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doc

合集下载

蜱叮咬的防治体会.doc

蜱叮咬的防治体会.doc

1.1环境防制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无需过分担心感染上该病。

1.2化学防制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在林区使用烟雾剂灭蜱。

杀虫剂中加入蜱的性外激素与聚集激素可诱蜱而提高杀灭效果。

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药物进行杀灭,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撒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

及时消灭有害的啮齿动物,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1.3个人防护[2]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

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蜱虫咬死人的案例

蜱虫咬死人的案例

蜱虫咬死人的案例1. 2017年,湖南某县一名男子因被蜱虫咬噬而不慎感染了重症脑炎,经过多次治疗无效,最终不幸身亡。

2. 2018年,江苏某市一名女子在郊外露营时被蜱虫叮咬,由于未及时发现处理,后来染上了蜱虫传播的恶性疾病,最终不治身亡。

3. 2019年,山东某市一名男孩在山区野外活动中被蜱虫叮咬,之后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重大疾病,经过紧急治疗后仍不幸死亡。

4. 2020年,贵州某县一名农民工在田间劳作时被蜱虫叮咬,之后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由于未及时就医,最终因感染恶性疾病而丧命。

5. 2021年,浙江某市一名女子在郊外徒步时被蜱虫叮咬,后来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不幸离世。

6. 2017年,河南某县一名中年男性在农田劳作时被蜱虫叮咬,后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严重疾病,最终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7. 2018年,黑龙江某市一名小学生在户外活动中被蜱虫叮咬,后来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疾病,经过紧急治疗后不幸死亡。

8. 2019年,广东某市一名年轻女子在郊游时被蜱虫叮咬,之后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重大疾病,最终不幸去世。

9. 2020年,四川某县一名男子在山区野外工作时被蜱虫叮咬,后来出现全身酸痛、高热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疾病,经过治疗后仍不幸死亡。

10. 2021年,福建某市一名中年女性在郊外徒步时被蜱虫叮咬,之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蜱虫传播的重大疾病,经过紧急治疗后不幸离世。

以上是关于蜱虫咬死人的10个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虽然具体地点和时间有所不同,但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蜱虫叮咬的危害以及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从“蜱虫咬人”事件看地方政府危机公关

从“蜱虫咬人”事件看地方政府危机公关
二 、 危 机 公 关 的 内 涵 1 公 共 危 机 的 基 本 概 念 . 公 共危 机是 一 种导致 社会 偏 离正 常轨道 的状 态 ,一般 由 突发事
件引起 ,对 社会 的公 共安 全 和秩序 造成 重 大影 响 ,使 人 民群众 的利 益遭 到威胁 和损 失 。[] 共 危机 的诱 因主要 包 括 以下几种 : 自然灾 1 公 害 、公 共 安全 突 发 事 故 、恶 性 刑 事 案件 、恐 怖 事件 、公 共 卫生 问 题 、 自然环境 恶化 等。
并 结合 地 方政 府 实 际情 况 ,提 出了加 强危 机 公 关 能 力 的具 体 建议 。
关键 词:地 方 政 府 ; 危机 公 关 ;公 共 危 机
中图分类号 :D 9 . 6 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9 2( 0 0)1 — 0 0 0 6309 21 00—1 1 地方 政府处 在 危机 管理 的第一 线 ,它 的危机公 关能 力直 接决定 着公 共危 机 能否得 到快 速 、有效 、妥 善 的解 决 。本文 主要从 地方政 府危 机 的实 际及需 要 出发 ,提 出了一些 具体 措施 ,以期 对地 方政府 的危 机公关 起到一 定 的促进作 用 。
领 导 地位 ,其 日常工 作 的 主要 内容 应 当是 密 切监 测 信 息 和预 警 危 机 ,综合 相关 部 门专业 信息 ( 气象部 门、卫生 部 门 ),发 现危 机 如 苗头 后及 时采 取措 施 ;在危 机爆 发后 ,负 责危机 处理 的指挥 安排 , 第一 时 间协调 各部 门工 作 ,调动 各方 面资源 ,将 危机 的损失 减至最 低 ;危机 结 束后 ,进行 善后 工作 ,特 别是公 众 的心理 工作 。 同时也 要及 时 总结 经验 教训 ,对公 共危 机体 系进 行完善 和创 新 ,以预 防公 共危 机再 次发生 。

资料 记录

资料  记录

河南商城拒公布蜱虫咬人致死者名单遭质疑拒不公布死亡名单已成许多地方应对突发事件的常态。

蜱虫咬人致死已成为热门的公共卫生事件,一个小小的虫子,引发了公众的极度恐慌,甚至有些谈虫色变。

恐慌的蔓延往往来源于无知,公众对蜱虫不了解,对致病因不清楚,不知道发病率、死亡率的情况等等。

恐慌的存在,也说明政府相关部门的失职:没有及时通报疫情,没有做足够的防疫宣传,最重要的是没有公布病例和致死病例的地区分布,让公众陷入探寻无门的黑暗地带。

此前当地维稳的理由,已经受到公众舆论的一致谴责,在涉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上,维稳是最站不住脚的借口,也不可能实现稳定。

如今,卫生部已派出专家组赶赴重点地区调查,指导群众清理环境卫生,消灭蜱虫,治疗蜱虫叮咬的首选药物被纳入报销范围,蜱传疾病也可能会被纳入法定传染病。

综合各种情况来看,预防蜱虫叮咬传染的工作已步入轨道,全国媒体对蜱虫疫情做了充分报道。

因此,地方政府已经无法再继续隐瞒疫情,也没有隐瞒患者和死亡名单的理由。

从近些年的经验来看,一旦发生公共事件,地方政府往往会习惯性地“捂盖子”,最显著的就是不肯公开各类原因所造成的伤亡名单。

而名单的缺失,又往往会引发公众的怀疑,不相信事故伤亡数字,认为政府部门有意隐瞒真相,少报伤亡数字,以免事故等级升级、遭受更重的处罚。

从2003年至今,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医疗应急措施以应对大规模疫情。

同时,2007年中国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明确规定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在此种状况下,当地相关部门的所作所为就很难令人理解。

而唯一一个解释就是出现疫情,相关部门就会面临问责,而为了逃避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外界知道疫情的具体信息。

于是乎,一场维稳的“样板戏”就这样上演了,村民的生命却成了他们维稳的牺牲品。

不公布死亡名单的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当然是有利于维稳。

稳定压倒一切,维稳是第一要务。

人畜共患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警惕蜱虫叮咬引发的疾病

人畜共患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警惕蜱虫叮咬引发的疾病
, 酱 油 尿 如
主要通 过蜱 叮 咬传 播 。 蜱叮 咬携带 病原 体 的宿 主动 物 后 , 叮 咬人 时 , 原 体 可 随之 进 入 人 体 引 再 病
样 , 液 稀 薄 如 水 , 吐 、 泻 , 便 常 混 有 血 血 呕 腹 粪 液 。 病 犬 血 红 蛋 白 的 指 数 很 低 , 的身上 可 当场 有
2粒细胞 无形体 病流 行病 学
21发 病特 点 . 美 国 、 洛 维 尼 亚 、 国 、 国 、 国 、 大 利 斯 法 英 德 澳
会造 成局部 充血 、 水肿 、 急性 炎症反 应 , 还会 引起森
亚、 意大利及韩国等均有此病发生 , 据国外研究 , 该
病与莱 姆病 的地 区分布 相似 。该病 全年 均可 发病 , 但 发病 时 间主要 集 中在 5~1 ,其 中 6~8月为 0月
吸血后 比黄豆 大 , 受外 界刺 激 后 , 在 人畜 身 体上 会
较 松 软 的部 位 ( 颈部 、 下 、 皮 ) 腋 头 叮进 去 , 到 肉 钻
里, 极难抠出, 爪部分泌毒素, 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
细胞 , 引起 发热 伴 白细 胞 、 血小 板 减 少 和多 脏 器功
能损 害 。 叮刺在或动 物吸 其血液 时 , 蜱 无疼 痛感 , 但
无形体 病例 以来 , 至 2 1 截 0 0年 9月 8日, 南省共 河
林脑炎 、 出血热和莱姆病等疾病[ 蜱叮咬人以后不 2 1 。
会 轻 易放 口 , 一旦 放 口 , 叮 咬者 没有 得 到及 时 但 被 治疗 的话 , 后果 及其严 重 , 可使 人畜致 残甚 至死亡 。
监测 发现此 类综 合征病 例 57例 , 5 死亡 1 例 , 8 重点 集 中在 信 阳市 商城县 、 狮河 区 、 山县和平 桥 区。 光 发 病人 员大 多有野 外暴露 史 , 事过 种地 、 从 割草 、 采摘 等 户外 活 动 , 部分有 蜱虫 叮咬史 。l 1 l

藏羊硬蜱病综合防控措施

藏羊硬蜱病综合防控措施

96藏羊硬蜱病综合防控措施德吉卓么(刚察县泉吉乡畜牧兽医工作站812305)摘要:藏羊硬蜱病是因为寄生了吸血节肢动物而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硬蜱病不仅会降低藏羊的身体健康水平,对养殖户的经济收益造成一定损伤,硬蜱还是诱导多种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明确硬蜱病的危害性,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促进畜牧业长效发展进程,力争从根本环节保证人类生命健康。

关键词:藏羊;硬蜱病;危害性;综合防控措施蜱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椭圆形,腹背部较平坦,身体节段划分不清楚,身体前端有朝向外部突出的假头,成虫有8足,虫体小如芝麻粒,大到米粒样。

蜱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被蜱叮咬的对象以人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及两栖类等为主,蜱传播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动物生长发育均构成较严重威胁,故而目前其已成为医学及兽医学领域中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硬蜱病的介绍硬蜱病是蜘蛛虫纲、蜱螨目、硬蜱科的多种蜱寄生在羊只体表诱发的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病。

吸食血液,并释放毒素,导致宿主疼痛、皮炎、贫血、形体消瘦、幼龄牲畜发育迟缓等不良情况。

在民间,硬蜱又被称之为壁虱、扁虱、草爬子等。

硬蜱不仅会对羊只生命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还可以传播焦虫病,对畜牧产业发展形成极大危害。

硬蜱不但会侵袭羊群,还可以侵袭人及他类多种动物。

2羊硬蜱的危害性2.1直接危害因硬蜱寄生于羊只体表,吸血过程对皮肤形成机械性损伤,以致寄生处痛痒,羊只躁动不安,有摩擦或啃咬等行为表现。

硬蜱吸附处,导致伤口发炎。

当有数目较多的硬蜱寄生于某处时,硬蝉叮咬时释放出毒素,毒素的溶血性会降低机体的红细胞数目,造成宿主有贫血、发育不良等相关表现。

毒素也会导致羊只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与代谢活动异常,但多属于轻症。

部分硬蜱唾液分泌出神经毒素,其对肌神经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能形成一定抑制作用,造成运动纤维信号传送异常,最后导致肌肉萎缩、麻痹,被称之为“蜱瘫痪”[1]。

2.2间接危害在种属有别的动物之间,硬蜱交替叮咬能传播某些疾病,基本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畜共患病,以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Q热、无浆体病等较为常见。

犬蜱感染症的诊断防控与公共卫生

犬蜱感染症的诊断防控与公共卫生

被蜱感染后 ,病情轻者症状不太 明显 ,严重者往往 出现 虫 ,幼虫经过 2 ~7 天 天吸饱血后落地 , 经过蜕化变为若
严重贫血 ,继发感染后 发生高热 ,白细胞减少 ,全身衰 虫再侵袭各种 动物 ,硬蜱 若虫只一期 ,软蜱若虫经过 l 竭 ,失去训l 用价值 。有 的犬感染后发生蜱神经毒素 期 ~6 练使 期不等 ,若虫经过 3 ~9 天 天饱血后落地 ,蛰伏数 中毒导致死 亡 ,有 的病犬 因严重继发感染医治无效 ,造 天至 数十 天蜕化为成 虫。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 成死 亡。现将犬蜱感染的诊断防控及 该病在公共卫 生中 由 2 个月至 3 年不等 ;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 。 应注意的事项予以简要介绍。 二 临 床 症 状
种, 故不重要。在我国分 布较广 的也为硬蜱 , 已发现 1 O 0 多种 ,软蜱在我国的分 布较 少 ,仅发现 1 余种。 0 导致不能站立。 另外 ,患犬还 可能伴有全身消瘦 、粘膜 苍白、大小
便 失禁等 症状 ,同时对 患犬进行血液学检测 ,患犬血液 蜱 生活在草地或树林 中,靠吸食动物 的血液生长 。 红 细胞下降 明显。
一 一

预N 治蠹 U G治 … 。 Fl A 防l 防
近期 ,媒体报导 一些地 区发生人因被蜱 叮咬引起严重继发感染 ,甚至造成 人感染 后治疗无效而死亡的病例 。 其中河南 、 山东等地 区近年来发生数百人因蜱 咬继发感染新型的布尼亚病毒 , 发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 已造成数人死 亡 ,故应该对此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
对犬 蜱感染的治疗主要从 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一是 加 00 % 01 残杀威诱蜱 ,效果较好 ,可 以尝试 。四是 . ~ .名 5 积极地进行犬体 驱蜱。 常用的驱 蜱药主要有有机磷 、有 开展 免疫学防治 。唾液腺抗原 免疫 ,从安纳托利 亚璃眼 机氯、菊酯类药物 ,对患犬进行全 身药浴 ,但在使 用过 蜱制备 3型唾液腺抗原 ,S A — I ( Gg 全提取物 ) G g 、S A 一 程 中,应防止患犬舔食 残留在体表被 毛上的药液 ,以免 Ⅱ ( 清 液 ) G g 上 、S A 一Ⅲ ( 淀 ) I、 Ⅱ接 种 犊 牛 产 生 明 沉 ,

夺命之“蜱”全解密

夺命之“蜱”全解密

2010.10农家之友阅读提示:一种长得丑陋的小虫,在大别山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商城县成了闻风丧胆的杀手。

此后四处蔓延。

有人因它而得病,有人因它而死亡。

截止9月9日,河南发现无形体病(蜱虫中毒)557例,死亡18例;山东发现182例,死亡13例;全国12省份有被蜱虫叮咬死亡病例……这是一种什么虫?为什么“突然间”变得如此恐怖?下面让我们揭秘这无情的“冷面杀手”———蜱虫。

蜱虫又叫壁虱。

全世界已发现的蜱虫约8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此次河南商城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是全沟硬蜱。

它为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广泛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

蜱传“怪病”蜱传“怪病”———又叫“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传播渠道(1)无形体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体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

无形体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

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其中6—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

近两年在山东省、湖北省等省份也先后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报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 A )是蜱虫叮咬人体而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主要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病。

此次信阳山区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蜱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

这种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

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后导致传播。

蜱虫叮咬的新闻

蜱虫叮咬的新闻

蜱虫叮咬的新闻最近啊,咱们社区里头可是发生了一件让人心里头直痒痒的事儿——有人被蜱虫给“亲”了一口!这事儿一传开,大伙儿那可是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这虫子成精了,有的说是环境太潮湿闹的,反正啊,各种说法都有,热闹得很。

那天,老张头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去公园遛弯儿,手里还拎着个小收音机,边走边听京剧,那叫一个悠哉游哉。

可谁成想,这一趟回来,老张头整个人都不好了。

原来啊,他在草地上坐了一会儿,起身的时候觉得脖子上痒痒的,一摸,哎呀妈呀,一个小黑点,还动着呢!仔细一瞅,这不是传说中的蜱虫嘛!老张头吓得一激灵,赶紧跑回家,跟老伴儿一说,老伴儿也慌了神,俩人一合计,赶紧奔医院去了。

到了医院,医生一看,这蜱虫咬得可不轻,得赶紧处理。

老张头躺在病床上,心里头那个忐忑啊,就跟等着判刑似的。

医生一边忙活,一边安慰他:“大爷,您别担心,这蜱虫虽然厉害,但只要处理得当,也没啥大不了的。

”说完,医生就熟练地拿出工具,小心翼翼地把蜱虫给弄了下来,还仔细检查了老张头的身体,确保没有其他问题。

这事儿一闹,老张头成了社区里的“名人”。

邻居们见了面,都爱跟他打趣:“老张啊,这回你可算是‘火’了一把,连蜱虫都认识你啦!”老张头听了,苦笑不得,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就跟吃了黄连似的。

不过,他也算因祸得福,成了社区的“健康宣传大使”,天天跟大伙儿讲这蜱虫的危害,怎么预防,怎么处理,那叫一个认真。

说起这蜱虫啊,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它体型小,颜色深,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而且,这家伙还特别爱往人身上钻,尤其是皮肤嫩的地方,像脖子、耳后、腋窝这些地儿,都是它的最爱。

一旦被它咬了,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轻的话,就是红肿、发痒,跟被蚊子咬了一口似的;重的话,那可就得住院了,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呢!所以啊,大伙儿可得长点心,尤其是喜欢去野外、公园这些地方的朋友们。

出门的时候,记得穿长袖长裤,尽量少露出皮肤。

回来的时候,也得好好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被蜱虫“盯上”。

恐慌:可致人死亡的蜱虫

恐慌:可致人死亡的蜱虫
其 实 蜱 虫并 没 有 人 们 想 象 中 的那 样 可怕 , 只要 在 日常 生活
中我 们 多 多预 防 . 可 以远 离蜱 就 虫侵袭 。 小 小 蜱 虫 夺 去 多 条 人 命 的
r 吸血 , 袭动物。 刺 侵
现 象 说 明 ,由 于 基 层 卫 生 防 疫
现在 英 语 阅读 题 中。 同学 们 在 关注 新 闻 时 .可 以 回忆一
病 微 生 物 .对应 的是 初 中生 物的“ 生物 圈 中的 微 生物 ” 专 题 。 以蜱 虫为素 材 可 以考 查 细茵 和真 菌 的主 要 区别和 类
型 。病 毒 的 形 态结 构和 生命
活动 的特 点 .微 生 物 与人 类 生活等 知识
f , 当然地要把学到 的知识全 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子孙 理所
生部 消 息说 。 目前 已知 其 可携 带 8 病 毒 、4种细 菌 、7种 回归 3种 1 1
慌 ,究其致 命 原 因是 病 毒 传
播 。 因此 , 语 文 试 卷 中 。 在 可
能 出 现 与 蟑 虫 相 关 的 活 动 题 .设 计 宣 传 公 共 卫 生 的 标
பைடு நூலகம்
又 似乎 不 痛不 痒 。 南省 商 城 县 丰集 乡
辱 棚 Htp 素 oSo t
可致人死亡的蜱虫
◆ ………… …
想专 门找 它 , 然掘 纵
热点 素材
口蹯藿嚣
语 文 :小小 的 蜱 虫在 今
年 夏 末 秋 初 引 起 了 一 场 恐
… … ………… …一
分 布 于东北 地 区和 内蒙 古 、 甘
可能 不 见它 的 踪 影 ;
尽 快 提 上 政 府 疫 情 防 控 的 工 作

蜱虫背后的问题: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引发

蜱虫背后的问题: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引发

蜱虫背后的问题: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引发蜱虫背后的问题: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引发2010-09-28 11:32:55核心提示:蜱虫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李时珍《本草纲目》早有记载。

最近蜱虫叮咬事件密集发生不仅在中国,美国也有相关事件传出。

研究人员发现这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失衡有关,增加了蜱虫生存的范围。

美国网民还发明了一种环保的灭虫方法,可清除掉老鼠身上的蜱虫。

外滩画报9月28日报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蜱虫”这名字仿佛一夜之间充满了今年夏季的末尾。

在这个名字背后,是发生在河南的18例因其叮咬致死的病例—因为存在拖延和误诊的情况,那18 个人到底因为什么病毒致死,现在仍很难确定,但要帮蜱虫所携带的病毒计数,那么这种身长不超过3.5 毫米的小虫随身携带的病毒可达83 种。

而此次我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又在那些因蜱虫感染的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全新的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

这种病毒会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染,诱发登革热、出血热甚至脑炎等疾病。

蜱虫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并不像今天看来那么突兀和陌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有对蜱虫的简略记载:“(蜱)生牛身上,状如蓖麻子,有白、黑二色。

啮血满腹时,自坠落也”。

同样蜱虫为害也绝不仅是中国才会遇到的困扰,蜱虫的踪迹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其实我们正在谈论的(蜱虫)很普通,哪里都有蜱虫,就像到哪儿都有蚊子一样。

”美国密歇根州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的生物学家约翰·勒格(John Lerg)说。

9月的密歇根州,关于蜱虫的报道也逐渐多起来,一些人在公园露营时被蜱虫咬伤,并因此感染莱姆病(一种主要由蜱虫传播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症状为发热、皮下出血和关节僵硬—编注),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治疗和恢复。

“蜱虫并不特殊,但的确需要提升民众对它的认知和预防知识。

”密歇根公共卫生部的流行病学家基姆·塞斯(Kim Signs)说。

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

多宿主寄生虫蜱虫分两种,软蜱和硬蜱。

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那样,有白、黑二种,白色的是软蜱,一般寄居在宠物、牲畜和人的身上;黑色的是硬蜱,背上有角质的壳,一般出没在草丛中。

硬蜱叮咬对宿主影响及防治

硬蜱叮咬对宿主影响及防治

2018年第5期蜱,东北称之为“草爬子”,每年春季活动频繁,特别是在4~6月份,常有人畜被其叮咬现象发生。

蜱能传播一些人兽共患病,导致中毒、感染、失血等,危害极为严重。

具有壳质化盾板的硬蜱,体长2~10mm ,仅我国记录的就有100种,因其饱血后体胀10倍以上,对人畜的影响和危害更为突出。

1硬蜱对宿主的直接影响安氏革蜱、变异革蜱、美洲花蚌和斑点花蜱经常引起蜱瘫。

蜱瘫是因宿主动物吸收了雌蜱唾液中的毒素而造成的渐进性麻痹。

蜱在吸血时向伤口部位注入了大量唾液,一方面有助于消化,另一方面将所吸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处理掉。

在人类、犬或猫,单独一只雌蜱即可导致瘫痪,尤其是叮咬部位接近或在头部时。

通常情况下,严重的蜱感染才会导致牛的蜱瘫,首先出现的临床症状是后躯共济失调,然后很快发展为瘫痪,并逐渐蔓延到前躯和颈部,最后呼吸肌麻痹,往往以死亡告终。

将蜱摘除后通常会很快康复。

东北地区常见的全沟硬、日本血蜱是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森林革蜱,可传播森林脑炎、Q 热、北亚斑疹热和土拉伦菌病;血红扇头蜱可传播Q 热和北亚斑疹热病原体。

治疗硬蜱有效方法是采用特异性抗毒素和一般支持性方法治疗,以及从宿主动物体上将蜱摘除。

最可靠的预防蜱虫的方法就是日常注意检查动物并及时清除蜱。

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蜱持续叮咬4d 并长到足够大时很容易被发现。

在感染重灾区,有必要每周进行药浴杀蜱。

硬蜱属、花蜱属和其他口器长的蜱咬伤深且疼痛的,伤口发生炎症,继发细菌感染和伤口蝇蛆病。

硬蜱寄生羔羊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感染可引起局部和转移性脓肿(蜱性脓血症)。

硬蜱喜欢附着于大型哺乳动物的耳朵,由于疼痛和肿胀,病牛不能或者不愿意轻甩耳朵以驱赶苍蝇。

如不能及时控制,则其幼虫可侵入耳朵,导致外耳缺失或动物死亡。

据报道有人曾从一匹因急性贫血而死的马体上收集了一半的脱色扇头蜱,重达6.35kg 。

这匹马体上的蜱吸食了大约13L 的血。

这个案例让人难以想象。

但在一些热带地区,浅色牛可完全被黑色的饱血蜱覆盖,从远处看这些牛呈现黑色。

一家三口被蜱虫咬伤两人身亡 被咬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

一家三口被蜱虫咬伤两人身亡 被咬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

一家三口被蜱虫咬伤两人身亡被咬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宋先生手臂被蜱虫咬伤留下的痕迹孩子脚趾被蜱虫叮咬夏天到了,户外活动的人喜欢去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但在外游玩或者进行农耕时要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虫。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鼓楼医院获悉,今年4月份以来,该院已经收治了17例遭蜱虫咬伤的患者,其中有两例已经死亡。

专家提醒,夏天潮湿闷热,各类蛇虫出没,市民万一被咬伤,应谨慎对待,出现不舒服时要及时就医。

江苏:一家子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身亡近日,江苏盱眙铁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谓祸不单行。

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后,因在当地医院迟迟未能确诊,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

可谁知在宋先生为岳母处理丧事的过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虫咬了一口,这让他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宋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6月9日,他去铁山寺处理岳母的丧事,当时感觉右小臂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后来到当地乡镇卫生院就医,因为不能肯定是被蜱虫咬伤的,就简单地进行了消毒处理。

由于家里人接连去世,宋先生心里有点担心,6月11日他又到县医院做了检查,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

6月12日下午,他开始发烧,头昏、浑身乏力。

6月13日,家人带他到南京鼓楼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蜱虫叮咬产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卫华说,病人入院时情况非常危险,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并有咳血、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周文三、管床医生吴卫华以及感染科的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针对蜱虫的治疗,经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下,宋先生脱离危险,已康复出院。

浙江:两岁娃脚趾长“黑痣”,医生拔出一只蜱虫“医生快替我孩子看看,脚趾里有什么!”6月30日,家住杭州滨江区的楚楚(化名)一家冲进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皮肤科,扒开楚楚的脚趾,焦急万分问:“今天突然发现女儿脚上有这样一颗‘黑痣’!”楚楚爸爸说,当天老婆陪女儿在家玩,因为天热,2岁的女儿赤脚在家走来走去,当女儿坐下来的时候,老婆无意中瞄到女儿大脚趾上长出了一颗“黑痣”,再凑近一看,发现“黑痣”居然是虫子。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余人月,《中国青年报》,9月10日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余人月,《中国青年报》,9月10日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余人月,《中国青年
报》,9月10日
余人月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00)019
【摘要】简介:今年夏天蜱虫咬人致死的消息一度引发人们的恐慌,蜱虫这一不
大为人们熟悉的小虫被人们视若“恐怖大王”。

作者从蜱虫咬人致死这一事件切入,对当前国内乡村医疗条件的缺失和简陋、公共卫生投入的不足以及基层政府应急水平的低下等问题作了探讨。

作者认为,对乡村潜在流行病重视不够,正是一只蜱虫咬出的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这个问题不解决,还会出现下一波的无妄之灾与恐慌。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余人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法律困境与对策 [J], 孟雨;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
黄昊;李珑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治理的实践困境探析——基于新冠疫情防治研究[J], 黄玮攀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治理的实践困境探析——基于新冠疫情防治研究[J], 黄玮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蜱虫咬人多“被耽误”致死

蜱虫咬人多“被耽误”致死

蜱虫咬人多“被耽误”致死治疗了8天,尚昌兰已经可以说话和坐起,但与尚昌兰在一个病房的袁以周则没有那么幸运。

5月31日送到这里进行救治,直到6月2日还处于昏迷状态。

据袁以周的家人说,之前她只是发烧,并没有说被蜱虫咬过。

治疗几天无效后,才告诉邻居,她被蜱虫咬过。

“但在村医院也进行了抽血化验,村医说没事,只是感冒,让输液。

”直到后来病情越来越重,才转到了这里。

崔宁说,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

7天以内是最佳治疗时期,否则治疗就会出现麻烦。

“很多致死的病例,都是由误诊造成的,因为部分村医为赚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而在他看来,蜱虫咬伤的诊断很简单。

只需要对病人进行血常规检查,连续三天检查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就可以推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采取治疗。

“这样的检查,一般在乡镇医院都可以完成。

”据了解,国家疾病防控中心早在2010年5月就在商城县设立了流行性出血热观测站。

对出现发热伴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都要进行上报,采集血样。

自2009年起,商城县就建立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就诊机制:凡村卫生所发现发烧的病人,卫生所不得留治,而应立即将病人送至乡卫生院进行血检,如果发现病人血小板减少,乡卫生院须将病人送至县定点医院就诊,不能延误病情。

强化培训,对乡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村医生、县内科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普及蜱虫叮咬救治的办法及程序。

在2010年,曾有媒体报道,信阳市曾存在村医误诊的问题。

今年,误诊和耽误治疗的情况依然存在。

让袁以周家人感到气愤的是,“既然有这样的规定,村医就应该告知家属转院,但他没有这样做。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尚昌兰身上,她在县医院治疗了5天,因病情加重才被转到市医院。

对此,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余芳承认,“极少数可能存在村医为赚钱耽误治疗的情况。

一经发现,我们会严肃处理。

”令病人家属感到宽慰的是,大部分转到这里的病人都能治愈出院。

蜱虫夺命仍是个谜全世界范围内的蜱虫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蜱虫叮咬管理制度及措施

蜱虫叮咬管理制度及措施

蜱虫叮咬管理制度及措施一、蜱虫叮咬管理制度1.立法法规政府部门应根据蜱虫叮咬的危害性和传播疾病的严重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公民和单位应当履行的蜱虫叮咬的管理义务和责任,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2.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指定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蜱虫叮咬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开展蜱虫叮咬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蜱虫叮咬的情况和防控措施,加强舆情引导。

3.宣传教育加强对蜱虫叮咬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蜱虫叮咬的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4.科研技术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蜱虫叮咬防控研究的支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出更有效的蜱虫叮咬防控技术和产品,提高蜱虫叮咬的管理水平。

5.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上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分享蜱虫叮咬的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蜱虫叮咬所带来的挑战。

二、蜱虫叮咬的防控措施1.环境整治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减少蜱虫的栖息地,清除草丛和树叶堆积,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减少蜱虫的滋生和繁殖。

2.个人防护外出活动时,应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穿防护服和靴子,避免暴露皮肤,减少受蜱虫叮咬的机会。

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液,涂抹在皮肤上,以防蚊蝇叮咬。

3.宠物管理对于有宠物的家庭,应注意给宠物除螨,清理宠物身上及其居住环境的蜱虫,定期为宠物做体表驱虫和体内驱虫,减少宠物携带蜱虫的可能性。

4.疫苗预防对于常年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蜱虫叮咬相关的疫苗,提高对蜱虫叮咬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5.及时发现和处理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清查身体和衣物,如发现蜱虫应立即用细钳或专用刷子将其取下,避免挤压蜱虫,以免蜱虫体液传播疾病。

6.医学干预一旦被蜱虫叮咬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医生诊治,及时处理叮咬部位的伤口,密切观察体温和身体症状,以防出现相关的传染疾病。

综上所述,加强蜱虫叮咬的管理制度及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蜱虫叮咬所带来的危害和疾病传播的关键。

【最新文档】动物咬伤: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word版本 (1页)

【最新文档】动物咬伤: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word版本 (1页)

【最新文档】动物咬伤: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动物咬伤: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动物咬伤: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动物咬伤是全球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很多种动物都可能咬伤人类,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蛇、狗、猫和猴。

全世界每年有500万人被蛇咬伤,其中大部分在非洲和东南亚。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动物咬伤伤害中有76%~94%是狗
造成的。

狗咬每年造成数千万人受伤,而儿童面临的风险最高。

世卫组织正开
展工作,应对动物咬伤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
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商城县,今年夏天有多人被蜱虫咬伤后感染疾病致死,引发恐慌。

8日晚,河南省卫生厅通报,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新华网9月8日)
蜱虫是一种黑色虫子,只有芝麻粒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都抠不出来,吸血后会胀大几十倍,比黄豆还大。

专家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蜱虫存在,蜱虫本身无毒,但跟蚊子一样,会携带病原体而让人畜染病。

蜱虫确实比较常见,笔者幼年在山村时就没少和这种虫打交道。

我们叫它牛蜱,它喜欢趴在牛身上吸血,我们常用棍子将虫拨下来踩死,都是血。

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当时真是无知者无畏。

虽然蜱虫咬人后导致的疾病可防可控,临床死亡率大约在2%%~8%%之间,与流感差不多,但村民谈之色变。

毕竟,人命关天,1%%的可能对个体而言,就是100%%的不幸。

蜱虫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乡村医疗条件的缺失和简陋,公共卫生投入的不足,以及基层政府应急水平的低下。

记者探访的7起疑似病例死亡者,初发病时首先找的都是村医,且都被诊断为感冒,可治疗此病的关键是不要误诊。

只要不被误诊耽搁
的话,这病太好治了;一旦误诊,出现并发症就很难救回来。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商城县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说,农民往往想省钱,只好去找村医;而输液是村医赚钱的主要项目,不排除有村医为了赚钱,先挂几天水再说。

不明真相的群众,不明就里的就医,让延误治疗的病例不断出现,人为加剧了蜱虫之害。

这就是乡村的现实困境。

相较于城里对非典、甲流的抗击,每天实行疫情报告,查体温、隔离、免费治疗等措施,对蜱虫疫情的群防群治在河南农村就显得相形见绌。

信息的闭塞,让群众缺乏应有的警惕与防治知识,外界无从知晓,也不能据此监督当地的疫情防控进展。

同时,不能引起广泛关注,也让当地失去了获得外来帮助的机会。

困难并不可怕,困境中的无助与看不到希望,才让人恐惧与绝望。

小小蜱虫成为乡村的恐怖大王,正是其作恶后缺乏有效防护网所致。

于是,这种担忧就会被放大,蜱虫就会被妖魔化。

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郑元春说,他所在的医院每年收治1000多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

但长久以来,一些医院对蜱虫致病并不重视,无形体病国外有分离到病毒,我们也在做,但是科研投入差。

对乡村潜在流行病重视不够,正是一只蜱虫咬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这个问题不解决,还会出现下一波的无妄之
灾与恐慌。

因为乡村处于大自然的一线,潜伏着众多与蜱虫一样的致病源、疾病传播媒介,任何一种昆虫或老鼠之类的动物,都可能引发危及农民健康的疫情,那些熟悉的自然界伙伴,都会突然变得陌生与可怕。

对乡村公共卫生及应急系统的建设,该给予足够重视了。

切不可小洞不补,而让生命蒙受戕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