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中考语文非连文本阅读“中国科幻电影”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非连文本阅读“中国科幻电影”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非连文本阅读“中国科幻电影”练习及答案(8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引发观影热潮,在激发舆论热烈讨论的同时,还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生死之战的故事。

该片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阐释探索宇宙奥秘、思考人类未来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浓厚的人文精神。

充分体现出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时代。

材料二(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析材料二中的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国产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的思考。

【分析】本题是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1)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概括即可。

根据“《流浪地球》在海内外引发观影热潮”“充分体现出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时代”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2)根据进口影片的“类型”和“数量”等项目可知,2018年进口影片中动作与科幻类的影片数量较多;根据2018年高评分国产影片类型比例可知,国产影片中科幻、奇幻类的高评分作品比例较小。

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句来分析判断。

根据2018年高评分国产影片类型比例可知,国产科幻电影仍处于刚起步阶段,国产科幻电影未来发展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而且有高质量,有说服力的科幻电影作品不断涌现才能促进科幻电影的良性发展。

答案:(1)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引发观影热潮,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时代。

(2)2018年进口影片中动作与科幻类的影片数量较多,但高评分国产影片中科幻、奇幻类的比例较小,国产科幻影片有待进一步发展。

《流浪地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流浪地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0 分)流浪地球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15.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引出说明内容“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年中考语文训练题(一)【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年中考语文训练题(一)【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年中考语文训练题(一)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不久前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

《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同期上映的《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

”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

”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备感无力。

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不尽如人意。

大手笔制作的《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

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

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

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附答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而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进行这项练习,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参考。

阅读一:李白唐代的诗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以豪放的风格、奔放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作品很多,留传下来的有约800多首。

李白才华横溢,他的诗才在当时是无人能敌的。

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感情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有些诗歌表达着他对草原、江河等自然风景的赞美,如《蜀道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还有一些诗歌表达着他对人生的真挚思考,如《将进酒》、《旅夜书怀》等。

阅读材料中提到,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这表明李白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通过李白的作品,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诗才的卓越和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阅读二:小说《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作品。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是四位主要角色。

他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和困境后,最终成功取回了真经,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西游记》这部小说不仅富有想象力,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价值观。

它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一部具有深层含义的寓言。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正能量和智慧。

阅读三:《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业的一部里程碑。

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人类面临日渐丧失生存空间的情况下,决定离开地球,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以科技为核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想像力的边界。

故事中的情节跌宕起伏、紧张刺激,同时也带给观众深思。

通过阅读《流浪地球》这个故事,我们能够体验到科幻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看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实用类文本科幻影片《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科幻影片《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不出意料地占领了春节档票房和话题榜首。

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最知名的代表,刘慈欣始终探索着汉语表达宇宙、时空、技术的可能性,尝试用科幻抒发当代中国人的豪迈和悲悯。

在评论人飞氘看来,刘慈欣的文字体现着卡尔维诺所谓的“轻与重”之间的巨大张力,他的轻来自宇宙的空灵,他的重则来自对中国的贫穷和落后的深刻体验,无论《乡村教师》还是《中国太阳》,人类情感都在冰冷宇宙中得以释放温度,卑小的个体与壮阔的时空实现了联结。

而最能体现刘慈欣对“重量”感受的,莫过于《流浪地球》。

这个关于“逃逸”的故事以不断“叠印”沉重感为乐事,命运在逃出死亡之前必先付出沉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刘慈欣还在他的科幻世界中完成了对近现代中国核心命题在星际尺度上的再表达,即对生存的焦虑、对进化的执着和对科学的崇拜。

《流浪地球》中,人类正是依靠残损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对灾难的抗争,为自身文明赢取新的生机。

(摘编自“凤凰文化原创栏目”《洞见》)材料二: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横认为:“看到了外太空,看到了灾难之后的地球,我看到了我没有办法想象的地球行星发动机,看到了未来这种驾驶的技术,这一切在普通观众的心里面他自然会判断说这个里面是有诚意的。

创作者用尽心思,让我看到一些来自未来的景观。

”为了真实显示这些前所未有的场景,节目组做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制作了10000多件道具,还制作了10万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

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发动机等等,这些前所未有的东西,细节都非常精致,乃至空间站里每一块显示屏上的动画,都是真实设置的。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流浪地球》的工业制作标准,包括影片节奏的处理上,已经跟好莱坞大型科幻电影非常接近了。

《流浪地球》的科幻热还带动了科学热。

在中国科技馆,《流浪地球》已经被收藏为首部科幻影片,现在,每周在这里,都会举行解密《流浪地球》里面科学知识的大讲堂。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摘要】《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在太阳即将死亡带来的灾难下,人类开始打造巨大推进器将地球推向宇宙浪迹,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

影片设定了独特的宇宙背景,太空城市和地下城市的构想也展现了未来社会的想象力。

而地球作为巨大推进器的创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影片不仅融合了科幻元素,还将人文情感巧妙融入使得故事更加富有深度和感染力。

通过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剖析可见,影片在科幻特色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为科幻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关键词】《流浪地球》、科幻特色、创新、宇宙背景、太阳死亡、地球推进器、太空城市、地下城市、科幻元素、人文情感、成功。

1. 引言1.1 介绍《流浪地球》电影《流浪地球》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电影讲述了地球即将被太阳耗尽的能量所吞噬的危机,人类必须借助巨大推进器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呈现出了宏大的视觉效果和科幻设定。

观众通过这部电影可以感受到未来世界的壮观和美丽,以及对人类的想象力和勇气。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真挚,让观众在科幻世界中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流浪地球》是一部融合了科幻元素和人文情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的潜力和创新。

该电影成功地打破了以往中国科幻电影的局限,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设定独特的宇宙背景在电影《流浪地球》中,设定了一个极为独特的宇宙背景。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几十年,人类面临着太阳即将毁灭的危机。

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决定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这个宇宙背景不仅呈现了一种科幻的想象力,还展示了人类在面临绝境时的顽强求生意志。

在这个设定下,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实用类文本科幻电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科幻电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现代文阅读(三)(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

《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

《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

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

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材料二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

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

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材料三材料四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

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实用类文本科幻文学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科幻文学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2020中考语文实用类阅读《流浪地球》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实用类阅读《流浪地球》练习及答案

(1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2020中考语文实用类阅读《流浪地球》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实用类阅读《流浪地球》练习及答案

(1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中国科幻电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科幻电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目前已经在中国国内成为了“现象级”的影片,不仅全网好评如潮,更是票房大卖。

该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不少观众纷纷表示震撼,认为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材料一)虽然过去的10年里,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年票房从43亿飙升到600亿,但电影工业的发展水平却和好莱坞存在较大的差距。

每年宣传的“超级大片”,最终多数以“五毛特效、“垃圾剧情”、“尴尬演技”等较负面影评告终。

2015年,随着《三体》荣获国际科幻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国内掀起一股科幻文学影视改变的热潮,科幻作品一时间被争抢殆尽,但随着电影版《三体》折戟,“科幻元年”迟迟未能到来。

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现,这部被粉丝们称作“小破球”的项目在经历长达四年的制作后与观众见面,一周拿下20亿票房,逆袭成为春节档冠军。

可以说,《流浪地球》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材料二)看电影之前,《流浪地球》的票房就已经开始大爆,在影院亲身看完第一场后,我就预测这部电影票房能超60亿。

为什么?首先,观众会被影片的“惊奇”故事牢牢吸引和征服。

用2500年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点燃木星用冲击波弹回地球,这两个创意是非常震撼和有创意的,该影片展现出高超的想象力和令人赞叹的脑洞和智慧。

其次,观众会被片中惊艳宏大的科幻场景和视觉呈现所震撼和征服,惊讶于“中国也可以做出好莱坞式大片电影来了”,国内观众内心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中国观众永远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成果最具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也是质量过硬的国内影片在国内放映时,相比外来好莱坞大片来说所具备的先天的重大优势。

《《流浪地球》科学奥秘》阅读练习及答案

《《流浪地球》科学奥秘》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明性文章《漂泊地球》的科学神秘①近期,科幻电影《漂泊地球》收获大批好评。

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拥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此刻还不过想象?引力弹弓:地球迁居动力②依据电影中描绘的“漂泊地球”计划,人类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强盛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被称作行星发动机),推进地球逃离年迈的太阳,飞往近来的恒星比邻星。

但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均衡半径6371公里,质量超出59万亿亿吨。

要让它飞往比邻星,需要离开太阳引力,只靠人造的发动机还不够,于是电影里让它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

③木星体积约是地球的1300倍,当地球凑近木星时,会被其强壮的引力吸引,进而加速前进速度。

因为木星也在绕太阳公转,在天体的相互影响下,最后地球会被木星像抛球大凡抛出去,进而达到离开太阳系所需速度。

这就是引力弹弓效应。

④在人类的航天征程中,引力弹弓效应的应用已十分广博。

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旅游者1号”在飞离太阳系前,就曾多次借助引力弹弓效应;“帕克”太阳探测器也曾7次借助金星的“引力弹弓”而渐渐迫近太阳,最后成为史上最凑近太阳的航天器。

洛希极限:地球超限会解体⑤电影中,地球因为凑近洛希极限,致使行星发动机发生故障,地球马上解体坠入木星,人类面对灭顶之灾。

假如一个天体与另一个天体离得太近,致使后者的潮汐力能够将前者撕碎,这个距离就被称作洛希极限。

这个距离极限值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第一计算出的,所以称为洛希极限。

⑥地球与木星之间的洛希极限是科学上可计算的,但让地球凑近木星到如此近的程度,还只好是想象。

依据电影中的计划,人类本来想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假如离得太远的话,就不可以“借”到足够的力,达不到冲出太阳系1/3的速度。

太近不可以,太远也不可以,这个问题需要科学家精确计算,也给了影视作品发挥的空间。

重元素聚变:让石头变燃料⑦电影中,为了推进地球走开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建筑了上万座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单个发动机经过重元素聚变能够产生150万亿吨的推力。

《《流浪地球》里的科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流浪地球》里的科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里的科学今年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凭借气势磅礴的特效场面与动人的父子情深受观众喜爱,票房已突破45亿。

今天,我们就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来聊一聊。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太阳诞生于约50亿年前的一次星云坍缩,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紧跟其后。

太阳提供的能量来自干其中心氢气的聚核反应,如同大量氢弹在太阳内部不断爆炸,按照现有的数据估算,这种聚核反应总共将持续约100亿年,所以,太阳还可以再燃烧50亿年左右。

不过人类学家曾经估算过,因为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人类在地球上还可以存在的时间大约是200万年。

而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更为悲观,因为人类使用能源的没有效率,预言几百年后就需要考虑离开地球。

人类是否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地球停止转动,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这个停止转动是否可以实现。

地球的转动能量可以很容易从网络上搜索到,是 2.24×1 029焦耳,这个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一颗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 1 00万吨TNT当量,或者相当于 4.2×1 015焦耳,而历史上实验过的释放能量最强的“大伊万”氢弹,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是5000万吨TNT当量,或者就 2.1×1017焦耳。

地球的转动能量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大伊万”氢弹同时爆炸。

不过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能够熟练掌握了重核聚变能力的话,产生能量的能力将极大提高。

按照电影所说,每个行星发动机通过重核聚变能够产生 1 50万亿吨的推力。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推论,这样一台发动机如果能够在赤道上持续不断地产生反推力,那么也需要21857天(大约60年)的时间才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

一旦地球停止转动,将会发生什么?最直接的一个效应就是,没有了转动,目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陆都会被海洋所淹没,这一点在电影当中有所提及。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电影,于2019年上映,由郭帆执导,刘慈欣和郭帆共同编剧。

这部电影是一部某种程度上非常创新的科幻作品。

本文将介绍该电影中的科幻特色
和创新。

首先,《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在未来,地球即将被太阳吞噬,人类必须将地球推出
太阳系,到达另一颗行星生存。

这种超级灾难科幻题材在国内电影中并不常见。

电影制作
方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为蓝本,将这一性质保持到电影中,颇是珍稀。

其次,《流浪地球》囊括了科幻宇宙中的众多元素,例如黑洞、引力、太阳风暴、重
力波,其中包括很多真正的基础科学概念。

为此,电影的编剧团队不仅仅是将这些科学概
念作为背景,而是要保持足够的科学真实性。

第三,《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也是非常出众的。

如通过民用的火箭及某些恶劣环境
的描绘,既体现出了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同时也让行星大规模离开太阳系等场景深深地影
响了观众的想象力。

另外,《流浪地球》中的人物,不能说具有很深的性格刻画,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
他们自己的动机和目标,这使得电影成为了一个真正有意思的独立故事,而不仅仅是一部
面向特效的电影。

最后,这部电影还启发了人们对宇宙发展的思考,比如人类资源的限制和寿命,以及
大规模开采所有基础知识的需要,成为可能的方案若是要在短期内前进。

电影中,团队一
同合作解决了一个灾难级的任务,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电影举例,人类合作、拼搏、团
队合作取得成功不仅理念具有积极意义,还强调了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和意义。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思想性的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

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

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

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

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

《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精神家园——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神家园——流浪地球》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文学作品阅读精神家园——流浪地球(热点搜索)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报道,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市场同步上映。

电影从小家庭、小情感切入,做到了生动、细致、真实的表达,在创作手法上实现了中国电影新的① 、新的② 、新的③ 。

上映首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票房合计达263万美元,创近年来华语电影海外最佳成绩,引来外媒和当地观众的广泛好评。

《流浪地球》的出现,证明中国可以制作出足够比肩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这部现象级作品填补了国产硬科幻电影的空白,值得自豪的是,这部电影除了特效,核心主创团队成员都是中国人。

《流浪地球》的热映,展现的不仅是科幻类型电影的突破,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好评如潮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简介)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

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进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险和对人性的终极拷问也同时上演。

(相关评论)“《流浪地球》的出现恰逢其时,不仅满足了中国观众对未来的想象,也让全世界观众看到了中国人的独特思考。

”“‘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的性格和中华文化的气魄”。

——中国传媒大学高晓虹“电影摒弃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选择了中国文化中的责任、谦卑、自我牺牲与对家庭社会的忠诚。

”——澳大利亚影评人特拉维斯·约翰(作者心语)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看完《流浪地球》电映后说,“中国科幻在今天终于启航了”。

《影片《流浪地球》中的中国元素》阅读练习及答案

《影片《流浪地球》中的中国元素》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影片《流浪地球》中的中国元素影片《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优秀成果。

题材从人性到科幻,从本土到外来,从微观到宏观,任何视角都突出了中国的本土色彩,夹杂着人性和情怀,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来自中国的文化《流浪地球》注重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

贯穿电影的一条主线就是“家”。

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人类就开始了对“家”的守护和渴望。

面对希望,航天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园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

“乡土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

“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

“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

从山挡路移走山的“愚公移山”、海成灾填掉海的“精卫填海”、天破了补起来的“女蜗补天” ,到筑人墙堵决口“抗洪水”、手扒废墟指甲脱落“抗地震”,“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而这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

即便太阳急剧老化、2500年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这就是中国人“与天抗争”的豪情,始终坚定“人定胜天”,不退缩、不放弃,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

“世界大同”元素助力共生。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几千年来,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

《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色与创新《流浪地球》是一部由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讲述了人类在将来将太阳变成了红巨星后,必须离开地球,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向地球另一个太阳系迁徙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科幻特色和创新方面具有很多亮点和特点,接下来将重点介绍。

一、新的视角和主题相比于以往科幻电影通常对未来世界表现出对进步和充满希望,本片则对未来充满悲观和孤寂。

它展现了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反思人类生存方式等深刻思考,反映出人类不断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同时也体现出探索未来的人类命运的主题。

二、夸张的未来科技电影中的科技设定十分夸张,可以说是各类科学研究的集结体。

在推地球的各个舞台中,有超强的超级引擎、海量的金属材料、巨大的导航舱、人工智能,以及先进的力学和物理原理等;此外,为克服行驶过程中的危险和机器故障,还有酷炫的虚拟操作平台等一系列附加设备,使电影中的未来科技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进一步推翻了观众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三、细节的处理电影中,一些细节体现出导演对于场景和人物的深入透彻思考,以及对生命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例如,地球上女主角的母亲能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给予女儿,而核能作为临时的应急方也成为了电影的导向,这种细节向观众传达出希望、可持续等正面价值观念,而不再是简单的烈火白昼,刀光剑影的场景。

四、社会的变迁电影中,人类的生活几乎全部发生了改变,社会结构、交通、生活习惯都出现了翻天腾地的变化,例如人口迁徙、地球刑防等都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深刻演变。

同时,为了推动地球的速度,人类也表现出了自救和团结的决心和勇气。

五、情感和人性的表达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具有自己深刻的情感和人性。

而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伙伴之间的关系都折射了电影的主旨。

在电影中,需要女主角进行一项极其复杂和高风险的任务,在前方风雨兼程的过程中,她不断与父亲分享经过,告诉他家人的安全。

地球受到外部撞击而发生界面严重震荡,并且发生机器故障,貌似无可挽回,但在最后完成时间的爆发中,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探索未来的乐观理念拉近了人类与未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

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

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

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

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
...”和
“地球派
...”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

《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
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有删改)文本二:
围绕《流浪地球》,人们主要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
能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手套战狼”的方式绝地大翻身。

另一方面,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必然的,尽管今天的地球并不面临立刻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胁,但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
时无刻不存在。

极而言之,这个
..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无数中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只不过,在2019年农历猪年春节,这个选择,以借鉴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

可视化呈现的结果,是诱发了超大规模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节选自观察者网:《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国崛起的试金石文本三:
《流浪地球》的现实意义,绝不仅仅是几十亿元票房和一片赞誉。

它更大的贡献,在于创作制作影片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技术团队和方方面面的人才力量。

通过参照“好莱坞模式”生产制作类型化大片,大大推进了中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化水平。

此外,《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也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范式。

这些人才队伍弥足珍贵,这些经验、路径和模式更应该进行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一整套标准、流程和规范,并进行固化和推广。


些工作,将为后来的电影人开辟道路,为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类型化大片的涌现,从创作制作的人才、标准、流程和机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后,开辟一个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类型化大片的全新时代。

——摘自光明日报:用工匠精神打造《流浪地球》21.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浪地球》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它不光有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并让我们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B.文本一中的“飞船派”在科幻电影中指当危险(灾难)来临时放弃地球,造飞船离开;“地球派”则是带着地球一起走。

C.《流浪地球》将中国人面对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的回应可视化地呈现了出来。

D.《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2.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划线句的作用。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2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本二中画线句子“这个
..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中加点的“这个”具体指代什么?
24.根据文本,请你说说《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
点?
25.通读以上三个文本,从文本二中人们主要讨论的“三个有趣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来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
21. A
22.举例论证。

举贴“福”、学生穿蓝白相间校服等极具中国元素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影片中(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充满着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23.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

24.要点:(1)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背景下,由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中国创作者创作的电影;(2)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体现中国价值、东方理念);(3)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4)可视化的呈现中国人面对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的态度。

25.扣文中材料从正面肯定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