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
合集下载
--下腰痛课件PPT
Neuromuscular testing: 神经肌肉测试 - strenght 力量 - power 功率 - work 功 - endurance 耐力
soreha education
example
treatment 治疗
stabilization, abdominal training 稳定训练,腹肌练习
soreha education
examination block
joint play (example) 关节间隙活动
sacroiliac joint block Left: normal Right: blockade on right side 骶髂关节错位 左图:正常 右图:右侧错位
hyperflexion (finger to the floor)
Results (examples) 结果
hyperextension
lateral flexion
treatment 治疗
hypermobile 活动度过大
stabilization 稳定性训练
hypomobile 活动度不足
stretching, decrease muscle tonus, mobilization 拉伸,减少肌肉张力
listhesis test 椎骨前移测试
fix upper spine, move lower spine backwards 固定上部椎骨,移动下部椎骨向后
Results (examples) 结果
hypermobile, > 1cm = Listhesis!!
活动度 > 1cm
= 椎骨前移!!
Results (examples) 结果
soreha education
example
treatment 治疗
stabilization, abdominal training 稳定训练,腹肌练习
soreha education
examination block
joint play (example) 关节间隙活动
sacroiliac joint block Left: normal Right: blockade on right side 骶髂关节错位 左图:正常 右图:右侧错位
hyperflexion (finger to the floor)
Results (examples) 结果
hyperextension
lateral flexion
treatment 治疗
hypermobile 活动度过大
stabilization 稳定性训练
hypomobile 活动度不足
stretching, decrease muscle tonus, mobilization 拉伸,减少肌肉张力
listhesis test 椎骨前移测试
fix upper spine, move lower spine backwards 固定上部椎骨,移动下部椎骨向后
Results (examples) 结果
hypermobile, > 1cm = Listhesis!!
活动度 > 1cm
= 椎骨前移!!
Results (examples) 结果
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下腰痛的康复护理及康复评定(康复护理课件)
下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原因有: --年龄:35~55岁为多见 --体型:与肥胖、妊娠等相关 --遗传因素:部分病例有家族相关性 --肌力失衡:躯干背伸肌、屈肌群的肌力失衡 --吸烟:骨质疏松,微细骨折 --职业因素:提重物、长时间保持坐位
下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表现: ➢腰痛; ➢坐骨神经痛; ➢腰部活动受限; ➢脊柱侧凸; ➢压痛和骶棘肌痉挛; ➢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下腰痛
康复护理措施
推拿方法: 抚摩腰部法、推揉舒筋法、揉压闪颤法、提腿闪腰法、单腿
倒搬法、双手倒搬法、对抗拔伸复位法、摇转大腿复位法、旋转 躯干复位法和推拿神经根法等。
下腰痛
康复护理措施
手法治疗 • 国外理疗师常用 • 作用: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缓解疼痛。 • 以Mckenzie脊柱力学治疗法和Maitland的脊柱关节松动术最为
下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功能障碍: ✓ 步态和姿势异常 ➢ 较重患者步态拘谨、步行缓慢,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下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功能障碍: ✓ 心理障碍 ① 严重时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②部分患者产生焦虑、紧张和压抑等心理症 状,担心预后及害 怕手术。 ③有些患者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短期目标 ①减轻椎间压力,镇痛、消炎、解痉、松解粘连; ②恢复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③改善心理状况,缓解焦虑、抑郁、紧张、暴躁等心理障碍。
长期目标:维持疗效,预防复发。
下腰痛
康复护理措施
卧硬床休息和制动 卧硬床,绝对卧床最好不超过1周。
下腰痛
康复护理措施
腰椎牵引 作用机制: ①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纠正脊柱侧凸; ②增加椎间隙,使突出物充分还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③椎间孔变大,上下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宽,减轻对关节滑膜的挤 压,缓解疼痛; ④松解神经根粘连,改善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下背痛的康复精品PPT课件
一、定 义
下背痛表现为腰骶臀部的疼痛症状, 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症状。又称“腰痛” 、“下腰痛”。
下背痛不是一种疾病诊断。
急性下背痛 慢性下背痛
3个月
(一)下背痛分型 下背痛
特异性 下背痛
非特异性 下背痛
根性 下背痛
二、下背痛常见的原因
(1)软组织受伤/背部 (2)筋膜发炎 (2) 椎间盘突出症 (3) 椎管狭窄 (4) 脊椎退化长骨刺 (5) 椎管狭窄 (6) 脊椎退化长骨刺 (7) 椎间盘滑脱
两侧腹股沟处。
病例二
林先生,20 岁,大学生,
身才肥胖,平常没有规律
运动的习惯,有次帮女朋友
搬家,在抬起重达 25 公斤
的铁箱之后,突然引起剧烈
的下背痛,右脚有抽痛的感
觉,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动弹
不得。
统计数字
(1) 80~90的人一辈子中会有至少一次背痛 经验
(2)门诊中仅次于感冒的求诊原因 (3)上班族请假的常见原因
▪ 病人多表现患侧骶髂关节处疼痛,髂骨分
离试验、Gasenslen试验多呈阳性表现。
▪ 另外,骶髂关节半脱位病人,手法整修后
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为最好的诊断依据 。
(六)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1.棘上韧带损伤
▪自枕外隆突向下达腰4棘突上均有棘上
韧带相连,其纤维较长,在颈部较为粗 厚又称项韧带,对枕颈部的稳定起重要 的作用。
(二)腰椎骨间的连结
相邻腰椎之间的连接结构有椎间盘、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骨与骨连结
(三)椎管、脊髓及马尾神经
神经
(四)腰段脊柱筋膜和肌肉
(五 ) 腰 脊 柱 曲 度
四、腰骶部生物力学
腰痛-科普PPT课件
• X线透视下骶髂关节内封闭术,如注射后 15~45分钟内患者疼痛缓解75%,则一般可 诊断为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最可靠有效 的方法 。
• 强直性脊柱炎、致密性骨炎
.
39
四、肌肉及韧带源性的腰痛
• 脊柱的动态稳定结构,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 I型纤维持久耐疲劳,抗重力作用强,对维
持机体的生理姿势 • Ⅱ型纤维易疲劳,抗阻力作用强,对完成
发作频次);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诊断;体 能、功能、性别和年龄特征、治疗史。
.
4
脊柱的解剖
.
5
脊柱的解剖
.
6
脊柱的解剖
• 柱的概念:前柱—椎体、椎间盘、韧带; 后柱—椎弓、小关节、韧带
• 三关节复合体:椎间盘、小关节
.
7
腰椎运动示意图
•
.
8
脊柱的功能
• 负荷与运动——活动受限 • 保护神经——神经损害 • 躯体平衡——畸形:侧凸、后凸
.
16
腰痛的来源
• 原因众多,最主要是脊柱退变
• 具有神经支配的结构,有害的、机械的或 化学的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发作
• 椎间盘、小关节和骶髂关节是主要的疼痛 潜在来源(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来源及 牵涉痛、非器质性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 躯体症状化)
• 前三者发生率各占39%、15%、13%
.
17
1.年龄 2. 过度负荷 3.不良体位 4.慢性劳损 5.暴力、外伤 6.慢性炎症 7.先天因素 8.其他
.
26
椎间盘源性疼痛(盘源性腰痛) Discogenic Pain
• 椎间盘解剖结构、功能和神经支配的认识, 在下腰痛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 常继发于明显的创伤 • 主诉下腰正中深在的疼痛,休息缓解、活
• 强直性脊柱炎、致密性骨炎
.
39
四、肌肉及韧带源性的腰痛
• 脊柱的动态稳定结构,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 I型纤维持久耐疲劳,抗重力作用强,对维
持机体的生理姿势 • Ⅱ型纤维易疲劳,抗阻力作用强,对完成
发作频次);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诊断;体 能、功能、性别和年龄特征、治疗史。
.
4
脊柱的解剖
.
5
脊柱的解剖
.
6
脊柱的解剖
• 柱的概念:前柱—椎体、椎间盘、韧带; 后柱—椎弓、小关节、韧带
• 三关节复合体:椎间盘、小关节
.
7
腰椎运动示意图
•
.
8
脊柱的功能
• 负荷与运动——活动受限 • 保护神经——神经损害 • 躯体平衡——畸形:侧凸、后凸
.
16
腰痛的来源
• 原因众多,最主要是脊柱退变
• 具有神经支配的结构,有害的、机械的或 化学的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发作
• 椎间盘、小关节和骶髂关节是主要的疼痛 潜在来源(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来源及 牵涉痛、非器质性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 躯体症状化)
• 前三者发生率各占39%、15%、13%
.
17
1.年龄 2. 过度负荷 3.不良体位 4.慢性劳损 5.暴力、外伤 6.慢性炎症 7.先天因素 8.其他
.
26
椎间盘源性疼痛(盘源性腰痛) Discogenic Pain
• 椎间盘解剖结构、功能和神经支配的认识, 在下腰痛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 常继发于明显的创伤 • 主诉下腰正中深在的疼痛,休息缓解、活
下腰痛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超声波疗法 腰痛体操(保持良好肢 位的训练) 腰围
慢性腰痛
• 原因:
1.慢性韧带紧张症 2.急性韧带紧张症或棘间韧带紧张症 3.腰椎滑脱症
4.椎间盘突出
5.先天性腰骶部畸形 6.脊椎峡部裂 7.腰椎棘间关节形成
8.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9.腰骶角异常和腰椎前弯增大 10.隐性骶椎裂 11.骶髂关节的变形性关节炎及松弛症
•
•
•
引起腰痛的主要疾患
腰椎间盘突出 胸腰椎移行部锥体骨折和其后的腰痛 急性腰扭伤 老年性腰痛 椎间盘狭窄 原因不明的慢性腰痛症
评价
• ROM • MMT • ADL • 腰痛试验
腰痛试验
前屈耐受时间
举重的反复次数
指尖与足尖距离
腰痛试验
屈曲旋转所需时间
屈膝前屈位耐受时间
减少腰椎前弯的姿势安静休息 做体力恢复的训练 骨盆牵引疗法 腰痛体操,保持减少腰椎前弯的姿势训练 温热疗法 穿腰围
减少腰椎前弯的姿势安静休息
泡沫垫使髋、膝关节保 持90度屈曲
躯干屈曲20度 骨盆屈曲30度
体力恢复的训练
体力恢复的训练
腰痛体操1
伸展腰椎纵 韧带和肌肉
腰痛体操1
腰痛体操2
强化腹肌和臀肌减少骨盆倾斜
因此疼痛缓解
评价方法
• 问诊 • 视诊 • 运动检查 • 触诊
视诊方法
a.左腰、臀部疼痛,由于 腰椎右侧屈、右骨盆上提、 左髋关节轻度屈曲 b.与疼痛有关的肌肉:左 侧多裂肌、最长肌、髂腰
肌、臀中肌后部纤维、臀
大肌骶尾部韧带起始部。
疼痛抑制体位
触诊方法
将两拇指重叠,垂直压迫深层骨面。a.L5、S1深层肌(多 裂肌)的触诊。b.L5椎弓及关节突的触诊
慢性腰痛
• 原因:
1.慢性韧带紧张症 2.急性韧带紧张症或棘间韧带紧张症 3.腰椎滑脱症
4.椎间盘突出
5.先天性腰骶部畸形 6.脊椎峡部裂 7.腰椎棘间关节形成
8.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9.腰骶角异常和腰椎前弯增大 10.隐性骶椎裂 11.骶髂关节的变形性关节炎及松弛症
•
•
•
引起腰痛的主要疾患
腰椎间盘突出 胸腰椎移行部锥体骨折和其后的腰痛 急性腰扭伤 老年性腰痛 椎间盘狭窄 原因不明的慢性腰痛症
评价
• ROM • MMT • ADL • 腰痛试验
腰痛试验
前屈耐受时间
举重的反复次数
指尖与足尖距离
腰痛试验
屈曲旋转所需时间
屈膝前屈位耐受时间
减少腰椎前弯的姿势安静休息 做体力恢复的训练 骨盆牵引疗法 腰痛体操,保持减少腰椎前弯的姿势训练 温热疗法 穿腰围
减少腰椎前弯的姿势安静休息
泡沫垫使髋、膝关节保 持90度屈曲
躯干屈曲20度 骨盆屈曲30度
体力恢复的训练
体力恢复的训练
腰痛体操1
伸展腰椎纵 韧带和肌肉
腰痛体操1
腰痛体操2
强化腹肌和臀肌减少骨盆倾斜
因此疼痛缓解
评价方法
• 问诊 • 视诊 • 运动检查 • 触诊
视诊方法
a.左腰、臀部疼痛,由于 腰椎右侧屈、右骨盆上提、 左髋关节轻度屈曲 b.与疼痛有关的肌肉:左 侧多裂肌、最长肌、髂腰
肌、臀中肌后部纤维、臀
大肌骶尾部韧带起始部。
疼痛抑制体位
触诊方法
将两拇指重叠,垂直压迫深层骨面。a.L5、S1深层肌(多 裂肌)的触诊。b.L5椎弓及关节突的触诊
(医学PPT课件)下腰痛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退变性下腰痛
5 慢性炎症
6炎症先性天下因素腰:痛腰骶隐裂 7损 其它
5
退变性下腰痛
腰椎肥大性(增生性)脊椎炎 下腰椎失稳症 腰椎间盘突(脱)出症
6
腰椎肥大性(增生性)脊椎炎
退变性下腰痛
因腰椎退行性改变、或以退行病变为主、 引起腰椎骨与关节广泛性增生性变,并继 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7
临床特点
年龄 •90%以上为超过
•有少数病例(约5%以上) 自觉肢体发冷、发凉,此 主要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 经纤维受刺激之故
40
临床症状
1.腰痛 2.下肢放射痛 3.肢体麻木 4.肢体冷感
5.间歇性跛行 6.肌肉麻痹 7.马尾神经症状
41
体征 步态
一般体征
•患者可出现跛行
42
体征 步态
腰椎曲 度改变
一般体征
•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 或前凸减少
15
治疗
目的
停止或减缓病变发展 缓解症状 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16
(1) 热 疗
磁振热
微波
蜡疗
17
(2) 增强肌力
18
(3) 干扰电
19
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仪
产品特性: 豪华推车,精美外观,实用,大气。 真彩触摸屏显示,清晰、直接、触手可调,界面设置 更具人性化。 全电脑控制,独立双通道输出,内设治疗处方,治疗 方便高效。 一路二维干扰电输出,一路三维干扰电输出,可针对 不同病症,自由选取。 标配新型吸附电极,干扰电治疗的同时,兼具拔罐的 效果。
惧站立、喜依托 2 根性刺激症状 3 拒负重 4
•以站立过久后更为明显
•椎节松动使脊神经根易受牵拉而 出现根性症状 •平卧后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下腰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ppt课件
11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椎间盘的物理变化如脱出一方面是因为腰椎运动环节承受了较高的旋转负荷所致腰椎段运动环节的组织在全身51hz自振动频率运动中有最大的受伤可能性许多交通工具的工作频率都接近于人体自振动频率因此汽车司乘人员最易患腰背损伤疾病椎间盘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使神经末梢敏感的介质的释放和神经血管向退变椎间盘内生椎间盘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引发了椎体椎间关节脊柱韧带及肌肉的受力和排列的改变小关节突的生物力学特点及不稳定因素腰椎段起作用的每一块肌肉都是附着于运动环节后部组件的某处
.
20
骨科护士----高危人群
骨科护士下腰痛趋于年轻化:25±5.5岁 VS35~55岁(普通人群);
.
21
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 职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生活嗜好)
.
22
年龄因素:
(1)据Taimela等的流行率统计:10岁以 下7%,14~16岁18%;
相邻的椎体来稳定脊柱并维持其排列。 椎间盘允许椎骨间相互运动,从而使脊柱
具有柔韧性,同时还可以吸收分布到脊柱上 的纵向载荷和能量,其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这 多种功能。
.
10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椎间盘的物理变化(如脱出)一方面是因为腰 椎运动环节承受了较高的旋转负荷所致
腰椎段运动环节的组织在全身51Hz自振动 频率运动中有最大的受伤可能性
被动骨髂韧带系统; 2·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主动系统; 3·位于肌肉、肌腱和韧带中的各种张力传感
器
.
14
下腰痛大多数发作是与腰部软组织的长期 使用,过疲劳有关。
故强调下腰痛患者的休息尤其是平卧的休 息,这时的椎间盘所受的压力为最小,仍然受 到重视。
.
20
骨科护士----高危人群
骨科护士下腰痛趋于年轻化:25±5.5岁 VS35~55岁(普通人群);
.
21
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 职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生活嗜好)
.
22
年龄因素:
(1)据Taimela等的流行率统计:10岁以 下7%,14~16岁18%;
相邻的椎体来稳定脊柱并维持其排列。 椎间盘允许椎骨间相互运动,从而使脊柱
具有柔韧性,同时还可以吸收分布到脊柱上 的纵向载荷和能量,其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这 多种功能。
.
10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椎间盘的物理变化(如脱出)一方面是因为腰 椎运动环节承受了较高的旋转负荷所致
腰椎段运动环节的组织在全身51Hz自振动 频率运动中有最大的受伤可能性
被动骨髂韧带系统; 2·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主动系统; 3·位于肌肉、肌腱和韧带中的各种张力传感
器
.
14
下腰痛大多数发作是与腰部软组织的长期 使用,过疲劳有关。
故强调下腰痛患者的休息尤其是平卧的休 息,这时的椎间盘所受的压力为最小,仍然受 到重视。
下背痛的康复总结PPT课件
后纵韧带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黄韧带
Ligamenta flava
棘间韧带
Interspinous ligament
前纵韧带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棘上韧带
Supraspinous ligament
(4)腰椎周围的韧带
(1)前纵韧带
5、注射疗法 1.局部痛点封闭骶 裂孔注射。 2.经皮阻滞疗法。
6、腰椎牵引治疗
腰椎牵引可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多采用安 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的慢速多次牵引。 适应证:轻中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可治疗 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退 行性变引起的慢性下背痛。 参数:慢速多次牵引,首次牵引力量不应低于自 身体重的25%,现牵引力量多用自身体重的70%, 牵引式足跟部的床角应垫高15°,腰部可加垫, 直径约10cm,每次20-40min,每日1次,10次 为1疗程。
Lasegue’s Test
Bragard’s Test
“4”字试验
Feber-Patric Test
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将两侧髂棘用力向外 下方挤压,称骨盆分离试验。反之,双手将 两髂骨翼向中心相对挤压,称为骨盆挤压试 验。能诱发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骨盆环骨折。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指坐骨神经自骶丛分 开后到达臀部大粗隆后窝处之前所行经的骨 纤维管道,因管道周围的病变造成坐骨神经 嵌压,常见于臀部外伤、慢性劳损及长期在 寒冷与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者。
梨状肌综合征系坐骨神经在肌纤维管道走行中 受外来物嵌压所致,主要原因是梨状肌劳损、 受凉出现痉挛、增生、变性、纤维粘连,导 致坐骨神经受压迫引起的症状。有人曾报道 梨状肌出口狭窄可由梨状肌以外的因素引起 如肿瘤、血管变异等。
腰痛康复 ppt课件
12
(一)传统体育康复法
1、气功 2、太极拳、八段锦 3、腰痛康复体操:适合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者的康复。
13
针灸推拿康复法
1、针灸 针灸通过疏通经络气血,对于缓解 疼痛有较好的效果,取穴以局部和远端相结合,
取殷门、委中、太溪、肾俞、腰阳关、环跳等。 如压痛点明显,可加该点阿是穴。
强刺激,嘱患者活动腰部。 理疗 体疗
19
饮食康复法
药膳:田七鸡、参归鳝汤、羊肉煲杜仲羊肾黑豆杜仲汤、 杜仲龟肉汤、胡椒根炖蛇、附子猪肚汤、杜仲狗脊炖蛇
药膳:羊骨舒筋汤、羊骨粥、猪腰粥、羊肉煲杜仲、羊肾 黑豆杜仲汤、杜仲龟肉汤、附子猪肚汤、防己桑枝粥、千 斤拔粉葛煲猪脊骨、老桑枝煲鸡、
20
药物康复法
虚标实证。
6
康复指征
(1)腰痛已排除,内脏病变和脊椎结核、脊椎类风湿性 关节炎、肿瘤等病,日久不愈,时重时轻,行走、坐、卧 均有一定的行动障碍。
(2)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或麻醉牵引后腰部仍有疼痛感 或活动障碍。
(3)腰部反复扭伤或经常酸痛不适,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7
(一)辨证要点
1、 辨腰痛原因 2、 辨邪正虚实:本病多属本虚标实。
推拿按摩
30
理疗 中药 体疗 药膳:田七鸡、参归鳝汤、羊肉煲杜仲羊肾黑豆杜仲汤、
杜仲龟肉汤、胡椒根炖蛇、附子猪肚汤、杜仲狗脊炖蛇
31
调护
1、防止风寒湿邪 2、养成正确站坐姿势,经常变换体位 3、卧硬板床 4、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必要时用腰围
1
腰痛
概述 病因病机 康复指征 辨证 康复治疗 注意事项 病案分析 现代研究进展
2
概述
腰痛又称为“腰脊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 主证的临床常见病证。
(一)传统体育康复法
1、气功 2、太极拳、八段锦 3、腰痛康复体操:适合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者的康复。
13
针灸推拿康复法
1、针灸 针灸通过疏通经络气血,对于缓解 疼痛有较好的效果,取穴以局部和远端相结合,
取殷门、委中、太溪、肾俞、腰阳关、环跳等。 如压痛点明显,可加该点阿是穴。
强刺激,嘱患者活动腰部。 理疗 体疗
19
饮食康复法
药膳:田七鸡、参归鳝汤、羊肉煲杜仲羊肾黑豆杜仲汤、 杜仲龟肉汤、胡椒根炖蛇、附子猪肚汤、杜仲狗脊炖蛇
药膳:羊骨舒筋汤、羊骨粥、猪腰粥、羊肉煲杜仲、羊肾 黑豆杜仲汤、杜仲龟肉汤、附子猪肚汤、防己桑枝粥、千 斤拔粉葛煲猪脊骨、老桑枝煲鸡、
20
药物康复法
虚标实证。
6
康复指征
(1)腰痛已排除,内脏病变和脊椎结核、脊椎类风湿性 关节炎、肿瘤等病,日久不愈,时重时轻,行走、坐、卧 均有一定的行动障碍。
(2)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或麻醉牵引后腰部仍有疼痛感 或活动障碍。
(3)腰部反复扭伤或经常酸痛不适,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7
(一)辨证要点
1、 辨腰痛原因 2、 辨邪正虚实:本病多属本虚标实。
推拿按摩
30
理疗 中药 体疗 药膳:田七鸡、参归鳝汤、羊肉煲杜仲羊肾黑豆杜仲汤、
杜仲龟肉汤、胡椒根炖蛇、附子猪肚汤、杜仲狗脊炖蛇
31
调护
1、防止风寒湿邪 2、养成正确站坐姿势,经常变换体位 3、卧硬板床 4、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必要时用腰围
1
腰痛
概述 病因病机 康复指征 辨证 康复治疗 注意事项 病案分析 现代研究进展
2
概述
腰痛又称为“腰脊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 主证的临床常见病证。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 腰椎在通常坐姿时,如站立位和坐位
的静负荷,或有外加负荷条件,如上举过 程中腰椎的静负荷情况。
动力学 腰椎在行走,普通负重运动时腰背
部和腹部肌肉的动力负荷。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
脊柱在站立时的负荷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
▪ 脊柱在站立位,坐位和躺着时的相对负荷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
▪ 1.腰椎与骨盆 ▪ 2.腰椎与四肢 ▪ 3.脊柱变形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腰椎骨盆平衡原理 核心肌群:
骨盆上侧拮抗肌有竖 棘肌和腹直肌,腰方 肌和腰大肌
骨盆下侧拮抗肌有股 直肌、股外侧肌、股 内侧肌和腘绳肌腱
同时骨盆同侧上方和 下方形成拮抗肌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脊柱变形
脊柱前凸
▪ 常见于颈椎和腰椎前凸增 大
▪ 原因:畸形、腹肌松弛合 并屈髋肌和腰椎伸肌紧张 或挛缩、大腹便便(体重 过大或怀孕)、胸椎过度 后凸导致代偿性腰椎前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穿时 髦高跟鞋、脊柱滑脱等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脊柱变形
脊柱后凸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 骨盆前倾的肌肉 屈髋肌:髂腰肌、股直肌 脊柱伸肌:骶棘肌
骨盆后倾的肌肉 腹肌:腹直肌 伸髋肌:腘绳肌、臀大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四肢
下肢主要是股关节和 膝关节的问题 ▪ 1、股关节容易引起长 ▪ 短腿的出现,导致骨 ▪ 盆倾斜,进而出现脊 ▪ 柱代偿性变化 ▪ 2、膝关节、O、X型腿 ▪ 容易导致下肢关节不 ▪ 稳定,进而出现骨盆 ▪ 脊柱等问题
腰痛运动疗法PPT课件
GPR包括一系列主动动作,肌肉牵拉和拮抗 肌的收缩训练。这些动作需要患者主动参与,每 个动作坚持15到20分钟,每次主要进行2或者3个 动作,动作设计要考虑患者的疼痛和年龄等因素。
6
GPR
患者仰卧位,然后上肢外展30°,髋 屈曲内收外旋,足部相碰。此时可 以进行颈部的牵引来降低腰部的张 力,治疗师通过用口令和手部的操 作来使患者维持姿势,并纠正,目 的是优化整个牵伸动作。
主要适用于部分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
等速腰部伸展训练
每周2次或者更多次的训练 量是有效的,每周最少一次 的训练就可以增强患者的腰 部伸展的肌力,每周两次可 以有效的减轻疼痛。
15
瑜伽
✓ 在一些瑜伽教学者和病人的研究实践中,探索到一些瑜伽的模式可以 改善腰痛及腰背功能紊乱。瑜伽,对腰痛患者损伤少,呼吸训练可以 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感觉和感知从而减轻损伤。
8
GPR
✓ Francesca Bonetti等对部分患者进行GRP 训练3-6个月后发现,GPR对患者的稳定性 和疼痛的敏感性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用这三个动作训练,短期和中期随访的结果 都是较好的。
9
运动控制训练(Motor control exercise)
✓ 基本的生物学原理是基于腰痛病人的脊柱稳定性 及控制能力的改变。
20
No Image
2021/5/17
.
21
✓ Norris认为,腹直肌是是最重要的躯干屈肌,腹横肌和多裂肌的训练 是腰部生物力学稳定性训练的基础,可以很好的减轻负荷,缓解疼痛。
✓ 刘邦中等在对多裂肌在脊柱突然失衡时所起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当脊 柱突然失去平衡和稳定性时,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 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6
GPR
患者仰卧位,然后上肢外展30°,髋 屈曲内收外旋,足部相碰。此时可 以进行颈部的牵引来降低腰部的张 力,治疗师通过用口令和手部的操 作来使患者维持姿势,并纠正,目 的是优化整个牵伸动作。
主要适用于部分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
等速腰部伸展训练
每周2次或者更多次的训练 量是有效的,每周最少一次 的训练就可以增强患者的腰 部伸展的肌力,每周两次可 以有效的减轻疼痛。
15
瑜伽
✓ 在一些瑜伽教学者和病人的研究实践中,探索到一些瑜伽的模式可以 改善腰痛及腰背功能紊乱。瑜伽,对腰痛患者损伤少,呼吸训练可以 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感觉和感知从而减轻损伤。
8
GPR
✓ Francesca Bonetti等对部分患者进行GRP 训练3-6个月后发现,GPR对患者的稳定性 和疼痛的敏感性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用这三个动作训练,短期和中期随访的结果 都是较好的。
9
运动控制训练(Motor control exercise)
✓ 基本的生物学原理是基于腰痛病人的脊柱稳定性 及控制能力的改变。
20
No Image
2021/5/17
.
21
✓ Norris认为,腹直肌是是最重要的躯干屈肌,腹横肌和多裂肌的训练 是腰部生物力学稳定性训练的基础,可以很好的减轻负荷,缓解疼痛。
✓ 刘邦中等在对多裂肌在脊柱突然失衡时所起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当脊 柱突然失去平衡和稳定性时,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 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背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4
(三)下背痛的病因
先天性疾患: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骨关节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 病毒感染以及腰骶部移行椎等;
炎症性疾患: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化 脓性关节炎等;
肿瘤性疾患:腰椎转移瘤、椎管内肿瘤等;
内脏疾患:肾脏疾病、输尿管结石、盆腔炎 等;
其它:情绪、压力等心理因素。
精选ppt课件
20
4、 腰部脊柱韧带 腰部脊柱韧带主要有前 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及脊柱和骨盆间的 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在腰部最为发 达,在腰部伸屈运动中起到很大作用。
精选ppt课件
21
精选ppt课件
22
精选ppt课件
23
精选ppt课件
24
(三)椎管、脊髓及马尾神经特点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二)腰椎骨间的连结特点
连接结构: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 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关节 突关节。 1. 腰椎间盘解剖特点 腰椎间盘有5个, 即L1~2、L2~3、L3~4、L4~5、 L5~S1。
精选ppt课件
18
2、腰椎间盘组成 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
精选ppt课件
45
[工作过程]
一、康复评定
根据患者发病史、症状、体征、 特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 者功能评定结果,综合评定患者患病 性质、功能障碍范围与程度,初步分 析其预后转归。
精选ppt课件
46
(一)症状
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 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作扭腰动作 过程中发作。
腰痛的康复PPT课件
第6页/共49页
指间盘主要由纤维环、髓核、透 明软骨终板构成。纤维环由坚韧 的纤维组织环绕而成;髓核呈半 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 和胶原纤维组成;透明软骨终板 是椎体的上下软骨面,构成椎体 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
椎间盘通过固定相邻的椎体稳定 脊柱并维持其排列,允许椎骨间 的运动,同时吸收加载到脊柱上 的载荷和能量。
第17页/共49页
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
第18页/共49页
影像学检查
•
腰椎平片
1. 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腰椎侧弯、椎体偏歪、生理前凸减小、消失、腰骶角变小;
2. 椎体外形的改变;
3. 椎间隙的改变;
第19页/共49页
George`s line
第20页/共49页
•
CT
1. 突出物征象、突出的椎间盘超出椎体边缘;
• 神经源性(nerogenic etiology)
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突出,神 经根受损,出现涉及下肢的放 射痛;
第15页/共49页
怀疑椎间盘突出
• 开始一定要筛查髋关节, 因为髋关节的骨关节炎 和椎间盘突出常易于混 淆。
1. 在髋关节屈曲90度时, 最大范围旋转关节,若 髋关节没有疼痛,通常 可以排除骨关节炎。
• 增加侧隐窝的容积; • 松解神经根粘连; • 使突出物在三维空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位变形,增加了神经根、硬膜囊的相对空间,达到了治疗目的。
第25页/共49页
3.适应症 4.禁忌症 —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椎弓崩裂、重度骨
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5.不良反应
第35页/共49页
正确坐姿
指间盘主要由纤维环、髓核、透 明软骨终板构成。纤维环由坚韧 的纤维组织环绕而成;髓核呈半 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 和胶原纤维组成;透明软骨终板 是椎体的上下软骨面,构成椎体 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
椎间盘通过固定相邻的椎体稳定 脊柱并维持其排列,允许椎骨间 的运动,同时吸收加载到脊柱上 的载荷和能量。
第17页/共49页
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
第18页/共49页
影像学检查
•
腰椎平片
1. 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腰椎侧弯、椎体偏歪、生理前凸减小、消失、腰骶角变小;
2. 椎体外形的改变;
3. 椎间隙的改变;
第19页/共49页
George`s line
第20页/共49页
•
CT
1. 突出物征象、突出的椎间盘超出椎体边缘;
• 神经源性(nerogenic etiology)
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突出,神 经根受损,出现涉及下肢的放 射痛;
第15页/共49页
怀疑椎间盘突出
• 开始一定要筛查髋关节, 因为髋关节的骨关节炎 和椎间盘突出常易于混 淆。
1. 在髋关节屈曲90度时, 最大范围旋转关节,若 髋关节没有疼痛,通常 可以排除骨关节炎。
• 增加侧隐窝的容积; • 松解神经根粘连; • 使突出物在三维空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位变形,增加了神经根、硬膜囊的相对空间,达到了治疗目的。
第25页/共49页
3.适应症 4.禁忌症 —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椎弓崩裂、重度骨
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5.不良反应
第35页/共49页
正确坐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脊柱运动学——肌肉
稳定肌与运动肌 ▪ Rood(1972)根据功能的不同,将背部肌肉区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 ▪ 稳定肌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通过离心收缩控
制锥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 运动肌一般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通过向心收缩控制
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
局部肌肉(Local)与全局肌肉(Global) ▪ Bergmark(1989)还根据肌肉解剖位置的差异,将背部肌肉分为局部肌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 分析及康复训练 (ppt)
(优选)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 及康复训练
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解剖
▪ 33 个椎体
▪ 5 个节段
▪ 颈椎(7) 胸椎(12) 腰椎(5) 骶椎(5) 尾椎(4)
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稳定系统
脊柱的稳定系统
Control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主导的运动控制: 通过精密的神经回路来控制主动 系统肌肉收缩时间,顺序,强度 等,来维持腰椎的运动和稳定。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 腰椎在通常坐姿时,如站立位和坐位
的静负荷,或有外加负荷条件,如上举过 程中腰椎的静负荷情况。
动力学 腰椎在行走,普通负重运动时腰背
部和腹部肌肉的动力负荷。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
脊柱在站立时的负荷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
▪ 脊柱在站立位,坐位和躺着时的相对负荷
肉和全局肌肉 ▪ 局部肌肉通常均起源于脊椎,它们的活动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
的机械稳定性; ▪ 全局肌肉一般连接胸廓和骨盆,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量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
脊柱的负荷主要为体重,肌 肉收缩力,韧带产生的预应力和来自体外 的负荷。试验中,通过对椎间盘内压力的 测定、脊柱肌肉肌电图的测定等方法均可 获得静止或者动态状态下,不同节段椎间 盘上负荷大小的相关信息。该信息对于我 们在康复训练中,训练动作的设计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Passive
system
由骨骼,韧带,筋 膜等提供支撑,包 括椎体,椎间盘, 小关节和韧带。
active system
通过肌肉组织的收缩 来维持腰椎的动作和 稳定
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 段
运动节段是脊柱基本功能单位,是脊柱的最小单元,但是 却体现出整个脊柱所具有的生物力学特点。
▪ 不良体征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骨盆倾斜角 ▪ 髂后上棘与耻骨联 合连线与水平线之 间的夹角 ▪ 髂后上棘应比髂前 上棘略高 ▪ 角度增大骨盆前倾, ▪ 角度减小骨盆后倾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骨盆倾斜对脊柱的影响
▪ 骨盆前倾时脊柱后伸,髋 关节屈曲 ▪ 骨盆后倾时脊柱前屈,髋 关节伸展
一个运动节段包括相邻两个椎体、椎间盘、关节囊包裹的 小关节和相连的韧带。尽管脊柱的肌肉不包括在运动节段内, 但它们对运动节段功能的发挥致关重要。
运动节段,前面观
运动节段,后面观
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段
▪ 脊柱的各个运动节段通过以下机制彼此连接起来:
• 运动轴:椎间盘及小关节;围绕它们 的轴可作旋转运动。 • 杠杆:椎体和其上的骨性突起;是致 动体的附着点。 • 致动体:指与运动节段接触的前方和 后方的肌肉,是脊柱功能单位的运动控 制结构。 • 限制体:运动节段的韧带,用以维持 脊柱的稳定,将运动节段的活动限制在 正常范围。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动力学
▪ 步行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动力学
▪ 运动锻炼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动力学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腰椎的机械稳定性
腰椎机械稳定性的维持可通过 不同方式:腹内压(IAP),躯 干肌群的协同收缩,体外支撑物, 或者外科手术。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腰椎的机械稳定性
▪ 腹内压
三.脊柱的运动力学——腰椎的机械稳定性
▪ 躯干肌肉的协同作用
四.下腰痛的检查&评估
病史 视诊:体型?步态?表情姿势?全脊柱形态? 体格检查: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腰椎的等长抵抗运动 周围关节的筛查 功能评估 特殊检查 常见不稳定检查 触诊 影像学检查
四.下腰痛的检查&评估
评估常用量表:
▪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 Roland-Morris 功能障碍问卷(RDQ) ▪ Million视觉模拟评分(MVAS) ▪ 下腰痛结果评分(LBOS) ▪ 临床腰痛问卷(CBPQ) ▪ 下腰痛分级评分(LBPRS) ▪ 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QBPDS) ▪ Waddell功能障碍指数(WDI) ▪ 腰椎问卷(LSQ) ▪ 日常活动恢复评分(RADL)等
减少约30%;,但是由于耦合运动的增加,脊柱的轴向旋转功能 仍可保持正常的运动范围。(McCill et al,1999).
★脊柱的运动范围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男性脊柱屈曲
和后伸的运动幅度较大,而女性脊柱侧屈的运动幅度较大。 (Biering Sorensen,1984)
★胸椎和腰椎运动度减少时主要通过颈椎及髋部的运动来代偿。
二.脊柱运动学——脊柱的节段运 动
▪
▪
脊柱不同节段在不同运动类型时的运动范围示意图
▪
white & panjabi (1978)
二.脊柱运动学——脊柱的功能运 动
由于脊柱运动的复杂性,因此临床上无法单独测量单个运动节段 的运动范围,但可得到整个脊柱的大体运动范围。
★脊柱的运动范围与年龄密切相关:老年人前屈和侧屈的运动范围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 骨盆前倾的肌肉 屈髋肌:髂腰肌、股直肌 脊柱伸肌:骶棘肌
骨盆后倾的肌肉 腹肌:腹直肌 伸髋肌:腘绳肌、臀大
五.常见下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四肢
下肢主要是股关节和 膝关节的问题 ▪ 1、股关节容易引起长 ▪ 短腿的出现,导致骨 ▪ 盆倾斜,进而出现脊 ▪ 柱代偿性变化 ▪ 2、膝关节、O、X型腿 ▪ 容易导致下肢关节不 ▪ 稳定,进而出现骨盆 ▪ 脊柱等问题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
▪ 1.腰椎与骨盆 ▪ 2.腰椎与四肢 ▪ 3.脊柱变形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
腰椎骨盆平衡原理 核心肌群:
骨盆上侧拮抗肌有竖 棘肌和腹直肌,腰方 肌和腰大肌
骨盆下侧拮抗肌有股 直肌、股外侧肌、股 内侧肌和腘绳肌腱
同时骨盆同侧上方和 下方形成拮抗肌
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