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策略

合集下载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论文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论文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68-02研究发现,具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项分化潜能,可以向肝细胞分化,能在体外自我增殖,并可以定向分化为内、中、外3 个胚层来源的多种细胞,如骨、软骨、脂肪、神经及类肝细胞等,有望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

脐带来源广泛,无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

如果能够利用易于获得的mscs在体内外定向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则可做为肝细胞移植的一个主要来源。

不过脐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很少,如何分离纯化?如何使其较长时间保持干细胞特性?如何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据研究表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壁生长,而体外培养的贴壁细胞是一个异质细胞群,可能含有多种细胞成分。

一般呈现类纤维细胞形态,并可分裂增生,且同时具有间皮细胞标志的贴壁细胞,如cd44+ 细胞,可以初步判断为是mscs。

之前,报道hucmscs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直接贴壁法分离获得,并可冷冻保存;复苏后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的联合诱导下,能定向分化为表达ck8&18,并合成白蛋白和糖原的类肝细胞,类肝细胞可能具有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

脐血中存在mscs, ucbmsc 形态与mscs相似,倍增时间为48 h ,传代后形态基本无变化; ucbms c 不表达cd34及cd45,强表达cd44及cd166 ,与mscs的表面抗原特性一致,是脐血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群处于未分化状态的非定向干祖细胞。

本研究先通过对hucmscs 的体外培养,对hucmscs进行纯化、扩增和鉴定;初步掌握hucmscs分离、培养及冻存的技术和方法,探索有效诱导hucmscs 分化为肝前体细胞的途径;然后,将诱导和未诱导的hucmscs在体外与人肝星状细胞(hsc)共培养,为下一步研究其在体内通过不同途径移植到肝纤维化鼠体内,以观察其对肝功能的修复情况及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奠定基础。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子宫内膜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子宫内膜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子宫内膜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王小红;林纯珍;王志君;葛爱娟;范晶晶;乐瑶【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21)14【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子宫内膜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要求终止妊娠行经阴道型超声引导下全身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常规抗炎,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口服;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宫腔注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血流情况,阴道出血天数和内膜呈三线征情况,下次月经复潮时间和复潮后经期时间,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间充质干细胞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为(6.64±0.89)、(9.46±1.03)mm,明显优于对照组[(4.82±0.76)、(7.93±1.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16±0.31、1.06±0.27和0.59±0.08、0.62±0.0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9±0.57、1.98±0.29和0.93±0.12、0.8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间充质干细胞组中出血≤7 d、内膜三线征患者占比65.00%、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间充质干细胞组中复潮时间和复潮后经期时间为(34.61±5.09)、(5.19±1.27)d,明显短于对照组[(38.13±6.35)、(7.36±1.9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0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领域
医学研究
01
02
03
细胞分化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 向分化能力,可以用于研 究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
药物筛选
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 行药物筛选,可以更准确 地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效 果和安全性。
疾病模型建立
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 以建立各种疾病模型,为 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 力工具。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 ,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 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 茨海默病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0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不断优化,使得细胞产量和活性得到提高。
透明度与公开性
加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 和误导。
应对争议与挑战
积极应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 用中出现的争议和挑战,促进科技健 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前景
1 2 3
高效分离与扩增技术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的分离和扩增技术将更加高效,提高细胞产量 和纯度,降低成本。
性得到验证。
针对特定疾病的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为临床应
用提供更多选择。
技术创新与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的引入,使得脐 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改造成 为可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定制 化解决方案。
微载体、微囊泡等新型细胞培 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脐带间 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效率和 活性。
开发出新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载体和注射方法,降低治疗 难度,提高治疗效果。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 0 0例 ,将 其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 ,各 5 0例。对 照组给 予常规 药物治疗 ,同时予 以康 复训 练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脐带 血问充质 干细胞治 疗。按 照 美国 国立卫 生院神 经功能缺 损评分 ( N I H S S ) 和简式 F u g l —M e y e r 运功功能 ( F MA ) 评分评 价治疗前 ,治疗后 1 、2 、3个 月时两组 患者 的神 经功能缺损情 况。结果

2 8・
P J C C P V D J a n u a r y 2 0 1 4 ,V o l ,2 2 N 0 . J

论胞 治疗 脑 梗 死 的 I 临床 疗 效 研 究
冯 臭 ,田国萍 ,李 莉 ,周 进
【 摘要 】 目的 观察人脐 带血间充质 干细胞治疗脑梗死 的临床 疗效。方 法 选取 我 院 2 0 1 0年 9月 —2 0 l 3年 2
F E N G Y a h ,T I A N
1 1 0 0 41 ,C h i n a
一p i n g ,1 J L i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 o S h e n y a n g ,S h e n y a n g
治 疗前 、治 疗后 1个 月、 治 疗后 2个 月 ,两 组 患 者 N H I S S 评 分和 F MA评 分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治疗后 3个 月,治疗组 N H I S S评分低于对照组,F M A评分 高于对照组 ( P< 0 . 0 5 ) 。 治疗组有 1 例 患者 出现低热反 应, 余未发现其他不 良反应。结论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恤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恤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南我 院实 验 室 完 成 ,流 式 细 胞 仪 检 测 细 胞 表 而标 志 C 4 [ 、 D 4I性 : ] C 15阳性 、 T — R D0 H D A
量( 5×1 ) 0个 。
。 植 前 川 台 盼蓝 染 包 汁数 活 细 胞 数 移
1 . 手 术 方 法 十 细 胞 移 植 术 前 患 者 知 情 同 意 。对 于基 底节 .2 2 或 皮 层 下 脑 出血 患 者 , 脯 内血 肿 清 除 术 。对 术 前 已 腑 疝 的 患 行 者 , 去 骨 瓣 减 压 。 然 后 术 中在 血 肿 腔 内 预 留置 硅 胶 导 管 ( 择 行 选
标 准 差 表 示 , 用 t 验 , 数 资 料 用 x: 验 , <00 采 检 计 俭 P .5为 差 异
有 统 汁学 意 义 。
利 1 , 5例 一侧肢体肌力 0~2 级伴肌张力增高 1 , 8例 昏迷 2例 。
12 治 疗 方 法 .
2 结果
21 随访 主 要 观 察 指 标 变化 .
本组病例 随访结果显示 :干细 胞脑内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 伤是有效 的 , 以语言 的改善和肌张力的降低最为 明显 , 病人年龄
越 小 治 疗 效 果 越 明显 。脑 内 神经 元 种 类 繁 多且 功能 极 为 复 杂 , 脐
整个完整句子 ,有 1 6例偏瘫患者 干细胞移植后肌 力提高 1 ~2 级。 例术前植物生存的患者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意识状态无改善。 1 见
【 Abs r c l Ob e tv T b ev h mbl a c r eie sn h ma tm c l rn pa tt n fr te t ame to e u le f t a t j cie o o sre te u icl od d r d mee e y lse el a s lnai h r t n fsq ea o i v t o o e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_纯化及培养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_纯化及培养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陈 镭1,惠国桢2,栾文忠1,苗宗宁3,王 玲3,陆 华3,吴智远2,芦 奕2(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 2.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19;3.苏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6)摘 要:目的 研究脐带血(HUCB)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M S C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条件,探究其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的可行性。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 esen cult T M 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 SCs 表面抗原。

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并表达M SCs 相关的抗原(CD 29、CD 44、CD 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 34、CD 45),这与源于骨髓的M SCs 一致。

结论 脐带血来源的M SCs 能在体外培养、扩增,而用于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

关键词: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中图分类号:R 329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353(2004)01 0012 03TH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CULTURE OF HUCA MSCsCHEN Lei,HUI Guo zen,RUAN Wen zong,MIAO Zong ning,WANG Ling,LU HUA,W U Zhi yuan,LU Li(1.T ianj in M edical Univer sity ,T ianj in,300070;2.Cell Dep ar tment,T hir d H osp ital of W ux i ,W ux i ,Jiangsu ,2140001;3.Dep ar tment of Neurosur gery ,First A f f iliated H osp ital of Suz houUniversity ,Suz hou,Jiangsu ,215006)ABSTRAC T Objective:To investig ate the isolation,purification and culture of hum 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mesenchymal stem cells(M SCs)in vitro,and to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M SCs as seed cells in experiment and clinic.Methods:HUCB w ere collected from full term deliveries scheduled for cesarean section,all specimens w as obtained sterilely w ith preservative free heparin,the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 w as isolated by lymphocyte separation medium,and puri fied and culture with M esencult T M medium and acidic environment to produce adherent layer,the surface antig en ex pression of MSC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The UCB 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when set in culture,gave rise to adherent cells,w hich ex hibited either an osteo clast or mesenchym al like phenoty pe,cells w ith the M SCs displayed a fibroblast like morpholog y and ex pressed several MSCs related antigens (CD 29,CD 44,CD 166),but did not ex press haematopoi etic cells antigens(CD 34,CD 45),which w as identical to 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 SCs.C on clusion:M SCs in H UCB can culture and expand in vitro,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MSCs for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needs.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culture in v itro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是胎儿出生时脐带内及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和祖细胞,其主要包含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 mal stem收稿日期:2003-1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132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1170)作者简介:陈镭(1965-),男,天津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脐带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脐带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胚胎干细胞:致瘤性是瓶颈,还未满足安全性旳要求。
间充质干细胞:无致瘤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能够 在体外安全旳扩增到一定数量,能够满足临床应用旳安 全性要求。
脐血干细胞:技术比较成熟,能够满足临床应用旳安全 性要求。
神经干细胞: 无致瘤性、能够在体外安全旳扩增,同步 其特殊旳应用环境确保了其临床应用安全性。
伴随干细胞技术旳逐渐成熟 ,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干 细胞移植旳临床研究。
例如:2023年德国 Dusseldorf大学旳Bodo
随即,类似旳干细胞治疗在全世界迅速开展起 来,虽然仍存在某些争论,但毕竟在应用于临 床、真正治疗人类旳疾病上迈出了崭新旳步伐。
目前普遍以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广泛应用于神 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如 心肌梗死)、血液病、糖尿病以及某些本身免疫 系统疾病等。
潜在旳风险性--有害微生物
• 因为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常用旳方式都要对 干细胞进行一定时间旳培养保存,为确保临 床使用旳人类干细胞旳安全、可靠、严格控 制旳原则化程序操作显得尤为主要
• 原则化程序操作 • 严格微生物检验
问题旳处理
• 对于异源性有害基因旳导入问题,因为其主 要针对核移植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所以 尚不构成干细胞技术应用旳主要风险。
• 对于外界有害微生物旳带入问题能够经过原 则化操作程序以及质控程序予以处理。
• 然而,干细胞旳致瘤性、免疫排斥可能性以 及细胞在体外培养后旳遗传稳定性问题是由 干细胞本身旳特征决定旳。干细胞旳种类不 同,以上风险性旳体现也各不相同
• 问题:是不是目前全部干细胞均合用与临床 治疗?
五、几种干细胞安全性比较
脐带血干细胞的临床 应用
一、干细胞旳基本概念
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一、引言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特性以及易于体外培养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

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MSCs 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要确保其在临床研究中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MSCs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价临床研究用MSCs的质量。

二、MSCs的质量评价标准1、细胞的纯度和活性:这是MSCs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纯度是指MSCs中目标细胞的比例,而活性则是指MSCs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

2、细胞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可以检测MSCs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3、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MSCs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因此,评价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细胞的来源和生产过程:MSCs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来自患者的自身MSCs可能比来自捐献者的MSCs更适合用于治疗。

同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的质量等,也会影响MSCs的质量。

三、MSCs质量评价的方法1、细胞形态观察:通过观察MSCs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具有正常的形态学特征。

2、生长曲线测定:通过绘制MSCs的生长曲线,可以评估其增殖能力。

3、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可以确定MSCs 的纯度和活性。

4、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评估MSCs的遗传稳定性。

5、免疫调节特性检测:通过检测MSCs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可以评估其免疫调节特性。

6、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可以确保MSCs的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四、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质量评价是关键环节。

通过对MSCs的纯度、活性、遗传稳定性、免疫调节特性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确保其满足临床研究的需求。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

前持评件耐觅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第43卷第12期2020年12月• 2385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杨 莹,李政楠,王秀娟,李 伟,牟春琳,金 星,徐永胜•天津长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1925摘 要:目的观察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异体总淋巴细胞和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 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方法分离并培养hUC-MSCs 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淋巴细胞为阴性对照,MTT 法检测共 培养(淋巴细胞:hUC-MSCs 为1:0.5、1 : 1、1 : 5、1 : 10) 3 d 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体系中 CD4 CD25 FOXP3\ CD3 CD16* C D56\ CD4 CD45RA CCR7*的细胞比例;ELISA 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 -2、IL-4、IL-10、 Y-干扰素(INF-?)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UC-MSCs 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抑制效果随数量增加而增强;hUC-MSCs 能够显著增加共培养体系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PV0.05),显著 降低CD4*C D45RA'CCR7‘细胞比例(PV0.05),对CD3 CD16 CD56*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hUC-MSCs 能够显著降低IL-2、 IL-4、INF-y 水平,显著增加IL-10的分泌水平(P<0.05)。

结论hUC-MSCs 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收稿日期:2020-09-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YFA0112100);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7ZXXYSY00020)*通信作者:徐永胜 E-mail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 (2020) 12-2385-05DOI : 10.7501/j.issn.l674-6376.2020.12.005Research o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YANG Ying, LI Zhengnan, WANG Xiujuan, LI Wei, MU Chunlin, JIN Xing, XU Yongsheng Ever Union Bio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Tianjin 30192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otal lymphocytes and different lymphocyte subsets, as well as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Methods hUC-MSCs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healthy adult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MT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by after co-culture for 3 days; the proportion of CD4+CD25 FOXP3 ., CD3 CD16 CD56* and CD4 CD45RA CCR7 in the co-culture system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cretion of IL-2, IL-4, IL-10 and INF-y. Results hUC-MSCs could significant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T lymphocytes, and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lymphocytes; the proportion of CD4 CD25 FOXP3 cells in co-culture system was increased by hUC- MSCs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CD4TD45RA +CCR7+ cells showed a downward tendenc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3 CD16 CD56+ cells. hUC-MSCs could reduce the levels of IL-2, IL-4 and INF-y, but increase the secretion level of IL-1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HUC-MSCs had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ymphocytes; immune response; cytokines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属于多能干细 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⑴、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 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 们的关注。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检验规范-讨论版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检验规范-讨论版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规范(讨论稿)前言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SCs, hMSCs)是一类具有一定的自我复制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各组织中,如骨髓、脂肪、皮肤、牙髓、肌腱,以及新生儿附属组织,如脐带、胎盘、羊膜等等组织。

除一定程度的分化潜能外,hMSCs还具有独特的免疫调控和组织再生功能,参与调控异常免疫反应、维护免疫平衡,帮助机体形成有利于病损组织细胞修复或再生的微环境,以促进损伤组织细胞的修复或再生。

hMSCs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决定了其应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症,并使其成为近十年来细胞治疗领域中发展最为广泛、最为迅速的干细胞类型。

过去10年来所积累的大量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组织来源的hMSCs均具有不同程度,针对不同临床适应症的治疗效果。

目前在登记的各种自体或异体组织来源的hMSCs临床适应症类型或疾病亚型已有上百种,其中常见的临床适应症类型包括骨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器官功能衰竭、神经退行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炎性结肠炎、脊髓侧索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然而,无论是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现有的研究结果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所有问题又都不同程度地汇聚到hMSCs的质量问题上。

其中临床前研究所表现的问题是,不同研发者所使用的hMSCs来源、培养体系、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评价技术等存在很大差异,也存在质量评价内容和技术的合理性等问题,因此导致不同研究者间的研究结果很难具有可比性,或结果难以重复,因此也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

而临床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临床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所观察的病例数还很有限,临床研究中细胞质量的标准化和细胞使用的规范性仍存在巨大差异,所有这些尚不足以完全支持hMSCs的安全性和/或疗效。

除此以外,因hMSCs临床前研究还远不够完善,对其临床研究的指导作用还不强,或者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临床研究阶段细胞质量的稳定性研究欠缺,细胞质量评价和受试者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等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它是参与细胞间物质与信息传递的重要一环。

对外泌体的研究兴趣也日益增长,主要集中在疾病诊断和细胞治疗领域。

由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备采集方便、增殖能力强和免疫原性低的优势,其分泌的外泌体常被用于再生医学和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

外泌体,来源:Alxerion Biotech0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由于其来源无伦理学限制,容易获得且增殖速度快,免疫原性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研究中,是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首选。

外泌体,来源:Direct Biologics02外泌体(exosome, EXO)外泌体(exosome, EXO)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00nm的小囊泡,内含来源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与核苷酸等生物分子,在细胞交流间起重要作用。

近期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有效转运mRNA、microRNA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纤维化、提高组织修复潜力等重要生物学功能。

外泌体治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免疫原性比细胞更低,内容物稳定易保存,可通过改变细胞环境调节外泌体功能,易于量产。

但是,应用也有一些难点: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如何向靶细胞递送药物等。

在制备高质量、均匀、大量的外泌体以及优化外泌体储存条件时也存在挑战。

外泌体,来源:Beckman Coulter03脐带MSC-EXO的应用在与MSCs具有相同功能的同时,脐带MSC-EXO还拥有更显著的安全性。

而且采集方便、增殖能力强和免疫原性低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再生医学及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

肾脏疾病研究者发现,脐带MSC-EXO在体外和体内,对抗癌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肾毒性都具有治疗作用。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共3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共3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共3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因其便于获取、高生存率、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干细胞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选择。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UC-MSCs不仅可以促进免疫系统调节,而且还可以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本文就重点探讨了UC-MSCs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一、 UC-MSCs促进B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1. 提供信号分子:UC-MSCs可以分泌多种活性因子和细胞因子,例如,IL-6、IL-8、SCF和SDF1等。

这些信号分子能够通过DC(dendritic cell)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抗体产生。

2. 生长因子释放:UC-MSCs可以同时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包括TGF-β、IL-10、IL-4、IL-13等,这些生长因子可以通过DC间接地激活B细胞。

例如,TGF-β可以增强B细胞在DC帮助下生产IgA,IL-10则可以改变B细胞的发育、调节B细胞的免疫反应。

3. 对抗原受体的调节:UC-MSCs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B细胞中的抗原受体(BCR),优化B细胞对抗原的反应。

例如,UC-MSCs可以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调节B 细胞集成和处理评估结果。

二、 UC-MSCs促进B细胞终末分化1. 促进照光环节:研究表明,UC-MSCs可以通过对B细胞中光闪光酶(Syk)的抑制或光链远端区(Cλ)的激活,进一步促进B细胞的终末分化。

2. 细胞因子调控:UC-MSCs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的调控来促进B细胞的终末分化。

例如,通过分泌IL-21、BAFF和IL-6等细胞因子,UC-MSCs可以促进B细胞的终末分化,从而促进免疫应答。

三、 UC-MSCs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的应用前景1.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UC-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陕西 医学 杂志 2 0 1 3年 2月第 4 2卷第 2期
1 9 1
的 内镜 解 剖 学 研 究 [ J ] . 中 国微 侵 袭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2 0 0 9 ,
1 4 ( 7 ) : 3 1 6 - 3 1 8 .
术 后脑 脊 液漏 及感 染 的发 生 率 。腰 大 池 置 管 引 流
积液 , 后 控 制腰 大 池外 引 流 量 l O O ml / d左 右 , 补 液 2 0 0 0 ml / d , 双侧 硬 膜 下 积 液 一 周 后 吸 收 , 未 发 生 因过
[ 6 ] Ac i k b a s S C, Ak y u z M, Ka z a n S , e t a 1 .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l o s e d c o n t i n u o u s l u mb a r d r a i n a g e o f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 J ] . Ac t a Ne u r o c h i r , 2 0 0 2 , 1 4 4 ( 5 ) : 4 7 5 — 4 k i K, Ya n o E, Na k a g o mi T, e t a 1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
t we e n s h u n t _ d e p e n d e n t h y d r o c e p h a l u s a f t e r s u b a r a c h n o i d h a e mo r r h a g e a n d d u r a t i o n o f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d r a i n a g e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王 单 用药 2 0 1 3年 2月第 6卷 第 2期 中
C h i nD r u g u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V o 1 . 6 N o . 2 B
识逐渐加深 。干细胞具有 自我更新能力和 多向分化潜 能特性 , 使干细胞 移植 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成 为可 能。2 0 0 9— 2 0 1 0年 我 院神经 内科 尝试用脐带血 间充 质干 细胞移 植治疗 脑梗 死患 者 2 8例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脐 带 血间充 质干细胞 移
【 关键词 】 脐带 血间充质干细胞 ; 脑梗 死 ; 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0 2 B一 0 0 6 9— 0 2
近年来 , 临床对神经 系统可 塑性和神经再生及 干细胞 的认
龄4 1 ~8 2 ( 6 0 . 4±8 . 6 ) 岁, 病程 3— 7 ( 4 . 6±2 . 2 ) d , 均符合第 四
届全 国脑血 管病学 术 会议 的诊 断 标 准 , 经 头颅 C T或 MR I 确
治疗 1个月后 2组 N I H S S评 分 、 A D L分 级较治疗 前均有 改善 , 且移 植组 改 善 明 显优 于 对 照组 , 差异 均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P< 0 . 0 5 ; 与对 照组 比较 , P< 0 . 0 5
2 . 2 不 良反 应
3 讨 论
移植组移植后有轻度发 热 5例 , 均 自行 缓解 ,
无 明显 不 良反 应 。
级1 O例 , 4级 1 1 例, 5级 4例 , A D L前 3级 占4 6 . 4 %; 伴有高血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方案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方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研究原著·杨子逸,男,1992年生,辽宁省抚顺市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骨关节炎领域的研究。

通讯作者:林剑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44中图分类号:R394.2文献标识码:B稿件接受:2017-12-07Yang Zi-yi, Doctoral candidate, Arthritis Clinic & Research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n Jian-hao, Arthritis Clinic & Research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方案杨子逸,林剑浩,邢丹,王斌,侯云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44) DOI:10.3969/j.issn.2095-4344.0472ORCID: 0000-0002-6863-6393(杨子逸)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其在关节病中数量最多,超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关节炎的总和。

在病理水平,骨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软骨的破坏及骨赘的异常增生,以致临床上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等表现。

同时,骨关节炎是导致青壮年劳动力下降的最主要病因,造成重大经济负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脐带的多个区域获取,包括内皮下层、血管周围、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脐带内层和整个脐带。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角膜缘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增殖力影响的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角膜缘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增殖力影响的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角膜缘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增殖力影响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是一种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等特点。

角膜缘干细胞(corneal limbal stem cells,LSCs)是角膜的一个特殊区域,负责维持和修复角膜上皮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J-MSC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LSCs的增殖和干性维持,为角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角膜是人眼的透明窗口,对于维持视觉功能至关重要。

而LSCs则是角膜上皮层细胞的来源,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能力。

然而,一些疾病或损伤可导致LSCs功能异常或损失,进而引起角膜表面重建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混浊和失明。

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增殖和维持LSCs干性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这些病变非常重要。

WJ-MSCs作为一种新兴的干细胞来源,具有较大的优势。

首先,WJ-MSCs来源广泛,易于提取,不涉及伦理问题。

其次,WJ-MSCs存在于丰富的基质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有利于LSCs的增殖和生存。

此外,WJ-MSCs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可以直接移植到患者体内,减少手术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发现,WJ-MSCs可以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板附着蛋白(fibronectin)和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等,这些生长因子可以促进LSCs的增殖和迁移。

此外,WJ-MSCs还能够通过调节LSCs的细胞周期,减少细胞凋亡,从而进一步维持其干性。

研究还发现,WJ-MSCs可以促进LSCs向上皮细胞分化。

上皮细胞是角膜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WJ-MSCs的干性和分化能力为LSCs提供了转化为上皮细胞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策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 )具备药品的“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特点,是目前“成药”性最高的成体干细胞(ASC )之一。

UCMSC 还有广泛的生物效应,对各种损伤、退变和炎症性疾病的疗效明确,且具有免疫原性低、异体治疗无免疫排斥反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高、无伦理限制等临床应用优势。

UCMSC 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对其高效制备技术、体内生物学行为、临床疗效与机制及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临床前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进入了迈向临床验证的最后一公里,即将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新型“药物”和技术。

但如何科学、合理、规范、循序渐进地推进UCMSC 向临床转化,是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笔者在对UCMSC 进行系统性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对UCMSC 治疗系统性损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技术及规范进行了探讨。

1 . UCMSC 治疗的临床适应证UCMSC 制剂可在临床上用于涉及组织细胞损害(变性、坏死、缺失)、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引起的疾病的治疗,但在同种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疗效可能不尽相同,其原因在于UCMSC 来源、质量及临床实施方法的差异。

根据UCMSC 的生物学特性及疾病治疗机制研究进展,UCMSC 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有:(1)机械性创伤:包括武器、交通与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各种类型的组织器官损伤;(2)退变性疾病:如衰老、器官纤维化、骨质疏松、器官萎缩、动脉硬化等;(3)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意外、血管栓塞等;(4)中毒性疾病:如酒精、食物、药物、毒剂、环境等导致的肝、肾、神经中毒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6)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急性系统性炎症综合征等;(7)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酯症、高血压等;(8)组织残缺性疾病:主要用于组织缺损的局部再生及人工组织构建与移植治疗。

总之,UCMSC 的适应范围很广,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对并发多种疾病的患者有“一药治多病”的效应。

2.UCMSC 的治疗作用及原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UCMSC ,主要通过组织微环境诱导分裂增殖、定向分化、分泌细胞生长和免疫调控因子等机制发挥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归巢于损伤组织,并在该微环境诱导下分化为所在组织类型的细胞,整合于原位组织之中,直接参与损伤组织的结构重建;(2)UCMSC 可分泌数百种涉及细胞生长、分化、免疫调控相关因子,其中有27 种因子对损伤组织有促进修复作用;(3)UCMSC 可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调控因子两种方式,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水平和减轻炎性损伤;(4)UCMSC 本身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用于血管缺血性疾病治疗可促进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5)UCMSC 具有较强的外分泌体作用,移植入体内后可动态分泌外泌体,进而发挥损伤修复和炎症调节作用;(6)其他作用:UCMSC 具有促进DNA 损伤的修复、提高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含量、促进代谢、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等作用;UCMSC 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助于保持氧自由基平衡,减少细胞损伤,对延缓人体衰老有一定帮助。

3.UCMSC 的临床治疗技术3.1UCMSC 临床研究与治疗的技术条件UCMSC 的临床研究与治疗,首先必须具有标准化UCMSC 制剂,优良的设施、设备和医疗技术条件及掌握UCMSC 治疗技术的专业队伍。

按照国内目前的管理要求和惯例,UCMSC 可由研究机构自制,也可从专业的细胞公司引入,但UCMSC 制备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法资质,UCMSC 的中间产品和终产品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并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复核检验合格。

临床研究机构还应单独或与UCMSC 制备机构合作,建立UCMSC 治疗前质量复核平台,对即将用于治疗的UCMSC 进行快速检验,以保证其符合质量标准。

但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精准的检测方法,需要深入研究。

临床治疗需设置专业化治疗和观察、分析检测设施、设备,从事UCMSC 临床治疗的医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3.2 UCMSC 临床研究与治疗的管理要求UCMSC 临床研究与治疗管理的重点是依法依规实施和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我国的干细胞转化研究由国家卫计委、食药监管部门协同管理,临床研究与 “细胞药品”研 发两条通路并行, UCMSC 制备机构可按新药研发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注册。

干细胞的临床 研究主要采用备案制,拟开展 UCMSC 临床试验的机构需先通过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机构 的审核备案, 然后再针对具体实施项目进行审核、备案。

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和 UCMSC 临床实验研究项目的程序是: 研究机构进行立项审查和申请, 省级医疗管理部门进 行初步审核, 将符合技术条件和伦理要求的机构或项目报国家卫计委, 国家卫计委进行终级 审核和备案并向社会发布。

三级管理机构均设置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论证和审核工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备案管理。

UCMSC 的临床试验研究项目通过审核备案后,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应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监督、协调管理机制,按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实施,研究结果应及时总结并向上级报告,包括不良反应、阴性结果及风险、事故等。

3.3UCMSC 临床试验研究的技术流程UCMSC 临床试验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环节是:(1)患者筛选:决定患者是否纳入UCMSC 治疗,首先要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明确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关键指标和次要指标。

其中关键指标要能够量化,便于统计分析,影像学、组织学指标应显而易见,便于前后对照。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排除一些不宜进行UCMSC 治疗的患者,包括精神异常而不具备自主认知能力、休克或重要器官衰竭、全身感染或局部严重感染、高度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怀孕期的患者、近5 年内患过恶性肿瘤、依从性差难以配合的患者等。

(2)临床诊断和评估:大多慢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样,这就要求医师仔细询问病案资料,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疾病史,结合检查结果和初步的诊断结论,判定器官系统损伤程度、疾病进程、相关并发症。

然后再结合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分析判断患者实施UCMSC 治疗的可行性。

(3)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排除了禁忌证、符合纳入标准并剔除排除标准后,临床研究人员必须用通俗、清晰、准确的语言,告知患者该临床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患者的预期受益和潜在的风险,并在自愿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确保该临床研究符合伦理原则和法律规(4)伦理审查: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临床研究阶段,必须遵循医学伦理和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原则,实施方案需报请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实施过程中的方案修改也应经伦理审查。

(5)UCMSC 治疗:UCMSC 临床治疗的途径应根据疾病类型及疾病状态选择,原则是有利于UCMSC 到达病变组织和发挥疗效。

局部组织或个别器官的病变应尽量选择定位注射、腔隙注射、动脉介入法等,而系统性或累及多组织、器官的疾病,主要采用静脉内注射法。

UCMSC 治疗应在专用的细胞治疗室进行,治疗室要按照手术室标准建设。

UCMSC 治疗完成后,应在治疗室观察1 h,若无异常反应,可转入监护病房,24 h 内严密监视心、肺功能,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反应,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之后可转入普通病房观察。

(6)辅助治疗:一般来说,UCMSC 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其他干扰因素,有一些疾病是需要先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以控制疾病的持续发展,然后再实施UCMSC 治疗。

若患者有感染并发症,应先消除感染因素后再进行UCMSC 治疗。

在进行UCMSC 治疗期间,要尽量避免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另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适当补充营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并适当进行心理疏导等。

(7)应急处理:通常输注UCMSC 后不会出现异常反应,但因为个体差异,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如体温轻微增高、寒战、肌肉酸痛等,此时应暂停输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若出现其他如高烧、恶心、皮疹、呼吸困难、头痛、休克等过敏反应,则需要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并停止细胞输注,快速采取急救措施。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入院后要仔细询问病史、家族史、药物等过敏史,对异源蛋白过敏或者药物过敏的患者,则需高度注意。

(8)治疗后随访:长期随访是UCMSC 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对接受UCMSC 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在治疗后每3~6 个月进行1 次随访,时间应持续2~3 年,之后可进行有选择性重点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动态观察UCMSC 的长期疗效、安全性、疗效变化规律,对患者的长期治疗提供指导。

(9)临床研究报告:UCMSC 临床研究期间或临床研究结束后,应分阶段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书写研究报告并报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为制定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的政策提供依据。

临床试验研究是对临床前研究成果的验证,也是UCMSC 进入临床应用的必由之路,不但是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UCMSC 制剂申请药品注册的最有力证据。

4.UCMSC 临床治疗的问题和展望UCMSC 研究的始动因素和目标是使之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为解决临床治疗难题提供更有效的新措施。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干细胞治疗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干细胞技术发展列入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国家医疗、药品管理部门也已经出台了涉及干细胞技术、产品研发和临床研究相关的管理规范,极大地促进了包括UCMSC 在内的干细胞技术研究进展及转化应用进程。

UCMSC 临床应用还有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UCMSC 的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临床使用前评价技术;其次是临床特定疾病的UCMSC 治疗的最佳时机、途径、剂量、疗程等基本参数尚需进一步优化;再就是UCMSC 治疗的效应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前研究结果也还需要通过大量临床病例治疗验证。

随着高通量、快速、精准分析检测技术UCMSC 临床研究中的应用,UCMSC 临床试验研究体量的增加,针对各种疾病的个性化UCMSC 治疗方案将逐步建立,UCMSC “药品”化并推向临床应用指日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