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优质课获奖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年东迁,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 病而卒。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整体感知
丞 相 祠 堂 何 处 寻, (1)内容? 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 诗人寻访武侯祠的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所见所闻所感。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2)感情基调? 三 顾 频 烦 天 下 计, 伤感、叹惋 两 朝 开 济 老 臣 心。 出 师 未 捷 身 先 死, 放慢语速 用心品味 长 使 英 雄 泪 满 襟。
步骤1
四、实战演练
08年全国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 “网”是网住、留住的意思。首句运用了比喻的 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 修辞手法,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 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 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 落的地方。 去的春天网住却无法网住。一个“网”字寓情于 请对首句“网” 字进行赏析。 景,唤起诗人对春光即逝的伤感,表现了诗人政 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惆怅之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 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联里哪两个字跟此诗的境界的关系最为 密切,为什么?
炼 字


炼字类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 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 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 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 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 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 容,把握诗人情感,背诵 全诗。 2、学会从炼字的角度把握 诗歌内容,掌握炼字题型 的答题方法。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途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 始后,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 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
五、课后作业
市学案 P107 1——6
壮志未酬,苦闷彷徨。
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感慨自己功业未就
源自文库
古人——自己
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探究二: 前两联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专程来访,不是漫 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 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
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 茂密,渲染安静、肃穆的 气氛,象征诸葛亮的伟大 人格,体现了诗人对诸葛 亮的仰慕之情。
朗读
三、赏析诗歌
探究一:
杜甫一生非常敬仰诸葛亮,写 了不少赞扬诸葛亮的诗篇,本诗是 最为著名的一首。请问这种敬仰之 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找出相 关诗句,小组讨论,加以理解赏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雄才大略 丰功伟绩 忠贞不渝
歌颂诸葛 亮的一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病逝 五丈原,这使英雄不能不为他惋惜落泪。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 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展开联想把 该字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 (3)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自”“空”两字最为生动 句中释义 传神。“自”的意思是独自, “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 描摹景象 的。碧草映照台阶,却无人欣 (手法) 赏,枉有一片春色;黄鹂隔叶 步骤2 鸣唱,却无人倾听,徒有婉转 妙音。以动衬静,用黄鹂鸟的 感情/意境 叫声反衬出祠堂周围的寂寥冷 落。诗人寓情于景,以乐景写 哀情,表现了心中的伤感,为 步骤3 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
壮志未酬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唐诗钞》
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年 ) 。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 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 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 诗人流落蜀地, 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