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合集下载

农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农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农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农业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一、农业资源状况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以及气候等。

当前土地资源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发展的压力,农地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水资源供给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面临着技术含量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

传统种植畜牧业地位逐渐下降,农产品供给形势紧张。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给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打击。

三、农民收入情况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当前,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零工、外出务工等方式成为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四、农产品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多元化。

对于健康新鲜的需求增加,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需要解决。

五、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

生活条件改善带动着农村人口流出,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加强。

六、农产品出口形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出口量大幅增长。

然而,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问题一度引发国际争议,需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

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关键。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推广先进技术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智能化。

九、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普惠金融覆盖农村,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全球农业领域,中国农业的规模和产量位居前列。

然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首先,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投入,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

中国农民也逐渐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转变为商业化农业生产,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紧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改革土地制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其次是农业生产方式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效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另外,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农业劳动力的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展望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可预测。

首先,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将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设施的投入,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另外,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民教育资源配置,中国农业现代化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然而,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农业领域的问题,并推进农村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以及非农业行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逐渐下降。

据统计,农业从 1978 年到 2018 年之间的占 GDP 比重下降了 57.4%。

农村人口也逐年减少,农民的劳动力流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以粮食和水果种植为主导,农产品市场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

其次,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滞后,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再者,农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这些都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农村改革的意义与目标农村改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农村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农民就业创业。

具体来说,农村改革着力解决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问题,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同时,改革也致力于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农村改革还关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实施的措施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与推进农村改革,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家庭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三权分置。

这样,农民可以依法流转土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综述研究。

在概述了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

在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技术创新与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结合每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相关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展望了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农业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为推动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政策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概况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逐渐聚焦在优化农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

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上,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

研究者们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数理模型构建等方法,对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内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应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问题。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行以工具作物文明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行以工具作物文明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行以工具作物文明为题写一篇小短文1. 引言1.1 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农业生产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着生存和发展,培育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阐述:首先,我们将回顾中国农业在历史上的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深远的原因。

接着,我们将研究工具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分析其对提高产量和效率方面的贡献。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和方法以及文化对于农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随后,我们将转向当代中国农业现状与挑战。

这部分内容将包括现代科技与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失对农业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最后,我们将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重要性,并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解决挑战的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背景、重要性以及工具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农业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贡献。

同时,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正文:2.1 农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经济支柱。

在中国的历史上,农业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早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劳动和简单工具进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进步,农业生产逐渐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

2.2 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地位在中国,农业生产一直被视为国计民生之本。

农业不仅提供了人们丰富的食物来源,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023年度报告:中国农产品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

2023年度报告:中国农产品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

2023年度报告:中国农产品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一、引言中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战略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中国农产品市场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市场现状1. 供给端:过去一年,中国农产品供给端保持稳定增长。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农民收入逐渐增加。

同时,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投入也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力的培育。

2. 需求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于优质、安全、可追溯的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特殊时期的疫情更加凸显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推动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

三、面临的挑战1.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各异导致农产品市场存在地域差异。

一些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改善,地域品牌建设仍面临一定挑战。

2. 产业结构:中国农产品市场中,传统的农作物和基础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品牌化的农产品还相对较少,农业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3. 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紧缺等环境问题也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压力。

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四、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1. 提高质量和标准化程度:加强基础农产品的标准化培育和质量控制,提高供给端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合作,推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的提升。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取得更大突破。

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3. 建设农业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增值,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业品牌的形象塑造和推广力度,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

4.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农业绿色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发展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发展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全球农业形势近年来,全球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态势。

首先,农业生产呈现出规模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革新,大型农田和农场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农业从传统的单一产业逐步转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旅游等方式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再者,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二、国内农业发展现状在全球农业发展态势中,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鲜明特点。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巨大。

中国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农业生产具有广阔市场和潜力。

其次,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技术进步和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升。

再者,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从精细化农业到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三、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农产品的增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市场需求。

其次,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再者,农业发展改善了农村环境。

通过推行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农田和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保护和修复。

四、农业发展的挑战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土地、水资源等有限资源面临着压力。

同时,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其次,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较多。

农业产品流通、加工和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的不对称问题亟待解决。

再者,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差距。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发展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农业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型与变革。

本文将就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了解中国农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改革开放是一个关键节点。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农村改革也迅速展开。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引入,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

随后,农村经济迅速崛起,中国农业也逐渐实现了由以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向多元化农业的转变。

二、农业现状与问题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业结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其他农产品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粮食供给过剩而其他农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年轻人普遍向城市流动,导致农田撂荒,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三、农村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方向。

首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逐步放宽粮食生产政策限制,鼓励多元化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便利性和效率。

同时,通过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

最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目标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引入,中国农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等,都为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同时,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

五、农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农业不仅对食品安全和农民生活贡献巨大,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红利的减弱,农业农村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发展现状农业农村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同时,农业农村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益亟待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渠道有待完善等。

二、发展机遇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措施,可以提升农村的发展活力,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3.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较大,企业可以通过适应市场需求,推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打造品牌,扩大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三、前景展望随着农业农村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前景可谓充满希望。

1.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提升空间。

新的农业技术和技术设备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的加工与营销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加强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行业的发展。

3. 农村旅游与特色产业发展:借助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 (6)2.1 农业发展情况 (7)2.2 农村社会状况 (8)2.3 农民生活状况 (10)3. 中国“三农”问题面临的新挑战 (11)3.1 全球化挑战 (12)3.2 信息技术挑战 (14)3.3 环境与资源挑战 (15)4. 新征程下的中国“三农”发展战略 (16)4.1 农业现代化战略 (17)4.2 农村城镇化战略 (18)4.3 农民素质提升战略 (19)5. 大变局下的中国“三农”发展对策 (20)5.1 政策建议 (22)5.2 科技支撑 (23)5.3 生态环境保护 (24)6. 国际经验与启示 (25)6.1 发达国家经验 (27)6.2 发展中国家经验 (28)7. 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总结 (30)7.2 未来发展趋势 (31)7.3 研究展望 (33)1. 内容概述报告聚焦当前“三农”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压力、内部结构性矛盾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

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整体战略构成了威胁。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

其中包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以及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等。

报告还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新的变局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报告最后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三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三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1 研究背景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2024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24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24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2024年中国农药行业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农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4年达到900亿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

这主要得益于大规模的农田种植需求和农作物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农药的需求量一直较高。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农药行业今年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农药产品的毒性和残留问题有了显著改善。

一些新型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研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行业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中国农药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很多国内外农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价格竞争激烈。

农药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其次,农药环保和农残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农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环保和农残治理不到位的问题,给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农药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入推进,农药行业将进一步调整结构和提升质量。

农药产品的研发将更加注重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互联网的发展将为农药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药企业可以开展在线销售、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农药行业还将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规压力,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合规性。

因此,要加强行业规范,加强农药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环保和农残治理水平。

农药行业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开展多元化经营和合作,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中国农药行业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和农残问题等挑战。

三农问题背景与现状综述

三农问题背景与现状综述

三农问题背景与现状综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被称为“三农问题”。

本文将对三农问题的背景和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成为普遍现象。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和资源约束。

这些背景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现状1. 农业生产困难: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生产方式滞后,农业生产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高耕地占比增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同时,农村劳动力流失也使得农业生产无人可托。

这些问题使得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农民收入低下: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缺乏支持,增加了贫困现象。

此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问题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3. 农村基础设施缺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缺乏现代化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 农村教育医疗滞后: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服务质量较低。

农村地区学校和医院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

三、原因分析1. 发展模式不合理: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缺乏创新和转型。

农产品销售渠道窄,农业增加值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2. 政策支持不足:农业政策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注程度仍需加强。

3. 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存在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现象,导致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农业生产和销售链条长,中间环节损耗大,农民收益被侵蚀。

4. 农民素质和能力不足: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管理技能,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农村改革来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一、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化的发源地,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大规模的集体农场和人民公社。

然而,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农村改革也在此期间逐渐展开。

通过土地承包制度的引入,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也相继推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农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进展缓慢,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土地资源有限,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民的收入增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此外,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需求。

三、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克服上述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农村改革举措。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此外,扶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增加农村的金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改革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

同时,农民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增多,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农业分析及展望

农业分析及展望

农业分析及展望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基础。

在中国,农业一直都是关系到亿万农民生活的重要产业,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业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资源分析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业土地资源。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全国耕地面积超过1.6亿公顷,同时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供农业灌溉使用。

这些资源为中国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业生产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同时发展了多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粮食产量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成功实现了国家粮食安全。

此外,果蔬生产和养殖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

三、农业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高效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农民的收益。

科学的种植管理、化肥农药的科学使用也使得农作物产量提高,同时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也为中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农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农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加剧了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问题。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

最后,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产地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困扰。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使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也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六、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可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益。

同时,将农产品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中国农业生产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升。

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正加快结构调整,由传统的粮食主导型农业向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壮大。

遗传改良、种植技术、兽药兽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科技创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农业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和决策水平。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和稳定性。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有机衔接。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产业结构调整1.1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1.2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农产品供给结构更加多元化。

1.3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增加值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2.1 农业绿色生产不断推进中国农业绿色生产不断推进,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普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2 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技术应用广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3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三、农业农村改革政策3.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等工作有序开展,农民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2 农业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农村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农民经营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

3.3 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农业发展挑战与问题4.1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面临着用工成本、农资成本等多方面压力,影响农业经济效益。

4.2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产业链中的环节不畅通。

4.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农业面临着土壤污染、水资源紧缺等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展望

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展望

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展望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近年来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提升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繁荣。

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对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状的回应,体现了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高度重视。

在实施过程中,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广阔的机遇。

当前乡村振兴的现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近年来,许多地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同时,不少地方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对外吸引游客,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就业。

然而,乡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比如交通、网络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相对滞后,导致资源利用仍显低效。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乡村环境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铺开,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从“脏、乱、差”的村庄环境逐渐向“美丽乡村”转变。

然而,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普遍不足,很多地方仍然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

其次,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仍然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的短缺依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未来,要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实现全体居民共同维护良好环境的目标。

三、乡村文化建设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文化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概述我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耕历史。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传统的农业模式显得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农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市农业依然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大部分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农业工具和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

这种传统的农业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产量低、质量不稳定、资源浪费等。

同时,农业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增加了农民的生计压力。

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科学管理和高效的生产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推动农业向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型和智能化转型。

农业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举措1.优化农业结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转型。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广植保无人机、智能化农田灌溉系统和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

3.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

完善农业产业链和农村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强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

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获取农业信息,加强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传播。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土地资源有限由于我市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在不增加农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土地整合、适度规模经营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方式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标签:自然农业生态环保康泊庄园杂谈作者所在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摘要:本文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文章认为,应当充分估计在城市化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并采取系统的、综合的措施予以有力的保护和支持。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具有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史。

有了农业这个行业才有了农民这个职业,而农业的生产空间和农民的生活空间也就形成了农村。

因而可以说,农业是“三农”问题的发端,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

一、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过去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口虽然增加了2.4倍多(从1949年的5.4亿增加到2006年的13亿),但农业的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使得食物的可获得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多t,增加到1998年的4.9亿t以上,增产粮食近4亿t,年均增产800多万t;1952年,粮食人均产量仅有288kg,1978年为319kg,1998年达到400kg以上。

同时,人均食物能量摄入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7117kJ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10 885kJ,营养不良人口总数从1990--1992年的1.93亿下降到1997~1999年的1.16亿,农村贫困人口也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0年的2148万,创造了用占世界1/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人口的奇迹。

事实上,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已经变成农产品净出口国,到90年代中期,中国已成为粮食的净出口国。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

1949年中国粮食亩产水平(1亩=l/15hm,下同)只有68.6kg,到1998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00kg。

这期间粮食作物亩产增加231kg,增长3.4倍,而这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长了3.5%。

据研究分析,2O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亩产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效用;在80年代中期之后,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39%。

此外.国家的价格政策和市场改革对农业生产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积累。

自1953年起。

中国开始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据专家测算,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5100亿元收入。

同期农业税收789亿元,扣除财政支农支出1 577亿元,政府通过征收制度提取农业剩余净额4500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获得的资金净额在155亿元左右。

1979--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取得了大约150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总额1755亿元,各项支农支出3769亿元,政府通过农村税费制度提取农业剩余约12986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工业部门的资金高达8ll亿元。

中国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逐步转移。

1952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87.5%,直至1981年这一比重才降至80%以下(79.84%);2000年农村人口比重降至63.8%,2006年进一步降到了56.1%。

虽然仍比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略高,但差距大大减少了。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197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3.6元,1994年首次突破千元大关(1 221元)。

1996年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年增长率达到了9%。

到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是1978年的26.8倍,达到3 254.9元。

二、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农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1.农业资源匮乏制约了未来农业的增长中国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日益减少,前景堪忧。

如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5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2亩,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 700 m3 ,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据估计,在北方缺水地区,地表水的利用率已达43%~68%,地下水资源开发率已达40%-84%,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农田大面积的漫灌,使得地面沉降,周遭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水资源日趋贫乏,农田得不到充足的灌溉。

另外,水资源的污染正在急剧扩大,致使能作为资源的水正在迅速缩减。

今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资源占用还会进一步扩大,资源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将会增强。

2.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徘徊,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从1997年到2002年的6年时间里,农民的收入增长没有一年超过5%,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率只有1995—1997年3年间略低于5%。

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万元大关(10493元),次年更达到1ll59.5元,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才不过3587元,城乡收入比达到创纪录的3.27:1。

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有近40%的实物折算,并且还须扣除必需的生产性开支,而城镇居民的隐性福利和补贴的实际存在,专家估计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达到6:1。

即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数甚至还赶不上199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4283元)。

城乡之间El益加深的鸿沟将是影响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3.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难以从农业中获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来看,1995—2006年间,家庭经营纯收人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从71.4%下降到了53.8%,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从22.4%增加到38.3%。

一方面,这体现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了;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农业的危机,预示着农业发展的难度。

20世纪90年代末,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绝对数连续下降了3年。

历史证明,农民生活最好过的时候并非是普遍外出打工的年头,而正是农业方面收入增长迅猛的时期。

农业收入的踯躅不前,将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4.国家政府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追踪历史,不难发现,不管是国内粮食贸易管制、国家粮食收购和储备,还是最低限度的政府粮食定购等方面,体现的都是政府向工业、向城市倾斜的意志。

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无偿地从农民手里拿走的农业剩余过多,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2005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达到2450.31亿元,是1978年的16倍。

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7.22%,比1978年的比重(13.43%)还低。

5.生存压力之下,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农耕文明面临消亡的局面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但长期以来,由于政策导向和生存压力所迫,从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农民通过追加农家肥、草木灰等来保持土地可持续的肥力,到现在通过大量施用无机化肥的办法来维持农业生产的高产量,这仅仅意味着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而其实农民并不关心土地的生产力,农民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

土地从农民的命根子,成为了仅仅是挣钱的一种工具,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越来越加剧,在这样的状况下,传统的农耕文明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对传统农耕文明的颠覆实质上是对农民生活方式的一种否认。

而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宝贵的乡土知识完全得不到重视,科学家和政府联手打造的技术神话让农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被边缘化,这完全背离了“实现人的发展”的真谛。

6.外来品种对本地品种的影响很大,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民越来越依赖外来的技术和品种,田间地头不再看到具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本土品种。

事实上本土品种虽然产量要较低一些,却有着政府推广品种所没有的环境效益和选择价值。

如早稻,它无需专门灌溉就能成活,而杂交水稻每亩需抽数十立方米水进行灌溉;许多本地玉米几乎从不生虫不用打农药,政府推广的杂交玉米必须多打药、多施化肥才能保证产量。

在历史上,生物多样性发挥功效的例子也许更能说明问题:1970年,美国南部地区的玉米由于叶子感染真菌损失超过50%,在一种来自墨西哥的野生基因帮助下,才使这场破坏得以中止。

然而,现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基因污染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

7.盲目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引发危机,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从8O年代起,中国农村就普遍采用了依靠化肥、农药大量投入的无机耕作技术,这虽然对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与人口的矛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而且使农业成本越来越高,农产品品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冷落,因而目前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都比较低下。

例如集约化养畜养禽,它曾经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但它的弊病也不容小觑。

首先,极度拥挤的圈笼式饲养方法为动物保护主义者相当诟病;其次,畜禽粪便严重污染空气和水源,由此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分依赖抗生素以遏制流行病,以至于在肉、蛋、奶中残留超标,长期食用导致儿童早熟、肥胖的案例并不鲜见。

近期禽流感、疯牛病、猪蓝耳病等疫病大面积暴发,这对盲目追求高产的规模化养殖方式无疑敲响了警钟。

现在的农业,从种子、肥料、杀虫剂、除草剂、机械、能源、包装、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等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要依赖于外部供给,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独立性彻底丧失,它的自我稳定功能大大降低,变成了一个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依附性、弱质化、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可持续能力、需要靠化学品支撑和财政巨额补贴的产业。

三、展望未来的中国农业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充分估计在城市化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保护和支持,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化过程中的代价。

1.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从实现食品的自供给安全,转变为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许多经济学者的研究证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甚微,因此,在粮食总产品连续3年保持增产(总产超过4.9亿t,2007年粮食总产量预计突破5亿t)的今天,如何在政府层面上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上的安全,同时实现农民实际收入的显著提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正视国际农产品市场应有的作用,应当是使农产品供给安全得以有效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2.应当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并发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政策体系与农户生计目标相脱离,忽略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应当集中力量发掘传统农业的精华和乡土智慧,发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