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1.4给物体分类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一下1.4《给物体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下1.4《给物体分类》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下1.4《给物体分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给物体分类》是教科版科学一下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分类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物体的特征,并学会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观察和比较物体,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据此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物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不同特征的物体,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同特征的物体,用于分类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特征的物体,如形状、颜色、材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们能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题:“给物体分类”,并介绍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并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得到一些相同特征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学设计

第4课给物体分类【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呈现超市中蔬菜摆放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你们知道如何把物体分类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想法,比如,超市中将蔬菜分类摆放,自己将书本分类摆放等。

2.呈现本节课研究的物体实物或照片,让学生回顾它们的名称后,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我们怎样给物体分类?”学生可能会说根据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可能会说将物体分为几堆,也可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来分。

二、探索活动:给物体分类1.回顾描述物体的各种特征,提出问题:“我们探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各种特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分类。

2.指导学生阅读“探索”中的图文部分,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明白之处,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解答或针对性地讲解。

3.提出问题:“你可以选择哪种特征,如何分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情况,教师作修正性讲解,然后示范记录方式——先带领学生给这些物体贴纸条并编上序号,再将同一类物体的编号圈起来。

4.先让每位学生选择1-2种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分类的结果;还可以让一位学生把自己分类的结果呈现给同桌观察,让同桌猜一猜“这是根据什么特征分类的”。

5.分发材料,分小组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要求先自己选择特征进行分类,记录后,再进行小组内的相互交流。

三、研讨活动:探讨分类的方法1.实验后,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教师把他们提到的特征呈现在班级记录表中。

2.接着,根据学生提到的分类特征进一步追问,比如“都是用轻重来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吗”,学生可能表达不同的分类结果,教师把它们呈现在黑板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得到一致的分类结果,我们还需要对“轻、重”作出具体的规定。

教师还可以针对其它特征组织学生讨论类似的话题,比如透明、颜色、软硬等。

3.通过对分类情况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细分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给物体分类》教案

《给物体分类》教案

《给物体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2. 能够准确地对各种物体进行分类。

3. 能够运用所学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物体分类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常见物体的分类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分类知识进行物体分类。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分类物品的图片或实物。

3. 课堂练习材料。

4. 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几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们要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哪些分类方法?2. 概念讲解(1)介绍物体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相同的物体归为同一类;按照具体特征进行分类等。

(2)讲解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用途等分类。

3. 分类练习(1)让学生自行将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观察他们的分类方法。

(2)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并讨论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4. 深化拓展(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分类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分类能力。

(2)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的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办公桌等。

5.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物体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六、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分类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更复杂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观察家里或学校中的物品,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 回顾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分类能力上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与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对物体进行有效的分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类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杂乱无章的物品图片,如文具、玩具、水果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看起来很混乱,我们可以怎么做让它们变得整齐呢?引出分类的话题。

2.认识分类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物品。

展示一些已经分类好的物品图片,如超市里的货架、图书馆的书架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是如何分类的。

3.给物体分类分发一些物品给学生小组,如铅笔、橡皮、尺子、苹果、橘子、香蕉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比较不同小组的分类方法和结果,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分类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拓展延伸提问学生:除了我们今天选择的特征,还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呢?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分类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进行分类,并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分类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
科学课程:物体分类
目标年级:一年级
目标知识点:
1.了解物体可以按颜色、形状和大小分类。

2.学习使用简单的分类词汇。

目标能力:
1.观察物体的特点,能够利用分类词汇将物体进行分类。

2.发现物体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3.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

教学资源:
1.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物品。

2.分类图表。

3.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1.引入课题
教师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们有没有分类过物品?”
2.激发兴趣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找出一组相似的物品,比如说:颜色相同的玩具、形状相同的水果等。

3.操作实验
(a)将小组的物品摆在课桌上。

(b)让每个小组讲解一下自己选择的物品,之后问他们:这些物品为什么可以分为一类?
(c)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分类图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物品填写。

4.反思总结
(a)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b)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分类图表,并对填写的结果进行评价。

(c)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类的重要性。

评价:观察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检查学生填写的分类图表是否正确,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1.4给物体分类》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1.4给物体分类》课件
✔ 1.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树叶按形状分类。( )
wú lùn zěn yàng fēn lèi dōu huìdé dào yíyàng de jié guǒ
✘ 2. 无论怎样分类都会得到一样的结果。( )
xuǎn yìxuǎn
二、选 一 选
xià liè wù tǐ zhōng xíng zhuàng yǔ qítā wù tǐ bú shìyílèi de shì
给以下垃圾进行分类:
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厨余(易腐)垃圾
其他垃圾
请将下面的物体整理在两个袋子中。
食品
牛奶
毛巾
苹果
洗漱用品
甜甜圈 牙膏牙刷 洗发水
人体身份证——指纹
弓形纹 箕形纹 斗形纹
随堂练习 巩固提高
pàn yípàn
一、判一判
wǒ men kě yǐ bǎ shōu jídào de shù yè àn xíng zhuàng fēn lèi
球形
方形
其他形状
按形状给物体分类的结果来自球形物体方形物体
球形物体
方形物体

④ ②① ②⑦ ③ ①④
⑧⑨
⑦ ⑩⑫

⑩③

其他物体 其他物体
⑥ ⑤ ⑥⑪ ⑤

按大小给物体分类
大橡皮较大,将比大橡皮小的物体 视为小物体进行分类。
按大小给物体分类的结果
大的物体
①③⑦
⑩ ⑪⑫
小的物体
②④

⑥⑧

按透明程度给物体分类




根据物体的其它特征进行分类吧。
按轻重给物体分类
大木块较重,将比大木块轻的物体 视为轻物体,对所有物体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第 4 课《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物体分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四课。

“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尝试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

本单元第1课,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第2课,通过观察、预测、掂量、简易工具测量等多次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第3课,对“形状”这一物体的重要特征展开研究;本课是基于前三课的知识与能力基础,鼓励学生用多种分类标准给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描述物体外部特征,进一步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

本节课教材内容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以市场里的蔬菜都是分类摆放的场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点出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我们怎样给物体分类,唤醒并调查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同时点明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第二部分——探索,这部分主要包括一个探究活动——把前3课中用过的所有物体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此探究活动包括以下三步:首先给物体进行编号,接着提示学生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他特征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

第三部分——研讨,此部分包括两个讨论问题,“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知道可以选择物体颜色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我们的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分类结果。

【学情分析】一般特征: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及观察描述等能力、发展思维、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物体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物体分类》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类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说出分类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物体,如玩具、书籍、文具等,以及分类的标签和卡片。

学生准备自己的书包和小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物体,如玩具、书籍等,并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自由尝试分类,并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分类的依据,如“按照物体的颜色分类”,学生根据这一依据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分类。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检查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学生互相学习,巩固分类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如“按照物体的形状分类”、“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

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

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

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具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在小组记录单上。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物体,如水果、文具、玩具等,用于教学演示。

2. 学生准备自己的学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物体,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学具,互相观察。

二、探究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实践与操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物体,学生独立进行分类。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分享分类的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分类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5分钟)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学习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4给物体分类》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4给物体分类》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人生格言:
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
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6)学生代表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述其为什么,全班学生倾听、评价。
学生能积极投入指纹分类活动,学会合作交流。
学生在找“海洋生物”的游戏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倾听、善思考、能质疑,对别人的作品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相同点分类方法,其实分类的方法还有多种,如可以把事物不断地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学习。
三、学习分类的方法
(一)找相同点分类法
1、指纹分类活动。
(1)谈话:科学家对人的指纹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人类的指纹不外乎3种, 我们不妨也像科学家那样,一起动手对常州市小河中心小学四(2)班同学的指纹进行一番研究。
(2)组织汇报交流活动,并引导学生评价。
(3)引导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弓形、箕形和斗形
(4)观察图片,确认指纹的三种类型:弓形、箕形和斗形;
(5) 发表各自的观点
(6)对反馈要求作出应对。
倾听、观察、思考。
(2)观察后发表见解。
(3)观察后发表见解、评价。
(4)在辨析的基础上确认这些都不是它们的家庭成员。
(5)讨论、分析图片内涵,各抒己见,确认第二种海洋生物是它们的家族成员。在此基础上每人独立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4、小结: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1、A、B、C学生上讲台先后按自己的标准将笔分类摆放,并述其理由;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2、倾听、接纳;
3、举例介绍,并述其理由;
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4、倾听
学生通过对笔的分类活动,知道分类就在身边,增进对笔的了解。
学生们在开放的情境中讨论为什么要给事物分类,引起对科学分类的关注。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例:我把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都装在文具盒里;……肉、巧克力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总能快速找到物品。

3.鼓励学生说出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能方便我们寻找所需物品。

4.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给物体分类?活动意图说明:调查并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意义。

环节二:给物体分类(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1.观察物体,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2.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探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大小、轻重……3.给物体编号。

4.用编号表示物体,将同一类物体的编号写在一起,圈起来,分几类就教师活动21.出示前3课所使用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名称。

2.指导学生回顾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探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将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3.指导学生对每个物体按照要求进行编号。

4.引导学生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5.指导学生用编号表示物体,并将同一类物体的编号集中写在一起圈起来,分为几类就画几个圈。

6.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对这些物体再次进行分类。

用编号表示物体,记录分类结果。

7.引导学生填写班级记录表并与同学交流。

1.我们的发现:(填一填)(1)不同的物体有的特征,我们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根据同一特征进行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

2.回顾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对物体进行分类?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2.引导学生回顾活动1并思考分类的意义。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回顾之前几个活动,归纳总结在分类时的发现,认识分类的意义,体会分类能为生活带来便利。

环节五:随堂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根据上图回答问题:1.选择题:根据形状,我们可以把1和()归为一类。

A.2 B.3 C.42.选择题:我们把9和4归为一类,分类的标准是()。

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

- 能根据物体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 知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

- 能够运用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

-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3. 科学态度目标。

- 对分类活动感兴趣,积极参与分类活动。

-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体会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 让学生理解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准确地说出物体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各种物体(如铅笔、橡皮、尺子、书、本子、水杯、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等)若干。

2. 三个大盒子,分别贴上“文具”“生活用品”“玩具”标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展示一个装满各种物体的大盒子,里面有文具、生活用品、玩具等。

2. 提问学生:“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了好多东西,现在老师想从里面找出铅笔,可是东西太多了,不好找,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东西分开找,从而引出分类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2分钟)1. 认识物体特征(5分钟)- 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铅笔,问学生:“我们来仔细看看这支铅笔,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长长的、细细的),用手摸(硬硬的)等感官来描述铅笔的特征。

- 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拿出橡皮、尺子等物体,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出分类标准(3分钟)- 再次展示装满物体的盒子,说:“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物体的特征,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把它们分开,就像我们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一样。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铅笔、橡皮、尺子这些用来学习的东西放在一起,把水杯这样我们生活中用到的东西放在一起,把玩具汽车、玩具娃娃这些用来玩的东西放在一起。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给物体分类》是新教材(2024版)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三课。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科学分类方法的起始课,对后续科学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如玩具、文具、水果等,引发学生对物体多样性的关注,进而提出“怎样给它们分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接着,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并以此为依据对物体进行分类。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认识到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整理周围的世界。

(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够从物体的不同特征中找出共性和差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清晰地表达分类的依据和结果。

(三)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态度。

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并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众多特征中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分类的依据。

培养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如比较、分析、概括等。

四、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能够初步感知物体的一些简单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但对于如何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以及根据特征进行分类还缺乏经验和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物体的分类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4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特征的物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对于物体的特征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物体,如玩具、文具、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玩具可以分为电动汽车、玩具熊等,水果可以分为苹果、香蕉等,文具可以分为铅笔、尺子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会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给物体分类。

”(二)新课教学1. 初步认识物体的特征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师介绍分类的方法,如根据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些物体进行分类。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分类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3. 深入理解分类的概念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是分类?”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教师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并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准确。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结果。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二)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分类练习(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1.4给物体分类教案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

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

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

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
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

(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

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更深的学习与体会。

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

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

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

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