT)和VPNegVP式正反选择问句(如:雨不雨、雨不等)。
刘子瑜同裘锡圭持反对意见。
但认为“甲骨文中所出现的正反对贞的卜辞与正反选择问句是有发展关系的”如P461例句(1)(2)(3)2.1.1 “VPNeg(PRT)”式2.1.1.1 目前文献中最早的正反疑问句是在西周中期铭文中的1例“VPNeg”式(裘锡圭)。
刘一之、刘子瑜对先秦《论语》《左传》《孟子》《庄子》等文献进行考察,只在《孟子》中找到3例“VPNeg(PRT)”式用例如(5)如此,则动心乎?(孟子公孙丑上)刘子瑜认为例中“否”是个称代行很强的否定词,就其语义而言,‘否’就等于‘不VP’,‘动心乎否’犹言‘动心不动心乎’,这种用例就是通过(2、3)省略前一分句句末语气词发展而来,而后一句句末语气词进一步脱落,就形成了‘VPNeg’式正式反复句。
刘子瑜对先秦至六朝的20多文献如《诗经》《睡虎地秦简》《贤愚经》等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先秦两汉,正反选择问句“VPNegPRT”“VPNeg”“VPNegVP”三式并存。
否定词有“不、未、否、无”,语气词有“乎、耶、也”等。
2. 先秦汉语正反选择问句以“VPNegPRT”式为主,汉代该式减少,六朝VPNeg式为主要形式。
原因一是语气词脱落有关,“VPNeg式”本身能够传达正反选择疑问语气。
二是汉代处于包孕地位的动词形结构“VPNeg”建增,经由重新分析语法化成正反选择问句。
2.1.1.2 从先秦到六朝,“VPNeg(PRT)”式正反选择问句还经历了否定词的词汇替换过程。
即先秦“不、否”,汉代“未、无”进入“VPNeg(PRT)”框架,“无”只能与“有”相对,六朝亦是。
在语境中“无”“有”相对出现时,否定性质仍很强。
如(12)2.1.1.3 东汉六朝时还出现了“疑问副词‘颇(叵)/宁/岂(讵)’+ VPNeg(PRT)”的格式。
对P463(13—19)例句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刘坚等认为“颇(叵)/宁/岂(讵)”等都是疑问副词,用在正反选择问句中表示推度询问语气,句中“不、否”等否定词,仍具有城代性,从“‘不耶、不乎’”连用可看出。
吴福祥认为按照汉语的语义选择原则,上述副词不能进入“VPNeg”式的语法框架,句中的后知否定词已经丧失称代行否定功能,虚化成帮助表达句子疑问语气的语气词。
导致句子的性质也发生变化,不再是“VPNeg”式而变成“F—VP”(F疑问副词)式正反选择问句。
遇笑容、曹广顺在对19部中古译经及《三国志》《世说新语》等6部主要本土文献中的“VP不”式疑问句进行调差的基础上又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中古汉语“VP不”式疑问句,有“VP不”和“AdvVP不”两种变体,句型中的“不”已经相当程度的虚化,许多句子可能已经是是非疑问,而不是反复疑问句。
到中古晚期为避免“不”造成两种问句表达上的模糊,开始出现“VP不VP”和“AdvVP不”两种新的反复问句句型。
这两种句型的大量使用及在方言中分布的差别,是在近代汉语中才出现的。
我们认为分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汉语正反选择问句和部分是非问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渊源关系,历史语法演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汉语选择问句经历了“并列选择问句→正反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是非问句”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中间阶段的语法形式,所以正反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是难以划清界限的。
所以可以把六朝时“疑问副词VPNeg(PRT)”的句式定性为一种游离于正反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之间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